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30107U - 塑料模具的抽芯机构 - Google Patents

塑料模具的抽芯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30107U
CN211730107U CN202020063270.8U CN202020063270U CN211730107U CN 211730107 U CN211730107 U CN 211730107U CN 202020063270 U CN202020063270 U CN 202020063270U CN 211730107 U CN211730107 U CN 2117301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main
die
fixed
fixed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6327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小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Oce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Oce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Oce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su Oce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006327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301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301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301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塑料模具的抽芯机构,包括底板,通过定模主体、主杆、侧杆和插件相配合,注塑成型出收线盘主体以及收线盘的轴孔和插孔,在插件与定模主体脱模时,侧齿板和主齿板同步向右运动,带动侧齿轮和侧杆与主齿轮和主杆转动,从而使侧杆和主杆的内端脱离成型工件,并在分离机构的推力下,使成型工件与定模分离,同理,在插件反向运动复位过程中,可带动侧杆和主杆重新插入模槽内,到达指定位置,以便再次注塑,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使用便捷,结构原理简单,稳定性高,可在插件与定模主体分离的同时,同步抽离主杆和侧杆,从而方便了收线盘的注塑加工。

Description

塑料模具的抽芯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抽芯机构技术领域,具体为塑料模具的抽芯机构。
背景技术
在一副模具中,使阻碍压铸件脱模的成型部分在开模动作完成前脱离压铸件的机构,称为抽芯机构,塑胶收线盘是生活中常用的注塑件,其主体为工形,具有两个对称的纵向圆盘,且中心和外侧分别开设有轴孔和圆孔,因其特殊的形状,难以脱模,而现有的抽芯分离机构,机构过于复杂,因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塑料模具的抽芯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塑料模具的抽芯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定模,所述定模的右侧设置有动模,所述定模的左侧设置有分离机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的右侧设置有收料机构;
所述定模包括定模主体,所述定模主体的右侧开设有模槽,所述定模主体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外侧均开设有侧螺孔,所述侧螺孔的内壁螺接有侧杆,所述侧杆的外端固定连接有侧齿轮,所述定模主体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中部均开设有主轴螺孔,所述主轴螺孔的内壁螺接有主杆,所述主杆的外端固定连接有主齿轮,所述动模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与模槽相配合的插件,所述插件的外壁与模槽的内壁相插接,所述连接板的左侧面的前端和后端的外侧均对应侧齿轮固定连接有侧齿板,所述侧齿板的上表面与侧齿轮的下端向啮合,所述连接板的左侧面的前端和后端的中部均对应主齿轮固定连接有主齿板,所述主齿板的上表面与主齿轮的下端向啮合。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左侧面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左侧伸缩端与连接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定模的右侧面的四角均开设有插孔,所述动模的左侧面的四角均对应插孔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的左侧外壁与插孔的右侧内壁相插接。
优选的,所述主齿板的上表面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外壁与主杆的外壁相卡接。
优选的,所述分离机构包括L形板体,所述L形板体的右端与定模的左侧面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L形板体的右侧面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所述模槽的左侧面的中部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壁插接有推板,所述推板的左端贯穿通槽于第二伸缩杆的右侧伸缩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收料机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底端与底板的上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上表面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左侧面的上端与定模的下表面的右端相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塑料模具的抽芯机构,通过定模主体、主杆、侧杆和插件相配合,注塑成型出收线盘主体以及收线盘的轴孔和插孔,在插件与定模主体脱模时,侧齿板和主齿板同步向右运动,带动侧齿轮和侧杆与主齿轮和主杆转动,从而使侧杆和主杆的内端脱离成型工件,并在分离机构的推力下,使成型工件与定模分离,同理,在插件反向运动复位过程中,可带动侧杆和主杆重新插入模槽内,到达指定位置,以便再次注塑,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使用便捷,结构原理简单,稳定性高,可在插件与定模主体分离的同时,同步抽离主杆和侧杆,从而方便了收线盘的注塑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图。
图中:1底板、2支架、3定模、31定模主体、32模槽、33侧螺孔、34侧杆、35侧齿轮、36主轴螺孔、37主杆、38主齿轮、4动模、41连接板、42插件、43侧齿板、44主齿板、5分离机构、51L形板体、52第二伸缩杆、53推板、54通槽、6收料机构、61箱体、62滑板、7固定板、8第一伸缩杆、9插孔、10插杆、11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塑料模具的抽芯机构,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架2,支架2为普通架体,支架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定模3,定模3的右侧设置有动模4,定模3的左侧设置有分离机构5,底板1的上表面的右侧设置有收料机构6;
定模3包括定模主体31,定模主体31为方板,定模主体31的右侧开设有模槽32,定模主体31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外侧均开设有侧螺孔33,侧螺孔33前端和后端各有四个,且四个侧螺孔33呈水平的方形排布,侧螺孔33的内壁螺接有侧杆34,侧杆34的内端为外壁光滑的圆杆,外端外壁一体成型有与侧螺孔33相配合的外螺纹,且右侧的侧杆34的长度长于左侧的侧杆34的长度,侧杆34的外端固定连接有侧齿轮35,定模主体31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中部均开设有主轴螺孔36,主轴螺孔36的内壁的前端和后端均螺接有主杆37,且主轴螺孔36与主杆37螺接区域的长度大于主杆37插入模槽32内的长度,从而避免主杆37脱离主轴螺孔36,主杆37的外端固定连接有主齿轮38,动模4包括连接板41,连接板41为普通板体,连接板4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与模槽32相配合的插件42,插件42的外壁与模槽32的内壁相插接,插件42插接模槽32后,所形成的的空腔与所要注塑的收线盘一致,连接板41的左侧面的前端和后端的外侧均对应侧齿轮35固定连接有侧齿板43,侧齿板43为主体为普通板体,板体上表面的左侧的内端和右侧的中部均一体成型有与侧齿轮35相配合的卡齿,使右侧较长侧杆34所连的侧齿轮35和左侧较短的侧杆34所连的侧齿轮35均与侧齿板43的上表面的对应位置的卡齿向啮合,连接板41的左侧面的前端和后端的中部均对应主齿轮38固定连接有主齿板44,主齿板44的上表面与主齿轮38的下端向啮合。
具体而言,底板1的上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固定板7的左侧面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8,第一伸缩杆8为现有的液压伸缩杆,液压伸缩杆与外部液压控制系统固定连接,第一伸缩杆8共有四个,且四个第一伸缩杆8的左侧伸缩端分别与连接板41的右侧面的四角固定连接,从而左右移动动模4。
具体而言,定模3的右侧面的四角均开设有插孔9,动模4的左侧面的四角均对应插孔9固定连接有插杆10,插杆10的左侧外壁与插孔9的右侧内壁相插接,从而保证稳定合模。
具体而言,主齿板44的上表面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1,限位杆11的外壁与主杆37的外壁相卡接,从而当插件42脱离模槽32时,限制分离的距离,避免主杆37脱离主轴螺孔36。
具体而言,分离机构5包括L形板体51,L形板体51的右端与定模3的左侧面的上部固定连接,L形板体51的右侧面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52,第二伸缩杆52与第一伸缩杆8结构完全相同,且固定连接外部液压控制系统,模槽32的左侧面的中部开设有通槽54,通槽54为方槽,通槽54的内壁插接有推板53,推板53的右端为与模槽32相配合的弧形,推板53与通槽54过度配合,推板53的左端贯穿通槽54于第二伸缩杆52的右侧伸缩端固定连接,注塑时,推板53的右端位于通槽54的右端,不改变模槽32的形状,注塑成型后,脱模时,第二伸缩杆52向右推动推板53时推板53插入模槽32内,从而推出注塑成型工件。
具体而言,收料机构6包括箱体61,箱体61的底端与底板1的上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箱体61的上表面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滑板62,滑板62的左侧面的上端与定模3的下表面的右端相贴合,从而使与定模3分离的注塑成型工件收入箱体61内。
工作原理:当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自然状态时,插件42插接模槽32,侧杆34的内端与模槽32的内壁紧密贴合,两个主杆37的内端紧密贴合,从而构成收线盘空腔,注塑成型后,第一伸缩杆8收缩,带动连接板41、插件42、侧齿板43和主齿板44同步向右运动,使侧齿轮35和主齿轮38在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侧杆34和主杆37向外运动,使侧齿轮35和主齿轮38分别滑动连接侧齿板43和主齿板44,随着第一伸缩杆8的收缩,当侧杆34的内端完全抽离模槽32时,侧齿轮35刚好位于侧齿轮35上部卡齿的左端,当第一伸缩杆8带动侧齿轮35继续向右运动时,侧齿轮35不在转动,当限位杆11的外壁与主杆37的外壁相卡接时,主杆37的内端刚好完全脱离模槽32,从而释放注塑成品工件,成品工件在分离机构5的作用下与定模3分离,分离后伸长第一伸缩杆8,使侧齿板43和主齿板44顺时针转动,从而使插件42、侧杆34和主杆37复位至指定工位,从而进行再次注塑,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使用便捷,结构原理简单,稳定性高,可在插件与定模主体分离的同时,同步抽离主杆和侧杆,从而方便了收线盘的注塑加工。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塑料模具的抽芯机构,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架(2),所述支架(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定模(3),所述定模(3)的右侧设置有动模(4),所述定模(3)的左侧设置有分离机构(5),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的右侧设置有收料机构(6);
所述定模(3)包括定模主体(31),所述定模主体(31)的右侧开设有模槽(32),所述定模主体(31)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外侧均开设有侧螺孔(33),所述侧螺孔(33)的内壁螺接有侧杆(34),所述侧杆(34)的外端固定连接有侧齿轮(35),所述定模主体(31)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中部均开设有主轴螺孔(36),所述主轴螺孔(36)的内壁螺接有主杆(37),所述主杆(37)的外端固定连接有主齿轮(38),所述动模(4)包括连接板(41),所述连接板(4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与模槽(32)相配合的插件(42),所述插件(42)的外壁与模槽(32)的内壁相插接,所述连接板(41)的左侧面的前端和后端的外侧均对应侧齿轮(35)固定连接有侧齿板(43),所述侧齿板(43)的上表面与侧齿轮(35)的下端向啮合,所述连接板(41)的左侧面的前端和后端的中部均对应主齿轮(38)固定连接有主齿板(44),所述主齿板(44)的上表面与主齿轮(38)的下端向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模具的抽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所述固定板(7)的左侧面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8),所述第一伸缩杆(8)的左侧伸缩端与连接板(4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模具的抽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3)的右侧面的四角均开设有插孔(9),所述动模(4)的左侧面的四角均对应插孔(9)固定连接有插杆(10),所述插杆(10)的左侧外壁与插孔(9)的右侧内壁相插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模具的抽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齿板(44)的上表面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1),第二限位杆(11)的外壁与主杆(37)的外壁相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模具的抽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机构(5)包括L形板体(51),所述L形板体(51)的右端与定模(3)的左侧面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L形板体(51)的右侧面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52),所述模槽(32)的左侧面的中部开设有通槽(54),所述通槽(54)的内壁插接有推板(53),所述推板(53)的左端贯穿通槽(54)于第二伸缩杆(52)的右侧伸缩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模具的抽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料机构(6)包括箱体(61),所述箱体(61)的底端与底板(1)的上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箱体(61)的上表面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滑板(62),所述滑板(62)的左侧面的上端与定模(3)的下表面的右端相贴合。
CN202020063270.8U 2020-01-13 2020-01-13 塑料模具的抽芯机构 Active CN2117301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63270.8U CN211730107U (zh) 2020-01-13 2020-01-13 塑料模具的抽芯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63270.8U CN211730107U (zh) 2020-01-13 2020-01-13 塑料模具的抽芯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30107U true CN211730107U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81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63270.8U Active CN211730107U (zh) 2020-01-13 2020-01-13 塑料模具的抽芯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301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6023A (zh) * 2020-11-16 2022-05-17 安徽是佳模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洗碗机制作模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6023A (zh) * 2020-11-16 2022-05-17 安徽是佳模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洗碗机制作模具
CN114506023B (zh) * 2020-11-16 2023-09-29 安徽是佳模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洗碗机制作模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30107U (zh) 塑料模具的抽芯机构
CN216832051U (zh) 一种快速脱模的塑料骨架模具
CN214137114U (zh) 一种马达主齿轮加工用模具
CN210705846U (zh) 精密蜗杆多腔室联动脱模型注塑模具
CN218460814U (zh) 一种吸尘器吸头注塑模具
CN213564036U (zh) 一种具有自动脱模结构的注塑模具
CN215434753U (zh) 一种多产品同时加工模具
CN214645466U (zh) 一种便于抽芯的音响注塑模具
CN214820384U (zh) 一种主轴螺母的注塑模具
CN214324066U (zh) 一种全自动注塑成型机
CN212736932U (zh) 一种旋转脱模的模具结构
CN213107921U (zh) 一种脱螺牙模具结构
CN213260847U (zh) 一种便于分离的箱盖注塑模具
CN210501198U (zh) 一种易于脱模的制鞋模具
CN219748786U (zh) 螺纹内缩脱牙机构
CN220995345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
CN219686381U (zh) 一种模块式组合塑胶边框的精密注塑模具
CN219213931U (zh) 一种可辅助脱料的模架
CN218462868U (zh) 一种汽车配件模具二次顶出结构
CN214239385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注塑用精密模具
CN218462812U (zh) 一种易脱模的塑胶注塑模具
CN213137675U (zh) 一种注塑模具用丝杆式脱模机构
CN211074541U (zh) 一种注塑模具及其复合脱模机构
CN220348971U (zh) 易脱模注塑模具
CN219650474U (zh) 一种塑胶件生产用快速抽芯脱模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MARINE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 JIANGSU (LIANYUNGANG)

Assignor: Jiangsu Ocean University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80048267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The core pulling mechanism of plastic mold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23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1128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