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84607U - 一种车辆侧门用防撞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侧门用防撞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84607U
CN211684607U CN202020180428.XU CN202020180428U CN211684607U CN 211684607 U CN211684607 U CN 211684607U CN 202020180428 U CN202020180428 U CN 202020180428U CN 211684607 U CN211684607 U CN 2116846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door
crash
locating piece
collision
position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8042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福生
严军
熊永莲
刘晓福
蔡亚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2018042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846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846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8460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侧门用防撞结构,属于汽车领域,一种车辆侧门用防撞结构,包括侧门本体,所述侧门本体正面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两个安装孔,所述侧门本体的正面设置有两个防撞杆,两个所述防撞杆的之间螺纹连接有连接螺纹杆,所述连接螺纹杆上套设有与其固定连接有转动定位块,所述转动定位块位于两个防撞杆之间,两个所述防撞杆的内部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加强空腔,所述转动定位块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两个所述定位块远离转动定位块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定位支撑杆。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所需安装车辆侧门的尺寸进行调整,以便于方便安装使用,适用范围更广,能够对维修车辆的侧门进行及时修复使用,适合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侧门用防撞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车辆侧门用防撞结构。
背景技术
车门(car door) 是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出入车辆的通道,并隔绝车外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侧面撞击,保护乘员,汽车的美观也与车门的造型有关。车门的好坏,主要体现在,车门的防撞性能,车门的密封性能,车门的开合便利性,当然还有其它使用功能的指标等,防撞性能尤为重要,因为车辆发生侧碰时,缓冲距离很短,很容易就伤到车内人员。
在车辆的侧门发生碰撞后一般都需要对侧门进行维修处理,一般侧门的防撞梁经受撞击变形后都是通过钣金修复或者直接使用新的防撞梁,二次修复后的防撞梁在使用时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新的防撞梁则需要根据不同的车型来预定等待长时间后才能进行安装,短时间内无法维修安装,故而提出了一种车辆侧门用防撞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侧门用防撞结构,具备方便安装,适用范围广的优点,解决了侧门的防撞梁经受撞击变形后都是通过钣金修复或者直接使用新的防撞梁,二次修复后的防撞梁在使用时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新的防撞梁则需要根据不同的车型来预定等待长时间后才能进行安装,短时间内无法维修安装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车辆侧门用防撞结构,包括侧门本体,所述侧门本体正面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两个安装孔,所述侧门本体的正面设置有两个防撞杆,两个所述防撞杆的之间螺纹连接有连接螺纹杆,所述连接螺纹杆上套设有与其固定连接有转动定位块,所述转动定位块位于两个防撞杆之间,两个所述防撞杆的内部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加强空腔,所述转动定位块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两个所述定位块远离转动定位块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定位支撑杆,所述定位支撑杆远离定位块的一端延伸至加强空腔的内部并与加强空腔的内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防撞杆之间套接有防护吸收套,两个所述防撞杆通过螺栓分别四个安装孔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动定位块的正视形状为十字形,两个所述定位块的形状为C形,两个所述定位块相对的一侧均与转动定位块卡合。
优选的,两个所述定位块上均插接有四个固定销,四个所述固定销的底端依次贯穿转动定位块与定位块并延伸至转动定位块的内部,所述两个所述定位块通过固定销与转动定位块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护吸收套包含有防撞吸收板,所述防撞吸收板的背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两个所述防撞杆与转动定位块均位于防撞吸收板与固定板之间,所述防撞吸收板与固定板相对的一侧均一体成型有两个限制板,四个所述限制板分别位于两个定位块相背一侧的正面与背面。
优选的,所述防撞吸收板的俯视形状为弧形,所述防撞吸收板上开设有多个吸收腔。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吸收垫。
优选的,两个所述防撞杆相远离的一端均开设有条形槽。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通过测量车辆侧门安装防撞梁的位置间距,从而转动转动定位块带动两个连接螺纹杆转动调整两个防撞杆之间的间距,然后让转动定位块处于与固定位置,调整距离完成后,让两个定位块从防撞杆的一端抽出,并与转动定位块固定,通过定位支撑杆与加强空腔的滑动连接,限制转动定位块的转动,从而固定两个防撞杆之间的位置,利用两个防撞杆起到防撞梁的作用,而加强空腔提高防撞杆的抗冲击能力,利用定位支撑杆与连接螺纹杆增加两个防撞杆之间连接的强度,然后通过防护吸收套对两个防撞杆之间的连接部位进一步起到防护效果,且通过防护吸收套能够吸收缓冲极大部分的冲击力,来提高防撞结构的抗形变能力,且通过其可调节的性质,能够根据所需安装车辆侧门的尺寸进行调整,以便于方便安装使用,适用范围更广,维修点可以预存以便能够直接使用,能够对维修车辆的侧门进行及时修复使用,适合推广使用。
(2)本方案,通过定位块与转动定位块的卡合,能够限制转动定位块的转动,避免连接螺纹杆转动造成两个防撞杆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
(3)本方案,通过四个固定销对两个定位块与转动定位块之间的位置进行插接固定,避免因定位支撑杆与加强空腔的滑动连接造成定位块与转动定位块脱落无法起到限制效果。
(4)本方案,通过正面的防撞吸收板能够首先与车辆外侧的撞击发生接触,从而对冲击力进行缓冲吸收,形成第一道保护层,能够一定程度上的保护两个防撞杆之间的连接部位,当第一道保护层突破后,利用防撞杆以及固定板对防撞杆进行支撑形成第二道保护层,能够有效的减轻撞击时的冲击,进而避免侧门整体形变对车辆内部发生压迫,通过四个限制板能够限制防撞吸收板与固定板在两个防撞杆的位置,避免因发生错位而无法起到防撞效果。
(5)本方案,弧形的防撞吸收板更具备缓冲吸收冲击力的效果,利用吸收腔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撞吸收板的冲击力吸收效果。
(6)本方案,橡胶吸收垫能够对固定板与侧门本体之间进行隔离,当固定板发生形变时,利用橡胶吸收垫能够起到一定的阻尼效果。
(7)本方案,通过条形槽方便防撞杆与侧门本体的安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撞杆与加强空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动定位块与定位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防撞杆与防护吸收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防护吸收套的仰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侧门本体;2、安装孔;3、防撞杆;4、连接螺纹杆;5、转动定位块;6、加强空腔;7、定位块;8、定位支撑杆;9、防护吸收套;901、防撞吸收板;902、固定板;903、限制板;10、固定销;11、吸收腔;12、橡胶吸收垫;13、条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7,一种车辆侧门用防撞结构,包括侧门本体1,侧门本体1正面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两个安装孔2,侧门本体1的正面设置有两个防撞杆3,两个防撞杆3的之间螺纹连接有连接螺纹杆4,连接螺纹杆4上套设有与其固定连接有转动定位块5,转动定位块5位于两个防撞杆3之间,两个防撞杆3的内部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加强空腔6,转动定位块5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7,两个定位块7远离转动定位块5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定位支撑杆8,定位支撑杆8远离定位块7的一端延伸至加强空腔6的内部并与加强空腔6的内壁滑动连接,两个防撞杆3之间套接有防护吸收套9,两个防撞杆3通过螺栓分别四个安装孔2固定连接,通过测量车辆侧门安装防撞梁的位置间距,从而转动转动定位块5带动两个连接螺纹杆4转动调整两个防撞杆3之间的间距,然后让转动定位块5处于与固定位置,调整距离完成后,让两个定位块7从防撞杆3的一端抽出,并与转动定位块5固定,通过定位支撑杆8与加强空腔6的滑动连接,限制转动定位块5的转动,从而固定两个防撞杆3之间的位置,利用两个防撞杆3起到防撞梁的作用,而加强空腔6提高防撞杆3的抗冲击能力,利用定位支撑杆8与连接螺纹杆4增加两个防撞杆3之间连接的强度,然后通过防护吸收套9对两个防撞杆3之间的连接部位进一步起到防护效果,且通过防护吸收套9能够吸收缓冲极大部分的冲击力,来提高防撞结构的抗形变能力,且通过其可调节的性质,能够根据所需安装车辆侧门的尺寸进行调整,以便于方便安装使用,适用范围更广,能够对维修车辆的侧门进行及时修复使用,适合推广使用。
进一步的,转动定位块5的正视形状为十字形,两个定位块7的形状为C形,两个定位块7相对的一侧均与转动定位块5卡合,通过定位块7与转动定位块5的卡合,能够限制转动定位块5的转动,避免连接螺纹杆4转动造成两个防撞杆3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
进一步的,两个定位块7上均插接有四个固定销10,四个固定销10的底端依次贯穿转动定位块5与定位块7并延伸至转动定位块5的内部,两个定位块7通过固定销10与转动定位块5固定连接,通过四个固定销10对两个定位块7与转动定位块5之间的位置进行插接固定,避免因定位支撑杆8与加强空腔6的滑动连接造成定位块7与转动定位块5脱落无法起到限制效果。
进一步的,防护吸收套9包含有防撞吸收板901,防撞吸收板901的背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板902,两个防撞杆3与转动定位块5均位于防撞吸收板901与固定板902之间,防撞吸收板901与固定板902相对的一侧均一体成型有两个限制板903,四个限制板903分别位于两个定位块7相背一侧的正面与背面,通过正面的防撞吸收板901能够首先与车辆外侧的撞击发生接触,从而对冲击力进行缓冲吸收,形成第一道保护层,能够一定程度上的保护两个防撞杆3之间的连接部位,当第一道保护层突破后,利用防撞杆3以及固定板902对防撞杆3进行支撑形成第二道保护层,能够有效的减轻撞击时的冲击,进而避免侧门整体形变对车辆内部发生压迫,通过四个限制板903能够限制防撞吸收板901与固定板902在两个防撞杆3的位置,避免因发生错位而无法起到防撞效果。
进一步的,防撞吸收板901的俯视形状为弧形,防撞吸收板901上开设有多个吸收腔11,弧形的防撞吸收板901更具备缓冲吸收冲击力的效果,利用吸收腔11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撞吸收板901的冲击力吸收效果。
进一步的,固定板902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吸收垫12,橡胶吸收垫12能够对固定板902与侧门本体1之间进行隔离,当固定板902发生形变时,利用橡胶吸收垫12能够起到一定的阻尼效果。
进一步的,两个防撞杆3相远离的一端均开设有条形槽13,通过条形槽13方便防撞杆3与侧门本体1的安装使用。
工作原理:通过测量车辆侧门安装防撞梁的位置间距,从而转动转动定位块5带动两个连接螺纹杆4转动调整两个防撞杆3之间的间距,然后让转动定位块5处于与固定位置,调整距离完成后,让两个定位块7从防撞杆3的一端抽出,通过定位块7与转动定位块5的卡合,能够限制转动定位块5的转动,避免连接螺纹杆4转动造成两个防撞杆3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通过定位支撑杆8与加强空腔6的滑动连接,限制转动定位块5的转动,从而固定两个防撞杆3之间的位置,通过四个固定销10对两个定位块7与转动定位块5之间的位置进行插接固定,避免因定位支撑杆8与加强空腔6的滑动连接造成定位块7与转动定位块5脱落无法起到限制效果,利用两个防撞杆3起到防撞梁的作用,而加强空腔6提高防撞杆3的抗冲击能力,利用定位支撑杆8与连接螺纹杆4增加两个防撞杆3之间连接的强度,通过正面的防撞吸收板901能够首先与车辆外侧的撞击发生接触,从而对冲击力进行缓冲吸收,形成第一道保护层,能够一定程度上的保护两个防撞杆3之间的连接部位,当第一道保护层突破后,利用防撞杆3以及固定板902对防撞杆3进行支撑形成第二道保护层,能够有效的减轻撞击时的冲击,进而避免侧门整体形变对车辆内部发生压迫,通过四个限制板903能够限制防撞吸收板901与固定板902在两个防撞杆3的位置,避免因发生错位而无法起到防撞效果,通过防护吸收套9能够吸收缓冲极大部分的冲击力,来提高防撞结构的抗形变能力,本方案通过其可调节的性质,能够根据所需安装车辆侧门的尺寸进行调整,以便于方便安装使用,适用范围更广,能够对维修车辆的侧门进行及时修复使用,适合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车辆侧门用防撞结构,包括侧门本体(1),所述侧门本体(1)正面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两个安装孔(2),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门本体(1)的正面设置有两个防撞杆(3),两个所述防撞杆(3)的之间螺纹连接有连接螺纹杆(4),所述连接螺纹杆(4)上套设有与其固定连接有转动定位块(5),所述转动定位块(5)位于两个防撞杆(3)之间,两个所述防撞杆(3)的内部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加强空腔(6),所述转动定位块(5)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7),两个所述定位块(7)远离转动定位块(5)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定位支撑杆(8),所述定位支撑杆(8)远离定位块(7)的一端延伸至加强空腔(6)的内部并与加强空腔(6)的内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防撞杆(3)之间套接有防护吸收套(9),两个所述防撞杆(3)通过螺栓分别四个安装孔(2)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侧门用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定位块(5)的正视形状为十字形,两个所述定位块(7)的形状为C形,两个所述定位块(7)相对的一侧均与转动定位块(5)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侧门用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定位块(7)上均插接有四个固定销(10),四个所述固定销(10)的底端依次贯穿转动定位块(5)与定位块(7)并延伸至转动定位块(5)的内部,所述两个所述定位块(7)通过固定销(10)与转动定位块(5)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侧门用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吸收套(9)包含有防撞吸收板(901),所述防撞吸收板(901)的背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板(902),两个所述防撞杆(3)与转动定位块(5)均位于防撞吸收板(901)与固定板(902)之间,所述防撞吸收板(901)与固定板(902)相对的一侧均一体成型有两个限制板(903),四个所述限制板(903)分别位于两个定位块(7)相背一侧的正面与背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辆侧门用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吸收板(901)的俯视形状为弧形,所述防撞吸收板(901)上开设有多个吸收腔(1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辆侧门用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902)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吸收垫(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侧门用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防撞杆(3)相远离的一端均开设有条形槽(13)。
CN202020180428.XU 2020-02-18 2020-02-18 一种车辆侧门用防撞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6846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80428.XU CN211684607U (zh) 2020-02-18 2020-02-18 一种车辆侧门用防撞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80428.XU CN211684607U (zh) 2020-02-18 2020-02-18 一种车辆侧门用防撞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84607U true CN211684607U (zh) 2020-10-16

Family

ID=72777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80428.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684607U (zh) 2020-02-18 2020-02-18 一种车辆侧门用防撞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846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267649U (zh) 一种具有多级缓冲性能的道路钢结构防撞护栏
CN113911014B (zh) 抗冲击耐用型防撞装置及防撞缓冲车
CN211684607U (zh) 一种车辆侧门用防撞结构
CN111186282A (zh) 一种车辆侧门用防撞结构
CN211646174U (zh) 一种人工隧道公路装置
CN205706099U (zh) 一种车门防撞梁支架、车门及汽车
CN113696687B (zh) 一种耐久性能好的后拉杆悬置支架
CN214929535U (zh) 一种汽车防撞杆
CN213502176U (zh) 一种汽车防护杠
CN210310043U (zh) 一种外挂式吸能装置
CN110435579B (zh) 一种抗冲击汽车保险杠
CN219821579U (zh) 一种汽车前纵梁结构
CN112319342A (zh) 组合式防撞缓冲装置及防撞缓冲车
CN211567871U (zh) 一种稳定性强的汽车保险杠
CN219192352U (zh) 一种汽车仪表板支架
CN218858549U (zh) 一种汽车横梁连接板总成
CN217415893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舱纵梁总成
CN211713805U (zh) 一种市政道路用防撞栏
CN220114579U (zh) 一种缓冲高强型汽车保险杠
CN210310042U (zh) 一种外挂式吸能座椅
CN211001218U (zh) 一种新型防撞前保险杠
CN219280618U (zh) 一种复合型弹性吸能防撞装置
CN210793075U (zh) 一种减震型高强度汽车保险杠支架
CN221090732U (zh) 一种抗撞击汽车保险杠
CN220746681U (zh) 一种撞击缓冲护栏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16

Termination date: 202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