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22209U - 一种方便进给的防撞梁左吸能盒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方便进给的防撞梁左吸能盒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22209U
CN212822209U CN202021835996.5U CN202021835996U CN212822209U CN 212822209 U CN212822209 U CN 212822209U CN 202021835996 U CN202021835996 U CN 202021835996U CN 212822209 U CN212822209 U CN 2128222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pulley
sliding
sliding plate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3599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双喜
樊强
张新彦
杨金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Donghengsheng Mou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Donghengsheng Mou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Donghengsheng Mou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Donghengsheng Mou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3599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222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222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222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方便进给的防撞梁左吸能盒模具,属于冲压模具技术领域。该模具包括底座、第一下模、两个第二下模、上模块和进给组件,其中第一下模包括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底座上具有第一滑槽,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的一端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一滑槽中。进给组件包括安装板、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安装板上具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与第一滑槽平行,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相互平行并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二滑槽中,第一滑动板靠近第二滑动板的板面上具有第一滑轮,第二滑动板靠近第一滑动板的板面上具有第二滑轮,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的转轴与安装板的板面垂直。该模具能够对加工材料的下料角度进行限定和修正,提高进给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方便进给的防撞梁左吸能盒模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冲压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方便进给的防撞梁左吸能盒模具。
背景技术
防撞梁是用来在车辆受到碰撞时吸收碰撞能量的一种装置,通常由主梁、吸能盒和连接汽车的安装板组成,主梁、吸能盒都可以在车辆发生低速碰撞时吸收碰撞能量,尽可能减小撞击力对车身纵梁的损害汽车。其中吸能盒安装在横梁与车架纵梁之间,通常包括冲压加工形成的左吸能盒和右吸能盒,通过将两个盒体相互对称卡接而成。
防撞梁左吸能盒上通常具有相互垂直的弯折部,用于加工弯折部的模具上具有相互垂直的两个加工面,将板状的防撞梁左吸能盒的加工材料进给到其中一个加工面上,通过冲压加工使加工材料的另一部分与其中另一个加工面相贴,完成对弯折部的加工。
相关技术中的模具,通常需要工作人员将加工材料搬运到指定的下料位置进行下料和进给,现有的进给装置的最小进给量值较大且固定,通常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对加工材料进行校正,在手动调整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加工材料在进给方向上出现角度偏差,导致进给精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方便进给的防撞梁左吸能盒模具,能够对加工材料的下料角度进行限定和修正,提高进给精度。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方便进给的防撞梁左吸能盒模具,该模具包括:
底座、第一下模、两个第二下模、上模块和进给组件,第一下模位于底座与上模块之间,进给组件和第一下模沿加工材料的进给方向依次间隔布置,
第一下模包括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底座上具有第一安装面,第一安装面上具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的长度方向与加工材料的进给方向垂直,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的一端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一滑槽中,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均具有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加工面和第二加工面,第一模块的第一加工面和第二模块的第一加工面共面且与第一安装面平行,第一模块的第二加工面位于第一模块远离第二模块的一侧,第二模块的第二加工面位于第二模块远离第一模块的一侧,
两个第二下模的一端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一滑槽中,且分别位于第一下模的两侧,第二下模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二安装面和第三加工面,第二安装面位于第二下模靠近第一下模的一侧且与第二加工面平行,第三加工面与第二安装面呈锐角布置,当第二安装面与第二加工面相贴时,第三加工面与第一加工面相连接,
上模块包括与第一加工面平行的第四加工面、与第二加工面相匹配的第五加工面和与第三加工面相匹配的第六加工面,
进给组件包括安装板、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安装板与底座平行并固定连接,安装板上具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与第一滑槽平行,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相互平行并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二滑槽中,第一滑动板靠近第二滑动板的板面上具有第一滑轮,第二滑动板靠近第一滑动板的板面上具有第二滑轮,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的转轴与安装板的板面垂直。
可选地,安装板的板面上具有第三滑轮,第三滑轮的转轴分别与第一滑动板的板面和第二滑动板的板面垂直。
可选地,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的外表面上具有防滑套筒。
可选地,防撞梁左吸能盒模具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位于第一滑动板上且与第一滑轮传动连接,第二驱动装置位于第二滑动板上且与第二滑轮传动连接,第三驱动装置位于安装板内部且与第三滑轮传动连接。
可选地,防撞梁左吸能盒模具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于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电连接,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沿顺时针转动或者沿逆时针转动。
可选地,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上具有与第二滑槽相匹配的滑块,滑块上具有第一磁吸部,第二滑槽的槽底具有与第一磁吸部相匹配的第二磁吸部。
可选地,第一磁吸部和第二磁吸部为汝铁硼磁铁。
可选地,第二滑槽为燕尾槽,滑块为与燕尾槽相匹配的燕尾凸块。
可选地,第一模块的第二加工面和第二模块的第二加工面上具有安装槽,两个第二下模的第二安装面上具有与安装槽相匹配的安装凸块。
可选地,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上具有第一螺栓孔,底座上具有与第一螺栓孔相匹配的多个第二螺栓孔,第二下模上具有与第二螺栓孔相匹配的第三螺栓孔。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通过底座安装在冲压机的安装平台上,汽车横隔板的加工材料通常呈长条形,并沿其长度方向进行进给,当加工材料通过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一下模和两个第二下模,上模块跟随冲压机在垂直于底座的方向上对位于第一下模和第二下模上的加工材料进行冲压加工,得到防撞梁左吸能盒的毛坯件,以便进行下一步精加工。通过在加工材料的进给方向上设置进给组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以及安装板所形成的下料通道进行下料进给,同时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在带动加工材料进给的同时,能够在水平方向上对加工材料进行导向和限位,当进给量过大时,通过控制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即可完成对加工材料的回调,避免加工材料因手动调整而在进给方向上发生角度偏差,提高进给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方便进给的防撞梁左吸能盒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给组件的结构正视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给组件的结构左视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下模和第二下模贴合时的结构剖视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给组件的控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防撞梁左吸能盒上通常具有相互垂直的弯折部,用于加工弯折部的模具上具有相互垂直的两个加工面,将板状的防撞梁左吸能盒的加工材料进给到其中一个加工面上,通过冲压加工使加工材料的另一部分与其中另一个加工面相贴,完成对弯折部的加工。
相关技术中的模具,通常需要工作人员将加工材料搬运到指定的下料位置进行下料和进给,现有的进给装置的最小进给量值较大且固定,通常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对加工材料进行校正,在手动调整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加工材料在进给方向上出现角度偏差,导致进给精度低。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方便进给的防撞梁左吸能盒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给组件的结构正视图。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给组件的结构左视图。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下模和第二下模贴合时的结构剖视图如图1至图5所示,通过实践,发明人提供了一种方便进给的防撞梁左吸能盒模具,包括底座100、第一下模200、两个第二下模300、上模块400和进给组件500,第一下模200位于底座100与上模块400之间,进给组件500和第一下模200沿加工材料的进给方向依次间隔布置。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防撞梁左吸能盒模具通过底座100安装在冲压机的安装平台上,汽车横隔板的加工材料通常呈长条形,并沿其长度方向进行进给,当加工材料通过设置在底座100上的第一下模200和两个第二下模300,上模块400跟随冲压机在垂直于底座100的方向上对位于第一下模200和第二下模300上的加工材料进行冲压加工,得到防撞梁左吸能盒的毛坯件,以便进行下一步精加工。
第一下模200包括第一模块210和第二模块220,底座100上具有第一安装面100a,第一安装面100a上具有第一滑槽110,第一滑槽110的长度方向与加工材料的进给方向垂直,第一模块210和第二模块220的一端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一滑槽110中。第一模块210和第二模块220均具有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加工面230和第二加工面240,第一模块210的第一加工面230和第二模块220的第一加工面230共面且与第一安装面100a平行,第一模块210的第二加工面240位于第一模块210远离第二模块220的一侧,第二模块220的第二加工面240位于第二模块220远离第一模块210的一侧。
两个第二下模300的一端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一滑槽110中,且分别位于第一下模200的两侧,第二下模300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二安装面310和第三加工面320,第二安装面310位于第二下模300靠近第一下模200的一侧且与第二加工面240平行,第三加工面320与第二安装面310呈锐角布置,当第二安装面310与第二加工面240相贴时,第三加工面320与第一加工面230相连接。
上模块400包括与第一加工面230平行的第四加工面410、与第二加工面240相匹配的第五加工面420和与第三加工面320相匹配的第六加工面430。
进给组件500包括安装板510、第一滑动板520和第二滑动板530。安装板510与底座100平行并固定连接,安装板510上具有第二滑槽511,第二滑槽511与第一滑槽110平行,第一滑动板520和第二滑动板530相互平行并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二滑槽511中,第一滑动板520靠近第二滑动板530的板面上具有第一滑轮521,第二滑动板530靠近第一滑动板520的板面上具有第二滑轮531,第一滑轮521和第二滑轮531的转轴与安装板510的板面垂直。
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防撞梁左吸能盒模具在使用时,首先根据所要加工的防撞梁左吸能盒的尺寸调节第一模块210和第二模块220之间的间距。再沿第一滑槽110调整两个第二下模300的位置,使两个第二下模300的第二安装面310分别和第一模块210的第二加工面240,以及第二模块220的第二加工面240相贴,两个第二下模300的第三加工面320分别与第一模块210和第二模块220的第一加工面230相连接。之后根据不同尺寸的加工材料,可以通过在第二滑槽511的长度方向上调节第一滑动板520和第二滑动板530的相对位置,使第一滑动板520和第二滑动板530之间的间距与于加工材料的宽度相匹配,并使通过第一滑动板520和第二滑动板530以及安装板510所形成的下料通道在加工材料的进给方向上与第一下模200以及第二下模300相对齐。之后使加工材料通过该下料通道进行进给,加工材料跟随第一滑轮521和第二滑轮531的滑动通过进给组件500并向第一下模200和第二下模300移动,当加工材料经过第一下模200和第二下模300时,上模块400跟随冲压机下压,上模块400上的第四加工面410与第一加工面230上的加工材料相贴,第六加工面430将加工材料的一部分压弯直到与第三加工面320相贴,使加工材料的一部分向靠近底座100的方向弯折一定的角度。之后上模块400上升,控制进给装置带动加工材料回退,再次调节两个第二下模300的位置,使两个第二下模300与第一模块210和第二模块220分离并远离第一下模200。最后再次控制进给装置控制加工材料经过第一模块210和第二模块220,上模块400再次跟随冲压机下压,上模块400上的第四加工面410再次与第一加工面230上的加工材料相贴,第五加工面420将已经弯折一定角度的加工材料再次下压,直到该部分加工材料与第二加工面240相贴,此时与第二加工面240相贴的加工材料和与第一加工面230相贴的加工材料相垂直,完成对防撞梁左吸能盒毛配件上的垂直弯折部的加工。通过在加工材料的进给方向上设置进给组件500,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第一滑动板520和第二滑动板530以及安装板510所形成的下料通道进行下料进给,同时第一滑轮521和第二滑轮531在带动加工材料进给的同时,能够在水平方向上对加工材料进行导向和限位,当进给量过大时,通过控制第一滑轮521和第二滑轮531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即可完成对加工材料的回调,避免加工材料因手动调整而在进给方向上发生角度偏差,提高进给精度。
可选地,安装板510的板面上具有第三滑轮512,第三滑轮512的转轴分别与第一滑动板520的板面和第二滑动板530的板面垂直。由于加工材料通常为金属材料,同时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进给组件500的安装板510为了保证机械强度,通常为钢制结构件,加工材料在进给的过程中容易因冲压加工所产生的震动而与安装板发生碰撞和摩擦,导致加工材料以及安装板510的磨损,导致加工良率低同时降低了防撞梁左吸能盒模具的使用寿命。示例性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安装板510的板面上设置第三滑轮512,加工材料在进给方向上的端面会与第三滑轮512接触,并跟随第三滑轮512的滑动通过进给组件500并向第一下模200和第二下模300移动,避免与安装板510的板面直接接触产生滑动摩擦造成磨损,而与第三滑轮512所产生的滚动摩擦远小于滑动摩擦,提高了防撞梁左吸能盒模具的加工良率以及使用寿命。
示例性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安装板510上不只有两个第三滑轮512,两个第三滑轮512分别位于第二滑槽511的两侧。
可选地,第一滑轮521、第二滑轮531和第三滑轮512的外表面上具有防滑套筒550。示例性地,通过在第一滑轮521、第二滑轮531和第三滑轮512的外表面上套接防滑套筒550,例如橡胶套筒,在进行冲压加工时,可以对因冲压加工的振动所产生,并由加工材料传导而与第一滑轮521、第二滑轮531和第三滑轮512之间所产生应力进行吸收和缓冲,进一步提高了加工良率。同时增加第一滑轮521、第二滑轮531和第三滑轮512的外表面与加工材料中的静摩擦,避免在进给过程中加工材料的进给速度过快,进一步提高了进给精度。
可选地,防撞梁左吸能盒模具还包括驱动组件600,驱动组件600包括第一驱动装置610、第二驱动装置620和第三驱动装置630,第一驱动装置610位于第一滑动板520上且与第一滑轮521传动连接,第二驱动装置620位于第二滑动板530上且与第二滑轮531传动连接,第三驱动装置630位于安装板510内部且与第三滑轮512传动连接。示例性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由第一驱动装置610、第二驱动装置620和第三驱动装置630组成的驱动组件600对加工材料进行自动进给。例如设置驱动电机驱动来对第一滑轮521、第二滑轮531和第三滑轮512进行独立驱动,实现对第一滑轮521、第二滑轮531和第三滑轮512转速的调控,进一步提高了进给精度。
可选地,第一滑动板520和第二滑动板530上具有与第二滑槽511相匹配的滑块540,滑块540上具有第一磁吸部541,第二滑槽511的槽底具有与第一磁吸部541相匹配的第二磁吸部5111。示例性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当将第一滑动板520和第二滑动板530之间的间距确定并调整完成后,第一滑动板520和第二滑动板530可以直接通过滑块540上的第一磁吸部541与位于第二滑槽511的槽底的第二磁吸部5111相互磁吸固定,避免两个第一滑动板520和第二滑动板530在加工过程中因冲压所产生的振动而在第二滑槽511的长度方向上发生滑动导致加工材料的进给发生角度偏差,结构简单,调节方便,进一步提高了防撞梁左吸能盒模具的进给精度。
可选地,第一磁吸部541和第二磁吸部5111为汝铁硼磁铁。硼具有优秀的磁性能,其磁性仅次于绝对零度钬磁铁的永久磁铁,能够保证第一磁吸部541对第二磁吸部5111的磁吸强度,避免第一滑动板520和第二滑动板530在加工过程中因冲压所产生的振动而在第二滑槽511的长度方向上发生滑动,进一步提高了防撞梁左吸能盒模具的进给精度。
可选地,第二滑槽511为燕尾槽,滑块540为与燕尾槽相匹配的燕尾凸块。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滑槽511的槽底的内径大于槽顶的内径,通过将第二滑槽511设置是为燕尾槽,与呈燕尾凸块状的滑块540相配合连接,可以在垂直于第一安装面100a的方向上对第一滑动板520和第二滑动板530进行限位固定,避免第一滑动板520和第二滑动板530因冲压加工所产生的震动而与安装板510分离,提高了防撞梁左吸能盒模具的装配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模块210的第二加工面240和第二模块220的第二加工面240上具有安装槽241,两个第二下模300的第二安装面310上具有与安装槽241相匹配的安装凸块311。示例性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需要对第一下模200和两个第二下模300进行组合,第二下模300上的第二安装面310与第一模块210和第二模块220上的第二加工面240相贴时,第二安装面310上的安装凸块311会配合插装到第二加工面240上的安装槽241中。插装到安装槽241中的安装凸块311可以在垂直于第一安装面100a的方向对第一下模200和第二下模300进行限位固定,防止在冲压过程中因存在装配间隙而导致第三加工面320与第一加工面230在竖直方向上出现晃动和高度差,提高了防撞梁左吸能盒模具的加工精度。
可选地,第一模块210和第二模块220上具有第一螺栓孔250,底座100上具有与第一螺栓孔250相匹配的多个第二螺栓孔120,第二下模300上具有与第二螺栓孔120相匹配的第三螺栓孔。示例性地,通过将第一模块210、第二模块220以及两个第二下模300设置为与底座100通过螺栓连接,结构简单,固定方便,进一步提高了防撞梁左吸能盒模具的装配稳定性。同时拆装简单,方便在不使用时将第一模块210、第二模块220以及两个第二下模300拆下进行修理维护。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给组件的控制示意图。如图6所示,防撞梁左吸能盒模具还包括控制器700,控制器700分别于第一驱动装置610、第二驱动装置620和第三驱动装置630电连接,控制器700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滑轮521、第二滑轮531和第三滑轮512沿顺时针转动或者沿逆时针转动。示例性地,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与第一驱动装置610、第二驱动装置620和第三驱动装置630电连接的控制器700,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控制器700对第一滑轮521、第二滑轮531和第三滑轮512的转动方向进行调节,方便对加工材料的进给和回退进行调控,无需手动进行操作,进一步提高了进给精度。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方便进给的防撞梁左吸能盒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第一下模、两个第二下模、上模块和进给组件,所述第一下模位于所述底座与所述上模块之间,所述进给组件和所述第一下模沿加工材料的进给方向依次间隔布置,
所述第一下模包括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所述底座上具有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上具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加工材料的进给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模块和所述第二模块的一端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滑槽中,所述第一模块和所述第二模块均具有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加工面和第二加工面,所述第一模块的所述第一加工面和所述第二模块的所述第一加工面共面且与所述第一安装面平行,所述第一模块的所述第二加工面位于所述第一模块远离所述第二模块的一侧,所述第二模块的所述第二加工面位于所述第二模块远离所述第一模块的一侧,
所述两个第二下模的一端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滑槽中,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下模的两侧,所述第二下模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二安装面和第三加工面,所述第二安装面位于所述第二下模靠近所述第一下模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加工面平行,所述第三加工面与所述第二安装面呈锐角布置,当所述第二安装面与所述第二加工面相贴时,所述第三加工面与所述第一加工面相连接,
所述上模块包括与所述第一加工面平行的第四加工面、与所述第二加工面相匹配的第五加工面和与所述第三加工面相匹配的第六加工面,
所述进给组件包括安装板、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底座平行并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上具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一滑槽平行,所述第一滑动板和所述第二滑动板相互平行并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滑槽中,所述第一滑动板靠近所述第二滑动板的板面上具有第一滑轮,所述第二滑动板靠近所述第一滑动板的板面上具有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二滑轮的转轴与所述安装板的板面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梁左吸能盒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的板面上具有第三滑轮,所述第三滑轮的转轴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动板的板面和所述第二滑动板的板面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撞梁左吸能盒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轮、所述第二滑轮和所述第三滑轮的外表面上具有防滑套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撞梁左吸能盒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左吸能盒模具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滑动板上且与所述第一滑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位于所述第二滑动板上且与所述第二滑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位于所述安装板内部且与所述第三滑轮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撞梁左吸能盒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左吸能盒模具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滑轮、所述第二滑轮和所述第三滑轮沿顺时针转动或者沿逆时针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撞梁左吸能盒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板和所述第二滑动板上具有与所述第二滑槽相匹配的滑块,所述滑块上具有第一磁吸部,所述第二滑槽的槽底具有与所述第一磁吸部相匹配的第二磁吸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撞梁左吸能盒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部和所述第二磁吸部为汝铁硼磁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撞梁左吸能盒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槽为燕尾槽,所述滑块为与所述燕尾槽相匹配的燕尾凸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撞梁左吸能盒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的所述第二加工面和所述第二模块的所述第二加工面上具有安装槽,所述两个第二下模的所述第二安装面上具有与所述安装槽相匹配的安装凸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撞梁左吸能盒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和所述第二模块上具有第一螺栓孔,所述底座上具有与所述第一螺栓孔相匹配的多个第二螺栓孔,所述第二下模上具有与所述第二螺栓孔相匹配的第三螺栓孔。
CN202021835996.5U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方便进给的防撞梁左吸能盒模具 Active CN2128222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35996.5U CN212822209U (zh)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方便进给的防撞梁左吸能盒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35996.5U CN212822209U (zh)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方便进给的防撞梁左吸能盒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22209U true CN212822209U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41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35996.5U Active CN212822209U (zh)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方便进给的防撞梁左吸能盒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222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09741B (zh) 一种接线端子线夹、加工机械及加工方法
CN212822209U (zh) 一种方便进给的防撞梁左吸能盒模具
CN210614816U (zh) 一种高精度汽车支架冲孔成型模具
CN210817254U (zh) 伺服铆压平台
CN106334749A (zh) 一种用于任意倾斜底面的斜楔冲孔机构
EP3785817B1 (en)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hat-shaped cross-section component
CN211990427U (zh) 发卡成型模具总成
CN213001970U (zh) 一种便于下料的防撞梁左吸能盒模具
KR102225202B1 (ko) 2열 다이세트 및 트랜스퍼 금형장치 적용 범용프레스
CN208728493U (zh) 一种汽车模具用浮动定位销结构
CN212495000U (zh) 一种数控板料折弯机上料辅助机构
CN212884266U (zh) 一种高效的防撞梁左吸能盒模具
CN112676439B (zh) 一种冲焊一体化夹持装置
CN114570822A (zh) 一种汽车底护板加工用冲孔一步成型的模具
CN111299437A (zh) 一种数控板料折弯机上料辅助机构
CN212682202U (zh) 用于成型汽车内部安装支架的冲压模具
CN111215523A (zh) 一种支架弯曲成型装置
CN220547523U (zh) 一种汽车前排头枕支架的整型模具
CN107457326B (zh) 一种折弯机用防撞后挡指装置
CN210231257U (zh) 一种翻边整形模具
CN203578607U (zh) 一种冲压自动化生产板料辅助对中装置
CN220092821U (zh) 一种折弯机的自动推料装置
CN215547069U (zh) 开料送料夹具
CN211679648U (zh) 一种便于更换模具的冲床
CN219881006U (zh) 锁梁折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