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61305U - 一种货物递送装置及自动售货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货物递送装置及自动售货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61305U
CN212061305U CN202021016359.5U CN202021016359U CN212061305U CN 212061305 U CN212061305 U CN 212061305U CN 202021016359 U CN202021016359 U CN 202021016359U CN 212061305 U CN212061305 U CN 2120613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oods
delivery device
conveying
cargo
turnover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1635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逢博
张政民
王鑫平
宫蕾
刘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Weihai New Beiyang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Weihai New Beiyang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Weihai New Beiyang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1635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613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613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613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货物递送装置及自动售货机,该货物递送装置应用于自动售货机,包括壳体和翻转机构,壳体具有入货口,翻转机构与壳体枢接,翻转机构包括呈角度连接的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之间形成容纳空间,第一支撑体包括第一输送组件,翻转机构能够相对壳体转动而具有接货位置和卸货位置,当翻转机构位于接货位置时,第二支撑体用于支撑由入货口进入容纳空间的货物;当翻转机构位于卸货位置时,第二支撑体上的货物被转移至第一支撑体,且第一输送组件用于将容纳空间内的货物向容纳空间外输送,从而顾客无需将手伸入至壳体内便可将货物取走,顾客取货操作便捷,并可降低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一种货物递送装置及自动售货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货物递送装置及自动售货机。
背景技术
自动售货机用于自动售卖货物,能够24小时无人售货,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相关技术的自动售货机包括机柜,以及设置于机柜内的货架和货物递送装置,机柜的表面设置取货口,货物递送装置能够在自动售货机的货架和取货口之间递送货物,在货物递送装置出货时,货物递送装置与取货口相对,人手即可从取货口伸入货物递送装置内取出货物,然而相关技术的货物递送装置需要人手伸入货物递送装置内取出货物,有时候会存在不方便取出货物的问题,另外需要人手伸入货物递送装置内取货,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货物递送装置及自动售货机,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自动售货机的货物递送装置需要人手伸入货物递送装置内取出货物,取货不方便并且存在安全风险的问题。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货物递送装置,该货物递送装置应用于自动售货机,货物递送装置包括壳体和翻转机构,所述壳体具有入货口,所述翻转机构与所述壳体枢接,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呈角度连接的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第一支撑体包括第一输送组件;
所述翻转机构能够相对所述壳体转动而具有接货位置和卸货位置,当所述翻转机构位于所述接货位置时,所述第二支撑体用于支撑由所述入货口进入所述容纳空间的货物;当所述翻转机构位于所述卸货位置时,所述第二支撑体上的货物能被转移至所述第一支撑体,且所述第一输送组件用于将所述容纳空间内的货物向所述容纳空间外输送。
作为货物递送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体还包括第一架体,所述第一输送组件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架体的两个第一辊筒,以及套设在两个所述第一辊筒上的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与所述第二支撑体呈角度设置;
当所述翻转机构位于所述卸货位置时,所述第二支撑体上的货物能被转移至所述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用于支撑货物并将货物向所述容纳空间外输送。
作为货物递送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支撑体包括第二输送组件;
当所述翻转机构位于所述接货位置时,所述第二输送组件用于将货物朝向所述第一输送组件输送。
作为货物递送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支撑体包括第二架体,所述第二输送组件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架体的两个第二辊筒,以及套设在两个所述第二辊筒上的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二输送带与所述第一支撑体呈角度设置;
当所述翻转机构位于所述接货位置时,所述第二输送带用于支撑由所述入货口进入所述容纳空间的货物,并将货物朝向所述第一输送组件输送。
作为货物递送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支撑体包括第二架体,所述第二架体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体呈角度设置的支撑板;
当所述翻转机构位于所述接货位置时,所述支撑板用于支撑货物。
作为货物递送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支撑体还包括第二输送组件,所述第二输送组件包括输送辊,所述输送辊设置于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第一输送组件的位置,当所述翻转机构位于所述卸货位置时,所述输送辊用于将货物由所述支撑板输送至所述第一输送组件。
作为货物递送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入货口处还设置有入货辊,当所述翻转机构位于所述接货位置时,所述入货辊用于将货物由所述入货口输送至所述第二支撑体。
作为货物递送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货物递送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齿轮组和第二齿轮组,所述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齿轮组和所述第二齿轮组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机传动连接,且所述第一齿轮组同时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组与所述入货辊传动连接。
作为货物递送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翻转机构通过转轴与所述壳体枢接,所述货物递送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转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转轴转动以带动所述翻转机构在所述接货位置和所述卸货位置之间转动。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售货机,所述自动售货机包括机柜,以及上述任一方案中的货物递送装置,所述货物递送装置设置于所述机柜内,所述机柜内还设置有货架,所述机柜的表面设置有取货口;
所述货物递送装置能够在所述货架和所述取货口之间递送货物,所述货物递送装置具有运动至所述取货口处的出货位置,当所述货物递送装置位于所述出货位置,且所述翻转机构位于所述卸货位置时,所述第一支撑体伸入所述取货口,所述第一输送组件能够将货物输送至所述取货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货物递送装置及自动售货机,该货物递送装置应用于自动售货机,货物递送装置包括壳体和翻转机构,壳体具有入货口,翻转机构与壳体枢接,翻转机构包括呈角度连接的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之间形成容纳空间,第一支撑体包括第一输送组件,翻转机构能够相对壳体转动而具有接货位置和卸货位置,当翻转机构位于接货位置时,第二支撑体用于支撑由入货口进入容纳空间的货物;当翻转机构位于卸货位置时,第二支撑体上的货物能被转移至第一支撑体,且第一输送组件用于将容纳空间内的货物向容纳空间外输送。顾客无需将手伸入至壳体内便可将货物取走,顾客取货操作便捷,并可降低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货物递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翻转机构处于接货位置);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货物递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翻转机构处于卸货位置);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货物递送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翻转机构处于卸货位置);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货物递送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翻转机构处于卸货位置);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货物递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翻转机构处于接货位置);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售货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货物递送装置;
200-机柜;201-取货口;202-柜体;203-柜门;
300-取货仓;
400-触摸屏;
10-壳体;110-入货口;120-开口;
20-翻转机构;210-第一支撑体;220-第二支撑体;230-容纳空间;240-转轴;
1-第一输送组件;11-第一辊筒;12-第一输送带;
2-第一架体;
3-第二输送组件;31-第二辊筒;32-第二输送带;33-输送辊;
4-第二架体;41-支撑板;42-侧板;
5-入货辊;
6-第一驱动组件;61-第一电机;62-第一齿轮组;621-第一齿轮;622-第二齿轮;623-第三齿轮;624-第四齿轮;625-第五齿轮;626-第六齿轮;63-第二齿轮组;
7-第二驱动组件;71-第二电机;72-第三齿轮组;721-驱动齿轮;
81-第一检测部;82-第二检测部;83-第一检测件;84-第二检测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货物递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翻转机构处于接货位置);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货物递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翻转机构处于卸货位置);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货物递送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翻转机构处于卸货位置);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货物递送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翻转机构处于卸货位置);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货物递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翻转机构处于接货位置);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图8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照图1至图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货物递送装置,该货物递送装置100应用于自动售货机,包括壳体10和翻转机构20。其中,壳体10具有入货口110,翻转机构20与壳体10枢接,翻转机构20包括呈角度连接的第一支撑体210和第二支撑体220,第一支撑体210和第二支撑体220之间形成容纳空间230,第一支撑体210包括第一输送组件1,翻转机构20能够相对壳体10转动而具有接货位置和卸货位置,当翻转机构20位于接货位置时,第二支撑体220用于支撑由入货口110进入容纳空间230的货物;当翻转机构20位于卸货位置时,第二支撑体220上的货物能被转移至第一支撑体210,且第一输送组件1用于将容纳空间230内的货物向容纳空间230外输送。本实施例提供的货物递送装置100,当翻转机构20位于接货位置时,自动售货机提供的货物可由入货口110进入至容纳空间230内,并支撑于第二支撑体220,当翻转机构20由接货位置转动至卸货位置时,货物在重力作用下由第二支撑体220转移至第一支撑体210,并可由第一输送组件1将货物向容纳空间230外输送,便于顾客将货物取走,顾客取货操作便捷,且无需将手伸入至壳体10内,可降低安全隐患。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翻转机构20通过转轴240与壳体10枢接,转轴240与翻转机构20固定连接。当翻转机构20位于接货位置时,第二支撑体220大致呈水平设置,第一支撑体210大致呈竖直设置;当翻转机构20位于卸货位置时,第二支撑体220大致呈竖直设置,第一支撑体210大致呈水平设置,从而,当翻转机构20由接货位置转动至卸货位置时,第二支撑体220上支撑的货物被第二支撑体220抬升,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滑落在第一支撑体210的第一输送组件1上。当然,当翻转机构20位于接货位置时,第二支撑体220也可以相对第一支撑体210倾斜向下设置,这样能够使货物在第二支撑体220上依靠重力向靠近第一支撑体210的位置运动,以保证当翻转机构20向卸货位置运动时,货物能够顺利地到达第一支撑体210。另外,当翻转机构20位于卸货位置时,第一支撑体210也可以相对第二支撑体220倾斜向上设置,可以保证货物不会从第一支撑体210上滑落,避免货物意外掉落造成的损坏。
可选地,请参照1至图5,壳体10还具有开口120,入货口110和开口120相对设置于壳体10的两侧,当翻转机构20位于接货位置时,第一支撑体210将开口120封闭,当翻转机构20位于卸货位置时,第一支撑体210将开口120打开,并且第一支撑体210从开口120伸出壳体10。
可选地,请参照图2至图8,第一支撑体210还包括第一架体2,第一输送组件1包括间隔设置于第一架体2的两个第一辊筒11,以及套设在两个第一辊筒11上的第一输送带12,第一输送带12与第二支撑体220呈角度设置;当翻转机构20位于卸货位置时,第二支撑体220上的货物能被转移至第一输送带12,第一输送带12用于支撑货物并将货物向容纳空间230外输送。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输送组件1还可以采用多个辊筒的形式,多个辊筒间隔设置于第一架体2,多个辊筒同步转动以将货物向容纳空间230外输出,第一输送组件1还可以是气/液压缸结构、丝杠螺母结构、齿轮齿条结构等直线推送机构,以能够将货物向容纳空间230外输出。
可选地,请参照图2至图8,第二支撑体220包括第二输送组件3;当翻转机构20位于接货位置时,第二输送组件3用于将货物朝向第一输送组件1输送。具体地,第二输送组件3与第一支撑体210呈角度设置,如此设置,当翻转机构20由接货位置转动至卸货位置时,货物只需翻滚即可被转移至第一输送带12,可避免货物由高处跌落,以防止货物受损。
可选地,请参照图2至图7,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体220包括第二架体4,第二输送组件3包括间隔设置于第二架体4的两个第二辊筒31,以及套设在两个第二辊筒31上的第二输送带32,第二输送带32与第一支撑体210呈角度设置;当翻转机构20位于接货位置时,第二输送带32用于支撑由入货口110进入容纳空间230的货物,并将货物朝向第一输送组件1输送。本实施例中,第一架体2与第二架体4连接。具体地,当翻转机构20位于接货位置时,自动售货机提供的货物可由入货口110进入至容纳空间230内,并支撑于第二输送带32,由第二输送带32继续将货物向第一输送带12输送。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二输送组件3还可以采用多个辊筒的形式,多个辊筒间隔设置于第二架体4,多个辊筒同步转动以将货物向第一输送组件1输出,第二输送组件3还可以是气/液压缸结构、丝杠螺母结构、齿轮齿条结构等直线推送机构,以能够将货物向第一输送组件1输出。
作为其中的一种可替代方案,请参照图8,第二架体4包括与第一支撑体210呈角度设置的支撑板41;当翻转机构20位于接货位置时,支撑板41用于支撑货物。优选地,当翻转机构20位于接货位置时,支撑板41相对壳体10倾斜设置,由入货口110进入容纳空间230的货物可由支撑板41支撑并在货物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支撑板41向第一输送组件1滑动,以使翻转机构20转动至卸货位置时,货物不会从高处跌落,避免货物受损。优选地,第二输送组件3还包括输送辊33,输送辊33设置于支撑板41靠近第一输送组件1的位置,当翻转机构20位于卸货位置时,输送辊33用于将货物由支撑板41输送至第一支撑体210。当翻转机构20位于接货位置时,货物可沿支撑板41滑动至与输送辊33抵接,当翻转机构20继续转动至卸货位置时,通过输送辊33转动,可辅助货物翻转,可避免货物卡在支撑板41与第一输送组件1之间的缝隙,保证货物能顺利地转移至第一输送组件1的第一输送带12。
可选地,第二架体4还包括两个侧板42,两个侧板42分别位于支撑板41或第二输送带32的两侧,且与第一支撑体210连接。接货过程中,货物可被限制在两个侧板42之间,避免货物从支撑板41或第二输送带32的两侧掉落。
可选地,请参照图1和图5,入货口110处还设置有入货辊5,当翻转机构20位于接货位置时,入货辊5用于将货物由入货口110输送至第二支撑体220。通过在入货口110设置入货辊5,能够保证货物稳定地被输送至容纳空间230。其中图1中示例性地给出了入货口110延伸至壳体10的底部,入货辊5靠近入货口110的下边沿设置的方案,并且入货辊5与第二支撑体220的输送表面在竖直方向上基本位于同一高度,此时入货辊5便于输送易碎的货物;图5中示例性地给出了入货口110靠近壳体10的顶部设置的方案,并且沿竖直方向入货辊5位于第二支撑体220的输送表面的上方,入货辊5与第二支撑体220的输送表面间隔设定距离的方案,入货辊5与第二支撑体220的输送表面之间设置挡板,以便增加容纳空间230的存储量。
可选地,请参照图3和图4,货物递送装置100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6,第一驱动组件6包括第一电机61、第一齿轮组62和第二齿轮组63,第一电机61设置于壳体10,第一齿轮组62和第二齿轮组63分别与第一电机61传动连接,且第一齿轮组62同时与第一输送组件1和第二输送组件3传动连接,第二齿轮组63与入货辊5传动连接。如此设置,第一电机61通过第一齿轮组62可同时驱动第一输送组件1和第二输送组件3运行,并且第一电机61通过第二齿轮组63可驱动入货辊5运行,例如:第一电机61转动时,可以同步驱动第一输送组件1、第二输送组件3和入货辊5运行,第一输送组件1、第二输送组件3和入货辊5三者均保持将货物向下游输送的运动状态;或者第一齿轮组62与第一输送组件1和第二输送组件3之间设置单向件,第二齿轮组63与入货辊5之间也设置单向件,利用单向件实现第一电机61在正转和反转时的动力选择性的输出,这样第一输送组件1、第二输送组件3和入货辊5共用一个电机,有利于降低成本。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亦可设置两个或三个电机,电机分别与第一输送组件1、第二输送组件3和入货辊5传动连接,此时便于实现对第一输送组件1和第二输送组件3启停的单独控制。当然,第一输送组件1的第一辊筒11、第二输送组件3的第二辊筒31或输送辊33,以及入货辊5等也可以直接采用电辊筒等形式,本实施例可以有多种驱动形式,这里不再作具体地限定。
可选地,请参照图6和图7,第一齿轮组62包括传动连接的第一齿轮621、第二齿轮622和第三齿轮623,第一齿轮621空套于转轴240,且与第一电机61传动连接,第二齿轮622与第一输送组件1传动连接,第三齿轮623与第二输送组件3传动连接。具体地,第二齿轮622固定套设于第一辊筒11的轴向一端,第三齿轮623固定套设于第二辊筒31或输送辊33的轴向一端。进一步优选地,第一齿轮组62还包括设置于翻转机构20的第四齿轮624、第五齿轮625和第六齿轮626,第四齿轮624同时与第一齿轮621、第五齿轮625和第三齿轮623啮合,第六齿轮626同时与第五齿轮625和第二齿轮622啮合。具体地,第一电机61带动第一齿轮621转动,进而带动第四齿轮624转动,第四齿轮624驱动第三齿轮623和第五齿轮625转动,第三齿轮623带动第二输送组件3中的其中一个第二辊筒31或输送辊33转动,第五齿轮625带动第六齿轮626转动,第六齿轮626带动第二齿轮622转动,第二齿轮622带动第一输送组件1中的其中一个第一辊筒11转动,以驱动第一输送带12运动。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组62与第一输送组件1和第二输送组件3相互靠近的一端传动连接,即相互靠近的第一辊筒11和第二辊筒31或输送辊33传动连接,以减少第一齿轮组62的结构,保证传动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组62和第二齿轮组63均通过蜗轮蜗杆等齿轮组与第一电机61传动连接。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齿轮组62和第二齿轮组63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齿轮数量和位置的其他形式排布,不限于本实施例的限定。
可选地,请参照图4,货物递送装置100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7,第二驱动组件7与转轴240传动连接,第二驱动组件7用于驱动转轴240转动以带动翻转机构20在接货位置和卸货位置之间转动。具体地,第二驱动组件7包括第二电机71和与第二电机71传动连接的第三齿轮组72,第三齿轮组72与转轴240传动连接。其中,第三齿轮组72包括固定套设于转轴240的驱动齿轮721,驱动齿轮721与第一齿轮621相对设置于转轴240的两端。
可选地,请参照图4、图7和图8,货物递送装置100还包括设置于翻转机构20和壳体10两者中的一个的第一检测部81和第二检测部82,翻转机构20和壳体10两者中的另一个的设置有第一检测件83和第二检测件84,第一检测部81和第二检测部82的排布以转轴240为圆心,第一检测件83与第一检测部81对应设置,第二检测件84与第二检测部82对应设置,当第一检测部81与第一检测件83配合时,用于检测翻转机构20位于接货位置;当第二检测部82与第二检测件84配合时,用于检测翻转机构20位于卸货位置。具体地,当翻转机构20位于接货位置时,第一检测件83感应到第一检测部81并发送第一检测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判断翻转机构20位于接货位置;当翻转机构20转动离开接货位置时,第一检测件83无法感应到第一检测部81并发送第二检测信号给控制器。当翻转机构20位于卸货位置时,第二检测件84感应到第二检测部82并发送第三检测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判断翻转机构20位于卸货位置;当翻转机构20转动离开卸货位置时,第二检测件84无法感应到第二检测部82并发动第四检测信号给控制器。另外,本实施例中,壳体10上还设置有第三检测件,第三检测件用于检测容纳空间230内是否有货物,若第三检测件检测到容纳空间230内有货物,则发送第五检测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机71正转使翻转机构20向卸货位置运动,同时控制第一电机61启动将货物输出;若用户取完货,第三检测件检测到容纳空间230内没有货物,则发送第六检测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机71反转使翻转机构20向接货位置运动。
请参照图9,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售货机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自动售货机,包括机柜200和上述方案中的货物递送装置100。货物递送装置100设置于机柜200内,机柜200内还设置有货架,机柜200的表面设置有取货口201;货物递送装置100能够在货架和取货口201之间递送货物,货物递送装置100具有运动至取货口201处的出货位置,当货物递送装置100位于出货位置,且翻转机构20位于卸货位置时,第一支撑体210伸入取货口201,第一输送组件1能够将货物输送至取货口201。货架用于放置货物,本实施例中,柜体202内沿竖直方向间隔设有多层货架,每层货架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隔板,以形成多个货道,每个货道内设置推货机构,能够将货道内的货物推送至货物递送装置100。机柜200内还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货物递送装置100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运动,能够到达任意一个货道的位置承接货物,并可运动至取货口201的出货位置。当货物递送装置100位于出货位置时,开口120与取货口201相对,此时翻转机构20转动至卸货位置,第一支撑体210将穿过开口120并伸入取货口201,第一输送组件1能够将货物输送至取货口201。优选地,机柜200上活动设置有取货闸门,取货闸门用于封闭或打开取货口201。进一步优选地,取货口201处设置有取货仓300,第一输送组件1能够将货物输送至取货仓300,以便顾客取走。
本实施例中,机柜200包括柜体202和柜门203,柜体202具有敞口,柜门203活动设置于柜体202,且柜门203用于将敞口关闭或打开。当柜门203打开敞口时,可以向自动售货机的货架内补充货物。机柜200还包括锁具,当柜门203将敞口关闭时,锁具可将柜体202和柜门203的位置锁定,以保证柜体202内货物安全。另外,柜体202上还设有触摸屏400等人机交互装置,用户可通过人机交互装置完成相关操作。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货物递送装置,应用于自动售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货物递送装置包括壳体(10)和翻转机构(20),所述壳体(10)具有入货口(110),所述翻转机构(20)与所述壳体(10)枢接,所述翻转机构(20)包括呈角度连接的第一支撑体(210)和第二支撑体(220),所述第一支撑体(210)和所述第二支撑体(220)之间形成容纳空间(230),所述第一支撑体(210)包括第一输送组件(1);
所述翻转机构(20)能够相对所述壳体(10)转动而具有接货位置和卸货位置,当所述翻转机构(20)位于所述接货位置时,所述第二支撑体(220)用于支撑由所述入货口(110)进入所述容纳空间(230)的货物;当所述翻转机构(20)位于所述卸货位置时,所述第二支撑体(220)上的货物能被转移至所述第一支撑体(210),且所述第一输送组件(1)用于将所述容纳空间(230)内的货物向所述容纳空间(230)外输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物递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体(210)还包括第一架体(2),所述第一输送组件(1)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架体(2)的两个第一辊筒(11),以及套设在两个所述第一辊筒(11)上的第一输送带(12),所述第一输送带(12)与所述第二支撑体(220)呈角度设置;
当所述翻转机构(20)位于所述卸货位置时,所述第二支撑体(220)上的货物能被转移至所述第一输送带(12),所述第一输送带(12)用于支撑货物并将货物向所述容纳空间(230)外输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物递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20)包括第二输送组件(3);
当所述翻转机构(20)位于所述接货位置时,所述第二输送组件(3)用于将货物朝向所述第一输送组件(1)输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货物递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20)包括第二架体(4),所述第二输送组件(3)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架体(4)的两个第二辊筒(31),以及套设在两个所述第二辊筒(31)上的第二输送带(32),所述第二输送带(32)与所述第一支撑体(210)呈角度设置;
当所述翻转机构(20)位于所述接货位置时,所述第二输送带(32)用于支撑由所述入货口(110)进入所述容纳空间(230)的货物,并将货物朝向所述第一输送组件(1)输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物递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20)包括第二架体(4),所述第二架体(4)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体(210)呈角度设置的支撑板(41);
当所述翻转机构(20)位于所述接货位置时,所述支撑板(41)用于支撑货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货物递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体(220)还包括第二输送组件(3),所述第二输送组件(3)包括输送辊(33),所述输送辊(33)设置于所述支撑板(41)靠近所述第一输送组件(1)的位置,当所述翻转机构(20)位于所述卸货位置时,所述输送辊(33)用于将货物由所述支撑板(41)输送至所述第一输送组件(1)。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6所述的货物递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货口(110)处还设置有入货辊(5),当所述翻转机构(20)位于所述接货位置时,所述入货辊(5)用于将货物由所述入货口(110)输送至所述第二支撑体(22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货物递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货物递送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6),所述第一驱动组件(6)包括第一电机(61)、第一齿轮组(62)和第二齿轮组(63),所述第一电机(61)设置于所述壳体(10),所述第一齿轮组(62)和所述第二齿轮组(63)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机(61)传动连接,且所述第一齿轮组(62)同时与所述第一输送组件(1)和所述第二输送组件(3)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组(63)与所述入货辊(5)传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货物递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20)通过转轴(240)与所述壳体(10)枢接,所述货物递送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7),所述第二驱动组件(7)与所述转轴(240)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7)用于驱动所述转轴(240)转动以带动所述翻转机构(20)在所述接货位置和所述卸货位置之间转动。
10.一种自动售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售货机包括机柜(200),以及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货物递送装置,所述货物递送装置设置于所述机柜(200)内,所述机柜(200)内还设置有货架,所述机柜(200)的表面设置有取货口(201);
所述货物递送装置能够在所述货架和所述取货口(201)之间递送货物,所述货物递送装置具有运动至所述取货口(201)处的出货位置,当所述货物递送装置位于所述出货位置,且所述翻转机构(20)位于所述卸货位置时,所述第一支撑体(210)伸入所述取货口(201),所述第一输送组件(1)能够将货物输送至所述取货口(201)。
CN202021016359.5U 2020-06-05 2020-06-05 一种货物递送装置及自动售货机 Active CN2120613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16359.5U CN212061305U (zh) 2020-06-05 2020-06-05 一种货物递送装置及自动售货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16359.5U CN212061305U (zh) 2020-06-05 2020-06-05 一种货物递送装置及自动售货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61305U true CN212061305U (zh) 2020-12-01

Family

ID=73514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16359.5U Active CN212061305U (zh) 2020-06-05 2020-06-05 一种货物递送装置及自动售货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613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2189A (zh) * 2020-12-03 2021-03-26 威海新北洋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售货机及其出货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2189A (zh) * 2020-12-03 2021-03-26 威海新北洋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售货机及其出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63628A (zh) 一种取货装置、自动售货机及自动售货系统
CN108961553B (zh) 一种自助售货机的取货装置、自助售货机及取货方法
CN110969392A (zh) 一种智能送货系统及远程售卖方法
CN212061305U (zh) 一种货物递送装置及自动售货机
CN111402515A (zh) 一种智能柜
CN111489492A (zh) 一种自动售货机
CN114408431A (zh) 一种分播系统
CN215037418U (zh) 一种带有储物箱的分体机器人
CN214475279U (zh) 一种货柜机
CN110473355A (zh) 一种自助售卖控制方法
CN210836197U (zh) 一种智能送货系统
CN210155772U (zh) 具有中转仓的自动售货机
CN214987872U (zh) 货物输送装置和配货系统
CN212569922U (zh) 自动售货机
CN210593683U (zh) 货柜
CN212939129U (zh) 自动出餐设备
JP2001134828A (ja) 自動販売機
CN113879613B (zh) 一种纸杯条装箱方法
CN209956704U (zh) 一种物品输送装置及智能无人超市
CN210199865U (zh) 货斗和自动售货机
KR200202654Y1 (ko) 카드 디스펜서
JP2010250418A (ja) 自動販売機
CN218896387U (zh) 一种货斗及自动售货机
CN112357442A (zh) 一种取物柜
CN220722313U (zh) 一种发药机的快速发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