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80618U - 一种动力电池侧面防撞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力电池侧面防撞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80618U
CN211280618U CN201922364674.0U CN201922364674U CN211280618U CN 211280618 U CN211280618 U CN 211280618U CN 201922364674 U CN201922364674 U CN 201922364674U CN 211280618 U CN211280618 U CN 2112806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module
fixing
assembly
power cell
reinfor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6467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燕芬
占莉
潘福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6467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806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806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806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侧面防撞总成及车辆,涉及车辆领域。动力电池侧面防撞总成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内的防撞结构和电池模组,其中防撞结构包括设置在电池模组顶部的本体和两个固定单元。本体具有由其下表面向电池模组凸出的第一加强部。两个固定单元分别由本体的两个相对的侧部朝下凸出延伸并与箱体连接。两个固定单元分别位于电池模组的外侧,每个固定单元均包括至少一个固定部,固定部的背离电池模组的外侧设有朝外凸出的第二加强部。其中,至少部分第一加强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单元相抵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将碰撞力分散开,减少了碰撞力对电池模组的伤害,进一步提高了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动力电池侧面防撞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侧面防撞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成为大部分用户选择的对象。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最重要的部分是动力电池,在车辆碰撞情况下对动力电池会产生很大的伤害。
现有技术中在动力电池的外侧设置有固定板,用于将动力电池固定在电池下方的安装板上,但是固定板的结构不能够减小动力电池在车辆碰撞情况下所受到的碰撞力的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动力电池侧面防撞总成,减少动力电池在车辆碰撞情况下所受到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使得车辆轻量化。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侧面碰撞总成,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防撞结构和电池模组,其中,
所述防撞结构包括:
本体,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的顶部,且具有由其下表面向所述电池模组凸出的第一加强部;
两个固定单元,分别由所述本体的两个相对的侧部朝下凸出延伸,并与所述箱体连接,两个所述固定单元分别位于所述电池模组的外侧,每个所述固定单元均包括至少一个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背离所述电池模组的外侧设有朝外凸出的第二加强部;其中,
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加强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单元相抵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加强部由所述固定部的顶部向下延伸。
可选地,所述第二加强部包括两个凸起筋,两个所述凸起筋间隔布置;
两个所述凸起筋之间至少部分为镂空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二加强部靠近所述本体处设置有朝向所述电池模组的凹槽。
可选地,还包括:
连接部,用于连接同侧相邻的两个所述固定部。
可选地,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电池模组之间存在阈值间隙;
所述阈值间隙范围为3mm-5mm。
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部间隔布置在所述本体的下表面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部沿朝向两个所述固定单元方向设有加强筋;
所述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单元相抵接。
可选地,每个所述固定单元均包括两个所述固定部,每个所述固定部一一对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安装有所述的动力电池侧面防撞总成。
本实用新型在箱体内设置有防撞结构,防撞结构包括设置在电池模组顶部的本体和由本体的两个相对的侧部朝下凸出延伸的两个固定单元。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加强部,每个固定单元均包括至少一个固定部,固定部的背离电池模组的外侧设有朝外凸出的第二加强部。其中,至少部分第一加强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单元相抵接。本实用新型在箱体受碰撞力作用下时可以将碰撞力传递至固定单元上的第二加强部,之后通过第二加强部传递至本体上的第一加强部,最后通过第一加强部传递至另一侧的固定单元上的第二加强部从而分散了碰撞力,减少了碰撞力对电池模组的伤害,进一步提高了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加强部包括间隔布置的两个凸起筋,并且两个凸起筋之间至少部分为镂空结构。设置镂空结构可以在提高防撞结构的防撞性能的同时减轻自身重量,进一步减轻车辆的重量。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动力电池侧面防撞总成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动力电池侧面防撞总成的防撞结构的一个角度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是图1所示动力电池侧面防撞总成的防撞结构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是图1所示动力电池侧面防撞总成的防撞结构的又一个角度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是图4所示防撞结构A部分的示意性放大图;
图6是碰撞力在动力电池侧面防撞总成中的传递路径的示意性流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动力电池侧面防撞总成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图1所示动力电池侧面防撞总成的防撞结构的一个角度的示意性结构图,图3是图1所示动力电池侧面防撞总成的防撞结构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1-3所示,在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动力电池侧面防撞总成100一般性地可包括箱体1、以及设置在箱体1内的防撞结构3和电池模组2。防撞结构3包括设置在电池模组2顶部的本体30和分别由本体30的两个相对的侧部朝下凸出延伸的两个固定单元31。本体30具有由其下表面向电池模组2凸出的第一加强部301。两个固定单元31与箱体1连接并分别位于电池模组2的外侧,每个固定单元31均包括至少一个固定部310,固定部310的背离电池模组2的外侧设有朝外凸出的第二加强部312。其中,至少部分第一加强部30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单元31相抵接。
本实用新型在箱体1受碰撞力作用下时可以将碰撞力传递至固定单元31上的第二加强部312,之后通过第二加强部312传递至本体30上的第一加强部301,最后通过第一加强部301传递至另一侧的固定单元31上的第二加强部312从而分散了碰撞力,减少了碰撞力对电池模组2的伤害,进一步提高了电池模组2的使用寿命。
动力电池侧面防撞总成100还包括其他层电池模组4,其他层电池模组4设置在本体30的上方以通过本体30来支撑。
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加强部312由固定部310的顶部向下延伸。并且固定部310沿远离本体30的方向的横截面逐渐减小,增加了防撞结构3的稳定性。
图4是图1所示动力电池侧面防撞总成的防撞结构的又一个角度的示意性结构图,图5是图4所示防撞结构A部分的示意性放大图。如图4-5所示,并参见图1-3。第二加强部312包括两个凸起筋3121,两个凸起筋3121间隔布置并且两个凸起筋3121之间至少部分为镂空结构313。具体地,固定部310为四边形结构,其中一边与本体30相连,与本体30相对的一边与箱体1连接,剩余的两个相对的侧边的边缘设置有两个凸起筋3121。两个凸起筋3121之间为镂空结构313,一方面,在增加防撞结构3的防撞力的同时减轻自身重量,进一步减轻车辆的重量。另一方面,又能减少布置空间,在动力电池大小相同的情况下使防撞结构3实现通用化。另外,在固定部310靠近箱体1的边上设置有安装孔,通过螺钉将固定部310安装在箱体1上。在通过在固定部310上增加凸强筋的方法可以使得防撞结构3更紧固,在受碰撞力时减小防撞结构3的变形量,进一步减小碰撞力对电池模组2的损坏。
为了进一步增加固定部310的防撞力,在固定部310之间设置有连接部32,用于连接同侧相邻的两个固定部310。另外,连接部32与本体30也相互连接,进一步增加了防撞结构33的稳定性以及降低了防撞结构3的变形量,提升了防撞结构3的合格率。
进一步地,第二加强部312靠近本体30处设置有朝向电池模组2的凹槽311。减少了固定部310的重量。
固定部310与电池模组2之间存在阈值间隙,阈值间隙范围为3mm-5mm,可以在受碰撞力下对电池模组2进行更好地保护。另外,为了防止固定部310与箱体1之间运动磨损,在固定部310和箱体1之间也设置有间隙。
另外,第一加强部301间隔布置在本体30的下表面上。具体地,第一加强部301呈网格状布置在本体30的下表面上。以网格状的形式设置第一加强部301,可以增加碰撞力的传递方向以及传递路径,更进一步减小碰撞力。
优选地,第一加强部301沿朝向两个固定单元31方向设有加强筋302,加强筋30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单元31相抵接。具体地,加强筋302设置在两个固定单元31的直线连接方向以使加强筋302与固定部310上的第二加强部312保持直线贯通,第二加强部312会起到吸能溃缩的作用,可以将碰撞力传递给第一加强部301上的加强筋302,通过加强筋302来传递和分散碰撞力。
具体地,每个固定单元31均包括两个固定部310,每个固定部310一一对应设置。可以将碰撞力分散的更快,更均匀。此外,每个固定单元31中固定部310的数量也可以根据电池模组2的大小来设定。
图6是碰撞力在动力电池侧面防撞总成中的传递路径的示意性流向图。如图6所示,并参见图1-5,图中箭头方向为碰撞力在第一加强部301上的传递方向。当车辆一侧受到撞击时将碰撞力传递到箱体1是第一级载荷传递,箱体1将碰撞力传递至固定部310上的第二加强部312是第二级载荷传递,第二加强部312将碰撞力传递至本体30上的第一加强部301和加强筋302时第三级载荷传递,第一加强部301和加强筋302通过多条传递路径将碰撞力传递给另一侧固定部310上的第二加强部312是第四级载荷传递。
本实用新型在防撞结构3上设置第一加强部301、第二加强部312和加强筋302使碰撞载荷传递路径合理分散,可以有效降低动力电池总成侧面碰撞挤压时对电池模组2产生的挤压和变形量,保护动力电池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安装有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的动力电池侧面防撞总成,对于动力电池侧面防撞总成,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动力电池侧面防撞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防撞结构和电池模组,其中,
所述防撞结构包括:
本体,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的顶部,且具有由其下表面向所述电池模组凸出的第一加强部;
两个固定单元,分别由所述本体的两个相对的侧部朝下凸出延伸,并与所述箱体连接,两个所述固定单元分别位于所述电池模组的外侧,每个所述固定单元均包括至少一个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背离所述电池模组的外侧设有朝外凸出的第二加强部;其中,
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加强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单元相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侧面防撞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加强部由所述固定部的顶部向下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侧面防撞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加强部包括两个凸起筋,两个所述凸起筋间隔布置;
两个所述凸起筋之间至少部分为镂空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侧面防撞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加强部靠近所述本体处设置有朝向所述电池模组的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侧面防撞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部,用于连接同侧相邻的两个所述固定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侧面防撞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电池模组之间存在阈值间隙;
所述阈值间隙范围为3mm-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侧面防撞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强部间隔布置在所述本体的下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侧面防撞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强部沿朝向两个所述固定单元方向设有加强筋;
所述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单元相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侧面防撞总成,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固定单元均包括两个所述固定部,每个所述固定部一一对应设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侧面防撞总成。
CN201922364674.0U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动力电池侧面防撞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112806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64674.0U CN211280618U (zh)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动力电池侧面防撞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64674.0U CN211280618U (zh)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动力电池侧面防撞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80618U true CN211280618U (zh) 2020-08-18

Family

ID=72032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64674.0U Active CN211280618U (zh)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动力电池侧面防撞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8061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71593A (zh) * 2021-07-06 2021-10-01 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卸动力电池箱防撞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71593A (zh) * 2021-07-06 2021-10-01 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卸动力电池箱防撞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42942U (zh) 防碰撞动力电池箱及具有该防碰撞动力电池箱的电动车辆
CN211280618U (zh) 一种动力电池侧面防撞总成及车辆
CN217625552U (zh) 防撞组件及运动叉板
CN204587033U (zh) 发动机罩内板及发动机罩
US10543872B2 (en)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CN108923000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防护装置
CN114475497A (zh) 一种吸能盒安装结构
US11752854B2 (en) Battery protection apparatus and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CN212605452U (zh) 电动汽车的机舱横梁总成和具有其的电动汽车
US20210171102A1 (en) Vehicle Body on Which a High Voltage Battery is Mounted
CN111717285A (zh) 副车架以及汽车
CN217170617U (zh) 一种吸能盒安装结构
CN218966860U (zh) 一种施工车尾部防撞结构
CN211493962U (zh) 前保险杠总成及车辆
CN211943204U (zh) 一种防撞性能好的汽车保险杠
CN217994563U (zh) 一种用于装甲车辆的防雷结构
CN213086548U (zh) 一种桥墩的混构式防撞装置
CN219428066U (zh) 保险杠及车辆
CN219584126U (zh) 一种前防撞梁结构和车辆
CN111114578B (zh) 碰撞吸能装置及轨道列车
CN218966644U (zh) 车辆
CN216636630U (zh) 汽车门槛总成及汽车
CN213921208U (zh) 一种车辆后碰支撑结构及车辆
CN212473044U (zh) 一种汽车车门总成及汽车
CN218367349U (zh) 一种汽车中门防撞梁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