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80905U - 车用线束固定支架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用线束固定支架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80905U
CN211280905U CN201921997232.3U CN201921997232U CN211280905U CN 211280905 U CN211280905 U CN 211280905U CN 201921997232 U CN201921997232 U CN 201921997232U CN 211280905 U CN211280905 U CN 2112809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late
installation position
vehicle
wire harness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9723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巧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9723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809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809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809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用线束固定支架以及车辆,所述车用线束固定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具有沿Z向间隔开的上安装位和下安装位,所述上安装位用于与上纵梁相连,所述下安装位用于与翼子板相连,所述上安装位与所述下安装位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导线槽,所述导线槽沿所述上安装位和所述下安装位的布置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设置。本实用新型的车用线束固定支架,车用线束固定支架与上纵梁和翼子板固定,且在支架本体上设置用于固定线束的导线槽,可使得上纵梁和翼子板之间的线束得到有效地束缚,提高机舱空间利用率,使得机舱内线束的摆放更合理,避免行车过程中线束晃动产生异响影响整车性能。

Description

车用线束固定支架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用线束固定支架以及具有该线束固定支架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的用电设备数量的增多,机舱内的布置线束需求也明显增加,且由于在整车开发设计过程中,预留的线束的空间特别紧张,这使得用于固定线束的空间不足,导致了机舱内的线束管路整体较乱。尤其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电线穿设的需求更大,使得大量的线束悬空,致车辆线束使用的安全系数降低,且线束管径较粗较硬,难以固定,存在较大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用线束固定支架,所述车用线束能够对车内线束进行有效地束缚,使线束的摆放更合理,同时利于提高机舱内的空间利用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用线束固定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具有沿Z向间隔开的上安装位和下安装位,所述上安装位用于与上纵梁相连,所述下安装位用于与翼子板相连,所述上安装位与所述下安装位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导线槽,所述导线槽沿所述上安装位和所述下安装位的布置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用线束固定支架,车用线束固定支架与上纵梁和翼子板固定,且在支架本体上设置用于固定线束的导线槽,可使得上纵梁和翼子板之间的线束得到有效地束缚,提高机舱空间利用率,使得机舱内线束的摆放更合理,避免行车过程中线束晃动产生异响影响整车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车用线束固定支架,所述导线槽适于朝背离所述上纵梁或所述翼子板的方向敞开以形成敞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车用线束固定支架,所述导线槽包括上侧壁和下侧壁,所述上侧壁与所述下侧壁相对设置以限定出所述导线槽的容纳腔,且所述上侧壁与所述下侧壁构造为在靠近所述敞口的位置处逐渐收缩。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车用线束固定支架,所述导线槽为多个,多个所述导线槽在所述上安装位与所述下安装位之间间隔开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车用线束固定支架,多个所述导线槽的宽度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车用线束固定支架,所述支架本体包括:至少一个上连接板、至少一个下连接板和主板体,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分别与所述主板体的两侧边沿相连,所述上安装位设于所述上连接板,所述下安装位设于所述下连接板,所述导线槽设于所述主板体,在所述导线槽的延伸方向上所述主板体的长度大于所述上连接板或所述下连接板的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车用线束固定支架,所述下连接板为多个,多个所述下连接板沿所述导线槽的延伸方向间隔开布置,且每个所述下连接板上设有至少一个所述下安装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车用线束固定支架,所述上连接板为一个,且所述上连接板设有多个所述上安装位,多个所述上安装位沿所述导线槽的延伸方向间隔开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车用线束固定支架,所述上连接板设有多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Z向延伸,且多个所述加强筋沿所述导线槽的延伸方向间隔开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的车用线束固定支架。
所述车辆与上述的车用线束固定支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用线束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用线束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另一角度):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用线束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用线束固定支架、上纵梁与翼子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用线束固定支架、上纵梁与翼子板的连接示意图(另一角度);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用线束固定支架、上纵梁与翼子板的连接示意图(第三角度)。
附图标记:
车用线束固定支架100,
支架本体10,上连接板11,上安装位111,加强筋112,下连接板12,下安装位121,主板体13,导线槽131,上侧壁1311,下侧壁1312,
上纵梁101,翼子板1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无特殊的说明,本申请中的前后方向为车辆的纵向,即X向;左右方向为车辆的横向,即Y向;上下方向为车辆的竖向,即Z向。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用线束固定支架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用线束固定支架100,包括:支架本体10。
如图1-图3所示,支架本体10具有上安装位111和下安装位121,上安装位111和下安装位121沿Z向间隔开,即上安装位111和下安装位121沿上下方向间隔开。
如图4-图6所示,上安装位111用于与上纵梁101相连,下安装位121用于与翼子板102相连,以使车用线束固定支架100固定在上纵梁101与翼子板102之间的位置,其中,上安装位111可通过螺纹紧固件与上纵梁101相连,下安装位121也可通过螺纹紧固件与翼子板102相连,由此可便于车用线束固定支架100的安装和拆卸。
如图1所示,上安装位111与下安装位121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导线槽131,即支架本体10上可设有一个导线槽131,也可设有多个导线槽131,导线槽131用于对车内的线束进行束缚。导线槽131沿上安装位111和下安装位121的布置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设置,以使线束沿上安装位111和下安装位121的布置方向垂直的方向穿过导线槽131,如图1所示,上安装位111和下安装位121沿上下方向布置,导线槽131沿前后方向延伸,这样可使得机舱内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线束有效地收置于导线槽131内,避免行车过程中线束在机舱内晃动,降低机舱内的异响程度,同时明确了线束的走向,便于实现车辆前后方向布置的用电设备之间的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的翼子板102与上纵梁101之间穿设的线束较多,且也无用于对该位置处的线束进行固定的结构,由此,本申请中通过在翼子板102与上纵梁101之间设置车用线束固定支架100可使得该区域内的线束得到有序地束缚,从而提高该区域内的空间利用率,使得机舱内的空间布置更加规整。
其中,导线槽131可设为多个,多个导线槽131在上安装位111与下安装位121之间间隔开布置,即多个导线槽131沿上下方向间隔开布置,这样,在线束的数量较多时,可使得线束更够分散在多个导线槽131内,以减轻单个导线槽131的承重量,保证导线槽131的结构稳定,同时使得线束的布置更加合理、有序。如图1所示,导线槽131为三个,三个导线槽131沿上下方向依次布置,由此,可将线束分为三组间隔开,且三组线束分别束缚于三个导线槽131中,以实现线束的分散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用线束固定支架100,车用线束固定支架100与上纵梁101和翼子板102固定,且在支架本体10上设置用于固定线束的导线槽131,可使得上纵梁101和翼子板102之间的线束得到有效地束缚,提高机舱空间利用率,使得机舱内线束的摆放更合理,避免行车过程中线束晃动产生异响影响整车性能。
如图4所示,导线槽131具有敞口,敞口适于朝背离上纵梁101或翼子板102的方向敞开,线束通过敞口进入导线槽131内,也可从敞口处取出,利于实现线束的安装与拆卸,且线束从导线槽131背离上纵梁101或翼子板102的方向进入敞口中,可避免在线束安装过程中上纵梁101或翼子板102对线束的安装产生干涉,保证线束合理地装入,提高车用线束固定支架100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如图1所示,导线槽131包括上侧壁1311和下侧壁1312,上侧壁1311和下侧壁1312均朝背离支架本体10的方向延伸,上侧壁1311与下侧壁1312相对设置以限定出导线槽131的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纳线束,且上侧壁1311与下侧壁1312构造为在靠近敞口的位置处逐渐收缩,如图1所示,上侧壁1311靠近敞口的位置处向下弯曲,下侧壁1312靠近敞口的位置处向上弯曲。这样,在线束从敞口处安装至容纳腔后,上侧壁1311和下侧壁1312的结构设置可防止线束在行车过程中脱出导线槽131,以使线束在容纳腔内更加稳定。
如图1所示,多个导线槽131的宽度相等,以使每个导线槽131内能够最多容纳线束的数量均相等,进而使线束更加均匀地分散在多个导线槽131内,使得机舱内线束的布置更加合理,减少单个导线槽131的承重,同时多个导线槽131的布置也更加规整。
如图1-图3所示,支架本体10包括:至少一个上连接板11、至少一个下连接板12和主板体13,即上连接板11、下连接板12均可设为一个或多个,且至少一个上连接板11、主板体13和至少一个下连接板12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
其中,上连接板11和下连接板12分别与主板体13的两侧边沿相连,如图1所示,上连接板11与主板体13的上边沿相连,下连接板12与主板体13的下边沿相连。上安装位111设于上连接板11,使得上连接板11与上纵梁101相连,下安装位121设于下连接板12,使得下连接板12与翼子板102相连,即支架本体10通过上连接板11和下连接板12与上纵梁101、翼子板102相连,实现支架本体10与车身的连接。
如图1所示,导线槽131设于主板体13,在导线槽131的延伸方向上主板体13的长度大于上连接板11或下连接板12的长度,这样,可以将设于主板体13的导线槽131的长度设置的更长,从而增强导线槽131对线束的束缚长度,以使线束更多的部分可以得到导线槽131的束缚,提升导线槽131对线束固定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连接板12为多个,多个下连接板12沿导线槽131的延伸方向间隔开布置,且每个下连接板12上设有至少一个下安装位121,且多个下安装位121均用于与翼子板102相连,以使支架本体10可通过多个连接板与翼子板102连接,进而使得支架本体10与翼子板102的连接更加牢固、可靠。
如图1-图3所示,下连接板12为两个,两个下连接板12沿导线槽131的延伸方向间隔开布置,且两个下连接板12上均设有一个下安装位121,以使两个下连接板12均与翼子板102相连。
如图1-图3所示,上连接板11为一个,且上连接板11设有多个上安装位111,多个上安装位111沿导线槽131的延伸方向间隔开布置,多个上安装位111均与上纵梁101相连,以使上连接板11在多个位置处均与上纵梁101连接,提高上连接板11与上纵梁101连接的可靠性。
如图1所示,上连接板11设有多个加强筋112,加强筋112沿Z向延伸,即多个加强筋112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多个加强筋112沿导线槽131的延伸方向间隔开设置,有效地提高了上连接板11的结构强度。
可以理解的是,上连接板11、主板体13、下连接板12沿Z向依次相连,且上连接板11沿Z向支撑主板体13和下连接板12,线束穿过主板体13上的导线槽131,进一步增大了上连接板11在Z向承担的压力,由此,通过设置多条加强筋112可防止上连接板11沿Z向严重变形,进而提升车用线束固定支架100沿Z向的承载性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中的车用线束固定支架100,提高了机舱空间利用率,使得机舱内线束的摆放更合理,避免行车过程中线束晃动产生异响影响整车性能,同时方便拆装和维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的其他构成例如…和…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用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具有沿Z向间隔开的上安装位和下安装位,所述上安装位用于与上纵梁相连,所述下安装位用于与翼子板相连,所述上安装位与所述下安装位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导线槽,所述导线槽沿所述上安装位和所述下安装位的布置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槽适于朝背离所述上纵梁或所述翼子板的方向敞开以形成敞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槽包括上侧壁和下侧壁,所述上侧壁与所述下侧壁相对设置以限定出所述导线槽的容纳腔,且所述上侧壁与所述下侧壁构造为在靠近所述敞口的位置处逐渐收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槽为多个,多个所述导线槽在所述上安装位与所述下安装位之间间隔开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线槽的宽度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包括:至少一个上连接板、至少一个下连接板和主板体,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分别与所述主板体的两侧边沿相连,所述上安装位设于所述上连接板,所述下安装位设于所述下连接板,所述导线槽设于所述主板体,在所述导线槽的延伸方向上所述主板体的长度大于所述上连接板或所述下连接板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用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板为多个,多个所述下连接板沿所述导线槽的延伸方向间隔开布置,且每个所述下连接板上设有至少一个所述下安装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用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为一个,且所述上连接板设有多个所述上安装位,多个所述上安装位沿所述导线槽的延伸方向间隔开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用线束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设有多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Z向延伸,且多个所述加强筋沿所述导线槽的延伸方向间隔开设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线束固定支架。
CN201921997232.3U 2019-11-18 2019-11-18 车用线束固定支架以及车辆 Active CN2112809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97232.3U CN211280905U (zh) 2019-11-18 2019-11-18 车用线束固定支架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97232.3U CN211280905U (zh) 2019-11-18 2019-11-18 车用线束固定支架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80905U true CN211280905U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11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97232.3U Active CN211280905U (zh) 2019-11-18 2019-11-18 车用线束固定支架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809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91596B (zh) 安全带固定部件安装结构和线束布线方法
CN106364422A (zh) 一种汽车线束对接插件固定支架
CN211280905U (zh) 车用线束固定支架以及车辆
CN111917074B (zh) 电力车辆用布线槽
CN218505982U (zh) 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
CN210116464U (zh) 车身及车辆
CN110816438B (zh) 车载电脑安装支架及车辆
CN209757006U (zh) 线束插接件的固定支架以及车辆
CN104577897A (zh) 一种车用集线器
CN214189558U (zh) 一种线束护板
CN213035765U (zh) 线束连接器的固定支架以及车辆
CN207790298U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包安装结构
CN211790468U (zh) 一种线线对接线束插接件的固定支架装置
CN217496040U (zh) 一种新型线束插件固定支架
CN215922109U (zh) 一种汽车a柱内线束导向架
CN211844031U (zh) 用于电动车的出风口风道和电动车
CN213262627U (zh) 车辆座椅的安装组件以及车辆
CN211617607U (zh) 线束固定装置及汽车驾驶舱总成
CN213973882U (zh) 一种线束固定结构及商用车
CN215245121U (zh) 车辆的顶盖后横梁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4929492U (zh) 车用护线盒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6128334U (zh) 一种汽车后立柱加强件
CN220163810U (zh) 门槛处线束保护装置
CN217672857U (zh) 一种前舱部件安装总成及电动汽车
CN219838520U (zh) 电线束安装支架及客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