CN213056988U - 一种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56988U
CN213056988U CN202021772920.2U CN202021772920U CN213056988U CN 213056988 U CN213056988 U CN 213056988U CN 202021772920 U CN202021772920 U CN 202021772920U CN 213056988 U CN213056988 U CN 2130569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ision
vehicle
push rod
protection system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7292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静
刘玉云
邓淯方
罗程
亓向翠
舒雅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7292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569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569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569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及车辆。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包括碰撞控制器、碰撞检测器和释放装置。碰撞检测器与碰撞控制器通讯连接,用于检测车辆是否发生侧面碰撞事故。释放装置包括基座、推杆和释放机构,推杆沿竖直方向可伸缩地安装在基座中,推杆的上端与座椅的外侧下滑轨固定连接,释放机构与碰撞控制器通讯连接,释放机构用于推动推杆向上伸出基座,并使推杆推动座椅向非撞击侧运动。当碰撞事故发生时,碰撞检测器将检测到的碰撞信号传递给碰撞控制器,经碰撞控制器发出释放信号给释放机构,释放机构向上推动推杆,使座椅向非撞击侧倾斜,为侧面气囊的展开提供足够的空间,以便更好地保护乘员。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当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车门会快速变形并与乘员发生接触,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更好保护乘员,侧面安全气囊需及时在乘员与车门之间点爆并展开。但是,现有的车辆中侧面空间一般比较小,同时控制器不能保证气囊较早展开,导致气囊不能及时或不能正常展开,从而不能较好保护乘员。
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其能够为侧面气囊提供打开空间,保证乘员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包括:
碰撞控制器;
碰撞检测器,与所述碰撞控制器通讯连接,用于检测车辆是否发生侧面碰撞事故;
释放装置,包括基座、推杆和释放机构,所述推杆沿竖直方向可伸缩地安装在所述基座中,所述推杆的上端与座椅的外侧下滑轨固定连接,所述释放机构与所述碰撞控制器通讯连接,当发生侧面碰撞时,所述释放机构用于推动所述推杆向上伸出所述基座,并使所述推杆推动所述下滑轨而带动所述座椅向非撞击侧运动。
作为所述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的优选方案,每个所述座椅的下方均设置至少两个所述释放装置,其中一个所述释放装置中推杆的上端与所述外侧下滑轨的前端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释放装置中推杆的上端与所述外侧下滑轨的后端固定连接。
作为所述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释放机构包括火药和点火器,所述火药放置在所述基座内,且位于所述推杆的下方,所述点火器与所述碰撞控制器通讯连接,当发生侧面碰撞时,所述点火器用于点燃所述火药,以推动所述推杆伸出所述基座。
作为所述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释放机构包括弹性件和释放器,所述弹性件安装在所述基座内,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基座的内底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推杆的下端连接,所述释放器用于控制所述弹性件压缩或伸长。
作为所述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释放装置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的一端套设在所述基座上,另一端固定在车辆的地板上。
作为所述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安装部、连接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套设在所述基座的上部,所述第二安装部固定在车辆的地板上。
作为所述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释放装置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基座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固定在车辆的地板上。
作为所述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碰撞检测器安装在所述车辆的车门上。
作为所述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碰撞检测器为碰撞强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及车辆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当侧面碰撞事故发生时,碰撞检测器通过检测将碰撞信号传递给碰撞控制器,经碰撞控制器决策发出释放信号给释放装置中的释放机构,释放机构在接受到释放信号后向上推动推杆,并使推杆向上推动外侧下滑轨,进而使座椅向非撞击侧旋转倾斜,同时乘员在座椅的作用下向非撞击侧运动,远离撞击物,增加乘员与车门之间的空间,为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提供足够的空间,以便更好地保护乘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通过应用上述的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能够为侧面气囊提供打开空间,保证侧面气囊的正常打开,提高乘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在碰撞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在碰撞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的控制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释放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释放装置在碰撞前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释放装置在碰撞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座椅;101-外侧下滑轨;
1-碰撞控制器;
2-碰撞检测器;
3-释放装置;31-基座;32-推杆;331-火药;332-弹性件;34-安装支架;341-第一安装部;342-连接部;343-第二安装部;35-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包括碰撞控制器1、碰撞检测器2和释放装置3。其中,碰撞检测器2,与碰撞控制器1通讯连接,用于检测车辆是否发生侧面碰撞事故。释放装置3包括基座31、推杆32和释放机构,推杆32沿竖直方向可伸缩地安装在基座31中,推杆32的上端与座椅100的外侧下滑轨101固定连接,释放机构与碰撞控制器1通讯连接,当发生侧面碰撞时,释放机构能够推动推杆32向上伸出基座31,并使推杆32推动座椅100向非撞击侧运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当侧面碰撞事故发生时,碰撞检测器2通过检测将碰撞信号传递给碰撞控制器1,经碰撞控制器1决策发出释放信号给释放装置3中的释放机构,释放机构在接受到释放信号后向上推动推杆32,并使推杆32向上推动外侧下滑轨101,进而使座椅100向非撞击侧旋转倾斜(即向座椅100的内侧旋转倾斜),同时乘员在座椅100的作用下向非撞击侧运动,远离撞击物,增加乘员与车门之间的空间,为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提供足够的空间,以便更好地保护乘员。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碰撞检测器2安装在车辆的车门上,以便准确且快速地检测是否发生侧面碰撞事故。
可选地,碰撞检测器2为碰撞强度传感器。通过碰撞强度传感器检测碰撞时产生的力,并将力的数值发送给碰撞控制器1,如果检测到的力的数值超过预设值,则判定发生侧面碰撞,碰撞控制器1发出释放信号给释放机构。
可选地,基座31呈圆柱形。
优选地,每个座椅100的下方均设置至少两个释放装置3,其中一个释放装置3中推杆32的上端与外侧下滑轨101的前端固定连接,另一个释放装置3中推杆32的上端与外侧下滑轨101的后端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座椅100的下方配置两个释放装置3,在侧面碰撞发生后,利用一个释放装置3推动外侧下滑轨101的前端,利用另一个释放装置3推动外侧下滑轨101的后端,确保座椅100能够可靠地向非撞击侧倾斜。
如图4所示,可选地,释放机构包括火药331和点火器,火药331放置在基座31内,且位于推杆32的下方,点火器与碰撞控制器1通讯连接,当发生侧面碰撞时,点火器能够点燃火药331,以推动推杆32伸出基座31。当侧面碰撞事故发生时,碰撞检测器2通过检测将碰撞信号传递给碰撞控制器1,经碰撞控制器1决策发出释放信号给点火器,点火器引爆火药331,火药331燃烧推动推杆32向上运动,进而推动座椅100向非撞击侧倾斜。
本实施例提供的释放装置3还包括安装支架34,安装支架34的一端套设在基座31上,另一端固定在车辆的地板上。利用安装支架34有利于保证基座31安装的稳定性,同时有利于保证座椅100的稳定性。
具体地,如图1所示,安装支架34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安装部341、连接部342和第二安装部343,第一安装部341套设在基座31的上部,第二安装部343固定在车辆的地板上。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释放装置3还包括固定板35,基座31的底部固定在固定板35上,固定板35固定在车辆的地板上。固定板35能够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基座31的底部对车辆地板的压强,保证基座31安装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通过应用上述的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能够为侧面气囊提供打开空间,保证侧面气囊的正常打开,提高乘员的安全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另外一种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释放机构不同。
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释放机构包括弹性件332和释放器,弹性件332安装在基座31内,且弹性件332的一端与基座31的内底壁连接,另一端与推杆32的下端连接,释放器用于控制弹性件332压缩或伸长。在碰撞发生前,弹性件332在释放器的作用下保持压缩状态,当侧面碰撞事故发生时,碰撞检测器2通过检测将碰撞信号传递给碰撞控制器1,经碰撞控制器1决策发出释放信号给释放器,释放器释放弹性件332,使弹性件332伸长并推动推杆32向上运动,进而推动座椅100向非撞击侧倾斜。
可选地,释放器包括电磁铁,当电磁铁通电时,在电磁铁的吸附力下使弹性件332保持压缩状态,当接收到释放信号后,电磁铁断电,吸附力消失,弹性件332伸长释放。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碰撞控制器(1);
碰撞检测器(2),与所述碰撞控制器(1)通讯连接,用于检测车辆是否发生侧面碰撞事故;
释放装置(3),包括基座(31)、推杆(32)和释放机构,所述推杆(32)沿竖直方向可伸缩地安装在所述基座(31)中,所述推杆(32)的上端与座椅(100)的外侧下滑轨(101)固定连接,所述释放机构与所述碰撞控制器(1)通讯连接,当发生侧面碰撞时,所述释放机构用于推动所述推杆(32)向上伸出所述基座(31),并使所述推杆(32)推动所述下滑轨(101)而带动所述座椅(100)向非撞击侧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座椅(100)的下方均设置至少两个所述释放装置(3),其中一个所述释放装置(3)中推杆(32)的上端与所述外侧下滑轨(101)的前端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释放装置(3)中推杆(32)的上端与所述外侧下滑轨(101)的后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机构包括火药(331)和点火器,所述火药(331)放置在所述基座(31)内,且位于所述推杆(32)的下方,所述点火器与所述碰撞控制器(1)通讯连接,当发生侧面碰撞时,所述点火器用于点燃所述火药(331),以推动所述推杆(32)伸出所述基座(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机构包括弹性件(332)和释放器,所述弹性件(332)安装在所述基座(31)内,且所述弹性件(332)的一端与所述基座(31)的内底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推杆(32)的下端连接,所述释放器用于控制所述弹性件(332)压缩或伸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装置(3)还包括安装支架(34),所述安装支架(34)的一端套设在所述基座(31)上,另一端固定在车辆的地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34)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安装部(341)、连接部(342)和第二安装部(343),所述第一安装部(341)套设在所述基座(31)的上部,所述第二安装部(343)固定在车辆的地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装置(3)还包括固定板(35),所述基座(31)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固定板(35)上,所述固定板(35)固定在车辆的地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检测器(2)安装在所述车辆的车门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检测器(2)为碰撞强度传感器。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
CN202021772920.2U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及车辆 Active CN2130569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72920.2U CN213056988U (zh)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72920.2U CN213056988U (zh)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56988U true CN213056988U (zh) 2021-04-27

Family

ID=75553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72920.2U Active CN213056988U (zh)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5698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89704A (zh) * 2022-05-06 2022-07-26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主动式车辆碰撞防护系统、车辆和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89704A (zh) * 2022-05-06 2022-07-26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主动式车辆碰撞防护系统、车辆和方法
CN114789704B (zh) * 2022-05-06 2024-04-19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主动式车辆碰撞防护系统、车辆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66190B1 (en) Airbag cushion with dual mode deployment for pre-impact and impact conditions
CN105905061B (zh) 一种具有追尾保护功能的座椅调整装置及其方法
EP2143962B1 (en) Connecting device arranged in a motor vehicle and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EP0616926B1 (en) Method and appartus for restraining an occupant during a side impact
CN103192786B (zh) 碰撞后逃生通道开启方法及系统
CN102209649A (zh) 汽车座椅
CN213056988U (zh) 一种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及车辆
JPH07267037A (ja) 車両用安全シート
JPH07172254A (ja) 自走車両の乗員室用安全装置
JPH10506341A (ja) 車のエアバッグの電源を切る構造
KR101845570B1 (ko) 승객의 보호 및 고정을 위한 방법과 장치 및 보호 및 고정 장치용 평가 및 제어 유닛
CN107600023B (zh) 安全气囊控制器和方法
CN111660982A (zh) 汽车
CN108146378A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安全气囊控制系统及电动汽车
KR100202007B1 (ko) 자동차의 에어백 작동시 파워 윈도우의 하강장치
KR101513256B1 (ko) 후방추돌시 차량용 시트백 프레임의 회전 제어장치
CN106274780A (zh) 用于车辆的安全系统及车辆
KR101082976B1 (ko) 차량 안전 시스템 및 차량 안전 시스템을 구비한 차량
KR102322300B1 (ko) 차량의 안전장치 지원 장치
US20170008424A1 (en) Motor vehicle with seat unlocking system
CN208006779U (zh) 一种汽车多方位安全防护座椅
US8245809B2 (en)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dislodging a vehicle windshield
CN212979968U (zh) 一种车辆后排乘员追尾保护系统及车辆
CN112009417A (zh) 车辆及其乘员保护系统
CN117445779A (zh) 一种座椅碰撞退缩结构、座椅总成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