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22472U - 一种侧围后部结构、侧围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侧围后部结构、侧围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22472U
CN210822472U CN201921958857.9U CN201921958857U CN210822472U CN 210822472 U CN210822472 U CN 210822472U CN 201921958857 U CN201921958857 U CN 201921958857U CN 210822472 U CN210822472 U CN 2108224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vertical plate
reinforcing plate
quadrilateral
rear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5885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新飞
贺志杰
宋贺
李晓平
温旭瑞
赵阳
刘思南
于广通
薛秀全
陈熙
康进忠
孟凡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5885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224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224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224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侧围后部结构,属于汽车车身技术领域,包括前立板、后立板、上边梁、下边梁和支撑组件,前立板、后立板、上边梁、下边梁组成四边形结构,其中支撑组件的两端分别与四边形结构的两个不同边连接,用于增强侧围后部的结构强度。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侧围和汽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侧围后部结构,由前立板、后立板、上边梁和下边梁围设成四边形结构,支撑组件的两端分别与四边形结构的两个不同边连接,可增加侧围后部的结构强度。即便车辆的后部或侧后部遭遇碰撞时,侧围后部也能保证车身结构的稳定性,能够提高乘坐人员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侧围后部结构、侧围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身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侧围后部结构、侧围及汽车。
背景技术
侧围外板总成作为车身重要的总成之一,对车身整体强度,尤其是车后部的防撞能力起到关键的作用。
目前常规车型是将流水槽和C柱总成(轮罩总成)为两条分散路径连接到后围板和地板梁,使侧围后部形成四边形传力结构。此结构连接强度较差,一旦车辆的后部或侧后部遭遇碰撞,极易由此造成车身结构损坏,严重造成乘坐人员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围后部结构,旨在解决侧围后部结构强度较差,一旦车辆的后部或侧后部遭遇碰撞,极易由此造成车身结构损坏,严重造成乘坐人员伤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侧围后部结构,包括:
一种侧围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立板、后立板、上边梁和下边梁,所述前立板和所述后立板间隔布置,所述前立板的上端与所述后立板的上端通过上边梁连接,所述前立板的下端与所述后立板的下端通过所述下边梁连接,所述前立板、所述后立板、所述上边梁、所述下边梁组成四边形结构;
所述侧围后部结构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四边形结构内,其中所述支撑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四边形结构的两个不同边连接,用于增强所述侧围后部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的两端连接所述四边形结构的对顶角,用于将所述四边形结构分隔成两个三角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斜撑梁,两端分别与所述四边形结构的两个不同边连接;
加强板,用于固设在所述侧围后部上,所述斜撑梁通过所述加强板固设于所述侧围后部。
进一步地,所述斜撑梁与所述加强板之间构成内部中空的腔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斜撑梁的中部向远离所述加强板的一侧内凹,所述加强板的中部向远离所述斜撑梁的一侧内凹,所述腔体结构由两个所述内凹结构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斜撑梁和所述加强板上均设有多个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斜撑梁上设有线束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侧围后部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侧围后部结构,由前立板、后立板、上边梁和下边梁围设成四边形结构,支撑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四边形结构的两个不同边连接,可增加侧围后部的结构强度。即便车辆的后部或侧后部遭遇碰撞时,侧围后部也能保证车身结构的稳定性,能够提高乘坐人员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侧围,包括所述的一种侧围后部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围,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使用了上述的一种侧围后部结构,由前立板、后立板、上边梁和下边梁围设成四边形结构,支撑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四边形结构的两个不同边连接,可增加侧围后部的结构强度。即便车辆的后部或侧后部遭遇碰撞时,侧围后部也能保证车身结构的稳定性,能够提高乘坐人员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所述的侧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使用了上述的侧围,由前立板、后立板、上边梁和下边梁围设成四边形结构,支撑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四边形结构的两个不同边连接,可增加侧围后部的结构强度。即便车辆的后部或侧后部遭遇碰撞时,侧围后部也能保证车身结构的稳定性,能够提高乘坐人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围后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斜撑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立板;2、后立板;3、上边梁;4、下边梁;5、支撑组件;501、斜撑梁;502、加强板;6、加强筋;7、线束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4,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侧围后部结构进行说明。本实施例涉及一种侧围后部结构,包括前立板1、后立板2、上边梁3和下边梁4,其中,前立板1和后立板2间隔布置于车身地板上,前立板1和后立板2的上端通过上边梁3连接,前立板1和后立板2的下端通过下边梁4连接,这样,前立板1、后立板2、上边梁3和下边梁4便组成了一个四边形结构。本实施例中的四边形结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四边形结构。
本实施例中的前立板1、后立板2、上边梁3和下边梁4可以是一个单独的零件,也可以是由多个零件组成的部件;例如,前立板1可以是由C柱加强板502和轮罩组成的结构,后立板2可以是由尾灯安装板和后围板组成的结构,上边梁3可以是流水槽,下边梁4可以是地板纵梁,当然,其他可以组成四边形结构的零部件也可以采用,本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述示例中列举出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侧围后部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由前立板1、后立板2、上边梁3和下边梁4围设成四边形结构,支撑组件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四边形结构的两个不同边连接,可增加侧围后部的结构强度。即便车辆的后部或侧后部遭遇碰撞时,侧围后部也能保证车身结构的稳定性,能够提高乘坐人员的安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侧围后部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至图4,所述支撑组件5的两端连接所述四边形结构的对顶角,用于将所述四边形结构分隔成两个三角形结构。本实施例中,支撑组件5将四边形结构分隔成两个三角形结构,两个三角结构可增加侧围后部的结构强度,提高车身结构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侧围后部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至图4,支撑组件5包括斜撑梁501和加强板502。
斜撑梁50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四边形结构的两个不同边连;加强板502用于固设在所述侧围后部上,所述斜撑梁501通过所述加强板502固设于所述侧围后部。本实施例中,斜撑梁501两端焊接固定在四边形结构的两个相临边或相对边,加强板502焊接固定在侧围后部,并通过斜撑梁501和加强板502的连接孔螺栓连接,且二者边缘焊接固定,保证斜撑梁501与侧围后部结构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侧围后部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斜撑梁501与加强板502之间构成内部中空的腔体结构。本实施例中,斜撑梁501与加强板502至少一块向相反方向弯折凹陷,通过斜撑梁501与加强板502的弯折凹陷形成该腔体结构,能够提高斜撑梁501与加强板502的结构强度,同时不会增加自重。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侧围后部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斜撑梁501的中部向远离加强板502的一侧内凹,加强板502的中部向远离斜撑梁501的一侧内凹,腔体结构由两个内凹结构构成。本实施例中,两个内凹结构在斜撑梁501与加强板502上形成多个弯折板,多个弯折板能够提高斜撑梁501与加强板502的结构强度,同时不会增加自重。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侧围后部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至图4,斜撑梁501和加强板502上均设有多个加强筋6。本实施例中,斜撑梁501上的加强筋6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用于提高斜撑梁501内凹处的结构强度,进而提供斜撑梁501整体的结构强度。加强板502上的一部分加强筋6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用于提高加强板502内凹处的结构强度,另一部分加强筋6位于内凹结构底部,也能够提高加强板502内凹处的结构强度,进而提供加强板502整体的结构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侧围后部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斜撑梁501上设有线束孔7。本实施例中,斜撑梁501的宽度大于加强板502的宽度,当斜撑梁501和加强板502相对固定时,斜撑梁501的边缘凸出加强板502,线束孔7开设于斜撑梁501凸出加强板502的边缘上,数量和位置参照汽车后部实际线束的数量和位置而定,线束可方便通过线束孔7穿过斜撑梁501。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侧围,包括上述的一种侧围后部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围,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使用了上述的一种侧围后部结构,由前立板1、后立板2、上边梁3和下边梁4围设成四边形结构,支撑组件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四边形结构的两个不同边连接,可增加侧围后部的结构强度。即便车辆的后部或侧后部遭遇碰撞时,侧围后部也能保证车身结构的稳定性,能够提高乘坐人员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侧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使用了上述的侧围,由前立板1、后立板2、上边梁3和下边梁4围设成四边形结构,支撑组件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四边形结构的两个不同边连接,可增加侧围后部的结构强度。即便车辆的后部或侧后部遭遇碰撞时,侧围后部也能保证车身结构的稳定性,能够提高乘坐人员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侧围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立板、后立板、上边梁和下边梁,所述前立板和所述后立板间隔布置,所述前立板的上端与所述后立板的上端通过上边梁连接,所述前立板的下端与所述后立板的下端通过所述下边梁连接,所述前立板、所述后立板、所述上边梁、所述下边梁组成四边形结构;
所述侧围后部结构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四边形结构内,其中所述支撑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四边形结构的两个不同边连接,用于增强所述侧围后部的结构强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围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的两端连接所述四边形结构的对顶角,用于将所述四边形结构分隔成两个三角形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围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斜撑梁,两端分别与所述四边形结构的两个不同边连接;
加强板,用于固设在所述侧围后部上,所述斜撑梁通过所述加强板固设于所述侧围后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侧围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梁与所述加强板之间构成内部中空的腔体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侧围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梁的中部向远离所述加强板的一侧内凹,所述加强板的中部向远离所述斜撑梁的一侧内凹,所述腔体结构由两个所述内凹结构构成。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侧围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梁和所述加强板上均设有多个加强筋。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侧围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梁上设有线束孔。
8.侧围,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侧围后部结构。
9.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侧围。
CN201921958857.9U 2019-11-13 2019-11-13 一种侧围后部结构、侧围及汽车 Active CN2108224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58857.9U CN210822472U (zh) 2019-11-13 2019-11-13 一种侧围后部结构、侧围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58857.9U CN210822472U (zh) 2019-11-13 2019-11-13 一种侧围后部结构、侧围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22472U true CN210822472U (zh) 2020-06-23

Family

ID=71252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58857.9U Active CN210822472U (zh) 2019-11-13 2019-11-13 一种侧围后部结构、侧围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224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35096U (zh) 一种适用于空气悬架的轻量化车架总成
CN110884568A (zh) 铝合金电动观光车车身
CN210822472U (zh) 一种侧围后部结构、侧围及汽车
CN209467202U (zh) 一种前纵梁及具有该前纵梁的车辆
CN210212536U (zh) 顶盖横梁连接板及顶盖总成与侧围总成的连接结构
CN208530690U (zh) 汽车后纵梁框架结构
CN205997963U (zh) 一种搭接式宽度变化客车车架连接结构
CN110626370A (zh) 一种悬挂式空轨及其车体
CN106143615B (zh) 一种搭接式宽度变化客车车架连接结构
CN209938734U (zh) 高强度一体式车厢板
CN210337909U (zh) 一种设备吊挂结构及轨道车辆
CN208134437U (zh) 一种车身骨架结构及具有该车身骨架结构的汽车
CN206186942U (zh) 一种汽车的电机控制单元mcu支架及汽车
CN216269525U (zh) 一种汽车纵梁及其应用的副车架、汽车
CN214138690U (zh) 汽车及集中布置电池的车架
CN217918128U (zh) 一种机舱支撑杆总成
CN211893399U (zh) 一种电动车车架
CN220785739U (zh) 一种驾驶室骨架结构及悬挂式轨道列车
CN210284366U (zh) 一种汽车前舱横梁焊接总成
CN216431142U (zh) 一种吊耳结构及轨道交通车辆柜体
CN217264122U (zh) 一种电梯轿架的上梁结构
CN203126966U (zh) 一种地板纵梁加强结构
CN211281196U (zh) 一种电动车底架前段结构
CN218558985U (zh) 车箱立柱加强结构及车辆
CN212921267U (zh) 一种翻转式轻量化货车车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