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20558U - 壳体翻边成型模具 - Google Patents

壳体翻边成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20558U
CN220920558U CN202322464512.0U CN202322464512U CN220920558U CN 220920558 U CN220920558 U CN 220920558U CN 202322464512 U CN202322464512 U CN 202322464512U CN 220920558 U CN220920558 U CN 2209205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ing
shell
flanging
lower die
di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6451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惠达
陈九江
张国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Jinquan New Energy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Jinquan New Energy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Jinquan New Energy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Jinquan New Energy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6451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205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205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205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nting, Exchange, And Manufacturing Of 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壳体翻边成型模具,包括上模组件及下模组件,上模组件包括上模架及滑动设置于上模架上的翻边驱动件,下模组件包括下模架、成型定位件及多个成型滑块,成型定位件及各成型滑块分别可移动设置于下模架上,且各成型滑块围绕成型定位件的周边设置;上模架与下模架扣合连接时,成型定位件用于对待翻边壳体进行限位固定,翻边驱动件用于推动各成型滑块对待翻边壳体进行翻边操作。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成型定位件对壳体进行限位固定,并通过翻边驱动件带动各成型滑块对壳体进行折弯翻边操作,如此,便可以以折弯成型实现对壳体的翻边操作,从而能够提高翻边尺寸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因壳体侧壁被拉破而导致产品的良品率低下的问题。

Description

壳体翻边成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壳体翻边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广泛使用到铸造成型以及冲压成型等工艺对金属材料进行成型操作,其中冲压成型是指靠压力机以及相应的模具对板材及管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冲压工件,而冲压成型一般包括冲裁、弯曲、拉深以及局部成型等。
如图1所示,传统的用于壳体的翻边工艺是采用拉深成型的方法,亦即需要通过两次拉深实现翻边,第一次冲压拉深a是将一个平面板材拉深成一个壳体,而后从壳体的外侧底部进行第二次冲压拉深b,第二次冲压拉深b的深度小于第一次冲压拉深的深度,从而实现对壳体的翻边操作,但是这种方式有诸多缺陷,例如产品的尺寸不稳定,很难满足高尺寸精度要求的产品,此外,通过拉深进行翻边操作,还会导致壳体的侧壁被拉破,进而导致产品的良品率低下。
鉴于以上,提出一种壳体翻边成型模具,通过折弯成型代替拉深成型,以实现壳体的翻边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壳体翻边成型模具,以折弯成型的方式代替拉深成型,从而实现壳体的翻边操作,同时提高翻边尺寸的稳定性,避免壳体侧壁被拉破而导致产品良品率低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壳体翻边成型模具,包括:上模组件及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架及翻边驱动件,所述翻边驱动件滑动设置于所述上模架上;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架、成型定位件及多个成型滑块,所述成型定位件及各所述成型滑块分别可移动设置于所述下模架上,且各所述成型滑块围绕所述成型定位件的周边设置;所述上模架与下模架扣合连接时,待翻边壳体位于所述成型定位件内,所述成型定位件用于对待翻边壳体进行限位固定,所述翻边驱动件用于推动各所述成型滑块向待翻边壳体的方向移动,以使各所述成型滑块对待翻边壳体进行翻边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模架上开设有滑动限位腔,各所述成型滑块可移动设置于所述滑动限位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限位腔内开设有多个导向槽,且各所述成型滑块远离所述成型定位件的一侧面上设置有斜滑轨,各所述斜滑轨分别滑动设置于各所述导向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成型滑块靠近所述成型定位件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弯折部,各所述弯折部围绕所述成型定位件的周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模架上设置有限位垫板,所述滑动限位腔开设于限位垫板上,且所述成型定位件可移动穿设于所述限位垫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边驱动件包括多个翻边驱动杆,所述上模架与所述下模架扣合连接时,各所述翻边驱动杆分别与各所述成型滑块的一侧面相抵持,且各所述翻边驱动杆分别用于推动各所述成型滑块向待翻边壳体的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组件还包括下压定位镶件及弹性推动杆,所述弹性推动杆可移动设置于所述上模架上,所述下压定位镶件的一端与所述弹性推动杆的一端连接,且所述下压定位镶件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成型定位件,所述上模架向所述下模架的方向移动时,所述下压定位镶件的一端扣合进待翻边壳体的内腔,所述下压定位镶件用于推动所述待翻边壳体移动至所述成型定位件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成型定位件包括成型定位套、成型顶底块、限位块及弹性顶杆,所述成型定位套可移动设置于所述下模架上,所述成型顶底块滑动穿设于所述成型定位套上,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所述成型顶底块远离所述上模架的一侧面上,所述弹性顶杆可移动设置于所述下模架上,且所述弹性顶杆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块远离所述成型顶底块的一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模组件还包括多个复位顶出杆,各所述复位顶出杆分别滑动设置于所述下模架上,且各所述复位顶出件的一端分别与各所述成型滑块连接,各所述复位顶出杆分别用于对各所述成型滑块进行顶出复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位顶出杆远离所述成型滑块的一端上设置有复位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翻边成型模具通过设置上模组件及下模组件,从而能够通过成型定位件对待翻边壳体进行限位固定,通过使得各成型滑块围绕成型定位件的周边设置,从而能够通过翻边驱动件带动各成型滑块对待翻边壳体进行折弯翻边操作,如此,便可以以折弯成型的方式代替拉深成型,实现对壳体的翻边操作,同时相对传统的拉深成型方式,能够提高翻边尺寸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因壳体侧壁被拉破而导致产品的良品率低下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壳体翻边成型模具的开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壳体翻边成型模具的开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壳体翻边成型模具的合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壳体翻边成型模具在开模状态下的下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壳体翻边成型模具在合模状态下拆除上模架及下模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的壳体翻边成型模具的成型滑块及复位顶出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
结合图2、图3、图4、图5及图6所示,一种壳体翻边成型模具10包括:上模组件100及下模组件200,上模组件100包括上模架110及翻边驱动件120,翻边驱动件120滑动设置于上模架110上;下模组件200包括下模架210、成型定位件220及多个成型滑块230,成型定位件220及各成型滑块230分别可移动设置于下模架210上,且各成型滑块230围绕成型定位件220的周边设置;上模架110与下模架210扣合连接时,待翻边壳体20位于成型定位件220内,成型定位件220用于对待翻边壳体20进行限位固定,翻边驱动件120用于推动各成型滑块230向待翻边壳体20的方向移动,以使各成型滑块230对待翻边壳体20进行翻边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当壳体翻边成型模具10处于开模状态时,将已经经过拉深成壳操作的待翻边壳体20放置在下模架210的模面上,并使得待翻边壳体20与成型定位件220相对齐,上模架110与压力机连接,通过压力机带动上模架110向下模架210的方向移动,使得上模架110与下模架210相扣合,此时,待翻边壳体20被下压进成型定位件220内,通过成型定位件220对待翻边壳体20进行限位固定,以避免待翻边壳体20在翻边时发生位置偏移,接着上模架110继续下压,使得翻边驱动件120向各成型滑块230的方向移动,通过翻边驱动件120推动各成型滑块230对待翻边壳体20进行折弯翻边操作,如此,便可以以折弯成型的方式代替拉深成型,实现对壳体的翻边操作,同时相对传统的拉深成型方式,能够提高翻边尺寸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因壳体侧壁被拉破而导致产品的良品率低下的问题。
具体地,上模架110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堆叠的上模座111、上模垫板112、上夹板113、脱料垫板114及脱料板115,脱料垫板114与上夹板113之间留有推动间隙116。在本实施例中,翻边驱动件120包括多个翻边驱动杆121,上模架110与下模架210扣合连接时,各翻边驱动杆121分别与各成型滑块230的一侧面相抵持,且各翻边驱动杆121分别用于推动各成型滑块230向待翻边壳体20的方向移动。翻边驱动杆121的数量与成型滑块230的数量相对应,各翻边驱动杆121分别穿设于上夹板113、脱料垫板114及脱料板115,并通过上夹板113对各翻边驱动杆121进行限位固定,而通过在脱料垫板114与上夹板113之间留有推动间隙116,是为了使得翻边驱动杆121能够超出上模架110的模面,以推动各成型滑块230侧滑并对待翻边壳体20进行翻边成型操作,所以推动间隙116的宽度需要保证各翻边驱动杆121能够推动各成型滑块230实现对待翻边壳体20进行翻边成型操作。
进一步地,下模架110上开设有滑动限位腔,各成型滑块230可移动设置于滑动限位腔内,通过滑动限位腔对各成型滑块230进行限位,具体地,滑动限位腔内开设有多个导向槽,且各成型滑块230远离成型定位件220的一侧面上设置有斜滑轨231,各斜滑轨231分别滑动设置于各导向槽内,通过导向槽对斜滑轨231的移动进行导向限位,同样的,导向槽也为倾斜结构,斜滑轨231与导向槽相抵持,在壳体翻边成型模具10处于开模状态时,各成型滑块230互不相连,亦即各成型滑块230之间留有移动间隙,当翻边驱动杆121对成型滑块230进行下压运动时,成型滑块230上的斜滑轨231沿着导向槽向靠近待翻边壳体20的方向移动,最终使得各成型滑块230逐渐靠近并内缩,如此,可以对待翻边壳体20的周边进行弯折翻边,完成缩口翻边动作;在本实施例中,各成型滑块230靠近成型定位件220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弯折部232,各弯折部232围绕成型定位件220的周边设置,弯折部232与待翻边壳体20的周边相抵持,在成型滑块230的不断移动下,弯折部232逐渐对待翻边壳体20的周边进行弯折翻边。
进一步地,下模架210上设置有限位垫板211,滑动限位腔开设于限位垫板211上,且成型定位件220可移动穿设于限位垫板211上。
需要说明的是,限位垫板211可拆卸设置于下模架210上,由于成型滑块230需要不断相对滑动限位腔进行滑动,所以使得滑动限位腔容易受损严重,而通过设置限位垫板211,同时使得滑动限位腔开设在限位垫板211上,如此,当限位垫板211受损严重后,可以直接拆卸并更换限位垫板211,而无需拆卸整个下模架210,进而能够提高模具的整体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下模架210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堆叠设置的下模座212、下模垫板213、下模夹板214及下模板215,限位垫板211则设置在下模板215上。具体地,限位垫板211包括第一垫板211a及第二垫板211b,第一垫板211a及第二垫板211b呈上下堆叠,滑动限位腔具体开设于在第一垫板211a上。
一实施方式中,上模组件100还包括下压定位镶件130及弹性推动杆140,弹性推动杆140可移动设置于上模架110上,下压定位镶件130的一端与弹性推动杆140的一端连接,且下压定位镶件130的另一端朝向成型定位件220,上模架110向下模架210的方向移动时,下压定位镶件130的一端扣合进待翻边壳体20的内腔,下压定位镶件130用于推动待翻边壳体20移动至成型定位件220内。
需要说明的是,下压定位镶件130包括脱料块131及壳体定位套筒132,限位套筒133,弹性推动杆140与脱料块131连接,且脱料块131可滑动穿设于壳体定位套筒132上,在下压定位镶件130的外侧还套设有限位套筒133,限位套筒133固定于上模架110上,通过限位套筒133对壳体定位套筒132及脱料块131进行限位固定,同时还可以通过限位套筒133对脱料块131以及壳体定位套筒132对待翻边壳体20的下移深度进行限制;此外,壳体定位套筒132的尺寸与待翻边壳体20内腔的尺寸相匹配,使得壳体定位套筒132的外侧壁能够与待翻边壳体20的内腔侧壁相抵持,如此,便可以通过脱料块131及壳体定位套筒132对待翻边壳体20的内腔进行抵持定位,同时避免成型滑块230在进行弯折翻边操作时,因弯折力太大而使得壳体的侧壁发生受压弯曲,影响壳体的整体尺寸。进一步地,在完成弯折翻边操作之后,上模架110向远离下模架120的方向移动,为了避免成品壳体跟随壳体定位套筒132移动,所以需要通过弹性推动杆140带动脱料块131复位,并将成品壳体推离壳体定位套筒132,从而实现成品壳体的自动脱离。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2及图3所示,成型定位件220包括成型定位套221、成型顶底块222、限位块223及弹性顶杆224,成型定位套221可移动设置于下模架210上,成型顶底块222滑动穿设于成型定位套221上,限位块223设置于成型顶底块222远离上模架110的一侧面上,弹性顶杆224可移动设置于下模架210上,且弹性顶杆224的一端与限位块223远离成型顶底块222的一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壳体翻边成型模具10处于开模状态时,待翻边壳体20位于下模架210的模面,且待翻边壳体20与成型顶底块222相对齐,上模架110向下模架210的方向移动,同时弹性推动杆140推动下压定位镶件130先扣合进待翻边壳体20的内腔内,接着弹性推动杆140继续推动下压定位镶件130下移,使得成型顶底块222相对成型定位套221向下滑动,并使得待翻边壳体20被成型定位套221包围限位,而待翻边壳体20的周边则抵持在成型定位套221的顶面上,接着翻边驱动杆121推动成型滑块230向待翻边壳体20的方向靠近,使得成型滑块230继续侧滑缩口并推动成型定位套221向下移动,而成型滑块230的弯折部232则抵持在待翻边壳体20的周边上,各成型滑块230继续斜向下侧滑并靠近待翻边壳体20,从而实现弯折翻边操作。此外,为了使得下压定位镶件130能够推动成型定位套221,弹性推动杆140上设置的弹簧的力需要比弹性顶杆224上设置的弹簧的力大两倍及以上;而通过限位块223,可以对成型顶底块222进行下移限位,避免成型顶底块222持续向下移动。
进一步地,下模组件200还包括多个复位顶出杆240,各复位顶出杆240分别滑动设置于下模架210上,且各复位顶出件240的一端分别与各成型滑块230连接,各复位顶出杆240分别用于对各成型滑块230进行顶出复位。当完成折弯翻边操作后,各结构部件复位,其中,各成型滑块230可以通过复位顶出杆240的顶出操作而回到初始位置上;在本实施例中,复位顶出杆240远离成型滑块230的一端上设置有复位弹簧,当翻边驱动件120的下压力消失后,通过复位弹簧带动复位顶出杆240推动成型滑块230实现自动复位,此外,完成翻边操作的壳体则由弹性顶杆224的弹簧复位作用后下推出至下模架210的模面上,如此,便可以实现自动脱料操作。
进一步地,还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调节翻边驱动杆121的长度以及限位垫板211中滑动限位腔的深度,从而能够对壳体的翻边间隙尺寸进行调节,亦即翻边间隙尺寸越小,翻折角度越大。翻边驱动杆121的长度以及滑动限位腔的深度影响成型滑块230的移动行程;例如,翻边驱动杆121的长度越长以及第一垫板211a的厚度越厚(对应滑动限位腔的深度就越深),各成型滑块230的移动行程就会越长,亦即各成型滑块230就会越靠近壳体,从而使得壳体的翻边间隙尺寸越小;而翻边驱动杆121的长度越短以及第一垫板211a的厚度越薄(对应滑动限位腔的深度就越浅),各成型滑块230的移动行程就会越短,亦即各成型滑块230就会越远离壳体,从而使得壳体的翻边间隙尺寸就越大。如此,就可以通过改变限位垫板211中的滑动限位腔深度以及翻边驱动杆121的长度来适应多种不同翻边间隙尺寸要求的产品;又例如,可以通过在翻边驱动杆121与成型滑块230相抵持的一端增加垫高片,从而能够在无需更换翻边驱动杆121的前提下,增加翻边驱动杆121的高度,而对于滑动限位腔的深度,可以直接通过更换限位垫板211或改变第二垫板211a对应滑动限位腔位置的厚度,例如,对第二垫板211a对应滑动限位腔的区域进行研磨或机加工,从而增加滑动限位腔的深度。
此外,在一实施方式中,当壳体的翻边间隙尺寸较小时,例如,要求翻边间隙尺寸仅有0.1±0.05mm的高精度要求时,为了保证精度要求以及尺寸的稳定性,可以通过分步弯折来实现,首先将板材拉深成壳体,保留壳体的周边并进行裁切,就得到周边已经弯折90度的壳体,接着通过壳体翻边成型模具10将壳体的周边继续弯折到135度,最后再继续弯折到178度以上,而分步弯折仅需要通过改变滑动限位腔的深度以及翻边驱动杆121的长度来实现,通过分步弯折能够减少翻边回弹,从而能够提高尺寸精度以及尺寸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壳体翻边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架及翻边驱动件,所述翻边驱动件滑动设置于所述上模架上;及
下模组件,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架、成型定位件及多个成型滑块,所述成型定位件及各所述成型滑块分别可移动设置于所述下模架上,且各所述成型滑块围绕所述成型定位件的周边设置;
待翻边壳体位于所述成型定位件内时,所述成型定位件用于对待翻边壳体进行限位固定,所述翻边驱动件用于推动各所述成型滑块向待翻边壳体的方向移动,以使各所述成型滑块对待翻边壳体进行翻边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翻边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架上开设有滑动限位腔,各所述成型滑块可移动设置于所述滑动限位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翻边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限位腔内开设有多个导向槽,且各所述成型滑块远离所述成型定位件的一侧面上设置有斜滑轨,各所述斜滑轨分别滑动设置于各所述导向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翻边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成型滑块靠近所述成型定位件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弯折部,各所述弯折部围绕所述成型定位件的周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翻边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架上设置有限位垫板,所述滑动限位腔开设于限位垫板上,且所述成型定位件可移动穿设于所述限位垫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翻边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驱动件包括多个翻边驱动杆,所述上模架与所述下模架扣合连接时,各所述翻边驱动杆分别与各所述成型滑块的一侧面相抵持,且各所述翻边驱动杆分别用于推动各所述成型滑块向待翻边壳体的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翻边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件还包括下压定位镶件及弹性推动杆,所述弹性推动杆可移动设置于所述上模架上,所述下压定位镶件的一端与所述弹性推动杆的一端连接,且所述下压定位镶件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成型定位件,所述上模架向所述下模架的方向移动时,所述下压定位镶件的一端扣合进待翻边壳体的内腔,所述下压定位镶件用于推动所述待翻边壳体移动至所述成型定位件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翻边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定位件包括成型定位套、成型顶底块、限位块及弹性顶杆,所述成型定位套可移动设置于所述下模架上,所述成型顶底块滑动穿设于所述成型定位套上,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所述成型顶底块远离所述上模架的一侧面上,所述弹性顶杆可移动设置于所述下模架上,且所述弹性顶杆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块远离所述成型顶底块的一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翻边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组件还包括多个复位顶出杆,各所述复位顶出杆分别滑动设置于所述下模架上,且各所述复位顶出杆的一端分别与各所述成型滑块连接,各所述复位顶出杆分别用于对各所述成型滑块进行顶出复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壳体翻边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顶出杆远离所述成型滑块的一端上设置有复位弹簧。
CN202322464512.0U 2023-09-11 2023-09-11 壳体翻边成型模具 Active CN2209205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64512.0U CN220920558U (zh) 2023-09-11 2023-09-11 壳体翻边成型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64512.0U CN220920558U (zh) 2023-09-11 2023-09-11 壳体翻边成型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20558U true CN220920558U (zh) 2024-05-10

Family

ID=90969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64512.0U Active CN220920558U (zh) 2023-09-11 2023-09-11 壳体翻边成型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205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653830B (zh) 一种具有负角翻边冲压件的冲压模具及工艺
CN204182800U (zh) 一种用于冲压级进模的复合冲压结构
CN220920558U (zh) 壳体翻边成型模具
CN220127267U (zh) 适用于对称工件的快速折弯结构及折弯模具
CN211052299U (zh) 一种一次成型的负角折弯结构
CN211386579U (zh) 一种一步完成上下折弯冲压模具
CN108202108B (zh) 液晶显示器的背板边框固定件的加工模具及其加工方法
CN214866660U (zh) 一种钣金件双腔双动式孔位翻边模具
CN107321858B (zh) 一种冲压模装置
CN214161073U (zh) 一种薄壁圆环形锻钢活塞头复合冲孔模具
CN212857395U (zh) 一种汽车用支架生产工装
CN211564203U (zh) 一种边沿向内斜弯曲扣件液压复合模
CN109351863B (zh) 一种汽车驱动后桥制动器防尘罩复合模具及复合工艺
CN216263042U (zh) 一种活动凸模机构及包边模具
CN218891085U (zh) 一种深拉延产品的冲压成型结构
CN210847963U (zh) 一种可加工折弯型精密导轨的模具
CN220942732U (zh) 一种级进模的浮料冲压成型机构
CN218049931U (zh) 一种易出件的整圈尖角成型机构
CN217412061U (zh) 一种冲压钢制文件柜层板的双滑块折弯模具
CN110026488B (zh) 压料翻边模具和压力机
CN210146784U (zh) 一种翻异型孔的退料机构
CN219169282U (zh) 一种级进连续模的负角一次成型模具
CN214235930U (zh) 半圆形隔热罩一序成型模具
CN211027763U (zh) 一种侧冲模具
CN211464547U (zh) 侧柱、成型模具及具有该侧柱的轨道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