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27826U - 基于两段式开门法的车门 - Google Patents

基于两段式开门法的车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27826U
CN212827826U CN202021884342.1U CN202021884342U CN212827826U CN 212827826 U CN212827826 U CN 212827826U CN 202021884342 U CN202021884342 U CN 202021884342U CN 212827826 U CN212827826 U CN 2128278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top spring
groove
disk
pressure dis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8434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丛欣铎
陈健
吴洪彩
周子扬
贾跃远
郄鑫龙
李瑜轩
李忠鑫
刘宇鹏
吕欣倬
马元鹏
林子馨
周承卿
刘晓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u Chenghao
Original Assignee
Zhou Chengha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u Chenghao filed Critical Zhou Chenghao
Priority to CN20202188434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278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278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278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i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于两段式开门法的车门,其包括车体,车体的侧部安装有车门,车门的侧边固装有定位盘,定位盘上转动安装有压盘,压盘与车体固定连接,定位盘与压盘的配合面上开设有顶簧槽,顶簧槽内安装有限位块,顶簧槽内还安装有迫使限位块压靠在压盘上的顶簧,限位块顶靠在压盘上且可跟随车门开关闭在压盘上滑动,压盘与定位盘的配合面上开设有节点槽,节点槽位于限位块滑动行程的路径上。该关门具有两段式的车门开启过程,并能够利用车门的一段开启对车身后方车辆、行人进行预警提醒,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Description

基于两段式开门法的车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领域,具体的说是基于两段式开门法的车门。
背景技术
汽车开门时,如果侧边有行人、自行车、电动车或其它汽车经过时,很容易发生碰撞事故,俗称“开门杀”。为了有效避免该问题,目前出现了一种“荷兰式”汽车开门法(简称“荷式开门法”),其主张用距离车门较远的一只手开门,也即左侧乘客开左侧车门时需使用右手,右侧乘客开右侧车门时需使用左手。
基于此,把荷兰式开门法的理念用硬件表达出来,本案的申请人于2019年8月8日提交了一份名称为“荷兰式开门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该开门装置通过改变拉手的位置,并针对拉手单独设置机械式或电磁式的限位和释放机构,以半强制的方式要求乘客采用荷式开门法。
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是,荷兰式开门法的防护性能有限,而且无法跟随乘客的身材大小进行车门开启角度的调控,若是开启角度过大,车门外展的距离过长,仍不足以起到安全避险的作用,即身材高大、手臂较长的乘客可能会导致车门开启角度过大,仍然会造成“开门杀”的问题。为了应对此类问题,本案的申请人提出一种“两段式开门法”的设计构想,通过两次开门以弥补荷兰式开门法存在的问题,即第一阶段先将车门开启一个较小的角度(约15度左右),通过这个开启角度给予后方车辆、行人予以警示,乘客也可通过这个车门角度观察车身后方是否有车辆、行人通过,当确定安全后,乘客再进行车门二段开启,达到最大开启角度,然后安全下车。
把两段式开门法的理念用硬件表达出来,申请人研发出一种能够运用两段式开门法的汽车车门,并提出专利保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控制车门开启角度,对车身后方车辆、行人进行预警提醒的基于两段式开门法的车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基于两段式开门法的车门,包括车体,车体的侧部安装有车门,其结构特点是:车门的侧边固装有定位盘,定位盘上转动安装有压盘,压盘与车体固定连接,定位盘与压盘的配合面上开设有顶簧槽,顶簧槽内安装有限位块,顶簧槽内还安装有迫使限位块压靠在压盘上的顶簧,限位块顶靠在压盘上且可跟随车门开关闭在压盘上滑动,压盘与定位盘的配合面上开设有用于卡合限位块的节点槽,节点槽位于限位块滑动行程的路径上。
采用上述结构后,在车门开启过程中,乘客需拉动车门内把手,此时压缩的车门密封条得到释放并将车门弹出一定角度,车门开始一段开启,当车门转动到预定角度后,限位块卡合进节点槽,此时车门与车身相对固定不再继续转动,由于这时车门已经外展到一定距离,从车身后侧可以观察到前方车辆的车门即将开启,起到一定的预警作用,此时车身后方若有车辆或行人通过,可通过此车门预知前方车辆即将开启车门有人即将下车,从而及时避让。此外,位于车辆上的乘客也可通过此开启角度观看车辆后方是否有车辆或行人,当确定安全后,乘客可轻推车门,使车门二段开启,达到最大开启角度,然后安全下车。
关于定位盘的具体结构,定位盘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压盘,压盘的侧部设有将两个压盘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的连接板,定位盘插装在两个压盘之间,压盘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顶簧槽,顶簧槽内均安装有顶簧和限位块,两个压盘朝向定位盘的一侧均开设有节点槽。压盘上下设置有两个,并将定位盘夹持在中间,使压盘转动过程更加稳固。
关于限位块的第一种实施例,限位块包括方形滑块,顶簧槽为大小与方形滑块相适配的方孔槽,限位块包括方形滑块,滑块上下滑动安装在顶簧槽内,滑块的上端固设有探出顶簧槽的限位方锥,限位方锥朝向车体一侧锥面的锥度小于远离车体一侧的锥面的锥度。采用上述结构后,当车门开启时,限位方锥锥度较小的一面顶靠在节点槽上,使得只有施加较大的力才能实现车门二段开启;当车门关闭时,限位方锥锥度较大的一面顶靠在节点槽上,使得车门更加容易关闭。
关于在限位块的第一种实施例中节点槽的结构,节点槽呈长方形且大小与限位方锥相适应,节点槽开设在距离车门开启至度处。优选的,车门的一段开启角度为度,当车门开启至度时节点槽与限位块相配合,因此节点槽设置在从车门关闭状态到开启状态,限位块围绕中心杆转动到度处。
关于限位块的第二种实施例,限位块呈球形,节点槽高度小于限位块的半径、大小与限位块相适应,节点槽开设在距离车门开启至度处。球形限位块更加方便控制。
关于在限位块的第二种实施例中顶簧槽的具体结构,顶簧槽为与顶簧外形相适配的圆孔槽,顶簧的一端顶靠在顶簧槽底部,另一端顶靠在限位块上。
关于定位盘和压盘的转动结构,定位盘和压盘上对应开设有中心孔,定位盘和压盘中插装有贯穿中心孔的中心杆,中心杆的上下两端均探出压盘的中心孔,中心杆的探出部位上螺装有限位螺母。中心杆与中心孔的配合为间隙配合,定位盘和压盘可以起到铰链的作用,因此,车门安装过程中可以不安装铰链。当然也可以将顶簧槽和节点槽结构设置在铰链上,而不安装定位盘和压盘等部件。
为了增强车门转动配合的可靠性,车门和车体之间安装有铰链,铰链的两个固定部分别与车门或车体固定连接,铰链的转动中心与中心杆同轴心。安装铰链后,由铰链对车门进行支撑,定位盘和压盘仅起到一段开启时的限位作用,从而延长定位盘和压盘的使用寿命。
关于定位盘和压盘的安装结构,定位盘和压盘的侧边固装有连接臂,连接臂上开设有用于连接车体或车门的连接孔。安装定位盘和压盘时,在车门以及车身上打孔,然后通过螺栓将该孔与连接臂上的连接孔进行连接,最后再利用螺母旋紧固定。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效果进行具体分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车门开启过程中,乘客需拉动车门内把手,此时压缩的车门密封条得到释放并将车门弹出一定角度,车门开始一段开启,当车门转动到预定角度后,限位块卡合进节点槽,此时车门与车身相对固定不再继续转动,由于这时车门已经外展到一定距离,从车身后侧可以观察到前方车辆的车门即将开启,起到一定的预警作用,此时车身后方若有车辆或行人通过,可通过此车门预知前方车辆即将开启车门有人即将下车,从而及时避让。此外,位于车辆上的乘客也可通过此开启角度观看车辆后方是否有车辆或行人,当确定安全后,乘客可轻推车门,使车门二段开启,达到最大开启角度,然后安全下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点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压盘和定位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限位块第一种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在限位块第一种实施例中定位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限位方锥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限位块第二种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在限位块第二种实施例中定位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C点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D点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车门1、车体2、铰链3、连接臂4、压盘5、定位盘6、中心杆7、限位块8、顶簧9、顶簧槽10、节点槽11、中心孔12、限位螺母13、连接板14、滑块15、限位方锥16、车门限位器17。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基于两段式开门法的车门,包括车体2,车体2的侧部安装有车门1,车门1的侧边固装有定位盘6,定位盘6上转动安装有压盘5,压盘5与车体2固定连接,定位盘6与压盘5的配合面上开设有顶簧槽10,顶簧槽10内安装有限位块8,顶簧槽10内还安装有迫使限位块8压靠在压盘5上的顶簧9,限位块8顶靠在压盘5上且可跟随车门1开关闭在压盘5上滑动,压盘5与定位盘6的配合面上开设有用于卡合限位块8的节点槽11,压盘5与定位盘6的配合面上开设有节点槽11,节点槽11位于限位块8滑动行程的路径上。采用上述结构后,参照附图1、附图4,在车门1开启过程中,乘客需拉动车门1内把手,此时压缩的车门1密封条得到释放并将车门1弹出一定角度,车门1开始一段开启,当车门1转动到预定角度后,限位块8卡合进节点槽11,此时车门1与车身相对固定不再继续转动,由于这时车门1已经外展到一定距离,从车身后侧可以观察到前方车辆的车门1即将开启,起到一定的预警作用,此时车身后方若有车辆或行人通过,可通过此车门1预知前方车辆即将开启车门1有人即将下车,从而及时避让。此外,位于车辆上的乘客也可通过此开启角度观看车辆后方是否有车辆或行人,当确定安全后,乘客可轻推车门1,使车门1二段开启,达到最大开启角度,然后安全下车。
关于定位盘6的具体结构,参照附图4或附图7,定位盘6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压盘5,压盘5的侧部设有将两个压盘5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的连接板14,定位盘6插装在两个压盘5之间,压盘5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顶簧槽10,顶簧槽10内均安装有顶簧9和限位块8,两个压盘5朝向定位盘6的一侧均开设有节点槽11。压盘5上下设置有两个,并将定位盘6夹持在中间,使压盘5转动过程更加稳固。
关于限位块8的第一种实施例,参照附图4、附图6,限位块8包括方形滑块15,顶簧槽10为大小与方形滑块15相适配的方孔槽,滑块15上下滑动安装在顶簧槽10内,滑块15的上端固设有探出顶簧槽10的限位方锥16,限位方锥16朝向车体2一侧锥面的锥度小于远离车体2一侧的锥面的锥度。采用上述结构后,当车门1开启时,限位方锥16锥度较小的一面顶靠在节点槽11上,使得只有施加较大的力才能实现车门1二段开启;当车门1关闭时,限位方锥16锥度较大的一面顶靠在节点槽11上,使得车门1更加容易关闭。关于在限位块8的第一种实施例中节点槽11的结构,节点槽11呈长方形且大小与限位方锥16相适应,节点槽11开设在距离车门1开启至度处。优选的,车门1的一段开启角度为度,当车门1开启至度时节点槽11与限位块8相配合,因此节点槽11设置在从车门1关闭状态到开启状态,限位块8围绕中心杆7转动到度处。
关于限位块8的第二种实施例,参照附图7、附图8,限位块8呈球形,节点槽11高度小于限位块8的半径、大小与限位块8相适应,节点槽11开设在距离车门1开启至度处。球形限位块8更加方便控制。关于限位块8的第二种实施例中顶簧槽10的具体结构,参照附图4,顶簧槽10为与顶簧9外形相适配的圆孔槽,顶簧9的一端顶靠在顶簧槽10底部,另一端顶靠在限位块8上。
关于定位盘6和压盘5的转动结构,参照附图3、附图4,定位盘6和压盘5上对应开设有中心孔12,定位盘6和压盘5中插装有贯穿中心孔12的中心杆7,中心杆7的上下两端均探出压盘5的中心孔12,中心杆7的探出部位上螺装有限位螺母13。中心杆7与中心孔12的配合为间隙配合,定位盘6和压盘5可以起到铰链3的作用,因此,车门1安装过程中可以不安装铰链3。当然也可以将顶簧槽10和节点槽11结构设置在铰链3上,而不安装定位盘6和压盘5等部件。此外,限位块8和节点槽11的结构形式还可以是如附图6、附图7所示,将限位块8安装在车门1上,将节点槽11开设在车体2上,当将限位块8安装在车门1上时,车门1的顶簧槽10开口位置还应该设置限位装置,以保证限位块8不会被顶簧9顶出顶簧槽10。另外,对于安装了车门限位器17的车门,还可以将节点槽11开设在限位器主臂上,将限位块8安装在车体上,当车门开至15度时,限位块8卡合在限位器主臂的节点槽11中,车门完成一段开启,然后乘客再对车门施加一个推力,将限位块8推出节点槽11,车门完成二段开启。
为了增强车门1转动配合的可靠性,参照附图1、附图2,车门1和车体2之间安装有铰链3,铰链3的两个固定部分别与车门1或车体2固定连接,铰链3的转动中心与中心杆7同轴心。安装铰链3后,由铰链3对车门1进行支撑,定位盘6和压盘5仅起到一段开启时的限位作用,从而延长定位盘6和压盘5的使用寿命。
关于定位盘6和压盘5的安装结构,参照附图2、附图3,定位盘6和压盘5的侧边固装有连接臂4,连接臂4上开设有用于连接车体2或车门1的连接孔。安装定位盘6和压盘5时,在车门1以及车身上打孔,然后通过螺栓将该孔与连接臂4上的连接孔进行连接,最后再利用螺母旋紧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做若干的更改和修饰,所有这些变化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基于两段式开门法的车门,包括车体(2),车体(2)的侧部安装有车门(1),其特征是:车门(1)的侧边固装有定位盘(6),定位盘(6)上转动安装有压盘(5),压盘(5)与车体(2)固定连接,定位盘(6)与压盘(5)的配合面上开设有顶簧槽(10),顶簧槽(10)内安装有限位块(8),顶簧槽(10)内还安装有迫使限位块(8)压靠在压盘(5)上的顶簧(9),限位块(8)顶靠在压盘(5)上且可跟随车门(1)开关闭在压盘(5)上滑动,压盘(5)与定位盘(6)的配合面上开设有用于卡合限位块(8)的节点槽(11),节点槽(11)位于限位块(8)滑动行程的路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两段式开门法的车门,其特征是:所述定位盘(6)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压盘(5),压盘(5)的侧部设有将两个压盘(5)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的连接板(14),定位盘(6)插装在两个压盘(5)之间,压盘(5)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顶簧槽(10),顶簧槽(10)内均安装有顶簧(9)和限位块(8),两个压盘(5)朝向定位盘(6)的一侧均开设有节点槽(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两段式开门法的车门,其特征是:所述限位块(8)包括方形滑块(15),顶簧槽(10)为大小与方形滑块(15)相适配的方孔槽,滑块(15)上下滑动安装在顶簧槽(10)内,滑块(15)的上端固设有探出顶簧槽(10)的限位方锥(16),限位方锥(16)朝向车体(2)一侧锥面的锥度小于远离车体(2)一侧的锥面的锥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两段式开门法的车门,其特征是:所述节点槽(11)呈长方形且大小与限位方锥(16)相适应,节点槽(11)开设在距离车门(1)开启至15度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两段式开门法的车门,其特征是:所述限位块(8)呈球形,节点槽(11)高度小于限位块(8)的半径、大小与限位块(8)相适应,节点槽(11)开设在距离车门(1)开启至15度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两段式开门法的车门,其特征是:所述顶簧槽(10)为与顶簧(9)外形相适配的圆孔槽,顶簧(9)的一端顶靠在顶簧槽(10)底部,另一端顶靠在限位块(8)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基于两段式开门法的车门,其特征是:所述定位盘(6)和压盘(5)上对应开设有中心孔(12),定位盘(6)和压盘(5)中插装有贯穿中心孔(12)的中心杆(7),中心杆(7)的上下两端均探出压盘(5)的中心孔(12),中心杆(7)的探出部位上螺装有限位螺母(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两段式开门法的车门,其特征是:所述车门(1)和车体(2)之间安装有铰链(3),铰链(3)的两个固定部分别与车门(1)或车体(2)固定连接,铰链(3)的转动中心与中心杆(7)同轴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两段式开门法的车门,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板(14)和压盘(5)的侧边固装有连接臂(4),连接臂(4)上开设有用于连接车体(2)或车门(1)的连接孔。
CN202021884342.1U 2020-09-02 2020-09-02 基于两段式开门法的车门 Active CN2128278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84342.1U CN212827826U (zh) 2020-09-02 2020-09-02 基于两段式开门法的车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84342.1U CN212827826U (zh) 2020-09-02 2020-09-02 基于两段式开门法的车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27826U true CN212827826U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47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84342.1U Active CN212827826U (zh) 2020-09-02 2020-09-02 基于两段式开门法的车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2782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09040A (zh) * 2022-05-05 2022-08-16 云浮技师学院 一种用于汽车开门的防撞车门限位器
TWI781790B (zh) * 2021-10-14 2022-10-21 張晋溪 兩段式開啟的門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81790B (zh) * 2021-10-14 2022-10-21 張晋溪 兩段式開啟的門
CN114909040A (zh) * 2022-05-05 2022-08-16 云浮技师学院 一种用于汽车开门的防撞车门限位器
CN114909040B (zh) * 2022-05-05 2024-04-02 云浮技师学院 一种用于汽车开门的防撞车门限位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827826U (zh) 基于两段式开门法的车门
CN103407410B (zh) 一种自动翻转上车踏板控制方法及上车踏板翻转装置
JP2002544058A (ja) 前方ボンネット構造
CN104343309A (zh) 公交车车门防夹监控装置
CN212898034U (zh) 一种汽车二次开门装置
CN202782659U (zh) 一种汽车加油口盖的锁止装置
CN209466965U (zh) 一种带无线电探测定位装置的汽车门
CN205531845U (zh) 一种两段式开启车门防撞限位器
CN217106577U (zh) 一种用于预防开门杀的车门限位器
CN202148763U (zh) 一种车用平移式车门防夹手装置
CN2827778Y (zh) 一种汽车防撞救护装置
CN202806662U (zh) 一种具有落水逃生窗的客车
CN205445258U (zh) 适于出租车的车门安全开启装置
CN201769801U (zh) 一种汽车风能辅助制动系统
CN210309857U (zh) 侧开式汽车侧面手自一体逃生窗
CN206551911U (zh) 机动车座椅扶手锁
CN106427938A (zh) 一种可使汽车在最短距离内驻车并防止倾覆的装置
CN111806347A (zh) 一种防撞后视镜
CN206784211U (zh) 一种避免车辆闯红灯的提醒装置
CN208411657U (zh) 停车滞留人员监控系统
CN108284810B (zh) 一种汽车风挡及车窗玻璃自动弹开式逃生装置
CN208344202U (zh) 一种强制刹车系统
CN215758701U (zh) 一种安保系统用具有防冲撞功能的挡车杆
CN220363200U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侧面防碰撞限位装置
CN211950074U (zh) 一种公交车电动塞拉门的降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