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95297U - 一种多级高效吸能头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级高效吸能头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95297U
CN211995297U CN201922154293.XU CN201922154293U CN211995297U CN 211995297 U CN211995297 U CN 211995297U CN 201922154293 U CN201922154293 U CN 201922154293U CN 211995297 U CN211995297 U CN 2119952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sleeve
spring
fixed plate
headres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5429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吉雄
张顺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zhou Lianhong Motor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zhou Lianhong Motor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zhou Lianhong Motor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zhou Lianhong Motor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5429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952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952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952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级高效吸能头枕,包括位于头枕内并固定连接与枕杆上的固定板和位于固定板前方并相对固定板前后移动的受压板,所述固定板和受压板之间设置有位于中间的缓冲折叠器和位于缓冲折叠器上、下方的一对弹簧膨胀式压溃管。本实用新型多级高效吸能头枕的吸能装置占用的空间小,可用于人与汽车座椅头枕发生碰撞时进行较大程度的高效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在吸收能量完成后,不会对人体产生二次伤害,减少冲击能量对人员造成的伤害。

Description

一种多级高效吸能头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级高效吸能头枕。
背景技术
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自驾出门越发普遍。汽车头枕作为与人接触的部件,是人与汽车交互的重要元素。汽车座椅头枕是一种驾驶舒适性配置用品和安全防护用品。在车辆发生追尾时,人体由于惯性会向后倒,此时车辆加速或减速的压力都集中在人体脆弱的颈部和头部,而头枕则对此起缓冲作用,保护人体头部。
然而,目前设计的传统座椅头枕上都着重对头枕的结构、造型和舒适度进行研究,而忽略了对头枕的安全性研究。传统座椅头枕用海绵进行简单包裹,只能起到轻微缓冲作用。当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或者是在高速运行时发生突发状况时,采取紧急停车都会使乘员与车辆座椅头枕发生碰撞,这种碰撞冲击会危及乘员的生命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能效果好,可有效减少冲击能量对人员造成的伤害的多级高效吸能头枕。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多级高效吸能头枕,包括位于头枕内并固定连接与枕杆上的固定板和位于固定板前方并相对固定板前后移动的受压板,所述固定板和受压板之间设置有位于中间的缓冲折叠器和位于缓冲折叠器上、下方的一对弹簧膨胀式压溃管。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膨胀式压溃管包括后端固定连接于固定板上的外套筒以及套于外套筒前部并可相对其前后滑动的内压筒,所述外套筒内设置有后端固定连接于固定板上的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前端伸入内压筒中,所述内压筒后端与第一弹簧固连在一起,所述受压板上固定连接后端顶着第一弹簧并且在受压板向后移动一定距离后将内压筒顶推卡入外套筒后部的顶杆。
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筒前部上具有与内压筒滑动配合的大径段,外套筒后部具有直径小于内压筒直径的小径段,外套筒中部具有连接大径段和小径段的锥形连接段,所述内压筒后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弹簧连接在一起的压块,第一弹簧从压块中间穿过,所述压块后端部呈锥形。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折叠器包括固定于固定板上的滑杆,所述滑杆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滑杆固定块上,所述固定板前方设置有一对交叉铰接的压杆,两压杆后端分别连接有可相对竖向滑杆滑动的滚轮,滚轮和对应端的滑杆固定块之间设置有套于滑杆上的第二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受压板和固定板呈圆形,受压板的外围设置有固定连接于固定板上的环形侧板,环形侧板前端设置有防止受压板脱离的锁止挡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多级高效吸能头枕的吸能装置占用的空间小,可用于人与汽车座椅头枕发生碰撞时进行较大程度的高效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吸能效果好,在吸收能量完成后,不会对人体产生二次伤害,减少冲击能量对人员造成的伤害。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和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构造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头枕内部构造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受压板、2-顶杆、3-内压筒、4-第一弹簧、5-外套筒、6-固定板、7-压杆、8-滑杆固定块、9-第二弹簧、10-滚轮、11-滑杆、12-锁止档环、13-压块、14-头枕、15-缓冲折叠器、16-弹簧膨胀式压溃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多级高效吸能头枕,包括位于头枕14内并固定连接与枕杆上的固定板6和位于固定板6前方并相对固定板前后移动的受压板1,所述固定板和受压板之间设置有位于中间的缓冲折叠器15和位于缓冲折叠器上、下方的一对弹簧膨胀式压溃管16;缓冲折叠器和弹簧膨胀式压溃管构成头枕的吸能装置,该吸能装置占用的空间小,可用于人与汽车座椅头枕发生碰撞时进行较大程度的高效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在吸收能量完成后,不会对人体产生二次伤害,减少冲击能量对人员造成的伤害。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簧膨胀式压溃管16包括后端固定连接于固定板6上的外套筒5以及套于外套筒5前部并可相对其前后滑动的内压筒3,所述外套筒5内设置有后端固定连接于固定板上的第一弹簧4,第一弹簧4的前端伸入内压筒3中,所述内压筒3后端与第一弹簧4固连在一起,所述受压板1上固定连接后端顶着第一弹簧4并且在受压板向后移动一定距离后将内压筒3顶推卡入外套筒后部的顶杆2;当受压板受到较小的冲击力时,受压板向后移动的距离较短,第一弹簧4受到较小程度压缩,此时内压筒仍处于外套筒的前部,但整个吸能装置不会发生破坏,当冲击力撤销时,受压板1在第一弹簧作用下可以返回到原来位置,而当当受压板受到较大的冲击力时,受压板向后移动超过外套筒前部长度时,顶杆推动第一弹簧4受到较大程度压缩,此时内压筒被顶杆顶推卡入外套筒的后部,外套筒5发生膨胀压溃,由于膨胀压溃变形使得外套筒和内压筒之间卡紧,第二弹簧4无法伸长复位,受压板仅靠缓冲折叠器15提供向前复位的作用力,因此受压板向前复位的推力较小,不会对人产生二次伤害。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套筒5前部上具有与内压筒3滑动配合的大径段,外套筒后部具有直径小于内压筒直径的小径段,外套筒中部具有连接大径段和小径段的锥形连接段,所述内压筒3后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弹簧连接在一起的压块13,第一弹簧4从压块13中间穿过,所述压块后端部呈锥形,在受压板受到的冲击力在一定范围内时,内压筒始终在外套筒的大径段内活动,压块由于受到锥形连接段的阻碍作用也无法轻易被推入小径段中,而到受压板受到的冲击力超过一定范围时,由于锥形连接段和压块后端锥面配合使得压块连通内压筒被一定顶推挤入外套筒的小径段中使外套筒膨胀压溃变形,也是内压筒和外套筒卡紧,第一弹簧的弹力无法将内压筒从中推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折叠器15包括固定于固定板上的滑杆11,所述滑杆11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滑杆固定块8上,所述固定板前方设置有一对交叉铰接的压杆7,两压杆后端分别连接有可相对竖向滑杆滑动的滚轮10,滚轮和对应端的滑杆固定块之间设置有套于滑杆上的第二弹簧9;受压板受到冲击力向后移动时,迫使两压杆前端张开,两压杆后端也随之张开,进而压缩第二弹簧,不论受压板收到多大的冲击力,缓冲折叠器15都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吸收一部分能量,并且为受压板向前复位提供推力。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受压板1和固定板6呈圆形,受压板的外围设置有固定连接于固定板上的环形侧板,环形侧板前端设置有防止受压板脱离的锁止挡环12,能够有效限制受压板向前活动的最大距离,不会对人体造成二次伤害,图1和图2中所示为受压板脱离状态。
当受压板1受到较小的冲击力时,弹簧膨胀式压溃管中的第一弹簧4受到较小程度的压缩,内压筒仍处于外套筒的前部大径段中,同时缓冲折叠器中的第二弹簧9也会被压缩,但整个吸能装置不会发生破坏,当冲击力撤销时,受压板1可以返回到原来位置,由于锁止档环12的限位作用不会对人体造成二次伤害;而当受到冲击力较大时,弹簧膨胀式压溃管中的内压筒3被顶杆2顶入到外套筒5后部小径段中, 外套筒5发生膨胀压溃,由于膨胀压溃变形使得内部第二弹簧4不会返回,第二弹簧不为受压板提供向前复位的推力,受压板受到的推力较小,不会对人产生二次伤害,而缓冲折叠器中第二弹簧9在较大冲击力作用下也会产生缓冲,滚轮10沿着滑杆 11滑动时吸收一部分的能量,并未受压板向前复位提供一定推力。
上述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除另有声明外,如果其公开了数值范围,那么公开的数值范围均为优选的数值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优选的数值范围仅仅是诸多可实施的数值中技术效果比较明显或具有代表性的数值。由于数值较多,无法穷举,所以本实用新型才公开部分数值以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且,上述列举的数值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 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 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另外,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3)

1.一种多级高效吸能头枕,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头枕内并固定连接与枕杆上的固定板和位于固定板前方并相对固定板前后移动的受压板,所述固定板和受压板之间设置有位于中间的缓冲折叠器和位于缓冲折叠器上、下方的一对弹簧膨胀式压溃管;所述弹簧膨胀式压溃管包括后端固定连接于固定板上的外套筒以及套于外套筒前部并可相对其前后滑动的内压筒,所述外套筒内设置有后端固定连接于固定板上的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前端伸入内压筒中,所述内压筒后端与第一弹簧固连在一起,所述受压板上固定连接后端顶着第一弹簧并且在受压板向后移动一定距离后将内压筒顶推卡入外套筒后部的顶杆;所述外套筒前部上具有与内压筒滑动配合的大径段,外套筒后部具有直径小于内压筒直径的小径段,外套筒中部具有连接大径段和小径段的锥形连接段,所述内压筒后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弹簧连接在一起的压块,第一弹簧从压块中间穿过,所述压块后端部呈锥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高效吸能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折叠器包括固定于固定板上的滑杆,所述滑杆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滑杆固定块上,所述固定板前方设置有一对交叉铰接的压杆,两压杆后端分别连接有可相对竖向滑杆滑动的滚轮,滚轮和对应端的滑杆固定块之间设置有套于滑杆上的第二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级高效吸能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压板和固定板呈圆形,受压板的外围设置有固定连接于固定板上的环形侧板,环形侧板前端设置有防止受压板脱离的锁止挡环。
CN201922154293.XU 2019-12-05 2019-12-05 一种多级高效吸能头枕 Active CN2119952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54293.XU CN211995297U (zh) 2019-12-05 2019-12-05 一种多级高效吸能头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54293.XU CN211995297U (zh) 2019-12-05 2019-12-05 一种多级高效吸能头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95297U true CN211995297U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07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54293.XU Active CN211995297U (zh) 2019-12-05 2019-12-05 一种多级高效吸能头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9529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58119A (zh) * 2022-06-24 2022-10-11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儿童动态防护的安全带结构及汽车儿童座椅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58119A (zh) * 2022-06-24 2022-10-11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儿童动态防护的安全带结构及汽车儿童座椅
CN115158119B (zh) * 2022-06-24 2023-08-04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儿童动态防护的安全带结构及汽车儿童座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747968A (en) Automobile cushion bumper
CN203637622U (zh) 吸能式汽车座椅
EP2842815B1 (en) Wheel-embracing mechanism and safety vehicle having the wheel-embracing mechanism
CN104973002B (zh) 一种装在汽车上可伸缩式液固耦合四级碰撞吸能装置
CN211995297U (zh) 一种多级高效吸能头枕
CN113246890A (zh) 一种汽车前端挤压缓冲式防撞梁
CN210554641U (zh) 一种汽车一体化防撞系统
CN103640536A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装置
CN215851097U (zh) 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汽车被动防撞装置
CN106627452B (zh) 一种防撞的后保险杠左右安装支架
CN201694139U (zh) 车辆外置缓冲型保险装置
CN203651670U (zh) 一种针对正面偏置碰撞的门槛缓冲装置
CN209479772U (zh) 一种车辆纵梁吸能盒
CN210191275U (zh) 一种汽车的搁脚板总成
CN102248924A (zh) 一种轿车保险杠
CN2424972Y (zh) 汽车碰撞缓冲保护器
CN208682772U (zh) 一种薄壁高强度保险杠
CN213831592U (zh) 一种电动汽车安全防护装置
CN200939842Y (zh) 防撞击伤害汽车驾驶室座椅
CN205601761U (zh) 一种可伸缩式汽车碰撞缓冲吸能装置
JPH0568353U (ja) バックフレーム
CN2406869Y (zh) 机动车安全保险杠
CN214929739U (zh) 一种集成式缓冲压溃装置及车钩
CN203864618U (zh) 汽车碰撞三级缓冲装置
CN219523752U (zh) 汽车座椅管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