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25941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25941U
CN211925941U CN202020618987.4U CN202020618987U CN211925941U CN 211925941 U CN211925941 U CN 211925941U CN 202020618987 U CN202020618987 U CN 202020618987U CN 211925941 U CN211925941 U CN 2119259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ousing
fan
heat exchanger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1898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柯得军
董国龙
沙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Ningbo Aux Intelligent Commercial Air Condition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Ningbo Aux Intelligent Commercial Air Condition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1898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259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259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259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该空调器包括壳体组件、换热器和风机,壳体组件具有安装空间、与安装空间均连通的底部风口和顶部风口,换热器和风机均与壳体组件连接,并位于安装空间内;风机用于在第一转向运行时,使空气从底部风口进入,并经换热器后,从顶部风口排出;和/或,风机还用于在与第一转向相反的第二转向运行时,使空气从顶部风口进入,并经换热器后,从底部风口排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能够使房间内温度均匀,具有良好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空调器的结构使得空调器的使用体验不好,用户对于空调器的体验舒适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空调器制热效果体验不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用于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组件、换热器和风机,所述壳体组件具有安装空间、与所述安装空间均连通的底部风口和顶部风口,所述换热器和所述风机均与所述壳体组件连接,并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风机用于在第一转向运行时,使空气从所述底部风口进入,并经所述换热器后,从所述顶部风口排出;和/或,所述风机还用于在与所述第一转向相反的第二转向运行时,使空气从所述顶部风口进入,并经所述换热器后,从所述底部风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顶部风口和底部风口用于进风或出风,换热器用于对气体换热,风机用于为气体流动提供动力。风机以第一转向运行时,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空气从底部风口进入,经换热器换热后制冷,空调器吹出的冷风从顶部风口排出,冷风密度较大,在风机的作用下上升,并在上升后逐步沉降,分散到房间内各处。在冷风充分换热后,沉降到底部风口附近,又在风机的作用下,进入空调器并再次与换热器换热,实现了整个房间内的空气的流动,让房间温度更加均匀,从而提升用户的制冷体验。风机以第二转向运行时,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空气从顶部风口进入,经换热器换热后制热,空调器吹出的暖风从底部风口排出,暖风密度较小,在进入室内后逐渐上升,分散到房间内各处,让房间温度均匀,从而提升用户的制热体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在制冷和制热模式下均能够使房间内温度均匀,具有良好的使用体验。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顶部结构和壳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与所述顶部结构连接,并围成所述安装空间,所述顶部风口设置于所述顶部结构,所述底部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远离所述顶部结构的一端,所述风机与所述顶部结构连接,所述换热器与所述顶部结构和所述壳体结构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顶部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顶板和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壳体结构连接,所述顶部风口设置于所述顶板,所述顶板、所述顶盖和所述壳体结构围成所述安装空间,所述风机与所述顶板连接,所述顶盖与所述换热器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顶盖设置有连接部和通风孔,所述连接部环设于所述通风孔,所述顶板设置有装配部,所述装配部环设于所述顶部风口,并与所述连接部密封连接,以使空气从所述通风孔流动至所述顶部风口或从所述顶部风口流动至所述通风孔。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器成环状,并与所述连接部的位置相对。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顶板还设置有电机安装部,所述顶部风口环设于所述电机安装部,所述风机的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安装部,所述风机的叶片伸入所述安装空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顶板为桌板,所述壳体结构在所述桌板平面的投影在所述桌板内。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顶部风口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顶部风口分布于所述电机安装部和所述装配部之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结构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成环状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上,并与所述顶部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顶部结构围成所述安装空间,所述底部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器环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底部风口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底部风口成环状分布于所述第一壳体上。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底部支撑结构,所述底部支撑结构与所述壳体结构远离所述顶部结构的一端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空调器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空调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3中的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空调器;10-壳体组件;11-安装空间;12-底部风口;13-顶部风口;14-顶部结构;14a-顶板;14b-顶盖;14c-连接部;14d-通风孔;14e-装配部;14f-电机安装部;15-壳体结构;15a-第一壳体;15b-第二壳体;16-底部支撑结构;20-换热器;30-风机;31-电机;32-风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100,该空调器100的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并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空调器100包括壳体组件10、换热器20和风机30,壳体组件10具有安装空间11、与安装空间11均连通的底部风口12和顶部风口13,换热器20和风机30均与壳体组件10连接,并位于安装空间11内;风机30用于在第一转向运行时,使空气从底部风口12进入,并经换热器20后,从顶部风口13排出;和/或,风机30还用于在与第一转向相反的第二转向运行时,使空气从顶部风口13进入,并经换热器20后,从底部风口12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转向和第二转向指的是风机30在工作状态下的旋转方向。可选地,第一转向和第二转向可以为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即,当第一转向为顺时针方向时,第二转向为逆时针方向;当第一转向为逆时针方向时,第二转向为顺时针方向。
同时,也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和/或”指的是前后两者至少取其一,包括以下三种情况:其一、风机30用于在第一转向运行时,使空气从底部风口12进入,并经换热器20后,从顶部风口13排出;其二、风机30还用于在与第一转向相反的第二转向运行时,使空气从顶部风口13进入,并经换热器20后,从底部风口12排出;其三、风机30用于在第一转向运行时,使空气从底部风口12进入,并经换热器20后,从顶部风口13排出;且风机30还用于在与第一转向相反的第二转向运行时,使空气从顶部风口13进入,并经换热器20后,从底部风口12排出。
其中,风机30以第一转向运行时,空调器100处于制冷模式,在此时,空气从底部风口12进入,经换热器20换热后制冷,空调器100吹出的冷风从顶部风口13排出,冷风密度较大,在风机30的作用下上升,并在上升后逐步沉降,分散到房间内各处。在冷风充分换热后,沉降到底部风口12附近,又在风机30的作用下,进入空调器100并再次与换热器20换热,实现了整个房间内的空气的流动,让房间温度更加均匀,从而提升用户的制冷体验。应当理解的是,在风机30仅以第一转向运行的方案中,空调器100可以为单冷空调,即只具有制冷功能的空调。
风机30以第二转向运行时,空调器100处于制热模式,在此时,空气从顶部风口13进入,经换热器20换热后制热,空调器100吹出的暖风从底部风口12排出,暖风密度较小,在进入室内后逐渐上升,分散到房间内各处,让房间温度均匀,从而提升用户的制热体验。应当理解的是,在风机30仅以第二转向运行的方案中,空调器100只具有制热功能。在风机30能够以第一转向和第二转向运行的方案中,空调器100兼具制冷和制热功能。
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100在制冷和制热模式下均能够使房间内温度均匀,具有良好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100在使用时:开启空调器100,并控制风机30的转向,比如,开启空调器100的制冷模式,此时,控制风机30以第一转向运行,空气从底部风口12进入,并在经换热器20换热后,从顶部风口13排出,实现制冷效果;或者,开启空调器100的制热模式,此时,控制风机30以第二转向运行,空气从顶部风口13进入,并在经换热器20换热后,从底部风口12排出,实现制热效果。
请参阅图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壳体组件10可以包括顶部结构14和壳体结构15,壳体结构15与顶部结构14连接,并围成安装空间11,顶部风口13设置于顶部结构14,底部风口12设置于壳体结构15远离顶部结构14的一端,风机30与顶部结构14连接,换热器20与顶部结构14和壳体结构15连接。
也就是说,顶部风口13设置在顶部结构14上,底部风口12设置在壳体结构15上,顶部结构14与壳体结构15连接。在装配时,可以先将换热器20装配在壳体结构15上,将风机30装配在顶部结构14上,再装配壳体结构15和顶部结构14。
进一步地,该顶部结构14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顶板14a和顶盖14b,顶盖14b与壳体结构15连接,顶部风口13设置于顶板14a,顶板14a、顶盖14b和壳体结构15围成安装空间11,风机30与顶板14a连接,顶盖14b与换热器20连接。顶盖14b连接顶板14a和壳体结构15,在装配时,顶盖14b和顶板14a可以分别进行装配,有利于使装配简单,同时也使得顶部结构14的结构紧凑。
请结合参阅图3和图4,更进一步地,该顶盖14b可以设置连接部14c和通风孔14d,连接部14c环设于通风孔14d;该顶板14a可以设置装配部14e,装配部14e环设于顶部风口13,并与连接部14c密封连接,以使空气从通风孔14d流动至顶部风口13或从顶部风口13流动至通风孔14d。该通风孔14d用于供空气流动,通过设置连接部14c、通风孔14d等结构能够使顶盖14b与顶板14a和壳体结构15的连接方式简单、同时使得结构紧凑。
可选地,连接部14c与装配部14e可拆卸地连接,以便于拆装或更换顶板14a。同时,也便于顶板14a与顶盖14b的装配。
可选地,该换热器20成环状,并与连接部14c的位置相对,在经过换热器20后的空气能够通过该通风孔14d,再经顶部风口13排出。换热器20与连接部14c的位置相对,连接部14c与装配部14e配合后,所形成的通道的尺寸大体与换热器20的内环尺寸一致。
进一步地,风机30的风叶32伸入到换热器20所围成的环状结构内,以使风机30更好地作用于空气,提升空气的流动速率。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的顶板14a还可以设置电机安装部14f,顶部风口13环设于电机安装部14f,风机30的电机31安装于电机安装部14f,风机30的叶片伸入安装空间11。
应当理解的是,顶部风口13环设在电机安装部14f,即环设在风机30外侧,风机30与顶部风口13之间的大体为直线路径,即空气流动的路程短、出风或进风的效率高。
可选地,该顶部风口1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多个顶部风口13分布于电机安装部14f和装配部14e之间。也就是说,顶部风口13的位置与空气流动的路径相对,在通过顶部风口13出风时,能减小对气流的阻挡,提高风速和风量;在通过顶部风口13进风时,能在顶部风口13附近形成负压,缩短空气的流动路径。
请参阅图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壳体结构15可以包括第一壳体15a和第二壳体15b,第一壳体15a成环状地设置于第二壳体15b上,并与顶部结构14连接,第一壳体15a、第二壳体15b和顶部结构14围成安装空间11,底部风口12设置于第一壳体15a靠近第二壳体15b的一端,换热器20与第二壳体15b连接。
应当理解的是,该第一壳体15a和第二壳体15b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分体成型,再进行连接。第一壳体15a成环状地设置在第二壳体15b上,该环状可以为圆环、方形环、椭圆形环等。换热器20可以安装在第二壳体15b上,其安装方式可以为卡接、粘接、螺钉连接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其安装方式不做具体限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换热器20环设于第二壳体15b上,底部风口12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底部风口12成环状分布于第一壳体15a上。
应当理解的是,在使用时,空调器100能够通过环状分布的底部风口12进出风,有利于提升制冷或制热的效率,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比如,在通过底部风口12进风时,环状分布的底部风口12能够从第一壳体15a的各个方向进风,进风量较大。同时,换热器20也环设在第二壳体15b上,在风机30的作用下,从底部风口12进入的空气与换热器20换热,换热的面积大、效率高。在通过底部风口12出风时,能够在各个方向上出风,使得出风的覆盖面积更大,有利于与室内气体的换热,提升制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顶板14a可以为桌板。即该空调器100的整体形状大体为桌子的形状,可以参阅图1。壳体结构15在桌板平面的投影在桌板内。在顶板14a即桌板上可以放置各种用品,比如生活用品、办公用品等。同时,该壳体组件10还可以包括底部支撑结构16,底部支撑结构16与壳体结构15远离顶部结构14的一端连接。该底部支撑结构16可以为桌子的支腿,用于支撑桌子。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100,可以具有桌子的功能,以便用户使用。用户在不使用空调器100的功能时,可以将该空调器100作为桌子使用。当然,用户在使用空调器100制冷或制热时,也可以将该空调器100作为桌子使用。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100:顶部风口13和底部风口12用于进风或出风,换热器20用于对气体换热,风机30用于为气体流动提供动力。风机30以第一转向运行时,空调器100处于制冷模式:空气从底部风口12进入,经换热器20换热后制冷,空调器100吹出的冷风从顶部风口13排出,冷风密度较大,在风机30的作用下上升,并在上升后逐步沉降,分散到房间内各处。在冷风充分换热后,沉降到底部风口12附近,又在风机30的作用下,进入空调器100并再次与换热器20换热,实现了整个房间内的空气的流动,让房间温度更加均匀,从而提升用户的制冷体验。风机30以第二转向运行时,空调器100处于制热模式:空气从顶部风口13进入,经换热器20换热后制热,空调器100吹出的暖风从底部风口12排出,暖风密度较小,在进入室内后逐渐上升,分散到房间内各处,让房间温度均匀,从而提升用户的制热体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100在制冷和制热模式下均能够使房间内温度均匀,具有良好的使用体验。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10)、换热器(20)和风机(30),所述壳体组件(10)具有安装空间(11)、与所述安装空间(11)均连通的底部风口(12)和顶部风口(13),所述换热器(20)和所述风机(30)均与所述壳体组件(10)连接,并位于所述安装空间(11)内;所述风机(30)用于在第一转向运行时,使空气从所述底部风口(12)进入,并经所述换热器(20)后,从所述顶部风口(13)排出;和/或,所述风机(30)还用于在与所述第一转向相反的第二转向运行时,使空气从所述顶部风口(13)进入,并经所述换热器(20)后,从所述底部风口(12)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0)包括顶部结构(14)和壳体结构(15),所述壳体结构(15)与所述顶部结构(14)连接,并围成所述安装空间(11),所述顶部风口(13)设置于所述顶部结构(14),所述底部风口(12)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15)远离所述顶部结构(14)的一端,所述风机(30)与所述顶部结构(14)连接,所述换热器(20)与所述顶部结构(14)和所述壳体结构(1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结构(14)包括相互连接的顶板(14a)和顶盖(14b),所述顶盖(14b)与所述壳体结构(15)连接,所述顶部风口(13)设置于所述顶板(14a),所述顶板(14a)、所述顶盖(14b)和所述壳体结构(15)围成所述安装空间(11),所述风机(30)与所述顶板(14a)连接,所述顶盖(14b)与所述换热器(2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4b)设置有连接部(14c)和通风孔(14d),所述连接部(14c)环设于所述通风孔(14d),所述顶板(14a)设置有装配部(14e),所述装配部(14e)环设于所述顶部风口(13),并与所述连接部(14c)密封连接,以使空气从所述通风孔(14d)流动至所述顶部风口(13)或从所述顶部风口(13)流动至所述通风孔(14d)。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20)成环状,并与所述连接部(14c)的位置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4a)还设置有电机安装部(14f),所述顶部风口(13)环设于所述电机安装部(14f),所述风机(30)的电机(31)安装于所述电机安装部(14f),所述风机(30)的叶片伸入所述安装空间(11)。
7.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4a)为桌板,所述壳体结构(15)在所述桌板平面的投影在所述桌板内。
8.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15)包括第一壳体(15a)和第二壳体(15b),所述第一壳体(15a)成环状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15b)上,并与所述顶部结构(14)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5a)、所述第二壳体(15b)和所述顶部结构(14)围成所述安装空间(11),所述底部风口(12)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5a)靠近所述第二壳体(15b)的一端,所述换热器(20)与所述第二壳体(15b)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20)环设于所述第二壳体(15b)上,所述底部风口(12)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底部风口(12)成环状分布于所述第一壳体(15a)上。
10.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0)还包括底部支撑结构(16),所述底部支撑结构(16)与所述壳体结构(15)远离所述顶部结构(14)的一端连接。
CN202020618987.4U 2020-04-22 2020-04-22 空调器 Active CN2119259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18987.4U CN211925941U (zh) 2020-04-22 2020-04-22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18987.4U CN211925941U (zh) 2020-04-22 2020-04-22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25941U true CN211925941U (zh) 2020-11-13

Family

ID=73328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18987.4U Active CN211925941U (zh) 2020-04-22 2020-04-22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259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6090297A (ja) シロッコファン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CN113357811B (zh) 进风结构、新风装置及空调
CN213747026U (zh) 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1925941U (zh) 空调器
CN217031378U (zh) 空调器的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5490028U (zh) 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
CN110749007B (zh) 一种吊扇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EP4286752A1 (e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CN214038685U (zh)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CN210511918U (zh) 空调柜机
CN219367818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9083268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2303731A (zh) 空调柜机
CN216011060U (zh) 一种空调器
CN110594921A (zh) 智能型冷热风机
CN115183323B (zh) 空调器
CN108266810A (zh) 立式空调设备
CN115183322B (zh) 空调器
CN217274763U (zh) 矢量出风口结构和双涡轮增压线型新风冷暖空调
CN215993247U (zh) 一种智能床头柜
CN213747012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7031400U (zh) 空调器的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7635904U (zh) 室内空调机
CN214949717U (zh) 风道结构和空调器
CN215260435U (zh) 空气调节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23

Address after: 315191 No. 1166 Mingguang North Road, Jiangshan Town, Ningbo, Zhejiang, Yinzhou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NINGBO AUX ELECTRIC Co.,Ltd.

Patentee after: AUX AIR CONDITIONING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315000 No.1166 Mingguang North Road, Jiangshan Town, Yinzhou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INGBO AUX ELECTRIC Co.,Ltd.

Patentee before: Ningbo Oxfam intelligent commercial air conditioning manufactur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