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21112U - 自动送扣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送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21112U
CN211021112U CN201921399087.9U CN201921399087U CN211021112U CN 211021112 U CN211021112 U CN 211021112U CN 201921399087 U CN201921399087 U CN 201921399087U CN 211021112 U CN211021112 U CN 2110211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tton
pushing plate
pushing
sub
s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9908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焯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39908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211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211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2111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送扣装置,包括第一推动装置、第二推动装置和第三推动装置,第一推动装置将第一子扣推动至外部钉扣机处,第二推动装置带动第一子扣向上运动至外部钉扣机上,第三推动装置将第二子扣推动至外部钉扣机处,第二子扣位于第一子扣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中,可以通过第一推动装置、第二推动装置、第三推动装置将第一子扣和第二子扣推动至相应的位置处,然后在通过外部的钉扣机将第一子扣和第二子扣固定在一起,因此,不需要手动放置第一子扣和第二子扣,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还可以减少意外危险的发生。

Description

自动送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钉扣机送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送扣装置。
背景技术
钉扣(如鸡眼扣、铆钉扣)是一种常见的扣子类型,钉扣一般分为子扣和母扣,子扣和母扣之间相互配合使用。而子扣本身包括第一子扣和第二子扣,安装第一子扣和第二子扣时,需要用到钉扣机,钉扣机将第一子扣和第二子扣固定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子扣。
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通过手动的方式将第一子扣和第二子扣放置到钉扣机的相应位置上,然后钉扣机将第一子扣和第二子扣固定在一起,手动放置第一子扣和第二子扣的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还可能导致意外的危险发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送扣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送扣装置,包括第一推动装置、第二推动装置和第三推动装置,第一推动装置将第一子扣推动至外部钉扣机处,第二推动装置带动第一子扣向上运动至外部钉扣机上,第三推动装置将第二子扣推动至外部钉扣机处,第二子扣位于第一子扣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中,可以通过第一推动装置、第二推动装置、第三推动装置将第一子扣和第二子扣推动至相应的位置处,然后再通过外部的钉扣机将第一子扣和第二子扣固定在一起,因此,不需要手动放置第一子扣和第二子扣,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还可以减少意外的发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推动装置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一推动板,第一子扣放在第一推动板的一端上,第一气缸推动第一推动板平移并带动第一子扣移动至外部钉扣机处。由此,第一气缸启动时,可以带动第一子扣自动移动至需要的位置,从而可以减少意外的危险发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推动板上设有凹槽,凹槽与第一子扣相配合,第一子扣放置在凹槽中。由此,凹槽起到容纳第一子扣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推动装置包括第二气缸和第二推动板,第二推动板设在第一气缸的输出轴上,第二推动板倾斜设置,第二推动板的一端与第一推动板相连,第二气缸推动第二推动板转动并使得第二推动板的一端向上移动,第二推动板带动第一推动板向上移动,第一推动板向上移动过程中带动第一子扣移动至外部钉扣机上。由此,通过第二推动装置可以将第一子扣自动移动至钉扣机上,钉扣机可以将第一子扣和第二子扣固定在一起,减少意外的发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推动装置包括第三气缸和推动杆,推动杆的一端与第三气缸的输出轴相连,推动杆的另一端上设有卡槽,卡槽的形状与第二子扣相配合,推动杆通过卡槽推动第二子扣运动至外部钉扣机处。由此,第三气缸启动时,可以带动第二子扣自动移动至需要的位置,进一步减少意外的发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气缸的输出轴上设有圈状部件,圈状部件上设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上端设有缺口,第一连接杆的上端穿过第二推动板,且第二推动板设在缺口处,第二推动板绕着缺口转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连接杆,第一推动板通过第二连接杆与第二推动板相连。由此,第二连接杆起到连接第一推动板和第一推动板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支架,第一推动装置、第二推动装置和第三推动装置均设在支架上。由此,支架起到支撑第一推动装置、第二推动装置和第三推动装置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自动送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自动送扣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3为自动送扣装置的第一气缸和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自动送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背景技术中的第一子扣和第二子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推动装置;11-第一气缸;111-圈状部件;112-弹簧;12-第一推动板;121-凹槽;2-第二推动装置;21-第二气缸;22-第二推动板;3-第三推动装置;31-第三气缸;311-横向杆;32-推动杆;321-卡槽;4-第一连接杆;41- 缺口;5-第二连接杆;6-冲头;7-轨道;8-容纳槽;10-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图3示意性的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自动送扣装置的结构。
如图1~图3所示,一种自动送扣装置,包括第一推动装置1、第二推动装置2和第三推动装置3。
为了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首先对现有技术的钉扣机做简单的说明,此处要的钉扣机是一种用来将第一子扣和第二子扣连接在一起的装置。
由于钉扣机的具体结构是现有的,因此不作详细的说明,只对其作用或者原理做说明,首先,当将第一子扣放置在钉扣机的冲头6上时,第一子扣会被钉扣机的冲头6吸住(第一子扣的尖头部分朝上),同时,将第二子扣的尖头朝上放置在冲头6的正下方,将布料等放置在第一子扣和第二子扣之间,冲头6 向下冲的过程中,可以将第一子扣、第二子扣以及布料固定在一起,完成子扣的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三个推动装置的作用如下:第一推动装置1可以将第一子扣推动至外部钉扣机处,第二推动装置2可以带动第一子扣向上运动至外部钉扣机的冲头6上,冲头6的结构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冲头6可以将第一子扣卡住,第三推动装置3可以将第二子扣推动至外部钉扣机处;此时,第二子扣位于第一子扣的下方(如图5所示,图5中第一子扣91位于第二子扣92的上方),外部钉扣机将第一子扣冲压至第二子扣上,使得第一子扣和第二子扣固定在一起。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推动装置1包括第一气缸11和第一推动板12,第一子扣可以放在第一推动板12的右端上,第一气缸11推动第一推动板12平移并带动第一子扣移动至外部钉扣机的冲头6下方处,第一气缸 11启动时,可以带动第一子扣自动移动至需要的位置,可以减少意外危险的发生。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推动板12的右端上一体成型有凹槽121,凹槽121与第一子扣相配合,第一子扣可以放置在凹槽121中,凹槽121起到容纳第一子扣的作用。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推动装置2包括第二气缸21和第二推动板22,第二推动板22右端起的大约三分之一位置处与第一气缸11的输出轴相连,从图2中可以看出,第二推动板22本身是倾斜设置的,正常情况下,第二推动板22的右端低于左端。
接上,第二推动板22的右端与第一推动板12固定相连,从图1中可以看出,第二气缸21是竖直设置的,即第二气缸21的输出轴与第二推动板22之间相互垂直,且第二气缸21没有工作时,第二气缸21的输出轴并不会与第二推动板22相连,当第二气缸21启动时,第二气缸21的输出轴向下运动,第二气缸21的输出轴可以推动第二推动板22的左端向下转动,右端则向上转动,由于第二推动板22的右端与第一推动板12固定连接,第二推动板22带动第一推动板12向上移动,第一推动板12向上移动过程中带动第一子扣移动至外部钉扣机的冲头6上,第二推动装置2可以将第一子扣自动移动至钉扣机上,钉扣机可以将第一子扣和第二子扣固定在一起,减少意外危险的发生。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推动装置3包括第三气缸31和推动杆 32,推动杆32的一端与第三气缸31的输出轴相连,从图1中可以看出,第三气缸31有两个输出轴,两个输出轴通过横向杆311连接起来,推动杆32的前端固定在横向杆311上,后端上则一体成型有卡槽321,该卡槽321的形状与第二子扣相配合,推动杆32通过卡槽321推动第二子扣运动至外部钉扣机处,第三气缸31启动时,可以带动第二子扣自动移动至需要的位置,进一步减少意外危险的发生。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第三气缸31能够准确带动第二子扣移动至需要的位置,可以在外部钉扣机上安装容纳槽8,该容纳槽8位于外部钉扣机的冲头6 的正下方。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气缸11的输出轴上一体成型有圈状部件 111,圈状部件111上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杆4,第一连接杆4的上端成型有缺口41,第一连接杆4的上端穿过第二推动板22,且第二推动板22安装在缺口 41处,通过设计该缺口41的形状,图3中,缺口41左端的上侧有一定的弧度,缺口41右端的下侧有一定的弧度,正常情况下,第二推动板22呈倾斜装置,第二推动板22紧贴在缺口41左端的上侧和缺口41右端的下侧上,因此,第二推动板22可以绕着第一连接杆4的缺口41转动一定的角度,转动时,第二推动板22的左端向下运动,右端向上运动。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还包括第二连接杆5,第一推动板 12通过第二连接杆5与第二推动板22相连,第二连接杆5起到连接第一推动板12和第二推动板22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不需要支架10,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还可以包括支架10,第一推动装置1、第二推动装置2和第三推动装置3均安装在支架10上,支架10起到支撑第一推动装置1、第二推动装置2和第三推动装置3的作用。支架10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图4所示,支架10可以是任何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推动板12和推动杆32安装在合适的位置,就可以使得第一子扣进入到第一推动板12上,并且第二子扣进入到推动杆32的卡槽321处,具体可以如图1所示,图1中,为了方便自动出料,可以在第一推动板12的右端上安装轨道7,轨道7与震动装置连接,震动装置和轨道7均属于现有技术,可以将多个第一子扣放置在震动装置中,震动装置震动时,可以将第一子扣震动到轨道7上,轨道7上的第一子扣可以被震动到第一推动板 12的右端的凹槽121中,同理,第二子扣被震动到推动杆32的卡槽321处。
本实用新型中,可以通过第一推动装置1、第二推动装置2、第三推动装置 3将第一子扣和第二子扣推动至相应的位置处,然后再通过外部的钉扣机将第一子扣和第二子扣固定在一起,具体过程如下:第一子扣进入到第一推动板12 右端的凹槽121中,第一气缸11启动,第一气缸11带动第二推动板22向右移动,第一推动板22带动第一推动板12向右移动合适的位置(第一子扣位于外部钉扣机冲头6的正下方),之后,第二气缸21启动,第二气缸21的输出轴向下移动,带动第二推动板22的左端向下移动,相应地第二推动板22的右端向上运动,第二推动板22带动第一推动板12整体向上运动,第一推动板12的右端上的第一子扣正好对准钉扣机的冲头6,冲头6可以将第一子扣卡住,在上述操作完成的同时,第三气缸31通过推动杆32带动第二子扣进入到冲头6的正下方,通过设置:可以使得第一子扣和第二子扣同时到达相应的位置,将布料放置在第一子扣和第二子扣之间的空间处,冲头6向下压动,使得第一子扣和第二子扣固定在一起(并且第一子扣和第二子扣均固定在布料上),完成了子扣的制作,不需要手动放置第一子扣和第二子扣,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减少意外危险的发生。
第一气缸11、第二气缸21和第三气缸31完成推送后,均恢复至初始位置,并进行下一次的传输,由于第二推动板22已经向下运动了,为了让第二推动板 22复位,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二推动板22与第一气缸11的输出轴之间安装一个弹簧112,弹簧112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弹簧112对第二推动板22有向上的弹性力,当第二气缸21不推动第二推动板22时,第二推动板22的左端在弹簧112的作用下,始终高于右端。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自动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推动装置(1)、第二推动装置(2)和第三推动装置(3),所述第一推动装置(1)将第一子扣推动至外部钉扣机处,所述第二推动装置(2)带动所述第一子扣向上运动至外部钉扣机上,所述第三推动装置(3)将第二子扣推动至外部钉扣机处,第二子扣位于第一子扣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装置(1)包括第一气缸(11)和第一推动板(12),第一子扣放在所述第一推动板(12)的一端上,所述第一气缸(11)推动所述第一推动板(12)平移并带动所述第一子扣移动至外部钉扣机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板(12)上设有凹槽(121),所述凹槽(121)与第一子扣相配合,第一子扣放置在所述凹槽(121)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动装置(2)包括第二气缸(21)和第二推动板(22),所述第二推动板(22)设在所述第一气缸(11)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推动板(22)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推动板(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推动板(12)相连,所述第二气缸(21)推动所述第二推动板(22)转动并使得第二推动板(22)的一端向上移动,所述第二推动板(22)带动所述第一推动板(12)向上移动,所述第一推动板(12)向上移动过程中带动第一子扣移动至外部钉扣机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推动装置(3)包括第三气缸(31)和推动杆(32),所述推动杆(32)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气缸(31)的输出轴相连,所述推动杆(32)的另一端上设有卡槽(321),所述卡槽(321)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子扣相配合,所述推动杆(32)通过卡槽(321)推动第二子扣运动至外部钉扣机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11)的输出轴上设有圈状部件(111),所述圈状部件(111)上设有第一连接杆(4),所述第一连接杆(4)的上端设有缺口(41),所述第一连接杆(4)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二推动板(22),且所述第二推动板(22)设在缺口(41)处,所述第二推动板(22)绕着缺口(41)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杆(5),所述第一推动板(12)通过第二连接杆(5)与所述第二推动板(22)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10),所述第一推动装置(1)、第二推动装置(2)和第三推动装置(3)均设在所述支架(10)上。
CN201921399087.9U 2019-08-26 2019-08-26 自动送扣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0211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99087.9U CN211021112U (zh) 2019-08-26 2019-08-26 自动送扣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99087.9U CN211021112U (zh) 2019-08-26 2019-08-26 自动送扣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21112U true CN211021112U (zh) 2020-07-17

Family

ID=71529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99087.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021112U (zh) 2019-08-26 2019-08-26 自动送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211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93565U (zh) 一种散装端子自动压接设备
CN106031325A (zh) 供料器更换装置
CN110434270A (zh) 全自动空心铆钉铆压机的铆钉上料推送结构
CN211021112U (zh) 自动送扣装置
CN111037287A (zh) 提手组装机构和杯盖组装设备
CN106975697B (zh) 铆接触点用的模内自动铆接成型模具
CN213496295U (zh) 一种自动上料铆钉机
CN105522362A (zh) 扣具自动组装装置
CN210111273U (zh) 自动插针设备
CN202762901U (zh) 半自动包布扣机
CN103317342A (zh) 贴片式连接器自动组装机
CN213079801U (zh) 自动钉扣机
CN107282789B (zh) 用于生产震动马达的上壳铆压机
CN107825102B (zh) 一种打销钉装置
CN209886470U (zh) 一种金属拉链定寸模组
CN106975695B (zh) 多工序一体化触头加工设备
CN211679514U (zh) 一种高效冲切插pin装置
CN209788600U (zh) 一种全自动打钮机
CN102488362A (zh) 一种金属钮扣扣脚自动装配装置及装配方法
CN208643909U (zh) 一种冲压模具同步拉料机构
CN201274820Y (zh) 拉链头自动组装机
JPS6315303Y2 (zh)
CN211298623U (zh) 一种包布扣机中的上扣机构
CN217012922U (zh) 一种全自动钉扣机的下扣送扣机构
CN214814517U (zh) 一种将白杆定位于再扣上的铆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7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