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99617U - 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机械手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机械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99617U
CN212399617U CN202020841909.0U CN202020841909U CN212399617U CN 212399617 U CN212399617 U CN 212399617U CN 202020841909 U CN202020841909 U CN 202020841909U CN 212399617 U CN212399617 U CN 2123996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eaded rod
fixedly connected
belt
clamping plates
art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4190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金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ai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ai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2084190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996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996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996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机械手,具体涉及智能制造设备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固定设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外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底部固定连接有竖杆,两个所述竖杆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板,两个所述第一夹板之间固定设有第二螺纹杆。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螺纹杆旋转时会利用第二带轮和第二皮带带动第二螺纹杆旋转,然后会拉动第二夹板旋转而使旋转板内侧的固定柱抵住物品的表面,然后通过两个固定柱与第一夹板之间的配合可以使本实用新型可以夹取斜面物品和异形物品,整体本实用新型便于夹取异形物品和斜面物品,增大了适用性并且也增大了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机械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制造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机械手。
背景技术
能模仿人手和臂的某些动作功能,用以按固定程序抓取、搬运物件或操作工具的自动操作装置。机械手是最早出现的工业机器人,也是最早出现的现代机器人,它可代替人的繁重劳动以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能在有害环境下操作以保护人身安全,因而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电子、轻工和原子能等部门。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传统的机械手对于抓取一些不规则和斜面较多的物品稳定性不足,导致易出现松动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发明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机械手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机械手,通过在第一螺纹杆旋转时会利用第二带轮和第二皮带带动第二螺纹杆旋转,然后会拉动第二夹板旋转而使旋转板内侧的固定柱抵住物品的表面,然后通过两个固定柱与第一夹板之间的配合可以使本实用新型可以夹取斜面物品和异形物品,然后在拉伸伸缩杆的过程中利用拉线拉动旋转板后侧底部而旋转板前侧顶部的固定柱就会死死压住物品表面,增加了稳定性,整体本实用新型便于夹取异形物品和斜面物品,增大了适用性并且也增大了稳定性,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传统的机械手对于抓取一些不规则和斜面较多的物品稳定性不足导致易出现松动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机械手,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固定设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外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底部固定连接有竖杆,两个所述竖杆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板,两个所述第一夹板内侧均固定设有加固机构,两个所述第一夹板之间固定设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与第一夹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与第一螺纹杆之间设有传动组件;
所述加固机构包括两个第二夹板,两个所述第二夹板均固定设于第一夹板内侧底端,所述第二夹板与第一夹板铰接,所述第二夹板内部镶嵌有旋转板,所述旋转板通过转轴与第二夹板活动连接,所述旋转板内侧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柱,所述第二夹板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固定套设于第二螺纹杆外侧,所述伸缩杆外侧固定套设有弹簧,所述旋转板后侧底部固定连接有拉线,所述旋转板一端与第二螺母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带轮和两个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和其中一个第二带轮固定连接于第一螺纹杆外侧,另一个所述第二带轮固定连接于第二螺纹杆外侧,所述第一带轮外侧固定套设有第一皮带,两个所述第二带轮之间固定套设有第二皮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皮带一端与外接传动设备相连接。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一螺母均与第一螺纹杆螺纹连接并且旋向相反。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一夹板均设于壳体底部,两个所述竖杆均延伸至壳体底部。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二螺母均与第二螺纹杆螺纹连接并且旋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螺纹杆两端分别贯穿两个第一夹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螺纹杆旋转时会利用第二带轮和第二皮带带动第二螺纹杆旋转,然后会拉动第二夹板旋转而使旋转板内侧的固定柱抵住物品的表面,然后通过两个固定柱与第一夹板之间的配合可以使本实用新型可以夹取斜面物品和异形物品,然后在拉伸伸缩杆的过程中利用拉线拉动旋转板后侧底部而旋转板前侧顶部的固定柱就会死死压住物品表面,增加了稳定性,整体本实用新型便于夹取异形物品和斜面物品,增大了适用性并且也增大了稳定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提高稳定性和增大适用性上做出了进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中A部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中B部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夹板立体图;
图中:1壳体、2第一皮带、3第一螺纹杆、4第二螺纹杆、5第一夹板、6拉线、7弹簧、8第二夹板、9竖杆、10第二螺母、11第二皮带、12第一带轮、13第二带轮、14伸缩杆、15固定柱、16旋转板、17第一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说明书附图1-4,该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机械手,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部固定设有第一螺纹杆3,所述第一螺纹杆3外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螺母17,所述第一螺母17底部固定连接有竖杆9,两个所述竖杆9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板5,两个所述第一夹板5内侧均固定设有加固机构,两个所述第一夹板5之间固定设有第二螺纹杆4,所述第二螺纹杆4与第一夹板5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4与第一螺纹杆3之间设有传动组件;
所述加固机构包括两个第二夹板8,两个所述第二夹板8均固定设于第一夹板5内侧底端,所述第二夹板8与第一夹板5铰接,所述第二夹板8内部镶嵌有旋转板16,所述旋转板16通过转轴与第二夹板8活动连接,所述旋转板16内侧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柱15,所述第二夹板8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4,所述伸缩杆14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母10,所述第二螺母10固定套设于第二螺纹杆4外侧,所述伸缩杆14外侧固定套设有弹簧7,所述旋转板16后侧底部固定连接有拉线6,所述旋转板16一端与第二螺母10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带轮12和两个第二带轮13,所述第一带轮12和其中一个第二带轮13固定连接于第一螺纹杆3外侧,另一个所述第二带轮13固定连接于第二螺纹杆4外侧,所述第一带轮12外侧固定套设有第一皮带2,两个所述第二带轮13之间固定套设有第二皮带11,便于传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皮带2一端与外接传动设备相连接。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一螺母17均与第一螺纹杆3螺纹连接并且旋向相反,便于夹取。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一夹板5均设于壳体1底部,两个所述竖杆9均延伸至壳体1底部。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二螺母10均与第二螺纹杆4螺纹连接并且旋向相反,便于夹取。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螺纹杆4两端分别贯穿两个第一夹板5,便于配合两个第一夹板5向内移动。
实施场景具体为: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通过第一皮带2与外接传动设备连接,从而可以使第一皮带2带动第一螺纹杆3旋转,然后利用第一螺母17与第一螺纹杆3螺纹连接,从而使第一螺母17带动竖杆9和第一夹板5移动,从而使两个第一夹板5相对移动从而进行夹取,然后由于传统的机械手夹取存在遇到异形物体或者斜面物体时就会出现夹取不稳的情况,这时通过在第一螺纹杆3旋转时会利用第二带轮13和第二皮带11带动第二螺纹杆4旋转,然后通过第二螺纹杆4旋转可以带动两个第二螺母10进行移动,从而带动弹簧7和伸缩杆14移动,从而拉动第二夹板8旋转而使旋转板16内侧的固定柱15抵住物品的表面,然后通过两个固定柱15与第一夹板5之间的配合可以使本实用新型可以夹取斜面物品和异形物品,然后再利用当物品进入第一夹板5内部的物品较大而第一夹板5的夹取处较小时,会利用伸缩杆14的的伸长带动弹簧7拉伸从而可以适应物品较大第二夹板8在第一夹板5夹取之前到达极限状态,并且在拉伸伸缩杆14的过程中也会拉伸旋转板16,从而使第二夹板8形成杠杆原理,利用拉线6拉动旋转板16后侧底部而旋转板16前侧顶部的固定柱15就会死死压住物品表面,增加了稳定性,整体本实用新型便于夹取异形物品和斜面物品,增大了适用性并且也增大了稳定性,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夹取异形物品时稳定性不强导致降低了适用性的问题。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机械手,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固定设有第一螺纹杆(3),所述第一螺纹杆(3)外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螺母(17),所述第一螺母(17)底部固定连接有竖杆(9),两个所述竖杆(9)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板(5),两个所述第一夹板(5)内侧均固定设有加固机构,两个所述第一夹板(5)之间固定设有第二螺纹杆(4),所述第二螺纹杆(4)与第一夹板(5)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4)与第一螺纹杆(3)之间设有传动组件;
所述加固机构包括两个第二夹板(8),两个所述第二夹板(8)均固定设于第一夹板(5)内侧底端,所述第二夹板(8)与第一夹板(5)铰接,所述第二夹板(8)内部镶嵌有旋转板(16),所述旋转板(16)通过转轴与第二夹板(8)活动连接,所述旋转板(16)内侧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柱(15),所述第二夹板(8)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4),所述伸缩杆(14)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母(10),所述第二螺母(10)固定套设于第二螺纹杆(4)外侧,所述伸缩杆(14)外侧固定套设有弹簧(7),所述旋转板(16)后侧底部固定连接有拉线(6),所述旋转板(16)一端与第二螺母(10)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带轮(12)和两个第二带轮(13),所述第一带轮(12)和其中一个第二带轮(13)固定连接于第一螺纹杆(3)外侧,另一个所述第二带轮(13)固定连接于第二螺纹杆(4)外侧,所述第一带轮(12)外侧固定套设有第一皮带(2),两个所述第二带轮(13)之间固定套设有第二皮带(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皮带(2)一端与外接传动设备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机械手,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螺母(17)均与第一螺纹杆(3)螺纹连接并且旋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机械手,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夹板(5)均设于壳体(1)底部,两个所述竖杆(9)均延伸至壳体(1)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机械手,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螺母(10)均与第二螺纹杆(4)螺纹连接并且旋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纹杆(4)两端分别贯穿两个第一夹板(5)。
CN202020841909.0U 2020-05-19 2020-05-19 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机械手 Active CN2123996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41909.0U CN212399617U (zh) 2020-05-19 2020-05-19 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机械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41909.0U CN212399617U (zh) 2020-05-19 2020-05-19 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机械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99617U true CN212399617U (zh) 2021-01-26

Family

ID=74403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41909.0U Active CN212399617U (zh) 2020-05-19 2020-05-19 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机械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996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97665U (zh) 四自由度低压电器产品搬运机器人
CN105798905A (zh) 一种冲压搬运六轴智能机械手
CN108910522B (zh) 一种电气自动化抓取装置
CN105818142A (zh) 一种电动式抓物机械手
CN212399617U (zh) 一种用于智能制造的机械手
CN212706773U (zh) 一种可移动的抓取机械爪
CN207643129U (zh) 冲压机械手
CN214526847U (zh) 一种抓袋机械手
CN213201450U (zh) 机械抓取输送机构
CN216577934U (zh) 一种机械加工机器人的多功能机械爪及机械加工机器人
CN116673980A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抓取结构
CN213003911U (zh) 一种夹持稳定的电梯配件加工装置
CN213569416U (zh)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升降装置
CN110586787B (zh) 一种长轴类复杂高温冲压件拾取装置
CN216682171U (zh) 一种自动化抓取装置
CN215471099U (zh) 一种智能机械制造用抓取装置
CN214827144U (zh) 小型智能抓取机
CN212553847U (zh) 一种用于装配的机械手
CN112591447A (zh) 一种多媒体讲台箱体薄板拼接防滑抓取装置
CN207119916U (zh) 一种焊接装置
CN207547728U (zh) 用于平面加工的圆柱形铣刀
CN216065057U (zh) 一种防磨损的安全型机械冲床
CN212706812U (zh) 一种机械自动化设备用防震型抓取装置
CN220261050U (zh) 一种助力机械臂
CN210943938U (zh) 一种四轴码垛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