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10074U - 一种用于中冷器气管的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中冷器气管的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10074U
CN211710074U CN201922083822.1U CN201922083822U CN211710074U CN 211710074 U CN211710074 U CN 211710074U CN 201922083822 U CN201922083822 U CN 201922083822U CN 211710074 U CN211710074 U CN 2117100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base
fixing seat
intercooler
fixed
rubber ho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8382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广煜
韩庞军
蒋亨雷
袁银松
袁华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unh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unh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unh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unh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8382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100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100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100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s For Pi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中冷器气管的工装,包括工作台以及固定与工作台上的拼装组件,拼装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座、固定于第一固定座上端两侧的第二固定座,以及滑移连接于工作台上且位于第一固定座两侧的第二固定座,第一固定座开设有与塑料硬管配合的第一仿形槽,第二固定座开设有与卡箍管配合的第二仿形槽,第三固定座开设有与橡胶软管配合的第三仿形槽。本实用新型具有提升中冷器气管组装效率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中冷器气管的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冷器气管加工设备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中冷器气管的工装。
背景技术
在增压发动机车型中,中冷器出气管的作用是将经中冷器冷却后的增压气体输送给发动机。而整个中冷器出气管系统由于管路复杂,因此需要多段不同走向的气管组合形成。
参见图3,为现有的一段中冷器管路,包括塑料硬管25、分别与塑料硬管25两端相连的两根橡胶软管26以及用于加强连接的卡箍29,所述塑料硬管25外周两端泥印有第一定位标记27,所述橡胶软管26对应所述第一定位标记27泥印有第二定位标记28。
在连接上述中冷器管路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将第塑料硬管25定位,之后将卡箍29定位在塑料硬管25两端,进一步将第一定位标记27与第二定位标记28对应后将橡胶软管26与塑料硬管25插接,进一步将卡箍29上的螺栓拧紧;因此工人在组装上述中冷器管路过程中,操作起来比较麻烦,中冷器气管的组装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中冷器气管的工装,具有提升中冷器气管组装效率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中冷器气管的工装,包括工作台以及固定与工作台上的拼装组件,所述拼装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座、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上端两侧的第二固定座,以及滑移连接于所述工作台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两侧的第三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开设有与塑料硬管配合的第一仿形槽,所述第二固定座开设有与卡箍管配合的第二仿形槽,所述第三固定座开设有与橡胶软管配合的第三仿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仿形槽与塑料硬管配合,从而将塑料硬管定位于第一固定座,第二仿形槽与卡箍配合,从而将卡箍定位于第二固定座,同时将卡箍定位于塑料硬管两侧;第三仿形槽与橡胶软管配合,从而将橡胶软管定位于第三固定座,进而将第三固定座朝向第二固定座滑移,至使第三仿形槽与第一仿形槽相对应,橡胶软管则与塑料硬管插接,将橡胶软管与塑料硬管定位,进一步将卡箍上的螺栓拧紧即可完成橡胶软管和塑料硬管的连接,形成所需的中冷器管路,因此在安装过程中,无需人工再去对应塑料硬管、橡胶软管以及卡箍的位置,提升中冷器气管组装的效率。另外另外,通过第一仿形槽、第二仿形槽、第三仿形槽的定位,可无需在塑料硬管泥印第一定位标记,以及在橡胶软管上泥印第二定位标记,从而可省去泥印操作,进一步提升中冷器管组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工作台上端面设置有导轨,所述第三固定座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导轨配合的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轨与滑槽的配合可使第三固定座的移动路径更加稳定准确,使第三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的定位更加方便,进一步提升中冷器气管组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固定座固定有与橡胶软管一端抵接的定位片,所述定位片位于所述第三仿形槽远离所述第二仿形槽的槽口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软管放置于第三仿形槽,其橡胶软管的两端会伸出仿形槽的槽口,定位片的设置可将橡胶软管一端抵接,一方面增加了定位位点,使橡胶软管与第三仿形槽的定位更加方便;另一方面能增加橡胶软管与第三仿形槽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提升中冷器气管组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固定座远离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一侧设置有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包括固定于第三固定座的第一定位块以及固定于工作台的第二定位块、铰接于第二定位块一端的主动杆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块铰接、另一端与所述主动杆铰接的从动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主动杆的移动,从而通过铰接的从动杆将力传递至第三固定座,进而控制第三固定座的移动,相比于直接推动第三固定座一方面只需操作主动杆即可驱动第三固定座,更加方便;另一方面,连接组件可减少推动第三固定座的力,从而更加省力,综上可进一步提升中冷器气管组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动杆套设有橡胶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套可增加工作人员握持主动杆时的摩擦力,从而在操作主动杆时更加稳定、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固定座上端可拆卸连接有第四固定座,所述第四固定座开设有与所述第三仿形槽对应且与橡胶软管相匹配的第四仿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四固定座与第三固定座抵接后,可使橡胶软管位于第三仿形槽和第四仿形槽之间,从而在橡胶软管下方有第三仿形槽限位,在橡胶软管上方有第四仿形槽限位,进而可增加橡胶软管在移动插接过程中的稳定性,进一步提升中冷器气管组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固定座远离所述定位片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连接有用于控制所述第四固定座与第三固定座配合或分离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于支撑杆上端的气缸以及一端与气缸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固定座上端面相连的导向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可作为气缸的固定位点,气缸提供动力驱动导向杆上下移动,从而带动与导向杆相连的第四固定座上下移动,且导向杆可定位第四固定座的移动方向。综上通过气缸与导向杆的配合可使第四固定座的移动更加准确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工作台上放置有盛水容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软管沾水后可减少橡胶软管与塑料硬管之间插接的摩擦力,从而使橡胶软管更容易插入塑料硬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第一仿形槽与塑料硬管配合,从而将塑料硬管定位于第一固定座,第二仿形槽与卡箍配合,从而将卡箍定位于第二固定座,同时将卡箍定位于塑料硬管两侧;第三仿形槽与橡胶软管配合,从而将橡胶软管定位于第三固定座,进而将第三固定座朝向第二固定座滑移,至使第三仿形槽与第一仿形槽相对应,橡胶软管则与塑料硬管插接,将橡胶软管与塑料硬管定位,进一步将卡箍上的螺栓拧紧即可完成橡胶软管和塑料硬管的连接,形成所需的中冷器管路,因此在安装过程中,无需人工再去对应塑料硬管、橡胶软管以及卡箍的位置,提升中冷器气管组装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且安装有塑料硬管、橡胶软管以及卡箍;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展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的结构;
图4为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为展现驱动组件的结构;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现有中冷器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拼装组件;3、连杆组件;4、驱动组件;5、盛水容器;6、第一固定座;7、第二固定座;8、第三固定座;9、第一仿形槽;10、第二仿形槽;11、第三仿形槽;12、定位片;13、导轨;14、滑槽;15、第一定位块;16、第二定位块;17、主动杆;18、从动杆;19、橡胶套;20、第四固定座;21、第四仿形槽;22、支撑杆;23、气缸;24、导向杆;25、按钮;26、塑料硬管;27、橡胶软管;28、第一定位标记;29、第二定位标记;30、卡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用于中冷器气管的工装,参见图1,包括工作台1、固定于工作台1上的拼装组件2、连杆组件3以及驱动组件4,工作台1上放置有盛水容器5,橡胶软管27沾水后可减少橡胶软管27与塑料硬管26之间插接的摩擦力,从而使橡胶软管27更容易插入塑料硬管26。工作台1靠近盛水容器5的侧边上固定有控制驱动组件4的按钮25,方便工作人员操作。
参见图2和图3,拼装组件2包括第一固定座6、固定于第一固定座6两侧的第二固定座7,以及滑移连接于工作台1上且位于第一固定座6两侧的第三固定座8。第一固定座6开设有与塑料硬管26配合的第一仿形槽9,第二固定座7开设有与卡箍30管配合的第二仿形槽10,第三固定座8开设有与橡胶软管27配合的第三仿形槽11。安装过程中,无需人工再去对应塑料硬管26、橡胶软管27以及卡箍30的位置,提升中冷器气管组装的效率。
参见图1和图2,第三固定座8固定有与橡胶软管27一端抵接的定位片12,定位片12位于第三仿形槽11远离第二仿形槽10的槽口处,橡胶软管27放置于第三仿形槽11,其橡胶软管27的两端会伸出仿形槽的槽口,定位片12的设置可将橡胶软管27一端抵接,一方面增加了定位位点,使橡胶软管27与第三仿形槽11的定位更加方便;另一方面能增加橡胶软管27与第三仿形槽1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提升中冷器气管组装效率。
工作台1上端面设置有导轨13,第三固定座8底部设置有与导轨13配合的滑槽14,导轨13与滑槽14的配合可使第三固定座8的移动路径更加稳定准确,使第三固定座8与第二固定座7的定位更加方便,进一步提升中冷器气管组装效率。
参见图4,连杆组件3包括固定于第三固定座8的第一定位块15以及固定于工作台1的第二定位块16、铰接于第二定位块16一端的主动杆17以及一端与第一定位块15铰接、另一端与主动杆17铰接的从动杆18,控制主动杆17的移动,从而通过铰接的从动杆18将力传递至第三固定座8,进而控制第三固定座8的移动,相比于直接推动第三固定座8一方面只需操作主动杆17即可驱动第三固定座8,更加方便。主动杆17套设有橡胶套19,橡胶套19可增加工作人员握持主动杆17时的摩擦力,从而在操作主动杆17时更加稳定、省力。
参见图5,第三固定座8上端可拆卸连接有第四固定座20,第四固定座20开设有与第三仿形槽11对应且与橡胶软管27相匹配的第四仿形槽21;第三固定座8远离定位片12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杆22,驱动组件4与支撑杆22相连且用于控制第四固定座20与第三固定座8配合或分离。驱动组件4包括固定于支撑杆22上端的气缸23以及一端与气缸23活动插接、另一端与第四固定座20上端面相连的导向杆24。支撑杆22可作为气缸23的固定位点,气缸23提供动力驱动导向杆24上下移动,从而带动与导向杆24相连的第四固定座20上下移动,且导向杆24可定位第四固定座20的移动方向。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组装中冷器管时,首先将塑料硬管26与第一仿形槽9对应,并放置于第一仿形槽9;进一步将卡箍30套设于塑料硬管26两端,并定位在第二仿形槽10内;进一步将两根橡胶软管27沾取盛水容器5内的水,并分别对应定位在两个第三固定座8的第三仿形槽11内,且橡胶软管27的一端与定位片12抵接;进一步按动按钮25,使气缸23推动第四固定座20沿导向杆24下移,使第四仿形槽21与第三仿形槽11对应,并将橡胶软管27定位在第三仿形槽11和第四仿形槽21之间;进一步操作主动杆17,并带动从动杆18使第三固定座8沿导轨13朝向第一固定座6靠近,并使橡胶软管27一端与塑料硬管26插接;进一步,可用电动螺丝刀将卡箍30上的螺栓拧紧,以此完成中冷器管的组装。
拆卸时,首先按动按钮25,使气缸23拉动第四固定座20沿导向杆24上升,使第四固定座20与第三固定座8错开;进一步取下组装好的中冷器管;进一步,操作主动杆17,并带动从动杆18使第三固定座8沿导轨13远离第一固定座6。之后进行下一轮的组装。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中冷器气管的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以及固定与工作台(1)上的拼装组件(2),所述拼装组件(2)包括第一固定座(6)、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座(6)上端两侧的第二固定座(7),以及滑移连接于所述工作台(1)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座(6)两侧的第三固定座(8),所述第一固定座(6)开设有与塑料硬管(26)配合的第一仿形槽(9),所述第二固定座(7)开设有与卡箍(30)管配合的第二仿形槽(10),所述第三固定座(8)开设有与橡胶软管(27)配合的第三仿形槽(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中冷器气管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端面设置有导轨(13),所述第三固定座(8)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导轨(13)配合的滑槽(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中冷器气管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座(8)固定有与橡胶软管(27)一端抵接的定位片(12),所述定位片(12)位于所述第三仿形槽(11)远离所述第二仿形槽(10)的槽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中冷器气管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座(8)远离所述第一固定座(6)的一侧设置有连杆组件(3),所述连杆组件(3)包括固定于第三固定座(8)的第一定位块(15)以及固定于工作台(1)的第二定位块(16)、铰接于第二定位块(16)一端的主动杆(17)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块(15)铰接、另一端与所述主动杆(17)铰接的从动杆(1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中冷器气管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杆(17)套设有橡胶套(1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中冷器气管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座(8)上端可拆卸连接有第四固定座(20),所述第四固定座(20)开设有与所述第三仿形槽(11)对应且与橡胶软管(27)相匹配的第四仿形槽(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中冷器气管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座(8)远离定位片(12)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杆(22),所述支撑杆(22)连接有用于控制所述第四固定座(20)与第三固定座(8)配合或分离的驱动组件(4),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固定于支撑杆(22)上端的气缸(23)以及一端与气缸(23)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固定座(20)上端面相连的导向杆(2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中冷器气管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放置有盛水容器(5)。
CN201922083822.1U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用于中冷器气管的工装 Active CN2117100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83822.1U CN211710074U (zh)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用于中冷器气管的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83822.1U CN211710074U (zh)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用于中冷器气管的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10074U true CN211710074U (zh) 2020-10-20

Family

ID=72816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83822.1U Active CN211710074U (zh) 2019-11-27 2019-11-27 一种用于中冷器气管的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100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006180A1 (en) Multi-Function Mortise/Tenon Apparatus
CN104801962B (zh) 一种电视机自动化组装系统及其自动化螺钉装配设备
CN209424815U (zh) 一种锂锰一次电池极耳焊接定位夹具
CN102267122A (zh) 软管接头装配台
WO2019128821A1 (zh) 一种机器人多自由度夹持器
CN206048080U (zh) 胶管接头安装装置
CN202240286U (zh) 变压器散热器自动液压对装机
CN211710074U (zh) 一种用于中冷器气管的工装
CN110605575A (zh) 一种弹簧卡箍自动装配机构设备
CN214818043U (zh) 一种汽车空调压板用装夹装置
CN203650401U (zh) 尼龙管与快速接头插接工装
CN206416183U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专用夹爪机构
CN212018372U (zh) 一种用于汽车胶管的点胶机
CN204771203U (zh) 一种空调底座螺栓、底座脚自动焊接生产系统
CN114425692B (zh) 一种滚架手柄的自动组装设备
CN203184939U (zh) 编织软管自动剪切装配生产线
CN205520927U (zh) 一种半气动挂台扫头加工夹持组
CN214322428U (zh) 一种插板的自动化装配设备
CN210306271U (zh) 一种高压油管安装尺寸检验打标联动装置
CN211614785U (zh) 一种压装机的自定位式上料输送装置
CN211804761U (zh) 一种弹簧卡箍自动装配机构设备
CN217777184U (zh) 一种快速切边装置
CN211306166U (zh) 一种用于汽车胶管的卡箍工装
CN219851654U (zh) 一种钢管件加工自动冲孔机
CN207548124U (zh) 一种阀杆密封件橡胶圈在线转接装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