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99766U - 一种拖曳臂安装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拖曳臂安装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99766U
CN212499766U CN202020571483.1U CN202020571483U CN212499766U CN 212499766 U CN212499766 U CN 212499766U CN 202020571483 U CN202020571483 U CN 202020571483U CN 212499766 U CN212499766 U CN 2124997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cavity
trailing arm
mounting plate
mount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7148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银超
蔡汉琛
刘向征
杨金秀
刘明
刘景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7148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997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997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997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拖曳臂安装结构,安装于后纵梁上,所述后纵梁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上部边缘设有上安装板,所述安装孔的下部边缘设有多个下安装板,所述上安装板包括匹配插设在所述安装孔内的中心部和设于所述安装孔上部边缘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所述后纵梁与各所述下安装板固定连接形成多个腔体。本实用新型的拖曳臂安装结构能够提高拖曳臂安装点的动刚度、刚度和强度,确保车辆行驶过槛性能,且下安装板采用多个单独结构形成分体式,在提高局部刚度的同时有利于实现减重优化。

Description

一种拖曳臂安装结构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拖曳臂安装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行驶中面临各种复杂的情况,且乘客对车辆的乘坐舒适性、行驶稳定性、NVH性能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加。后拖曳臂安装点是后悬架在车身上的重要安装点,拖曳臂安装结构直接影响着乘客的舒适性和过槛偏软感受性能:为提高悬架的冲击舒适性,需要拖曳臂的安装轴心Z向高度相对于轮心较高;但是轴向安装中心高于轮心使空间力臂较长,又不利于提高该拖曳臂安装结构的动刚度,从而造成过槛偏软(即过冲击坡路的时候感觉不适)。如何兼顾冲击舒适性和过槛性能,同时保证较好的工艺和安装性能,是拖曳臂安装结构设计的重点。
现有技术中的拖曳臂安装结构主要包括2点式安装结构和4点式安装结构。2点式安装结构主要在后拖曳臂安装点前后附近增加补强板,重量有所增加,单侧零件数量上增加一个,但是内部补强板焊接空间相对紧张,且Z向高度相对轮心高度难以保证,不利于冲击舒适性;现有技术中的四点式安装结构,空间力臂较长,若要保证较好的动刚度和过槛性能,一般需要增加很多安装板来提升性能,这样则容易引起结构较重,不利于悬架的过槛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舒适性以及降低过槛偏软性能的拖曳臂安装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拖曳臂安装结构,安装于后纵梁上,所述后纵梁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上部边缘设有上安装板,所述安装孔的下部边缘设有多个下安装板,所述上安装板包括匹配插设在所述安装孔内的中心部和设于所述安装孔上部边缘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所述后纵梁与各所述下安装板固定连接形成多个腔体。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安装部上设有多个安装点,多个所述安装点上均设有依次穿过所述后纵梁和所述腔体的紧固件,位于所述腔体内的所述紧固件上均罩设有套筒。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安装板为三个,分别为第一下安装板、第二下安装板和第三下安装板;所述安装部、所述后纵梁和所述第一下安装板上下依次固定连接形成第一腔体,所述安装部、所述后纵梁和所述第二下安装板上下依次固定连接形成第二腔体,所述安装部、所述后纵梁和所述第三下安装板上下依次固定连接形成第三腔体。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下安装板包括条状的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点和第二安装点,所述第一容纳腔的端部边缘和侧部边缘均一体设置有与所述后纵梁抵接的第一翻边。
所述第二安装板包括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上设有第三安装点,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端部边缘和侧部边缘均一体设置有与所述后纵梁抵接的第二翻边;
所述第三安装板包括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三容纳腔上设有第四安装点,所述第三容纳腔的端部边缘和侧部边缘均一体设置有与所述后纵梁抵接的第三翻边。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紧固件为螺栓,所述螺栓依次穿过所述上安装板、所述后纵梁、所述腔体和所述下安装板之后连接有螺母。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中心部为向所述安装孔延伸的筒状翻边,所述筒状翻边的相对的两侧设有用于连接拖曳臂的固定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筒状翻边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安装部为与安装孔边缘贴合匹配的平面翻边,所述平面翻边上设有多个用于与所述后纵梁和所述下安装板连接的连接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安装板与所述后纵梁焊接固定,所述下安装板与所述后纵梁焊接固定。
一种汽车,包括上项所述的拖曳臂安装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拖曳臂安装结构安装在后纵梁上,后纵梁的拖曳臂的安装孔的上部边缘设有上安装板,下部边缘设有下安装板,上安装板的中心部插入到安装孔内,安装部用于与拖曳臂连接,同时将安装部、所述后纵梁与各所述下安装板固定连接以将拖曳臂安装在后纵梁上,同时各个下安装板与后纵梁和上安装板均形成多个单独的腔体,这样在提高拖曳臂局部安装点刚度、动刚度的同时,能够分散和承受来自地面通过底盘悬架传递到车身后拖曳臂安装点区域处的冲击。
本实用新型的拖曳臂安装结构采用多个下安装板形成多点式安装形式有利于提高安装点的Z向高度,从而有利于提高冲击舒适性能;下安装板连接到后纵梁上,提高了拖曳臂安装点的动刚度、刚度和强度,确保车辆行驶的过槛性能;并且下安装板采用多个单独结构形成分体式,在提高局部刚度的同时有利于实现减重优化。
本实用新型的拖曳臂安装结构能够较好兼顾冲击舒适性和过槛性能,同时保证较好的工艺和安装性能,使力的传递更加连贯、合理,减少应力集中的情况;最大限度地利用车体底部的安装空间,能够节约空间,使结构更加紧凑;零件数量较少,有利于节约开发成本;质量较轻,成本相对较低。此外,制造工艺相对简单易行,可实施性较大,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拖曳臂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B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C-C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拖曳臂安装结构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拖曳臂安装结构的仰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拖曳臂安装结构的上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拖曳臂安装结构的第一下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拖曳臂安装结构的第二下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拖曳臂安装结构的第三下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后纵梁;2、拖曳臂;3、上安装板;31、中心部;32、安装部;33、连接孔;4、下安装板;41、第一下安装板;411、第一容纳腔;412、第一翻边;42、第二下安装板;421、第二容纳腔;422、第二翻边;43、第三下安装板;431、第三容纳腔;432、第三翻边;5、腔体;6、固定孔;7、紧固件;8、套筒;9、螺母;101、第一安装点;102、第二安装点;103、第三安装点;104、第四安装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本实用新型的拖曳臂安装结构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拖曳臂安装结构安装于后纵梁1上,用于连接后纵梁1和拖曳臂2,后纵梁1设有安装孔,安装孔通过拖曳臂安装结构与拖曳臂2连接。
具体的,安装孔的上部边缘设有上安装板3,安装孔的下部边缘设有多个下安装板4,多个下安装板4相互的分离,上安装板3包括匹配插设在安装孔内的中心部31和设于安装孔边缘上部的安装部32,安装部32、后纵梁1与各下安装板4固定连接形成多个腔体5,具体的,安装部32分别与各下安装板4相对应的上下固定连接,安装部32、后纵梁1和下安装板4形成单独的腔体,这样在提高拖曳臂局部安装点刚度、动刚度的同时,能够分散和承受来自地面通过底盘悬架传递到车身后拖曳臂安装区域处的冲击。
其中,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中心部31为向安装孔延伸的筒状翻边,筒状翻边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筒状翻边的相对的两侧设有用于连接拖曳臂的固定孔6。筒状翻边为曲面,在固定孔6处的筒状翻边设置为平面,便于与拖曳臂2的平稳安装。安装部32为与安装孔边缘贴合匹配的平面翻边,平面翻边上设有多个用于与后纵梁1和下安装板4连接的连接孔33。
其中,上安装板3上设有多个安装点,多个安装点上均设有穿过腔体的紧固件7,位于腔体5内的紧固件7上均罩设有套筒8。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螺纹管的连接方式,采用套筒8罩设,能够在满足紧固件刚度和动刚度的同时能够降低成本,且其紧固和连接的性能更优。
进一步的,下安装板4具体为三个,分别为第一下安装板41、第二下安装板42和第三下安装板43,其中第一下安装板41位于安装孔的左侧,第二下安装板42位于安装孔的右侧前部,第三下安装板43位于安装孔的右侧后部;安装部32、后纵梁1和第一下安装板41通过紧固件7上下依次固定连接形成第一腔体,安装部32、后纵梁1和第二下安装42板通过紧固件7上下依次固定连接形成第二腔体,安装部32、后纵梁1和第三下安装板43通过紧固件7上下依次固定连接形成第三腔体,且紧固件7均穿过相对应的腔体。
更近一步的,第一下安装板41包括条状的第一容纳腔411,第一容纳腔41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点101和第二安装点102,第二安装板42包括第二容纳腔421,第二容纳腔421上设有第三安装点103,第三安装板43包括第三容纳腔431,第三容纳腔431上设有第四安装点104,其中,安装部32上的连接孔33的数量为四个,分别与第一安装点101、第二安装点102、第三安装点103和第四安装点104相对应,具体安装时,紧固件7为螺栓,螺栓依次穿过上安装板3、后纵梁1、容纳腔和下安装板4之后连接螺母9,以固定上安装板3和下安装板4。
其中,第一容纳腔411的端部边缘和侧部边缘均一体设置有与后纵梁1抵接的第一翻边412,利用第一容纳腔411和后纵梁1以及安装部32形成条状的第一腔体。第二容纳腔421的端部边缘和侧部边缘均一体设置有于后纵梁1抵接的第二翻边422,利用第二容纳腔421和后纵梁1以及安装部32形成第二腔体。第三容纳腔431的端部边缘和侧部边缘均一体设置有与后纵梁1抵接的第三翻边432,利用第三容纳腔431和后纵梁1以及安装部32形成第三腔体。这样形成三个相互分离的腔体,能够分散来自地面通过底盘悬架传递到车身后拖曳臂安装点区域处的冲击,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拖曳臂安装结构的刚度、动刚度和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安装板3与后纵梁1焊接固定,下安装板4与所述后纵梁1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拖曳臂安装结构采用多个下安装板4形成多点式安装形式有利于提高安装点的Z向高度,从而有利于提高冲击舒适性能;下安装板4连接到后纵梁1上,提高了拖曳臂安装点的动刚度、刚度和强度,确保车辆行驶过槛性能;并且下安装板4采用多个单独结构形成分体式,在提高局部刚度的同时有利于实现减重优化。
本实用新型的拖曳臂安装结构能够较好兼顾冲击舒适性和过槛性能,同时保证较好的工艺和安装性能,使力的传递更加连贯、合理,减少应力集中的情况;最大限度地利用车体底部的安装空间,能够节约空间,使结构更加紧凑;零件数量较少,有利于节约开发成本;质量较轻,成本相对较低。此外,制造工艺相对简单易行,可实施性较大,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一种汽车的实施例,包括拖曳臂安装结构,本实施例中的拖曳臂安装结构与上述拖曳臂安装结构实施例中的结构相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拖曳臂安装结构,安装于后纵梁上,所述后纵梁设有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的上部边缘设有上安装板,所述安装孔的下部边缘设有多个下安装板,所述上安装板包括匹配插设在所述安装孔内的中心部和设于所述安装孔上部边缘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所述后纵梁与各所述下安装板固定连接形成多个腔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曳臂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上设有多个安装点,多个所述安装点上均设有依次穿过所述后纵梁和所述腔体的紧固件,位于所述腔体内的所述紧固件上均罩设有套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拖曳臂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安装板为三个,分别为第一下安装板、第二下安装板和第三下安装板;所述安装部、所述后纵梁和所述第一下安装板上下依次固定连接形成第一腔体,所述安装部、所述后纵梁和所述第二下安装板上下依次固定连接形成第二腔体,所述安装部、所述后纵梁和所述第三下安装板上下依次固定连接形成第三腔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拖曳臂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安装板包括条状的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点和第二安装点,所述第一容纳腔的端部边缘和侧部边缘均一体设置有与所述后纵梁抵接的第一翻边,
所述第二下安装板包括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上设有第三安装点,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端部边缘和侧部边缘均一体设置有与所述后纵梁抵接的第二翻边;
所述第三下安装板包括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三容纳腔上设有第四安装点,所述第三容纳腔的端部边缘和侧部边缘均一体设置有与所述后纵梁抵接的第三翻边。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拖曳臂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为螺栓,所述螺栓依次穿过所述上安装板、所述后纵梁、所述腔体和所述下安装板之后连接有螺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曳臂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部为向所述安装孔延伸的筒状翻边,所述筒状翻边的相对的两侧设有用于连接拖曳臂的固定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拖曳臂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翻边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曳臂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为与安装孔边缘贴合匹配的平面翻边,所述平面翻边上设有多个用于与所述后纵梁和所述下安装板连接的连接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曳臂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板与所述后纵梁焊接固定,所述下安装板与所述后纵梁焊接固定。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拖曳臂安装结构。
CN202020571483.1U 2020-04-16 2020-04-16 一种拖曳臂安装结构及汽车 Active CN2124997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71483.1U CN212499766U (zh) 2020-04-16 2020-04-16 一种拖曳臂安装结构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71483.1U CN212499766U (zh) 2020-04-16 2020-04-16 一种拖曳臂安装结构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99766U true CN212499766U (zh) 2021-02-09

Family

ID=74432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71483.1U Active CN212499766U (zh) 2020-04-16 2020-04-16 一种拖曳臂安装结构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997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56167A (zh) 用于机动车的副车架
CN112339861B (zh) 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及汽车
JP2002337526A (ja) 自動車のリアサスペンションの構造
US20030160415A1 (en) Rear suspension connecting part structure under the floor of a vehicle
CN212499766U (zh) 一种拖曳臂安装结构及汽车
CN106553696A (zh) 重型卡车车架总成
CN206307111U (zh) 一种副车架和车身连接结构
US10414444B2 (en) Vehicle rear end structure
CN215097819U (zh) 后副车架
CN217455559U (zh) 一种后悬架拖拽臂安装结构
CN211543170U (zh) 一种汽车摆臂连接结构及汽车悬架
CN214565639U (zh) 一种副车架安装支架、副车架及汽车
CN211308728U (zh) 一种车用后悬挂横梁总成
US20220194476A1 (en) Upper frame for an off-road vehicle
CN211918302U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拖曳臂支架组件
JP3379373B2 (ja) 超低床バス用フレーム構造
CN216002765U (zh) 副车架及汽车
CN212860971U (zh) 拖拽装置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6783645U (zh) 一种汽车的前舱横梁总成
CN212099082U (zh) 一种地板总成及车辆
CN219544910U (zh) 一种车辆前地板总成及车辆
CN216184268U (zh) 前拖车钩及车辆
CN215245130U (zh) 一种后悬架安装结构及汽车
CN107264205B (zh) 一种平台化车身拖曳臂安装结构
CN217705945U (zh) 一种后车体骨架总成结构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