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56603U - 一种多功能双人电动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双人电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56603U
CN212556603U CN202020770676.XU CN202020770676U CN212556603U CN 212556603 U CN212556603 U CN 212556603U CN 202020770676 U CN202020770676 U CN 202020770676U CN 212556603 U CN212556603 U CN 2125566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frame
frame
base
fixing plate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7067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明
张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RANDO BICYCLE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Gross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Gross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Gross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7067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566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566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566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双人电动车,所述第一减震支撑架、第二减震支撑架顶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支撑架,所述底座支撑架顶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支撑架上设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与底座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底座支撑架上套有旋转环,所述旋转环能够围绕底座支撑架进行360°旋转,所述旋转环连接有旋转支撑架,所述旋转支撑架另一端连接有辅助底座,所述辅助底座内设有空腔,所述旋转支撑架的端部位于空腔内并能够实现滑动,所述旋转支撑架上设有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所述辅助底座上设有螺栓通槽,所述螺栓通槽内设有固定螺栓。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双人电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双人电动车。
背景技术
电动车,即电力驱动车辆,又名电驱车。电动车分为交流电动车和直流电动车。通常说的电动车是以电池作为能量来源,通过控制器、电机等部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运动,以控制电流大小改变速度的车辆。
电动车作为绿色朝阳产业,在中国发展已有十多年之久。在电动自行车方面,2010年底,中国电动自行车已经达到1.2亿辆,而且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从能耗角度看,电动自行车只有摩托车的八分之一、小轿车的十二分之一。从占有空间看,一辆电动自行车占有的空间只有一般私家车的二十分之一。从发展趋势上看,电动自行车行业市场前景依然看好。电动自行车曾以其价廉、便捷、环保的功能优势,受到城市中低收入阶层青睐。中国的电动自行车从研制开发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小批量投放市场,至2012年以来的生产和销售,一直呈逐年大幅增长的势头。由于需求旺盛,近几年中国电动自行车市场一直保持跨越式增长。
目前市场上双人电动车的种类繁多,但车座结构均为固定结构,功能单一,使用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双人电动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车座结构为固定结构,功能单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多功能双人电动车,包括前车轮、后车轮、车体,所述前车轮上方设有前挡泥板,所述后车轮上方设有后挡泥板,所述前车轮包括前轮毂、前旋转盘,所述前轮毂、前旋转盘之间设有前辐条,所述后车轮包括后轮毂、后旋转盘,所述后轮毂、后旋转盘之间设有后辐条;
所述车体包括脚踏板,所述脚踏板一侧设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上设有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轴铰接有第一车梯,所述脚踏板另一侧设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上设有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二固定轴铰接有第二车梯;
所述脚踏板上表面前端固定连接有前端连接架,所述前端连接架另一端连接有前端支撑架,所述前端支撑架底部连接有前叉,所述前叉底端与前旋转盘连接,所述脚踏板一侧固定连接有左侧辅助连接架,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右侧辅助连接架,所述左侧辅助连接架、右侧辅助连接架的另一端均与前端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左侧辅助连接架、右侧辅助连接架均为弧形,且位于前端连接架的下方,所述前端支撑架上套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部连接有托板,所述托板上固定有车筐,所述前端支撑架顶部连接有车把连接架,所述车把连接架一侧连接有第一车把,另一侧连接有第二车把;
所述脚踏板尾端连接有后叉,所述后叉的另一端与后旋转盘连接;
所述脚踏板上表面后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减震支撑架、第二减震支撑架,所述第一减震支撑架、第二减震支撑架均呈L形,所述第一减震支撑架、第二减震支撑架顶部紧靠在一起,尾部分开且与后旋转盘连接,所述第一减震支撑架上设有第一减震装置,所述第二减震支撑架上设有第二减震装置;
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包括第一上固定板、第一下固定板,所述第一上固定板、第一下固定板之间设有第一移动柱,所述第一移动柱顶部固定连接在第一上固定板的底部,所述第一下固定板连接的第一减震支撑架内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移动柱的底端位于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移动柱外面套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第一减震弹簧顶部固定在第一上固定板的底部,所述第一减震弹簧底部固定在第一下固定板的顶部;
所述第二减震装置包括第二上固定板、第二下固定板,所述第二上固定板、第二下固定板之间设有第二移动柱,所述第二移动柱顶部固定连接在第二上固定板的底部,所述第二下固定板连接的第二减震支撑架内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移动柱的底端位于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二移动柱外面套有第二减震弹簧,所述第二减震弹簧顶部固定在第二上固定板的底部,所述第二减震弹簧底部固定在第二下固定板的顶部;
所述第一减震支撑架、第二减震支撑架顶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支撑架,所述底座支撑架顶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支撑架上设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与底座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底座支撑架上套有旋转环,所述旋转环能够围绕底座支撑架进行360°旋转,所述旋转环连接有旋转支撑架,所述旋转支撑架另一端连接有辅助底座,所述辅助底座内设有空腔,所述旋转支撑架的端部位于空腔内并能够实现滑动,所述旋转支撑架上设有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所述辅助底座上设有螺栓通槽,所述螺栓通槽内设有固定螺栓,当旋转支撑架滑入时,所述螺栓通槽与第一固定孔位置相对,所述固定螺栓位于螺栓通槽、第一固定孔内,当旋转支撑架滑出时,所述螺栓通槽与第二固定孔位置相对,所述固定螺栓位于螺栓通槽、第二固定孔内。
所述辅助底座上套有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环,所述辅助底座的一侧设有第一储物箱,所述第一储物箱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挂钩,所述第一挂钩与第一支撑环相配合,所述支撑框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环,所述辅助底座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储物箱,所述第二储物箱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挂钩,所述第二挂钩与第二支撑环相配合。
所述旋转与环支撑环通过连接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车梯、第二车梯对称设置。
所述左侧辅助连接架、右侧辅助连接架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技术方案通过将辅助底座设置为可以推拉的结构,可以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将旋转支撑架部分推入辅助底座内,从而实现节省车体空间,使用时,将旋转支撑架部分拉出辅助底座,用于乘坐,如果乘坐的是成年人,可以将辅助底座位于底座的后方,如果乘坐的是未成年人,可以将辅助底座位于底座的前方,从而实现辅助底座的多功能使用,如果需要承载货物,可以在辅助底座上装上支撑框,然后将储物箱通过挂钩固定在辅助底座的两侧,另外辅助连接架的设置,可以增强车体的整体稳固性,从而增强安全性,减震装置的设置,可以实现车体的减震功能,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图5A和图5B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底座推进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底座位于前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储物箱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车轮,2-后车轮,3-车体,4-前挡泥板,5-后挡泥板,6-前轮毂,7-前旋转盘, 8-前辐条,9-后轮毂,10-后旋转盘,11-后辐条,12-脚踏板,13-前端连接架,14-前端支撑架,15-左侧辅助连接架,16-左侧辅助连接架,17-前叉,18-连接环,19-连接杆,20-托板,21-车筐,22-车把连接架,23-第一车把,24-第二车把,25-第一固定块,26-第一固定轴,27-第一车梯,28-第二固定块,29-第二固定轴,30-第二车梯,31-第一减震支撑架,32-第二减震支撑架,33-第一减震装置,34-第二减震装置,35-第一上固定板,36-第一下固定板,37-第一移动柱,38-第一减震弹簧,39-第一滑槽,40-第二上固定板,41-第二下固定板,42-第二移动柱,43-第二减震弹簧,44-第二滑槽,45-底座支撑架,46-底座,47-支撑环,48- 旋转环,49-旋转支撑架,50-辅助底座,51-空腔,52-第一固定孔,53-第二固定孔,54-螺栓通槽,55-固定螺栓,56-支撑框,57-第一储物箱,58-第二储物箱,59-第一支撑环,60- 第一挂钩,61-第二支撑环,62-第二挂钩,63-后叉。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多功能双人电动车,包括前车轮1、后车轮2、车体3,前车轮1上方设有前挡泥板4,后车轮2上方设有后挡泥板5,前车轮1包括前轮毂6、前旋转盘7,前轮毂6、前旋转盘7之间设有前辐条8,后车轮2包括后轮毂9、后旋转盘10,后轮毂9、后旋转盘10之间设有后辐条11;
车体3包括脚踏板12,脚踏板12一侧设有第一固定块25,第一固定块25上设有第一固定轴26,第一固定轴26铰接有第一车梯27,脚踏板12另一侧设有第二固定块28,第二固定块上设有第二固定轴29,第二固定轴29铰接有第二车梯30;
脚踏板12上表面前端固定连接有前端连接架13,前端连接架13另一端连接有前端支撑架14,前端支撑架13底部连接有前叉17,前叉17底端与前旋转盘7连接,脚踏板12一侧固定连接有左侧辅助连接架15,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右侧辅助连接架16,左侧辅助连接架15、右侧辅助连接架16的另一端均与前端支撑架13固定连接,左侧辅助连接架15、右侧辅助连接架16均为弧形,且位于前端连接架13的下方,前端支撑架14上套有连接环18,连接环 18连接有连接杆19,连接杆19顶部连接有托板20,托板20上固定有车筐21,前端支撑架 14顶部连接有车把连接架22,车把连接架22一侧连接有第一车把23,另一侧连接有第二车把24;
脚踏板12尾端连接有后叉63,后叉63的另一端与后旋转盘连接10;
脚踏板12上表面后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减震支撑架31、第二减震支撑架32,第一减震支撑架31、第二减震支撑架32均呈L形,第一减震支撑架31、第二减震支撑架32顶部紧靠在一起,尾部分开且与后旋转盘10连接,第一减震支撑架31上设有第一减震装置33,第二减震支撑架32上设有第二减震装置34;
如图3A所示,第一减震装置33包括第一上固定板35、第一下固定板36,第一上固定板 35、第一下固定板36之间设有第一移动柱37,第一移动柱37顶部固定连接在第一上固定板 35的底部,第一下固定板36连接的第一减震支撑架31内设有第一滑槽39,第一移动柱37的底端位于第一滑槽39内,第一移动柱37外面套有第一减震弹簧38,第一减震弹簧38顶部固定在第一上固定板35的底部,第一减震弹簧38底部固定在第一下固定板36的顶部;
如图3B所示,第二减震装置34包括第二上固定板40、第二下固定板41,第二上固定板 40、第二下固定板41之间设有第二移动柱42,第二移动柱42顶部固定连接在第二上固定板 40的底部,第二下固定板41连接的第二减震支撑架32内设有第二滑槽44,第二移动柱42的底端位于第二滑槽44内,第二移动柱42外面套有第二减震弹簧43,第二减震弹簧43顶部固定在第二上固定板40的底部,第二减震弹簧43底部固定在第二下固定板41的顶部;
如图4所示,第一减震支撑架31、第二减震支撑架32顶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支撑架45,底座支撑架45顶部固定连接有底座46,底座支撑架45上设有支撑环47,支撑环47与底座支撑架45固定连接,底座支撑架45上套有旋转环48,旋转环48能够围绕底座支撑架45进行360°旋转,如图5A和图5B所示,旋转环48连接有旋转支撑架49,旋转支撑架49另一端连接有辅助底座50,辅助底座50内设有空腔51,旋转支撑架49的端部位于空腔51内并能够实现滑动,旋转支撑架49上设有第一固定孔52、第二固定孔53,辅助底座50上设有螺栓通槽54,螺栓通槽54内设有固定螺栓55,当旋转支撑架49滑入时,螺栓通槽54与第一固定孔52位置相对,固定螺栓55位于螺栓通槽54、第一固定孔52内,当旋转支撑架49滑出时,螺栓通槽54与第二固定孔53位置相对,固定螺栓55位于螺栓通槽54、第二固定孔 53内。
辅助底座50上套有支撑框56,支撑框5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环59,辅助底座 50的一侧设有第一储物箱57,第一储物箱57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挂钩60,第一挂钩60与第一支撑环59相配合,支撑框56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环61,辅助底座50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储物箱58,第二储物箱58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挂钩62,第二挂钩62与第二支撑环61相配合。
旋转环48与支撑环47通过连接螺栓固定连接。
第一车梯27、第二车梯30对称设置。
左侧辅助连接架15、右侧辅助连接架16对称设置。
本案中的前旋转盘内固定连接有从动轴,前叉的两端均与从动轴铰接,后旋转盘内固定连接有主动轴,所述后叉的两端与所述主动轴相连,该主动轴通过电机驱动,该电机为市面上可直接购买的普通电机,具体结构和原理在此不再进行赘述,第一减震支撑架、第二减震支撑架的底端也均与主动轴铰接。
本案中的脚踏板内设有电池存放仓、控制器存放仓,主要用于放置电池、控制器等其他电动车控制部件,而该电池、控制器等结构的具体设置为现有常规技术,在此不再进行赘述。实施过程:
不使用时,将旋转支撑架插入辅助底座内,使螺栓通槽与第一固定孔位置相对,然后用固定螺栓将旋转支撑架与辅助底座固定连接,使辅助底座处于收起状态,节省空间,使用时,将旋转支撑架从辅助底座内抽出,使螺栓通槽与第二固定孔位置相对,然后用固定螺栓将旋转支撑架与辅助底座固定连接,如果乘坐的是成年人,可以将辅助底座位于底座的后方,如果乘坐的是未成年人,可以将辅助底座位于底座的前方,并通过连接螺栓将旋转环与支撑环固定连接,从而将旋转环的位置固定,如果需要承载货物,可以在辅助底座上装上支撑框,然后将储物箱通过挂钩固定在辅助底座的两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多功能双人电动车,其特征在于:
包括前车轮、后车轮、车体,所述前车轮上方设有前挡泥板,所述后车轮上方设有后挡泥板,所述前车轮包括前轮毂、前旋转盘,所述前轮毂、前旋转盘之间设有前辐条,所述后车轮包括后轮毂、后旋转盘,所述后轮毂、后旋转盘之间设有后辐条;
所述车体包括脚踏板,所述脚踏板一侧设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上设有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轴铰接有第一车梯,所述脚踏板另一侧设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上设有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二固定轴铰接有第二车梯;
所述脚踏板上表面前端固定连接有前端连接架,所述前端连接架另一端连接有前端支撑架,所述前端支撑架底部连接有前叉,所述前叉底端与前旋转盘连接,所述脚踏板一侧固定连接有左侧辅助连接架,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右侧辅助连接架,所述左侧辅助连接架、右侧辅助连接架的另一端均与前端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左侧辅助连接架、右侧辅助连接架均为弧形,且位于前端连接架的下方,所述前端支撑架上套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部连接有托板,所述托板上固定有车筐,所述前端支撑架顶部连接有车把连接架,所述车把连接架一侧连接有第一车把,另一侧连接有第二车把;
所述脚踏板尾端连接有后叉,所述后叉的另一端与后旋转盘连接;
所述脚踏板上表面后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减震支撑架、第二减震支撑架,所述第一减震支撑架、第二减震支撑架均呈L形,所述第一减震支撑架、第二减震支撑架顶部紧靠在一起,尾部分开且与后旋转盘连接,所述第一减震支撑架上设有第一减震装置,所述第二减震支撑架上设有第二减震装置;
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包括第一上固定板、第一下固定板,所述第一上固定板、第一下固定板之间设有第一移动柱,所述第一移动柱顶部固定连接在第一上固定板的底部,所述第一下固定板连接的第一减震支撑架内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移动柱的底端位于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移动柱外面套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第一减震弹簧顶部固定在第一上固定板的底部,所述第一减震弹簧底部固定在第一下固定板的顶部;
所述第二减震装置包括第二上固定板、第二下固定板,所述第二上固定板、第二下固定板之间设有第二移动柱,所述第二移动柱顶部固定连接在第二上固定板的底部,所述第二下固定板连接的第二减震支撑架内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移动柱的底端位于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二移动柱外面套有第二减震弹簧,所述第二减震弹簧顶部固定在第二上固定板的底部,所述第二减震弹簧底部固定在第二下固定板的顶部;
所述第一减震支撑架、第二减震支撑架顶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支撑架,所述底座支撑架顶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支撑架上设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与底座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底座支撑架上套有旋转环,所述旋转环能够围绕底座支撑架进行360°旋转,所述旋转环连接有旋转支撑架,所述旋转支撑架另一端连接有辅助底座,所述辅助底座内设有空腔,所述旋转支撑架的端部位于空腔内并能够实现滑动,所述旋转支撑架上设有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所述辅助底座上设有螺栓通槽,所述螺栓通槽内设有固定螺栓,当旋转支撑架滑入时,所述螺栓通槽与第一固定孔位置相对,所述固定螺栓位于螺栓通槽、第一固定孔内,当旋转支撑架滑出时,所述螺栓通槽与第二固定孔位置相对,所述固定螺栓位于螺栓通槽、第二固定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双人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底座上套有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环,所述辅助底座的一侧设有第一储物箱,所述第一储物箱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挂钩,所述第一挂钩与第一支撑环相配合,所述支撑框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环,所述辅助底座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储物箱,所述第二储物箱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挂钩,所述第二挂钩与第二支撑环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双人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与环支撑环通过连接螺栓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双人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梯、第二车梯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双人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辅助连接架、右侧辅助连接架对称设置。
CN202020770676.XU 2020-05-12 2020-05-12 一种多功能双人电动车 Active CN2125566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70676.XU CN212556603U (zh) 2020-05-12 2020-05-12 一种多功能双人电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70676.XU CN212556603U (zh) 2020-05-12 2020-05-12 一种多功能双人电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56603U true CN212556603U (zh) 2021-02-19

Family

ID=74609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70676.XU Active CN212556603U (zh) 2020-05-12 2020-05-12 一种多功能双人电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566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36793A (zh) 全折叠减震自行车
CN212556603U (zh) 一种多功能双人电动车
CN2863618Y (zh) 多功能三折旅行自行车
CN212556599U (zh) 一种多功能折叠电动车
CN201792952U (zh) 四轮电动助力车
CN201501449U (zh) 反三轮乘用电动车
CN210971387U (zh) 电动车
CN210681021U (zh) 一种具备缓冲能力的电动车车架
CN201056281Y (zh) 电动三轮车
CN2523681Y (zh) 多功能安全滑板车
CN2612593Y (zh) 电动平台车
CN212556615U (zh) 一种简易防护型电动车
CN201325537Y (zh) 双动力电动四轮自行车
CN205574183U (zh) 六折一微型家用型电动车
CN220054052U (zh) 一种用于自行车的减震装置
CN220032114U (zh) 一种多轮助力自行车
CN2161544Y (zh) 一种铰接式三轮摩托汽车
CN214524217U (zh) 一种承重性能良好的电动车
CN212950983U (zh) 折叠电动车
CN210455037U (zh) 一种双人电动车
CN201357866Y (zh) 经济型三轮太阳能车车架
CN210455040U (zh) 一种调节式电动车
CN217835905U (zh) 一种可拆卸折叠的三轮滑板车
CN2594110Y (zh) 前悬架机动三轮车
CN201761597U (zh) 全折叠更适用环保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06

Address after: 300000 East Gate of Tianyu Industrial Park, Shuangkou Industrial Zone, Shuangkou Town, Beichen District, Tianjin

Patentee after: TIANJIN RANDO BICYCL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7 Yongbao Road, Beichen District, Tianjin (Shuangkou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before: TIANJIN GROSS ELECTRIC VEHICL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