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69538U - 外后视镜安装架、车门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外后视镜安装架、车门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69538U
CN219969538U CN202320265585.4U CN202320265585U CN219969538U CN 219969538 U CN219969538 U CN 219969538U CN 202320265585 U CN202320265585 U CN 202320265585U CN 219969538 U CN219969538 U CN 2199695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door
vehicle door
weld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6558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大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6558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695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695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695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外后视镜安装架、车门和车辆,所述外后视镜安装架包括连接板和补强板,所述连接板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连接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部分用于与车门本体连接,所述第二部分用于与外后视镜连接;所述补强板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所述补强板和所述第一部分合围成盒状结构。本公开实施的外后视镜安装架通过在第一部分上连接补强板,利用补强板与第一部分合围成盒状结构,提高外后视镜安装点处的刚度和模态,满足外后视镜安装点的性能要求,而不需要在与外后视镜连接的第二部分处设置加强结构。

Description

外后视镜安装架、车门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后视镜安装架、车门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外后视镜主要有两种安装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外后视镜安装在前门前三角区域,即安装在玻璃导轨前端、水切上端;第二种方式是:外后视镜安装在车门外板前端、且位于水切以下区域。
对于第二种安装方式,为了满足外后视镜安装点刚度和外后视镜模态要求,大多将外后视镜安装在玻璃导轨前侧,以方便对外后视镜安装点进行加强。相关技术中,为了满足车辆造型的突破设计以及用户后视野的功能需求,部分车辆将外后视镜布置在玻璃导轨后侧,难以在外后视镜安装点处进行加强,存在外后视镜安装点性能无法满足要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外后视镜安装架,以提高外后视镜安装点的性能。
本公开实施例的外后视镜安装架包括连接板和补强板,所述连接板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连接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部分用于与车门本体连接,所述第二部分用于与外后视镜连接;所述补强板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所述补强板和所述第一部分合围成盒状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补强板具有开口朝向所述连接板的凹槽,所述第一部分封堵所述凹槽的槽口,所述凹槽和所述第一部分合围成所述盒状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设有多个补强板焊接点,多个所述补强板焊接点均与所述补强板焊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设有供螺栓穿过的连接孔,以便所述外后视镜通过所述螺栓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设有多个焊接点,以便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车门本体焊接。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外后视镜安装架的车门。
本公开实施例的车门包括车门本体、外后视镜安装架和外后视镜,所述车门本体包括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所述车门内板和所述车门外板之间形成有安装腔,所述车门外板具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安装孔;所述外后视镜安装架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外后视镜安装架,所述外后视镜安装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车门内板连接,所述安装孔对应所述第二部分设置;所述外后视镜穿过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门还包括外腰加强板,所述外腰加强板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车门内板和所述车门外板均与所述外腰加强板连接;所述外后视镜安装架设于所述外腰加强板和所述车门内板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设有供螺栓穿过的连接孔,所述外腰加强板设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对应所述连接孔设置,以便所述外后视镜通过所述螺栓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和/或所述第二部分包括配合面,所述外腰加强板包括连接面,所述配合面与所述连接面贴合,且所述配合面与所述连接面连接,所述连接孔设于所述配合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车门内板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设有第一焊接点和第二焊接点,所述第一焊接点和所述第二焊接点沿所述连接板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焊接点和所述第二焊接点均与所述车门内板焊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焊接点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焊接点沿所述连接板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和/或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连接耳,所述第一焊接点设于所述第一连接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焊接点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焊接点沿所述连接板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和/或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二焊接点设于所述第二连接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设有朝向所述外腰加强板的凸起,所述凸起设于所述第一焊接点和所述第二焊接点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门还包括玻璃导轨,所述玻璃导轨与所述车门内板连接,所述玻璃导轨沿所述连接板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分别设于所述玻璃导轨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设有第三焊接点,所述第三焊接点与所述玻璃导轨焊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焊接点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焊接点沿所述连接板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和/或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翻边,所述第三焊接点设于所述翻边。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车门的车辆。
本公开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门。
利用本公开实施例的外后视镜安装架安装外后视镜时,连接板的第一部分与车门本体连接,连接板的第二部分与外后视镜连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沿连接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使得外后视镜安装架和车门本体的连接位置以及外后视镜安装架和外后视镜的连接位置错开设置,例如第一部分位于玻璃导轨前侧、第二部分位于玻璃导轨后侧。通过在第一部分上连接补强板,利用补强板与第一部分合围成盒状结构,提高外后视镜安装点处的刚度和模态,满足外后视镜安装点的性能要求,而不需要在与外后视镜连接的第二部分处设置加强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外后视镜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车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车门的局部断面图。
图5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车门的局部断面图。
图6是图5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车门100;
外后视镜安装架10;
连接板1;第一部分11;第一连接耳113;第一焊接点1131;第二连接耳114;第二焊接点1141;翻边115;第三焊接点1151;凸起116;补强板焊接点117;第二部分12;连接孔121;
补强板2;凹槽21;
车门内板20;
车门外板30;安装孔301;
外后视镜40;
安装腔50;
外腰加强板60;
玻璃导轨70;
车门玻璃80;
螺栓9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公开,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外后视镜安装架10包括连接板1和补强板2。连接板1包括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沿连接板1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部分11用于与车门本体连接,第二部分12用于与外后视镜40连接。补强板2与第一部分11连接,补强板2和第一部分11合围成盒状结构。
利用本公开实施例的外后视镜安装架10安装外后视镜40时,连接板1的第一部分11与车门本体连接,连接板1的第二部分12与外后视镜40连接。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沿连接板1的长度方向设置,使得外后视镜安装架10和车门本体的连接位置以及外后视镜安装架10和外后视镜40的连接位置错开设置,例如,第一部分11位于玻璃导轨前侧、第二部分12位于玻璃导轨后侧。通过在第一部分11上连接补强板2,利用补强板2与第一部分11合围成盒状结构,提高外后视镜安装点处的刚度和模态,满足外后视镜40安装点的性能要求,而不需要在与外后视镜40连接的第二部分12处设置加强结构。
可选地,第一部分11上设有多个补强板焊接点117,多个补强板焊接点117均与补强板2焊接。
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部分11上设有四个补强板焊接点117,四个补强板焊接点117均与补强板2焊接。
第一部分11与补强板2通过多个焊接点焊接,不仅方便连接板1与补强板2的连接,而且有利于提高补强板2与第一部分11的连接强度。
可选地,如图6所示,补强板2具有开口朝向连接板1的凹槽21,第一部分11封堵凹槽21的槽口,凹槽21和第一部分11合围成盒状结构。
盒状结构增大了外后视镜安装架10的截面积,有效提升了外后视镜安装架10在连接板1厚度方向,即车辆左右方向的抗弯刚性。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一部分11上设置开口朝向补强板2的凹槽,补强板2封堵凹槽的槽口,凹槽和补强板2合围成盒状结构;或者,第一部分11和补强板2上均设置凹槽,第一部分11和补强板2上的凹槽对合形成盒状结构。
可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第二部分12设有供螺栓90穿过的连接孔121,以便外后视镜40通过螺栓90与第二部分12连接。
外后视镜40通过螺栓90与第二部分12连接,通过拆卸螺栓90可以将外后视镜40从第二部分12上拆下,从而可以对外后视镜40进行更换。
外后视镜40通过螺栓90与第二部分12连接,不仅方便外后视镜40与第二部分12的连接,而且方便对外后视镜40进行更换。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外后视镜40与第二部分12也可以焊接或者通过其他紧固件连接,其中,紧固件可以是铆钉、卡扣等。
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部分11设有多个焊接点,以便第一部分11与车门本体焊接。
例如,第一部分11上设置七个焊接点,七个焊接点均与车门本体焊接。
第一部分11与车门本体通过多个焊接点焊接,不仅方便第一部分11与车门本体的连接,而且有利于提高第一部分11与车门本体的连接强度。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1与车门本体也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其中,紧固件可以是螺栓、螺钉、铆钉、卡扣等。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车门100包括车门本体、外后视镜安装架10和外后视镜40,外后视镜安装架10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外后视镜安装架10。车门本体包括车门内板20和车门外板30,车门内板20和车门外板30之间形成有安装腔50,外后视镜安装架10设于安装腔50内。第一部分11与车门内板20连接,车门外板30具有与安装腔50连通的安装孔301,安装孔301对应第二部分12设置。外后视镜40穿过安装孔301并与第二部分12连接。
为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更容易被理解,下面以连接板1的长度方向与前后方向一致为例,进一步描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其中,前后方向如图3至图5所示。
例如,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一部分11设于第二部分12的前侧,第一部分11与车门内板20连接,使得外后视镜安装架10形成一个根部强度较高的悬臂梁结构,外后视镜40与第二部分12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门100还包括外腰加强板60,外腰加强板60设于安装腔50内,车门内板20和车门外板30均与外腰加强板60连接。外后视镜安装架10设于外腰加强板60和车门内板20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外后视镜40设置在玻璃导轨70后侧的安装方式,车门外板30与车门玻璃80之间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非常紧张。通过将外后视镜安装架10设置在外腰加强板60和车门内板20之间,可以充分利用外腰加强板60和车门内板20之间的空间,方便外后视镜安装架10的布置。
可选地,第一部分11与车门内板20连接。
由此,外后视镜40受到的力可以通过连接板1传递到车门内板20、外腰加强板60和车门外板30上,避免了连接板1出现应力集中现象,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外后视镜40安装点的刚度。
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部分11设有第一焊接点1131和第二焊接点1141,第一焊接点1131和第二焊接点1141沿连接板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一焊接点1131和第二焊接点1141均与车门内板20焊接。
例如,如图3所示,第一焊接点1131和第二焊接点1141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且第一焊接点1131设置在第二焊接点1141的前侧。第一焊接点1131和第二焊接点1141均与车门内板20焊接。
由此,不仅方便第一部分11与车门内板20连接,而且有利于提高外后视镜安装架10与车门内板20的连接强度。
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部分11包括第一连接耳113,第一焊接点1131设于第一连接耳113。
通过将第一焊接点1131设置在第一连接耳113上,方便第一焊接点1131与车门内板20的焊接。
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焊接点113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焊接点1131沿连接板1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
为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更容易被理解,下面以连接板1的宽度方向与上下方向一致为例,进一步描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其中,上下方向如图3所示。
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连接耳113的数量为三个,三个第一连接耳113沿上下方向依次布置,每个第一连接耳113上均设置一个第一焊接点1131。可选地,三个第一连接耳113一体成型。
第一部分11通过多个第一焊接点1131与车门内板20连接,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第一部分11与车门内板20的连接强度。
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部分11包括第二连接耳114,第二焊接点1141设于第二连接耳114。
通过将第二焊接点1141设置在第二连接耳114上,方便第二焊接点1141与车门内板20的焊接。
可选地,第二焊接点114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焊接点1141沿连接板1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
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连接耳1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连接耳114分别设置在第一部分11的上下两侧,每个第二连接耳114上均设置一个第二焊接点1141。
第一部分11通过多个第二焊接点1141与车门内板20连接,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第一部分11与车门内板20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部分11设有朝向外腰加强板60的凸起116,凸起116设于第一焊接点1131和第二焊接点1141之间。
通过在第一部分11上设置凸起116,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外后视镜安装架10在连接板1厚度方向,即车辆左右方向的抗弯刚性。
可选地,车门100还包括玻璃导轨70,玻璃导轨70与车门内板20连接,玻璃导轨70沿连接板1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分别设于玻璃导轨70的两侧。
例如,如图3所示,玻璃导轨70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部分11设于玻璃导轨70的前侧,第二部分12设于玻璃导轨70的后侧。
由此,使得外后视镜40位于玻璃导轨70的后侧,可以较好的满足外后视镜40布置在玻璃导轨70后侧时,车门玻璃80与车门外板30之间的距离设计。
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部分11设有第三焊接点1151,第三焊接点1151与玻璃导轨70焊接。
由此,外后视镜40受到的力还可以通过连接板1传递到玻璃导轨70上,进一步避免连接板1出现应力集中现象,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外后视镜40安装点的刚度。
可选地,第三焊接点115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三焊接点1151沿连接板1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
例如,如图3所示,第三焊接点1151设置在第二焊接点1141的后侧。第三焊接点115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三焊接点1151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
第一部分11通过多个第三焊接点1151与玻璃导轨70连接,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第一部分11与玻璃导轨70的连接强度。
可选地,第一部分11包括翻边115,第三焊接点1151设于翻边115。
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部分11包括两个翻边115,两个翻边115沿分别设置在第一部分11的上下两侧,每个翻边115上均设置一个第三焊接点1151。
通过将第三焊接点1151设置在翻边115上,方便第三焊接点1151与玻璃导轨70的焊接。
可选地,外腰加强板60设有避让孔(图中未示出),避让孔对应连接孔121设置,以便外后视镜40通过螺栓90与第二部分12连接。
避让孔对应连接孔121设置是指:避让孔与连接孔121对齐,其中,对齐包括大体对齐。
例如,外后视镜40上设有螺纹孔,螺栓90依次穿过连接孔121和避让孔并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可选地,第二部分12包括配合面,外腰加强板60包括连接面,配合面与连接面贴合,且配合面与连接面焊接。连接孔121设于配合面上,避让孔设于连接面上。
利用配合面与连接面贴合,配合面与连接面焊接,且将连接孔121设置在配合面上,有利于提高第二部分12与外后视镜40连接处的结构强度,从而有利于提高外后视镜安装架10与外后视镜40连接处的结构强度。
本公开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门100。
本公开实施例的车辆,外后视镜40安装在由车门内板20、车门外板30、外腰加强板60、连接板1、补强板2和玻璃导轨70组成的钣金框架结构上,车门外板30形成与外后视镜40匹配的车门外表面,车门内板20作为车门的主要支撑框架,外腰加强板60连接车门内板20与车门外板30,提高了车门外板30在窗台下的刚性,补强板2与连接板1固定在外腰加强板60与车门内板20之间,使得外后视镜40受到的力通过连接板1扩散到车门内板20、车门外板30、外腰加强板60和玻璃导轨70上,避免了连接板1出现应力集中,提升了安装点的刚度。可以满足外后视镜40安装点的刚度及模态性能要求。外后视镜40布置在玻璃导轨70后侧的车门外板30上时,有效解决了外后视镜40的性能问题,保证了造型对外后视镜40位置及车门外板30与车门玻璃80距离的设计。此外,外后视镜安装架10仅采用两个零件焊接组成,与相关技术中的外后视镜安装架10相比,可以简化零件数量,降低了制造难度和零件成本。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公开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外后视镜安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连接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部分用于与车门本体连接,所述第二部分用于与外后视镜连接;和
补强板,所述补强板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所述补强板和所述第一部分合围成盒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后视镜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板具有开口朝向所述连接板的凹槽,所述第一部分封堵所述凹槽的槽口,所述凹槽和所述第一部分合围成所述盒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后视镜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设有多个补强板焊接点,多个所述补强板焊接点均与所述补强板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后视镜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设有供螺栓穿过的连接孔,以便所述外后视镜通过所述螺栓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后视镜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设有多个焊接点,以便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车门本体焊接。
6.一种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门本体,所述车门本体包括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所述车门内板和所述车门外板之间形成有安装腔,所述车门外板具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安装孔;
外后视镜安装架,所述外后视镜安装架为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后视镜安装架,所述外后视镜安装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车门内板连接,所述安装孔对应所述第二部分设置;以及
外后视镜,所述外后视镜穿过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还包括外腰加强板,所述外腰加强板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车门内板和所述车门外板均与所述外腰加强板连接;
所述外后视镜安装架设于所述外腰加强板和所述车门内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设有供螺栓穿过的连接孔,所述外腰加强板设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对应所述连接孔设置,以便所述外后视镜通过所述螺栓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部分包括配合面,所述外腰加强板包括连接面,所述配合面与所述连接面贴合,且所述配合面与所述连接面连接,所述连接孔设于所述配合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车门内板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设有第一焊接点和第二焊接点,所述第一焊接点和所述第二焊接点沿所述连接板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焊接点和所述第二焊接点均与所述车门内板焊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点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焊接点沿所述连接板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和/或
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连接耳,所述第一焊接点设于所述第一连接耳。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焊接点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焊接点沿所述连接板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和/或
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二焊接点设于所述第二连接耳。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设有朝向所述外腰加强板的凸起,所述凸起设于所述第一焊接点和所述第二焊接点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还包括玻璃导轨,所述玻璃导轨与所述车门内板连接,所述玻璃导轨沿所述连接板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分别设于所述玻璃导轨的两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设有第三焊接点,所述第三焊接点与所述玻璃导轨焊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焊接点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焊接点沿所述连接板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和/或
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翻边,所述第三焊接点设于所述翻边。
1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6-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
CN202320265585.4U 2023-02-16 2023-02-16 外后视镜安装架、车门和车辆 Active CN2199695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65585.4U CN219969538U (zh) 2023-02-16 2023-02-16 外后视镜安装架、车门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65585.4U CN219969538U (zh) 2023-02-16 2023-02-16 外后视镜安装架、车门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69538U true CN219969538U (zh) 2023-11-07

Family

ID=88589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65585.4U Active CN219969538U (zh) 2023-02-16 2023-02-16 外后视镜安装架、车门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695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50116459A1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side member to cross member
JP2004155219A (ja) 自動車の車体後部構造
JP2017144946A (ja) 車体構造
US11807306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219969538U (zh) 外后视镜安装架、车门和车辆
JP4517812B2 (ja) 車両の前部構造
US20230311992A1 (en) Rear structure of vehicle body
CN211008109U (zh) 发动机罩铰链安装结构
CN213413484U (zh) 汽车天窗的支撑框架和车辆
CN212637074U (zh) 后减震器安装板及后减震器安装总成
CN212685728U (zh) 一种车辆后侧围结构及车辆
JP4003643B2 (ja) 車体後部構造
CN218431163U (zh) 安全气囊安装组件和车辆
CN210047393U (zh) 大灯支架、机舱边梁以及车辆
CN220955174U (zh) 一种铰链安装组件及车辆
CN218431444U (zh) 后地板总成和车辆
CN219989330U (zh) 抗扭杆支架及车辆
CN217554025U (zh) 仪表板管梁安装板及汽车
CN115402421B (zh) 前地板后横梁总成、前地板总成以及汽车
CN213292452U (zh) 一种车门组件以及汽车
CN218577685U (zh) 后保险杠安装支架及车辆
CN219214683U (zh) 车门加强总成及车辆
CN219192050U (zh) 汽车外后视镜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17022667U (zh) 一种汽车前副车架总成
CN214607394U (zh) 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