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10043U - 一种外挂式吸能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外挂式吸能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310043U CN210310043U CN201921184598.9U CN201921184598U CN210310043U CN 210310043 U CN210310043 U CN 210310043U CN 201921184598 U CN201921184598 U CN 201921184598U CN 210310043 U CN210310043 U CN 2103100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le
- mounting head
- externally
- energy absorption
- absorption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挂式吸能装置,包括内管、外管、钢带和销轴,所述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外,所述钢带上设有弹性弯曲结构,所述销轴分别交叉设置于所述弹性弯曲结构的两侧且销轴的端部固定于所述内管上,所述钢带的两端固定于所述外管的上下两端。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设计,具有更好的缓冲避震效果,达到了更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减少人体的不可逆伤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挂式吸能装置。
背景技术
装甲车或防雷车在碰触地雷爆炸瞬间,受到爆炸物的爆炸波攻击时,很多伤亡事故不是由于装甲车被击穿造成的,更多的是由于爆炸冲击波造成的。因此对现有的装甲车或防雷车的座椅进行减震缓冲作为当下研究的重要课题,现有的防雷座椅通常是通过弹簧作为减震部件,这样的防雷减震只能避震一小段震动频率,避震效果不佳,起不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挂式吸能装置,其具有缓冲吸能效果好、安全性高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外挂式吸能装置,包括内管、外管、钢带和销轴,所述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外,所述钢带上设有弹性弯曲结构,所述销轴分别交叉设置于所述弹性弯曲结构的两侧且销轴的端部固定于所述内管上,所述钢带的两端固定于所述外管的上下两端。
优选的,所述内管和外管的上端分别开设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且所述内管的第一通孔向上贯穿形成敞口槽,所述内管内设有上安装头,该上安装头下端设有第三通孔,且下端向上延伸开设有与第三通孔连通的卡持槽,所述钢带的上下两端开设有安装孔,且钢带的上端卡持于所述上安装头的卡持槽内,所述内管、外管、钢带和上安装头通过固定螺栓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安装孔固定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敞口槽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大小。
优选的,所述上安装头的上端为扁平状结构,且贯穿开设有第一固定孔,用于与汽车座椅配合安装。
优选的,所述内管的下端凸伸出所述外管的下端,所述内管上从上至下开设有左右贯通的活动槽,所述外管的下端开设有第四通孔,且通过固定螺栓穿过第四通孔、钢带下端的安装孔和活动槽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内管的下端端部内固定装设有下安装头,该下安装头上分别开设有第五通孔和第二固定孔,所述内管的下端端部贯穿开设有第六通孔,所述下安装头装设于所述内管的下端内,且通过固定螺栓穿过第五通孔、第六通孔和钢带下端的安装孔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二固定孔用于与汽车座椅固定安装。
优选的,所述弹性弯曲结构呈S形状,所述销轴的数量为3个,且每个销轴抵顶装设于所述弹性弯曲结构的弯曲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外挂式吸能装置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汽车座椅的靠背骨架和汽车座椅的坐垫骨架上,车子受到爆炸底板出现严重变形时,靠背骨架向上运动并带动吸能装置的外管和钢带向上运动,内管上固定的销轴克服钢带的弹性弯曲结构,产生弹性势能,避免座椅向上冲击,可起到缓冲作用,对人员保护,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钢带作为弹性元件,其克服其形变产生的弹性势能较大,能克服高强度的冲击力;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固定螺栓将外管、内管和钢带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正常形成过程中不会产生相对移动,钢带不受力,且敞口槽的设计,在车子受到巨大冲击后导向杆向上移动,为了保护座椅不受冲击,外管和内管之间通过固定螺栓冲破敞口槽产生相对移动,可使吸能装置正常工作,实现座椅的缓冲。因此,所述第一通孔和敞口槽的设计不仅可避免在行车过程中钢带受力蠕动,且不会在爆炸冲击下影响吸能装置的正常工作,进一步优化了吸能装置的对座椅起到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分解图;
图3是图1中第一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内管1、第一通孔11、敞口槽12、活动槽13、第六通孔14、外管2、第二通孔21、第四通孔22、钢带3、弹性弯曲结构31、安装孔32、销轴4、上安装头5、第三通孔51、卡持槽52、第一固定孔53、固定螺栓6、下安装头7、第五通孔71、第二固定孔72。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图4,一种外挂式吸能装置,包括内管1、外管2、钢带3和销轴4,所述外管2套设于所述内管1外,所述钢带3上设有弹性弯曲结构31,所述销轴4分别交叉设置于所述弹性弯曲结构31的两侧且销轴4的端部固定于所述内管1上,所述钢带3的两端固定于所述外管2的上下两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静止状态下,该外挂式吸能装置的上端与汽车座椅的靠背骨架固定,下端与汽车座椅的坐垫骨架固定连接,因此座椅处于静止固定状态,通过吸能装置克服座椅及乘员的重力。当车子受到爆炸底板出现严重变形时,所述靠背骨架向上产生移动,吸能装置的外管2和钢带3随着靠背骨架向上移动与的内管1、及座椅产生相对位移,所述销轴4与钢带2的弹性弯曲结构21之间产生相对移动,产生弹性势能,对座椅起到缓冲作用,保证人身安全。同时,本发明中采用钢带3作为弹性元件,其克服其形变产生的弹性势能较大,能克服高强度的冲击力。
所述内管1和外管2的上端分别开设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且所述内管1的第一通孔11向上贯穿形成敞口槽12,所述敞口槽12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通孔11的孔径大小。所述内管1内设有上安装头5,该上安装头5下端设有第三通孔51,且下端向上延伸开设有与第三通孔51连通的卡持槽52。所述钢带3的上下两端开设有安装孔32,且钢带3的上端卡持于所述上安装头5 的卡持槽52内,所述内管1、外管2、钢带3和上安装头5通过固定螺栓6穿过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21、第三通孔51和安装孔32固定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螺栓6将外管1、内管2和钢带3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正常行程过程中不会产生相对移动,钢带3不受力,且敞口槽12的设计,在车子受到巨大冲击后汽车座椅的靠背骨架向上移动,为了保护座椅不受冲击,外管 2和内管1之间通过固定螺栓6冲破敞口槽12产生相对移动,可使吸能装置正常工作,实现座椅的缓冲。因此,所述第一通孔11和敞口槽12的设计不仅可避免在行车过程中钢带3受力蠕动,且不会在爆炸冲击下影响吸能装置的正常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安装头5的上端为扁平状结构,且贯穿开设有第一固定孔53,用于与汽车座椅配合安装。
所述内管1的下端凸伸出所述外管2的下端,所述内管1上从上至下开设有左右贯通的活动槽13,所述外管2的下端开设有第四通孔22,且通过固定螺栓6穿过第四通孔22、钢带3下端的安装孔32和活动槽13固定连接。所述内管1的下端端部内固定装设有下安装头7,该下安装头7上分别开设有第五通孔71和第二固定孔72,所述内管1的下端端部贯穿开设有第六通孔14,所述下安装头7装设于所述内管1的下端内,且通过固定螺栓6穿过第五通孔71、第六通孔14和钢带3下端的安装孔32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二固定孔72用于与汽车座椅固定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弯曲结构31呈S形状,所述销轴4的数量为3 个,且每个销轴4抵顶装设于所述弹性弯曲结构31的弯曲处。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的其它装置,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外挂式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1)、外管(2)、钢带(3)和销轴(4),所述外管(2)套设于所述内管(1)外,所述钢带(3)上设有弹性弯曲结构(31),所述销轴(4)分别交叉设置于所述弹性弯曲结构(31)的两侧且销轴(4)的端部固定于所述内管(1)上,所述钢带(3)的两端固定于所述外管(2)的上下两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挂式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和外管(2)的上端分别开设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21),且所述内管(1)的第一通孔(11)向上贯穿形成敞口槽(12),所述内管(1)内设有上安装头(5),该上安装头(5)下端设有第三通孔(51),且下端向上延伸开设有与第三通孔(51)连通的卡持槽(52),所述钢带(3)的上下两端开设有安装孔(32),且钢带(3)的上端卡持于所述上安装头(5)的卡持槽(52)内,所述内管(1)、外管(2)、钢带(3)和上安装头(5)通过固定螺栓(6)穿过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21)、第三通孔(51)和安装孔(32)固定连接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挂式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敞口槽(12)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通孔(11)的孔径大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挂式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头(5)的上端为扁平状结构,且贯穿开设有第一固定孔(53),用于与汽车座椅配合安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挂式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的下端凸伸出所述外管(2)的下端,所述内管(1)上从上至下开设有左右贯通的活动槽(13),所述外管(2)的下端开设有第四通孔(22),且通过固定螺栓(6)穿过第四通孔(22)、钢带(3)下端的安装孔(32)和活动槽(13)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外挂式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的下端端部内固定装设有下安装头(7),该下安装头(7)上分别开设有第五通孔(71)和第二固定孔(72),所述内管(1)的下端端部贯穿开设有第六通孔(14),所述下安装头(7)装设于所述内管(1)的下端内,且通过固定螺栓(6)穿过第五通孔(71)、第六通孔(14)和钢带(3)下端的安装孔(32)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二固定孔(72)用于与汽车座椅固定安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挂式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弯曲结构(31)呈S形状,所述销轴(4)的数量为3个,且每个销轴(4)抵顶装设于所述弹性弯曲结构(31)的弯曲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84598.9U CN210310043U (zh) | 2019-07-25 | 2019-07-25 | 一种外挂式吸能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84598.9U CN210310043U (zh) | 2019-07-25 | 2019-07-25 | 一种外挂式吸能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310043U true CN210310043U (zh) | 2020-04-14 |
Family
ID=70125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184598.9U Active CN210310043U (zh) | 2019-07-25 | 2019-07-25 | 一种外挂式吸能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31004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15707A (zh) * | 2021-08-25 | 2021-11-30 | 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 汽车防雷座椅吸能结构 |
-
2019
- 2019-07-25 CN CN201921184598.9U patent/CN21031004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15707A (zh) * | 2021-08-25 | 2021-11-30 | 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 汽车防雷座椅吸能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661028B (zh) | 一种车辆防地雷座椅 | |
KR101173485B1 (ko) | 슬립형 단부 구조체와 충격력 흡수 장치를 구비한 철도차량의 충격력 흡수 구조체 | |
CN110341564B (zh) | 一种外挂式吸能座椅 | |
CN208774698U (zh) | 一种汽车安全防撞机构 | |
CN210310043U (zh) | 一种外挂式吸能装置 | |
CN205044684U (zh) | 一种用于汽车车身的防撞装置 | |
CN109440690A (zh) | 一种道路安全缓冲护栏装置 | |
CN212400993U (zh) | 一种军用车辆座椅缓冲隔断装置 | |
CN109941166A (zh) | 一种军用车辆后排防爆座椅 | |
CN212796599U (zh) | 军用车辆防雷座椅的手动调节缓冲隔离装置 | |
CN111845493B (zh) | 军用车辆防雷座椅的手动调节缓冲隔离装置及使用方法 | |
CN210478457U (zh) | 一种集成式吸能座椅 | |
CN218055104U (zh) | 一种基于车身轻量化的汽车后防撞梁 | |
CN207225469U (zh) | 一种汽车底盘吸能装置 | |
CN209987791U (zh) | 一种军用车辆后排防爆座椅 | |
CN110395316A (zh) | 一种拱形汽车防撞组合梁 | |
CN210310042U (zh) | 一种外挂式吸能座椅 | |
CN210337662U (zh) | 一种集成式吸能装置 | |
CN107972614A (zh) | 内含弹压杆式二次吸能模型车辆前碰撞吸能装置及其方法 | |
CN210970943U (zh) | 一种滚筒式防撞梁 | |
CN209409970U (zh) | 碰撞吸能机构和车辆 | |
CN107521443A (zh) | 一种具有缓冲抗震功能的防撞钢梁结构 | |
CN209566878U (zh) | 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杆 | |
CN203047122U (zh) | 一种平头汽车碰撞防护装置 | |
CN208559509U (zh) | 一种汽车门槛梁总成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