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18128U - 一种机舱支撑杆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舱支撑杆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18128U
CN217918128U CN202222355576.2U CN202222355576U CN217918128U CN 217918128 U CN217918128 U CN 217918128U CN 202222355576 U CN202222355576 U CN 202222355576U CN 217918128 U CN217918128 U CN 2179181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m body
bracket
mounting
tower
support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5557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富彬
王小青
黄红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Jinkang Sailisi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Jinkang Sailisi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Jinkang Sailisi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Jinkang Sailisi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5557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181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181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181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舱支撑杆总成,包括矩形长条状的横梁本体,横梁本体宽度方向的断面呈日字形,横梁本体两端均沿日字形的中部竖向切开,以形成两个并列的U形结构,且每个U形内均开设有一个连接孔;横梁本体两端通过连接孔分别连接至左塔包、右塔包;横梁本体的外周平面上固定有多个安装支架,横梁本体、安装支架均由铝合金制成。采用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断面呈日字形的横梁本体,以横跨的方式将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在左塔包、右塔包上,增强了横梁本体的结构强度,保证了塔包的动刚度,有利于整车舒适性的提高;此外,采用铝合金制作横梁本体、安装支架,有效地降低了整体的重量,符合轻量化设计理念,降低开发难度和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机舱支撑杆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杆,特别是一种机舱支撑杆总成。
背景技术
机舱支撑杆作为一种常用的连接结构,在整车中起着加强前舱总成,加强塔包总成的动刚度等作用。传统的机舱支撑杆大多采用圆形钢管,或者电泳黑漆,通过折弯或端头压扁等工艺,连接前端到塔包,或者塔包到前围,或左右塔包相互连接,来提升前端横摆的稳定性以及塔包的动刚度等性能。
机舱支撑杆作为一种常用的连接结构,在整车中起着加强前舱总成,加强塔包总成的动刚度等作用。传统的机舱支撑杆大多采用圆形钢管,或者电泳黑漆,通过折弯或端头压扁等工艺,连接前端到塔包,或者塔包到前围,或左右塔包相互连接,来提升前端横摆的稳定性以及塔包的动刚度等性能。该结构因局限于圆形钢管的结构形式,无法为机舱内其他的零件提供有效的安装点,故需单独增加其他支架为机舱内的产品提供安装点,导致整车重量较重,于整车轻量化无贡献,其他的安装支架也影响总装现场的生产节拍,是一种不利于轻量化和生产节拍的陈旧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机舱支撑杆的圆形结构导致整车重量较重的问题,提供一种符合轻量化且稳定性好的机舱支撑杆总成。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舱支撑杆总成,包括矩形长条状的横梁本体,横梁本体宽度方向的断面呈日字形,横梁本体两端均沿日字形的中部竖向切开,以形成两个并列的U形结构,且每个U形内均开设有一个连接孔;横梁本体两端通过连接孔分别连接至左塔包、右塔包;横梁本体的外周平面上固定有多个安装支架,横梁本体、安装支架均由铝合金制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通过使用断面呈日字形的横梁本体,以横跨的方式将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在左塔包、右塔包上,增强了横梁本体的结构强度,保证了塔包的动刚度,有利于整车舒适性的提高;此外,采用铝合金制作横梁本体、安装支架,有效地降低了整体的重量,符合轻量化设计理念,降低开发难度和成本;矩形长条状的横梁本体,周向设有四个平面,平面便于安装支架的直接固定,在安装支架上可直接形成安装点,便于后续工件的安装、连接。
进一步地,安装支架包括靠近横梁本体的两端且均通过拉铆结构固定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在横梁本体上共面安装。拉铆结构稳定性高,安装方便;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用于连接并提供安装点。
进一步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可用于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固定在横梁本体上,也可作为安装其余工件的安装位。
进一步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安装面为U形结构的顶面。
进一步地,安装支架包括位于U形结构侧面的第三支架、第四支架,第三支架、第四支架的连接面从U形结构的侧面朝外延伸。第三支架、第四支架与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在横梁本体上的安装点分设在不同面上,保证横梁本体的受力均衡,避免局部应力集中,增长横梁本体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连接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作为安装位,可用于后续工件的安装。
进一步地,连接面上设有凸起的加强筋。加强筋可增强连接面的强度,以增强支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横梁本体的侧面直接设有拉铆结构,以形成安装位。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使用断面呈日字形的横梁本体,以横跨的方式将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在左塔包、右塔包上,增强了横梁本体的结构强度,保证了塔包的动刚度,有利于整车舒适性的提高;此外,采用铝合金制作横梁本体、安装支架,有效地降低了整体的重量,符合轻量化设计理念,降低开发难度和成本;矩形长条状的横梁本体,周向设有四个平面,平面便于安装支架的直接固定,在安装支架上可直接形成安装点,便于后续工件的安装、连接。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机舱支撑杆总成的连接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横梁本体的结构图。
图3示出了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机舱支撑杆总成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横梁本体;11连接孔;
20左塔包;30右塔包;
41第一支架;42第二支架;43第一安装孔;
51第三支架;52第四支架;53连接面;54第二安装孔;55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一种机舱支撑杆总成,包括矩形长条状的横梁本体10,横梁本体10宽度方向的断面呈日字形,横梁本体10两端均沿日字形的中部竖向切开,以形成两个并列的U形结构,且每个U形内均开设有一个连接孔11;横梁本体10两端通过连接孔11分别连接至左塔包20、右塔包30;横梁本体10的外周平面上固定有多个安装支架,横梁本体10、安装支架均由铝合金制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通过使用断面呈日字形的横梁本体10,以横跨的方式将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在左塔包20、右塔包30上,增强了横梁本体10的结构强度,保证了塔包的动刚度,有利于整车舒适性的提高;此外,采用铝合金制作横梁本体10、安装支架,有效地降低了整体的重量,符合轻量化设计理念,降低开发难度和成本;矩形长条状的横梁本体10,周向设有四个平面,平面便于安装支架的直接固定,在安装支架上可直接形成安装点,便于后续工件的安装、连接。
如图4,进一步地,安装支架包括靠近横梁本体10的两端且均通过拉铆结构固定的第一支架41、第二支架42,第一支架41、第二支架42在横梁本体10上共面安装。拉铆结构稳定性高,安装方便;第一支架41、第二支架42用于连接并提供安装点。
进一步地,第一支架41、第二支架42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43。第一安装孔43可用于第一支架41、第二支架42固定在横梁本体10上,也可作为安装其余工件的安装位。
进一步地,第一支架41、第二支架42的安装面为U形结构的顶面。
进一步地,安装支架包括位于U形结构侧面的第三支架51、第四支架52,第三支架51、第四支架52的连接面53从U形结构的侧面朝外延伸。第三支架51、第四支架52与第一支架41、第二支架42在横梁本体10上的安装点分设在不同面上,保证横梁本体10的受力均衡,避免局部应力集中,增长横梁本体1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连接面53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54。第二安装孔54作为安装位,可用于后续工件的安装。
进一步地,连接面53上设有凸起的加强筋55。加强筋55可增强连接面53的强度,以增强支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横梁本体10的侧面直接设有拉铆结构,以形成安装位。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非由上述描述的实施方式来限定,而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物来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机舱支撑杆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长条状的横梁本体(10),所述横梁本体(10)宽度方向的断面呈日字形,所述横梁本体(10)两端均沿日字形的中部竖向切开,以形成两个并列的U形结构,且每个U形内均开设有一个连接孔(11);所述横梁本体(10)两端通过所述连接孔(11)分别连接至左塔包(20)、右塔包(30);所述横梁本体(10)的外周平面上固定有多个安装支架,所述横梁本体(10)、安装支架均由铝合金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舱支撑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靠近所述横梁本体(10)的两端且均通过拉铆结构固定的第一支架(41)、第二支架(42),所述第一支架(41)、第二支架(42)在所述横梁本体(10)上共面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舱支撑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41)、第二支架(42)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4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舱支撑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41)、第二支架(42)的安装面为所述U形结构的顶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舱支撑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位于所述U形结构侧面的第三支架(51)、第四支架(52),所述第三支架(51)、第四支架(52)的连接面(53)从所述U形结构的侧面朝外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舱支撑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面(53)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54)。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舱支撑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面(53)上设有凸起的加强筋(55)。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舱支撑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本体(10)的侧面直接设有所述拉铆结构,以形成安装位。
CN202222355576.2U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机舱支撑杆总成 Active CN2179181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55576.2U CN217918128U (zh)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机舱支撑杆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55576.2U CN217918128U (zh)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机舱支撑杆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18128U true CN217918128U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72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55576.2U Active CN217918128U (zh)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机舱支撑杆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181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292296U (zh) 一种铁路车辆、铁路车辆的底架及侧梁
CN110723212A (zh) 一种前副车架铝合金安装支架及车辆
CN217918128U (zh) 一种机舱支撑杆总成
CN212267638U (zh) 一种下弯纵梁及车辆
JP2006312351A (ja) 車両の車体構造
CN107719472B (zh) 一种两段式客车底架及使用该客车底架的客车
CN110588785A (zh) 一种下弯纵梁及车辆
CN116198599A (zh) 一种轻量化前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CN205916199U (zh) 顶盖横梁总成及车辆
CN104875596A (zh)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装置
CN209921435U (zh) D柱上接头结构
AU2015362550B2 (en) Railway vehicle and chassis end plate assembly thereof
CN211918837U (zh) 后轮罩内加强板总成
CN213141315U (zh) 一种小前悬三级门架
CN211731585U (zh) 一种前围板加强结构
CN210591903U (zh) 列车及其横梁组成
CN206704305U (zh) 工程车钢管横梁总成
CN108482487B (zh) 一种全承载客车底架用的新式尾横梁结构
CN219806874U (zh) 乘用车副车架铝合金结构
US20190300057A1 (en) Suspension tower
CN219361161U (zh) 加强梁结构及车辆
CN210822472U (zh) 一种侧围后部结构、侧围及汽车
CN214083824U (zh) 车辆及其电池支架
CN214565612U (zh) 一种汽车转向支撑结构
CN219728346U (zh) 前机舱纵梁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