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47026U - 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747026U CN213747026U CN202022619969.0U CN202022619969U CN213747026U CN 213747026 U CN213747026 U CN 213747026U CN 202022619969 U CN202022619969 U CN 202022619969U CN 213747026 U CN213747026 U CN 21374702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indoor unit
- air conditioner
- driving
-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具有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旋转风道组件,旋转风道组件设置在壳体内,旋转风道组件相对壳体可转动,空调室内机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时,壳体外的风从第一风口进入且在流经旋转风道组件后从第二风口送出,空调室内机处于第二出风模式时,壳体外的风从第二风口进入且在流经旋转风道组件后从第一风口送出。由此,通过壳体和旋转风道组件配合,能实现空调室内机的气流流向的切换,可以使空调室内机在不同模式下具有不同的出风形式,从而能够使空调室内机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时都达到好的工作效果,并且不需要安装导风板,可以使空调室内机的外观美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以及具有该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在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下对应的空气密度不一致,制热模式时空气密度比较小,气流容易上浮,而制冷模式时空气密度较大,气流容易下沉,空调在制热模式时风向朝下才能达到较好的制热效果。
相关技术中,空调室内机的气流流向不可变,只能满足单一模式下的出风形式,即空调室内机只能满足制冷模式时的出风形式,若在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安装导风板来控制气流流向,会影响空调室内机的外观美观性,还会影响家装布局,并且安装导风板会增加空调的安装成本和安装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可以实现空调室内机的气流流向的切换,可以使空调室内机在不同模式下具有不同的出风形式,从而能够使空调室内机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时都达到好的工作效果,并且不需要安装导风板,可以使空调室内机的外观美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旋转风道组件,所述旋转风道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旋转风道组件相对所述壳体可转动以使所述空调室内机能够在第一出风模式和第二出风模式之间切换,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所述第一出风模式时,所述壳体外的风从所述第一风口进入且在流经所述旋转风道组件后从所述第二风口送出,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所述第二出风模式时,所述壳体外的风从所述第二风口进入且在流经所述旋转风道组件后从所述第一风口送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壳体和旋转风道组件配合,能实现空调室内机的气流流向的切换,可以使空调室内机在不同模式下具有不同的出风形式,从而能够使空调室内机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时都达到好的工作效果,并且不需要安装导风板,可以使空调室内机的外观美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风口的设置高度低于所述第二风口的设置高度,且所述第一出风模式为制冷运行模式,所述第二出风模式为制热运行模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面,所述第二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固定壳部和可动壳部,所述可动壳部可向着远离所述固定壳部的方向移动,且移动行程允许所述旋转风道组件能够在所述壳体内自由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固定壳部的底部敞开形成敞开口,所述可动壳部封闭所述敞开口且所述可动壳部相对所述敞开口可向下运动以在所述敞开口与所述可动壳部之间形成避让空间,所述避让空间允许所述旋转风道组件在转动时至少部分地伸入到所述避让空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风口的设置高度低于所述第二风口的设置高度,所述可动壳部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成用于驱动所述可动壳部相对所述固定壳部移动;以及第一导向机构,所述第一导向机构设置成用于引导所述可动壳部和所述固定壳部的相对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齿轮、齿条和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座,所述齿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座且一端与所述可动壳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设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轴且与所述齿条啮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包括: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中的一个与所述可动壳部连接,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中的另一个与所述固定壳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多个所述第一导向机构相互间隔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壳体内具有风道腔,所述旋转风道组件与所述可动壳部的距离小于所述旋转风道组件与所述可动壳部相对的壁的距离,从而使得所述旋转风道组件以靠近所述可动壳部的形式配置在所述风道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壳体内还具有电控腔和换热器腔,所述风道腔和所述换热器腔平行并置,所述电控腔位于所述风道腔的纵向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旋转风道组件相对所述壳体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旋转风道组件的纵向两端,且其中一端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位于所述旋转风道组件和所述电控腔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旋转风道组件包括:沿所述旋转风道组件的纵向彼此连接的多个轴流风轮组件,每个所述轴流风轮组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可动壳部相对所述固定壳部的运动方向一致,且所述旋转风道组件的转动轴线平行于所述可动壳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每个所述轴流风轮组件均包括:第一风轮、第二驱动件和环形风筒,所述环形风筒套设于所述第一风轮外侧,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风轮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每个所述轴流风轮组件均还包括:驱动件固定座,所述第二驱动件设于所述驱动件固定座,所述驱动件固定座与所述环形风筒连接;所述驱动件固定座包括:驱动件安装部、导风叶片和套环,所述导风叶片连接在所述驱动件安装部和所述套环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每个所述轴流风轮组件均还包括:轴承套,所述环形风筒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套环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轴承套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外侧,所述轴承套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适于通过所述第二齿轮驱动所述旋转风道组件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三驱动件、第二安装座、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三驱动件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三齿轮设于所述第三驱动件的输出轴,所述第四齿轮啮合在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旋转风道组件包括:轴流风轮组件,所述空调室内机在所述第一出风模式和所述第二出风模式之间切换时所述轴流风轮组件相对所述壳体转动170°-19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旋转风道组件包括:离心风轮组件,所述空调室内机在所述第一出风模式和所述第二出风模式之间切换时所述离心风轮组件相对所述壳体转动80°-1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旋转风道组件相对所述壳体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离心风轮组件包括:第四驱动件、多个第二风轮和多个第一蜗壳,所述第四驱动件与多个所述第二风轮连接,多个所述第二风轮和多个所述第一蜗壳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一蜗壳套设于所述第二风轮外侧,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适于驱动所述第一蜗壳相对所述壳体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离心风轮组件还包括: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第一蜗壳连接,所述连接支架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传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旋转风道组件包括:贯流风轮组件,所述空调室内机在所述第一出风模式和所述第二出风模式之间切换时所述贯流风轮组件相对所述壳体转动120°-14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旋转风道组件相对所述壳体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贯流风轮组件包括:第三风轮、第二蜗壳和第五驱动件,所述第三风轮设于所述第二蜗壳内,所述第五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三风轮转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适于驱动所述第二蜗壳相对所述壳体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爆炸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驱动机构的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驱动机构、第一导向机构和可动壳部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驱动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轴流风轮组件的爆炸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风轮组件的爆炸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扩压结构与可动壳部的装配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贯流风轮组件的爆炸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支架和第二齿轮的装配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齿轮和第一安装座的装配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齿轮和轴承套的装配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导向机构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另一个角度装配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另一个角度装配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风轮组件处于制冷运行模式时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心风轮组件处于制热运行模式时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贯流风轮组件处于制冷运行模式时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贯流风轮组件处于制热运行模式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空调室内机100;
壳体10;第一风口11;第二风口12;固定壳部13;可动壳部14;风道腔15;电控腔16;换热器腔17;蒸发器18;
旋转风道组件20;
第一驱动机构30;第一驱动件31;第一齿轮32;齿条33;第一安装座34;固定座35;电机安装座36;
第一导向机构40;第一滑轨41;第二滑轨42;
第二驱动机构50;第二齿轮51;第三驱动件52;第二安装座53;第三齿轮54;第四齿轮55;轴承56;
轴流风轮组件60;第一风轮61;第二驱动件62;环形风筒63;驱动件固定座64;驱动件安装部65;导风叶片66;套环67;轴承套68;第一连接部69;第二连接部691;
离心风轮组件70;第四驱动件71;第二风轮72;上蜗壳73;下蜗壳74;固定连杆75;连接支架76;扩压结构77;
贯流风轮组件80;第三风轮81;第二蜗壳82;第五驱动件8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1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
如图1-图1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壳体10和旋转风道组件20。壳体10具有第一风口11和第二风口12,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0可以设置有第一风口11和第二风口12,第一风口11和第二风口12均可以与外界相连通,即气体可以从第一风口11和第二风口12流入壳体10内,气体也可以从第一风口11和第二风口12流出壳体10。旋转风道组件20设置在壳体10内,旋转风道组件20相对壳体10可转动以使空调室内机100能够在第一出风模式和第二出风模式之间切换,也可以理解为,壳体10设置在旋转风道组件20的外侧,并且旋转风道组件20可以相对于壳体10转动,当旋转风道组件20相对于壳体10转动到某一位置时,可以使空调室内机100处于第一出风模式,当旋转风道组件20相对于壳体10转动到另一位置时,可以使空调室内机100处于第二出风模式。
空调室内机100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时,壳体10外的风从第一风口11进入壳体10内,并且风在流经旋转风道组件20后从第二风口12送出,空调室内机100处于第二出风模式时,壳体10外的风从第二风口12进入壳体10内,并且风在流经旋转风道组件20后从第一风口11送出。需要解释的是,当旋转风道组件20相对于壳体10转动到某一位置时,可以使空调室内机100处于第一出风模式,空调室内机100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时,壳体10外的风可以从第一风口11进入到壳体10内并且流过旋转风道组件20后可以从第二风口12流回外界,当旋转风道组件20相对于壳体10转动到某一位置时,可以使空调室内机100处于第二出风模式,空调室内机100处于第二出风模式时,壳体10外的风可以从第二风口12进入到壳体10内并且流过旋转风道组件20后可以从第一风口11流回外界。
其中,在空调室内机100工作过程中,通过旋转风道组件20相对于壳体10转动,可以使空调室内机100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或第二出风模式,从而可以实现空调室内机100的气流流向的切换,可以使空调室内机100具有多种出风形式,可以使空调室内机100在制热模式时向下吹热风,以达到好的制热效果,可以使空调室内机100在制冷模式时水平吹冷风,以达到好的制冷效果,并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空调室内机100不需要在空调室内机100上安装导风板来控制气流流向,可以使空调室内机100的外观更加美观,也可以降低空调室内机100的安装成本和安装难度。
由此,通过壳体10和旋转风道组件20配合工作,可以实现空调室内机100的气流流向的切换,可以使空调室内机100在不同模式下具有不同的出风形式,从而能够使空调室内机100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时都达到好的工作效果,并且,与现有技术相比,不需要安装导风板,可以使空调室内机100的外观美观,也可以降低空调室内机100的安装成本和安装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14所示,第一风口11的设置高度可以低于第二风口12的设置高度,需要说明的是,在空调室内机100的高度方向,第一风口11的设置高度与第二风口12的设置高度相比,第一风口11的设置高度低于第二风口12的设置高度。并且,第一出风模式可以为制冷运行模式,第二出风模式可以为制热运行模式。需要解释的是,在图1所示的高度方向上,第二风口12的设置高度可以高于第一风口11的设置高度。转动旋转风道组件20,使风从第一风口11进入到壳体10内,当外界的风从第一风口11进入到壳体10内并且流过旋转风道组件20后从第二风口12流出时为制冷运行模式,转动旋转风道组件20,使风从第二风口12进入到壳体10内,当外界的风从第二风口12进入到壳体10内并且流过旋转风道组件20后从第一风口11流出时为制热运行模式,如此设置可以使空调室内机100在制冷运行模式和制热运行模式时具有不同的出风形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风口11可以设置在壳体10的底面,第二风口12可以设置在壳体10的侧面,也可以理解为,壳体10的底面可以设置有第一风口11,壳体10的侧面可以设置有第二风口12,并且在图1所示的高度方向上,第二风口12的设置高度高于第一风口11的设置高度,当空调室内机100处于制热运行模式时,这样设置可以使空调室内机100吹出的热风朝向下方吹出,从而可以达到好的制热效果,当空调室内机100处于制冷运行模式时,可以使空调室内机100吹出的冷风朝向水平吹出,从而可以达到好的制冷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壳体10可以包括:固定壳部13和可动壳部14,可动壳部14可以向着远离固定壳部14的方向移动,并且可动壳部14的移动行程能够允许旋转风道组件20能够在壳体10内自由转动。需要说明的是,固定壳部13和可动壳部14可以共同构成壳体10,可动壳部14可以朝向远离固定壳部14的方向移动,需要转动旋转风道组件20时,控制可动壳部14朝向远离固定壳部13的方向移动,此时可动壳部14能够与旋转风道组件20产生避让,壳体10内的空间能够允许旋转风道组件20在壳体10内相对于壳体10自由转动,如此设置可以避免旋转风道组件20在壳体10内相对于壳体10转动时与壳体10发生干涉,可以使旋转风道组件20平顺的在壳体10内相对于壳体10转动,从而可以改变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模式,进而可以保证空调室内机100的工作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固定壳部13的底部可以敞开形成敞开口,可动壳部14可以封闭敞开口,并且可动壳部14相对敞开口可以向下运动以在敞开口与可动壳部14之间形成避让空间,避让空间可以允许旋转风道组件20在转动时至少部分地伸入到避让空间内。需要解释的是,固定壳部13的底部可以敞开设置以形成敞开口,可动壳部14可以封闭固定壳部13底部形成的敞开口,在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可动壳部14可以相对敞开口向下运动,当可动壳部14相对敞开口向下运动时,能够在可动壳部14与敞开口之间形成避让空间,旋转风道组件20在转动时至少部分结构可以伸入到避让空间内,在旋转风道组件20相对于壳体10转动时,如此设置可以保证旋转风道组件20有足够的空间转动,可以避免旋转风道组件20与可动壳部14发生干涉,从而可以改变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模式,从而可以进一步保证空调室内机100的工作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风口11的设置高度可以低于第二风口12的设置高度,可动壳部14上可以设置有第一风口11,需要解释的是,在图1所示的高度方向,第一风口11的设置高度低于第二风口12的设置高度,第二风口12可以设置在固定壳部13的侧壁上,这样设置可以使第一风口11和第二风口12的设置位置适宜,空调室内机100在制热运行模式时,可以保证空调室内机100通过第一风口11朝向下方吹风,从而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制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空调室内机100还可以包括:第一驱动机构30和第一导向机构40。第一驱动机构30可以设置成用于驱动可动壳部14相对固定壳部13移动,第一导向机构40可以设置成用于引导可动壳部14和固定壳部13的相对移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机构30的部分结构可以设置在可动壳部14上,第一导向机构40的部分结构可以设置在可动壳部14上,第一驱动机构30、第一导向机构40与可动壳部14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卡接,第一驱动机构30、第一导向机构40与可动壳部14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为螺接,需要可动壳部14相对固定壳部13移动时,第一驱动机构30可以为可动壳部14提供动力,即第一驱动机构30可以驱动可动壳部14相对固定壳部13移动。当可动壳部14相对于固定壳部13移动时,可动壳部14可以沿着第一导向机构40延伸的方向相对于固定壳部13移动,即第一导向机构40可以引导可动壳部14在图1中的上下方向相对固定壳部13移动,如此设置能够保证可动壳部14的平缓地移动,可以避免可动壳部14在移动过程中出现卡住等故障,还可以限制可动壳部14的移动方向,可以保证可动壳部14移动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驱动机构30可以包括:第一驱动件31、第一齿轮32、齿条33和第一安装座34。第一驱动件31可以安装于第一安装座34,齿条33可以穿过第一安装座34,并且齿条33的一端可以与可动壳部14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齿条33的下端与可动壳部14连接,第一齿轮32可以设置于第一驱动件31的输出轴,并且第一齿轮32可以与齿条33啮合传动。需要解释的是,第一安装座34可以包括固定座35和电机安装座36,第一驱动件31可以安装在电机安装座36上,第一驱动件31可以为步进电机,固定座35与电机安装座36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固定座35与电机安装座36限定出齿条安装空间,齿条33适于穿过齿条安装空间,齿条33的一端可以与可动壳部14卡接连接,第一驱动件31的输出轴上可以设置有第一齿轮32,第一齿轮32位于固定座35与电机安装座36之间,第一齿轮32可以与齿条33啮合传动,当需要可动壳部14相对于固定壳部13移动时,第一驱动件31可以通过输出轴驱动第一齿轮32转动,由于第一齿轮32与齿条33啮合传动,第一齿轮32可以带动齿条33移动,齿条33可以带动可动壳部14相对于固定壳部13在上下方向移动,这样设置可以比较精确的控制可动壳部14的移动量,可以避免因可动壳部14的移动量太少而导致旋转风道组件20无法在壳体10内转动的情况发生,从而可以保证可动壳部14的工作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13所示,第一导向机构40可以包括:第一滑轨41和第二滑轨42,第一滑轨41和第二滑轨42可以滑动连接,第一滑轨41和第二滑轨42中的一个可以与可动壳部14连接,第一滑轨41和第二滑轨42中的另一个可以与固定壳部13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滑轨41和第二滑轨42可以共同构成第一导向机构40,第一滑轨41与第二滑轨42之间可以相对滑动,第一滑轨41和第二滑轨42与可动壳部14和固定壳部13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第一滑轨41和第二滑轨42与可动壳部14和固定壳部13也可以通过螺接的方式连接,当第一滑轨41与可动壳部14连接时,第二滑轨42与固定壳部13连接,当第一滑轨41与固定壳部13连接时,第二滑轨42与可动壳部14连接,如此设置可以防止可动壳部14在移动过程中出现晃动的现象,可以保证可动壳部14移动的稳定性,并且在第一驱动机构30出现故障时,可以保证可动壳部14不脱落。
具体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滑轨41与可动壳部14连接,第二滑轨42与固定壳部13连接,第二滑轨42可以由前滑轨和后滑轨组成,前滑轨和后滑轨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固定壳部13连接,前滑轨和后滑轨可以共同限定出第一滑轨安装空间,第一滑轨41可以设置在第一滑轨安装空间内,第一滑轨41可以在第一滑轨安装空间内滑动,第一滑轨安装空间在第一导向机构40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通过前滑轨和后滑轨配合,可以使第一滑轨41沿着第一导向机构40的高度方向移动,从而可以防止可动壳部14在移动过程中出现晃动的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驱动机构30和第一导向机构40均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第一驱动机构30和多个第一导向机构40可以相互间隔开设置,需要解释的是,第一驱动机构30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第一驱动机构30可以设置在可动壳部14上方,多个第一驱动机构30与可动壳部14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卡接,多个第一驱动机构30与可动壳部14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为螺接,多个第一驱动机构30可以驱动可动壳部14相对固定壳部13移动,优选地,第一驱动机构30可以设置为3个,3个第一驱动机构30可以分别设置靠近可动壳部14的两侧和中部设置。
第一导向机构40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第一导向机构40可以设置在可动壳部14上方,多个第一导向机构40与可动壳部14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卡接,多个第一导向机构40与可动壳部14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为螺接,多个第一导向机构40可以引导可动壳部14和固定壳部13的相对移动,优选地,第一导向机构40可以设置为2个,2个第一导向机构400可以分别靠近可动壳部14的两侧设置。多个第一驱动机构30和多个第一导向机构40可以在空间上相互间隔开设置,如此设置可以避免因一个第一驱动机构30或一个第一导向机构40发生故障而导致空调室内机100无法工作,从而可以保证空调室内机100的工作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10内可以具有风道腔15,旋转风道组件20与可动壳部14的距离可以小于旋转风道组件20与可动壳部14相对的壁的距离,从而使得旋转风道组件20可以以靠近可动壳部14的形式配置在风道腔15内。需要解释的是,壳体10限定出风道腔15,旋转风道组件20设置在风道腔15内,旋转风道组件20与可动壳部14间隔的距离小于旋转风道组件20与顶壁间的间隔距离,即在空调室内机100的高度方向,旋转风道组件20可以靠近可动壳部14布置,如此设置可以便于设置旋转风道组件20,并且可以避免旋转风道组件20在转动过程中与可动壳部14相对的壁面发生干涉,从而可以保证旋转风道组件20平顺的在壳体10内相对于壳体10转动,从而可以改变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10内还可以具有电控腔16和换热器腔17,风道腔15和换热器腔17可以平行并置,电控腔16可以位于风道腔15的纵向一端。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0可以限定出电控腔16和换热器腔17,电控腔16内可以设置有电控元件,换热器腔17内可以设置有换热元件,例如蒸发器18,换热器腔17可以与风道腔15平行设置,电控腔16可以设置在风道腔15的纵向一端,风道腔15的纵向方向是指图1中的左右方向,如此设置可以使壳体10内结构紧凑,从而可以缩小壳体10的体积,从而可以减小空调室内机100的体积,有利于家装布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空调室内机100还可以包括:用于驱动旋转风道组件20相对壳体10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50,第二驱动机构50可以分别设置在旋转风道组件20的纵向两端,并且其中一端的第二驱动机构50可以位于旋转风道组件20和电控腔16之间。需要解释的是,第二驱动机构50可以驱动旋转风道组件20相对壳体10转动,第二驱动机构50的数量可以设置为多个,优选地,第二驱动机构50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二驱动机构50可以分别设置在旋转风道组件20的纵向两端,并且与电控腔16一起位于旋转风道组件20同一端的第二驱动机构50可以设置于旋转风道组件20和电控腔16之间,这样设置可以便于第二驱动机构50驱动旋转风道组件20转动,从而可以使第二驱动机构50的设置位置更加合理,并且,也可以使壳体10内结构更加紧凑,从而可以使壳体10内零部件布局更加合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旋转风道组件20可以包括:沿旋转风道组件20的纵向彼此连接的多个轴流风轮组件60,每个轴流风轮组件60的旋转轴线可以与可动壳部14相对固定壳部13的运动方向一致,每个轴流风轮组件60的旋转轴线延伸方向与图1中上下方向一致,并且,旋转风道组件20的转动轴线可以平行于可动壳部14。需要说明的是,旋转风道组件20可以由多个轴流风轮组件60构成,多个轴流风轮组件60可以沿旋转风道组件20的纵向设置,并且,多个轴流风轮组件60中任意相邻的两个轴流风轮组件60可以彼此连接,如此设置可以使多个轴流风轮组件60同时对流入壳体10内的风进行引导,还可以使壳体10在上下方向的尺寸减小,从而可以使空调室内机100的结构更加紧凑,进而可以进一步减小空调室内机100的体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每个轴流风轮组件60均可以包括:第一风轮61、第二驱动件62和环形风筒63。环形风筒63可以套设于第一风轮61外侧,第二驱动件62与第一风轮61连接,第二驱动件62可以用于驱动第一风轮61转动,需要解释的是,任意相邻的两个环形风筒63连接,第一风轮61可以设置在环形风筒63的内侧,第二驱动件62可以驱动第一风轮61转动,第二驱动件62与第一风轮61之间可以通过螺母锁死,第二驱动件62可以为直流电机,第一风轮61转动时,第一风轮61可以将外界风抽入壳体10,并且可以将抽入壳体10内的风吹出壳体10,从而可以实现空调室内机100的制冷运行模式和制热运行模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每个轴流风轮组件60均还可以包括:驱动件固定座64,第二驱动件50可以设置于驱动件固定座64,驱动件固定座64可以与环形风筒63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驱动件50可以固定设置在驱动件固定座64上,驱动件固定座64与环形风筒63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驱动件固定座64与环形风筒63也可以通过螺接的方式连接。驱动件固定座64可以包括:驱动件安装部65、导风叶片66和套环67,任意相邻的两个套环67固定连接,导风叶片66可以连接在驱动件安装部65和套环67之间,需要解释的是,驱动件安装部65、导风叶片66和套环67可以共同构成驱动件固定座64,第二驱动件50可以固定设置在驱动件安装部65上,驱动件安装部65可以通过导风叶片66与套环67连接,如此设置可以保证轴流风轮组件60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保证轴流风轮组件60的工作可靠性,并且,导风叶片66对风具有导向作用,可以使空调室内机100吹出的风更加柔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每个轴流风轮组件60均还可以包括:轴承套68,位于两端的环形风筒63均可以设置有第一连接部69,位于两端的套环67均可以设置有与第一连接部69连接的第二连接部691,轴承套68可以套设于第一连接部69和第二连接部691外侧,轴承套68可以设置有第二齿轮51,第二驱动机构50适于通过第二齿轮51驱动旋转风道组件20转动。需要解释的是,环形风筒63的外侧可以设置有第一连接部69,套环67的外侧可以设置有第二连接部691,环形风筒63可以通过外侧设置的第一连接部69与套环67外侧设置的第二连接部691卡接连接,轴承套68可以套设在第一连接部69和第二连接部691的外侧,轴承套68的远离环形风筒63的外侧可以设置有第二齿轮51,第二驱动机构50产生的动力可以通过第二齿轮51传递到旋转风道组件20以驱动旋转风道组件20转动,这样设置可以使环形风筒63与套环67无缝隙的连接,可以使第二驱动机构50可靠的与旋转风道组件20传动连接,可以避免因第二驱动机构50与旋转风道组件20的连接不牢固而导致无法驱动旋转风道组件20转动的情况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驱动机构50可以包括:第三驱动件52、第二安装座53、第三齿轮54和第四齿轮55。第三驱动件52可以设置于第二安装座53,第三齿轮54可以设置在第三驱动件52的输出轴,第四齿轮55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安装座53,第四齿轮55可以啮合在第三齿轮54和第二齿轮51之间。需要说明的是,第三驱动件52可以通过第三驱动件安装座固定设置在第二安装座53上,第三驱动件52可以为步进电机,第三驱动件52的输出轴上可以设置有第三齿轮54,第三驱动件52可以驱动第三齿轮54转动,第四齿轮55可以传动啮合在第三齿轮54和第二齿轮51之间,即第四齿轮55可以在第三齿轮54和第二齿轮51之间传递动力,如此设置可以将第三驱动件52产生的动力通过齿轮系传递到旋转风道组件20以使旋转风道组件20相对于壳体10转动,并且,可以提高第三驱动件52产生的转矩,从而可以保证第二驱动机构50的工作可靠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二驱动机构50还可以包括:轴承56,第二安装座53上可以设置有轴承56,在安装空调室内机100时,轴承56可以卡设在轴承套68中,这样设置可以减少轴流风轮组件60相对壳体10转动时的摩擦力,从而可以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6所示,旋转风道组件20可以包括:轴流风轮组件60,空调室内机100在第一出风模式和第二出风模式之间切换时,轴流风轮组件60可以相对壳体10转动170°-190°,优选地,轴流风轮组件60可以相对壳体10转动180°。需要解释的是,轴流风轮组件60的初始位置为水平位置,即轴流风轮组件60在水平方向布置,也可以理解为,第一风轮61在水平方向布置,轴流风轮组件60可以相对壳体10转动,当轴流风轮组件60相对壳体10转动时,可以使空调室内机100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或第二出风模式,具体地,当外界的风从第一风口11进入到壳体10内并且流过轴流风轮组件60后从第二风口12流出时为制冷运行模式,当外界的风从第二风口12进入到壳体10内并且流过轴流风轮组件60后从第一风口11流出时为制热运行模式,通过轴流风轮组件60以平行于可动壳部14的轴线为轴相对壳体10转动170°-190°时,可以使空调室内机100在第一出风模式和第二出风模式之间切换,需要解释的是,轴流风轮组件60转动180°后,第一风轮61转动时,可以改变第一风轮61的抽风方向,从而可以实现空调室内机100在第一出风模式和第二出风模式之间按照用户需要自由切换,能够使空调室内机100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时都达到好的工作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14所示,旋转风道组件20可以包括:离心风轮组件70,空调室内机100在第一出风模式和第二出风模式之间切换时离心风轮组件70可以相对壳体转动80°-100°,优选地,离心风轮组件70可以相对壳体转动90°。需要说明的是,离心风轮组件70可以相对壳体10转动,当离心风轮组件70相对壳体10转动时,可以使空调室内机100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或第二出风模式,具体地,当外界的风从第一风口11进入到壳体10内并且流过离心风轮组件70后从第二风口12流出时为制冷运行模式,当外界的风从第二风口12进入到壳体10内并且流过离心风轮组件70后从第一风口11流出时为制热运行模式,当空调室内机100处于制冷运行模式的位置时,离心风轮组件70相对壳体逆时针转动90°,可以使空调室内机100处于制热运行模式,如此设置可以使空调室内机100在第一出风模式和第二出风模式之间按照用户需要自由切换,能够使空调室内机100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时都达到好的工作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14所示,空调室内机100还可以包括:用于驱动旋转风道组件20相对壳体10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50,需要解释的是,第二驱动机构50为上述的第二驱动机构50。离心风轮组件70可以包括:第四驱动件71、多个第二风轮72和多个第一蜗壳,第四驱动件71可以与多个第二风轮72连接,多个第二风轮72和多个第一蜗壳一一对应并且第一蜗壳可以套设于第二风轮72外侧,第二驱动机构50适于驱动第一蜗壳相对壳体10转动。需要说明的是,第四驱动件71可以与多个第二风轮72连接,第四驱动件71可以驱动第二风轮72转动,第二驱动机构50可以驱动第一蜗壳相对壳体10转动,第一蜗壳上可以设置有出风口,优选地,第四驱动件71可以为双轴直流电机,第二风轮72的数量可以为2个,2个第二风轮72分别连接在双轴直流电机的两端的输出轴上,第一蜗壳的数量可以为2个,每个第一蜗壳均可以包括上蜗壳73和下蜗壳74,上蜗壳73和下蜗壳74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相邻的2个上蜗壳73之间、相邻的2个下蜗壳74之间均可以通过固定连杆75连接。在第一出风模式(制冷运行模式)时,第二驱动机构50驱动第一蜗壳转动使出风口与第二风口12对应设置,在第二出风模式(制热运行模式)时,第二驱动机构50驱动第一蜗壳转动使出风口与第一风口11对应设置,这样设置可以通过第一蜗壳相对壳体10的转动来切换第一出风模式和第二出风模式,还可以使上蜗壳73和下蜗壳74同步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8所示,可动壳部14上可以设置有扩压结构77,需要解释的是,扩压结构77与第一风口11对应设置,离心风轮组件70与扩压结构77对应设置,当离心风轮组件70旋转至第二出风模式时,第一蜗壳上的出风口与扩压结构77相对设置,风从第一蜗壳上的出风口吹出后,扩压结构77可以使风的压力增加,可以提高空调室内机100吹出的热风的风压,从而可以保证空调室内机100的制热运行模式的制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10所示,离心风轮组件70还可以包括:连接支架76,连接支架76可以与第一蜗壳连接,连接支架76可以设置有第二齿轮51,第二驱动机构50可以与第二齿轮51啮合传动。需要解释的是,连接支架76可以与第一蜗壳两端的端盖连接,连接支架76的远离第四驱动件71的一侧可以设置有第二齿轮51,第二齿轮51可以与第二驱动机构50的第四齿轮55啮合传动,第二驱动机构50产生的动力可以通过第二齿轮51传递给连接支架76以控制第一蜗壳转动,连接支架76并非完全封闭第一蜗壳两端的端盖,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支架76可以包括本体和连接爪,连接爪与本体连接,连接爪适于与第一蜗壳连接,本体可以设置有进风孔,进风孔可以与第一蜗壳内部连通,如此设置可以保证离心风轮组件70能够正常进风,还可以可靠的通过第二驱动机构50驱动第一蜗壳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5所示,旋转风道组件20还可以包括:贯流风轮组件80,空调室内机100在第一出风模式和第二出风模式之间切换时贯流风轮组件80可以相对壳体转动120°-145°,优选地,贯流风轮组件80可以相对壳体转动135°。需要说明的是,贯流风轮组件80可以相对壳体10转动,当贯流风轮组件80相对壳体10转动时,可以使空调室内机100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或第二出风模式,具体地,当外界的风从第一风口11进入到壳体10内并且流过贯流风轮组件80后从第二风口12流出时为制冷运行模式,当外界的风从第二风口12进入到壳体10内并且流过贯流风轮组件80后从第一风口11流出时为制热运行模式,当空调室内机100处于制冷运行模式的位置时,然后将空调室内机100调节至制热运行模式后,贯流风轮组件80相对壳体顺时针转动120°-145°,如此设置可以使空调室内机100在第一出风模式和第二出风模式之间按照用户需要自由切换,能够使空调室内机100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时都达到好的工作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5所示,空调室内机100还可以包括:用于驱动旋转风道组件20相对壳体10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50,需要解释的是,第二驱动机构50为上述的第二驱动机构50。贯流风轮组件80可以包括:第三风轮81、第二蜗壳82和第五驱动件83,第三风轮81可以设置于第二蜗壳82内,第五驱动件83可以用于驱动第三风轮81转动,第二驱动机构50适于驱动第二蜗壳82相对壳体10转动。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蜗壳82可以套设在第三风轮81的外侧,第五驱动件83可以与第三风轮81连接,并且第五驱动件83可以驱动第三风轮81转动,第二驱动机构50可以驱动第二蜗壳82相对壳体10转动,第二蜗壳82上可以设置有出风口,在第一出风模式(制冷运行模式)时,第二驱动机构50驱动第二蜗壳82转动使出风口与第二风口12对应设置,在第二出风模式(制热运行模式)时,第二驱动机构50驱动第二蜗壳82转动使出风口朝向空调室内机100远离第二风口12的方向的斜上方设置,这样设置可以通过第二蜗壳82相对壳体10的转动来切换第一出风模式和第二出风模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9和图10所示,贯流风轮组件80还可以包括:连接支架76,在该实施例中,连接支架76可以为上述实施例的连接支架76,连接支架76可以与第二蜗壳82连接,连接支架76可以设置有第二齿轮51,第二驱动机构50可以与第二齿轮51啮合传动。需要解释的是,连接支架76可以与第二蜗壳82的端盖连接,连接支架76的远离第五驱动件83的一侧可以设置有第二齿轮51,第二齿轮51可以与第二驱动机构50的第四齿轮55啮合传动,第二驱动机构50产生的动力可以通过第二齿轮51传递给连接支架76以控制第二蜗壳82转动,连接支架76并非完全封闭第二蜗壳82两端的端盖,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支架76可以包括本体和连接爪,连接爪与本体连接,连接爪适于与第二蜗壳82连接,本体可以设置有进风孔,进风孔可以与第二蜗壳82内部连通,如此设置可以保证贯流风轮组件80能够正常进风,还可以可靠的通过第二驱动机构50驱动第二蜗壳82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和图5所示,旋转风道组件20可以通过第二安装座53与固定壳部13连接,旋转风道组件20可以通过第二安装座53与固定壳部13螺接,旋转风道组件20也可以通过第二安装座53与固定壳部13铆接,这样设置可以使旋转风道组件20的安装牢固,可以避免旋转风道组件20脱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通过壳体10和旋转风道组件20配合工作,可以实现空调室内机100的气流流向的切换,可以使空调室内机100在不同模式下具有不同的出风形式,从而能够使空调室内机100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时都达到好的工作效果,并且不需要安装导风板,可以使空调室内机100的外观更加美观,也可以降低空调室内机100的安装成本和安装难度,从而可以使空调器的外观更加美观,也可以降低空调器的安装成本和安装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5)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
旋转风道组件,所述旋转风道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旋转风道组件相对所述壳体可转动以使所述空调室内机能够在第一出风模式和第二出风模式之间切换,
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所述第一出风模式时,所述壳体外的风从所述第一风口进入且在流经所述旋转风道组件后从所述第二风口送出,
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所述第二出风模式时,所述壳体外的风从所述第二风口进入且在流经所述旋转风道组件后从所述第一风口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口的设置高度低于所述第二风口的设置高度,且所述第一出风模式为制冷运行模式,所述第二出风模式为制热运行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面,所述第二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固定壳部和可动壳部,所述可动壳部可向着远离所述固定壳部的方向移动,且移动行程允许所述旋转风道组件能够在所述壳体内自由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部的底部敞开形成敞开口,所述可动壳部封闭所述敞开口且所述可动壳部相对所述敞开口可向下运动以在所述敞开口与所述可动壳部之间形成避让空间,所述避让空间允许所述旋转风道组件在转动时至少部分地伸入到所述避让空间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口的设置高度低于所述第二风口的设置高度,所述可动壳部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成用于驱动所述可动壳部相对所述固定壳部移动;以及
第一导向机构,所述第一导向机构设置成用于引导所述可动壳部和所述固定壳部的相对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齿轮、齿条和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座,所述齿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座且一端与所述可动壳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设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轴且与所述齿条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包括: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中的一个与所述可动壳部连接,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中的另一个与所述固定壳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多个所述第一导向机构相互间隔开。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具有风道腔,所述旋转风道组件与所述可动壳部的距离小于所述旋转风道组件与所述可动壳部相对的壁的距离,从而使得所述旋转风道组件以靠近所述可动壳部的形式配置在所述风道腔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具有电控腔和换热器腔,所述风道腔和所述换热器腔平行并置,所述电控腔位于所述风道腔的纵向一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旋转风道组件相对所述壳体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旋转风道组件的纵向两端,且其中一端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位于所述旋转风道组件和所述电控腔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风道组件包括:沿所述旋转风道组件的纵向彼此连接的多个轴流风轮组件,每个所述轴流风轮组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可动壳部相对所述固定壳部的运动方向一致,且所述旋转风道组件的转动轴线平行于所述可动壳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轴流风轮组件均包括:第一风轮、第二驱动件和环形风筒,所述环形风筒套设于所述第一风轮外侧,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风轮转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轴流风轮组件均还包括:驱动件固定座,所述第二驱动件设于所述驱动件固定座,所述驱动件固定座与所述环形风筒连接;
所述驱动件固定座包括:驱动件安装部、导风叶片和套环,所述导风叶片连接在所述驱动件安装部和所述套环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轴流风轮组件均还包括:轴承套,所述环形风筒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套环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轴承套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外侧,所述轴承套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适于通过所述第二齿轮驱动所述旋转风道组件转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三驱动件、第二安装座、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三驱动件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三齿轮设于所述第三驱动件的输出轴,所述第四齿轮啮合在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风道组件包括:轴流风轮组件,所述空调室内机在所述第一出风模式和所述第二出风模式之间切换时所述轴流风轮组件相对所述壳体转动170°-190°。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风道组件包括:离心风轮组件,所述空调室内机在所述第一出风模式和所述第二出风模式之间切换时所述离心风轮组件相对所述壳体转动80°-100°。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旋转风道组件相对所述壳体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所述离心风轮组件包括:第四驱动件、多个第二风轮和多个第一蜗壳,所述第四驱动件与多个所述第二风轮连接,多个所述第二风轮和多个所述第一蜗壳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一蜗壳套设于所述第二风轮外侧,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适于驱动所述第一蜗壳相对所述壳体转动。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轮组件还包括: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第一蜗壳连接,所述连接支架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传动。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风道组件包括:贯流风轮组件,所述空调室内机在所述第一出风模式和所述第二出风模式之间切换时所述贯流风轮组件相对所述壳体转动120°-145°。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旋转风道组件相对所述壳体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所述贯流风轮组件包括:第三风轮、第二蜗壳和第五驱动件,所述第三风轮设于所述第二蜗壳内,所述第五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三风轮转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适于驱动所述第二蜗壳相对所述壳体转动。
25.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619969.0U CN213747026U (zh) | 2020-11-12 | 2020-11-12 | 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619969.0U CN213747026U (zh) | 2020-11-12 | 2020-11-12 | 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747026U true CN213747026U (zh) | 2021-07-20 |
Family
ID=76823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619969.0U Active CN213747026U (zh) | 2020-11-12 | 2020-11-12 | 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74702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11730A (zh) * | 2022-03-18 | 2022-07-29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风管机 |
WO2023103619A1 (zh) * | 2021-12-08 | 2023-06-15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 |
-
2020
- 2020-11-12 CN CN202022619969.0U patent/CN21374702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103619A1 (zh) * | 2021-12-08 | 2023-06-15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 |
CN114811730A (zh) * | 2022-03-18 | 2022-07-29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风管机 |
CN114811730B (zh) * | 2022-03-18 | 2024-02-23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风管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747026U (zh) | 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 |
CN108317613A (zh) |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 |
CN109812869B (zh) |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
CN109974095B (zh) |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5953395A (zh) | 落地式空调器 | |
CN114484600A (zh) | 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 |
CN209763280U (zh) | 导风板驱动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4383194B (zh) | 导风装置和空调室内机 | |
US11635213B2 (en) |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ir conditioner | |
CN209926450U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08011891U (zh) |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 |
CN210118845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6557400U (zh) | 风机组件、室内机及其空调器 | |
CN216924548U (zh) | 风管机 | |
CN209944529U (zh) | 空调器 | |
CN210688646U (zh) | 导风部件和空调室内机 | |
CN209763293U (zh) |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0123180U (zh) | 一种双向贯流风机及空调 | |
CN109798594B (zh) | 送风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 |
CN108954512B (zh)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
CN110595027A (zh) | 导风部件和空调室内机 | |
WO2020052482A1 (zh) | 横摆叶及具有该横摆叶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 |
CN110749006B (zh) | 一种吊扇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
CN220689198U (zh) | 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 | |
CN215260109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