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89172U - 电饭锅 - Google Patents

电饭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89172U
CN212089172U CN202020414496.8U CN202020414496U CN212089172U CN 212089172 U CN212089172 U CN 212089172U CN 202020414496 U CN202020414496 U CN 202020414496U CN 212089172 U CN212089172 U CN 2120891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rice cooker
hole
base portions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1449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林真辉
津上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ger Thermos Co ltd
Tig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iger Thermo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ger Thermo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ger Thermo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891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891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把手的安装构成变得紧凑的电饭锅。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饭锅(100),其包括本体筐体(111)、及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本体筐体(111)的左右两侧面的把手(112),在所述本体筐体(111)的左右两侧面分别形成孔部(Cp、Cp),在所述孔部(Cp、Cp)的内周面形成凸部(111x、111x),所述把手(112)的左右的基部(112L、112R)分别插入所述孔部(Cp、Cp),在所述把手(112)的左右的基部(112L、112R)各自的外周面形成包夹所述凸部(111x、111x)的凹部(112c、112c)。

Description

电饭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饭锅的技术。
背景技术
例如,作为电饭锅的现有技术,在日本专利特开2010-259610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的内容:“在将内锅支撑在电饭锅本体的上框,将与上框相向的上框立壁设置在上框的外侧与本体的内侧之间,将具有与设置在本体的把手插入用的孔连通的把手安装用的孔的侧壁设置在上框立壁的外侧与本体的内侧之间,在侧壁具有从侧壁连接至上框的内锅侧的增强肋,通过侧壁、增强肋及上框立壁,以在下方具有开口部的箱形状来形成上框的把手安装部,在本体,以在上框的把手安装部的开口部的下方堵塞开口部的方式配置有肋,因此可使自内锅外表面放出的热留在电饭锅本体内部,并可使内锅整体的温度分布均匀,因此可实现发挥优异的保温性能与节能效果的电饭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259610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把手的安装构成变得紧凑的电饭锅。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中,提供一种电饭锅,其包括本体筐体、及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本体筐体的左右两侧面的把手,在所述本体筐体的左右两侧面分别形成孔部,在所述孔部的内周面形成凸部,所述把手的左右的基部分别插入所述孔部,在所述把手的左右的基部各自的外周面形成包夹所述凸部的凹部。
根据所述构成,提供一种使把手的安装构成变得紧凑的电饭锅。
优选所述凹部仅形成在所述把手的左右的基部各自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所述凹部的面抵接在所述凸部,由此限制所述把手的转动。
根据所述构成,把手的转动被限制。
优选所述把手的左右的一个基部的直径大于所述把手的左右的另一个基部的直径,所述本体筐体的左右的一个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本体筐体的左右的另一个孔的直径,所述把手的左右的一个基部的直径大于所述本体筐体的左右的另一个孔的直径。
根据所述构成,可减少搞错把手的左右来进行安装的可能性。
优选所述把手的左右的一个基部的比所述凹部更前端的长度大于所述把手的左右的另一个基部的比所述凹部更前端的长度,所述本体筐体的左右的一个孔的比所述凸部更里侧的深度大于所述本体筐体的左右的另一个孔的比所述凸部更里侧的深度,所述把手的左右的一个基部的比所述凹部更前端的长度大于所述本体筐体的左右的另一个孔的比所述凸部更里侧的深度。
根据所述构成,可减少搞错把手的左右来进行安装的可能性。
优选所述孔部的至少一部分及所述凸部设置在构成所述电饭锅的本体筐体的保护框或金属板。
根据所述构成,可牢固地安装把手。
优选所述凹部的侧面与所述凸部的侧面构成为始终抵接,两者的摩擦力变成所述把手的转动的制动力。
根据所述构成,把手慢慢地倒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电饭锅的正面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电饭锅的平面图。
图3是图1的I-I剖面图。
图4是利用图3的II-II线仅将本实施方式的电饭锅的右半部分切断的部分剖面图。
图5是已将把手插入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电饭锅的侧壁的状态的上方立体图。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把手的平面图。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把手的基部的放大平面图。
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保护框的嵌合凹部的从下方观察的放大立体图。
图9是表示把手的变形例的平面图。
[符号的说明]
100:电饭锅
110:本体
111:筐体
111a:侧壁
111b:底壁
111c:肩构件
111d:保护框
111e:基板支撑构件
111x:凸部
112:把手
112L:轴部
112R:轴部
112a:本体部分
112c:凹部
112y:段差
112z:凸部
113:感应加热线圈
114:热敏电阻
115:送风风扇
116:散热片
117:操作面板
117a:面板本体
118:电源电路基板
119:控制电路基板
120:自动卷取式电源线单元
121:铁氧体磁芯组装体
127:罩构件
130:内锅
140:盖体
141:包装体
142:开闭按钮
143:压力调整机构
144:增强构件
145:内盖
146:杆构件
150:铰链机构
BT:按压按钮
Cp:孔部(嵌合凹部)
FP:凸缘部
Os:吸气口
PA:内锅收容部
Px:孔
SPf:前侧空间
SU: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电饭锅的整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电饭锅100是感应加热式的压力电饭锅,如图1~图4所示,主要包含本体110、内锅130、盖体140及铰链机构150。以下,对这些构成元件进行详述。
1.本体
如图1~图4所示,本体110主要包含:筐体111、把手112、隔热材料(未图示)、感应加热线圈113、铁氧体磁芯组装体121、热敏电阻114、送风风扇115、散热片116、操作面板117、电源电路基板118、控制电路基板119以及自动卷取式电源线单元120。以下,对这些构成元件进行详述。
(1)筐体
筐体111主要包含侧壁111a、底壁111b、肩构件111c、保护框111d及基板支撑构件111e,收容隔热材料(未图示)、感应加热线圈113、铁氧体磁芯组装体121、热敏电阻114、送风风扇115、散热片116、电源电路基板118、控制电路基板119以及自动卷取式电源线单元120等。另外,在肩构件111c的前侧的上侧配设有操作面板117。以下,对筐体111的各构成元件进行详述后,对肩构件111c、保护框111d及基板支撑构件111e的紧固结构进行详述。
侧壁111a是在俯视中呈大致长方形的围壁,覆盖本体110的侧面。另外,如图5所示,在所述侧壁111a转动自如地安装有把手112。
底壁111b是大致方形的板状体,嵌入侧壁111a的下侧,覆盖侧壁111a的下侧的开口。而且,如图3所示,在所述底壁111b形成有用于将筐体111的外部的空气吸入内部的吸气口Os、及用于将筐体111的内部的空气朝外部排出的排气口(未图示)。另外,如图3所示,在吸气口Os的正上方配设有送风风扇115。若所述送风风扇115被驱动,则外部的空气穿过吸气口Os而被吸入筐体111的内部,通过由此所产生的空气流动来将内部的加热空气从排气口朝系统外排出。
肩构件111c是大致方形的框体,嵌合在侧壁111a的上侧,覆盖侧壁111a的上侧的开口的缘部。而且,如图3所示,在所述肩构件111c的下侧安装有保护框111d。另外,如图3所示,保护框111d通过凸缘部FP(后述)而安装在肩构件111c,凸缘部FP使肩构件111c朝外侧突出。
保护框111d是担负保护内锅130的外周,并且保持肩构件111c的形状的职责的构件,且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树脂等容易保持形状的材质形成。而且,所述保护框111d主要由内锅收容部PA、凸缘部FP及支撑部SU形成。内锅收容部PA是覆盖内锅130的外周的碗状的部位。如上所述,凸缘部FP配设在肩构件111c的下侧,使肩构件111c的后侧的框状部位朝外侧伸展,由此保持肩构件111c的后侧的框状部位的形状。支撑部SU使肩构件111c的前侧的框状部位的后部朝外侧伸展,由此保持肩构件111c的前侧的框状部位的后部的形状。
基板支撑构件111e是担负支撑控制电路基板119,并且保持肩构件111c的前侧的部位的形状的职责的构件,且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树脂等容易保持形状的材质形成。
(2)把手
把手112是为了使用者用手搬运电饭锅100而设置的构件,且如图4~图7所示,包含本体部分112a及左右的轴部112L、轴部112R。本体部分112a呈大致コ字状。左右的轴部112L、轴部112R从本体部分112a的两端朝内侧延长。在左边的轴部112L,在本体部分112a侧形成有凹部112c。在右边的轴部112R,也在本体部分112a侧形成有凹部112c。而且,左右的轴部112L、轴部112R在侧壁111a的左右侧面,穿过形成在长边方向中央的上部的孔Px、孔Px,而嵌合在形成在保护框111d的左右的侧面的孔部Cp、孔部Cp(以下称为嵌合凹部Cp、嵌合凹部Cp)。
另外,嵌合凹部Cp、嵌合凹部Cp可形成在保护框111d自身,也可以形成在固设在保护框111d的构件,也可以形成在本体110的金属板自身,也可以形成在固设在金属板的构件。
如图4及图8所示,左边的嵌合凹部Cp朝左方与下方开放。右边的嵌合凹部Cp朝右方与下方开放。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左边的嵌合凹部Cp,在电饭锅100的后方侧形成有凸部111x。凸部111x形成为大致直角。由此,当把手112的左侧已安装在本体110时,以凸部111x嵌入凹部112c,把手112的左侧不会容易地从本体110脱落的方式构成。
同样地,在右边的嵌合凹部Cp,也在电饭锅100的后方侧形成有凸部111x。凸部111x形成为大致直角。由此,当把手112的右侧已安装在本体110时,也以凸部111x嵌入凹部112c,把手112的右侧不会容易地从本体110脱落的方式构成。
更详细而言,在电饭锅100的组装时,在已使电饭锅100的本体110变成上下相反的状态下,使左右的轴部112L、轴部112R穿过侧壁111a的孔Px、孔Px。
而且,在已使把手112变成如其本体部分112a侧来到电饭锅100的后方那样,即如轴部112L、轴部112R来到电饭锅100的前方那样,进而换言之如凹部112c、凹部112c朝向后方那样的姿势的状态下,将左右的轴部112L、轴部112R从上方插入嵌合凹部Cp、嵌合凹部Cp。即,将侧壁111a安装在保护框111d。此时,在嵌合凹部Cp、嵌合凹部Cp内,凸部111x、凸部111x被凹部112c、凹部112c包夹,在嵌合凹部Cp、嵌合凹部Cp内可转动地构成轴部112L、轴部112R。
而且,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左右的轴部112L、轴部112R,在把手112的本体部分112a侧形成有凹部112c、凹部112c,在相反侧未形成凹部。即,并非在左右的轴部112L、轴部112R的全周形成有凹部,而在一部分形成有凹部。而且,形成在嵌合凹部Cp、嵌合凹部Cp的凸部111x形成为大致直角。由此,把手112可在从垂直上方至后方为止之间转动,但未形成凹部112c、凹部112c的部分与嵌合凹部Cp、嵌合凹部Cp的凸部111x、凸部111x发生干涉,因此防止把手112甚至朝前方或下方转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左边的轴部112L的直径形成得比右边的轴部112R的直径大,侧壁111a的左边的孔Px的直径形成得比侧壁111a的右边的孔Px的直径大。而且,侧壁111a的右边的孔Px的直径形成为左边的轴部112L无法贯穿的程度的大小。即,以在组装时,无法将左边的轴部112L插入侧壁111a的右边的孔Px的方式构成。由此,即便在把手112的形状并非前后对称或左右对称的情况等下,也可以防止在已使把手112的安装变成左右相反的状态下进行组装。
另外,轴部112L、轴部112R的直径与侧壁111a的孔Px、孔Px的直径也可以左右相反。
防止使把手112的安装变成左右相反的构成并不限定于使左右的轴部112L、轴部112R的直径不同的构成。例如,如图9所示,也可以在左边的轴部112L的前端设置凸部112z等,而使左边的轴部112L的从凹部112c至轴部112L的前端为止的距离形成得比右边的轴部112R的从凹部112c至轴部112R的前端为止的距离长。而且,也可以使左边的嵌合凹部Cp的从凸部111x至里侧的壁为止的深度形成得比右边的嵌合凹部Cp的从凸部111x至里侧的壁为止的深度深。在此情况下,右边的嵌合凹部Cp的从凸部111x至里侧的壁为止的深度形成得比左边的轴部112L的从凹部112c至轴部112L的前端为止的距离短。即,以在组装时,无法将左边的轴部112L插入右边的嵌合凹部Cp的方式构成。如此,也可以防止在已使把手112的安装变成左右相反的状态下进行组装。
回到图7及图8,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把手112的轴部112L、轴部112R的凹部112c、凹部112c的侧面被嵌合凹部Cp、嵌合凹部Cp的凸部111x、凸部111x的侧面挤压的方式构成。由此,当把手112从垂直方向朝前方或后方倒下时,在两者的相向面彼此产生摩擦力,即便用户不进行保持,把手也慢慢地倒下。
此外,也可以在凹部112c、凹部112c的侧面设置段差112y、段差112y,或相反地在凸部111x、凸部111x的侧面设置段差。由此,可通过调节所述段差的高度或面积而容易地调节摩擦力的大小。
进而,也能够以在左右的轴部112L、轴部112R的基部与侧壁111a之间产生摩擦力的方式构成。具体而言,在侧壁111a的与轴部112L、轴部112R的基部附近相向的位置,即孔Px、孔Px的周围设置两处凸部等,而使轴部112L、轴部112R的基部与孔Px、孔Px的周围的凸部容易摩擦。由此,可通过调节所述凸部的高度或宽度等而容易地调节把手112与侧壁111a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
另外,产生摩擦并不限定于所述接触面,也可以是使轴部112L、轴部112R的前端与嵌合凹部Cp、嵌合凹部Cp的里侧的壁接触而在两者之间产生摩擦力的构成,也可以是在轴部112L、轴部112R的外周与侧壁111a的孔Px、孔Px的内周之间产生摩擦力的构成。
(3)隔热材料
回到图3及图4,隔热材料卷绕在保护框111d的内锅收容部PA的侧壁及感应加热线圈113的外周,担负抑制在煮饭时从内锅130产生的热朝内锅收容部PA的外侧流出的职责。
(4)感应加热线圈
感应加热线圈113是对内锅130进行感应加热的感应加热源,如图3及图4所示,配设在保护框111d的内锅收容部PA的底壁部及侧壁下端部的外侧。
(5)铁氧体磁芯组装体
如图4所示,铁氧体磁芯组装体121配设在感应加热线圈113的周围。铁氧体磁芯担负抑制在通电时从感应加热线圈113产生的电磁波朝外部漏出的职责。
(6)热敏电阻
热敏电阻114是温度传感器,且如图3所示,穿过形成在保护框111d的内锅收容部PA的底壁部的中央部的开口,朝上方突出。另外,通过螺旋弹簧等施力构件来朝上方对所述热敏电阻114施力。即,使所述热敏电阻114变成沿着上下方向自由出没的状态。另外,所述热敏电阻114被组装入内锅探测传感器(未图示)。
内锅探测传感器是用于判断电饭锅内是否存在内锅130者,若热敏电阻114下降至下端位置为止,则将探测信号发送至控制电路基板119的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若接收探测信号,则判断电饭锅内存在内锅130。另外,在微型计算机判断电饭锅内不存在内锅130的情况下,不开始进行煮饭运转。另外,如图3所示,所述热敏电阻114由大致圆盘状的罩构件127支撑。
所述罩构件127通过螺丝而固定在保护框111d的内锅收容部PA的底壁。
(7)送风风扇
如上所述,送风风扇115以旋转轴大致沿着上下方向的方式,配设在形成在筐体111的底壁111b的吸气口Os的正上方(参照图3)。即,若所述送风风扇115被驱动,则外部的空气被从吸气口Os吸入后流入筐体内,并直接被朝上方输送。已被朝上方输送的外部的空气穿过散热片116后被供给至电源电路基板118及控制电路基板119等,而对这些构件等进行冷却。
(8)散热片
散热片116是与外部的空气高效地进行热交换的零件。
(9)操作面板
操作面板117是用于决定并执行电饭锅100的运转方法者,如图1~图4所示,主要包含面板本体117a及按压按钮BT等,且如上所述,配设在肩构件111c的前侧的上侧。
(10)电源电路基板
电源电路基板118是构成电源电路的基板,且安装有几个发热零件。另外,如图3所示,所述电源电路基板118与后述的控制电路基板119同样地收容在筐体111的前侧空间SPf内。
(11)控制电路基板
控制电路基板119是构成控制电路的基板,且安装有微型计算机等电子零件。而且,如图3所示,所述控制电路基板119在筐体111的前侧空间SPf内,由配设在散热片116的上方、操作面板117的下侧的基板支撑构件111e支撑。
(12)自动卷取式电源线单元
自动卷取式电源线单元120包含电源线及自动卷取机构(未图示)等,如图3所示,收容在筐体111的后侧的空间。电源线包含插入插头(未图示)及电线(未图示)。插入插头配设在电线的前端。电线伸展自如地卷绕在自动卷取机构。
2.内锅
内锅130是在上方开口的碗状的锅,且插通肩构件111c的开口,并且以规定的间隙收容在保护框111d的内锅收容部PA。另外,此处,内锅130为各种铝合金及不锈钢合金的多层体(包覆材料),可由感应加热线圈113进行感应加热。
3.盖体
如图1~图4所示,盖体140主要包含包装体141、开闭按钮142、压力调整机构143、增强构件144、内盖145及杆构件146。经由铰链机构150而转动自如地安装在本体110。
如图1及图3所示,包装体141是大致长方体状的构件,且收容开闭按钮142、压力调整机构143及杆构件146等。另外,此处,如图1及图3所示,开闭按钮142以上表面在包装体141的上侧露出的方式配设在包装体141。另外,此处,所述包装体141由增强构件来增强,以可承受使用时的内压。进而,内盖145装卸自如地配设在所述包装体141的下表面。
开闭按钮142是用于将盖体140开闭的圆角长方形的按钮,且配设在杆构件146的上侧。另外,通过螺旋弹簧(未图示)来朝上方对所述开闭按钮142施力。
杆构件146是由抵接板部(未图示)、从抵接板部的前侧朝下方延长的左右一对的延设板部(未图示)、以及从各延设板部的下部朝后方延长的爪部(未图示)形成的金属板构件,轴支在包装体141,并且在抵接板部的后端由螺旋弹簧(未图示)朝上方施力。另外,此处,若由使用者按下开闭按钮142,则开闭按钮142抵接在杆构件146的抵接板部之中,转动轴的后侧的部位。
而且,当使用者想要使盖体140变成关闭状态时,使用者无需对开闭按钮142进行操作,只要直接朝向本体110推倒盖体140即可。此时,杆构件146的爪部一边接触形成在肩构件111c的倾斜面(未图示)一边朝下方移动。在此期间内,杆构件146抗拒螺旋弹簧所施加的力而朝前方转动。而且,若爪部到达形成在的肩构件111c的爪接受孔(未图示)为止,则爪部通过螺旋弹簧所施加的力而嵌入所述爪接受孔。如此,盖体140变成关闭状态。另一方面,当使盖体140变成打开状态时,使用者按下开闭按钮142。于是,开闭按钮142的下端部位抵接在杆构件146的抵接部,杆构件146抗拒螺旋弹簧所施加的力而朝前方转动。此时,已嵌入爪接受孔的爪部被从爪接受孔抽出。而且,通过铰链机构150所施加的力来朝上方抬起盖体140,盖体140变成打开状态。
压力调整机构143在盖体140变成关闭状态且正在进行压力煮饭的状态下,将内锅130的内部的压力调整成1.03atm~1.3atm。另外,所述压力调整机构143以在进行压力煮饭运转的过程中,不使盖体140变成打开状态的方式限制杆构件146的转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所述压力调整机构,并无特别限定,也可以采用以前的压力调整机构。
增强构件是用于提高盖体140的强度者。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增强构件并无特别限定,可以是金属板本身,也可以是使金属板变成复杂形状而成者。
如图3所示,内盖145是用于覆盖内锅130的上部来进行密闭的构件。
4.铰链机构
如上所述,铰链机构150以盖体140相对于本体110变成转动自如的方式将盖体140安装在本体110。另外,如上所述,所述铰链机构150朝打开方向对盖体140施力。
应认为本次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而非限制性者。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而非所述说明来表示,且意图包含与权利要求均等的含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另外,将本说明书中所说明的不同的实施方式的构成相互组合而获得的构成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中。

Claims (6)

1.一种电饭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筐体;以及
把手,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本体筐体的左右两侧面;
在所述本体筐体的左右两侧面分别形成孔部,
在所述孔部的内周面形成凸部,
所述把手的左右的基部分别插入所述孔部,
在所述把手的左右的基部各自的外周面形成包夹所述凸部的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仅形成在所述把手的左右的基部各自的外周面的一部分,
所述凹部的面抵接在所述凸部,由此限制所述把手的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的左右的一个基部的直径大于所述把手的左右的另一个基部的直径,
所述本体筐体的左右的一个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本体筐体的左右的另一个孔的直径,
所述把手的左右的一个基部的直径大于所述本体筐体的左右的另一个孔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的左右的一个基部的比所述凹部更前端的长度大于所述把手的左右的另一个基部的比所述凹部更前端的长度,
所述本体筐体的左右的一个孔的比所述凸部更里侧的深度大于所述本体筐体的左右的另一个孔的比所述凸部更里侧的深度,
所述把手的左右的一个基部的比所述凹部更前端的长度大于所述本体筐体的左右的另一个孔的比所述凸部更里侧的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孔部的至少一部分及所述凸部设置在构成所述电饭锅的本体筐体的保护框或金属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的侧面与所述凸部的侧面构成为始终抵接,两者的摩擦力变成所述把手的转动的制动力。
CN202020414496.8U 2019-05-28 2020-03-27 电饭锅 Active CN21208917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99024A JP7277736B2 (ja) 2019-05-28 2019-05-28 炊飯器
JP2019-099024 2019-05-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89172U true CN212089172U (zh) 2020-12-08

Family

ID=73548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14496.8U Active CN212089172U (zh) 2019-05-28 2020-03-27 电饭锅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277736B2 (zh)
CN (1) CN212089172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35269A (ja) * 2001-11-02 2003-05-13 Tiger Vacuum Bottle Co Ltd 炊飯器
JP2003174962A (ja) * 2001-12-12 2003-06-24 Sharp Corp 調理機器
JP2004166866A (ja) * 2002-11-19 2004-06-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加熱調理器
JP3926767B2 (ja) * 2003-06-02 2007-06-06 象印マホービン株式会社 炊飯器のハンドル取付け構造
JP2010259610A (ja) * 2009-05-07 2010-11-18 Panasonic Corp 炊飯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92054A (ja) 2020-12-03
JP7277736B2 (ja) 2023-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92566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12089172U (zh) 电饭锅
JP7269475B2 (ja) 炊飯器
JP6320446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US6956191B2 (en) Microwave oven having a projection door which extends a cooking chamber of the microwave oven
JP2010069201A (ja) 加熱調理器
JP2018038457A (ja) 炊飯器
JP2021026819A (ja) 誘導加熱器
CN212698502U (zh) 电饭锅
JP2007167331A (ja) 炊飯器
JP7269474B2 (ja) 調理器
JP7227491B2 (ja) 容器体
JP7260774B2 (ja) 炊飯器
JP7227492B2 (ja) 開閉機構
JP2024005939A (ja) 容器体
JP3671337B2 (ja) 炊飯器
JP2020192082A (ja) 蓋体および圧力容器体
WO2023084828A1 (ja) 炊飯器
JP7464839B2 (ja) 表示機能付き電気機器
JP7488461B2 (ja) 圧力式調理器
JP4310811B2 (ja) 炊飯器
AU2004282482B2 (en) Air flow passage of microwave oven
JP3702466B2 (ja) 炊飯器
JP4137907B2 (ja) 炊飯器
JP2022015358A (ja) 蓋付き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