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84465U - 冲压成型模具 - Google Patents
冲压成型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884465U CN212884465U CN202020514759.2U CN202020514759U CN212884465U CN 212884465 U CN212884465 U CN 212884465U CN 202020514759 U CN202020514759 U CN 202020514759U CN 212884465 U CN212884465 U CN 2128844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e
- guide
- blank holder
- groove
- mo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aping Metal By Deep-Drawing,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冲压成型模具,属于模具技术领域。所述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导向组件和压边圈;上模与下模通过导向组件连接,导向组件用于引导上模向靠近下模的方向移动;下模的上表面具有环形凹槽,压边圈位于环形凹槽内,压边圈的上表面具有凹陷部,压边圈用于承托板料;上模中包括凸起部和避空槽,凸起部与凹陷部的位置相对,避空槽与压边圈的边缘部位的位置相对。如此,可以在板料拉延成形时,减小板料的卷曲部位对上模和压边圈的磨损,延长模具寿命,且避免该卷曲部位阻碍板料流动,减小板料发生破裂的概率,降低所制备的零件的报废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冲压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冲压成型是指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料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零件的加工成型方法。在汽车生产中,经常采用冲压成型模具来制备汽车零部件。
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冲压成型模具。如图1所示,该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压边圈,其中压边圈放置在下模的上表面开设的凹槽中,下模中在该凹槽的内环内的部分为凸模,压边圈的上表面具有凹陷部。上模中包括凹模和凸起部,该凹模与该凸模的位置相对,该凸起部与该凹陷部的位置相对。
在冲压加工时,先将板料放置在压边圈上,然后将上模向下移动,直至该凸起部与板料接触,然后继续移动至该凸起部完全位于该凹陷部内,此时板料四周被压住。上模继续向下移动,直至该凸模与板料接触,然后继续移动至该凸模与该凹模完全合模,此时零件制备完成。
但是,板料在装框、运输、上料等过程中,经常会因磕碰等原因造成板料四周边角卷曲。在上模的压合过程中,板料的卷曲部位会被折叠,导致该部位的厚度增大。在板料拉延成形时,该部位因厚度增大而与上模和压边圈之间的摩擦力增加。如此,不仅会磨损上模和压边圈,降低模具寿命,增加模具维修工时和模具维护成本,而且会阻碍板料流动,容易导致拉延时板料发生破裂,从而导致所制备的零件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冲压成型模具,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容易导致所制备的零件报废的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冲压成型模具,所述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导向组件和压边圈;所述下模包括下模的上表面,所述压边圈包括压边圈的上表面;
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通过所述导向组件连接,所述导向组件用于引导所述上模向靠近所述下模的方向移动;
所述下模的上表面具有环形凹槽,所述压边圈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所述压边圈的上表面具有凹陷部,所述压边圈用于承托板料;
所述上模中包括凸起部和避空槽,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陷部的位置相对,所述避空槽与所述压边圈的边缘部位的位置相对。
可选地,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多个导柱,所述下模的上表面具有多个导槽,所述多个导柱与所述多个导槽分别对应;所述导柱包括导柱的第一端和导柱的第二端;
所述多个导柱中每个导柱的第一端与所述上模的下表面连接,所述每个导柱与对应的导槽的位置相对,所述每个导柱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对应的导槽的深度,所述每个导柱的第二端位于对应的导槽内。
可选地,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多个导轨和多个滑板,所述多个导轨与所述多个滑板分别对应;所述滑板包括滑板的第一端和滑板的第二端;
所述下模的侧面具有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导轨分别位于所述多个凹槽内;所述多个滑板中每个滑板的第一端与所述上模的下表面连接,所述每个滑板与对应的导轨的位置相对,所述每个滑板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对应的导轨的长度,所述每个滑板的第二端位于对应的导轨内。
可选地,所述模具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上模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上模移动。
可选地,所述模具还包括伸缩杆,所述下模中在所述环形凹槽的槽底与所述下模的下表面之间的部分具有通孔;
所述伸缩杆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压边圈的下表面接触。
可选地,所述下模中在所述环形凹槽的内环内的部分为凸模,所述上模中包括凹模,所述凹模与所述凸模的位置相对。
可选地,所述避空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2h,所述h为所述板料的厚度。
可选地,所述避空槽为多棱柱槽。
可选地,所述避空槽中的一条边线的长度为17毫米~23毫米。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可以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上模中设置有避空槽,且避空槽与压边圈的边缘部位的位置相对,因此在上模中的凸起部将板料压入压边圈上的凹陷部的过程中,当板料边缘的卷曲部位被折叠时,折叠后的卷曲部位会位于避空槽内。如此,在板料拉延成形时,可以保证该卷曲部位与上模和压边圈之间的摩擦力均较小,从而不仅可以减小该卷曲部位对上模和压边圈的磨损,延长该冲压成型模具的寿命,降低该冲压成型模具的维修工时和维护成本,而且可以避免该卷曲部位阻碍板料流动,可以减小板料发生破裂的概率,降低所制备的零件的报废率。同时,可以避免因上模和压边圈的过度磨损产生铁屑并掉入板料表面而导致零件压伤不良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冲压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冲压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模的仰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模的俯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冲压成型模具中导向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冲压成型模具中导向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冲压成型模具工作过程中上模开始靠近下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上模继续靠近下模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上模继续靠近下模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上模;11:凹模;12:凸起部;13:避空槽;2:下模;21:下模的上表面;211:环形凹槽;212:凸模;213:导槽;214:通孔;22:下模的侧面;221:凹槽;3:导向组件;31:导柱;311:导柱的第一端; 312:导柱的第二端;32:导轨;33:滑板;331:滑板的第一端;332:滑板的第二端;4:压边圈;41:压边圈的上表面;411:凹陷部;5:驱动机构;6: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冲压成型模具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是该冲压成型模具的剖视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模的仰视图,图4 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模的俯视图。
参见图2、图3和图4,该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2、导向组件3和压边圈4;上模1与下模2通过导向组件3连接,导向组件3用于引导上模1向靠近下模2 的方向移动;下模的上表面21具有环形凹槽211,压边圈4位于环形凹槽211 内,压边圈的上表面41具有凹陷部411,压边圈4用于承托板料;上模1中包括凸起部12和避空槽13,凸起部12与凹陷部411的位置相对,避空槽13与压边圈4的边缘部位的位置相对。
需要说明的是,上模1指的是位于板料之上的模具,下模2指的是位于板料之下的模具。由于上模1和下模2在开模的时候,通常是上模1上升来与下模2的分离,并且,上模1和下模2在合模的时候,也是上模1下降来与下模2 的接合,因此也可以将上模1称作动模,将下模2称作静模。上模1和下模2 的尺寸、材质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预先设置,例如,上模1和下模2的材质可以为合金、铸铁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另外,导向组件3是用于连接上模1和下模2的构件,且导向组件3可以引导上模1向靠近下模2的方向移动,当然,也可以引导上模1向远离下模2 的方向移动。导向组件3的数量、材质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预先设置,例如,导向组件3的数量可以为四个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再者,压边圈4是用于承托板料,且防止板料边缘部分失稳起皱的构件。压边圈4的尺寸、材质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预先设置,例如,压边圈4的材质可以为球磨铸铁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压边圈4的形状与板料的形状较为匹配,也即是当板料放置在压边圈4上时,板料的边缘可以恰好位于压边圈4上。换句话说,板料的边缘部位与压边圈4的边缘部位的位置是比较对应的。如此,在上模1与下模2 的合模过程中,即使切向应力过大,也可以保证板料的边缘部位不会产生材料失稳现象,从而可以有效防止板料起皱。
需要说明的是,上模1中的凸起部12和压边圈的上表面41上的凹陷部411 是用于固定板料位置的部件。示例地,凸起部12可以设置在上模1的下表面上。凸起部12和凹陷部411的尺寸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预先设置,只要保证凸起部12可以位于凹陷部411内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凸起部12和凹陷部411的形状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预先设置,例如,凸起部12和凹陷部411均可以为环形。也即是,可以在上模1中设置一圈凸起作为凸起部12,也可以在压边圈的上表面41上设置一圈凹槽作为凹陷部411。如此,可以保证在凸起部12与凹陷部411接合后,板料的边缘都可以被压住。
另外,避空槽13是在上模1中开设的凹槽。示例地,可以在上模1的下表面上开设避空槽13。避空槽13的位置需要与压边圈4的边缘部位的位置相对。例如,参见图3,避空槽13可以与压边圈4的边角部位的位置相对。
在上模1的压合过程中,板料的卷曲部位会被折叠,导致该卷曲部位的厚度相比于板料原本的厚度有所增加。由于板料的边缘部位(如四周边角部位) 往往容易发生卷曲,且板料的边缘部位与压边圈4的边缘部位的位置是比较对应的,因此当上模1上的避空槽13与压边圈4的边缘部位的位置相对时,若在上模1向压边圈4移动时板料的卷曲部位被折叠,则折叠后的卷曲部位会位于避空槽13内。如此,在板料拉延成形时,即使该卷曲部位的厚度有所增加,也可以保证其与上模1和压边圈4之间的摩擦力均较小,从而不仅可以减小该卷曲部位对上模1和压边圈4的磨损,而且可以避免该卷曲部位阻碍板料流动。
需要说明的是,避空槽13的尺寸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预先设置。
例如,避空槽13的深度可以大于或等于2h,其中h为板料的厚度。当板料的卷曲部位在上模1的压合下被折叠时,折叠后的卷曲部位的厚度会增大为板料厚度的两倍。因此当避空槽13的深度大于或等于2h时,可以保证在上模1 的压合过程中,避空槽13的槽底不会过度挤压该卷曲部位,从而可以保证该卷曲部位与避空槽13的槽底之间的摩擦力较小。
又例如,避空槽13中的一条边线的长度可以为17毫米~23毫米。通过经验值可知,板料的卷曲部位的长度通常在15毫米以内,因此当避空槽13中的一条边线的长度在17毫米~23毫米范围内时,可以保证折叠后的卷曲部位完全位于避空槽13内。
另外,避空槽13的形状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预先设置,例如,避空槽13 可以为多棱柱槽。由于在上模1的压合下,板料的卷曲部位容易被折叠成三角状,因此当避空槽13为多棱柱槽时,可以保证避空槽13的形状与该卷曲部位的形状较为匹配,从而可以保证折叠后的卷曲部位完全位于避空槽13内。
例如,参见图3,避空槽13可以为三棱柱槽,且避空槽13可以与压边圈4 的边角部位的位置相对。如此,避空槽13可以与在上模1的压合下板料的四周边角中被折叠成三角状的卷曲部位的位置相对且形状匹配,从而可以保证折叠后的卷曲部位完全位于避空槽13内。
需要说明的是,环形凹槽211是用于放置压边圈4的凹槽。环形凹槽211 的深度和宽度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预先设置,只要保证压边圈4可以位于环形凹槽211内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具体的,在使用该冲压成型模具对板料冲压成型时,可以先将板料放置在压边圈4上,之后在导向组件3的引导下,上模1向靠近下模2的方向移动。此时上模1中的凸起部12会首先与板料接触,接着上模1继续向下移动,此时凸起部12会逐渐将板料压入压边圈4上的凹陷部411中,当凸起部12完全位于凹陷部411内时就可以将板料边缘压住。之后上模1继续向下移动时会推动压边圈4上的板料以及压边圈4一起向下移动,直至上模1与下模2合模,此时板料的流动停止,零件制备完成。
由于上模1中设置有避空槽13,且避空槽13与压边圈4的边缘部位的位置相对,因此在上模1中的凸起部12将板料压入压边圈4上的凹陷部411的过程中,当板料边缘的卷曲部位被折叠时,折叠后的卷曲部位会位于避空槽13内。如此,在板料拉延成形时,可以保证该卷曲部位与上模1和压边圈4之间的摩擦力均较小,从而不仅可以减小该卷曲部位对上模1和压边圈4的磨损,延长该冲压成型模具的寿命,降低该冲压成型模具的维修工时和维护成本,而且可以避免该卷曲部位阻碍板料流动,可以减小板料发生破裂的概率,降低所制备的零件的报废率。同时,可以避免因上模1和压边圈4的过度磨损产生铁屑并掉入板料表面而导致零件压伤不良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导向组件3可以有多种结构。下面对导向组件3的两种可能的结构进行说明。
第一种可能的结构:参见图3、图4和图5,导向组件3包括多个导柱31,下模的上表面21具有多个导槽213,多个导柱31与多个导槽213分别对应;多个导柱31中每个导柱的第一端311与上模1的下表面连接,每个导柱31与对应的导槽213的位置相对,每个导柱31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对应的导槽213的深度,每个导柱的第二端312位于对应的导槽213内。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导柱31和多个导槽213是一起配合使用来连接上模1 与下模2,并引导上模1移动的构件。多个导柱31的尺寸、形状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预先设置,例如,多个导柱31均可以为圆柱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多个导槽213的尺寸、形状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预先设置,只要保证每个导槽213的深度大于或等于对应的导柱31的长度即可,如此可以保证多个导柱31中的每个导柱31能够完全位于对应的导槽213中。
另外,多个导柱31和多个导槽213的数量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预先设置,例如,多个导柱31的数量和多个导槽213的数量可以均为4个,只要保证多个导柱31的数量和多个导槽213的数量相同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在下模的上表面21上设置多个导槽213时,可以将多个导槽213设置在下模的上表面21上设置的环形凹槽211的外环外的部分上。如此,可以保证多个导柱31中的每个导柱的第二端312位于对应的导槽213内时不会影响板料的放置,从而保证板料的冲压成型顺利进行。
再者,多个导柱31中每个导柱的第一端311与上模1的下表面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预先设置,例如,多个导柱31中每个导柱的第一端 311可以焊接在上模1的下表面上,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具体的,在连接上模1和下模2时,可以将与上模1的下表面连接的多个导柱31中的每个导柱的第二端312放置在相对应的导槽213内,如此即可实现上模1与下模2之间的连接。
这种情况下,当上模1移动时,上模1的下表面所连接的每个导柱31会沿着其所在的导槽213向靠近这个导槽213的底部的方向移动。如此,上模1会向靠近下模2的方向移动。
第二种可能的结构:参见图6,导向组件3包括多个导轨32和多个滑板33,多个导轨32与多个滑板33分别对应;下模2的侧面22具有多个凹槽221,多个导轨32分别位于多个凹槽221内;多个滑板33中每个滑板的第一端331与上模1的下表面连接,每个滑板33与对应的导轨32的位置相对,每个滑板33 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对应的导轨32的长度,每个滑板的第二端332位于对应的导轨32内。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导轨32和多个滑板33是一起配合使用来连接上模1 与下模2,并引导上模1移动的构件。多个导轨32和多个滑板33的尺寸、数量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预先设置,只要保证多个导轨32的数量与多个滑板33 的数量相同,且每个导轨32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对应的滑板33的长度即可,如此可以保证多个滑板33中的每个滑板33能够完全位于对应的导轨32中。
另外,多个凹槽221是用于固定多个导轨32的。多个凹槽221的尺寸、数量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预先设置,只要保证多个凹槽221的数量与多个导轨 32的数量相同,且每个导轨32均完全位于对应的凹槽221内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再者,多个滑板33中每个滑板的第一端331与上模1的下表面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预先设置,例如,多个滑板33中每个滑板的第一端 331可以焊接在上模1的下表面上,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下模2的侧面22与下模的上表面21相邻,因此可以保证多个滑板33中每个滑板的第二端332位于下模2的侧面22上设置的凹槽 221内的导轨32中时不会影响板料的放置,从而保证板料的冲压成型顺利进行。
具体的,在连接上模1和下模2时,可以将与上模1的下表面连接的多个滑板33中的每个滑板的第二端332放置在相对应的导轨32中,如此即可实现上模1与下模2之间的连接。
这种情况下,当上模1移动时,上模1的下表面所连接的每个滑板33会沿着其所在的导轨32从导轨32的一端向另一端移动。如此,上模1会向靠近下模2的方向移动。
可选地,参见图7,该模具还包括驱动机构5,驱动机构5与上模1连接,驱动机构5用于驱动上模1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机构5是用于驱动上模1移动的构件。驱动机构5的类型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预先设置,例如,驱动机构5可以为压力机等。
另外,上模1与驱动机构5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预先设置,例如,驱动机构5上可以设置有夹紧器,夹紧器可以夹在上模1上。如此,即可实现上模1与驱动机构5的连接。
具体的,在使用该冲压成型模具对板料冲压成型时,可以先将驱动机构5 与上模1连接,此时,驱动机构5可以驱动上模1向靠近下模2的方向移动,直至上模1与下模2合模。
可选地,参见图2、图5、图6和图7,该模具还包括伸缩杆6,下模2中在环形凹槽211的槽底与下模2的下表面之间的部分具有通孔214;伸缩杆6穿过该通孔214与压边圈4的下表面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伸缩杆6是可以进行伸缩的构件,也就是说,伸缩杆6的长度是可调的。伸缩杆6的类型、尺寸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预先设置,例如,伸缩杆6可以为液压机的液压杆。
另外,该通孔214的尺寸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预先设置,例如,该通孔 214的孔径可以与伸缩杆6的直径相差0.1毫米或0.2毫米等,只要保证伸缩杆 6可以穿过该通孔214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具体地,在放置压边圈4时,可以先将伸缩杆6的一端穿过位于环形凹槽 211的槽底与下模2的下表面23之间的部分上设置的通孔214,之后将压边圈4 放置在环形凹槽211内,此时压边圈4的下表面与伸缩杆6的一端接触。如此,伸缩杆6会给予压边圈4一个支撑力。当上模1中的凸起部12与板料接触,并将板料逐渐压入压边圈4上的凹陷部411中时,由于上模1给予压边圈4的压力小于伸缩杆6给予压边圈4的支撑力,因此压边圈4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此时上模1继续向下移动就可以使凸起部12完全位于凹陷部411内来将板料边缘压住。之后,当上模1继续向下移动时,上模1给予压边圈4的压力大于伸缩杆6给予压边圈4的支撑力,因此上模1可以推动压边圈4上的板料以及压边圈4一起向下移动,直至上模1与下模2合模,完成零件制备。
可选地,参见图2、图5、图6和图7,下模2中在环形凹槽211的内环内的部分为凸模212,上模1中包括凹模11,凹模11与凸模212的位置相对。
需要说明的是,上模1中的凹模11和下模2中的凸模212是用于对板料拉延成形的部件。示例地,凹模11可以为上模1的中心部分。凹模11和凸模212 的尺寸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预先设置,只要保证凹模11与凸模212匹配,能够合模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具体的,在使用该冲压成型模具对板料冲压成型时,可以先将板料放置在压边圈4上,之后在导向组件3的引导下,上模1向靠近下模2的方向移动。此时上模1中的凸起部12会首先与板料接触,接着上模1继续向下移动,此时凸起部12会逐渐将板料压入压边圈4上的凹陷部411中,当凸起部12完全位于凹陷部411内时就可以将板料边缘压住。之后,上模1继续向下移动时会推动压边圈4上的板料以及压边圈4一起向下移动,直至板料与下模2中的凸模 212接触,接着上模1继续向下移动,此时凸模212会逐渐将板料压入下模2上的凹模11中,直至凸模212与凹模11合模,此时板料的流动停止,零件制备完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上模1中设置有避空槽13,且避空槽13与压边圈 4的边缘部位的位置相对,因此在上模1中的凸起部12将板料压入压边圈4上的凹陷部411的过程中,当板料边缘的卷曲部位被折叠时,折叠后的卷曲部位会位于避空槽13内。如此,在板料拉延成形时,可以保证该卷曲部位与上模1 和压边圈4之间的摩擦力均较小,从而不仅可以减小该卷曲部位对上模1和压边圈4的磨损,延长该冲压成型模具的寿命,降低该冲压成型模具的维修工时和维护成本,而且可以避免该卷曲部位阻碍板料流动,可以减小板料发生破裂的概率,降低所制备的零件的报废率。同时,可以避免因上模1和压边圈4的过度磨损产生铁屑并掉入板料表面而导致零件压伤不良的问题。
为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将通过可选地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参见图7,可以先将伸缩杆6的一端穿过位于环形凹槽211的槽底与下模2 的下表面23之间的部分上设置的通孔214,然后将压边圈4放置在环形凹槽211 内,此时压边圈4的下表面与伸缩杆6的一端接触。之后,将板料放置在压边圈4上。在导向组件3的引导下,驱动机构5会驱动上模1向靠近下模2的方向移动。
之后,参见图8,上模1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上模1中的凸起部12会首先与板料接触,接着上模1继续向下移动,此时凸起部12会逐渐将板料压入压边圈4上的凹陷部411中,当凸起部12完全位于凹陷部411内时就可以将板料边缘压住。在此过程中,板料边缘的卷曲部位会被折叠,折叠后的卷曲部位会位于避空槽13内。
之后,参见图9,上模1继续向下移动时会推动压边圈4上的板料以及压边圈4一起向下移动,直至板料与下模2中的凸模212接触,接着上模1继续向下移动,此时凸模212会逐渐将板料压入下模2上的凹模11中,直至凸模212 与凹模11合模,此时板料的流动停止,零件制备完成。在此过程中,由于板料中的折叠后的卷曲部位位于避空槽13内,所以可以减小该卷曲部位对上模1和压边圈4的磨损,且可以避免该卷曲部位阻碍板料流动。同时,可以避免因上模1和压边圈4的过度磨损产生铁屑并掉入板料表面而导致零件压伤不良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冲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2)、导向组件(3)和压边圈(4);所述下模(2)包括下模的上表面(21),所述压边圈(4)包括压边圈的上表面(41);
所述上模(1)与所述下模(2)通过所述导向组件(3)连接,所述导向组件(3)用于引导所述上模(1)向靠近所述下模(2)的方向移动;
所述下模的上表面(21)具有环形凹槽(211),所述压边圈(4)位于所述环形凹槽(211)内,所述压边圈的上表面(41)具有凹陷部(411),所述压边圈(4)用于承托板料;
所述上模(1)中包括凸起部(12)和避空槽(13),所述凸起部(12)与所述凹陷部(411)的位置相对,所述避空槽(13)与所述压边圈(4)的边缘部位的位置相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3)包括多个导柱(31),所述下模的上表面(21)具有多个导槽(213),所述多个导柱(31)与所述多个导槽(213)分别对应;所述导柱(31)包括导柱的第一端(311)和导柱的第二端(312);
所述多个导柱(31)中每个导柱的第一端(311)与所述上模(1)的下表面连接,所述每个导柱(31)与对应的导槽(213)的位置相对,所述每个导柱(31)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对应的导槽(213)的深度,所述每个导柱的第二端(312)位于对应的导槽(213)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3)包括多个导轨(32)和多个滑板(33),所述多个导轨(32)与所述多个滑板(33)分别对应;所述滑板(33)包括滑板的第一端(331)和滑板的第二端(332);
所述下模(2)的侧面(22)具有多个凹槽(221),所述多个导轨(32)分别位于所述多个凹槽(221)内;多个滑板(33)中每个滑板的第一端(331)与上模(1)的下表面连接,所述多个滑板(33)与对应的导轨(32)的位置相对,所述每个滑板(33)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对应的导轨(32)的长度,所述每个滑板的第二端(332)位于对应的导轨(32)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还包括驱动机构(5),所述驱动机构(5)与所述上模(1)连接,所述驱动机构(5)用于驱动所述上模(1)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还包括伸缩杆(6),所述下模(2)中在所述环形凹槽(211)的槽底与所述下模(2)的下表面之间的部分具有通孔(214);
所述伸缩杆(6)穿过所述通孔(214)与所述压边圈(4)的下表面接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中在所述环形凹槽(211)的内环内的部分为凸模(212),所述上模(1)中包括凹模(11),所述凹模(11)与所述凸模(212)的位置相对。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避空槽(13)的深度大于或等于2h,所述h为所述板料的厚度。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避空槽(13)与所述压边圈(4)的边角部位的位置相对。
9.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避空槽(13)为多棱柱槽。
10.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避空槽(13)中的一条边线的长度为17毫米~23毫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514759.2U CN212884465U (zh) | 2020-04-09 | 2020-04-09 | 冲压成型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514759.2U CN212884465U (zh) | 2020-04-09 | 2020-04-09 | 冲压成型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884465U true CN212884465U (zh) | 2021-04-06 |
Family
ID=75226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514759.2U Active CN212884465U (zh) | 2020-04-09 | 2020-04-09 | 冲压成型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884465U (zh) |
-
2020
- 2020-04-09 CN CN202020514759.2U patent/CN21288446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972374B2 (ja) | プレス加工装置およびプレス加工方法 | |
JP3415358B2 (ja) | 複合成形型および複合成形方法 | |
CN220127267U (zh) | 适用于对称工件的快速折弯结构及折弯模具 | |
US5187966A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rawing containers of frustoconical shape and a container drawn thereby | |
CN212884465U (zh) | 冲压成型模具 | |
CN210648102U (zh) | 一种冲压模具及冲压设备 | |
CN217798429U (zh) | 一种落料拉延冲孔复合模具以及应用该模具的设备 | |
CN210907672U (zh) | 顶盖切断翻边整形复合模具 | |
KR20200033528A (ko) | 전철 창틀 성형방법 | |
CN213613666U (zh) | 一种车身横梁加强件侧整形机构模具 | |
CN108311586A (zh) | 一种用于车辆纵梁外部支撑板冲压成型的整形侧翻边模具 | |
JP2001259750A (ja) | 金属製品の成形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成形金型 | |
JP3175783B2 (ja) | プレス成形装置 | |
JP6767063B2 (ja) | 絞り成形装置 | |
JPH0751896A (ja) | プレス成形機 | |
CN111729968A (zh) | 一种电池盒底板侧冲孔模具及工艺 | |
CN216175834U (zh) | 一种翻边模具及模具压机 | |
JP5790350B2 (ja) | プレス成形装置及びプレス成形方法 | |
CN218049931U (zh) | 一种易出件的整圈尖角成型机构 | |
CN220920558U (zh) | 壳体翻边成型模具 | |
CN217315460U (zh) | 一种针对卡箍类产品的成型模具 | |
CN111069430A (zh) | 一种驱动块在下压料芯上的复合模具结构 | |
CN211464547U (zh) | 侧柱、成型模具及具有该侧柱的轨道车辆 | |
CN218891085U (zh) | 一种深拉延产品的冲压成型结构 | |
CN216263042U (zh) | 一种活动凸模机构及包边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PP01 |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 ||
PP01 |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1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4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