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01470U - 卷芯搬运小车 - Google Patents
卷芯搬运小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001470U CN211001470U CN201921806283.3U CN201921806283U CN211001470U CN 211001470 U CN211001470 U CN 211001470U CN 201921806283 U CN201921806283 U CN 201921806283U CN 211001470 U CN211001470 U CN 2110014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body
- core
- body portion
- regulating
- restric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卷芯搬运小车,该卷芯搬运小车操控轻松且能够缩短作业时间。本卷芯搬运小车具有:车身部,其在上表面承载卷芯;突起部,其从车身部的上表面突出;限制部,其在车身部的上表面与突起部间隔地设置于比突起部更靠车身部的前后方向的前方侧的位置,能够在与突起部对置而在其与突起部之间限制卷芯的限制状态和与突起部非对置而解除其与突起部对卷芯的限制的非限制状态之间切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搬运空卷芯的卷芯搬运小车。
背景技术
在使用片材的产品制造过程中,需要对片材放出机构频繁地重复在卷芯上卷绕有片材的原料卷的夹装以及使用完片材的空卷芯的卸装。以往,出于安全方面的限制,夹装以及卸装时都是将小车设置在夹装部进行的,而小车使用的则是原料卷所用的原料卷小车。也就是说,卸装空卷芯时也一直使用原料卷所用的原料卷小车。
作为典型结构,如图13所示,原料卷小车在车身部1设置支承体9,该支承体9在前端部形成有凹入状的承载凹部90,通过将卷芯的两端部置于承载凹部90来承载原料卷或卷芯。作为这种原料卷小车的现有例,例如可参见专利文献1的记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056686
然而,原料卷小车为了具有可禁受原料卷的强度而形成得较大、较重,因此在空卷芯的卸装过程中使用原料卷小车的情况下,存在原料卷小车的操控非常困难,浪费作业时间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控轻松且能够缩短作业时间的卷芯搬运小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卷芯搬运小车。
(1)本实用新型的一方式的卷芯搬运小车具有:
车身部,其在上表面承载卷芯;
突起部,其从所述车身部的上表面突出;
限制部,其在所述车身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突起部间隔地设置于比所述突起部更靠所述车身部的前后方向的前方侧的位置,能够在与所述突起部对置而在其与所述突起部之间限制卷芯的限制状态和与所述突起部非对置而解除其与所述突起部对所述卷芯的限制的非限制状态之间切换。
由此,卷芯搬运小车由于是卷芯专用小车,因此不需要为了具有可禁受原料卷的强度而形成得较大、较重,完全可以形成为较小、较轻的小车。因此,操控轻松,能够缩短作业时间。
(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方式的卷芯搬运小车中,优选地,
所述限制部具有限制件,该限制件在从设于所述车身部的上表面的凹部突出以与所述突起部对置而变为所述限制状态的突出姿态和没入所述凹部以与所述突起部非对置而变为所述非限制状态的没入姿态之间动作,且该限制件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保持在所述突出姿态,
在所述突出姿态下,所述限制件的前表面垂直于所述上表面,或者,所述限制件的前表面从所述前后方向的前方侧朝后方侧向上倾斜。
根据本方式,在没有外力时,限制件从车身部的上表面突出而对承载于车身部的上表面的卷芯进行限制,另外,在将卸装的卷芯载置于车身部的上表面时,若该卷芯通过限制件而从卷芯侧对限制件施加外力,则限制件在卷芯的按压下没入而允许卷芯通过。在向卷芯搬运小车上装载卷芯时,只要使卷芯搬运小车的车身部的上表面在与卷芯的下表面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水平移动到夹装部,并解除夹装部对卷芯的夹装,就能够装载该卷芯。如此,不需要使卷芯搬运小车上升或者使夹装部下降的操作,因此,向车身部的上表面载置卷芯的作业较为便利,能够进一步缩短作业时间。
另外,由于在突出姿态下,限制件的前表面垂直于车身部的上表面,或者,限制件的前表面从车身部的前后方向的前方侧朝后方侧向上倾斜,因此在将卷芯载置于车身部的上表面时,限制件的前表面一接触到卷芯就会迅速地切换为没入姿态而能够允许将卷芯移动到突起部与限制部之间,能够进一步缩短作业时间。
注意,此处所说的“外力”指限制部从自身以外的对象受到的力,是包含例如来自卷芯侧的按压力、使用者按压限制部的按压力等在内的概念。限制部的后述施力件的作用力是限制部的内力。
(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方式的卷芯搬运小车中,优选地,
所述限制件可枢转地安装于所述车身部的所述凹部,通过相对于所述车身部枢转而在所述突出姿态和所述没入姿态之间动作,
所述限制部具有对所述限制件向所述突出姿态施力的施力件。
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限制件相对于车身部上表面的突出及没入,因此能够有助于降低卷芯搬运小车整体的成本。
(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方式的卷芯搬运小车中,优选地,
所述限制件可上下移动地安装于所述车身部的所述凹部,通过相对于所述车身部上移而向所述突出姿态动作,通过相对于所述车身部下移而向所述没入姿态动作,
所述限制部具有对所述限制件向所述突出姿态施力的施力件。
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限制件相对于车身部上表面的突出及没入,因此能够有助于降低卷芯搬运小车整体的成本。
(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方式的卷芯搬运小车中,优选地,
所述施力件是设于所述限制件与所述车身部之间的弹簧。
另外,作为弹簧,例如可列举出扭簧、螺旋弹簧等。
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限制件的突出状态。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方式的卷芯搬运小车中,优选地,
所述限制件在其两端间经由枢轴可枢转地安装于所述凹部,在所述前后方向上以所述枢轴为界具有位于前方侧的第一部分和位于后方侧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重力与从所述枢轴到所述第一部分的重力的作用线为止的距离之积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重力与从所述枢轴到所述第二部分的重力的作用线为止的距离之积。
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限制件相对于车身部上表面的突出及没入。另外,由于不需要配置施力件,因此能够更加有助于简化卷芯搬运小车整体的结构以及降低成本。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方式的卷芯搬运小车中,优选地,
在所述车身部的上表面,在比所述突起部更靠所述前后方向的后方侧的位置,与所述突起部间隔且对置地设置有从所述车身部的上表面突出的第二突起部。
由此,利用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形成卷芯载置空间。在拖出后搬运时通过在该卷芯载置空间也放置卷芯,能够同时输送多个卷芯。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方式的卷芯搬运小车中,优选地,
所述突起部和所述第二突起部中的至少一方横跨所述车身部的宽度方向形成在所述车身部的上表面。
由此,通过横跨宽度方向的结构,能够切实地防止卷芯脱落。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方式的卷芯搬运小车中,优选地,
所述限制部相对于所述车身部的上表面可拆装,通过安装于所述车身部的上表面而切换为所述限制状态,通过从所述车身部的上表面拆下而切换为所述非限制状态。
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限制状态和非限制状态。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方式的卷芯搬运小车中,优选地,
所述限制部和/或所述突起部是可插拔地插设于所述车身部的上表面的销,在所述车身部的宽度方向上设有至少两个。
由此,由于在车身部的宽度方向上设有至少两个限制部和/或突起部,因此能够切实地防止卷芯脱落。另外,由于突起部是可插拔的,因此在向比突起部更靠车身部的前后方向的后方侧的位置设置另一突起部而与突起部一起形成另一卷芯载置空间的情况下,在将限制部与突起部之间的卷芯向突起部与另一突起部之间转移时,只要拔下突起部并滚动卷芯就能使其转移,由于不需要抬起卷芯,因此能够防止卷芯在作业时落下。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卷芯搬运小车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卷芯搬运小车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卷芯搬运小车的限制部的局部剖视图。
图4A~图4E是表示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卷芯搬运小车从夹装部接收空卷芯并进行搬运的作业的示意图。其中,(a1)、(b1)、(c1)、(d1)、(e1)是从卷芯搬运小车的侧面对卷芯搬运小车和夹装部等进行观察的侧视图,(a2)、(b2)、(c2)、(d2)、(e2)是从卷芯搬运小车的前面对卷芯搬运小车和夹装部等进行观察的前视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变形例1的卷芯搬运小车的限制部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变形例2的卷芯搬运小车的限制部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变形例3的卷芯搬运小车的限制部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变形例4的卷芯搬运小车的限制部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卷芯搬运小车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卷芯搬运小车的限制部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卷芯搬运小车的限制部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变形例5的卷芯搬运小车的限制部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现有的原料卷小车的典型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卷芯搬运小车进行说明。
注意,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方向”指卷芯搬运小车的行进方向,“前后方向的前方侧”指卷芯搬运小车的行进方向的前方侧,“前后方向的后方侧”指卷芯搬运小车的行进方向的后方侧。另外,“宽度方向”指与卷芯搬运小车的前后方向及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
<实施例1>
[卷芯搬运小车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1的卷芯搬运小车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例1的卷芯搬运小车的主视图,是表示承载卷芯C的状态的图。图3是表示本实施例1的卷芯搬运小车的限制部6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卷芯搬运小车主要具有车身部1、脚轮2、把手3、突起部4、第二突起部5和限制部6。
车身部1构成卷芯搬运小车的主体,例如形成为在上表面具有用于承载卷芯C的承载面的长方体形状。
在车身部1的下部的四角附近各设有一个上述脚轮2。前面的一对脚轮2以及后面的一对脚轮2中,为了便于小车转向,至少一方优选由万向脚轮构成。
把手3是由金属制圆棒形成的俯视时大致呈U形的部件,作为握持部配置在车身部1的前后方向的后部。
突起部4以从车身部1的上表面突出的方式,形成在例如车身部1的上表面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间部。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卷芯C的承载姿态稳定,突起部4横跨车身部1的宽度方向形成在车身部1。
第二突起部5以从车身部1的上表面突出的方式形成在车身部1的上表面的前后方向的后部。第二突起部5与突起部4间隔且对置地配置,与突起部4及车身部1的上表面共同形成载置卷芯C的承载空间。另外,为了使卷芯C的承载姿态稳定,突起部4与第二突起部5在前后方向上的间隔优选与卷芯C的外径大致相同,或者比卷芯C的外径稍小。如图2所示,卷芯C以横置姿态承载于该承载空间内。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卷芯C的承载姿态稳定,与突起部4相同,第二突起部5也横跨车身部1的宽度方向形成在车身部1。
限制部6在车身部1的上表面的前后方向的前部以与突起部4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在设于车身部1的上表面的安装槽10(凹部)中。如图1所示,在车身部1的宽度方向上设有两个限制部6。另外,限制部6能够在从车身部1的上表面的安装槽10突出以与突起部4对置而在其与突起部4之间限制卷芯C的限制状态和没入车身部1的上表面的安装槽10以与突起部4非对置而解除对卷芯C的限制的非限制状态之间切换。
如图3所示,各限制部6具有限制件61和扭簧62。
限制件61在一端部经由枢轴P可枢转地安装于车身部1,通过使一端部相对于车身部1枢转而在从车身部1的安装槽10突出以与突起部4对置的突出姿态和没入车身部1的安装槽10以与突起部4非对置的没入姿态之间动作。限制部6通过使限制件61摆动到突出姿态而切换为前述限制状态,通过使限制件61摆动到没入姿态而切换为前述非限制状态。另外,限制件61在切换到突出姿态的情况下,如图3的(A)所示,其前表面(在车身部的前后方向(在图3的(A)中为左右方向)上与突起部4相反一侧的面)从车身部1的前后方向的前方侧朝后方侧向上倾斜。
扭簧62作为施力件发挥功能,对限制件61向使之从车身部1的安装槽10突出的方向施力,从而将限制件61始终保持在限制状态。扭簧62具有由金属线构成的圆环状的弹簧主体621和分别从弹簧主体62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沿切线方向延伸出的弹簧腿622及弹簧腿623,且以弹簧主体621嵌套于枢轴P、一个弹簧腿622卡在限制件61上而另一个弹簧腿623卡在车身部1上的方式设于限制件61与车身部1之间。另外,扭簧62构成为具有比限制件61的重量更强的弹力。
[卷芯搬运小车的工作]
参照图4A~图4E对利用本实施例的卷芯搬运小车搬运卷芯的作业进行说明。注意,在图4A至图4E中,(a1)、(b1)、(c1)、(d1)、(e1)是从卷芯搬运小车的侧面对卷芯搬运小车V和夹装部M等进行观察的侧视图,(a2)、(b2)、(c2)、(d2)、(e2)是从卷芯搬运小车的前面对卷芯搬运小车V和夹装部M等进行观察的前视图。
首先,如图4A~图4C所示,通过使卷芯搬运小车V在与保持于夹装部M的卷芯C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向夹装部M水平移动,使卷芯C进入突起部4与限制部6之间的卷芯载置空间。
在此期间,如图4B(特别是(b1))所示,在卷芯搬运小车V的限制部6的限制件61通过卷芯C的下方时,限制件61的另一端部在卷芯C的按压下向下方摆动而从车身部1的上表面没入,允许卷芯C通过。
然后,如图4C(特别是(c1))所示,在限制件61通过卷芯C的下方后,限制件61的另一端部在扭簧62的作用下向上方摆动而从车身部1的上表面突出,从而在其与突起部4之间保持卷芯C。
接着,如图4D(特别是(d2))所示,通过解除夹装部M对卷芯C的保持,将卷芯C置于卷芯搬运小车V上。
最后,如图4E(特别是(e1))所示,将承载着卷芯C的卷芯搬运小车V从夹装部M拖出并使之向规定的场所移动。
注意,在有多个待搬运的卷芯C的情况下,可以将先载置于突起部4与限制部6之间的卷芯C移动到突起部4与第二突起部5之间,然后重复前述卷芯装载作业,向突起部4与限制部6之间载置其他卷芯C。由此,能够同时搬运多个卷芯,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卷芯搬运小车的效果]
如此,本实施例由于是卷芯专用的卷芯搬运小车,因此不需要为了具有可禁受原料卷的强度而形成得较大、较重,完全可以形成为较小、较轻的小车,因此操控轻松,能够缩短作业时间。
另外,限制件61始终在扭簧62的作用下从车身部1的上表面(承载面)突出而对承载于车身部的上表面的卷芯C进行限制,另外,在待搬运的卷芯C通过时,限制件61在卷芯C的按压下没入车身部1的承载面以下而允许卷芯C通过。在向卷芯搬运小车上装载卷芯C时,只要使卷芯搬运小车在与卷芯C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水平移动到夹装部,并解除夹装部对卷芯C的夹装,就能够装载该卷芯C。如此,不需要使卷芯搬运小车上升或者使夹装部下降的操作,因此,向车身部1的上表面载置卷芯C的作业较为便利,能够缩短作业时间。
<变形例1>
参照图5对变形例1的卷芯搬运小车进行说明。
注意,变形例1与实施例1相比仅施力件的结构不同,其他结构是相同的。因此,仅对施力件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变形例1中,如图5所示,使用螺旋弹簧62’作为施力件。螺旋弹簧62’以压缩状态配置在限制件61的中间部与车身部1之间,且构成为具有比限制件61的重量更强的弹力。
由此,能够起到与实施例1大致同等的效果。
<变形例2>
参照图6对变形例5的卷芯搬运小车进行说明。
注意,变形例2与实施例1相比仅限制部及其向车身部的安装构造不同,其他结构是相同的。因此,仅对这些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变形例2的限制部6”具有限制件61”和螺旋弹簧62”。
限制件61”为下端部开口的高筒礼帽形状。限制件61”的上端部形成为从前方侧朝后方侧逐渐向上倾斜的倾斜面611”。在限制件61”的下端部设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612”。
在车身部1形成有可上下移动地收容限制件61”的安装孔11(凹部),该安装孔11为在下侧部具有大径孔111且在上侧部具有小径孔112的阶梯形状。
螺旋弹簧62”是具有比限制件61”的重量更强的弹力的压缩弹簧,以压缩状态配置在限制件61”与车身部1之间。
在本变形例中,限制件61”通常在螺旋弹簧62”的作用力下被从安装孔11推出至凸缘612”与大径孔111和小径孔112之间的台阶部抵接(图6的(A)),当卷芯C为了从小车外部载置于车身部的上表面而在限制件61”的倾斜面611”上通过时,限制件61”在卷芯C的按压下没入安装孔11内而允许卷芯C通过(图6的(B))。另外,限制件61”构成为,在被从安装孔11推出的突出姿态下,如图6的(A)所示,其从前方侧朝后方侧向上倾斜的倾斜面611”(限制件61”的前表面的一部分)突出到车身部1的上表面以上。
由此,能够起到与实施例1大致同等的效果。
<变形例3>
参照图7对变形例3的卷芯搬运小车进行说明。
注意,变形例3与实施例1相比仅限制部的结构不同,其他结构是相同的。因此,仅对这些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变形例3的限制部6具有限制件61,该限制件61在其两端间经由沿着车身部1的宽度方向的枢轴P可枢转地安装于车身部1的安装槽10(凹部)。该限制件61在车身部1的前后方向上以枢轴P为界具有位于前方侧的第一部分61a和位于后方侧的第二部分61b。枢轴P在第一部分61a和第二部分61b中更靠近第二部分61b的重心配置。也就是说,如图7的(C)所示,第一部分61a的重力Ga与从枢轴P到第一部分61a的重力Ga的作用线Ka为止的距离La之积大于第二部分61b的重力Gb与从枢轴P到第二部分61b的重力Gb的作用线Kb为止的距离Lb之积。注意,如图7的(C)所示,“重力的作用线”指通过该重力作用的重心的假想铅直线,“从枢轴到重力的作用线为止的距离”指从枢轴垂直到达重力的作用线的线段的长度。
在没有外力时,限制件61借助第一部分61a与第二部分61b之间的不平衡保持在从车身部1的上表面突出的突出姿态(图7的(A))。在通过待搬运的卷芯C时,限制件61在卷芯C的按压下切换为没入车身部1的上表面以下的没入姿态(图7的(B))。另外,在通过卷芯C后,限制件61借助第一部分61a与第二部分61b之间的不平衡恢复到突出姿态,限制卷芯C的移动。
由此,与实施例1相比,由于不需要配置施力件,因此能够更加有助于简化卷芯搬运小车整体的结构以及降低成本。
<变形例4>
参照图8对变形例4的卷芯搬运小车进行说明。
注意,变形例4与实施例1相比仅限制部的结构不同,其他结构是相同的。因此,仅对这些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变形例4的限制部6具有限制件61,该限制件61在其两端间经由沿着车身部1的宽度方向的枢轴P可枢转地安装于车身部1的安装槽10(凹部)。该限制件61在车身部1的前后方向上以枢轴P为界具有位于前方侧的第一部分61a和位于后方侧的第二部分61b。另外,第一部分61a在其主体部中离开枢轴P的部位具有重锤W。由此,如图8的(C)所示,第一部分61a的基于其重量(第一部分61a的主体部与重锤W的合计重量)的重力Ga与从枢轴P到第一部分61a的重力Ga的作用线Ka为止的距离La之积大于第二部分61b的重力Gb与从枢轴P到第二部分61b的重力Gb的作用线Kb为止的距离Lb之积,从而产生不平衡。注意,“重力的作用线”指通过该重力作用的重心的假想铅直线,“从枢轴到重力的作用线为止的距离”指从枢轴垂直到达重力的作用线的线段的长度。
在没有外力时,限制件61借助第一部分61a与第二部分61b之间的不平衡保持在突出姿态(图8的(A))。在通过卷芯C时,限制件61在卷芯C的按压下切换为没入姿态(图8的(B))。另外,在通过卷芯C后,限制件61借助第一部分61a与第二部分61b之间的不平衡恢复到突出姿态,限制卷芯C的移动。
由此,与实施例1相比,由于不需要配置施力件,因此能够更加有助于简化卷芯搬运小车整体的结构以及降低成本。
<实施例2>
[卷芯搬运小车的结构]
图9是表示本实施例2的卷芯搬运小车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该卷芯搬运小车的主视图,是表示承载卷芯C的状态的图。图11是从车身前方侧观察该卷芯搬运小车的侧视图,是表示承载卷芯C的状态的图。
如图9~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卷芯搬运小车主要具有车身部1、脚轮2、把手3、两个突起部7和两个限制部8。
车身部1为长方体形状,构成卷芯搬运小车的主体。车身部1在其上表面的后部侧(把手侧)形成有两个沿宽度方向并列的插入孔12,在其上表面的前部侧(与把手相反一侧)形成有两个沿宽度方向并列的插入孔13,在其上表面的位于插入孔12与插入孔13之间的部位形成承载卷芯C的卷芯载置空间。
在车身部1的下部的四角附近各设有一个上述脚轮2。前面的一对脚轮2以及后面的一对脚轮2中,为了便于小车转向,至少一方优选由万向脚轮构成。
把手3是由金属制圆棒形成的俯视时大致呈U形的部件,作为握持部配置在车身部1的前后方向的后部。
突起部7为销,分别可插拔地插入于车身部1的两个插入孔12中。突起部7在插入状态下从车身部1的上表面突出。
限制部8为销,分别可插拔地插入于车身部1的两个插入孔13中。限制部8在插入状态下从车身部1的上表面突出,变为与突起部7以隔开卷芯C的直径以上的隙间的方式对置而在其与突起部7之间限制卷芯C的限制状态。另外,在拔出状态下,限制部8变为解除对卷芯C的限制的非限制状态。
[卷芯搬运小车的工作]
对利用本实施例的卷芯搬运小车搬运卷芯的作业进行说明。
首先,使卷芯搬运小车在拔出限制部8的状态下,与实施例1相同,移动至处于夹装部的卷芯接收工位。
接着,在将限制部8插入车身部1的插入孔13后,通过解除夹装部对卷芯C的保持而将卷芯C承载在卷芯搬运小车上。
最后,将卷芯搬运小车从夹装部拖出并使之向规定的场所移动。
[卷芯搬运小车的效果]
如此,本实施例由于是卷芯专用的卷芯搬运小车,因此不需要为了具有可禁受原料卷的强度而形成得较大、较重,完全可以形成为较小、较轻的小车,因此操控轻松,能够缩短作业时间。
<变形例5>
参照图12对变形例5的卷芯搬运小车进行说明。
注意,变形例5与实施例2相比仅限制部的结构不同,其他结构是相同的。因此,仅对限制部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变形例5中,如图12所示,限制部8’由可插拔地插入于车身部1的两个插入孔13中的两个杆81’和将这两个杆81’连在一起的梁82’构成,形成为“コ”形。限制部8’通过将两个杆81’插入于插入孔13中而被切换为限制状态,通过拔出两个杆81’而被切换为非限制状态。
由此,能够起到与实施例2大致同等的效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例及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及变形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将各例之间加以组合,或者增加、省略、替换构成要素,或者进行其他变更,这些变更也同样包含于本实用新型。
(1)在实施例1及变形例1~4中,对在突出姿态下,限制件61的前表面(与突起部4相反一侧的面)从车身部1的前后方向的前方侧朝后方侧向上倾斜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在突出姿态下,限制件61的前表面也可以大致垂直于车身部1的上表面。
(2)在实施例1及变形例1~4中,关于突起部4、第二突起部5,对其横跨车身部1的宽度方向配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突起部4、第二突起部5也可以横跨车身部1的宽度方向的一部分配置。
另外,在实施例1及变形例1~4中,关于突起部4、第二突起部5,对其一体形成于车身部1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像实施例2、变形例5的突起部那样采用可拆装的结构。
(3)在实施例1及变形例1~4中,作为施力件,对扭簧、螺旋弹簧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其他弹性件。
(4)在实施例1及变形例1~4中,关于限制部,对设有两个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设置一个或三个以上。
(5)在实施例1及变形例1~4中,对设置第二突起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不设置第二突起部。
另外,在实施例1及变形例1~4中,对设有一个第二突起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
(6)在变形例3、4中,对通过使限制件61中的第一部分61a比第二部分61b长,或者,通过在第一部分61a设置重锤W,从而在第一部分61a与第二部分61b之间产生不平衡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使第一部分61a侧的材质为较重的材质且使第二部分61b侧的材质为较轻的材质,例如使第一部分61a侧的材质为较重的塑料且使第二部分61b侧的材质为较轻的塑料,或者使第一部分61a侧的材质为金属且使第二部分61b侧的材质为塑料,也能够起到同样的效果。
(7)在实施例2中,关于突起部及限制部,列举了设有两个的例子,但并不局限于此。突起部及限制部也可以设置三个以上。
(8)在实施例2及变形例5中,列举了突起部相对于车身部1的上表面可插拔地设置的例子,但并不局限于此。突起部也可以以不能拔出的方式固定。另外,也可以采用实施例1及变形例1、2那样的突起部4。
Claims (10)
1.一种卷芯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具有:
车身部,其在上表面承载卷芯;
突起部,其从所述车身部的上表面突出;
限制部,其在所述车身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突起部间隔地设置于比所述突起部更靠所述车身部的前后方向的前方侧的位置,能够在与所述突起部对置而在其与所述突起部之间限制卷芯的限制状态和与所述突起部非对置而解除其与所述突起部对所述卷芯的限制的非限制状态之间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芯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具有限制件,该限制件在从设于所述车身部的上表面的凹部突出以与所述突起部对置而变为所述限制状态的突出姿态和没入所述凹部以与所述突起部非对置而变为所述非限制状态的没入姿态之间动作,且该限制件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保持在所述突出姿态,
在所述突出姿态下,所述限制件的前表面垂直于所述上表面,或者,所述限制件的前表面从所述前后方向的前方侧朝后方侧向上倾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芯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件可枢转地安装于所述车身部的所述凹部,通过相对于所述车身部枢转而在所述突出姿态和所述没入姿态之间动作,
所述限制部具有对所述限制件向所述突出姿态施力的施力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芯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件可上下移动地安装于所述车身部的所述凹部,通过相对于所述车身部上移而向所述突出姿态动作,通过相对于所述车身部下移而向所述没入姿态动作,
所述限制部具有对所述限制件向所述突出姿态施力的施力件。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卷芯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件是设于所述限制件与所述车身部之间的弹簧。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芯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件在其两端间经由枢轴可枢转地安装于所述凹部,在所述前后方向上以所述枢轴为界具有位于前方侧的第一部分和位于后方侧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重力与从所述枢轴到所述第一部分的重力的作用线为止的距离之积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重力与从所述枢轴到所述第二部分的重力的作用线为止的距离之积。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芯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车身部的上表面,在比所述突起部更靠所述前后方向的后方侧的位置,与所述突起部间隔且对置地设置有从所述车身部的上表面突出的第二突起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卷芯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和所述第二突起部中的至少一方横跨所述车身部的宽度方向形成在所述车身部的上表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芯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相对于所述车身部的上表面可拆装,通过安装于所述车身部的上表面而切换为所述限制状态,通过从所述车身部的上表面拆下而切换为所述非限制状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卷芯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和/或所述突起部是可插拔地插设于所述车身部的上表面的销,在所述车身部的宽度方向上设有至少两个。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06283.3U CN211001470U (zh) | 2019-10-25 | 2019-10-25 | 卷芯搬运小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06283.3U CN211001470U (zh) | 2019-10-25 | 2019-10-25 | 卷芯搬运小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001470U true CN211001470U (zh) | 2020-07-14 |
Family
ID=71505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806283.3U Active CN211001470U (zh) | 2019-10-25 | 2019-10-25 | 卷芯搬运小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001470U (zh) |
-
2019
- 2019-10-25 CN CN201921806283.3U patent/CN21100147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426073B1 (ko) | 접이식 이송대차 | |
US9914279B2 (en) | Dunnage conversion machine and method with sequential stock roll storage and loading | |
JP5123236B2 (ja) | ドア搬送装置 | |
WO2018042500A1 (ja) | 台車 | |
CN211001470U (zh) | 卷芯搬运小车 | |
CN109533686A (zh) | 一种蓄电池拖出及转运支架总成 | |
JP6534591B2 (ja) | 設備機器 | |
JP4328121B2 (ja) | 運搬用6輪台車 | |
KR102429900B1 (ko) | 대차, 이것에 사용되는 대차 본체 및 조작 도구 | |
JP5245693B2 (ja) | 台車セット及び制動装置 | |
KR20170039848A (ko) | 지렛대식 견인간 장착형 카트 | |
KR20210036610A (ko) | 핸드리프트 트럭 | |
JP6067165B1 (ja) | 運搬用車両 | |
JPH1179652A (ja) | 荷物挟持機器 | |
CN210941817U (zh) | 卷筒搬运小车 | |
JP2008213504A (ja) | 搬送車用ブレーキ装置及びブレーキ装置付き搬送車 | |
JP6994249B2 (ja) | 台車、これに使用される台車本体および操作具 | |
KR20130098799A (ko) | 지게차용 안전장치 | |
JP2013151180A (ja) | 移動パレットを備えた輸送機器 | |
KR20090000250U (ko) | 무게 중심 축을 개량한 수직 적재식 손수레 | |
KR101634000B1 (ko) | 소재 운반 대차 | |
CN213862013U (zh) | 一种物品运输用工业制造agv机器人 | |
KR101530967B1 (ko) | 핸드카 및 그의 조작 방법 | |
JP3228245U (ja) | 無人搬送車におけるカゴ台車の連結構造 | |
CN218507363U (zh) | 一种厢式货箱的吊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