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61161U - 加强梁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加强梁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61161U
CN219361161U CN202320935608.8U CN202320935608U CN219361161U CN 219361161 U CN219361161 U CN 219361161U CN 202320935608 U CN202320935608 U CN 202320935608U CN 219361161 U CN219361161 U CN 2193611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m structure
crossbeam
diagonal
frame
diagonal bra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3560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太亮
曾榕
马涛
韩志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3560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611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611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611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加强梁结构及车辆,所述加强梁结构包括第一横梁(1)、第二横梁(2)、左斜撑梁(3)以及右斜撑梁(4),所述第一横梁(1)和所述第二横梁(2)用于分别连接在前舱的左减震塔(10)和右减震塔(20)之间,所述左斜撑梁(3)和所述右斜撑梁(4)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1)和所述第二横梁(2)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横梁(1)、所述左斜撑梁(3)和所述右斜撑梁(4)围成有环形的第一框架(100),所述第二横梁(2)、所述左斜撑梁(3)和所述右斜撑梁(4)围成有环形的第二框架(200)。该加强梁结构能够有效提升车辆前部的横向刚度,且能够提升车辆的碰撞性能。

Description

加强梁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装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加强梁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车辆的前部设置有机舱,其中,为提升车辆前部的横向刚度,一般在前舱的左减震塔和右减震塔之间连接横梁。然而,目前单一横梁对车辆前部的横向刚度的提升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强梁结构,该加强梁结构能够有效提升车辆前部的横向刚度,且能够提升车辆的碰撞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加强梁结构,所述加强梁结构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左斜撑梁以及右斜撑梁,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用于分别连接在前舱的左减震塔和右减震塔之间,所述左斜撑梁和所述右斜撑梁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横梁、所述左斜撑梁和所述右斜撑梁围成有环形的第一框架,所述第二横梁、所述左斜撑梁和所述右斜撑梁围成有环形的第二框架。
可选地,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均构造为三角形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框架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可选地,所述第一横梁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中的一者用于连接于所述左减震塔和所述左斜撑梁,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中的另一者用于连接于所述右减震塔和所述右斜撑梁。
可选地,所述左减震塔和所述右减震塔均具有中心孔,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设置为:使所述中心孔位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横梁、所述左斜撑梁以及所述右斜撑梁均构造为空心梁,和/或,所述左斜撑梁和所述右斜撑梁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
可选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均具有安装孔,所述左斜撑梁和所述右斜撑梁分别焊接在对应的安装孔中,和/或,所述第二横梁设置有下端开口的两个第一安装槽,所述左斜撑梁和所述右斜撑梁分别焊接在对应的第一安装槽中。
可选地,所述加强梁结构包括连接支架,所述左斜撑梁和所述右斜撑梁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用于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前舱的前围板三角梁安装底座。
可选地,所述连接支架具有两个上端开口的第二安装槽,所述左斜撑梁和所述右斜撑梁分别焊接在对应的第二安装槽中。
可选地,所述左斜撑梁和所述右斜撑梁分别具有第一通孔,所述连接支架具有与每个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螺纹紧固件用于通过第一通孔和对应的第二通孔将对应的所述左斜撑梁或所述右斜撑梁以及所述连接支架连接于所述前围板三角梁安装底座。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前舱和如上所述的加强梁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公开提供的加强梁结构中,通过将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连接在左减震塔和右减震塔之间,使得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能够共同提升车辆在前舱处的横向刚度,由此,本公开的加强梁结构能够有效提升车辆前部的横向刚度。另外,在车辆发生偏置碰撞时,环形的第一框架和环形的第二框架能够有效分散碰撞能量,即可以将碰撞能量分散至车辆其他的部件处,由此,本公开的加强梁结构还能够提升车辆的碰撞性能。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中加强梁结构与前舱的配合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加强梁结构处于俯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加强梁结构处于仰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加强梁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加强梁结构中连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加强梁结构中左斜撑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加强梁结构中右斜撑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横梁,11-第一端部,12-第二端部,13-安装孔,2-第二横梁,21-第一安装槽,3-左斜撑梁,4-右斜撑梁,5-连接支架,51-第二安装槽,52-第二通孔,6-第一通孔,7-扁平部,8-安装支架,10-左减震塔,20-右减震塔,30-前围板三角梁安装底座,100-第一框架,200-第二框架,300-中心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是基于车辆定义的,具体地,以车头的一侧为前,车尾的一侧为后,以车顶的一侧为上,以车底的一侧为下,在驾驶员目视前方时,以左手的一侧为左,以右手的一侧为右。另外,左右方向还可以参考图1和图2图面的左右方向,其中,左右方向与横向相对应,前后方向与纵向相对应,上下方向与垂向相对应。“内、外”是指各零部件自身轮廓的内和外。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是为了区分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此外,下面的描述在涉及附图时,不同附图中的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本公开对此不作赘述。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加强梁结构,参考图1至图4中所示,加强梁结构包括第一横梁1、第二横梁2、左斜撑梁3以及右斜撑梁4,第一横梁1和第二横梁2用于分别连接在前舱的左减震塔10和右减震塔20之间,左斜撑梁3和右斜撑梁4分别与第一横梁1和第二横梁2连接,其中,第一横梁1、左斜撑梁3和右斜撑梁4围成有环形的第一框架100,第二横梁2、左斜撑梁3和右斜撑梁4围成有环形的第二框架20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公开提供的加强梁结构中,通过将第一横梁1和第二横梁2连接在左减震塔10和右减震塔20之间,使得第一横梁1和第二横梁2能够共同提升车辆在前舱处的横向刚度,由此,本公开的加强梁结构能够有效提升车辆前部的横向刚度。另外,在车辆发生偏置碰撞时,环形的第一框架100和环形的第二框架200能够有效分散碰撞能量,即可以将碰撞能量分散至车辆其他的部件处,由此,本公开的加强梁结构还能够提升车辆的碰撞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环形的第一框架100指的是第一框架100能够围成基本闭合的环状框架,这里,第一框架100并不一定指圆形的框架,本公开将在下面的实施方式中详细介绍。另外,第一横梁1和第二横梁2可以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2中所示,第一框架100和第二框架200均可以构造为三角形框架,第一框架100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大于第二框架200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这里,三角形框架较为稳定,利于提升车辆的碰撞性能。参考图1和图2中所示,第一框架100围成的三角形面积较大,第二框架200围成的三角形面积较小,且第一框架100围成的三角形与第二框架200围成的三角形部分重合。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框架100和第二框架200也可以构造为矩形框架或者多边形框架,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至图4中所示,第一横梁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中的一者用于连接于左减震塔10和左斜撑梁3,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中的另一者用于连接于右减震塔20和右斜撑梁4。这里,第一横梁1、左斜撑梁3以及右斜撑梁4能够共同围成上述第一框架100,将左斜撑梁3和右斜撑梁4分别连接在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可以提升第一框架100围成的三角形面积,由此,利于分散碰撞能量。另外,参考图1和图2中所示,左斜撑梁3与对应的第一端部11或第二端部12共同连接在左减震塔10上,可以提升加强梁结构与左减震塔10之间的连接强度,利于提升整车的刚度。同理地,右斜撑梁4与对应的第一端部11或第二端部12共同连接在右减震塔20上,可以提升加强梁结构与右减震塔20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也利于提升整车的刚度。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和图2中所示,第一端部11与左减震塔10可拆卸地连接,例如第一端部11通过螺纹紧固件与左减震塔10连接,相应地,第二端部12与右减震塔20可拆卸地连接,例如第二端部12通过螺纹紧固件与右减震塔20连接,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当然,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横梁2的两端也可以与左减震塔10和右减震塔20分别可拆卸地连接,本公开对此也不作限制。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中所示,左减震塔10和右减震塔20均具有中心孔300,第一横梁1和第二横梁2设置为:使中心孔300位于第一横梁1和第二横梁2之间。这里,中心孔300用于安装减振器,通过将中心孔300设置为位于第一横梁1和第二横梁2之间,可以有效提升车辆在前舱处的横向刚度以及扭转刚度,由此,可以提升车辆前部的横向刚度。另外,也可以提升减振器安装点处的刚度,即与减振器配合的中心孔300处的刚度。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4、图6以及图7中所示,第一横梁1、第二横梁2、左斜撑梁3以及右斜撑梁4均可以构造为空心梁,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加强梁结构的重量,利于车辆的轻量化,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加强梁结构的用料,从而降低加强梁结构的制造成本,和/或,左斜撑梁3和右斜撑梁4可以分别焊接于第一横梁1和第二横梁2。这里,相较于加强梁结构一体压铸成型的方式,将左斜撑梁3和右斜撑梁4分别焊接于第一横梁1和第二横梁2,可以有效降低加强梁结构的制造成本,并可以保证加强梁结构的结构强度。由此,本公开可以提供一种低成本且结构可靠的加强梁结构。这里,加强梁结构可以由钢材制成,相较于采用铝材制成的加强梁结构,可以有效降低制造成本。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所指的焊接可以指烧焊,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可选地,为了方便第一横梁1和第二横梁2与左减震塔10和右减震塔20的连接,第一横梁1和第二横梁2可以构造为矩形梁。另外,左斜撑梁3和右斜撑梁4可以构造为圆管形梁,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可选地,参考图1至图4中所示,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均具有安装孔13,左斜撑梁3和右斜撑梁4可以分别焊接在对应的安装孔13中,这样,可以先将左斜撑梁3和右斜撑梁4插入对应的安装孔13中,在将左斜撑梁3和右斜撑梁4焊接在安装孔13处,由此,利于左斜撑梁3和右斜撑梁4与第一横梁1的连接,和/或,第二横梁2设置有下端开口的两个第一安装槽21,左斜撑梁3和右斜撑梁4分别焊接在对应的第一安装槽21中。这样,第一安装槽21的设置便于左斜撑梁3和右斜撑梁4穿过对应的第一安装槽21与第一横梁1连接,另外,第一安装槽21设置还便于左斜撑梁3和右斜撑梁4与第二横梁2的焊接。
可选地,参考图1至图5中所示,加强梁结构可以包括连接支架5,左斜撑梁3和右斜撑梁4分别连接于连接支架5,连接支架5用于可拆卸地连接于前舱的前围板三角梁安装底座30。这样,连接支架5还可以将左斜撑梁3和右斜撑梁4连接在前围板三角梁安装底座30上,由此,可以实现加强梁结构与前围板三角梁安装底座30的连接,从而利于提升车辆的碰撞性能,另外,连接支架5的设置可以提升加强梁结构与前围板三角梁安装底座30的连接强度。
根据一些实施例,参考图1至图5中所示,连接支架5具有两个上端开口的第二安装槽51,左斜撑梁3和右斜撑梁4可以分别焊接在对应的第二安装槽51中。这样,通过第二安装槽51可以保证左斜撑梁3和右斜撑梁4与连接支架5的焊接面积,保证左斜撑梁3和右斜撑梁4与连接支架5焊接的稳定性。
根据一些实施例,参考图4至图7中所示,左斜撑梁3和右斜撑梁4分别具有第一通孔6,连接支架5具有与每个第一通孔6对应的第二通孔52,螺纹紧固件用于通过第一通孔6和对应的第二通孔52将对应的左斜撑梁3或右斜撑梁4以及连接支架5连接于前围板三角梁安装底座30。这样,可以提升加强梁结构与前围板三角梁安装底座30之间的连接强度。这里,参考图6和图7中所示,左斜撑梁3和右斜撑梁4均可以具有扁平部7,该扁平部7可以具有第一通孔6。另外,参考图6和图7中所示,扁平部7的上表面可以与对应左斜撑梁3或右斜撑梁4的中心轴线共面设置,由此,可以提升左斜撑梁3以及右斜撑梁4的传力效率。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至图3中所示,第一横梁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支架8,和/或,第二横梁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支架8。这样,车辆的空调压缩机、冷却模块、膨胀壶可以分别通过一个安装支架8连接在加强梁结构上,由此,可以先将空调压缩机、冷却模块、膨胀壶安装在加强梁结构上,再将加强梁结构安装在前舱中,利于提升整车的装配效率。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前舱和如上所述的加强梁结构。该车辆具有上述加强梁结构的全部有益效果,本公开在此不作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加强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梁结构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左斜撑梁以及右斜撑梁,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用于分别连接在前舱的左减震塔和右减震塔之间,所述左斜撑梁和所述右斜撑梁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横梁、所述左斜撑梁和所述右斜撑梁围成有环形的第一框架,所述第二横梁、所述左斜撑梁和所述右斜撑梁围成有环形的第二框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均构造为三角形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框架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强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中的一者用于连接于所述左减震塔和所述左斜撑梁,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中的另一者用于连接于所述右减震塔和所述右斜撑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减震塔和所述右减震塔均具有中心孔,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设置为:使所述中心孔位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强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横梁、所述左斜撑梁以及所述右斜撑梁均构造为空心梁,和/或,所述左斜撑梁和所述右斜撑梁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强梁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均具有安装孔,所述左斜撑梁和所述右斜撑梁分别焊接在对应的安装孔中,和/或,所述第二横梁设置有下端开口的两个第一安装槽,所述左斜撑梁和所述右斜撑梁分别焊接在对应的第一安装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强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梁结构包括连接支架,所述左斜撑梁和所述右斜撑梁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用于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前舱的前围板三角梁安装底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强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具有两个上端开口的第二安装槽,所述左斜撑梁和所述右斜撑梁分别焊接在对应的第二安装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强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斜撑梁和所述右斜撑梁分别具有第一通孔,所述连接支架具有与每个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螺纹紧固件用于通过第一通孔和对应的第二通孔将对应的所述左斜撑梁或所述右斜撑梁以及所述连接支架连接于所述前围板三角梁安装底座。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舱和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加强梁结构。
CN202320935608.8U 2023-04-21 2023-04-21 加强梁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193611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35608.8U CN219361161U (zh) 2023-04-21 2023-04-21 加强梁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35608.8U CN219361161U (zh) 2023-04-21 2023-04-21 加强梁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61161U true CN219361161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49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35608.8U Active CN219361161U (zh) 2023-04-21 2023-04-21 加强梁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611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33191U (zh) 一种前机舱框架总成
CN108688727B (zh) 副车架和车辆
KR102322265B1 (ko) 전기 자동차용 프레임
WO2003033332A2 (en) Vehicle body
CN212860992U (zh) 一种汽车及其前减震塔座连接结构
CN214930131U (zh) 一种下车身框架结构
CN219361161U (zh) 加强梁结构及车辆
CN111891224B (zh) 前机舱结构和具有它的车辆
CN216153859U (zh) 机舱纵梁前端连接结构
KR20210001019A (ko) 차량용 스페이스 프레임의 후방구조
CN210912613U (zh) 具有吸能功能的前副车架及汽车
CN210126555U (zh) 铝合金前副车架
CN209814099U (zh) 一种前副车架
CN218777593U (zh) 前副车架的固定结构、承载式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20842705U (zh) 前机舱稳定横梁、车辆的前机舱结构及车辆
CN218858529U (zh) 车身后部桁架结构及汽车
CN214083824U (zh) 车辆及其电池支架
CN219927805U (zh) 前轮罩结构及车辆
CN217575372U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11335564U (zh) 电池包固定结构以及汽车
CN205574051U (zh) 一种客车中部加强梁总成
CN218258378U (zh) 车身前部结构及汽车
CN216833937U (zh) 汽车减振塔总成及汽车
CN217598684U (zh) 前副车架及车辆
CN220662635U (zh) 机舱骨骼单元、机舱骨骼结构组件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