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56489U - 车辆用前副车架模块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前副车架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56489U
CN212556489U CN202021343539.4U CN202021343539U CN212556489U CN 212556489 U CN212556489 U CN 212556489U CN 202021343539 U CN202021343539 U CN 202021343539U CN 212556489 U CN212556489 U CN 2125564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hing
bush
support member
insertion space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4353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载训
金俸秀
金男奎
李虎根
张溶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washin
Hyundai Motor Co
Hyundai Mobis Co Ltd
Ki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washin
Hyundai Motor Co
Kia Motor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washin, Hyundai Motor Co, Kia Motors Corp filed Critical Hwashi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564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564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2Front or rear frames
    • B62D21/155Sub-frames or undergua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1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suspension, e.g. of wheels or engine; sub-frames for mounting engine or suspen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组装结构的车辆用前副车架模块,在紧固横梁和下臂的G点紧固部将安装后车体的横梁的后安装部合并为一个,由此在G点紧固部实现同时实现对于横梁的下臂的紧固以及后车体的安装的共用紧固(共用体)结构,从而可以减少组装部件数量以及工序数量、降低重量以及降低成本等,进而还可以改善NVH(噪音、振动、声振粗糙度)性能。

Description

车辆用前副车架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用前副车架模块,更加详细地,在连接横梁和下臂的G点紧固部将安装后车体的横梁的后安装部合并为一个的新的组装结构的车辆用前副车架模块。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作为车辆用车体的一个构成的前副车架是指成为支承搭载包括发动机在内的动力总成部件的前车体以及排气系统等的后车体所连接的对象,成为作为减震器部件的下臂所组装的对象的部件。
图1以及图2示出了现有的前副车架及其紧固结构。
大体上,如图1示出,上述前副车架由横梁10和紧固在横梁10两侧部的下臂(lowerarm)20被制造成一个半模块状态。
上述横梁10的两侧前端部形成有用于紧固前车体的前安装部11,两侧后端部形成有用于安装后车体的后安装部12。
由此,如图2示出,在上述前安装部11安装前车体的紧固工具11-1,在上述后安装部12以螺丝12-2等为介质安装后车体12-1。
另外,上述横梁10的两侧部用于紧固下臂20,如图1以及图2示出,横梁10与下臂20之间的实质上的紧固位置通过利用包括衬套(bush)在内的紧固机构的前面两处的A点紧固部Ap和后面两处的G点紧固部Gp实现。
作为参考,当衬套与地面水平地排列时,称为A点紧固部(安装部),当衬套与地面垂直地排列时,称为G点紧固部(安装部)。
但是,根据如上所述的现有的前副车架及其安装结构,存在如下问题。
为了将现有的前副车架提供为一个半模块状态,需要在两处的A点紧固部Ap和两处的G点紧固部Gp进行与下臂的紧固,另外,对于车体的前副车架的安装在前车体被紧固的两处的前安装部11和后车体被安装的两处的后安装部12进行,从而组装的部件数量多,导致重量增加以及成本上升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的问题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新的组装结构的车辆用前副车架模块,在紧固横梁和下臂的G点紧固部将安装后车体的横梁的后安装部合并为一个,由此在G点紧固部实现同时实现对于横梁的下臂的紧固以及后车体的安装的共用紧固(共用体)结构,从而可以减少组装部件数量以及工序数量、降低重量以及降低成本等,进而还可以改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音、振动、声振粗糙度)性能。
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用前副车架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臂,安装有用于A点紧固部的第一衬套以及用于G点紧固部的第二衬套;横梁,形成有用于供所述第一衬套插入的A点紧固部用第一插入空间以及用于供所述第二衬套插入的G点紧固部用第二插入空间;以及,支承部件,安装在所述G点紧固部用第二插入空间,引导所述第二衬套的插入方向,同时限制所述支承部件插入后的位置,其中,后车体安装于插入所述G点紧固部用第二插入空间的第二衬套。
优选地,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件包括第一支承部件和第二支承部件,所述第一支承部件和第二支承部件在所述G点紧固部用第二插入空间内彼此间隔供所述第二衬套插入的距离而排列安装,并且与所述第二衬套紧贴地支承所述第二衬套。
尤其是,特征在于相比于连接A点紧固部中心和G点紧固部中心的虚拟线与车辆的长度方向虚拟线之间的角度,所述第一支承部件和第二支承部件相对于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的虚拟线的排列角度被设定为更大,所述A点紧固部中心处于所述第一衬套插入所述第一插入空间的状态,所述G点紧固部中心处于所述第二衬套插入所述第二插入空间的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现例,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部件和第二支承部件由上部固定板、下部固定板、以及连接板构成,所述上部固定板固定在所述G点紧固部用第二插入空间的上板部并支承所述第二衬套的上部;所述下部固定板固定在所述G点紧固部用第二插入空间的下板部并支承所述第二衬套的下部;所述连接板具有向外侧凸起的形状并且一体地连接于所述上部固定板与所述下部固定板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现例,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部件由固定在所述G点紧固部用第二插入空间的上板部并支承所述第二衬套的上部的上部固定板构成,并且所述第二支承部件由固定在所述G点紧固部用第二插入空间的下板部并支承所述第二衬套的下部的下部固定板构成。
优选地,所述上部固定板还形成有限位用成型部,所述限位用成型部向下凹陷成型,以确保对所述第二衬套的上部的紧贴支承。
另外,特征在于,构成所述第二衬套的上部的衬套内管的上部表面形成有橡胶涂层,用于防止与上部固定板的接触噪声。
优选地,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固定板还形成有限位用成型部,所述限位用成型部向上凸起成型,以确保对于所述第二衬套的下部的紧贴支承。
另外,特征在于,构成所述第二衬套的下部的衬套内管的下部表面形成有橡胶涂层,用于防止与下部固定板的接触噪声。
优选地,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还形成有加强刚性用成型部,所述加强刚性用成型部凹陷成型并在上下方向排列,以加强刚性。
实用新型效果
通过上述的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效果。
第一,在构成前副车架的横梁和下臂彼此紧固的G点紧固部将安装后车体的横梁的后安装部合并为一个,从而可以实现在G点紧固部同时实现对于横梁的下臂的紧固以及后车体的安装的共用紧固(共用体)结构。
第二,在G点紧固部同时实现对于横梁的下臂的第二衬套的紧固以及将后车体安装于该第二衬套内,从而可以减少组装部件数量以及工序数量,降低重量以及降低成本等。
第三,在下臂的第二衬套进一步形成防止噪声以及防止腐蚀用橡胶涂层,从而可以防止安装在横梁上的支承部件紧贴地支承下臂的第二衬套时的接触噪声等,由此可以改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以及图2分别是示出现有的前副车架及其紧固结构的立体图以及侧截面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前副车架模块的构成中第一支承部件和第二支承部件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将图3示出的第一支承部件和第二支承部件安装于横梁的G点紧固部用第二插入空间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图4示出的第一支承部件和第二支承部件支承插入在横梁的G点紧固部用第二插入空间内的第二衬套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图5示出的第二衬套的上部以及下部形成用于防止噪声的橡胶涂层时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副车架模块的组装过程的平面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副车架模块的组装结束状态的图,是用于说明确定G点紧固部中的第一支承部件以及第二支承部件的安装排列角度的原理的平面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副车架模块的组装结束状态示意图,是说明针对外力的G点紧固部中的反作用力动作的平面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副车架模块的组装结束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副车架模块的G点紧固部可以同时组装后车体的情况的侧视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前副车架模块构成中第一支承部件和第二支承部件的其它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3至图15是根据图12的其它实施例的第一支承部件和第二支承部件支承第二衬套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横梁;11:前安装部;11-1:前车体的紧固工具;12:后安装部;12-1:后车体;12-2:螺丝;20:下臂;100:前副车架模块;110:横梁;111:A点紧固部用第一插入空间;112:G点紧固部用第二插入空间;112-1:上板部;112-2:下板部;120:下臂;121:第一衬套;122:第二衬套;123:橡胶涂层;13:支承部件;131:第一支承部件;132:第二支承部件;133:上部固定板;134:下部固定板;135:连接板;136:限位用成型部;138:加强刚性用成型部;Gp:G点紧固部;Ap:A点紧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参照附图8至图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副车架模块100由下臂120和横梁110构成,其中,在下臂120的两侧前侧位置安装有用于A点紧固部的第一衬套121,两侧后侧位置安装有用于G点紧固部的第二衬套122,横梁110形成有用于供上述第一衬套121插入的A点紧固部用第一插入空间111以及用于供上述第二衬套122插入的G点紧固部用第二插入空间112。
上述第一衬套121是与地面水平排列的水平衬套,将该第一衬套121与地面水平排列并安装的部分称为A点紧固部,上述第二衬套122是与地面垂直排列的垂直衬套,将该第二衬套22与地面垂直排列并安装的部分称为G点紧固部。
尤其是,上述G点紧固部用第二插入空间112安装有支承部件130,该支承部件130引导上述第二衬套122的插入方向,同时限制所述支承部件插入后的位置。
因此,下臂120的第二衬套122插入上述横梁110的第二插入空间112后被支承部件130支承,从而第二衬套122与地面垂直排列并形成完成安装的地点、即G点紧固部(在图10中以Gp表示)。
这样形成的G点紧固部Gp起到除了下臂120的第二衬套122紧固于横梁110之外,同时实现后车体的安装的共用紧固(共用体)部的功能。
换言之,如上所述形成的G点紧固部Gp不仅成为实现横梁与下臂的第二衬套122之间的紧固的地点,如图11所示,还成为合并有后车体12-1通过螺丝12-2安装的后安装部功能的地点。
为此,如图10所示,在上述G点紧固部Gp,实现横梁110与下臂的第二衬套122之间的紧固(下臂120的第二衬套122插入横梁110的第二插入空间112并被支承部件130支承)之后,如图11所示,在上述G点紧固部Gp,用于安装后车体12-1的螺丝12-2紧固于第二衬套122,从而可以同时实现后车体12-1的安装。
在这里,参照图3至图9,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前副车架模块构成中支承第二衬套的支承部件的一实施例及其组装结构。
上述支承部件130由制造成彼此相同形状的第一支承部件131和第二支承部件132构成,引导上述第二衬套122的插入方向的同时还起到限制所述支承部件插入后的位置的功能。
即,上述第一支承部件131和第二支承部件132在上述横梁110的G点紧固部用第二插入空间112内彼此间隔供第二衬套122插入的距离而排列安装,起到在两侧紧贴地支承上述第二衬套122的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如图3至图5所示,上述第一支承部件131和第二支承部件132焊接固定于上述G点紧固部用第二插入空间112的上板部112-1,并且由上部固定板133、下部固定板134、以及连接板135构成,该上部固定板133支承第二衬套122的上部边缘部,该下部固定板134焊接固定于上述G点紧固部用第二插入空间112的下板部112-2并支承第二衬套122的下部边缘部,该连接板135具有向外侧凸起的形状并且一体状连接在上述上部固定板133与下部固定板134之间。
优选地,上述上部固定板133形成有限位用成型部136,限位用成型部136向下凹陷成型,以确保对于上述第二衬套122的上部边缘部(衬套内管的上部表面)紧贴地支承。
这时,当上述上部固定板133紧贴地支承于构成上述第二衬套122的上部的金属材质的衬套内管的上部表面时,有可能发生细微的晃动带来的接触噪声。
为了消除该接触噪声,如图所示,在构成上述第二衬套122的上部的衬套内管的上部表面形成有用于防止与上部固定板133的接触噪声的橡胶涂层123。
优选地,上述下部固定板134形成有限位用成型部136,限位用成型部136向上凸起成型,以确保对上述第二衬套122的下部边缘部(衬套内管的下部表面)紧贴支承。
相同地,为了防止当上述下部固定板134紧贴地支承于构成上述第二衬套122的下部的金属材质的衬套内管的下部表面时的接触噪声,如图6所示,在构成上述第二衬套122的下部的衬套内管的下部表面也形成有用于防止与下部固定板134的接触噪声的橡胶涂层123。
优选地,一体地连接上述上部固定板133和下部固定板134之间的上述连接板135还形成有加强刚性用成型部138,加强刚性用成型部138凹陷成型并在上下方向排列,以加强刚性,从而即使存在作用于上述第一支承部件131以及第二支承部件132的上下方向的荷重,第一支承部件131以及第二支承部件132还是可以保持没有变形的牢固的状态。
参照附图7,将上述下臂120紧固在横梁110的过程按照将下臂120的第二衬套122首先插入横梁110的G点紧固部用第二插入空间112的步骤、之后将下臂120的第一衬套121插入横梁110的A点紧固部用第一插入空间111的步骤的顺序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螺丝紧固在插入上述A点紧固部用第一插入空间111的第一衬套121,从而可以实现上述下臂120的第一衬套121与横梁110之间的紧固。
这样,首先将上述下臂120的第二衬套122插入G点紧固部用第二插入空间112,之后将下臂120的第一衬套121插入A点紧固部用第一插入空间111的原因在于,上述第一支承部件131和第二支承部件132的排列角度形成为能够容易实现用于防止第二衬套122脱离的位置限制的角度。
因此,上述第一支承部件131和第二支承部件132按照容易实现用于防止第二衬套122脱离的位置限制的角度排列,从而如附图8示出,相比于连接A点紧固部Ap的中心和G点紧固部Gp的中心的虚拟线与车辆的长度方向虚拟线之间的角度(例如7.3度),上述第一支承部件131和第二支承部件132相对于车辆的宽度方向虚拟线的排列角度(例如10度)设定为大约±5°左右的状态。
更加详细地,如图8示出,相比于连接A点紧固部中心和G点紧固部中心的虚拟线与车辆的长度方向虚拟线之间的角度(例如7.3度),上述第一支承部件131和第二支承部件132相对于车辆的宽度方向虚拟线的排列角度(例如10度)被设定为更大的状态,以便容易实现用于防止上述第二衬套122的脱离的位置限制,该A点紧固部中心为第一衬套121插入上述A点紧固部用第一插入空间111的状态,该G点紧固部中心为第二衬套122插入上述G点紧固部用第二插入空间112的状态。
由此,如附图9示出,即使向上述下臂120的减震器接头部输入有外力(行驶振动以及制动倾斜等),对此的反作用力作用于G点紧固部、即作用于插入第二插入空间112的第二衬套122,由于如上所述第一支承部件131和第二支承部件132以用于防止上述第二衬套122的脱离的位置限制角度排列,所以可以易于防止第二衬套122的脱离,最终可以更加准确地实现对于G点紧固部的位置限制。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实现的G点紧固部Gp不仅成为实现横梁与下臂的第二衬套122之间的紧固的地点,如图11所示,还成为合并有后车体12-1通过螺丝12-2安装的后安装部功能的地点。
为此,如图11所示,在上述G点紧固部Gp,用于后车体12-1的安装的螺丝12-2紧固在第二衬套122,从而可以同时实现后车体12-1的安装。
另一方面,为了减少重量等,上述第一支承部件131和第二支承部件132还可以具有更加简单的结构。
为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的支承部件,如图13至图15所示,第一支承部件131可以由焊接固定在上述G点紧固部用第二插入空间112的上板部112-1并支承第二衬套122的上部边缘部的上部固定板133构成,第二支承部件132可以由焊接固定在上述G点紧固部用第二插入空间112的下板部112-2并支承第二衬套122的下部边缘部的下部固定板134构成。
优选地,上述上部固定板133形成有向下凹陷成型的限位用成型部136,以确保对于上述第二衬套122的上部边缘部(衬套内管的上部表面)的紧贴支承。
优选地,上述下部固定板134形成有向上凸起成型的限位用成型部136,以确保对于上述第二衬套122的下部边缘部衬套内管的下部表面的紧贴支承。
如上所述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的第一支承部件131和第二支承部件132的功能与上述的一实施例的第一支承部件131和第二支承部件132所具有的功能相同,因此省略对其作用的说明。
如上所述,在构成前副车架的横梁和下臂彼此紧固的G点紧固部将现有的后车体被安装的横梁的后安装部合并为一个,从而可以实现在G点紧固部同时实现对于横梁的下臂的紧固以及后车体的安装的共用紧固(共用体)结构,由此可以减少组装部件数量以及工序数量,降低重量以及降低成本等。
而且,如上所述,在构成第二衬套122的上部的衬套内管的上部表面形成用于防止与上部固定板133之间的接触噪声的橡胶涂层123,另外,在构成第二衬套122的下部的衬套内管的下部表面也形成用于防止与下部固定板134之间的接触噪声的橡胶涂层123,从而能够改善可以减少噪声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性能。

Claims (11)

1.一种车辆用前副车架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臂,安装有用于A点紧固部的第一衬套以及用于G点紧固部的第二衬套;
横梁,形成有用于供所述第一衬套插入的A点紧固部用第一插入空间以及用于供所述第二衬套插入的G点紧固部用第二插入空间;以及
支承部件,安装在所述G点紧固部用第二插入空间,所述支承部件引导所述第二衬套的插入方向,同时限制所述支承部件插入后的位置,
其中,后车体安装于插入所述G点紧固部用第二插入空间的所述第二衬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前副车架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衬套采用与地面水平排列的水平衬套,所述第二衬套采用与地面垂直排列的垂直衬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前副车架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件包括第一支承部件和第二支承部件,所述第一支承部件和第二支承部件在所述G点紧固部用第二插入空间内彼此间隔供所述第二衬套插入的距离而排列安装,并且与所述第二衬套紧贴地支承所述第二衬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前副车架模块,其特征在于,
相比于连接A点紧固部中心和G点紧固部中心的虚拟线与车辆的长度方向虚拟线之间的角度,所述第一支承部件和第二支承部件相对于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的虚拟线的排列角度被设定为更大,所述A点紧固部中心处于所述第一衬套插入所述第一插入空间的状态,所述G点紧固部中心处于所述第二衬套插入所述第二插入空间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前副车架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承部件和第二支承部件由上部固定板、下部固定板以及连接板构成,
所述上部固定板固定在所述G点紧固部用第二插入空间的上板部并支承所述第二衬套的上部;
所述下部固定板固定在所述G点紧固部用第二插入空间的下板部并支承所述第二衬套的下部;
所述连接板具有向外侧凸起的形状并且一体地连接于所述上部固定板与所述下部固定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前副车架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承部件由固定在所述G点紧固部用第二插入空间的上板部并支承所述第二衬套的上部的上部固定板构成,并且
所述第二支承部件由固定在所述G点紧固部用第二插入空间的下板部并支承所述第二衬套的下部的下部固定板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车辆用前副车架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固定板还形成有限位用成型部,所述限位用成型部向下凹陷成型,以确保对所述第二衬套的上部的紧贴支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前副车架模块,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第二衬套的上部的衬套内管的上部表面形成有橡胶涂层,用于防止与所述上部固定板的接触噪声。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车辆用前副车架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部固定板还形成有限位用成型部,所述限位用成型部向上凸起成型,以确保对于所述第二衬套的下部的紧贴支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用前副车架模块,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第二衬套的下部的衬套内管的下部表面形成有橡胶涂层,用于防止与所述下部固定板的接触噪声。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前副车架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板还形成有加强刚性用成型部,所述加强刚性用成型部凹陷成型并在上下方向排列,以加强刚性。
CN202021343539.4U 2020-01-29 2020-07-09 车辆用前副车架模块 Active CN21255648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010328A KR102359586B1 (ko) 2020-01-29 2020-01-29 자동차용 프론트 서브프레임 모듈
KR10-2020-0010328 2020-01-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56489U true CN212556489U (zh) 2021-02-19

Family

ID=74621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43539.4U Active CN212556489U (zh) 2020-01-29 2020-07-09 车辆用前副车架模块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2359586B1 (zh)
CN (1) CN212556489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5966B1 (en) * 2000-06-30 2002-02-12 Scroll Technologies Scroll compressor with dampening bushing
JP4259308B2 (ja) * 2003-12-17 2009-04-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位置決め構造
KR101705148B1 (ko) * 2011-07-07 2017-02-0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서브프레임의 구조
JP6597694B2 (ja) * 2017-03-28 2019-10-30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096822A (ko) 2021-08-06
KR102359586B1 (ko) 2022-0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50109785A (ko) 자동차의 프런트엔드모듈(FEM;front endmodule)상부판넬의 수평래치 결합구조
CN101402372A (zh) 具有小型车架的车辆的牵拖臂安装装置
US20040232647A1 (en) Upper mounting structure of rear strut assembly
CN203126674U (zh) 用于车门的内部的安装后视镜的系统、和后视镜安装系统
CN212556489U (zh) 车辆用前副车架模块
US7458594B2 (en) Lower arm mounting structure of vehicle suspension
CN217533007U (zh) 汽车行李箱盖及其加强组件
KR20220099307A (ko) 파워 일렉트릭 모듈 장착 구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체
CN212637654U (zh) 前副车架总成及汽车
CN215705638U (zh) 一种发动机后悬置支架总成及汽车
CN220951075U (zh) 一种带有软限位组件的底板装置
KR20100005826A (ko) 캐리어의 쿨링모듈 마운팅 구조
CN106627790B (zh) 车辆地板及车辆
CN215205073U (zh) 一种悬置安装总成、地板总成及汽车
US20240208587A1 (en) Vehicle rear component
CN216580409U (zh) 一种车身支架结构
CN213862425U (zh) 车身后部减震器结构及汽车
CN220332788U (zh) 悬置安装支架、悬置总成及汽车
CN216374708U (zh) 一种转向管柱
CN215245138U (zh) 车身侧连接结构以及车辆
CN214564600U (zh) 车体底部结构
CN214823617U (zh) 一种后副车架弹簧安装支架、后车体组件及汽车
CN215850750U (zh) 悬置安装装置及车辆
CN220522324U (zh) 后背门铰链加强结构及车辆
CN220114691U (zh) 一种副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