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34370U - 一种真空保持组件及吸附传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真空保持组件及吸附传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34370U
CN211034370U CN201922154908.9U CN201922154908U CN211034370U CN 211034370 U CN211034370 U CN 211034370U CN 201922154908 U CN201922154908 U CN 201922154908U CN 211034370 U CN211034370 U CN 2110343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valve
vacuum
valve cor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5490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全林
韦海旺
辛鑫
张思权
彭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AOYUAN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aowine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aowine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aowine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5490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343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343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343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真空保持组件及吸附传送装置,涉及机械传送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腔体,所述腔体上设置有吸附组件和腔体连通阀,所述吸附组件用于吸附待固定工件,所述腔体连通阀包括阀芯、弹性件和设置在阀体上的通孔,所述弹性件与所述阀芯连接,以使所述阀芯将通孔密封。使用时无需与真空源连接并保持所需的真空环境,从而实现零件的吸附传送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真空保持组件及吸附传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传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真空保持组件及吸附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机械自动化行业的快速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成为机械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固定所需的零部件是机械生产的重要一环,是保证加工精度,提升产品质量的基础。
现有技术中,固定零部件一般采用装夹压紧的方式进行,而对于具有光滑平面且轻薄的零件,如电池或玻璃等,采用装夹压紧的方式容易伤害零件表面,也不便进行装夹拆卸。对于此类零件,通常采用真空吸附装置来减少零件装夹压紧环节,有利于提高机械成产效率。
但是,当被真空吸附装置固定的零件需要进行传送来实现位置的变换时,由于真空吸附装置需要与真空源连接提供吸附所需的真空环境导致结构复杂,限制了零件的吸附传送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保持组件及吸附传送装置,无需与真空源连接并保持所需的真空环境,从而实现零件的吸附传送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真空保持组件,包括腔体,所述腔体上设置有吸附组件和腔体连通阀,所述吸附组件用于吸附待固定工件,所述腔体连通阀包括阀芯、弹性件和设置在阀体上的通孔,所述弹性件与所述阀芯连接,以使所述阀芯将通孔密封。
可选地,所述吸附组件包括承载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承载板上的至少一个吸盘,所述吸盘与所述腔体连通。
可选地,所述承载板与所述腔体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吸盘的个数为多个,且相邻所述吸盘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腔体连通阀与所述腔体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通孔内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环形凹槽,所述阀芯上至少对应设置有一个环形卡槽,所述环形卡槽内设置有环形密封圈,以使所述环形密封圈与所述环形凹槽抵持。
可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阀芯抵持,另一端与所述腔体内壁抵持。
可选地,所述腔体连通阀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阀体上的支撑座,所述弹性件为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阀芯抵持,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座抵持。
可选地,所述腔体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密封压板,所述密封压板与所述开口外圈的所述侧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吸附传送装置,包括如上所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真空保持组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真空保持组件及吸附传送装置,通过在腔体上设置的吸附组件,当腔体内具有真空环境时,使待固定工件吸附在吸附组件上,起到固定的作用。通过在腔体上设置的腔体连通阀,腔体连通阀包括与阀芯连接的弹性件,初始状态下,在弹性件弹性力的作用下,使阀芯将阀体上的通孔密封,起到保持腔体气密性的作用。当通过抽真空设备对腔体抽真空时,抽真空设备接头克服弹性件的弹性力,使阀芯与通孔之间具有缝隙,以对腔体抽真空,当抽真空完成后,抽真空设备接头拔出,在弹性件的作用下,阀芯恢复至初始状态,以使腔体内保持真空状态。无需与真空源连接并保持所需的真空环境,从而实现零件的吸附传送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真空保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腔体连通阀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腔体连通阀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真空保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标:100-真空保持组件;105-抽真空设备接头;110-腔体;112-开口;114-密封压板;116-密封圈;120-吸附组件;122-承载板;124-吸盘;130-腔体连通阀;132-阀体;134-通孔;1342-环形凹槽;136-阀芯;1362-环形卡槽;138-弹性件;139-环形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真空保持组件100,包括腔体110,腔体110上设置有吸附组件120和腔体连通阀130,吸附组件120用于吸附待固定工件(零件),腔体连通阀130包括阀芯136、弹性件138和设置在阀体132上的通孔134,弹性件138与阀芯136连接,以使阀芯136将通孔134密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待固定的工件适用于具有光滑的平面,如玻璃或陶瓷面板,或电池面板等,只要能够使待固定的工件与吸附组件120的吸附处具有一定的气密性,能够稳定的吸附即可。
第二,腔体连通阀130相当于腔体110与外界通断的阀门,初始状态下,腔体连通阀130将腔体110与外界隔绝。当进行抽真空时,腔体连通阀130与抽真空设备连通,使腔体110内抽真空,之后在弹性件138的作用下,使阀芯136将通孔134密封,进而将腔体110与外界再次隔绝。
第三,本申请的真空保持组件100在使用时,需要先将待固定工件的平面与吸附组件120的吸附处贴合,然后将抽真空设备与腔体连通阀130对接,使腔体110内产生真空环境后抽离。在腔体连通阀130的作用下,使腔体110内保持所需的真空环境,就可以吸附固定待固定的工件,方便进行下一工序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真空保持组件100,通过在腔体110上设置的吸附组件120,当腔体110内具有真空环境时,使待固定工件吸附在吸附组件120上,起到固定的作用。通过在腔体110上设置的腔体连通阀130,腔体连通阀130包括与阀芯136连接的弹性件138,初始状态下,在弹性件138弹性力的作用下,使阀芯136将阀体132上的通孔134密封,起到保持腔体110气密性的作用。当通过抽真空设备对腔体110抽真空时,抽真空设备接头105克服弹性件138的弹性力,使阀芯136与通孔134之间具有缝隙,以对腔体110抽真空,当抽真空完成后,抽真空设备接头105拔出(如图3所示),在弹性件138的作用下,阀芯136恢复至初始状态,以使腔体110内保持真空状态。无需与真空源连接并保持所需的真空环境,从而实现零件的吸附传送需求。
如图1所示,吸附组件120包括承载板122,以及设置在承载板122上的至少一个吸盘124,吸盘124与腔体110连通。
具体的,本实施例对吸盘124和待吸附工件的大小,不做具体限制,只要能够稳定的支撑并吸附固定即可。示例的,当待吸附的工件较小时,只需一个吸盘124就可以完成所需的吸附固定作用,当待吸附的工件稍大时,可以采用两个、三个或更多个吸盘124满足所需的吸附固定作用,也可以灵活设置吸盘124的大小以达到更好效果的吸附固定。另外,为了保证固定的稳定性,可以采取吸盘124将待吸附工件托举的形式,这样一来,待吸附工件依靠自身重力就可使吸附固定面与吸盘124贴紧,使吸附固定更加容易,也避免了受工件自身重力而脱落,有利于提升吸附固定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是的,吸盘124与腔体110连通,当对腔体110进行抽真空时,吸盘124与待吸附工件表面接触,随着腔体110真空环境的生成,吸盘124将待吸附工件吸紧。本申请对吸盘124的材料不做具体限制,只要能够稳定吸附工件即可,示例的,可以采用橡胶、硅胶等。
可选地,承载板122与腔体110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承载板122与腔体110之间可设置有密封垫圈,当承载板122与腔体110通过螺栓紧固时,在承载板122与腔体110之间设置密封垫圈可以避免连接处漏气而影响腔体110的气密性,有利于吸盘124的稳定吸附。
可选地,吸盘124的个数为多个,且相邻吸盘124间隔设置。
具体的,当吸盘124的个数为多个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吸盘124的排列方式不做具体限制。示例的,多个吸盘124可采用直线阵列,也可以圆周阵列等形式,根据待吸附工件的形状进行灵活设置,以保证吸附固定的稳定性。
可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腔体连通阀130与腔体110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腔体连通阀130与吸附组件120可以设置在腔体110的同一面上,也可以将腔体连通阀130设置在设置吸附组件120所在面的相邻面上,只要能够使腔体连通阀130与吸附组件120互不干涉即可。另外,腔体连通阀130通过阀体132与腔体110可拆卸连接。在阀体132与腔体110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以避免连接处漏气而影响腔体110的气密性,有利于吸盘124的稳定吸附。
如图2和图3所示,通孔134内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环形凹槽1342,阀芯136上至少对应设置有一个环形卡槽1362,环形卡槽1362内设置有环形密封圈139,以使环形密封圈139与环形凹槽1342抵持。
具体的,当对腔体110抽真空时,抽真空设备接头105的顶针将阀芯136下压,使腔体110余抽真空设备接头105连通,当腔体110形成所需的真空环境,将抽真空设备接头105抽离时,在弹性件138的作用下,使阀芯136复位。在此过程中,环形卡槽1362上的环形密封圈139余环形凹槽1342抵持,通过环形密封圈139使抵持处具有更好的密封性。示例的,也可将环形卡槽1362、环形密封圈139、环形凹槽1342分别对应设置为两个,有效保证抵持处的密封性,使腔体110具有更稳定的气密性。
可选地,弹性件138为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一端与阀芯136抵持,另一端与腔体110内壁抵持。
具体的,当腔体110相对两侧壁之间的距离较小,且腔体连通阀130设置在其中一个侧壁上时,可以借助腔体110的另一侧壁为压缩弹簧提供所需的支撑。另外,在支撑处也可设置一个凸起,用于对压缩弹簧进行限位,防止压缩弹簧与腔体110内壁抵持的一端错位,影响腔体连通阀130使用的稳定性。同时,阀芯136与压缩弹簧抵持的一端也可设置凹槽,用于对压缩弹簧进行限位。
可选地,腔体连通阀130还包括设置在阀体132上的支撑座,弹性件138为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一端与阀芯136抵持,另一端与支撑座抵持。
具体的,当腔体110相对两侧壁之间的距离较大时,腔体连通阀130的压缩弹簧不能借助腔体110的其他侧壁提供弹性力,就可以在在阀体132上设置支撑座,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压缩弹簧为阀芯136提供稳定的弹性力,进而保证腔体连通阀130使用的稳定性。
如图4所示,腔体110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一个开口112,开口112处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密封压板114,密封压板114与开口112外圈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16。
具体的,通过在腔体110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一个开口112,在组装吸附组件120或腔体连通阀130时,便于观察腔体110内部的情况,有利于装配的正确性和方便性。同时,当有杂物通过吸盘124落入腔体110时,也可以通过开口112将杂物导出,避免拆卸吸附组件120或腔体连通阀130,有利于降低维护难度。通过密封压板114与开口112外圈的侧壁之间设置的密封圈116,使连接处具有更好的气密性,保证真空保持组件100的稳定使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吸附传送装置,包括前述实施例中的真空保持组件100。该吸附传送装置包含与前述实施例中的真空保持组件100相同的结构和有益效果。真空保持组件100的结构和有益效果已经在前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真空保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腔体,所述腔体上设置有吸附组件和腔体连通阀,所述吸附组件用于吸附待固定工件,所述腔体连通阀包括阀芯、弹性件和设置在阀体上的通孔,所述弹性件与所述阀芯连接,以使所述阀芯将通孔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保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组件包括承载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承载板上的至少一个吸盘,所述吸盘与所述腔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保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与所述腔体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真空保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的个数为多个,且相邻所述吸盘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保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连通阀与所述腔体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真空保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内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环形凹槽,所述阀芯上至少对应设置有一个环形卡槽,所述环形卡槽内设置有环形密封圈,以使所述环形密封圈与所述环形凹槽抵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保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阀芯抵持,另一端与所述腔体内壁抵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保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连通阀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阀体上的支撑座,所述弹性件为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阀芯抵持,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座抵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保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密封压板,所述密封压板与所述开口外圈的所述侧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10.一种吸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真空保持组件。
CN201922154908.9U 2019-12-04 2019-12-04 一种真空保持组件及吸附传送装置 Active CN2110343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54908.9U CN211034370U (zh) 2019-12-04 2019-12-04 一种真空保持组件及吸附传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54908.9U CN211034370U (zh) 2019-12-04 2019-12-04 一种真空保持组件及吸附传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34370U true CN211034370U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69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54908.9U Active CN211034370U (zh) 2019-12-04 2019-12-04 一种真空保持组件及吸附传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343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5568A (zh) * 2020-07-31 2020-10-23 苏州鼎纳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环形产品的吸头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5568A (zh) * 2020-07-31 2020-10-23 苏州鼎纳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环形产品的吸头机构
CN111805568B (zh) * 2020-07-31 2021-11-16 苏州鼎纳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环形产品的吸头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54875U (zh) 一种一腔多孔的真空吸盘
CN211034370U (zh) 一种真空保持组件及吸附传送装置
CN117723946B (zh) 机械臂组件及晶圆检测台
CN213111533U (zh) 真空吸盘装置及搬运装置
CN202021564U (zh) 真空吸盘
CN205201654U (zh) 一种发泡橡胶切片加工真空固定装置
CN213259086U (zh) 一种新能源suv汽车电池壳体夹具
CN220975774U (zh) 压合吸盘
CN115632022A (zh) 晶圆转移真空臂
CN113755935B (zh) 基板载具和电化学沉积设备
CN215148437U (zh) 一种多点式平面真空吸盘
CN212461641U (zh) 一种用于跳线安装的吸盘
CN216563063U (zh) 一种半导体刻槽加工用的定位装置
CN213715699U (zh) 一种光刻机用陶瓷吸盘
CN211895113U (zh) 一种玻璃板吸附周转设备
CN220431534U (zh) 真空吸附模组及搬运装置
CN213084693U (zh) 一种负压载具
CN218877918U (zh) 一种吸盘治具
CN212170462U (zh) 真空吸盘式端拾器
CN220796696U (zh) 一种晶圆测试承载台
CN218950418U (zh) 一种真空产生装置
CN115528312A (zh) 锂离子电池真空保压装夹定位治具及电芯系统总成
CN216359440U (zh) 一种底板专用吸盘
CN218913443U (zh) 吸盘气阀及多点式真空吸盘
CN218319428U (zh) 一种吸取搬运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Building 201, Mingjun Industrial Park, No. 2 Yuangao Road, Xinshi Community, Dala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Daoyuan Industrial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00, Building 201, Mingjun Industrial Park, No. 2 Yuangao Road, Xinshi Community, Dala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Daoyuan Industrial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Address after: 518000, Building 201, Mingjun Industrial Park, No. 2 Yuangao Road, Xinshi Community, Dala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Daoyuan Industrial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00 floor 6, 1, jiaand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east of Huafan Road, Tongsheng community, Dala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TAOWINE INDUSTRIAL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