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86942U - 一种汽车的电机控制单元mcu支架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的电机控制单元mcu支架及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186942U CN206186942U CN201621267865.5U CN201621267865U CN206186942U CN 206186942 U CN206186942 U CN 206186942U CN 201621267865 U CN201621267865 U CN 201621267865U CN 206186942 U CN206186942 U CN 20618694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cu
- supports
- mcu supports
- control unit
- motor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10000002421 cell wall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iron(III)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Fe]O[Fe]=O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0442 loss of weight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的电机控制单元MCU支架及汽车,MCU支架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第一结构部以及分别与两个第一结构部的第一端相连的第二结构部;MCU支架的第一端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汽车MCU的安装孔,MCU支架的第二端与发动机舱横梁固定连接;MCU支架的第二端为与MCU支架的第一端相对的一端;其中,在MCU支架的第一端面上,两个第一结构部与发动机舱横梁之间形成一预设角度。本实用新型解决了MCU单元通过多个独立的MCU支架固定在发动机舱内,结构强度较低且不利于整体安装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的电机控制单元MCU支架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资源与环境的压力持续增大,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电动汽车已逐步打开市场,进入人们的生活。电动汽车的电机控制器(Moter Control Unit,MCU)是电驱动的控制单元,MCU单元通过MCU支架固定在发动机舱内。MCU支架的结构形式、刚度及强度对汽车前舱整体的耐久性、稳定性有很大影响。目前的MCU支架多为独立的MCU支架,即每个MCU单元对应一个MCU支架,通常情况下,安装一个MCU需要使用多个独立的MCU支架。MCU支架采用较易成型的钢板材料冲压而成,通过焊点把MCU支架固定于汽车发动机舱的集成支架上面。然而,多个独立的MCU支架连接在机舱集成支架上,增加了翻边和焊点数量,其结构强度较低,同时四个独立支架与MCU外壳连接孔位需要分别对位,不利于整体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的电机控制单元MCU支架及汽车,其目的是为了解决MCU单元通过多个独立的MCU支架固定在发动机舱内,结构强度较低且不利于整体安装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的电机控制单元MCU支架,MCU支架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第一结构部以及分别与两个第一结构部的第一端相连的第二结构部;
MCU支架的第一端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汽车MCU的安装孔,MCU支架的第二端与发动机舱横梁固定连接;MCU支架的第二端为与MCU支架的第一端相对的一端;
其中,在MCU支架的第一端面上,两个第一结构部与发动机舱横梁之间形成一预设角度。
优选地,在MCU支架的第一端面上,第一结构部为一凹槽结构;
凹槽结构的槽底在MCU支架的第一端的位置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安装孔,相邻的两个第一安装孔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筋;
凹槽结构在MCU支架的第二端位置上的槽壁为平面且设置有用于与发动机舱横梁固定连接的定位孔。
优选地,凹槽结构的槽底设置有减重孔;凹槽结构内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加强筋。
优选地,在MCU支架的第二端面上,沿MCU支架的第一端至MCU支架的第二端的方向上,第一结构部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以及连接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第三加强筋。
优选地,第一安装孔由凹槽结构的槽底贯穿至第一平面,且第一平面上第一安装孔所在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凸台。
优选地,在MCU支架的第一端面上,第二结构部为一平面结构,且与两个第一结构部的槽底处在同一个平面上。
优选地,第二结构部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孔,相邻的两个第二安装孔之间设置有第四加强筋。
优选地,在MCU支架的第二端面上,第二结构部设置有圆弧形凹槽以及第二凸台;
第二安装孔设置在第二凸台上。
优选地,MCU支架为一体成型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电机控制单元MCU,该汽车还包括:上述汽车的电机控制单元MCU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的电机控制单元MCU支架及汽车,通过将多个独立的MCU支架集成为一体,使得MCU支架与车身连接的安装孔较少,便于安装和拆卸;第一结构部与MCU侧边、以及发动机舱横梁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使得MCU支架及其承载的MCU总成的整体重心得以向设置MCU支架的第二端的一端偏移,从而将大部分应力集中在MCU支架的第二端附近,从而保证承载的可靠性;且第一结构部的斜面设置,使得MCU支架所受的部承重作用力实际上得以减少,增强MCU支架的强度和刚度;本实用新型解决了MCU单元通过多个独立的MCU支架固定在发动机舱内,结构强度较低且不利于整体安装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的电机控制单元MCU支架的第一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的电机控制单元MCU支架的第二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的电机控制单元MCU支架的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结构部;2、第二结构部;3、MCU支架的第一端;4、MCU支架的第二端;5、第一端面;6、凹槽结构;7、槽底;8、第一安装孔;9、第一加强筋;10、槽壁;11、第二凸台;12、减重孔;13、第二加强筋;14、第二端面;15、第一平面;16、第二平面;17、第三加强筋;18、第一凸台;19、第二安装孔;20、第四加强筋;21、圆弧形凹槽;a、第一结构部与发动机舱横梁之间的角度;b、第二平面与第三加强筋的夹角;c、第一平面与第三加强筋的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的电机控制单元MCU支架,该MCU支架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第一结构部1以及分别与两个第一结构部1的第一端相连的第二结构部2;优选地,MCU支架为一体成型结构,一方面,一体成型结构强度较高,另一方面一体成型结构使得MCU支架与车身连接的安装孔较少,便于安装和拆卸。
MCU支架的第一端3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汽车MCU的安装孔,其中,第一结构部1和第二结构部2中均设置有安装孔,图1中所示的MCU支架可安装4个MCU,每个MCU分别与图1中所示的形成一排的上下两个安装孔连接,需要说明的是,MCU与MCU支架的第二端面14接触连接。
MCU支架的第二端4与发动机舱横梁固定连接,其中,MCU支架的第二端4仅通过两个固定点与发动机舱横梁固定连接,拆装方便;MCU支架的第二端4为与MCU支架的第一端3相对的一端。
参见图3,在MCU支架的第一端面5上,两个第一结构部1与发动机舱横梁之间形成一预设角度,即角度a;其中,角度a非直角,即第一结构部1在竖直方向上存在一定倾斜,这样,第一结构部1与MCU侧边、以及发动机舱横梁将会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使得MCU支架及其承载的MCU总成的整体重心得以向MCU支架的第二端4的一端偏移,从而将大部分应力集中在MCU支架的第二端4附近,从而保证承载的可靠性;另一方面,第一结构部1的斜面设置,使得MCU支架所受的部分应力能够分解成水平力和承重的竖向力,即承重作用力实际上得以减少。因此,即便在应对大的MCU的承载需求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MCU支架也无需在其底部专门设置支撑部件,可以简化MCU支架的结构,并且,安装MCU支架所受的空间限制也得以减少。
继续参见图1,在MCU支架的第一端面5上,第一结构部1为一凹槽结构6;凹槽结构6有效地减轻了MCU支架的重量。
凹槽结构6的槽底7在MCU支架的第一端3的位置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安装孔8(图1至图3中的第一安装孔8均穿设有螺钉),其中,通过在第一安装孔8内穿设螺钉固定MCU,相邻的两个第一安装孔8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筋9,既减轻重量又增加强度。
凹槽结构6在MCU支架的第二端4位置上的槽壁10为平面且设置有用于与发动机舱横梁固定连接的定位孔(图1至图3中的定位孔均穿设有螺钉),MCU支架与车身仅两个固定点(定位孔),拆装方便。
凹槽结构6的槽底7设置有减重孔12,用以减轻重量满足车身轻量化要求以及降低原材料成本;凹槽结构6内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加强筋13,增加强度。
参见图2及图3,在MCU支架的第二端面14上,沿MCU支架的第一端3至MCU支架的第二端4的方向上,第一结构部1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平面15和第二平面16,以及连接第一平面15和第二平面16的第三加强筋17。其中,角b为第二平面16与第三加强筋17的夹角,角c为第一平面15与第三加强筋17的夹角,二者均为钝角。
优选地,第一安装孔8由凹槽结构6的槽底7贯穿至第一平面15,且第一平面15上第一安装孔8所在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凸台18,第一凸台18与MCU接触,通过第一凸台18减少与MCU的接触面积,有利于MCU散热以及减少MCU支架对MCU的磨损。
参见图1和图2,在MCU支架的第一端面5上,第二结构部2为一平面结构,且与两个第一结构部1的槽底7(位于MCU支架的第一端3处的槽底7,即第一平面15)在处在同一个平面上,第二结构部2上设置有两个MCU安装位。
优选地,第二结构部2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孔19,用于安装MCU;相邻的两个第二安装孔19之间设置有第四加强筋20,减轻重量以及增加强度。
在MCU支架的第二端面14上,第二结构部2设置有圆弧形凹槽21以及第二凸台11,圆弧形凹槽21可以减轻重量以及增加强度;第二安装孔19设置在第二凸台11上(图1至图3中的第二安装孔19均穿设有螺钉),第二凸台11减少与MCU的接触面积,有利于MCU散热以及减少MCU支架对MCU的磨损。
可选地,MCU支架的材质为铸造铝合金,并在表面进行钝化处理,解决了MCU支架容易锈蚀的问题,防止MCU脱落,提高整车的防锈蚀能力,提升整车品质感,并有利于材料的回收利用;而且,MCU支架重量大幅减小,可提高电动车的续航里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电机控制单元MCU,该汽车还包括上述汽车的电机控制单元MCU支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的电机控制单元MCU支架及汽车,通过将多个独立的MCU支架集成为一体,使得MCU支架与车身连接的安装孔较少,便于安装和拆卸;第一结构部1与MCU侧边、以及发动机舱横梁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使得MCU支架及其承载的MCU总成的整体重心得以向设置MCU支架的第二端4的一端偏移,从而将大部分应力集中在MCU支架的第二端4附近,从而保证承载的可靠性;且第一结构部1的斜面设置,使得MCU支架所受的部承重作用力实际上得以减少,增强了MCU支架的强度和刚度;本实用新型解决了MCU单元通过多个独立的MCU支架固定在发动机舱内,结构强度较低且不利于整体安装的问题。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的电机控制单元MCU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第一结构部以及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结构部的第一端相连的第二结构部;
MCU支架的第一端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汽车MCU的安装孔,所述MCU支架的第二端与发动机舱横梁固定连接;所述MCU支架的第二端为与所述MCU支架的第一端相对的一端;
其中,在所述MCU支架的第一端面上,两个所述第一结构部与发动机舱横梁之间形成一预设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电机控制单元MCU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MCU支架的第一端面上,所述第一结构部为一凹槽结构;
所述凹槽结构的槽底在所述MCU支架的第一端的位置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安装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筋;
所述凹槽结构在所述MCU支架的第二端位置上的槽壁为平面且设置有用于与发动机舱横梁固定连接的定位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的电机控制单元MCU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结构的槽底设置有减重孔;所述凹槽结构内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加强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的电机控制单元MCU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MCU支架的第二端面上,沿所述MCU支架的第一端至所述MCU支架的第二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结构部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的第三加强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的电机控制单元MCU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由所述凹槽结构的槽底贯穿至所述第一平面,且所述第一平面上所述第一安装孔所在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凸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电机控制单元MCU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MCU支架的第一端面上,所述第二结构部为一平面结构,且与两个所述第一结构部的槽底处在同一个平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电机控制单元MCU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结构部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孔之间设置有第四加强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的电机控制单元MCU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MCU支架的第二端面上,所述第二结构部设置有圆弧形凹槽以及第二凸台;
所述第二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凸台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电机控制单元MCU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MCU支架为一体成型结构。
10.一种汽车,包括电机控制单元MCU,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的电机控制单元MCU支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267865.5U CN206186942U (zh) | 2016-11-23 | 2016-11-23 | 一种汽车的电机控制单元mcu支架及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267865.5U CN206186942U (zh) | 2016-11-23 | 2016-11-23 | 一种汽车的电机控制单元mcu支架及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186942U true CN206186942U (zh) | 2017-05-24 |
Family
ID=58724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267865.5U Active CN206186942U (zh) | 2016-11-23 | 2016-11-23 | 一种汽车的电机控制单元mcu支架及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18694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35212A (zh) * | 2021-05-28 | 2021-09-03 |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安装支架及汽车 |
-
2016
- 2016-11-23 CN CN201621267865.5U patent/CN20618694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35212A (zh) * | 2021-05-28 | 2021-09-03 |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安装支架及汽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202706U (zh) | 纯电动车动力电池框架结构 | |
CN204526813U (zh) | 一种后置 cng 气瓶组固定装置 | |
CN210235096U (zh) | 一种适用于空气悬架的轻量化车架总成 | |
CN209906145U (zh) | 一种曳引式电梯背包架结构 | |
CN208674230U (zh) | 电池包及其下箱体和车辆 | |
CN206186942U (zh) | 一种汽车的电机控制单元mcu支架及汽车 | |
CN109515152B (zh) | 一种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舱 | |
CN109625100A (zh) | 一种车厢底板总成 | |
CN207282567U (zh) | 一种动力电池双层电池模组固定结构 | |
CN205828471U (zh) | 一种新型电动乘用车电池包壳体 | |
CN201825622U (zh) | 一种新型电梯轿壁 | |
CN109291996B (zh) | 电动汽车的框梁及电动汽车 | |
CN207029489U (zh) | 光伏承载装置 | |
CN211685351U (zh) | 一种客车顶盖与骨架前后围的连接结构 | |
CN220842183U (zh) | 电池包安装构造 | |
CN111409853A (zh) | 一种起落架强度试验轮胎接地点载荷施加结构 | |
CN203543698U (zh) | 一种新型受电弓安装座 | |
CN205602085U (zh) | 机身及无人直升机 | |
CN209398323U (zh) | 一种金刚网纱窗扣压式铝合金型材 | |
CN204871020U (zh) | 一种漏斗车的下漏斗脊 | |
CN217706046U (zh) | 一种侧支梯支架及电动车 | |
CN202987284U (zh) | 汽车顶盖前横梁 | |
CN218039527U (zh) | 一种轻量化蓄电池支架 | |
CN218112505U (zh) | 车辆行李架安装总成和车辆 | |
CN210822472U (zh) | 一种侧围后部结构、侧围及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