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42087U - 一种纯电动汽车车身防撞安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纯电动汽车车身防撞安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42087U
CN211642087U CN202020177682.4U CN202020177682U CN211642087U CN 211642087 U CN211642087 U CN 211642087U CN 202020177682 U CN202020177682 U CN 202020177682U CN 211642087 U CN211642087 U CN 2116420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ision
frame
safety device
pure electric
si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7768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枫
邹晶
刘中富
石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Gauss Runhang New Energy Vehicl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uss Automotive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uss Automotive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uss Automotive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7768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420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420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420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纯电动汽车车身防撞安全装置,包括框架、卡槽、缓冲层,所述框架上方安装有减震罩,且减震罩内部设置有减震弹簧,同时减震弹簧两侧均设置有底座,所述卡槽安装在减震罩上方,且卡槽内部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扣,所述缓冲层安装在框架下方内部,且缓冲层下方设置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下方两侧均设置有加固块,且加固块两侧均安装有第一固定螺栓,所述第一固定螺栓内侧设置有防撞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纯电动汽车车身防撞安全装置具有通过设置的减震弹簧可以缓冲车辆在行驶所产生的抖动,可以有效的对抖动进行缓冲效果,避免安全防撞装置与车辆发生松动,从而提升了对车辆和安全防撞装置的保护,提升了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纯电动汽车车身防撞安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纯电动汽车车身防撞安全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但当前技术尚不成熟。
原有的电动汽车安全防撞装置不具备设置防水效果,导致车辆在雨水天气行驶时,造成对防撞装置的损坏,从而降低了对防撞装置的使用寿命,在突发危险时,使防撞装置无法进行对应的防护效果。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纯电动汽车车身防撞安全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纯电动汽车车身防撞安全装置,解决了不具备设置防水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纯电动汽车车身防撞安全装置,包括框架、卡槽、缓冲层,所述框架上方安装有减震罩,且减震罩内部设置有减震弹簧,同时减震弹簧两侧均设置有底座,所述卡槽安装在减震罩上方,且卡槽内部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扣,所述缓冲层安装在框架下方内部,且缓冲层下方设置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下方两侧均设置有加固块,且加固块两侧均安装有第一固定螺栓,所述第一固定螺栓内侧设置有防撞框,且防撞框内部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栓,所述第二固定螺栓内部设置有防撞层,且防撞层内部设置有防撞块,所述防撞块两侧均设置有第三固定螺栓。
优选的,所述框架通过减震罩与减震弹簧构成伸缩结构,且减震弹簧关于框架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卡槽与固定扣为卡合连接,且卡槽为凹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缓冲层尺寸小于框架的尺寸,且缓冲层为方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防水层与缓冲层为紧密贴合,且防水层尺寸小于缓冲层的尺寸。
优选的所述加固块与第一固定螺栓为螺纹连接,且第一固定螺栓关于加固块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防撞层的外壁表面与防撞块的外壁表面为开孔式设计,且防撞块在防撞层内部呈等间距设置。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纯电动汽车车身防撞安全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纯电动汽车车身防撞安全装置,通过设置的减震弹簧可以缓冲车辆在行驶所产生的抖动,可以有效的对抖动进行缓冲效果,避免安全防撞装置与车辆发生松动,从而提升了对车辆和安全防撞装置的保护,提升了使用效果;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纯电动汽车车身防撞安全装置,通过设置的缓冲层可以在车辆发生撞击事件时,对车辆进行有效的缓冲效果,使其可以缓冲掉撞击所产生的力量,从而有效的保护了车辆驾驶人员和乘坐人员的人身安全;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纯电动汽车车身防撞安全装置,通过设置防水层可以对安全防撞装置的保护,避免在触碰雨水时,造成安全防撞装置的损坏,从而有效的对安全防撞装置的保护,使其在突发撞击情况下可以对车辆驾驶人员进行人身安全的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纯电动汽车车身防撞安全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侧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框架,2、减震罩,3、减震弹簧,4、底座,5、卡槽,6、固定扣,7、缓冲层,8、防水层,9、加固块,10、第一固定螺栓,11、防撞框,12、第二固定螺栓,13、防撞层,14、防撞块,15、第三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纯电动汽车车身防撞安全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侧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该纯电动汽车车身防撞安全装置,包括框架1、卡槽5、缓冲层7,框架1上方安装有减震罩2,且减震罩2内部设置有减震弹簧3,同时减震弹簧3两侧均设置有底座4,卡槽5安装在减震罩2上方,且卡槽5内部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扣6,缓冲层7安装在框架1下方内部,且缓冲层7下方设置有防水层8,防水层8下方两侧均设置有加固块9,且加固块9两侧均安装有第一固定螺栓10,第一固定螺栓10内侧设置有防撞框11,且防撞框11内部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栓12,第二固定螺栓12内部设置有防撞层13,且防撞层13内部设置有防撞块14,防撞块14两侧均设置有第三固定螺栓15。
框架1通过减震罩2与减震弹簧3构成伸缩结构,且减震弹簧3关于框架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通过设置减震弹簧3还可以对车辆进行有效的减震效果,使其可以确保在车辆发生震动和撞击时造成安全防撞装置的松动和损坏,同时减震弹簧3也可以进行相对的减震效果,使对车辆驾驶人员人事安全进一步的保护。
卡槽5与固定扣6为卡合连接,且卡槽5为凹形结构,最后设置的卡槽5和固定扣6可以对安全防撞装置安装和拆卸更加的简单快捷,有效的提升了日常安装拆卸的效率。
缓冲层7尺寸小于框架1的尺寸,且缓冲层7为方形结构,通过设置的缓冲层7则可以在车辆发生撞击时进行缓冲冲击力的效果,使其可以确保车辆驾驶人员的人身安全,其中缓冲层7为海绵材质,另外通过设置减震弹簧3还可以对车辆进行有效的减震效果,使其可以确保在车辆发生震动和撞击时造成安全防撞装置的松动和损坏,同时减震弹簧3也可以进行相对的减震效果,使对车辆驾驶人员人事安全进一步的保护。
防水层8与缓冲层7为紧密贴合,且防水层8尺寸小于缓冲层7的尺寸,通过设置防水层8可以对车辆进行防水处理,使其避免在接触雨水时造成车辆内部的机器和安全防撞装置损坏,从而降低了安全防撞装置的使用寿命,在偶遇突发撞击事件时所安装的安全防撞装置不能起到应有的防护效果,其中防水层8为橡胶材质。
加固块9与第一固定螺栓10为螺纹连接,且第一固定螺栓10关于加固块9的中轴线对称设置,通过将加固块9通过第一固定螺栓10固定在防撞框11两侧,使其可以对在受到冲击时,对车辆进行初步的缓冲效果,从而将降低对车辆的损坏。
防撞层13的外壁表面与防撞块14的外壁表面为开孔式设计,且防撞块14在防撞层13内部呈等间距设置,通过将防撞块14逐步安装到该安全防护装置中间内部的防撞框11上,使其可以对车辆进行防撞击的加固,避免造成车辆内部机器和驾驶人员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纯电动汽车车身防撞安全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通手动将该安全防撞装置移动到所需工作位置,其次通过将防撞块14逐步安装到该安全防护装置中间内部的防撞框11上,使其可以对车辆进行防撞击的加固,避免造成车辆内部机器和驾驶人员的伤害,然后将加固块9通过第一固定螺栓10固定在防撞框11两侧,使其可以对在受到冲击时,对车辆进行初步的缓冲效果,从而将降低对车辆的损坏,通过设置防水层8可以对车辆进行防水处理,使其避免在接触雨水时造成车辆内部的机器和安全防撞装置损坏,从而降低了安全防撞装置的使用寿命,在偶遇突发撞击事件时所安装的安全防撞装置不能起到应有的防护效果,其中防水层8为橡胶材质,再通过设置的缓冲层7则可以在车辆发生撞击时进行缓冲冲击力的效果,使其可以确保车辆驾驶人员的人身安全,其中缓冲层7为海绵材质,另外通过设置减震弹簧3还可以对车辆进行有效的减震效果,使其可以确保在车辆发生震动和撞击时造成安全防撞装置的松动和损坏,同时减震弹簧3也可以进行相对的减震效果,使对车辆驾驶人员人事安全进一步的保护,最后设置的卡槽5和固定扣6可以对安全防撞装置安装和拆卸更加的简单快捷,有效的提升了日常安装拆卸的效率,这样就完成了该一种纯电动汽车车身防撞安全装置的使用过程。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纯电动汽车车身防撞安全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纯电动汽车车身防撞安全装置,通过设置的减震弹簧3可以缓冲车辆在行驶所产生的抖动,可以有效的对抖动进行缓冲效果,避免安全防撞装置与车辆发生松动,从而提升了对车辆和安全防撞装置的保护,提升了使用效果;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纯电动汽车车身防撞安全装置,通过设置的缓冲层7可以在车辆发生撞击事件时,对车辆进行有效的缓冲效果,使其可以缓冲掉撞击所产生的力量,从而有效的保护了车辆驾驶人员和乘坐人员的人身安全;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纯电动汽车车身防撞安全装置,通过设置防水层8可以对安全防撞装置的保护,避免在触碰雨水时,造成安全防撞装置的损坏,从而有效的对安全防撞装置的保护,使其在突发撞击情况下可以对车辆驾驶人员进行人身安全的保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纯电动汽车车身防撞安全装置,包括框架(1)、卡槽(5)、缓冲层(7),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上方安装有减震罩(2),且减震罩(2)内部设置有减震弹簧(3),同时减震弹簧(3)两侧均设置有底座(4),所述卡槽(5)安装在减震罩(2)上方,且卡槽(5)内部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扣(6),所述缓冲层(7)安装在框架(1)下方内部,且缓冲层(7)下方设置有防水层(8),所述防水层(8)下方两侧均设置有加固块(9),且加固块(9)两侧均安装有第一固定螺栓(10),所述第一固定螺栓(10)内侧设置有防撞框(11),且防撞框(11)内部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栓(12),所述第二固定螺栓(12)内部设置有防撞层(13),且防撞层(13)内部设置有防撞块(14),所述防撞块(14)两侧均设置有第三固定螺栓(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电动汽车车身防撞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通过减震罩(2)与减震弹簧(3)构成伸缩结构,且减震弹簧(3)关于框架(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电动汽车车身防撞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5)与固定扣(6)为卡合连接,且卡槽(5)为凹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电动汽车车身防撞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7)尺寸小于框架(1)的尺寸,且缓冲层(7)为方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电动汽车车身防撞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8)与缓冲层(7)为紧密贴合,且防水层(8)尺寸小于缓冲层(7)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电动汽车车身防撞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块(9)与第一固定螺栓(10)为螺纹连接,且第一固定螺栓(10)关于加固块(9)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电动汽车车身防撞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层(13)的外壁表面与防撞块(14)的外壁表面为开孔式设计,且防撞块(14)在防撞层(13)内部呈等间距设置。
CN202020177682.4U 2020-02-17 2020-02-17 一种纯电动汽车车身防撞安全装置 Active CN2116420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77682.4U CN211642087U (zh) 2020-02-17 2020-02-17 一种纯电动汽车车身防撞安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77682.4U CN211642087U (zh) 2020-02-17 2020-02-17 一种纯电动汽车车身防撞安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42087U true CN211642087U (zh) 2020-10-09

Family

ID=72684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77682.4U Active CN211642087U (zh) 2020-02-17 2020-02-17 一种纯电动汽车车身防撞安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420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03232B (zh) 一种机动车碰撞缓冲保护装置
KR101036416B1 (ko) 가드레일의 지지구조
KR101085888B1 (ko) 가드레일의 충격감쇄 구조
CN211642087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车身防撞安全装置
KR100588257B1 (ko) 교량용 차량 방호책 장치 및 시공방법
KR101445527B1 (ko) 화물차량용 에어 스포일러
AU2017200567A1 (en) Traffic Barrier Structure
CN203332018U (zh) 一种机动车碰撞缓冲保护装置
CN211646142U (zh) 一种基于高速公路环境保护的景观绿化隔离带结构
KR101280769B1 (ko) 가드레일 보호장치
CN201002574Y (zh) 汽车减压保险杠
JP4299050B2 (ja) 運転室補強構造
CN211076173U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摩托车配件
CN201856742U (zh) 汽车防侧翻保护装置
KR20120090908A (ko) 충격흡수가드레일
KR101219853B1 (ko) 펜더 마운팅 구조
CN205417486U (zh) 一种汽车安全防撞保险杠
CN212556132U (zh) 一种汽车防撞保险杠
KR20000018315U (ko) 차량의 충격 흡수장치
KR200283318Y1 (ko) 충격흡수형 피.이 주름블록을 이용한 도로용 가드레일
KR200320575Y1 (ko) 도로의 중앙분리대용 충격완화장치
CN205417491U (zh) 一种汽车底盘防护装置
CN219386124U (zh) 一种交通运输防撞装置
KR101167270B1 (ko) 자동차용 범퍼 완충장치
CN214737375U (zh) 一种市政道路桥梁施工防撞墙体的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04

Address after: 054000 In Hebei Aofeng Yard, west of Xinxia Street and north of Hexie Road, Xinhe County, Xingtai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bei Gauss Runhang New Energy Vehicle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d3008, No.11, Hengling 4th Road, Tangdong,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for office use only)

Patentee before: Gauss Automotive Technology (Guangzhou)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