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96387U - 一种货斗及自动售货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货斗及自动售货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96387U
CN218896387U CN202320061107.1U CN202320061107U CN218896387U CN 218896387 U CN218896387 U CN 218896387U CN 202320061107 U CN202320061107 U CN 202320061107U CN 218896387 U CN218896387 U CN 2188963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cking
bin
goods
roller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6110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海龙
宫蕾
许逢博
李德逸
刘丙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Weihai New Beiyang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Weihai New Beiyang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Weihai New Beiyang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6110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963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963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963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nding Machines For Individual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货斗及自动售货机,属于自动售货机技术领域。该自动售货机包括机柜、货架和货斗,货斗包括框架、接驳仓和限位组件,框架的底部间隔设置有两个接驳凹槽,接驳仓的底部设置有两个滚轮组件,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板和至少两个限位滚轮,限位板沿前后方向设置于框架的底部,至少两个限位滚轮设置于接驳仓底部且沿左右方向夹持限位板。接驳仓在接货位置和送货位置之间移动时,两个滚轮组件的第一滚轮由接驳凹槽支撑且相对于接驳凹槽滚动,移动阻力小,同时,通过限位滚轮沿限位板滚动,限制接驳仓沿左右方向的位置,通过接驳凹槽限制接驳仓沿上下方向的位置,从而确保接驳仓只能沿前后方向移动。因此,接驳仓能够顺畅地送出货物。

Description

一种货斗及自动售货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售货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货斗及自动售货机。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一些自动售货机开始配备专用的机器人。现有技术中,为了便于机器人在自动售货机处取货,通常是在自动售货机的取货口处设置翻板,无人购物时,翻板封闭取货口,以防止灰尘、雨水等异物由取货口进入自动售货机,当有人购物时,翻板翻转至外部且向下倾斜延伸至机器人的货仓,自动售货机内部的货斗的底部打开将货物卸在翻板上,货物沿翻板滑至机器人的货仓内,机器人再将货物运送到客户手里。这种自动售货机在卸货时需要货斗与翻板配合,才能将货物送给机器人,结构复杂、成本高,并且,货物的移动始终依靠货物自身的重力,一旦货物较轻或者翻板上出现障碍,货物将很难滑进机器人的货仓内。为此,中国专利CN210804612U提供了一种货柜出货口周转结构,其包括箱体、推出件、托盘。其中,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箱体开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进货口和出货口,箱体的内壁设有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托盘位于容纳腔内,托盘用于承托经由进货口落至容纳腔的货物,托盘通过第二滑块与第二导轨滑动配合,保证托盘相对于箱体移动稳定,使托盘能够相对于箱体移动并从出货口伸出;推出件位于容纳腔内,且通过第一滑块与第一导轨滑动配合,使推出件能够相对于箱体移动并从出货口伸出,并在在托盘伸出出货口后,将托盘上的货物推离托盘。然而,这种货柜出货口周转结构中通过滑块与滑轨滑动配合实现托盘移动,当托盘承载的货物较重时,托盘与箱体之间的摩擦阻力很大,极大地增加了负载,严重时导致托盘不能带着货物一起被顺畅地送出。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货斗及自动售货机,该货斗的接驳仓能够在接收货物之后将货物顺畅送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货斗,包括框架、接驳仓和限位组件;所述框架的底部间隔设置有两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接驳凹槽,每个所述接驳凹槽的开口向左或向右设置;所述接驳仓的底部设置有两个滚轮组件,两个所述滚轮组件与两个所述接驳凹槽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滚轮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设置于对应的所述接驳凹槽内,且所述第一滚轮的直径与所述接驳凹槽的高度匹配,每个所述第一滚轮均能沿前后方向相对于对应的所述接驳凹槽滚动,以使所述接驳仓具有缩回至所述框架内的接货位置,以及从所述框架内伸出的送货位置;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板和至少两个限位滚轮,所述限位板沿前后方向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底部,至少两个所述限位滚轮设置于所述接驳仓的底部且沿左右方向夹持所述限位板,所述接驳仓在所述接货位置和所述送货位置之间移动时,每个所述限位滚轮能够沿所述限位板滚动,以限制所述接驳仓沿左右方向的位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每个所述滚轮组件的其中两个所述第一滚轮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接驳仓的底部后端,所述接驳仓位于所述送货位置时,两个所述第一滚轮均位于对应的所述接驳凹槽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所述框架的底部前端设置有第二滚轮,所述接驳仓在所述接货位置和所述送货位置之间移动时,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接驳仓的底部始终滚动接触且支撑所述接驳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所述货斗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接驳仓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传动轴、两个齿轮和两个齿条,其中,所述第一电机安装于所述框架一侧且与所述传动轴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框架底部前端,且沿左右方向延伸,两个所述齿轮间隔且固定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两个所述齿条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分别固定于所述接驳仓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齿条与两个所述齿轮一一对应地啮合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所述接驳仓的底部设置有限位件,当所述接驳仓位于所述送货位置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传动轴抵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所述货斗还包括两个第三滚轮,所述两个第三滚轮分别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两侧前端,所述接驳仓在所述接货位置和所述送货位置之间移动时,所述两个第三滚轮分别与所述接驳仓的两侧顶端滚动配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所述限位板位于两个所述接驳凹槽之间,且关于两个所述接驳凹槽居中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所述框架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围成所述接驳凹槽的接驳部,所述接驳部包括依次呈夹角连接的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三板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滚轮位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三板之间,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三板沿前后方向可滚动地接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所述接驳仓还包括送货组件,所述送货组件包括主动辊、从动辊、输送带和第二电机,所述主动辊和所述从动辊设置于所述接驳仓内且邻近于所述接驳仓的底部设置,所述主动辊和所述从动辊均沿左右方向延伸且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布,所述输送带套设于所述主动辊和所述从动辊,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主动辊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自动售货机,包括机柜、货架和上述的货斗,所述机柜的表面设置有取货口,所述货架设置于所述机柜内;所述货斗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货斗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且所述接驳仓位于所述接货位置时,所述接驳仓能够接收由所述货架输出的货物;所述货斗位于第二位置且所述接驳仓位于所述送货位置时,所述接驳仓的至少一部分由所述取货口伸出所述机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售货机包括改进后的货斗,货斗包括框架、接驳仓和限位组件,接驳仓在接货位置和送货位置之间移动时,两个滚轮组件的第一滚轮由接驳凹槽支撑且相对于接驳凹槽滚动,移动阻力小,同时,通过限位滚轮沿限位板滚动,限制接驳仓沿左右方向的位置,通过接驳凹槽限制第一滚轮向上移动,进而限制接驳仓沿上下方向的位置,从而确保接驳仓只能沿前后方向移动,确保接驳仓顺畅地在接货位置和送货位置之间移动,能够在接收货物之后将货物顺畅地送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通过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售货机与接驳机器人配合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售货机的结构示意图(无柜门);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货斗的结构示意图一(接驳仓位于接货位置);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货斗的结构示意图二(接驳仓位于接货位置);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货斗的结构示意图(接驳仓位于出货位置);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货斗的结构剖视图(接驳仓位于出货位置);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货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含框架、限位板);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货斗的接驳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货斗的接驳仓的结构示意图二(含限位滚轮);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货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标:10-自动售货机;20-接驳机器人;11-机柜;12-货架;13-货斗;110-柜体;111-柜门;112-取货口;113-闸门;114-敞口;115-横梁;116-立梁;117-第一驱动机构;120-层板;121-隔板;122-推板;123-货道;130-框架;131-接驳凹槽;132-第二滚轮;133-第三滚轮;134-接驳部;135-第一板;136-第二板;137-第三板;138-踢货组件;139-入货口;140-出货口;141-侧板;142-底板;143-后板;144-顶板;150-接驳仓;151-第一滚轮;152-主动辊;153-从动辊;154-输送带;155-第二电机;156-侧壁;157-底壁;158-后壁;161-限位板;162-限位滚轮;171-第一电机;172-传动轴;173-齿轮;174-齿条;175-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售货机10,该自动售货机10可以与接驳机器人20配合使用,自动售货机10的位置固定,接驳机器人20可以移动,自动售货机10用于盛放货物并将用户购买的货物递出至外部,接驳机器人20用于承接由自动售货机10递出的货物,并将货物送给用户。
其中,接驳机器人20的结构可以参照现有技术,接驳机器人20设置有接货仓,接货仓的高度与自动售货机10的出货位置匹配,以使自动售货机10递出的货物能够准确落入接货仓内。此外,自动售货机10能够独立生产、销售、使用等,并不依赖于接驳机器人20。在其他实施例中,自动售货机10可以单独使用,不与接驳机器人20配合,用户可以直接取走自动售货机10递出的货物。
请结合图2所示,自动售货机10的具体结构如下:自动售货机10主要由机柜11、货架12和货斗13组成,货架12和货斗13均位于机柜11内部。
机柜11的结构可以参照现有技术,一般而言,机柜11的四周、顶部及底部封闭,围成一个密闭的空间,该空间即为货仓,货架12和货斗13等均位于货仓内。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机柜11包括柜体110和柜门111。柜体110为立方体结构,柜体110的前端具有敞口114,敞口114能够将货仓与外界连通。柜门111的一侧与柜体110枢接,二者的枢接轴沿竖向延伸,柜门111能够绕枢接轴相对于柜体110转动,柜门111转动过程中能够打开敞口114或将敞口114封闭,柜门111与柜体110之间可以通过锁具锁定或解锁。当柜门111将敞口114封闭时,柜门111的内侧为货仓,用于盛放货物等,柜门111的另一外侧为取货侧,接驳机器人20或用户可以在取货侧接取货物。
柜门111上开设有取货口112,取货口112的形状不限,例如取货口112的形状为矩形、圆形、不规则形状等,在本实施例中,取货口112的形状为矩形。取货口112处可以设置闸门113,闸门113能够打开或封闭取货口112。此外,柜门111上还可以设置操作界面,操作界面一般位于取货口112的上方,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操作界面位于取货口112的下方或两侧也是可以的。
在其他实施例中,取货口112也可以不设置在柜门111上,而是设置在柜体110的一侧。
机柜11具有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以用户或者接驳机器人20取货时面对自动售货机10时为准,机柜11的取货口112所在位置为前,机柜11远离取货口112的一侧为后,用户或者接驳机器人20的左右两侧分别为左和右,用户或者接驳机器人20的上下两侧分别为上和下。当然,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只是相对位置关系,随着取货口112的设置位置不同,各个方位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货架12位于机柜11的货仓内,货架12的样式不限,可以参照现有技术,货架12主要用于分门别类地存放货物等。在一些实施例中,货架12除了能够容纳、承载货物外,还可以推动货物前进,以使货物能够由货架12输出。当然,货架12不具有输出货物的功能,而仅仅具备支撑功能,由其他结构(例如机械手等)将货物转送至货斗13内也是可以的。
在本实施例中,货架12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下列方案:货架12包括层板120、隔板121和推板122,层板120的数量不限,多个层板120沿上下间隔分布,每个层板120沿水平方向设置,可以有一定的倾斜度,每个层板120上设置有若干个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布的隔板121,多个隔板121将层板120上方分隔为多个货道123,每个货道123内均可以放置货物,推板122用于将货道123内的货物逐个推出。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推板122替换为螺旋推料件,随着螺旋推料件的旋转,能够依次将对应的商品推出。
在机柜11的内部、取货口112与货架12之间设有递送空间,货斗13位于递送空间内,货斗13用于接收由货架12输出的货物,并将货物从取货口112送出机柜11。货斗13可以独立制造、销售、使用等,并不依赖于机柜11、货架12等结构。货斗13也具有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在本实施例中,机柜11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与货斗13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一致,在其他实施例中,二者也可以不一致,例如,货斗13的前后方向与机柜11的左右方向一致、货斗13的前后方向与机柜11的前后方向呈现一定的夹角等。
货斗13能够在递送空间内活动,从而到达柜体110内的不同的位置,以与货架12的不同货道123或机柜11的取货口112相对。在本实施例中,货斗13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一位置的数量与货道123的数量匹配,多个第一位置与多个货道123一一对应设置,当货斗13位于不同的第一位置时,货斗13与不同的货道123相对,此时,货斗13能够接收从相对的货道123内输出的货物;第二位置的数量为一个,当货斗13位于第二位置时,货斗13与取货口112相对,货斗13能够将货物从取货口112送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位置的数量还可以为两个、三个等。
货斗13与柜体110的连接方式不限,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下列方案:在柜体110内部设置有两个横梁115、一个立梁116、第一驱动机构117和第二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其中,两个横梁115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横梁115均与柜体110固定连接,且均沿左右方向延伸,立梁116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两个横梁115滑动配合,立梁116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货斗13沿上下方向滑动设置于立梁116上,即货斗13能够在立梁116的带动下左右移动的同时,还可以沿立梁116上下移动。第一驱动机构117用于驱动立梁116沿横梁115左右移动,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货斗13沿立梁116上下移动,在第一驱动机构117和第二驱动机构的共同作用下,货斗13能够移动至多个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中的任意一个。
上述第一驱动机构117和第二驱动机构的具体结构参见相关技术中的自动售货机10的驱动机构,例如齿轮齿条传动机构、链轮链条传动机构、带轮及皮带传动机构等,在此不再赘述。
请结合图3至图6所示,货斗13的具体结构如下:货斗13包括框架130、接驳仓150和限位组件,下面针对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论述。
框架130的形状及结构不限,在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图7所示,框架130包括底板142和两个侧板141,两个侧板141沿左右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底板142设置于两个侧板141的底端,底板142和两个侧板141共同围成接驳空腔,两个侧板141的前端之间形成出货口140,两个侧板141的后端和/或顶端之间形成入货口139,货物能够从入货口139进入接驳空腔内,在入货口139处可以设置踢货组件138。在一些实施例中,框架130还可以包括后板143和顶板144,后板143分别与底板142及两个侧板141的后端连接,入货口139位于后板143的上方,顶板144分别与两个侧板141的顶端连接。
接驳仓150的结构形状及结构不限,在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图8、图9所示,接驳仓150包括底壁157和两个侧壁156,两个侧壁156沿左右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底壁157设置于两个侧壁156的底端,两个侧壁156的前端之间用于出货。在一些实施例中,接驳仓150还可以包括后壁158,后壁158分别与底壁157及两个侧壁156的后端连接。
接驳仓150可活动地设置于框架130内,随着接驳仓150的活动,接驳仓150具有接货位置以及送货位置,接驳仓150能够在接货位置和送货位置之间运动:当接驳仓150位于接货位置时,接驳仓150缩回至框架130的接驳空腔内,接驳仓150位于两个侧板141之间,两个侧壁156分别与两个侧板141相对间隔设置,后壁158与后板143可以抵接;当接驳仓150位于送货位置时,接驳仓150从框架130内伸出,即接驳仓150从两个侧板141前端的出货口140伸出。货斗13位于第一位置且接驳仓150位于接货位置时,接驳仓150能够接收由货架12输出的货物;货斗13位于第二位置且接驳仓150位于送货位置时,接驳仓150的至少一部分由取货口112伸出机柜11。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侧板141的内侧可以为平面结构,如此设计,使得接驳仓150的侧壁156顶端相对于侧板141凸出,货物在进入接驳仓150内时,可能会触碰到侧壁156的顶端,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如下改善方案:每个侧板141的内侧均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位于第二部分的上方,第二部分相对于第一部分凹陷,当接驳仓150位于接货位置时,接驳仓150位于两个侧板141的第二部分之间,并且,接驳仓150的侧壁156内表面与第一部分基本齐平,货物进入接驳仓150内时,不会触碰接驳仓150的侧壁156顶端,可以确保货物直接落入接驳仓150内。
请结合图10所示,接驳仓150与框架130的活动连接关系如下:框架130的底板142上设置有两个接驳凹槽131,两个接驳凹槽131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接驳凹槽131均沿前后方向延伸,接驳凹槽131可以由底板142的后端一直延伸至底板142的前端。每个接驳凹槽131的开口向左或向右设置,两个接驳凹槽131的开口可以相对或相背或同向设置,接驳凹槽131的顶端和底端均被封闭。接驳仓150的底壁157设置有两个滚轮组件,两个滚轮组件与两个接驳凹槽131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滚轮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滚轮151,第一滚轮151可转动地设置于接驳仓150上,第一滚轮151的转轴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滚轮151的结构可以参照现有技术。第一滚轮151设置于对应的接驳凹槽131内,且第一滚轮151的直径与接驳凹槽131的高度匹配。“第一滚轮151的直径与接驳凹槽131的高度匹配”是指:第一滚轮151的直径略小于接驳凹槽131的高度,第一滚轮151与接驳凹槽131的底面可滚动地接触,第一滚轮151与接驳凹槽131的顶面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但间隙较小,以限制第一滚轮151在竖向上的升降。每个第一滚轮151均能沿前后方向相对于对应的接驳凹槽131滚动,以使接驳仓150具有缩回至框架130内的接货位置,以及从框架130内伸出的送货位置。
接驳凹槽131的结构可以参照但不限于下列方案:框架130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围成接驳凹槽131的接驳部134,在本实施例中,框架130上设置有接驳件,接驳件与接驳部134的关系如下:一、接驳件即为接驳部134,接驳件包括依次呈夹角连接的第一板135、第二板136和第三板137,第一板135和第三板137相对且间隔设置,接驳件的整体结构可以类似于槽钢结构,第三板137与框架130的底板142连接,连接方式不限,例如,第三板137与框架130的底板142焊接、通过螺栓连接等。二、接驳件与底板142的一部分共同形成接驳部134,接驳件包括呈夹角连接的第一板135和第二板136,第二板136与底板142连接,底板142的一部分形成第三板137,第一板135与第三板137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一滚轮151位于第一板135和第三板137之间,第一滚轮151由第三板137支撑,第一滚轮151与第三板137沿前后方向可滚动地接触,第一滚轮151与第一板135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间隙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主要是为了防止第一滚轮151同时与第一板135和第三板137接触,第一板135用于限制第一滚轮151向上的活动区间,即当接驳仓150向上运动时,第一滚轮151会抵住第一板135,从而无法继续上升。
每个滚轮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滚轮151,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滚轮组件包括两个第一滚轮151,两个第一滚轮151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于接驳仓150的底壁157后端,部分第一滚轮151可以从底壁157的后端向后伸出,接驳仓150位于送货位置时,两个第一滚轮151均位于接驳凹槽131内。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滚轮151与接驳凹槽131配合,可以保证接驳仓150位于送货位置时仍然能够保持平直状态,进而保证接驳仓150能够顺畅地缩回接货位置。当然,在接驳仓150处于送货位置时,若接驳仓150的前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翻转时,其中一个滚轮可以抵住第一板135,从而使接驳仓150的翻转幅度极小,可以忽略不计。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每个滚轮组件包括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一滚轮151,其中两个第一滚轮151设置于底壁157后端,其他第一滚轮151沿前后方向均匀分布于底壁157。
由于接驳凹槽131与第一滚轮151的配合,能够限制接驳仓150沿上下方向活动,并不能限制接驳仓150沿左右方向活动,若不加以控制,可能会使得接驳仓150左右晃动,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板161和至少两个限位滚轮162,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滚轮162的数量为两个。限位板161沿前后方向设置于框架130的底部,限位板161的位置不限,例如,限位板161可以位于两个接驳凹槽131之间,且关于两个接驳凹槽131居中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板161还可以偏向于一侧。两个限位滚轮162可转动地设置于接驳仓150底部,限位滚轮162的转轴沿竖向设置,两个限位滚轮162分别位于限位板161的两侧,两个限位滚轮162沿左右方向夹持限位板161,每个限位滚轮162与限位板161的一侧可滚动地接触,接驳仓150在接货位置和送货位置之间移动时,每个限位滚轮162能够沿限位板161滚动,以限制接驳仓150沿左右方向的位置。如此设置,使得接驳仓150只能沿前后方向运动,而不能沿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活动,或者沿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的活动范围极小,可以基本忽略不计,以确保接驳仓150运行的稳定性,顺畅地在接货位置和送货位置之间移动,进而顺畅地将货物送出。
此外,为了确保接驳仓150始终保持水平姿态,本实施例还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下列方案:底板142前端设置有第二滚轮132,第二滚轮132的数量不限,例如一个、两个、三个等,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42上设置有两个第二滚轮132,第二滚轮132可转动地设置于底板142上,第二滚轮132的转轴沿左右方向延伸,两个第二滚轮132与两个接驳凹槽131一一对应设置,且每个第二滚轮132设置于对应的接驳凹槽131的前端。接驳仓150在接货位置和送货位置之间移动时,第二滚轮132与接驳仓150的底部始终滚动接触,第二滚轮132支撑接驳仓150的底部。当接驳仓150位于接货位置时,第二滚轮132支撑接驳仓150的前端,两个第一滚轮151支撑接驳仓150的后端,共同确保接驳仓150保持水平姿态,使接驳仓150由接货位置启动时阻力较小。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142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滚轮132,多个第二滚轮132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布。
请结合图5、图7、图8所示,货斗13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接驳仓150在接货位置和送货位置之间移动,具体的,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171、传动轴172、两个齿轮173和两个齿条174,其中,第一电机171安装于框架130一侧,第一电机171具有输出轴,输出轴与传动轴172传动连接,传动连接方式不限,例如,二者采用齿轮机构传动连接、采用皮带传动连接等。传动轴172设置于框架130底部,传动轴172沿左右方向延伸,传动轴172能够围绕自身轴线转动,传动轴172的两端可以由两个侧板141支撑,当然,传动轴172由底板142支撑也是可以的,传动轴172邻近于框架130的前端设置。两个齿轮173间隔且固定套设于传动轴172,在本实施例中,两个齿轮173分别邻近于传动轴172的两端,齿轮173与传动轴172同轴设置,当传动轴172转动时,能够带动两个齿轮173转动。两个齿条174分别固定于接驳仓150的左右两侧,两个齿条174均沿前后方向延伸,两个齿条174与两个齿轮173一一对应地啮合连接,当齿轮173转动时,能够通过齿条174驱动接驳仓150沿前后方向运动。
可选地,接驳仓150的底部可以设置有限位件,当接驳仓150位于送货位置时,限位件与传动轴172抵接。限位件的结构和样式不限,例如,请结合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接驳仓150还包括两个安装架175,安装架175与底壁157固定连接,两个滚轮组件均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架175上,两个安装架175即为限位件。当接驳仓150位于送货位置时,两个安装架175的前端与传动轴172抵接,接驳仓150不能继续前进,可以限制接驳仓150的送货位置,防止接驳仓150伸出过度,使接驳仓150位置更加稳定。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件还可以独立于第一滚轮151设置,限位件可以采用限位块、限位凸起等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货斗13还包括两个第三滚轮133,两个第三滚轮133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框架130的两个侧板141的前端,第三滚轮133可转动地设置于侧板141上,第三滚轮133的转轴沿竖向设置,第三滚轮133可以邻近于侧板141的前端。接驳仓150在接货位置和送货位置之间移动时,两个第三滚轮133分别与接驳仓150的两个侧壁156顶端滚动配合。如此可以避免在接驳仓150移动时与两侧侧板141接触,减小接驳仓150沿左右方向的晃动,进一步降低接驳仓150的移动负载。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图6所示,接驳仓150还可以包括送货组件,送货组件用于将接驳仓150内的货物输送至接驳机器人20内等,具体的,送货组件包括主动辊152、从动辊153、输送带154和第二电机155,主动辊152和从动辊153设置于接驳仓150内且邻近于接驳仓150的底部设置,主动辊152和从动辊153沿左右方向延伸、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布,输送带154套设于主动辊152和从动辊153,第二电机155与主动辊152传动连接。第二电机155工作时,能够带动主动辊152转动,主动辊152、从动辊153和输送带154配合,输送带154用于支撑并将货物向前输送,送货组件可以主动将货物向前推出,避免出现货物在接驳仓150内无法滑落的情况。
本实施例提供的货斗13的使用方法如下:
需要接货时,首先驱动货斗13移动至第一位置,并使接驳仓150位于接货位置;
货架12上的货物经由入货口139进入接驳空腔内,并落入接驳仓150内的输送带154上;
驱动货斗13移动至第二位置,使货斗13正对取货口112;
第一电机171工作,带动传动轴172转动,传动轴172通过齿轮173和齿条174驱动接驳仓150由接货位置向送货位置活动,此时,第一滚轮151在接驳凹槽131内滚动,限位滚轮162沿限位板161滚动;
接驳仓150到达送货位置,此时,限位件抵住传动轴172,接驳仓150的一部分从取货口112伸出;
第二电机155工作,带动主动辊152转动,主动辊152带动从动辊153和输送带154转动,将货物向前输送至接驳机器人20内。
需要将货斗13收回时,控制第一电机171工作,带动传动轴172转动,传动轴172通过齿轮173和齿条174驱动接驳仓150由送货位置向接货位置活动,此时,第一滚轮151在接驳凹槽131内滚动,限位滚轮162沿限位板161滚动;
接驳仓150到达接货位置,此时,接驳仓150位于框架130的两个侧板141之间,后壁158与后板143可以抵接。
上述步骤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增减、修改、调整顺序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货斗,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底部间隔设置有两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接驳凹槽,每个所述接驳凹槽的开口向左或向右设置;
接驳仓,底部设置有两个滚轮组件,两个所述滚轮组件与两个所述接驳凹槽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滚轮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设置于对应的所述接驳凹槽内,且所述第一滚轮的直径与所述接驳凹槽的高度匹配,每个所述第一滚轮均能沿前后方向相对于对应的所述接驳凹槽滚动,以使所述接驳仓具有缩回至所述框架内的接货位置,以及从所述框架内伸出的送货位置;
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板和至少两个限位滚轮,所述限位板沿前后方向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底部,至少两个所述限位滚轮设置于所述接驳仓的底部且沿左右方向夹持所述限位板,所述接驳仓在所述接货位置和所述送货位置之间移动时,每个所述限位滚轮能够沿所述限位板滚动,以限制所述接驳仓沿左右方向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斗,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滚轮组件的其中两个所述第一滚轮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接驳仓的底部后端,所述接驳仓位于所述送货位置时,两个所述第一滚轮均位于对应的所述接驳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货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底部前端设置有第二滚轮,所述接驳仓在所述接货位置和所述送货位置之间移动时,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接驳仓的底部始终滚动接触且支撑所述接驳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货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货斗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接驳仓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传动轴、两个齿轮和两个齿条,其中,所述第一电机安装于所述框架一侧且与所述传动轴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框架底部前端,且沿左右方向延伸,两个所述齿轮间隔且固定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两个所述齿条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分别固定于所述接驳仓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齿条与两个所述齿轮一一对应地啮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货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驳仓的底部设置有限位件,当所述接驳仓位于所述送货位置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传动轴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货斗还包括两个第三滚轮,所述两个第三滚轮分别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两侧前端,所述接驳仓在所述接货位置和所述送货位置之间移动时,所述两个第三滚轮分别与所述接驳仓的两侧顶端滚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斗,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位于两个所述接驳凹槽之间,且关于两个所述接驳凹槽居中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围成所述接驳凹槽的接驳部,所述接驳部包括依次呈夹角连接的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三板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滚轮位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三板之间,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三板沿前后方向可滚动地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驳仓还包括送货组件,所述送货组件包括主动辊、从动辊、输送带和第二电机,所述主动辊和所述从动辊设置于所述接驳仓内且邻近于所述接驳仓的底部设置,所述主动辊和所述从动辊均沿左右方向延伸且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布,所述输送带套设于所述主动辊和所述从动辊,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主动辊传动连接。
10.一种自动售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柜、货架和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货斗,所述机柜的表面设置有取货口,所述货架设置于所述机柜内;所述货斗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货斗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且所述接驳仓位于所述接货位置时,所述接驳仓能够接收由所述货架输出的货物;所述货斗位于第二位置且所述接驳仓位于所述送货位置时,所述接驳仓的至少一部分由所述取货口伸出所述机柜。
CN202320061107.1U 2023-01-06 2023-01-06 一种货斗及自动售货机 Active CN2188963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61107.1U CN218896387U (zh) 2023-01-06 2023-01-06 一种货斗及自动售货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61107.1U CN218896387U (zh) 2023-01-06 2023-01-06 一种货斗及自动售货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96387U true CN218896387U (zh) 2023-04-21

Family

ID=85998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61107.1U Active CN218896387U (zh) 2023-01-06 2023-01-06 一种货斗及自动售货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963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95832B (zh) 一种高效自动分拣货架及其分拣系统
CN110969392A (zh) 一种智能送货系统及远程售卖方法
KR20190116506A (ko) 자동화된 저장 및 인출 시스템
US4229135A (en) Storage system including movable pallet racks
CN113401548B (zh) 用于多深度存放架的自动化穿梭车系统
CN109801454B (zh) 智能物流柜
CN111402515A (zh) 一种智能柜
CN209275412U (zh) 旋转式自动存储机
CN114229313B (zh) 一种立体化多层多库位仓储货架
CN218896387U (zh) 一种货斗及自动售货机
JPH0642810U (ja) 自動倉庫
JP3924520B2 (ja) 自動倉庫
JPH06263251A (ja) コンテナへの物品移載方法及び装置
CN114408431A (zh) 一种分播系统
CN209312152U (zh) 旋转式自动存储售卖一体机
JP5532341B2 (ja) 物品収納設備
CN117671851A (zh) 一种货斗及自动售货机
CN110325462B (zh) 自动存储和取回系统及用于操作该自动存储和取回系统的方法
CN216611271U (zh) 一种用于玻璃幕墙的运输装置
CN113562374B (zh) 一种播种墙
CN212061305U (zh) 一种货物递送装置及自动售货机
CN115690983A (zh) 一种防错取的无人售货机
CN209956704U (zh) 一种物品输送装置及智能无人超市
CN220316015U (zh) 一种自卸式集装箱
CN211827443U (zh) 一种智能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