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73217U - 一种后排拉手支架一体化螺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后排拉手支架一体化螺接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373217U CN212373217U CN202020981646.3U CN202020981646U CN212373217U CN 212373217 U CN212373217 U CN 212373217U CN 202020981646 U CN202020981646 U CN 202020981646U CN 212373217 U CN212373217 U CN 21237321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groups
- support
- sets
- suppor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排拉手支架一体化螺接结构,包括安装于汽车B柱上的拉手支架,拉手支架由支撑拉板、Y轴连接片和Z轴连接片组成,支撑拉板由两组侧板组成且整体呈V型结构,支撑拉板上对称开设有两组安装口,两组侧板呈45度角且一体成型,Y轴连接片分设有两组且一体成型于其中一组侧板的Y轴方向,两组Y轴连接片上均开设有螺纹口,螺纹口内穿插有螺栓,螺栓穿插与汽车B柱上且活动连接,Z轴连接片分设有两组且一体成型于另一组侧板的Z轴方向,两组Z轴连接片上也均开设有螺纹口。本实用新型将两个支架合并为一个支架,可有效地减小焊接及安装误差,减少了零件数量,并在支架的内侧设计有加固结构可以有效的提高整体支架的强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部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后排拉手支架一体化螺接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坐在汽车后排乘客的安全性,通常会在车内顶部安装有后排拉手支架,便于后排乘客在车体较大幅度运动时,达到较好的把持和提高安全的目的。
然而,现有的后排拉手支架的安装方式存在以下的问题:(1)目前,绝大多数车型的后排拉手支架都是分体式焊接结构,相对较难保证位置精度,由于零件较小,焊接夹具设计较为困难,增加了焊接成本,且分别焊接会增大拉手安装位置的误差,分别焊接会增大拉手安装位置的误差;(2)分体式焊接支架通常只会在Y轴方向上布置焊点,但人在拉拽拉手的时候拉手是Y方向及Z方向同时受力的,这样的设计方式不便于后排拉手支架进行受力,容易导致拉手出现损坏。为此,需要设计相应的技术方案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排拉手支架一体化螺接结构,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后排拉手支架一体化螺接结构,包括安装于汽车B柱上的拉手支架,所述拉手支架由支撑拉板、Y轴连接片和Z轴连接片组成,所述支撑拉板由两组侧板组成且整体呈V型结构,所述支撑拉板上对称开设有两组安装口,两组所述侧板呈45度角且一体成型,所述Y轴连接片分设有两组且一体成型于其中一组侧板的Y轴方向,两组所述Y轴连接片上均开设有螺纹口,所述螺纹口内穿插有螺栓,所述螺栓穿插与汽车B柱上且活动连接,所述Z轴连接片分设有两组且一体成型于另一组侧板的Z轴方向,两组所述Z轴连接片上也均开设有螺纹口,所述螺纹口内穿插有螺栓,所述螺栓穿插与汽车B柱上且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拉板采用弹性金属材料且中部形成有内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内腔内设置有加固结构,所述加固结构包括T型支撑板和安装于T型支撑板两侧的若干组抗压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T型支撑板的上端与支撑拉板的拐角处焊接且下端与侧板内壁焊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若干组所述抗压杆的内端与T型支撑板相连接且外端与侧板相连接,若干组所述抗压杆与T型支撑板之间呈鱼骨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方案将两个支架合并为一个支架,可有效地减小焊接及安装误差,并且减少了零件数量,并在支架的内侧设计有加固结构可以有效的提高整体支架的强度。
2.采用螺接安装方式,在Z轴方向和Y轴方向分别布置两个螺接安装点,可以在人拉拽拉手的时候更好的分解拉力。且螺接的安装方式较焊接更加灵活,也可以减少焊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加固结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拉手支架安装结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拉手支架Z向螺接安装点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拉手支架Y向螺接安装点示意图。
图中:1-拉手支架,2-支撑拉板,3-Y轴连接片,4-Z轴连接片,5-侧板,6-安装口,7-螺纹口,8-螺栓,9-内腔,10-T型支撑板,11-抗压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后排拉手支架一体化螺接结构,包括安装于汽车B柱上的拉手支架1,拉手支架1由支撑拉板2、Y轴连接片3和Z轴连接片4组成,支撑拉板2由两组侧板5组成且整体呈V型结构,支撑拉板2上对称开设有两组安装口6,两组侧板5呈45度角且一体成型,Y轴连接片3分设有两组且一体成型于其中一组侧板5的Y轴方向,两组Y轴连接片3上均开设有螺纹口7,螺纹口7内穿插有螺栓8,螺栓8穿插与汽车B柱上且活动连接,Z轴连接片4分设有两组且一体成型于另一组侧板5的Z轴方向,两组Z轴连接片4上也均开设有螺纹口7,螺纹口内穿插有螺栓8,螺栓8穿插与汽车B柱上且活动连接。
进一步改进地,如图1所示:支撑拉板2采用弹性金属材料且中部形成有内腔9。
进一步改进地,如图2所示:内腔9内设置有加固结构,加固结构包括T型支撑板10和安装于T型支撑板10两侧的若干组抗压杆11,通过加固结构可以提高支撑拉板2的强度。
进一步改进地,如图2所示:T型支撑板10的上端与支撑拉板2的拐角处焊接且下端与侧板5内壁焊接。
具体地,若干组抗压杆11的内端与T型支撑板10相连接且外端与侧板5相连接,若干组抗压杆11与T型支撑板10之间呈鱼骨状结构,在支撑拉板2的内侧设计有鱼骨状的加固结构可以有效的提高支撑拉板2的抗压和抗形变能力。
在使用时:本实用新型将两个支架合并为一个支架,可有效地减小焊接及安装误差,并且减少了零件数量,采用螺接安装方式,在Z轴方向和Y轴方向分别布置两个螺接安装点,可以在人拉拽拉手的时候更好的分解拉力。且螺接的安装方式较焊接更加灵活,也可以减少焊接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后排拉手支架一体化螺接结构,包括安装于汽车B柱上的拉手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支架(1)由支撑拉板(2)、Y轴连接片(3)和Z轴连接片(4)组成,所述支撑拉板(2)由两组侧板(5)组成且整体呈V型结构,所述支撑拉板(2)上对称开设有两组安装口(6),两组所述侧板(5)呈45度角且一体成型,所述Y轴连接片(3)分设有两组且一体成型于其中一组侧板(5)的Y轴方向,两组所述Y轴连接片(3)上均开设有螺纹口(7),所述螺纹口(7)内穿插有螺栓(8),所述螺栓(8)穿插与汽车B柱上且活动连接,所述Z轴连接片(4)分设有两组且一体成型于另一组侧板(5)的Z轴方向,两组所述Z轴连接片(4)上也均开设有螺纹口(7),所述螺纹口内穿插有螺栓(8),所述螺栓(8)穿插与汽车B柱上且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排拉手支架一体化螺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拉板(2)采用弹性金属材料且中部形成有内腔(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后排拉手支架一体化螺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9)内设置有加固结构,所述加固结构包括T型支撑板(10)和安装于T型支撑板(10)两侧的若干组抗压杆(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后排拉手支架一体化螺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支撑板(10)的上端与支撑拉板(2)的拐角处焊接且下端与侧板(5)内壁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后排拉手支架一体化螺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组所述抗压杆(11)的内端与T型支撑板(10)相连接且外端与侧板(5)相连接,若干组所述抗压杆(11)与T型支撑板(10)之间呈鱼骨状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981646.3U CN212373217U (zh) | 2020-06-02 | 2020-06-02 | 一种后排拉手支架一体化螺接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981646.3U CN212373217U (zh) | 2020-06-02 | 2020-06-02 | 一种后排拉手支架一体化螺接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373217U true CN212373217U (zh) | 2021-01-19 |
Family
ID=74179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981646.3U Active CN212373217U (zh) | 2020-06-02 | 2020-06-02 | 一种后排拉手支架一体化螺接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373217U (zh) |
-
2020
- 2020-06-02 CN CN202020981646.3U patent/CN21237321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478331U (zh) | 一种轻量型空气悬架 | |
CN212373217U (zh) | 一种后排拉手支架一体化螺接结构 | |
CN210478326U (zh) | 一种空气悬架导向臂气囊支座模块 | |
CN210047305U (zh) | 一种车门护板扶手加强支架、车门及汽车 | |
CN111873774B (zh) | 一种电动汽车的后置后驱系统 | |
CN207535990U (zh) | 多元素混合设计车体 | |
CN111891219B (zh) | 一种电动汽车上多悬置的外连接系统 | |
CN213057209U (zh) | 一种车辆底盘纵臂安装结构 | |
CN113428231B (zh) | 一种车辆纵梁结构、车辆底盘结构及车辆 | |
CN214565669U (zh) | 一种车架及汽车 | |
CN209249506U (zh) | 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箱体的边框结构 | |
CN208881905U (zh) | 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结构 | |
CN206826458U (zh) | 一种二人主座坐垫加强板 | |
CN219277614U (zh) | 一种长跨度管式侧梁 | |
CN213649316U (zh) | 一种带单长柄固定结构的汽车发动机悬置支架 | |
CN214451302U (zh) | 一种支撑性能强且具有减震保护功能的车架结构 | |
CN212124829U (zh) | 车辆后部结构 | |
CN214930383U (zh) | 一种新型电动车车架结构 | |
CN111890903B (zh) | 一种后置后驱电动汽车的悬置系统及安装方法 | |
CN210734288U (zh) | 副车架后横梁 | |
CN219115559U (zh) | 一种汽车承重梁结构 | |
CN221340827U (zh) | 一种副车架安装结构 | |
CN210502154U (zh) | 一种空气悬架导向臂 | |
CN213442905U (zh) | 电动自行车的车架 | |
CN216269700U (zh) | 一种城市休闲三轮车车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Floor 1-2, building 22, 1288 Zhongchun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Yingsaixu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Floor 1-2, building 22, 1288 Zhongchun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evi Hongyi Technology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