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74205U - 一种车架前段分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架前段分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74205U
CN212074205U CN202020513223.9U CN202020513223U CN212074205U CN 212074205 U CN212074205 U CN 212074205U CN 202020513223 U CN202020513223 U CN 202020513223U CN 212074205 U CN212074205 U CN 2120742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anterior segment
front section
reinforcement
closed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1322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林
魏益波
侯锡松
饶聘
熊建华
周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Jinkang Sailisi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Branch of DFSK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Branch of DFSK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Branch of DFSK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1322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742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742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742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架前段分总成,至少包括车架前段外板、车架前段内板以及加强件,车架前段外板与车架前段内板连接,且车架前段外板与车架前段内板配合构成第一闭合腔体,加强件设置于第一腔体内,且加强件与车架前段外板以及车架前段内板固定连接,加强件的内部形成第二闭合腔体。本实用新型通过车架前段外板与车架前段内板配合构成第一闭合腔体,加强件的内部形成第二闭合腔体,使车架前段分总成形成多个闭合的腔体结构,能够有效增加断面的承载能力,同时改善前纵梁变形的不稳定性,提升了车架整体的稳定性和刚度。

Description

一种车架前段分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架前段分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人均保有量越来越多,碰撞安全性能受到了广泛关注。汽车的车身强度碰撞性能至关重要,车身框架是整个汽车的骨架,整车碰撞贡献率在60%以上,所以提高白车身的强度对碰撞安全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稳定的车身结构是保证汽车安全性能的基础。汽车车架前段作为车身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正面碰撞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车架前段分总成的结构形式因车型布置的不同而不同。但是通常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承载能力不足、整体的稳定性和刚度不高等问题,影响车体结构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架前段分总成,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承载能力不足、整体的稳定性和刚度不高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一项或多项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架前段分总成,至少包括车架前段外板、车架前段内板以及加强件;
所述车架前段外板与所述车架前段内板连接,且所述车架前段外板与所述车架前段内板配合构成第一闭合腔体;
所述加强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且所述加强件与所述车架前段外板以及所述车架前段内板固定连接;
所述加强件的内部形成第二闭合腔体。
进一步的,所述车架前段内板包括槽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车架前段内板还包括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车架前段外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延伸部以及所述第二延伸部连接,形成所述第一闭合腔体。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件包括环形加强件。
进一步的,所述车架前段外板包括第一凹陷部,所述加强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凹陷部相配合的第二凹陷部。
进一步的,所述车架前段内板包括第三凹陷部,所述加强件包括与所述第三凹陷部相配合的第四凹陷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成型车身框架结构,通过车架前段外板与车架前段内板配合构成第一闭合腔体,加强件的内部形成第二闭合腔体,使车架前段分总成形成多个闭合的腔体结构,能够有效增加断面的承载能力,同时改善前纵梁变形的不稳定性,提升了车架整体的稳定性和刚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方式形成的车架前段分总成的断面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车架前段分总成的断面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车架前段分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如下:
1、车架前段外板;11、第一凹陷部;2、车架前段内板;21、第一延伸部;22、第二延伸部;23、第三凹陷部;3、加强件;31、第二凹陷部;32、第四凹陷部;4、第一闭合腔体;5、第二闭合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垂直”、“平行”“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车架前段分总成加强结构通常由内部加强板和车架前段内板以及车架前段外板构成。传统方式中,一般是内部加强板沿着车架前段内板或车架前段外板贴合设计,参照图1所示,这样的设计通常没有形成完全封闭的截面腔体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车架前段的断面承载能力不足,整体稳定性和刚度不高,影响车体结构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架前段分总成,创造性的在车架前段分总成处设计一块内部形成第二闭合腔体的加强件,该加强件贴合车架前段内壁,通过点焊等方式将车架前段内板、车架前段外板连接起来,使得车架前段得到固定加强,整体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通过加强件的内部形成第二闭合腔体,使得车架前段分总成具有两个闭合腔体,有效增加了车架前段分总成的断面承载能力,提升了整体车架的稳定性和刚度。
结合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架前段分总成,其至少包括车架前段外板1、车架前段内板2以及加强件3,其中,车架前段外板1与车架前段内板2连接,且车架前段外板1与车架前段内板2配合构成第一闭合腔体4,加强件3设置于第一腔体4内,且加强件3与车架前段外板1以及车架前段内板2固定连接,并且加强件3的内部形成第二闭合腔体5。
具体的,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车架前段外板1与车架前段内板2可以通过点焊的方式进行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连接,如通过螺栓等连接件进行连接。加强件3沿着车架前段的内壁(即车架前段外板1与车架前段内板2上靠近第一闭合腔体4的侧壁)贴合安装,具体实施时也可以通过点焊等方式将加强件3固定连接到车架前段外板1以及车架前段内板2上。加强件3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这里不做限制。例如,可以设置加强件3的形状与第一闭合腔体4相匹配,即加强件3的形状可以根据第一闭合腔体4的形状而设置。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车架前段内板2包括槽型结构。
具体的,进一步参照图2所示,车架前段内板2可以设置为槽型结构,以便车架前段内板2与车架前段外板1连接后形成闭合腔体。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车架前段内板2的形状除了设置为上述的槽型结构外,还可以根据不同车型的具体需求进行设置,这里不做限制。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车架前段内板2还包括第一延伸部21和第二延伸部22,所述车架前段外板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延伸部21以及所述第二延伸部22连接,形成所述第一闭合腔体4。
具体的,为了方便车架前段内板2与车架前段外板1进行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车架前段内板2还包括第一延伸部21和第二延伸部22。进一步参照图2所示,当车架前段内板2为槽型结构时,第一延伸部21和第二延伸部22分别设置于槽型结构两个侧壁上远离槽底的一端,且第一延伸部21和第二延伸部22均与槽型结构的侧壁成夹角设置,优选的,可以设置夹角为90°。具体实施时,可以将第一延伸部21和第二延伸部22分别与车架前段外板1的两端进行连接,从而使车架前段内板2连接到车架前段外板1上。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3包括环形加强件。
具体的,由于需要使加强件3的内部也形成闭合腔体,从而增加车架前段分总成的断面承载能力,进而提升整体车架的稳定性和刚度。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加强件3为环形加强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环形不一定是几何意义上严格的圆环,以图2所示为例,这里的环形可以是大体呈梯形的环形。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车架前段外板1包括第一凹陷部11,所述加强件3包括与所述第一凹陷部11相配合的第二凹陷部31。
具体的,为了有效对抗在汽车在碰撞时的受力,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车架前段外板1上设置一第一凹陷部11,该第一凹陷部11向第一闭合腔体4内部凹陷,并且在加强件3上同样设置一与该第一凹陷部11相配合的第二凹陷部31。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车架前段内板2包括第三凹陷部23,所述加强件3包括与所述第三凹陷部23相配合的第四凹陷部32。
具体的,同样的为了有效对抗在汽车在碰撞时的受力,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车架前段内板2上也设置了一第三凹陷部23,该第三凹陷部23同样向第一闭合腔体4内部凹陷,并且为了与第三凹陷部23相配合,还在加强件3上设置一第四凹陷部3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热成型车身框架结构,通过车架前段外板与车架前段内板配合构成第一闭合腔体,加强件的内部形成第二闭合腔体,使车架前段分总成形成多个闭合的腔体结构,能够有效增加断面的承载能力,同时改善前纵梁变形的不稳定性,提升了车架整体的稳定性和刚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车架前段分总成,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车架前段外板(1)、车架前段内板(2)以及加强件(3);
所述车架前段外板(1)与所述车架前段内板(2)连接,且所述车架前段外板(1)与所述车架前段内板(2)配合构成第一闭合腔体(4);
所述加强件(3)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4)内,且所述加强件(3)与所述车架前段外板(1)以及所述车架前段内板(2)固定连接;
所述加强件(3)的内部形成第二闭合腔体(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前段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前段内板(2)包括槽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前段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前段内板(2)还包括第一延伸部(21)和第二延伸部(22),所述车架前段外板(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延伸部(21)以及所述第二延伸部(22)连接,形成所述第一闭合腔体(4)。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车架前段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3)包括环形加强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车架前段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前段外板(1)包括第一凹陷部(11),所述加强件(3)包括与所述第一凹陷部(11)相配合的第二凹陷部(31)。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车架前段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前段内板(2)包括第三凹陷部(23),所述加强件(3)包括与所述第三凹陷部(23)相配合的第四凹陷部(32)。
CN202020513223.9U 2020-04-09 2020-04-09 一种车架前段分总成 Active CN2120742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13223.9U CN212074205U (zh) 2020-04-09 2020-04-09 一种车架前段分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13223.9U CN212074205U (zh) 2020-04-09 2020-04-09 一种车架前段分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74205U true CN212074205U (zh) 2020-12-04

Family

ID=73595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13223.9U Active CN212074205U (zh) 2020-04-09 2020-04-09 一种车架前段分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742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28530B (zh) 下部车体构造
CN212074205U (zh) 一种车架前段分总成
US11807306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217496274U (zh) 前机舱纵梁及汽车
CN112026930A (zh) 一种b柱加强结构
CN211731585U (zh) 一种前围板加强结构
CN112810700B (zh) 前机舱传力结构总成及汽车
CN211252761U (zh) 一种纵梁前段结构
CN111376996B (zh) 车身连接结构及车辆
CN215851495U (zh) 车架前围加强结构、车架总成及车辆
CN212828678U (zh) 一种载重汽车强化汽车车架
CN213948587U (zh) 内门槛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9687442U (zh) 用于车辆的门槛梁及车辆
CN212797103U (zh) 用于车辆的地板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8806129U (zh) 一种可变型的汽车门槛安全碰撞加强截面
CN214875148U (zh) 一种b柱铸造结构
CN215475359U (zh) 接头结构、车架和车辆
CN217170621U (zh) 用于车辆的后下部防护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7835804U (zh) 车辆的中通道总成以及车辆
CN217260333U (zh) 车辆底板结构
CN219969538U (zh) 外后视镜安装架、车门和车辆
CN219371186U (zh) 电池包
CN216269525U (zh) 一种汽车纵梁及其应用的副车架、汽车
CN220465619U (zh) 一种汽车门槛和汽车
CN214930075U (zh) 后纵梁加强结构和车身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22

Address after: 401135 No. 618 Liangjiang Avenue, Longxing Town, Yubei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Jin Kang Sai Li Si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402260 No.1 Jiujiang Avenue, Shuangfu New District, Jiangjin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BRANCH, DFSK AUTOMOBIL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