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51314U - 一种用于卡车直锥加工的冲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卡车直锥加工的冲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51314U
CN212551314U CN202021138120.5U CN202021138120U CN212551314U CN 212551314 U CN212551314 U CN 212551314U CN 202021138120 U CN202021138120 U CN 202021138120U CN 212551314 U CN212551314 U CN 2125513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core
shaping
flanging
drawing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3812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颖杰
谢潮扬
黄万祥
杨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 Chongqing Auto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 Chongqing Auto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 Chongqing Auto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y Chongqing Auto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3812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513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513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513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卡车直锥加工的冲压系统,包括按照加工顺序依次安装的第一拉延模具、第二拉延模具、第一整形模具、第二整形模具、切边模具、翻边模具、冲孔模具、翻孔模具和端口整平模具,第一拉延模具和第二拉延模具都包括上模和下模,第一整形模具包括第一整形模具上模和第一整形模具下模,第二整形模具包括第二整形模具上模和第二整形模具下模,切边模具包括切边模具上模和切边模具下模,翻边模具包括翻边模具上模和翻边模具下模,冲孔模具包括冲孔模具上模和冲孔模具下模,翻孔模具包括翻孔模具上模和翻孔模具下模,端口整平模具包括端口整平模具上模和端口整平模具下模,该冲压系统提高了直锥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卡车直锥加工的冲压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冲压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卡车直锥加工的冲压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对汽车需求迅速增加,汽车市场逐步扩大,单位购车、个人购车比例快速增长,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它极大地提升了材料、化工、电子、机械制造等多个产业的共同发展。在传统生产汽车零部件直锥的时候,对于直锥零件的加工,需要进行多步拉延和多步整形,然后经过切边、翻边、顶端冲孔、翻孔和最后的端口整平,需要进行多道不同工序的加工,先将产品拉大,再整小,最后成为产品最终形态,需要人工在多台不同的模具转移工件才能得以完成加工,不能实现无人工,全自动锻件,而且操作繁杂,此加工方法不但使工人的劳动强度大、企业的劳务成本高和企业购模具的成本高,其还导致锻件的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低和产能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卡车直锥加工的冲压系统,该冲压系统将胚料按照第一次拉延、第二次拉延、第一次整形、第二次整形、切边、翻边、顶端冲孔、翻孔和最后的端口整平的顺序自动加工,区别于传统工艺,采用新的浮料结构,解决机械手抓取问题;新的生产工艺,先将产品拉小,再拉大,最后整小,解决了原材料降耗问题,同时无需人工在多台模具转移工件,实现自动传递生产,以减少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模具,实现更高的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卡车直锥加工的冲压系统,包括按照加工顺序依次安装的第一拉延模具1000、第二拉延模具2000、第一整形模具3000、第二整形模具4000、切边模具5000、翻边模具6000、冲孔模具7000、翻孔模具8000和端口整平模具9000;
所述第一拉延模具1000包括第一拉延模具上模1100和第一拉延模具下模 1200,所述第一拉延模具上模1100下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一拉延模具模仁型面1105,所述第一拉延模具下模1200上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一拉延模具模仁 1203,所述第一拉延模具模仁型面1105和第一拉延模具模仁1203匹配;
所述第二拉延模具2000包括第二拉延模具上模2100和第二拉延模具下模 2200,所述第二拉延模具上模2100下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二拉延模具模仁型面2104,所述第二拉延模具下模2200上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二拉延模具模仁 2203,所述第二拉延模具模仁型面2104和第二拉延模具模仁2203匹配;
所述第一整形模具3000包括第一整形模具上模3100和第一整形模具下模 3200,所述第一整形模具上模3100下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一整形模具模仁型面3101,所述第一整形模具下模3200上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一整形模具模仁 3202,所述第一整形模具模仁型面3101和第一整形模具模仁3202匹配;
所述第二整形模具4000包括第二整形模具上模4100和第二整形模具下模 4200,所述第二整形模具上模4100下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二整形模具模仁型面4102,所述第二整形模具下模4200上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二整形模具模仁4204,所述第二整形模具模仁型面4102和第二整形模具模仁4204匹配;
所述切边模具5000包括切边模具上模5100和切边模具下模5200,所述切边模具上模5100下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切边模具模仁型面5103,所述切边模具下模5200上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切边模仁5204,所述切边模具模仁型面5103 和切边模仁5204匹配;
所述翻边模具6000包括翻边模具上模6100和翻边模具下模6200,所述翻边模具上模6100下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翻边模具模仁型面6101,所述翻边模具下模6200上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翻边模仁6202,所述翻边模具模仁型面6101 和翻边模仁6202匹配;
所述冲孔模具7000包括冲孔模具上模7100和冲孔模具下模7200,所述冲孔模具上模7100下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冲孔模具模仁型面7105,所述冲孔模具下模7200上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冲孔模具模仁7204,所述冲孔模具模仁型面 7105和冲孔模具模仁7204匹配;
所述翻孔模具8000包括翻孔模具上模8100和翻孔模具下模8200,所述翻孔模具上模8100下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翻孔模具模仁型面8101,所述翻孔模具下模8200上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翻孔模具模仁8203,所述翻孔模具模仁型面 8101和翻孔模具模仁8203匹配;
所述端口整平模具9000包括端口整平模具上模9100和端口整平模具下模 9200,所述端口整平模具上模9100下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端口整平模具模仁型面9102,所述端口整平模具下模9200上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端口整平模具模仁 9205,所述端口整平模具模仁型面9102和端口整平模具模仁9205匹配。
本实用新型申请的一种用于卡车直锥加工的冲压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原来直锥成形部分模具需要7序7人生产的优化到1序1人生产,减少人工6人;
2.原来人工每小时生产500件,优化后每小时生产600件,生产效率提高 20%。
本申请的冲压系统能够简化操作、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企业的劳务成本和企业购模具的成本,同时缩短直锥的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能。
附图说明
以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和说明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图1是本申请公开的一种用于卡车直锥加工的冲压系统结构图;
图2是直锥冲压系统下模立体结构图;
图3是直锥冲压系统上模立体结构图;
图4是直锥冲压系统加工的原工件图;
图5是直锥冲压系统第一拉延模具上模立体结构图;
图6是直锥冲压系统第一拉延模具下模立体结构图;
图7是直锥冲压系统第一拉延模具加工后的工件图;
图8是直锥冲压系统第二拉延模具上模立体结构图;
图9是直锥冲压系统第二拉延模具下模立体结构图;
图10是直锥冲压系统第二拉延模具加工后的工件图;
图11是直锥冲压系统第一整形模具上模立体结构图;
图12是直锥冲压系统第一整形模具下模立体结构图;
图13是直锥冲压系统第一整形模具加工后的工件图;
图14是直锥冲压系统第二整形模具上模立体结构图;
图15是直锥冲压系统第二整形模具下模立体结构图;
图16是直锥冲压系统第二整形模具加工后的工件图;
图17是直锥冲压系统切边模具上模立体结构图;
图18是直锥冲压系统切边模具下模立体结构图;
图19是直锥冲压系统切边模具加工后的工件图;
图20是直锥冲压系统翻边模具上模立体结构图;
图21是直锥冲压系统翻边模具下模立体结构图;
图22是直锥冲压系统翻边模具加工后的工件图;
图23是直锥冲压系统冲孔模具上模立体结构图;
图24是直锥冲压系统冲孔模具下模立体结构图;
图25是直锥冲压系统冲孔模具加工后的工件图;
图26是直锥冲压系统翻孔模具上模立体结构图;
图27是直锥冲压系统翻孔模具下模立体结构图;
图28是直锥冲压系统翻孔模具加工后的工件图;
图29是直锥冲压系统端口整平模具上模立体结构图;
图30是直锥冲压系统端口整平模具下模立体结构图;
图31是直锥冲压系统端口整平模具加工后的工件图;
图32是环形圆片浮料结构和环形圆片浮料结构外环结构图;
图33是模板用于设置环形圆片浮料结构的位置示意图;
图34是第一拉延模具和第二拉延模具下的氮气弹簧结构图。
附图标记:a.环形圆片浮料结构、b.环形圆片浮料结构外环、c.凹陷圆环、d.平缓顶部、e.平顶部、f.切割边缘、g.翻折边、h.切割通孔、i.顶部翻折边、 j.平滑顶部、k.弹簧挡板、l.氮气弹簧;
1000.第一拉延模具、1100.第一拉延模具上模、1101.第一拉延模具上限位柱、1102.第一拉延模具限位块凹槽、1103.第一拉延模具上模定位柱、1104.第一拉延模具导柱、1105.第一拉延模具模仁型面、1106.第一拉延模具上模模板、 1107.第一拉延模具等高套筒凹槽、1200.第一拉延模具下模、1201.第一拉延模具下限位柱、1202.第一拉延模具限位块、1203.第一拉延模具模仁、1204.第一拉延模具导柱套、1205.第一拉延模具环形圆片浮料结构、1206.第一拉延模具环形圆片浮料结构外环、1207.第一拉延模具下模板、1208、第一拉延模具等高套筒;
2000.第二拉延模具、2100.第二拉延模具上模、2101.第二拉延模具限位块凹槽、2102.第二拉延模具定位柱、2103.第二拉延模具等高套筒凹槽、2104.第二拉延模具模仁型面、2200.第二拉延模具下模、2201.第二拉延模具限位块、 2202.第二拉延模具下模板、2203.第二拉延模具模仁、2204.第二拉延模具等高套筒、2205.第二拉延模具环形圆片浮料结构、2206.第二拉延模具环形圆片浮料结构外环;
3000.第一整形模具、3100.第一整形模具上模、3101.第一整形模具模仁型面、第一整形模具定位柱、3200.第一整形模具下模、3201.第一整形模具浮料块、3202.第一整形模具模仁;
4000.第二整形模具、4100.第二整形模具上模、4101.氮气弹簧、4102.第二整形模具模仁型面、4103.第二整形模具上限位柱、4104.第二整形模具定位柱、4105.第二整形模具导柱、4200.第二整形模具下模、4201.氮气弹簧支撑板、 4202.第二整形模具下限位柱、4203.方形定位块、4204.第二整形模具模仁、4205. 第二整形模具导柱套;
5000.切边模具、5100.切边模具上模、5101.切边模具上限位柱、5102.切边模具定位柱、5103.切边模具模仁型面、5104.定位销、5105.切边刀口、5106. 切边模具内导柱孔、5200.切边模具下模、5201.切边模具导柱套、5202.切边模具下限位柱、5203.切边模具内导柱、5204.切边模仁、5205.落料板;
6000.翻边模具、6100.翻边模具上模、6101.翻边模具模仁型面、6102.翻边模具内导柱孔、6103.翻边圈、6104.翻边模具定位柱、6200.翻边模具下模、 6201.翻边模具内导柱、6202.翻边模仁、6203.浮料弹簧、6204.翻边模具下模板、6205.翻边模具等高套筒;
7000.冲孔模具、7100.冲孔模具上模、7101.冲孔模具导柱、7102.冲孔模具模仁型面、7103.冲孔模具上限位柱、7104.冲孔模具等高套筒、7200.冲孔模具下模、7201.冲孔模具套柱套、7202.冲孔模具模仁、7203.冲孔模具下限位柱;
8000.翻孔模具、8100.翻孔模具上模、8101.翻孔模具模仁型面、8102.翻孔模具内导柱孔、8200.翻孔模具下模、8201.翻孔模具内导柱、8202.翻孔模具等高套筒、8203.翻孔模具模仁、8204.翻孔模具翻孔柱;
9000.端口整平模具、9100.端口整平模具上模、9101.端口整平模具上限位柱、9102.端口整平模具模仁型面、9103.端口整平模具导柱、9200.端口整平模具下模、9201.端口整平模具限位柱、9202.端口整平模具等高套筒、9203.端口整平模具浮料销、9204.端口整平模具修正柱、9205.端口整平模具模仁、9206. 端口整平模具导柱套、9207.端口整平模具内导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下面参考图1-图34详细描述本申请公开的一种用于卡车直锥加工的冲压系统,包括按照加工顺序依次安装的第一拉延模具1000、第二拉延模具2000、第一整形模具3000、第二整形模具4000、切边模具5000、翻边模具6000、冲孔模具7000、翻孔模具8000和端口整平模具9000。
第一拉延模具1000包括第一拉延模具上模1100和第一拉延模具下模1200,第一拉延模具上模1100下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一拉延模具模仁型面1105,第一拉延模具下模1200上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一拉延模具模仁1203,第一拉延模具模仁型面1105和第一拉延模具模仁1203匹配。
第二拉延模具2000包括第二拉延模具上模2100和第二拉延模具下模2200,第二拉延模具上模2100下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二拉延模具模仁型面2104,第二拉延模具下模2200上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二拉延模具模仁2203,第二拉延模具模仁型面2104和第二拉延模具模仁2203匹配。
第一整形模具3000包括第一整形模具上模3100和第一整形模具下模3200,第一整形模具上模3100下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一整形模具模仁型面3101,第一整形模具下模3200上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一整形模具模仁3202,第一整形模具模仁型面3101和第一整形模具模仁3202匹配。
第二整形模具4000包括第二整形模具上模4100和第二整形模具下模4200,第二整形模具上模4100下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二整形模具模仁型面4102,第二整形模具下模4200上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二整形模具模仁4204,第二整形模具模仁型面4102和第二整形模具模仁4204匹配。
切边模具5000包括切边模具上模5100和切边模具下模5200,切边模具上模5100下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切边模具模仁型面5103,切边模具下模5200上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切边模仁5204,切边模具模仁型面5103和切边模仁5204 匹配。
翻边模具6000包括翻边模具上模6100和翻边模具下模6200,翻边模具上模6100下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翻边模具模仁型面6101,翻边模具下模6200上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翻边模仁6202,翻边模具模仁型面6101和翻边模仁6202 匹配。
冲孔模具7000包括冲孔模具上模7100和冲孔模具下模7200,冲孔模具上模7100下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冲孔模具模仁型面7105,冲孔模具下模7200上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冲孔模具模仁7204,冲孔模具模仁型面7105和冲孔模具模仁7204匹配。
翻孔模具8000包括翻孔模具上模8100和翻孔模具下模8200,翻孔模具上模8100下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翻孔模具模仁型面8101,翻孔模具下模8200上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翻孔模具模仁8203,翻孔模具模仁型面8101和翻孔模具模仁8203匹配。
端口整平模具9000包括端口整平模具上模9100和端口整平模具下模9200,端口整平模具上模9100下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端口整平模具模仁型面9102,端口整平模具下模9200上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端口整平模具模仁9205,端口整平模具模仁型面9102和端口整平模具模仁9205匹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拉延模具模仁型面1105镶嵌在第一拉延模具上模模板1106中间位置,第一拉延模具模仁型面1105中间设置有第一拉延模具上模定位柱1103,第一拉延模具模仁型面1105圆环边缘围设有四个第一拉延模具限位块凹槽1102,第一拉延模具上模定位柱1103与第一拉延模具模仁1203的水平中心位置对应,第一拉延模具上模模板1106四角处设置有第一拉延模具等高套筒凹槽1107,第一拉延模具上模模板1106水平左侧设置有第一拉延模具导柱1104,第一拉延模具上模模板1106水平右侧设置有第一拉延模具上限位柱1101。
如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需要加工的工件,在直锥冲压系统前安装有机械臂送料机,机械臂送料机通过两侧的机械臂将冲压系统包夹在中间,加工工件随着机械臂一直沿着冲压系统逐渐向前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一拉延模具模仁型面1105镶嵌在第一拉延模具上模模板1106中间位置,第一拉延模具模仁型面1105中间设置有第一拉延模具上模定位柱1103,第一拉延模具模仁型面1105圆环边缘围设有四个第一拉延模具限位块凹槽1102,第一拉延模具上模定位柱1103与第一拉延模具模仁 1203的水平中心位置对应,第一拉延模具上模模板1106四角处设置有第一拉延模具等高套筒凹槽1107,第一拉延模具上模模板1106水平左侧设置有第一拉延模具导柱1104,第一拉延模具上模模板1106水平右侧设置有第一拉延模具上限位柱1101。
第一拉延模具上模模板1106安装在上模上,第一拉延模具导柱1104在本实施方案中优选两个,且底部设置有导柱垫,第一拉延模具导柱1104对称设置在第一拉延模具上模模板1106左侧,其主要功能用于定位与下模的第一拉延模具导柱套1204的孔相匹配,在第一拉延模具上模模板1106右侧设置第一拉延模具上限位柱1101,第一拉延模具上限位柱跟下模的第一拉延模具下限位柱 1201匹配,主要起到防止上下模具碰撞,从而损害模具。同时如图34所示,在第一拉延模具和第二拉延模下安装有弹簧挡板k,在弹簧挡板k内部安装在第一拉延模具和第二拉延模具下的氮气弹簧l。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拉延模具模仁1203固定安装在第一拉延模具模垫 1209上,第一拉延模具模垫1209通过四角安装的第一拉延模具等高套筒1208 连接第一拉延模具下模板1207,第一拉延模具模垫1209上设置有弹簧,第一拉延模具下模板1207水平中间位置设置有通孔,通孔恰能使第一拉延模具模仁1203通过,第一拉延模具下模板1207水平左侧安装有第一拉延模具导柱套1204,第一拉延模具导柱套1204与第一拉延模具导柱1104匹配,第一拉延模具下模板1207水平右侧安装有第一拉延模具下限位柱1201,第一拉延模具下限位柱 1201与第一拉延模具上限位柱1101匹配,第一拉延模具等高套筒1208与第一拉延模具限位块凹槽1102匹配,第一拉延模具下模板1207中心设置有第一拉延模具环形圆片浮料结构外环1206,第一拉延模具环形圆片浮料结构外环1206 中间镶嵌第一拉延模具环形圆片浮料结构1205,第一拉延模具环形圆片浮料结构1205下设置氮气弹簧,第一拉延模具环形圆片浮料结构外环1206环形边缘围设有第一拉延模具限位块1202。
第一拉延模具模垫1209上设置有弹簧,第一拉延模具下模板1207的中间设置有通孔,且通孔周边设置有凹陷圆环,而第一拉延模具环形圆片浮料结构外环1206通过螺栓连接在凹陷圆环上,而第一拉延模具环形圆片浮料结构1205 两侧设置有对称的外耳,外耳为半圆形,主要作用是用于增大接触面积,使工件在冲压后,脱离第一拉延模具下模板1207时,使受力作用均匀,防止刮伤工件。
第一拉延模具主要将圆形工件加工成如图7所示的工件,工件为顶部平缓圆润的锥体。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拉延模具上模2100四角处为第二拉延模具等高套筒凹槽2103,第二拉延模具模仁型面2104水平中心设置有第二拉延模具定位柱 2102,第二拉延模具模仁型面2104圆环周边围设有第二拉延模具限位块凹槽 2101。
在本实例中,第二拉延模具限位块凹槽2101优选设置四个,第二拉延模具限位块凹槽2101分为两部分,前端为圆孔型凹槽,后端水平表面为长方形凹槽,第二拉延模具限位块凹槽2101设置在第二拉延模具模仁型面2104圆环边缘位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拉延模具下模2200上设置有第二拉延模具模垫 2207,第二拉延模具模垫2207四角处设置有第二拉延模具等高套筒2204,第二拉延模具模垫2207通过第二拉延模具等高套筒2204连接第二拉延模具下模板 2202,第二拉延模具下模板2202中间设置有通孔,通孔恰能使第二拉延模具模仁2203通过,第二拉延模具模垫2207上设置弹簧,第二拉延模具下模板2202 中间设置有第二拉延模具环形圆片浮料结构外环2206,第二拉延模具环形圆片浮料结构外环2206中间镶嵌第二拉延模具环形圆片浮料结构2205,第二拉延模具环形圆片浮料结构2205下设置有氮气弹簧,第二拉延模具环形圆片浮料结构外环2206环形边缘围设有第二拉延模具限位块2201。
第二拉延模具模垫2207上表面设置有弹簧,且第二拉延模具模垫2207上表面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二拉延模具模仁2203,弹簧为围绕第二拉延模具模仁 2203周边对称分布,第二拉延模具下模板2202上表面四角处有凹槽,凹槽位置设置有第二拉延模具等高套筒2204,第二拉延模具等高套筒2204主要作用是起到限位,第二拉延模具下模板2202中间位置设置有通孔,第二拉延模具下模板 2202中间通孔周边设置有第二拉延模具环形圆片浮料结构外环2206,第二拉延模具环形圆片浮料结构外环2206中间镶嵌第二拉延模具环形圆片浮料结构2205,有第二拉延模具模仁2203为半球形,其顶部为分布有多个个圆环形,第二拉延模具模垫2207下端设置有氮气弹簧。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拉延模具环形圆片浮料结构外环2206环形边缘围设有第二拉延模具限位块2201,第二拉延模具限位块2201优选为四个,且第二拉延模具限位块2201是在第二拉延模具环形圆片浮料结构外环2206环形边缘位置围设。
如图10所示,是第二拉延模具加工后的工件图,主要将第一拉延模具加工的工件,将顶部顶起,同时,也缩小工件的底部半径,形成顶部一定坡度的锥体。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整形模具模仁型面3101水平中心位置设置第一整形模具定位柱3102,第一整形模具定位柱3102与第一整形模具模仁3202的水平中对应;
第一整形模具模仁型面3101为凹陷半球形,且凹陷顶部的坡度大于外围的坡度,第一整形模具定位柱3102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定位第一整形模具模仁3202 的位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整形模具模仁3202边缘周边设置有第一整形模具浮料块3201,第一整形模具浮料块3201下设弹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整形模具浮料块3201优选设置为四个,且是围绕着第一整形模具模仁3202圆环形边缘设置,工件底部横截面积大于第一整形模具浮料块3201所围成的面积,这样是工件可以覆盖第一整形模具浮料块3201,在加工时,可以将第一整形模具浮料块3201压下,在加工后,第一整形模具浮料块 3201在弹簧作用下浮升,带动工件脱离下模板。
如图13所示,是第一整形模具加工后的工件图,对顶部进行冲压,在顶部压印圆圈,顶部坡度降低,形成平缓顶部d,其底部半径增大,同时将工件两侧进行压印特定凹槽,锥体身上压制有多处圆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整形模具模仁型面4102镶嵌在第二整形模具模垫 4106中心位置,第二整形模具模仁型面4102凹陷中心设置有第二整形模具定位柱4104,第二整形模具模垫4106左侧设置有第二整形模具导柱4105,第二整形模具模垫4106右侧设置有第二整形模具氮气弹簧4101,第二整形模具模垫 4106水平面前后两侧设置有第二整形模具上限位柱4103。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整形模具模垫4106左侧设置有第二整形模具导柱4105,且第二整形模具导柱4105优选为两根,第二整形模具上限位柱4103优选为两根,其中第二整形模具氮气弹簧4101主要作用是防止模具左右受力不均匀,因为在整个模具加工过程中,第一拉延模具1000、第二拉延模具2000、第一整形模具3000和第二整形模具4000是设置在一个动力装置上,在动力装置下压过程中,左侧下压的力跟右侧下压的力有时候会不平衡,这时候设置第二整形模具4000右侧的第二整形模具氮气弹簧4101,则可以平衡左右两侧不平衡的作用力。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整形模具模仁4204设置在第二整形模具下模板 4206中心位置,第二整形模具下模板4206水平面前后两边设置有方形定位块方形定位块4203,第二整形模具下模板4206左侧设置有第二整形模具导柱套4205,第二整形模具下模板4206右侧设置有第二整形模具氮气弹簧支撑板4201,第二整形模具下模板4206水平面前后两侧设置有第二整形模具下限位柱4202。
在本实施例中,方形定位块4203优选设置四块,方形定位块4203下设置有弹簧,在第二整形模具下模板4206设置有前后对称的凹槽,该凹槽和方形定位块4203起到的主要作用是浮料作用,避免了工件在加工后,紧粘黏住第二整形模具下模板4206。
如图16所示,是第二整形模具加工后的工件图,第一整形模具加工的工件平缓顶部d压平,形成平顶部e,该平顶部e,是后续需要切割的地方。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切边模具模仁型面5103设置在切边模具模垫5107水平面中心位置,切边模具模仁型面5103环形边缘为切边刀口5105,切边刀口5105周边设置有圆环,圆环上围设有定位销5104,切边模具模垫5107的四角处设置有切边模具内导柱孔5106,切边模具模垫5107右侧设置有切边模具上限位柱5101。
在本实施例中,切边模具上限位柱5101优选设置为两个,定位销5104优选为四个,切边刀口5105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切割工件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工件的边缘位置实际是不平整的,所以通过切割的方式,直接将瑕疵部分切割掉。定位销5104的作用主要是用于定位和工件切割后,将周边环形边缘废料下压,从而使废料可以顺利通过落料板5205掉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切边模仁5204水平面前后两侧安装有落料板5205,切边模仁5204周边四角设置有切边模具内导柱5203,切边模仁5204右侧设置有对称的切边模具导柱套5201,切边模具导柱套5201中间设置有切边模具下限位柱5202。
在本实施例中,落料板5205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直接连接在切边模仁 5204两侧的倾斜斜面,而第二部分则是在冲压系统的冲压床两侧倾斜度更大的斜面。且落料板5205优选的设计是以切边模仁5204对称设计。位于切边模仁 5204两侧且位于两个落料板5205中间间隙位置设置有废料中断切割刀,使得废料能从中间分隔,从而通过落料板5205送出废料。
如图19所示的工件是切边模具加工后的工件,该步骤主要用处是用于将工件底部边缘一圈切割掉,形成标准的圆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翻边模具模仁型面6101环形边缘设置有翻边圈6103,翻边模具模仁型面6101凹槽中心设置有翻边模具定位柱6104,翻边模具模仁型面6101设置在翻边模具模垫6105中心位置,翻边模具模垫6105四角设置有翻边模具内导柱孔6102。
在本实施例中,模仁型面6101中间部位是与翻边圈6103独立,模仁型面 6101与翻边模仁6202接触后,使得翻边圈6103可以继续往下运动,将工件边缘位置可以下压,形成向下翻折的部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翻边模仁6202设置在翻边模具下模板6204水平中心位置,翻边模具下模板6204在翻边模仁6202两旁设置有对称的浮料弹簧6203,翻边模具下模板6204四角处设置有翻边模具内导柱6201,翻边模具下模板6204 四边设置有翻边模具等高套筒6205。
在本实施例中,翻边模仁6202高于翻边模具下模板6204,这样可以使得在与模仁型面6101接触后,使得翻边圈6103可以继续往下运动,将工件边缘位置可以下压,形成向下翻折的部位,同时浮料弹簧6203起到平衡作用,防止上下模板过度接触。
图22是翻边模具加工后的工件图,翻边模具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将前面切边工序加工后的原件的边缘位置向下翻折形成翻折边g。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冲孔模具模仁型面7105中间设置有冲孔冲头7102,冲孔模具模仁型面7105设置在冲孔模具模垫7106中心位置,冲孔模具模垫7106 左右侧设置有不处于同一水平线的冲孔模具导柱7101,冲孔模具模垫7106,冲孔模具模垫7106通过四边的冲孔模具等高套筒7104连接冲孔模座,冲孔模座两边设置有冲孔模具上限位柱7103。
在本实施例中,冲孔模具模仁型面7105和冲孔冲头7102是相对独立的模块,在冲压时,当冲孔模具模垫7106与下模板接触后,可以使得冲孔冲头7102 继续往下运动,从而切割工件顶部,切割掉圆形片。冲孔模具上限位柱7103为设置在冲孔模具模仁型面7105两旁的非对称位置分布。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冲孔模具模仁7204水平中心为圆形通孔,冲孔模具模仁7204左右两侧设置有冲孔模具套柱套7201,冲孔模具模仁7204前后两旁设置有冲孔模具下限位柱7203。
在本实施例中,模具模仁7204水平中心为圆形通孔,且圆形通孔与冲压机床连通,在冲孔冲头7102切割掉的圆形片可以通过圆形通孔掉落。且冲孔模具导柱7101和冲孔模具套柱套7201、冲孔模具上限位柱7103和冲孔模具下限位柱7203一一匹配。
图25是冲孔模具冲压后的工件图,冲孔模具主要作用是将工件顶部进行切割,形成切割通孔h。切割掉的圆片会通过冲孔模具模仁7202中间的圆形通孔掉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翻孔模具模仁型面8101底部为平面,翻孔模具模仁型面8101设置在翻孔模具上模板8103中心位置,翻孔模具上模板8103四角处设置有翻孔模具内导柱孔8102。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翻孔模具模仁8203设置在翻孔模具下模板8205中心位置,翻孔模具模仁8203中间设置有突出的翻孔模具翻孔柱8204,翻孔模具下模板8205四边设置有翻孔模具等高套筒8202,翻孔模具下模板8205下设置有弹簧,翻孔模具下模板8205设置有翻孔模具内导柱8201。
图28是翻孔模具加工后的工件图,翻孔模具主要是将工件顶部从内向外,从下到上翻折,形成顶部翻折边i,经过多次试验得出缓慢的翻折90°,就能降低不良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端口整平模具模仁型面9102底部为圆形平面,端口整平模具模仁型面9102设置在端口整平模具模垫9104中心凹槽位置,端口整平模具模垫9104前后两侧设置端口整平模具上限位柱9101,端口整平模具模垫 9104左侧设置有端口整平模具导柱9103。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端口整平模具模仁9205中间设置有端口整平模具修正柱9204,端口整平模具模仁9205周边围设有端口整平模具浮料销9203,端口整平模具模仁9205设置在端口整平模具下模板9208水平中心位置,端口整平模具下模板9208四边设置有端口整平模具等高套筒9202,端口整平模具下模板 9208周边设置有端口整平模具内导柱9207,端口整平模具下模板9208左侧设置有端口整平模具导柱套9206,端口整平模具下模板9208前后两侧设置有端口整平模具限位柱9201。
图31是端口整平模具的加工后的工件图,端口整平模具将对顶部圆环的毛刺进行端口整平,形成一个圆环形的平滑顶部j。
如图32-33所示的环形圆片浮料结构,环形圆片浮料结构a为圆环形,环形圆片浮料结构a设置有至少一对以圆环的圆心为对称点的环形圆片浮料结构外耳,环形圆片浮料结构外耳为半圆柱体,环形圆片浮料结构a配套有环形圆片浮料结构外环b,环形圆片浮料结构外环b的内圈与环形圆片浮料结构a相匹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环形圆片浮料结构a设置在模板上,模板的中间部位设置圆孔,圆孔的周边为凹陷的圆环c,环形圆片浮料结构外环b能镶嵌在模板的凹陷圆环c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它们的重要程度及顺序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卡车直锥加工的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加工顺序依次安装的第一拉延模具(1000)、第二拉延模具(2000)、第一整形模具(3000)、第二整形模具(4000)、切边模具(5000)、翻边模具(6000)、冲孔模具(7000)、翻孔模具(8000)和端口整平模具(9000);
所述第一拉延模具(1000)包括第一拉延模具上模(1100)和第一拉延模具下模(1200),所述第一拉延模具上模(1100)下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一拉延模具模仁型面(1105),所述第一拉延模具下模(1200)上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一拉延模具模仁(1203),所述第一拉延模具模仁型面(1105)和第一拉延模具模仁(1203)匹配;
所述第二拉延模具(2000)包括第二拉延模具上模(2100)和第二拉延模具下模(2200),所述第二拉延模具上模(2100)下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二拉延模具模仁型面(2104),所述第二拉延模具下模(2200)上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二拉延模具模仁(2203),所述第二拉延模具模仁型面(2104)和第二拉延模具模仁(2203)匹配;
所述第一整形模具(3000)包括第一整形模具上模(3100)和第一整形模具下模(3200),所述第一整形模具上模(3100)下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一整形模具模仁型面(3101),所述第一整形模具下模(3200)上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一整形模具模仁(3202),所述第一整形模具模仁型面(3101)和第一整形模具模仁(3202)匹配;
所述第二整形模具(4000)包括第二整形模具上模(4100)和第二整形模具下模(4200),所述第二整形模具上模(4100)下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二整形模具模仁型面(4102),所述第二整形模具下模(4200)上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二整形模具模仁(4204),所述第二整形模具模仁型面(4102)和第二整形模具模仁(4204)匹配;
所述切边模具(5000)包括切边模具上模(5100)和切边模具下模(5200),所述切边模具上模(5100)下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切边模具模仁型面(5103),所述切边模具下模(5200)上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切边模仁(5204),所述切边模具模仁型面(5103)和切边模仁(5204)匹配;
所述翻边模具(6000)包括翻边模具上模(6100)和翻边模具下模(6200),所述翻边模具上模(6100)下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翻边模具模仁型面(6101),所述翻边模具下模(6200)上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翻边模仁(6202),所述翻边模具模仁型面(6101)和翻边模仁(6202)匹配;
所述冲孔模具(7000)包括冲孔模具上模(7100)和冲孔模具下模(7200),所述冲孔模具上模(7100)下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冲孔模具模仁型面(7105),所述冲孔模具下模(7200)上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冲孔模具模仁(7204),所述冲孔模具模仁型面(7105)和冲孔模具模仁(7204)匹配;
所述翻孔模具(8000)包括翻孔模具上模(8100)和翻孔模具下模(8200),所述翻孔模具上模(8100)下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翻孔模具模仁型面(8101),所述翻孔模具下模(8200)上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翻孔模具模仁(8203),所述翻孔模具模仁型面(8101)和翻孔模具模仁(8203)匹配;
所述端口整平模具(9000)包括端口整平模具上模(9100)和端口整平模具下模(9200),所述端口整平模具上模(9100)下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端口整平模具模仁型面(9102),所述端口整平模具下模(9200)上表面中间位置安装有端口整平模具模仁(9205),所述端口整平模具模仁型面(9102)和端口整平模具模仁(9205)匹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延模具模仁型面(1105)镶嵌在第一拉延模具上模模板(1106)中间位置,所述第一拉延模具模仁型面(1105)中间设置有第一拉延模具上模定位柱(1103),所述第一拉延模具模仁型面(1105)圆环边缘围设有四个第一拉延模具限位块凹槽(1102);
所述第一拉延模具上模定位柱(1103)与第一拉延模具模仁(1203)的水平中心位置对应,所述第一拉延模具上模模板(1106)四角处设置有第一拉延模具等高套筒凹槽(1107),所述第一拉延模具上模模板(1106)水平左侧设置有第一拉延模具导柱(1104),所述第一拉延模具上模模板(1106)水平右侧设置有第一拉延模具上限位柱(1101),所述第一拉延模具模仁(1203)固定安装在第一拉延模具模垫(1209)上,所述第一拉延模具模垫(1209)通过四角安装的第一拉延模具等高套筒(1208)连接第一拉延模具下模板(1207),所述第一拉延模具模垫(1209)上设置有弹簧;
所述第一拉延模具下模板(1207)水平中间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恰能使第一拉延模具模仁(1203)通过,所述第一拉延模具下模板(1207)水平左侧安装有第一拉延模具导柱套(1204),所述第一拉延模具导柱套(1204)与第一拉延模具导柱(1104)匹配,所述第一拉延模具下模板(1207)水平右侧安装有第一拉延模具下限位柱(1201),所述第一拉延模具下限位柱(1201)与第一拉延模具上限位柱(1101)匹配,所述第一拉延模具等高套筒(1208)与第一拉延模具限位块凹槽(1102)匹配,所述第一拉延模具下模板(1207)中心设置有第一拉延模具环形圆片浮料结构外环(1206),所述第一拉延模具环形圆片浮料结构外环(1206)中间镶嵌第一拉延模具环形圆片浮料结构(1205),所述第一拉延模具环形圆片浮料结构(1205)下设置氮气弹簧,所述第一拉延模具环形圆片浮料结构外环(1206)环形边缘围设有第一拉延模具限位块(120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拉延模具上模(2100)四角处为第二拉延模具等高套筒凹槽(2103),所述第二拉延模具模仁型面(2104)水平中心设置有第二拉延模具定位柱(2102),所述第二拉延模具模仁型面(2104)圆环周边围设有第二拉延模具限位块凹槽(2101),所述第二拉延模具下模(2200)上设置有第二拉延模具模垫(2207),所述第二拉延模具模垫(2207)四角处设置有第二拉延模具等高套筒(2204),所述第二拉延模具模垫(2207)通过第二拉延模具等高套筒(2204)连接第二拉延模具下模板(2202),所述第二拉延模具下模板(2202)中间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恰能使第二拉延模具模仁(2203)通过,所述第二拉延模具模垫(2207)上设置弹簧,所述第二拉延模具下模板(2202)中间设置有第二拉延模具环形圆片浮料结构外环(2206),所述第二拉延模具环形圆片浮料结构外环(2206)中间镶嵌第二拉延模具环形圆片浮料结构(2205),所述第二拉延模具环形圆片浮料结构(2205)下设置有氮气弹簧,所述第二拉延模具环形圆片浮料结构外环(2206)环形边缘围设有第二拉延模具限位块(220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整形模具模仁型面(3101)水平中心位置设置第一整形模具定位柱(3102),所述第一整形模具定位柱(3102)与第一整形模具模仁(3202)的水平中对应,所述第一整形模具模仁(3202)边缘周边设置有第一整形模具浮料块(3201),所述第一整形模具浮料块(3201)下设弹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整形模具模仁型面(4102)镶嵌在第二整形模具模垫(4106)中心位置,所述第二整形模具模仁型面(4102)凹陷中心设置有第二整形模具定位柱(4104),所述第二整形模具模垫(4106)左侧设置有第二整形模具导柱(4105),所述第二整形模具模垫(4106)右侧设置有第二整形模具氮气弹簧(4101),所述第二整形模具模垫(4106)水平面前后两侧设置有第二整形模具上限位柱(4103),所述第二整形模具模仁(4204)设置在第二整形模具下模板(4206)中心位置,所述第二整形模具下模板(4206)水平面前后两边设置有方形定位块方形定位块(4203),所述第二整形模具下模板(4206)左侧设置有第二整形模具导柱套(4205),所述第二整形模具下模板(4206)右侧设置有第二整形模具氮气弹簧支撑板(4201),所述第二整形模具下模板(4206)水平面前后两侧设置有第二整形模具下限位柱(420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边模具模仁型面(5103)设置在切边模具模垫(5107)水平面中心位置,所述切边模具模仁型面(5103)环形边缘为切边刀口(5105),所述切边刀口(5105)周边设置有圆环,所述圆环上围设有定位销(5104),所述切边模具模垫(5107)的四角处设置有切边模具内导柱孔(5106),所述切边模具模垫(5107)右侧设置有切边模具上限位柱(5101),所述切边模仁(5204)水平面前后两侧安装有落料板(5205),所述切边模仁(5204)周边四角设置有切边模具内导柱(5203),所述切边模仁(5204)右侧设置有对称的切边模具导柱套(5201),所述切边模具导柱套(5201)中间设置有切边模具下限位柱(520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模具模仁型面(6101)环形边缘设置有翻边圈(6103),所述翻边模具模仁型面(6101)凹槽中心设置有翻边模具定位柱(6104),所述翻边模具模仁型面(6101)设置在翻边模具模垫(6105)中心位置,所述翻边模具模垫(6105)四角设置有翻边模具内导柱孔(6102),所述翻边模仁(6202)设置在翻边模具下模板(6204)水平中心位置,所述翻边模具下模板(6204)在翻边模仁(6202)两旁设置有对称的浮料弹簧(6203),所述翻边模具下模板(6204)四角处设置有翻边模具内导柱(6201),所述翻边模具下模板(6204)四边设置有翻边模具等高套筒(6205)。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孔模具模仁型面(7105)中间设置有冲孔冲头(7102),所述冲孔模具模仁型面(7105)设置在冲孔模具模垫(7106)中心位置,所述冲孔模具模垫(7106)左右侧设置有不处于同一水平线的冲孔模具导柱(7101),所述冲孔模具模垫(7106),所述冲孔模具模垫(7106)通过四边的冲孔模具等高套筒(7104)连接冲孔模座,所述冲孔模座两边设置有冲孔模具上限位柱(7103),所述冲孔模具模仁(7204)水平中心为圆形通孔,所述冲孔模具模仁(7204)左右两侧设置有冲孔模具套柱套(7201),所述冲孔模具模仁(7204)前后两旁设置有冲孔模具下限位柱(7203)。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翻孔模具模仁型面(8101)底部为平面,所述翻孔模具模仁型面(8101)设置在翻孔模具上模板(8103)中心位置,所述翻孔模具上模板(8103)四角处设置有翻孔模具内导柱孔(8102),所述翻孔模具模仁(8203)设置在翻孔模具下模板(8205)中心位置,所述翻孔模具模仁(8203)中间设置有突出的翻孔模具翻孔柱(8204),所述翻孔模具下模板(8205)四边设置有翻孔模具等高套筒(8202),所述翻孔模具下模板(8205)下设置有弹簧,所述翻孔模具下模板(8205)设置有翻孔模具内导柱(8201)。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整平模具模仁型面(9102)底部为圆形平面,所述端口整平模具模仁型面(9102)设置在端口整平模具模垫(9104)中心凹槽位置,所述端口整平模具模垫(9104)前后两侧设置端口整平模具上限位柱(9101),所述端口整平模具模垫(9104)左侧设置有端口整平模具导柱(9103),所述端口整平模具模仁(9205)中间设置有端口整平模具修正柱(9204),所述端口整平模具模仁(9205)周边围设有端口整平模具浮料销(9203),所述端口整平模具模仁(9205)设置在端口整平模具下模板(9208)水平中心位置,所述端口整平模具下模板(9208)四边设置有端口整平模具等高套筒(9202),所述端口整平模具下模板(9208)周边设置有端口整平模具内导柱(9207),所述端口整平模具下模板(9208)左侧设置有端口整平模具导柱套(9206),所述端口整平模具下模板(9208)前后两侧设置有端口整平模具限位柱(9201)。
CN202021138120.5U 2020-06-18 2020-06-18 一种用于卡车直锥加工的冲压系统 Active CN2125513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38120.5U CN212551314U (zh) 2020-06-18 2020-06-18 一种用于卡车直锥加工的冲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38120.5U CN212551314U (zh) 2020-06-18 2020-06-18 一种用于卡车直锥加工的冲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51314U true CN212551314U (zh) 2021-02-19

Family

ID=74636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38120.5U Active CN212551314U (zh) 2020-06-18 2020-06-18 一种用于卡车直锥加工的冲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513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62386B (zh) 一种汽车前摇臂下支架冲压系统
CN108043950B (zh) 一种用于汽车后盖的生产传递线
CN105149440A (zh) 基于镁铝合金的助力器后壳体的加工模具组
CN105945142A (zh) 一种用于汽车支撑零件的模具
CN2033714U (zh) 拉环级进模具
CN212551314U (zh) 一种用于卡车直锥加工的冲压系统
CN206046810U (zh) 用于生产汽车用导向环的级进模具
CN202824376U (zh) 转向节支架翻边倒圆弧的冲压加工装置
CN111604416A (zh) 一种用于卡车斜锥加工的冲压系统
CN106734589B (zh) 汽车中控系统龙骨架的级进冲压模
CN216780054U (zh) 内硬外软橡胶活动扁轮支架自动模
CN212469447U (zh) 一种用于卡车斜锥加工的冲压系统
CN208787334U (zh) 一种汽车左右门槛后部连接板翻边整形模
CN211276146U (zh) 一种靠背边板成型模具
CN208787359U (zh) 一种集多道生产工序于一体的汽车座椅零件模具装置
CN210648040U (zh) 一种汽车散热器加水口多工位传递模具
CN210996064U (zh) 一种实现汽车零件连续自动冲压的成型设备
CN208527841U (zh) 一种制作压缩机消音器的连续模具
CN203526326U (zh) 固定内齿圈多工位连续精冲模具
CN207941871U (zh) 一种新型翻边整形模具
CN208195393U (zh) 一种汽车座椅固定滑道用冲压连续模
CN220092754U (zh) 一种支撑板的成型加工模具装置
CN102806275A (zh) 转向节支架翻边倒圆弧的冲压加工装置
CN2062659U (zh) 微孔冲制模具
CN211276390U (zh) 外圈多工位一体修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