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40960U - 一种混合腔中置的完全上进风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腔中置的完全上进风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40960U
CN211040960U CN201921890233.8U CN201921890233U CN211040960U CN 211040960 U CN211040960 U CN 211040960U CN 201921890233 U CN201921890233 U CN 201921890233U CN 211040960 U CN211040960 U CN 2110409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
central
burner
main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9023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毅
周国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89023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409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409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409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混合腔中置的完全上进风燃烧器,包括中心火盖、外环火盖、燃烧器头部、燃烧器底部、燃烧器支座、中心火引射器、第一主火引射器、第二主火引射器,燃烧器头部内设有外环火分火腔和中心火混合腔,燃烧器头部内还设有分气通道,分气通道上端与外环火分火腔连通,燃烧器底部内设有主火中置混合腔,分气通道下端与主火中置混合腔连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引射能力好,稳定性高,燃烧功率大,工作可靠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腔中置的完全上进风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合腔中置的完全上进风燃烧器。
背景技术
目前燃气灶具与集成灶行业中,燃烧器大部份是采用下进风燃烧技术,虽有部份是上进风,但其是在下进风的燃烧器的基础上,将燃烧器头部提升,以实现二次空气从面板上方供给,而一次空气的补充未实现上进风,所以不能称之为完全上进风技术。且该燃烧器应用于普通燃气灶上时,橱柜柜门需开设通风孔;该燃烧器应用于集成灶上时,需设置调节风门的拉线操机构;该燃烧器安装条件苛刻,且通风孔的大小和拉线操机构的稳定性都直接影响燃烧器的工作可靠性。
现有一部份上进风的燃烧器,其引射器一般较小,无法满足大负荷的引射需求,所以其热负荷一般较小,只有3.5-4.0kW左右,燃烧火焰小,达不到中餐爆炒的需求。同时由于引射器较小,对燃气的适应性较差,同时燃烧稳定性较差,所以未得到很好的推广。
现有部分完全上进风燃烧器在工作时一次空气和二次空气存在气流干扰,抢气现象频发,燃烧稳定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引射能力强、能防止燃烧时气流干扰和抢气现象发生的混合腔中置的完全上进风燃烧器。
一种混合腔中置的完全上进风燃烧器,包括中心火盖、外环火盖、燃烧器头部、燃烧器底部、燃烧器支座、中心火引射器、第一主火引射器、第二主火引射器,燃烧器头部内设有外环火分火腔和中心火混合腔,中心火盖上设有中心火出火孔,中心火盖盖于中心火混合腔上,外环火盖上设有外环火出火孔,外环火盖盖于外环火分火腔上,燃烧器头部内还设有分气通道,分气通道上端与外环火分火腔连通,燃烧器底部内设有主火中置混合腔,分气通道下端与主火中置混合腔连通,中心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第一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第二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均固定于燃烧器底部的下表面,中心火引射器的出口端穿过主火中置混合腔后与中心火混合腔连通,第一主火引射器的出口端、第二主火引射器的出口端直接与主火中置混合腔连通,燃烧器支座的上表面固定有中心火喷嘴座、第一主火喷嘴座、第二主火喷嘴座,燃烧器支座的下表面固定有中心火进气端和主火进气端,中心火进气端与中心火喷嘴座连通,第一主火喷嘴座和第二主火喷嘴座均与主火进气端连通,燃烧器支座上设有点火针热电偶固定架,点火针热电偶固定架上开有热电偶安装孔和点火针安装孔,热电偶设于热电偶安装孔中,点火针设于点火针安装孔中;中心火喷嘴座上装有中心火喷嘴,中心火喷嘴座上的中心火喷嘴与中心火引射器的入口端同轴,中心火喷嘴座的中心火喷嘴的端面与中心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的端面之间存在空隙,第一主火喷嘴座上装有第一主火喷嘴,第一主火喷嘴座的第一主火喷嘴与第一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同轴,第一主火喷嘴座的第一主火喷嘴的端面与第一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的端面之间存在空隙,第二主火喷嘴座上装有第二主火喷嘴,第二主火喷嘴座的第二主火喷嘴与第二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同轴,第二主火喷嘴座的端面与第二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的端面之间存在空隙。
进一步,燃烧器头部包括中间隔板、外环火底板、外环火外壁、外环火内壁和中心火外壁,外环火外壁、外环火内壁和中心火外壁同轴布置于中间隔板上,外环火内壁设于中心火外壁的外周,外环火外壁设于外环火内壁的外周;外环火外壁的下边缘、外环火内壁的下边缘和中心火外壁的下边缘均与中间隔板的上表面固连,外环火底板设于外环火外壁和外环火内壁之间且位于中间隔板上方,外环火底板的外边缘与外环火外壁固连,外环火底板的内边缘与外环火内壁固连,分气通道纵向贯穿外环火底板和中间隔板,分气通道的侧壁为设置于中间隔板和外环火底板之间的竖向隔板,竖向隔板的上边缘与外环火底板固连,竖向隔板的下边缘与中间隔板固连,竖向隔板的内边缘与外环火内壁固连,竖向隔板的外边缘与外环火外壁固连;外环火底板的上表面、外环火外壁的内表面和外环火内壁的外表面围成的空腔为外环火分火腔,中心火外壁的内表面围成的空腔为中心火混合腔。
进一步,分气通道的数量可为两个以上(优选三个)。
进一步,外环火底板的下表面、中间隔板的上表面、两竖向隔板的相对面围成的空腔为促燃气腔,外环火外壁和外环火内壁上均开有与促燃气腔连通的通气孔,以利于使得外环火外壁的通气孔外的空气经外环火外壁的通气孔、促燃气腔、外环火内壁上的通气孔进入外环火内壁的内表面和中心火外壁的外表面围成的空腔内。
在中间隔板的作用下,将一次空气和二次空气进行隔离,一次空气从中间隔板下方引入,二次空气从中间隔板上方引入,起到防止抢气、干扰的作用,以提升燃烧的稳定性。
进一步,中间隔板的板厚从中间隔板的中心轴至中间隔板的外缘逐渐减小,以利于掉落至中间隔板上的液体能从促燃气腔中流出。
进一步,燃烧器底部和燃烧器支座之间设有水盘。
进一步,燃烧器底部包括法兰盘,法兰盘的上表面开有凹槽,法兰盘上表面的凹槽为主火中置混合腔。中心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第一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第二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均固定于法兰盘的下表面。
进一步,第一主火喷嘴、第二主火喷嘴、中心火喷嘴、中心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第一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第二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在中间隔板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均位于中间隔板外边缘内。
进一步,燃烧器底部的法兰盘的下表面固定有2个以上固定柱,固定柱的上表面与法兰盘的下表面固连,固定柱中心开有通孔,法兰盘上开有纵向贯穿法兰盘的通孔,固定柱的中心通孔与法兰盘上的通孔同轴且相互连通,固定柱的中心通孔与法兰盘上的通孔共同构成台阶连接孔,台阶连接孔的上部的截面积和台阶连接孔下部的截面积均大于台阶连接孔的中部的截面积,台阶连接孔的中部在台阶连接孔中形成台阶结构;燃烧器头部的中间隔板的下表面固定有圆柱,圆柱的上表面与中间隔板的下表面固连,中间隔板下表面的圆柱套入台阶连接孔的上部,中间隔板下表面的圆柱的下端开有连接孔;紧固件从下至上依次穿过台阶连接孔的下部、台阶连接孔的中部伸入中间隔板下表面的圆柱的连接孔中,实现燃烧器头部和燃烧器底部的连接固定;紧固件可为螺钉;
台阶连接孔的下部内径与支撑柱上端的外径适配,支撑柱上端插入台阶连接孔的下部,实现对燃烧器底部的支撑;
水盘上设有支撑柱安装孔,燃烧器支座的上表面亦开有支撑柱安装孔,支撑柱下端穿过水盘上的支撑柱安装孔后伸入燃烧器支座上表面的支撑柱安装孔内;
燃烧器支座的下表面固定有支脚,支脚的下端开有连接孔,燃气灶具或集成灶产品的底盘上亦开有连接孔,通过置于支脚下端的连接孔和底盘上的连接孔内的连接件实现连接。所述支脚下端的连接孔和底盘上的连接孔均可为螺纹孔,连接件可为螺钉。
燃烧器头部和燃烧器底部之间的连接还可采用铆接结构或两者整体铸造成型。铆接结构的形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如燃烧器头部的水平隔板的外缘向下弯曲,燃烧器底部的法兰盘的外缘向上弯曲,向下弯曲的水平隔板的外缘铆合于法兰盘的向上弯曲的外缘内。
进一步,水盘上开有第一主火喷嘴座穿插孔、第二主火喷嘴座穿插孔和中心火喷嘴座穿插孔,位于燃烧器支座上表面的中心火喷嘴座穿过中心火喷嘴座穿插孔,位于燃烧器支座上表面的第一主火喷嘴座穿过第一主火喷嘴座穿插孔,位于燃烧器支座上表面的第二主火喷嘴座穿过第二主火喷嘴座穿插孔。
进一步,完全上进风燃烧器还包括防干烧探头,防干烧探头的头部依次穿过燃烧器支座、燃烧器底部的法兰盘、燃烧器头部的中间隔板后伸出中心火盖上表面。此时,燃烧器支座、燃烧器底部的法兰盘、燃烧器头部的中间隔板和中心火盖上均开有防干烧探头穿插孔。
进一步,中心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第一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第二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均固定于燃烧器底部的下表面时,第一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第二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设于中心火引射器的入口端两侧。
进一步,第一主火引射器的出口端的最大内径高度、第二主火引射器的出口端的最大内径高度均小于主火中置混合腔的高度,以利于使得从第一主火引射器的出口端、第二主火引射器的出口端喷出的气流完全进入主火中置混合腔。
进一步,中心火引射器的出口端的中轴线与燃烧器头部的中轴线重合;或者中心火引射器的出口端的中轴线位于燃烧器头部的中轴线远离中心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端面的一侧,即,中心火引射器的出口端的中轴线与中心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端面分别位于燃烧器头部的中轴线的两侧,以利于最大限度的加长中心火引射管的长度,以提升引射系数。
进一步,中心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第一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第二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均位于燃烧器底部的下表面的同一侧;或者,中心火引射器的入口端位于燃烧器底部的下表面的一侧,第一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第二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均位于燃烧器底部的下表面的另一侧。第一主火喷嘴的外端面和第二主火喷嘴的外端面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当中心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第一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第二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均位于燃烧器底部的下表面的同一侧时,中心火喷嘴的外端面和第一主火喷嘴的外端面前后错开布置3mm以上。
进一步,中心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第一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第二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均设有倒角。
进一步,中心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第一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第二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均可为单管结构;中心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第一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第二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均为单管结构时,中心火引射器的入口端不同竖直截面上的内径均相等,第一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不同竖直截面上的内径均相等,第二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不同竖直截面上的内径均相等。
中心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第一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第二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均可为相同的双管结构,该双管结构可称为文丘里管结构,以利于简化工艺,提升产品的稳定性。中心火引射器的入口端为双管结构时,中心火引射器的入口端包括引射内管和引射外管,引射内管套于引射外管内,引射内管的内径从引射内管的尾端向引射内管的首端逐渐减小,引射内管的首端靠近中心火引射器的入口端外端面,中心火引射器的入口端外端面即为引射外管的外端面。
进一步,中心火喷嘴包括引气段、前螺纹段和后螺纹段,引气段设于前螺纹段和后螺纹段之间,引气段的中心、前螺纹段的中心、后螺纹段的中心均开有通孔,引气段的中心通孔、前螺纹段的中心通孔和后螺纹段的中心通孔依次连通,引气段外周设有与引起段中心通孔相通的引气孔,前螺纹段的外壁和后螺纹段的外壁均设有外螺纹;第一主火喷嘴、第二主火喷嘴的结构均与中心火喷嘴的结构相同。中心火喷嘴可通过中心火喷嘴的后螺纹段与中心火喷嘴座螺纹连接,中心火喷嘴座设有与中心火喷嘴的后螺纹段的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第一主火喷嘴可通过第一主火喷嘴的后螺纹段与第一主火喷嘴座螺纹连接,第一主火喷嘴座设有与第一主火喷嘴的后螺纹段的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第二主火喷嘴可通过第二主火喷嘴的后螺纹段与第二主火喷嘴座螺纹连接,第二主火喷嘴座设有与第二主火喷嘴的后螺纹段的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
中心火喷嘴的引气段、第一主火喷嘴的引气段、第二主火喷嘴的引气段均可为外六角螺帽结构。
中心火喷嘴上套有中心火风门套,中心火风门套的一端内壁为光滑面,中心火风门套内壁为光滑面的一端套于中心火喷嘴的引气段上,中心火风门套的另一端内壁设有与中心火喷嘴的前螺纹段的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中心火风门套设有内螺纹的另一端旋于中心火喷嘴的前螺纹段上。中心火风门套的外壁压印有外纹路,以利于操作中心火风门套时不打滑。通过旋转中心火风门套,可调节中心火风门套与中心火喷嘴的引气段外周的引气孔的重合面积,故实现中心火喷嘴的引气段外周的引气孔引入空气量大小的调节。
中心火喷嘴上还可套有两个中心火风门套,为了便于说明,以下简称第一中心火风门套和第二中心火风门套,第一中心火风门套内壁为光滑面的一端套于中心火喷嘴的引气段上,第一中心火风门套设有内螺纹的另一端旋于中心火喷嘴的前螺纹段上;第二中心火风门套设有内螺纹的一端也旋于中心火喷嘴的前螺纹段上,第二中心火风门套位于第一中心火风门套前方,且第二中心火风门套的外端面伸出中心火喷嘴的外端面;在第一中心火风门套的作用下,可调节中心火喷嘴的引气段外周的引气孔引入空气量大小,在第二中心火风门套的作用下,可调节第二中心火风门套的外端面与中心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端面之间的距离,以调节中心火喷嘴与中心火引射器的入口端之间空气量的大小。
第一主火喷嘴上套有第一主火风门套,第二主火喷嘴上套有第二主火风门套,第一主火风门套、第二主火风门套的结构均与中心火风门套的结构相同。第一主火喷嘴上也可套有两个第一主火风门套;第二主火喷嘴上也可套有两个第二主火风门套。每个喷嘴上的风门套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进一步,水盘上开有固定架穿插孔,燃烧器底部的法兰盘上亦开有固定架穿插孔,燃烧器头部的中间隔板上开有固定架穿插孔,点火针热电偶固定架依次穿过水盘上的固定架穿插孔、燃烧器底部的法兰盘上的固定架穿插孔、燃烧器头部的中间隔板上的固定架穿插孔,以利于对水盘、燃烧器底部、燃烧器头部的周向位置实现定位。燃烧器支座的上表面开有凹槽,燃烧器支座上表面的凹槽内开有点火针穿插孔和热电偶穿插孔,点火针穿插孔和热电偶穿插孔均可为圆孔,点火针上端向上穿过点火针穿插孔且点火针下端置于点火针穿插孔下方,热电偶上端向上穿过热电偶穿插孔且热电偶下端置于热电偶穿插孔下方,点火针外周和热电偶外周均套有开口挡圈或固定法兰,两开口挡圈或固定法兰分别位于点火针穿插孔上和热电偶穿插孔上,点火针外周的开口挡圈或固定法兰从点火针上端从上至下压入至燃烧器支座上表面的凹槽内并位于点火针穿插孔上,热电偶外周的开口挡圈或固定法兰从上至下压入至燃烧器支座上表面的凹槽内并位于热电偶穿插孔上,以利于实现点火针和热电偶位置的固定;点火针热电偶固定架通过点火针热电偶固定架的点火针安装孔和热电偶安装孔套于点火针和热电偶上(具体安装时,点火针安装孔对准点火针,热电偶安装孔对准热电偶),点火针上端伸入外环火内壁和中心火外壁之间,热电偶上端伸入外环火内壁和中心火外壁之间,点火针热电偶固定架的下端置于燃烧器支座上表面的凹槽中,点火针热电偶固定架的下端通过固定螺钉固定于燃烧器支座上表面的凹槽内,点火针热电偶固定架的上端从下至上依次穿过水盘上的固定架穿插孔、燃烧器底部的法兰盘上的固定架穿插孔、燃烧器头部的中间隔板上的固定架穿插孔,实现对水盘、燃烧器底部、燃烧器头部的周向位置实现定位;售后维修需取出点火针和热电偶时,移走中心火盖、外环火盖、燃烧器头部和燃烧器底部,取下水盘,旋松固定螺钉,即可将点火针热电偶固定架连同热电偶和点火针一同取出,燃烧器支座无需拆下,即可方便地取出点火针和热电偶,省时又安全。
燃烧器支座上还开有过线通道和支座中心条孔,点火针穿插孔和热电偶穿插孔均与过线通道的一端连通,过线通道的另一端与支座中心条孔连通。点火针和热电偶均通过电线与线插头(点火针和热电偶的线插头为现有燃烧器的成熟部件,故在此不再赘述)连接,支座中心条孔的截面积大于线插头的截面积。因线插头体积太大,无法穿过点火针穿插孔和热电偶穿插孔,故在燃烧器上对点火针和热电偶进行安装时,线插头可先穿过支座中心条孔,再将电线穿过过线通道,即可将电线和线插头移至燃烧器支座上后再与燃气灶具或集成灶产品的点火器和电磁阀连接,点火器用于点火针的点火,电磁阀用于热电偶的通电。
工作时,将燃烧器支座的下表面的中心火进气端和主火进气端外接燃气管道,燃气经燃气管道进入中心火进气端和主火进气端,进入中心火进气端的燃气从中心火喷嘴座的中心火喷嘴喷出,进入主火进气端的燃气从第一主火喷嘴座的第一主火喷嘴、第二主火喷嘴座的第二主火喷嘴喷出。第一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第二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中心火引射器的入口端附近的空气称为一次空气,从中心火喷嘴、第一主火喷嘴、第二主火喷嘴喷出的燃气均与一次空气混合后,经第一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第二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中心火引射器的入口端分别进入第一主火引射器、第二主火引射器、中心火引射器,再从第一主火引射器的出口端、第二主火引射器的出口端、中心火引射器的出口端喷出。从第一主火引射器的出口端出来的一次空气和燃气的混合气流、从第二主火引射器的出口端出来的一次空气和燃气的混合气流,在主火中置混合腔中混合后,经分气通道进入外环火分火腔,最后从外环火盖的外环火出火孔中喷出进行燃烧。从中心火引射器的出口端出来的一次空气和燃气的混合气流进入中心火混合腔,最后从中心火盖的中心火出火孔中喷出进行燃烧。混合气流从外环火盖的外环火出火孔、中心火出火孔喷出后, 燃烧所需的促燃空气称为二次空气, 二次空气主要包括中心火盖外周的空气和促燃气腔内的空气。
中心火喷嘴座上的中心火喷嘴与中心火引射器的入口端同轴,中心火喷嘴座的中心火喷嘴的端面与中心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的端面之间存在空隙,第一主火喷嘴座的第一主火喷嘴与第一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同轴,第一主火喷嘴座的第一主火喷嘴的端面与第一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的端面之间存在空隙,第二主火喷嘴座的第二主火喷嘴与第二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同轴,第二主火喷嘴座的端面与第二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的端面之间存在空隙,以利于引射一次空气进入中心火引射器、第一主火引射器、第二主火引射器。
文中所述固连是指在制造时制造为一体,或通过紧配、螺钉、焊接等现有成熟方式实现固连。
安装时,将点火针、热电偶穿过燃烧器支座的点火针穿插孔和热电偶穿插孔并通过开口挡圈或固定法兰进行点火针和热电偶的位置固定,并将线插头穿过支座中心条孔,电线穿过过线通道后,再将点火针热电偶固定架套于点火针和热电偶上,点火针热电偶固定架通过固定螺钉固定于燃烧器支座上。水盘位于燃烧器支座的正面上,中心火喷嘴座、第一主火喷嘴座、第二主火喷嘴座、点火针、热电偶均伸出至水盘上方。然后通过支撑柱的下端实现燃烧器支座和水盘的连接,支撑柱下端穿过水盘上的支撑柱安装孔且伸入燃烧器支座上表面的支撑柱安装孔内时,在支撑柱的作用下,水盘的外缘压于燃气灶具(或集成灶产品)的面板上,燃烧器支座的背面位于在燃气灶具或集成灶产品的面板的下方,燃烧器支座下表面的支脚与燃气灶具(或集成灶产品)的底盘上的连接孔通过连接件连接;燃烧器支座、水盘、点火针、热电偶、点火针热电偶固定架与燃气灶具或集成灶产品形成一个整体;
中心火喷嘴座、第一主火喷嘴座、第二主火喷嘴座、点火针、热电偶均伸出至水盘上方,水盘位于燃烧器支座的正面上。
将燃烧器头部的中间隔板下表面的圆柱套入台阶连接孔的上部,将紧固件从下至上依次穿过台阶连接孔的下部、台阶连接孔的中部伸入中间隔板下表面的圆柱的连接孔中,实现燃烧器头部和燃烧器底部的连接固定;再将支撑柱的上端插入台阶连接孔的下部,最后盖上外环火盖和中心火盖。燃烧器底部、燃烧器头部、外环火盖和中心火盖可以实时取放,也就是说,可以从上至下从水盘上方依次取走中心火盖、外环火盖、通过紧固件连接的燃烧器头部和燃烧器底部的整体,也可以从下至上依次在水盘上方装配通过紧固件连接的燃烧器底部和燃烧器头部的整体、外环火盖和中心火盖。一次空气和二次空气均从水盘上方进入燃烧器,燃气灶具或集成灶产品面板下方无需进空气,实现了完全上进风,对安装条件无特殊要求,应用于普通燃气灶时橱柜柜门无需开设通风孔,应用于集成灶时也无需设置拉线操机构,适用范围更广,工作可靠性高。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第一主火引射器、第二主火引射器两个主火引射器,引射能力是单个引射器能力的两倍;且中心火引射器穿过主火中置混合腔后再与中心火混合腔连通,以利于最大限度的加长中心火引射器的尺寸,引射系数好,可满足大功率燃烧需求,燃烧长时间不会出现红火黄焰等问题。第一主火引射器的出口端、第二主火引射器的出口端均与主火中置混合腔连通,使得燃气和空气混合更均匀,燃烧效率高,能效高,稳定性好,主火中置混合腔进一步混合后,再经分气通道向外环火分火腔输送,最后从外环火盖喷出,形成高效稳定燃烧。
使用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普通燃气灶上时,橱柜柜门无需开通风孔,更好的提升了橱房的整体协调性;同时第一主火喷嘴、第二主火喷嘴和中心火喷嘴的喷射,第一主火引射器、第二主火引射器和中心火引射器的引射均在燃气灶具或集成灶产品的面板上完成,杜绝了燃气的沉积与回火等缺陷,同时由于水盘的外缘压于燃气灶具(或集成灶产品)的面板上,有效的降低了燃气灶具或集成灶整机内部的温升,更好的提升了燃气灶具或集成灶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用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集成灶上时,燃烧器采用上进风,因而无需对集成灶设置拉线操机构,亦无需通过拉线操机构调节风门,使用更方便。且,由于集成灶下部一般安装有强电结构,如电机,蒸烤箱等其它强电设备,燃烧器采用上进风结构后,也类同于普通燃气灶产品一样,更好的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稳定性好,燃烧功率大,工作可靠性高,能有效降低能源利用与材料消耗,适合大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示完全上进风燃烧器的整体爆炸图。
图2为实施例1所示完全上进风燃烧器的燃烧器头部和燃烧器底部组装后的立体图。
图3为实施例1所示完全上进风燃烧器的燃烧器头部和燃烧器底部的爆炸图。
图4为实施例1所示完全上进风燃烧器的燃烧器底部的立体图。
图5为实施例1所示完全上进风燃烧器的燃烧器底部的另一方位立体图。
图6为实施例1所示完全上进风燃烧器的燃烧器支座的爆炸图。
图7为实施例1所示完全上进风燃烧器的燃烧器头部和燃烧器底部装配后的截面图。
图8为实施例1所示完全上进风燃烧器的燃烧器支座的立体图。
图9为实施例1所示完全上进风燃烧器的燃烧器支座与点火针、热电偶装配后的立体图。
图10为实施例1所示完全上进风燃烧器的中心火喷嘴的立体图。
图11为实施例1所示完全上进风燃烧器的中心火喷嘴与中心火风门套组装后的立体图。
图12为实施例1所示完全上进风燃烧器的燃烧器头部的立体图。
图13为实施例1所示完全上进风燃烧器的台阶连接孔的截面图。
图14为实施例2所示完全上进风燃烧器的整体爆炸图。
图15为实施例2所示完全上进风燃烧器的中心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第一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和第二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的位置分布图。
图16为实施例2所示完全上进风燃烧器的中心火引射器的入口端为双管时的截面图。
为了简便,图14中未画出燃烧器底部,未画出的燃烧器底部的结构与图1中的燃烧器底部的结构相同。
图中:1、中心火盖,2、外环火盖,3、燃烧器头部,4、燃烧器底部,5、燃烧器支座,6、中心火引射器,61、中心火引射器的入口端,7、第一主火引射器,71、第一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8、第二主火引射器,81、第二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9、外环火分火腔,10、中心火混合腔,11、中心火出火孔,12、外环火出火孔,13、分气通道,14、主火中置混合腔,15、中心火喷嘴座,16、第一主火喷嘴座,17、第二主火喷嘴座,18、中心火进气端,19、主火进气端,20、点火针热电偶固定架,21、热电偶安装孔,22、点火针安装孔,23、热电偶,24、点火针,25、中心火喷嘴,26、第一主火喷嘴,27、第二主火喷嘴,28、燃烧器头部的中间隔板,29、燃烧器头部的外环火底板,30、燃烧器头部的外环火外壁,31、燃烧器头部的外环火内壁,32、燃烧器头部的中心火外壁,33、竖向隔板,34、促燃气腔,35、外环火外壁上的与促燃气腔连通的通气孔,36、外环火内壁上的与促燃气腔连通的通气孔,37、水盘,38、燃烧器底部的法兰盘,39、固定柱,40、支撑柱,41、水盘上的支撑柱安装孔,42、支脚,43、燃烧器支座上的支撑柱安装孔,44、第一主火喷嘴座穿插孔,45、第二主火喷嘴座穿插孔,46、中心火喷嘴座穿插孔,47、中心火喷嘴的引气段,48、中心火喷嘴的前螺纹段,49、中心火喷嘴的后螺纹段,50、引气段上的引气孔,51、中心火风门套,52、第一主火风门套,53、第二主火风门套,54、水盘上的固定架穿插孔,55、燃烧器底部的法兰盘上的固定架穿插孔,57、燃烧器支座的上表面的凹槽,58、点火针穿插孔,59、热电偶穿插孔,60、开口挡圈, 62、过线通道,63、支座中心条孔,64、固定螺钉,65、防干烧探头, 66、法兰盘上的通孔,67、台阶连接孔,68、台阶连接孔内的台阶,69、中间隔板下表面的圆柱,70、紧固件,72、引射内管,73、引射外管,A、中心火引射器的出口端的中轴线,B、燃烧器头部的中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13,一种混合腔中置的完全上进风燃烧器,包括中心火盖1、外环火盖2、燃烧器头部3、燃烧器底部4、燃烧器支座5、中心火引射器6、第一主火引射器7、第二主火引射器8,燃烧器头部3内设有外环火分火腔9和中心火混合腔10,中心火盖1上设有中心火出火孔11,中心火盖1盖于中心火混合腔10上,外环火盖2上设有外环火出火孔12,外环火盖2盖于外环火分火腔9上,燃烧器头部3内还设有分气通道13,分气通道13上端与外环火分火腔9连通,燃烧器底部4内设有主火中置混合腔14,分气通道13下端与主火中置混合腔14连通,中心火引射器6的入口端61、第一主火引射器7的入口端71、第二主火引射器8的入口端81均固定于燃烧器底部4的下表面,中心火引射器6的出口端穿过主火中置混合腔14后与中心火混合腔10连通,第一主火引射器7的出口端、第二主火引射器8的出口端直接与主火中置混合腔14连通,燃烧器支座5的上表面固定有中心火喷嘴座15、第一主火喷嘴座16、第二主火喷嘴座17,燃烧器支座5的下表面固定有中心火进气端18和主火进气端19,中心火进气端18与中心火喷嘴座15连通,第一主火喷嘴座16和第二主火喷嘴座17均与主火进气端19连通,燃烧器支座5上设有点火针热电偶固定架20,点火针热电偶固定架20上开有热电偶安装孔21和点火针安装孔22,热电偶23设于热电偶安装孔21中,点火针24设于点火针安装孔22中;中心火喷嘴座15上装有中心火喷嘴25,中心火喷嘴座15上的中心火喷嘴25与中心火引射器6的入口端61同轴,中心火喷嘴座15的中心火喷嘴25的端面与中心火引射器6的入口端61的端面之间存在空隙,第一主火喷嘴座16上装有第一主火喷嘴26,第一主火喷嘴座16的第一主火喷嘴26与第一主火引射器7的入口端71同轴,第一主火喷嘴座16的第一主火喷嘴26的端面与第一主火引射器7的入口端71的端面之间存在空隙,第二主火喷嘴座17上装有第二主火喷嘴27,第二主火喷嘴座17的第二主火喷嘴27与第二主火引射器8的入口端81同轴,第二主火喷嘴座17的端面与第二主火引射器8的入口端的端面之间存在空隙。
燃烧器头部3包括中间隔板28、外环火底板29、外环火外壁30、外环火内壁31和中心火外壁32,外环火外壁30、外环火内壁31和中心火外壁32同轴布置于中间隔板28上,外环火内壁31设于中心火外壁32的外周,外环火外壁30设于外环火内壁31的外周;外环火外壁30的下边缘、外环火内壁31的下边缘和中心火外壁32的下边缘均与中间隔板28的上表面固连,外环火底板29设于外环火外壁30和外环火内壁31之间且位于中间隔板28上方,外环火底板29的外边缘与外环火外壁30固连,外环火底板29的内边缘与外环火内壁31固连,分气通道13纵向贯穿外环火底板29和中间隔板28,分气通道13的侧壁为设置于中间隔板28和外环火底板29之间的竖向隔板33,竖向隔板33的上边缘与外环火底板29固连,竖向隔板33的下边缘与中间隔板28固连,竖向隔板33的内边缘与外环火内壁31固连,竖向隔板33的外边缘与外环火外壁30固连;外环火底板29的上表面、外环火外壁30的内表面和外环火内壁31的外表面围成的空腔为外环火分火腔9,中心火外壁32的内表面围成的空腔为中心火混合腔10。
分气通道13的数量可为两个以上,本实施例中,分气通道13的数量为三个。
外环火底板29的下表面、中间隔板28的上表面、两竖向隔板33的相对面围成的空腔为促燃气腔34,外环火外壁30开有与促燃气腔34连通的通气孔35,外环火内壁31上开有与促燃气腔34连通的通气孔36,以利于使得外环火外壁30的通气孔35外的空气经外环火外壁30的通气孔35、促燃气腔34、外环火内壁31上的通气孔36进入外环火内壁31的内表面和中心火外壁32的外表面围成的空腔内。
在中间隔板28的作用下,将一次空气和二次空气进行隔离,一次空气从中间隔板28下方引入,二次空气从中间隔板28上方引入,起到防止抢气、干扰的作用,以提升燃烧的稳定性。
中间隔板28的板厚从中间隔板28的中心轴至中间隔板28的外缘逐渐减小,以利于掉落至中间隔板28上的液体能从促燃气腔34中流出。
燃烧器底部4和燃烧器支座5之间设有水盘37。
燃烧器底部4包括法兰盘38,法兰盘38的上表面开有凹槽,法兰盘38上表面的凹槽为主火中置混合腔14。中心火引射器6的入口端61、第一主火引射器7的入口端71、第二主火引射器8的入口端81均固定于法兰盘38的下表面。
第一主火喷嘴26、第二主火喷嘴27、中心火喷嘴25、中心火引射器6的入口端61、第一主火引射器7的入口端71、第二主火引射器8的入口端81在中间隔板28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均位于中间隔板28外边缘内。中间隔板28在水盘37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水盘37的外边缘内。在中间隔板28和水盘37的作用下,可使误操作或滴落至中间隔板28上的液体分流至水盘37上,以减少对燃烧稳定性的干扰。
燃烧器底部4的法兰盘38的下表面固定有3个固定柱39,固定柱39的上表面与法兰盘38的下表面固连,固定柱39中心开有通孔,法兰盘38上开有纵向贯穿法兰盘38的通孔66,固定柱39的中心通孔与法兰盘38上的通孔66同轴且相互连通,固定柱39的中心通孔与法兰盘38上的通孔66共同构成台阶连接孔67,台阶连接孔67的上部的截面积和台阶连接孔67下部的截面积均大于台阶连接孔67的中部的截面积,台阶连接孔67的中部在台阶连接孔67中形成台阶68;燃烧器头部3的中间隔板28的下表面固定有圆柱69,圆柱69的上表面与中间隔板28的下表面固连,中间隔板28下表面的圆柱69套入台阶连接孔67的上部,中间隔板28下表面的圆柱69的下端开有连接孔;紧固件70从下至上依次穿过台阶连接孔67的下部、台阶连接孔67的中部伸入中间隔板28下表面的圆柱69的连接孔中,实现燃烧器头部3和燃烧器底部4的连接固定;
台阶连接孔67的下部内径与支撑柱上端的外径适配,支撑柱上端插入台阶连接孔的下部,实现对燃烧器底部的支撑;
水盘37上设有支撑柱安装孔41,燃烧器支座5的上表面亦开有支撑柱安装孔43,支撑柱40下端穿过水盘37上的支撑柱安装孔41后伸入燃烧器支座5上表面的支撑柱安装孔43内;
燃烧器支座5的下表面固定有支脚42,支脚42的下端开有连接孔(图中未示出),燃气灶具或集成灶产品(图中未示出)的底盘(图中未示出)上亦开有连接孔(图中未示出),通过置于支脚42下端的连接孔和底盘上的连接孔内的连接件(图中未示出)实现连接。所述支脚42下端的连接孔和底盘上的连接孔均可为螺纹孔,连接件可为螺钉。
水盘37上开有第一主火喷嘴座穿插孔44、第二主火喷嘴座穿插孔45和中心火喷嘴座穿插孔46,位于燃烧器支座5上表面的中心火喷嘴座15穿过中心火喷嘴座穿插孔46,位于燃烧器支座5上表面的第一主火喷嘴座16穿过第一主火喷嘴座穿插孔44,位于燃烧器支座5上表面的第二主火喷嘴座17穿过第二主火喷嘴座穿插孔45。
中心火引射器6的入口端61、第一主火引射器7的入口端71、第二主火引射器8的入口端81均固定于燃烧器底部4的下表面时,第一主火引射器7的入口端71、第二主火引射器8的入口端81设于中心火引射器6的入口端61两侧。
第一主火引射器7的出口端的最大内径高度、第二主火引射器8的出口端的最大内径高度均小于主火中置混合腔14的高度,以利于使得从第一主火引射器7的出口端、第二主火引射器8的出口端喷出的气流完全进入主火中置混合腔14。
中心火引射器6的入口端、第一主火引射器7的入口端、第二主火引射器8的入口端均设有倒角。
中心火引射器6的入口端61、第一主火引射器7的入口端71、第二主火引射器8的入口端81均为单管结构;中心火引射器6的入口端61、第一主火引射器7的入口端71、第二主火引射器8的入口端81均为单管结构时,中心火引射器6的入口端61不同竖直截面上的内径均相等,第一主火引射器7的入口端71不同竖直截面上的内径均相等,第二主火引射器8的入口端81不同竖直截面上的内径均相等。
中心火引射器6的出口端的中轴线A与燃烧器头部3的中轴线B重合;或者中心火引射器6的出口端的中轴线A位于燃烧器头部3的中轴线B远离中心火引射器6的入口端61端面的一侧,即,中心火引射器6的出口端的中轴线A与中心火引射器6的入口端61端面分别位于燃烧器头部3的中轴线B的两侧,以利于最大限度的加长中心火引射管6的长度,以提升引射系数。本实施例中,中心火引射器6的出口端的中轴线A与中心火引射器6的入口端61端面分别位于燃烧器头部3的中轴线B的两侧。
中心火引射器6的入口端61、第一主火引射器7的入口端71、第二主火引射器8的入口端81均位于燃烧器底部4的下表面的同一侧。第一主火喷嘴26的外端面和第二主火喷嘴27的外端面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中心火喷嘴25的外端面和第一主火喷嘴26的外端面前后错开布置3mm以上。
中心火喷嘴26包括引气段47、前螺纹段48和后螺纹段49,引气段47设于前螺纹段48和后螺纹段49之间,引气段47的中心、前螺纹段48的中心、后螺纹段49的中心均开有通孔(图中未示出),引气段47的中心通孔、前螺纹段48的中心通孔和后螺纹段49的中心通孔依次连通,引气段47外周设有与引起段47中心通孔相通的引气孔50,前螺纹段48的外壁和后螺纹段49的外壁均设有外螺纹;第一主火喷嘴26、第二主火喷嘴27的结构均与中心火喷嘴25的结构相同。中心火喷嘴25可通过中心火喷嘴25的后螺纹段49与中心火喷嘴座15螺纹连接,中心火喷嘴座15设有与中心火喷嘴25的后螺纹段49的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图中未示出)。第一主火喷嘴26可通过第一主火喷嘴26的后螺纹段与第一主火喷嘴座16螺纹连接,第一主火喷嘴座16设有与第一主火喷嘴26的后螺纹段的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图中未示出)。第二主火喷嘴27可通过第二主火喷嘴27的后螺纹段与第二主火喷嘴座17螺纹连接,第二主火喷嘴座17设有与第二主火喷嘴27的后螺纹段的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图中未示出)。
中心火喷嘴25的引气段、第一主火喷嘴26的引气段、第二主火喷嘴27的引气段均可为外六角螺帽结构。
中心火喷嘴25上套有中心火风门套51,中心火风门套51的一端内壁为光滑面(图中未示出),中心火风门套51内壁为光滑面的一端套于中心火喷嘴25的引气段47上,中心火风门套51的另一端内壁设有与中心火喷嘴25的前螺纹段48的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图中未示出),中心火风门套51设有内螺纹的另一端旋于中心火喷嘴25的前螺纹段48上。中心火风门套51的外壁压印有外纹路,以利于操作中心火风门套51时不打滑。通过旋转中心火风门套51,可调节中心火风门套51与中心火喷嘴25的引气段47外周的引气孔50的重合面积,故实现中心火喷嘴25的引气段47外周的引气孔50引入空气量大小的调节。
中心火喷嘴25上还可套有两个中心火风门套51,为了便于说明,以下简称第一中心火风门套和第二中心火风门套,第一中心火风门套内壁为光滑面的一端套于中心火喷嘴25的引气段47上,第一中心火风门套设有内螺纹的另一端旋于中心火喷嘴25的前螺纹段48上;第二中心火风门套设有内螺纹的一端也旋于中心火喷嘴25的前螺纹段48上,第二中心火风门套位于第一中心火风门套前方,且第二中心火风门套的外端面伸出中心火喷嘴25的外端面;在第一中心火风门套的作用下,可调节中心火喷嘴25的引气段47外周的引气孔50引入空气量大小,在第二中心火风门套的作用下,可调节第二中心火风门套的外端面与中心火引射器6的入口端61端面之间的距离,以调节中心火喷嘴25与中心火引射器6的入口端61之间空气量的大小。
第一主火喷嘴26上套有第一主火风门套52,第二主火喷嘴27上套有第二主火风门套53,第一主火风门套52、第二主火风门套53的结构均与中心火风门套51的结构相同。第一主火喷嘴26上也可套有两个第一主火风门套52;第二主火喷嘴27上也可套有两个第二主火风门套53。每个喷嘴上的风门套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水盘37上开有固定架穿插孔54,燃烧器底部4的法兰盘38上亦开有固定架穿插孔55,燃烧器头部3的中间隔板28上开有固定架穿插孔(图中未示出),点火针热电偶固定架20依次穿过水盘37上的固定架穿插孔54、燃烧器底部4的法兰盘38上的固定架穿插孔55、燃烧器头部3的中间隔板28上的固定架穿插孔,以利于对水盘37、燃烧器底部4、燃烧器头部3的周向位置实现定位。燃烧器支座5的上表面开有凹槽57,燃烧器支座5上表面的凹槽57内开有点火针穿插孔58和热电偶穿插孔59,点火针24上端向上穿过点火针穿插孔58且点火针24下端置于点火针穿插孔58下方,热电偶23上端向上穿过热电偶穿插孔59且热电偶23下端置于热电偶穿插孔59下方,点火针24外周和热电偶23外周均套有开口挡圈60(开口挡圈也可用固定法兰替代),两开口挡圈60分别位于点火针穿插孔58上和热电偶穿插孔59上,点火针24外周的开口挡圈60从点火针24上端从上至下压入至燃烧器支座5上表面的凹槽57内并位于点火针穿插孔58上,热电偶23外周的开口挡圈60从上至下压入至燃烧器支座5上表面的凹槽57内并位于热电偶穿插孔59上,以利于实现点火针24和热电偶23位置的固定;点火针热电偶固定架20通过点火针热电偶固定架20的点火针安装孔22和热电偶安装孔21套于点火针24和热电偶23上(具体安装时,点火针安装孔22对准点火针24,热电偶安装孔21对准热电偶23),点火针24上端伸入外环火内壁31和中心火外壁32之间,热电偶23上端伸入外环火内壁31和中心火外壁32之间,点火针热电偶固定架20的下端置于燃烧器支座5上表面的凹槽57中,点火针热电偶固定架20的下端通过固定螺钉64固定于燃烧器支座5上表面的凹槽57内,点火针热电偶固定架20的上端从下至上依次穿过水盘37上的固定架穿插孔54、燃烧器底部4的法兰盘38上的固定架穿插孔55、燃烧器头部3的中间隔板28上的固定架穿插孔,实现对水盘37、燃烧器底部4、燃烧器头部3的周向位置实现定位;售后维修需取出点火针24和热电偶23时,移走中心火盖1、外环火盖2、燃烧器头部3和燃烧器底部4,取下水盘37,旋松固定螺钉64,即可将点火针热电偶固定架20连同热电偶23和点火针24一同取出,燃烧器支座5无需拆下,即可方便地取出点火针24和热电偶23,省时又安全。
燃烧器支座5上还开有过线通道62和支座中心条孔63,点火针穿插孔58和热电偶穿插孔59均与过线通道62的一端连通,过线通道62的另一端与支座中心条孔63连通。点火针24和热电偶23均通过电线(图中未示出)与线插头(图中未示出)(点火针24和热电偶23的线插头为现有燃烧器的成熟部件,故在此不再赘述)连接,支座中心条孔63的截面积大于线插头的截面积。因线插头体积太大,无法穿过点火针穿插孔58和热电偶穿插孔59,故在燃烧器上对点火针24和热电偶23进行安装时,线插头可先穿过支座中心条孔63,再将电线穿过过线通道62,即可将电线和线插头移至燃烧器支座5上后再与(图中未示出)连接。燃气灶具或集成灶产品(图中未示出)的点火器(图中未示出)和电磁阀(图中未示出)连接,点火器用于点火针的点火,电磁阀用于热电偶的通电。
工作时,将燃烧器支座5的下表面的中心火进气端18和主火进气端19外接燃气管道(图中未示出),燃气经燃气管道进入中心火进气端18和主火进气端19,进入中心火进气端18的燃气从中心火喷嘴座15的中心火喷嘴25喷出,进入主火进气端19的燃气从第一主火喷嘴座16的第一主火喷嘴26、第二主火喷嘴座17的第二主火喷嘴27喷出。第一主火引射器7的入口端71、第二主火引射器8的入口端81、中心火引射器6的入口端61附近的空气称为一次空气,从中心火喷嘴25、第一主火喷嘴26、第二主火喷嘴27喷出的燃气均与一次空气混合后,经第一主火引射器7的入口端、第二主火引射器8的入口端、中心火引射器6的入口端分别进入第一主火引射器7、第二主火引射器8、中心火引射器6,再从第一主火引射器7的出口端、第二主火引射器8的出口端、中心火引射器6的出口端喷出。从第一主火引射器7的出口端出来的一次空气和燃气的混合气流、从第二主火引射器8的出口端出来的一次空气和燃气的混合气流,在主火中置混合腔14中混合后,经分气通道13进入外环火分火腔9,最后从外环火盖2的外环火出火孔12中喷出进行燃烧。从中心火引射器6的出口端出来的一次空气和燃气的混合气流进入中心火混合腔10,最后从中心火盖1的中心火出火孔11中喷出进行燃烧。混合气流从外环火盖2的外环火出火孔12、中心火出火孔11喷出后, 燃烧所需的促燃空气称为二次空气, 二次空气主要包括中心火盖1外周的空气和促燃气腔34内的空气。
中心火喷嘴座15上的中心火喷嘴25与中心火引射器6的入口端61同轴,中心火喷嘴座15的中心火喷嘴25的端面与中心火引射器6的入口端61的端面之间存在空隙,第一主火喷嘴座16的第一主火喷嘴26与第一主火引射器7的入口端71同轴,第一主火喷嘴座16的第一主火喷嘴26的端面与第一主火引射器7的入口端71的端面之间存在空隙,第二主火喷嘴座17的第二主火喷嘴27与第二主火引射器8的入口端81同轴,第二主火喷嘴座17的端面与第二主火引射器8的入口端81的端面之间存在空隙,以利于引射一次空气进入中心火引射器6、第一主火引射器7、第二主火引射器8。
文中两部件固连可通过在制造时制造为一体,或通过紧配、螺钉、焊接等现有成熟方式实现。
安装好后,水盘37的外缘压于燃气灶具(或集成灶产品)的面板上,燃烧器支座5的背面位于在燃气灶具或集成灶产品的面板的下方,燃烧器支座5下表面的支脚42与燃气灶具(或集成灶产品)的底盘(图中未示出)上的连接孔(图中未示出)通过连接件(图中未示出)连接。一次空气和二次空气均从水盘上方进入燃烧器,燃气灶具或集成灶产品面板下方无需进空气,实现了完全上进风,对安装条件无特殊要求,应用于普通燃气灶时橱柜柜门无需开设通风孔,应用于集成灶时也无需设置拉线操机构,适用范围更广,工作可靠性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参照图14-图16,完全上进风燃烧器还包括防干烧探头65,防干烧探头65的头部依次穿过燃烧器支座5、燃烧器底部4的法兰盘38、燃烧器头部3的中间隔板28后伸出中心火盖1上表面。此时,燃烧器支座5、燃烧器底部4的法兰盘38、燃烧器头部3的中间隔板28和中心火盖1上均开有防干烧探头穿插孔(图中未示出)。
中心火引射器6的入口端61位于燃烧器底部4的下表面的一侧,第一主火引射器7的入口端71、第二主火引射器8的入口端81均位于燃烧器底部4的下表面的另一侧。
中心火引射器6的入口端61、第一主火引射器7的入口端71、第二主火引射器8的入口端81均可为相同的双管结构,该双管结构可称为文丘里管结构,以利于简化工艺,提升产品的稳定性。中心火引射器6的入口端61为双管结构时,中心火引射器6的入口端61包括引射内管72和引射外管73,引射内管套于引射外管内,引射内管的内径从引射内管的尾端向引射内管的首端逐渐减小,引射内管的首端靠近中心火引射器6的入口端61外端面,中心火引射器6的入口端61外端面即为引射外管的外端面。

Claims (10)

1.一种混合腔中置的完全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火盖、外环火盖、燃烧器头部、燃烧器底部、燃烧器支座、中心火引射器、第一主火引射器、第二主火引射器,燃烧器头部内设有外环火分火腔和中心火混合腔,中心火盖上设有中心火出火孔,中心火盖盖于中心火混合腔上,外环火盖上设有外环火出火孔,外环火盖盖于外环火分火腔上,燃烧器头部内还设有分气通道,分气通道上端与外环火分火腔连通,燃烧器底部内设有主火中置混合腔,分气通道下端与主火中置混合腔连通,中心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第一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第二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均固定于燃烧器底部的下表面,中心火引射器的出口端穿过主火中置混合腔后与中心火混合腔连通,第一主火引射器的出口端、第二主火引射器的出口端直接与主火中置混合腔连通,燃烧器支座的上表面固定有中心火喷嘴座、第一主火喷嘴座、第二主火喷嘴座,燃烧器支座的下表面固定有中心火进气端和主火进气端,中心火进气端与中心火喷嘴座连通,第一主火喷嘴座和第二主火喷嘴座均与主火进气端连通,燃烧器支座上设有点火针热电偶固定架,点火针热电偶固定架上开有热电偶安装孔和点火针安装孔,热电偶设于热电偶安装孔中,点火针设于点火针安装孔中;中心火喷嘴座上装有中心火喷嘴,中心火喷嘴座上的中心火喷嘴与中心火引射器的入口端同轴,中心火喷嘴座的中心火喷嘴的端面与中心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的端面之间存在空隙,第一主火喷嘴座上装有第一主火喷嘴,第一主火喷嘴座的第一主火喷嘴与第一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同轴,第一主火喷嘴座的第一主火喷嘴的端面与第一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的端面之间存在空隙,第二主火喷嘴座上装有第二主火喷嘴,第二主火喷嘴座的第二主火喷嘴与第二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同轴,第二主火喷嘴座的端面与第二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的端面之间存在空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腔中置的完全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燃烧器头部包括中间隔板、外环火底板、外环火外壁、外环火内壁和中心火外壁,外环火外壁、外环火内壁和中心火外壁同轴布置于中间隔板上,外环火内壁设于中心火外壁的外周,外环火外壁设于外环火内壁的外周;外环火外壁的下边缘、外环火内壁的下边缘和中心火外壁的下边缘均与中间隔板的上表面固连,外环火底板设于外环火外壁和外环火内壁之间且位于中间隔板上方,外环火底板的外边缘与外环火外壁固连,外环火底板的内边缘与外环火内壁固连,分气通道纵向贯穿外环火底板和中间隔板,分气通道的侧壁为设置于中间隔板和外环火底板之间的竖向隔板,竖向隔板的上边缘与外环火底板固连,竖向隔板的下边缘与中间隔板固连,竖向隔板的内边缘与外环火内壁固连,竖向隔板的外边缘与外环火外壁固连;外环火底板的上表面、外环火外壁的内表面和外环火内壁的外表面围成的空腔为外环火分火腔,中心火外壁的内表面围成的空腔为中心火混合腔;
分气通道的数量为两个以上;
外环火底板的下表面、中间隔板的上表面、两竖向隔板的相对面围成的空腔为促燃气腔,外环火外壁和外环火内壁上均开有与促燃气腔连通的通气孔,以利于使得外环火外壁的通气孔外的空气经外环火外壁的通气孔、促燃气腔、外环火内壁上的通气孔进入外环火内壁的内表面和中心火外壁的外表面围成的空腔内;
燃烧器底部和燃烧器支座之间设有水盘;
燃烧器底部包括法兰盘,法兰盘的上表面开有凹槽,法兰盘上表面的凹槽为主火中置混合腔;中心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第一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第二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均固定于法兰盘的下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腔中置的完全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第一主火喷嘴、第二主火喷嘴、中心火喷嘴、中心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第一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第二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在中间隔板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均位于中间隔板外边缘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腔中置的完全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燃烧器底部的法兰盘的下表面固定有2个以上固定柱,固定柱的上表面与法兰盘的下表面固连,固定柱中心开有通孔,法兰盘上开有纵向贯穿法兰盘的通孔,固定柱的中心通孔与法兰盘上的通孔同轴且相互连通,固定柱的中心通孔与法兰盘上的通孔共同构成台阶连接孔,台阶连接孔的上部的截面积和台阶连接孔下部的截面积均大于台阶连接孔的中部的截面积,台阶连接孔的中部在台阶连接孔中形成台阶结构;燃烧器头部的中间隔板的下表面固定有圆柱,圆柱的上表面与中间隔板的下表面固连,中间隔板下表面的圆柱套入台阶连接孔的上部,中间隔板下表面的圆柱的下端开有连接孔;紧固件从下至上依次穿过台阶连接孔的下部、台阶连接孔的中部伸入中间隔板下表面的圆柱的连接孔中,实现燃烧器头部和燃烧器底部的连接固定;
台阶连接孔的下部内径与支撑柱上端的外径适配,支撑柱上端插入台阶连接孔的下部;
水盘上设有支撑柱安装孔,燃烧器支座的上表面亦开有支撑柱安装孔,支撑柱下端穿过水盘上的支撑柱安装孔后伸入燃烧器支座上表面的支撑柱安装孔内;
燃烧器支座的下表面固定有支脚,支脚的下端开有连接孔,燃气灶具或集成灶产品的底盘上亦开有连接孔,通过置于支脚下端的连接孔和底盘上的连接孔内的连接件实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腔中置的完全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水盘上开有第一主火喷嘴座穿插孔、第二主火喷嘴座穿插孔和中心火喷嘴座穿插孔,位于燃烧器支座上表面的中心火喷嘴座穿过中心火喷嘴座穿插孔,位于燃烧器支座上表面的第一主火喷嘴座穿过第一主火喷嘴座穿插孔,位于燃烧器支座上表面的第二主火喷嘴座穿过第二主火喷嘴座穿插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腔中置的完全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完全上进风燃烧器还包括防干烧探头,防干烧探头的头部依次穿过燃烧器支座、燃烧器底部的法兰盘、燃烧器头部的中间隔板后伸出中心火盖上表面;燃烧器支座、燃烧器底部的法兰盘、燃烧器头部的中间隔板和中心火盖上均开有防干烧探头穿插孔;
中间隔板的板厚从中间隔板的中心轴至中间隔板的外缘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合腔中置的完全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中心火引射器的出口端的中轴线与燃烧器头部的中轴线重合;或者中心火引射器的出口端的中轴线位于燃烧器头部的中轴线远离中心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端面的一侧,即,中心火引射器的出口端的中轴线与中心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端面分别位于燃烧器头部的中轴线的两侧;
中心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第一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第二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均位于燃烧器底部的下表面的同一侧;或者,中心火引射器的入口端位于燃烧器底部的下表面的一侧,第一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第二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均位于燃烧器底部的下表面的另一侧;第一主火喷嘴的外端面和第二主火喷嘴的外端面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当中心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第一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第二主火引射器的入口端均位于燃烧器底部的下表面的同一侧时,中心火喷嘴的外端面和第一主火喷嘴的外端面前后错开布置3mm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合腔中置的完全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中心火喷嘴包括引气段、前螺纹段和后螺纹段,引气段设于前螺纹段和后螺纹段之间,引气段的中心、前螺纹段的中心、后螺纹段的中心均开有通孔,引气段的中心通孔、前螺纹段的中心通孔和后螺纹段的中心通孔依次连通,引气段外周设有与引起段中心通孔相通的引气孔,前螺纹段的外壁和后螺纹段的外壁均设有外螺纹;第一主火喷嘴、第二主火喷嘴的结构均与中心火喷嘴的结构相同;中心火喷嘴通过中心火喷嘴的后螺纹段与中心火喷嘴座螺纹连接,中心火喷嘴座设有与中心火喷嘴的后螺纹段的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第一主火喷嘴通过第一主火喷嘴的后螺纹段与第一主火喷嘴座螺纹连接,第一主火喷嘴座设有与第一主火喷嘴的后螺纹段的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第二主火喷嘴通过第二主火喷嘴的后螺纹段与第二主火喷嘴座螺纹连接,第二主火喷嘴座设有与第二主火喷嘴的后螺纹段的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
中心火喷嘴上套有中心火风门套,中心火风门套的一端内壁为光滑面,中心火风门套内壁为光滑面的一端套于中心火喷嘴的引气段上,中心火风门套的另一端内壁设有与中心火喷嘴的前螺纹段的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中心火风门套设有内螺纹的另一端旋于中心火喷嘴的前螺纹段上;中心火风门套的外壁压印有外纹路;第一主火喷嘴上套有第一主火风门套,第二主火喷嘴上套有第二主火风门套,第一主火风门套、第二主火风门套的结构均与中心火风门套的结构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腔中置的完全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水盘上开有固定架穿插孔,燃烧器底部的法兰盘上亦开有固定架穿插孔,燃烧器头部的中间隔板上开有固定架穿插孔,点火针热电偶固定架依次穿过水盘上的固定架穿插孔、燃烧器底部的法兰盘上的固定架穿插孔、燃烧器头部的中间隔板上的固定架穿插孔;
燃烧器支座的上表面开有凹槽,燃烧器支座上表面的凹槽内开有点火针穿插孔和热电偶穿插孔,点火针上端向上穿过点火针穿插孔且点火针下端置于点火针穿插孔下方,热电偶上端向上穿过热电偶穿插孔且热电偶下端置于热电偶穿插孔下方,点火针外周和热电偶外周均套有开口挡圈或固定法兰,两开口挡圈或固定法兰分别位于点火针穿插孔上和热电偶穿插孔上,点火针外周的开口挡圈或固定法兰从点火针上端从上至下压入至燃烧器支座上表面的凹槽内并位于点火针穿插孔上,热电偶外周的开口挡圈或固定法兰从上至下压入至燃烧器支座上表面的凹槽内并位于热电偶穿插孔上;点火针热电偶固定架通过点火针热电偶固定架的点火针安装孔和热电偶安装孔套于点火针和热电偶上,点火针上端伸入外环火内壁和中心火外壁之间,热电偶上端伸入外环火内壁和中心火外壁之间,点火针热电偶固定架的下端置于燃烧器支座上表面的凹槽中,点火针热电偶固定架的下端通过固定螺钉固定于燃烧器支座上表面的凹槽内,点火针热电偶固定架的上端从下至上依次穿过水盘上的固定架穿插孔、燃烧器底部的法兰盘上的固定架穿插孔、燃烧器头部的中间隔板上的固定架穿插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混合腔中置的完全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第一主火引射器的出口端的最大内径高度、第二主火引射器的出口端的最大内径高度均小于主火中置混合腔的高度;
燃烧器支座上还开有过线通道和支座中心条孔,点火针穿插孔和热电偶穿插孔均与过线通道的一端连通,过线通道的另一端与支座中心条孔连通。
CN201921890233.8U 2019-11-05 2019-11-05 一种混合腔中置的完全上进风燃烧器 Active CN2110409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90233.8U CN211040960U (zh) 2019-11-05 2019-11-05 一种混合腔中置的完全上进风燃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90233.8U CN211040960U (zh) 2019-11-05 2019-11-05 一种混合腔中置的完全上进风燃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40960U true CN211040960U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66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90233.8U Active CN211040960U (zh) 2019-11-05 2019-11-05 一种混合腔中置的完全上进风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409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504718C2 (ru) Варочная панель с у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ной газовой горелкой
CN2893470Y (zh) 一种灶具燃烧器
CN211060111U (zh) 一种燃气混气进风调节结构
CN103175203B (zh) 上进风燃烧器
CN211040960U (zh) 一种混合腔中置的完全上进风燃烧器
CN112128749B (zh) 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CN110657432A (zh) 混合腔中置的完全上进风燃烧器
CN201672516U (zh) 一种烤炉燃烧器
CN108730979B (zh) 一种燃烧器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11121034A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以及应用有该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
CN212132433U (zh) 一种完全上进风燃烧器
CN210425016U (zh) 完全上进风燃烧器
CN209840089U (zh) 一种燃气灶燃烧器
CN209763072U (zh) 一种完全上进风燃烧器
CN111102571A (zh) 完全上进风燃烧器
KR101706779B1 (ko) 조리기기의 가열장치
CN106152133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具的燃烧器
CN110529850A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CN215808460U (zh) 一种可补充二次空气的红外燃烧器
CN213777714U (zh) 一种灶具燃烧器及灶具
CN212132434U (zh) 燃烧器
CN110425532B (zh) 一种完全上进风燃烧器
CN219867875U (zh) 一种燃烧炉头及其燃气灶
CN217635766U (zh) 一种燃烧器
CN211372403U (zh) 一种完全上进风式燃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