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33937U - 汽车减振塔总成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减振塔总成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33937U
CN216833937U CN202220098923.5U CN202220098923U CN216833937U CN 216833937 U CN216833937 U CN 216833937U CN 202220098923 U CN202220098923 U CN 202220098923U CN 216833937 U CN216833937 U CN 2168339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tomobile
sides
damping
tower assembly
reinfor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9892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强
贺志杰
黄鹏飞
张书任
武文波
梁新宇
李云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9892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339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339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339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减振塔总成及汽车,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减振塔总成包括分设在左右两侧的两个减振塔,以及连接在两侧的所述减振塔之间的加强梁和连接横梁,且两侧的所述减振塔以及所述加强梁和所述连接横梁连接形成环形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减振塔总成通过在两侧减振塔之间设置加强梁与连接横梁,并整体形成环形结构,可在两侧减振塔之间增加Y向支撑,提高两侧减振塔处的抗弯曲性能,并且也可在两侧减振塔之间增加传力路径,利于碰撞力传递,从而能够提升减振塔总成的结构稳定性,以及碰撞吸能效果。

Description

汽车减振塔总成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减振塔总成,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车身结构中,减振塔既作为减振器的安装点,又可在小重叠碰撞中起到传力、吸能的作用,其对前机舱的扭转和弯曲刚度起到很大的贡献量,是车身前机舱总成中的关键结构件。
在常规的车身结构中,前减振塔位于车身机舱内,与左右前机舱纵梁、轮罩边梁、前围板总成,以及前防撞梁等零部件共同形成机舱结构。而且现有技术中,由于结构上的限制,前减振塔与机舱纵梁通常采用单侧面连接,无法在机舱纵梁的两侧面都连接,这就导致了前减振塔结构的抗弯、抗剪能力较差,受到沿Y向(车身宽度方向)的作用力时,减振塔与机舱纵梁的连接点处容易撕开,造成结构失效。
与此同时,由于Y向承力能力较弱,也使得前减振塔在小重叠碰撞中的贡献量较小,并且在小重叠工况中,车轮或者壁障撞到前减振塔后,由于没有有效的Y向支撑,碰撞吸能的效果较差,也使得前减振塔结构成为整车碰撞星级提升中的薄弱环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汽车减振塔总成,以能够提升减振塔总成的结构稳定性,以及碰撞吸能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减振塔总成,包括分设在左右两侧的两个减振塔,以及连接在两侧的所述减振塔之间的加强梁和连接横梁,且两侧的所述减振塔以及所述加强梁和所述连接横梁连接形成环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梁以及两侧的所述减振塔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梁以及两侧的所述减振塔采用铸铝一体压铸成型。
进一步的,沿汽车高度方向,所述加强梁设置在所述连接横梁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横梁可拆卸地连接在两侧所述减振塔的顶部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横梁采用扁平状的管梁,且所述连接横梁的中部沿汽车高度方向向上拱起。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梁具有并排布置的至少两根加强支梁,且各所述加强支梁均连接在两侧所述减振塔的下部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梁还具有连接梁,所述连接梁连接在所述加强支梁之间,且所述连接梁为沿所述加强梁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多根。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减振塔总成,通过在两侧减振塔之间设置加强梁与连接横梁,且整体形成环形结构,可在两侧减振塔之间增加Y向支撑,提高两侧减振塔处的抗弯曲性能,并且也可在两侧减振塔之间增加传力路径,利于碰撞力传递,从而能够提升减振塔总成的结构稳定性,以及碰撞吸能效果。
此外,本实用新型中加强梁布置在下方,可便于进行加强梁和两侧减振塔的一体成型设计。加强梁与两侧减振塔采用铸铝一体压铸成型,不仅便于成型,也利于实现轻量化设计。而使得连接横梁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进行设置,则可便于连接横梁的布置,同时也能够提升后期维护便利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使得连接横梁采用管梁,且中部向上拱起,可保证连接横梁自身的刚度。而加强梁采用加强支梁与连接梁的组成形式,则利于加强梁的成型,并能够在保证加强梁结构性能的同时,有利于减重。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所述汽车的车身中设置有如上所述的汽车减振塔总成。
进一步的,所述汽车的前部设有所述汽车减振塔总成,且在前部的所述汽车减振塔总成中,各所述减振塔均与相应侧的轮罩边梁相连,并在两侧所述轮罩边梁的前端之间连接有机舱上横梁。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通过采用以上的汽车减振塔总成,可增加减振塔总成的结构稳定性和碰撞吸能效果,从而能够提高前机舱的刚度,以及提升小重叠碰撞的安全性。
此外,通过在两侧轮罩边梁的前端之间连接有机舱上横梁,本实用新型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前机舱的刚度与碰撞安全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汽车减振塔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汽车减振塔总成隐去连接横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连接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汽车的局部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减振塔;2、加强梁;3、连接横梁;301、加强支梁;302、连接梁;4、螺栓;5、机舱纵梁;6、轮罩边梁;7、扭力盒;8、前防撞梁;9、连接支架;10、吸能盒;11、机舱上横梁;12、机舱下横梁;13、前围板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汽车减振塔总成,该减振塔总成适用于电动汽车,并特别适于设置在汽车车身中的前部,以构成汽车车身中的前减振塔结构。
不过,除了电动汽车,当然本实施例的汽车减振塔总成也能够用于普通的燃油汽车,同时,除了设置在汽车车身中的前部,本实施例的汽车减振塔总成也能够设置在汽车车身中的后部,而用以构成后减振塔结构。
具体来讲,如图1中所示的,整体设计上,本实施例的汽车减振塔总成包括分设在左右两侧的两个减振塔1,以及连接在两侧的减振塔1之间的加强梁2和连接横梁3,且两侧的减振塔1以及加强梁2和连接横梁3连接形成环形结构。
其中,分设在两侧的减振塔1也即车身中的左前减振塔与右前减振塔,两侧的减振塔1结构大体相同,并对称布置在两侧,汽车前部两个前减振器便一一对应地安装在两侧的减振塔1上。
而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本实施例中沿汽车高度方向,加强梁2也设置在连接横梁3的下方。并且仍参见图1中所示的,具体实施时,加强梁2具体可连接在两侧减振塔1的下部之间,连接横梁3则连接在两侧减振塔1的顶部之间。
当然,除了使得加强梁2位于连接横梁3的下方,将加强梁2设置在连接横梁3的上方,或者,将加强梁2与连接横梁3分别布置在其它适宜的位置,其也是可以的,本实施例并不对此加以限制。
本实施例中,参考图2所示,作为优选实施形式,加强梁2以及两侧的减振塔1可一体成型。而且对于加强梁2和两侧减振塔1之间的一体成型,优选的,可在具体实施时,使得加强梁2以及两侧的减振塔1采用铸铝一体压铸成型。此时,采用铸铝一体压铸成型的方式,不仅便于加强梁2和两侧减振塔1的一体成型,并且也能够利于实现轻量化设计。
在加强梁2的基础上,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结合于连接横梁3的设置,并使得两侧的减振塔1以及分设在上、下方的连接横梁3和加强梁2共同形成封闭的环形结构。由此,利用环形结构刚度较高的特点,便能够提升减振塔总成的结构稳定性与传力效果。
此时,如图3和图4中所示的,作为其中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上述连接横梁3可采用扁平状的管梁,并且连接横梁3的中部也可设置为沿汽车高度方向向上拱起。而通过采用管梁,以及使得连接横梁3的中部向上拱起,能够保证连接横梁3自身的刚度。
此外,具体实施时,为便于连接横梁3的布置,同时也为了提升后期维护的便利性,本实施例也将连接横梁3设置为可拆卸地连接在两侧减振塔1的顶部之间。
针对于上述可拆卸连接形式,例如可仍如图3及图4中所示,使得连接横梁3通过螺接结构与两侧的减振塔1相连,并且该螺接结构具体为穿设在连接横梁3端部的螺栓4。螺栓4穿经连接横梁3后,其可以螺接固连在形成于减振塔1顶部的螺纹连接孔中,当然,在减振塔1的顶部仅设置连接过孔,而没有设置螺纹连接孔时,也可在螺栓4进一步穿过所述连接过孔后,再利用螺母与螺栓4配合,以实现连接横梁3和减振塔1之间的固连。
可以理解的是,除了螺接结构,也能够通过其它常规的固连方式,实现连接横梁3与减振塔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并且,除了使得连接横梁3和减振塔1之间的连接可拆卸,将连接横梁3通过诸如焊接等方式与减振塔1连接起来,其也是可以的。但优选的,在具体实施时仍应采用可拆卸连接结构。
本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1及图2中所示,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形式,加强梁2具有并排布置的两根加强支梁201,并且各加强支梁201均连接在两侧减振塔1的下部之间。并且,在设置有并排布置的加强支梁20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加强梁2还具有连接梁202,该连接梁202即连接在两个加强支梁201之间,并具体为沿加强梁2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多根。
使得加强梁2采用加强支梁201与连接梁202的组成形式,能够利于加强梁2的成型,并且也能够在保证加强梁2结构性能的同时,有利于加强梁2的减重。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如图1中示出的包含有两根加强支梁201,当然将并排布置的加强支梁201的数量设置为三根、四根或更多数量也是可行的,并且在加强支梁201的数量多于两根时,各连接梁202可为沿汽车长度方向与每根加强支梁201相连,或者,各连接梁202也可为沿汽车长度方向与其中一些加强支梁201相连,对此可基于具体需求进行设计。
本实施例的汽车减振塔总成在汽车车身前部的布置,可参见下述实施例二中的描述。
而本实施例的汽车减振塔总成,通过在两侧减振塔1之间设置加强梁2和连接横梁3,并整体形成环形结构,可在两侧减振塔1之间增加Y向支撑,由此不仅可提高两侧减振塔1处的抗弯曲性能,也可在两侧减振塔1之间增加传力路径,利于碰撞力传递,从而能够提升减振塔总成的结构稳定性,以及碰撞吸能效果。
另外,本实施例通过使得加强梁2与两侧的减振塔1一体压铸成型,结构集成化和少件化程度高,可减少中间拼焊环节的公差累计,使得总成结构整体精度得到,同时,采用压铸成型方式,工艺简单,效率高,也能够降低总成制造成本。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汽车,该汽车的车身中即设置有实施例一中的汽车减振塔总成。
并且,作为其中一种实施形式,在本实施例的汽车的前部设置有上述汽车减振塔总成,同时,在前部的该汽车减振塔总成中,如图5所示,各减振塔1均与相应侧的轮罩边梁6相连,而在两侧轮罩边梁6的前端之间也连接有机舱上横梁11。
此外,仍参考图5中所示,两侧减振塔1的底部均与对应侧的机舱纵梁5固连,机舱纵梁5的后端连接有扭力盒7,扭力盒7与前围板总成13以及车身中部的门槛梁总成等相连。在机舱纵梁5的前端则连接有连接支架9,连接支架9的前侧进一步连接吸能盒10,两侧的吸能盒10之间则连接有前防撞梁8。
另外,在与机舱上横梁11连接的同时,两侧轮罩边梁5的前端也均与相应侧的连接支架9的顶部相连,并且在两侧连接支架9的顶部之间还连接有机舱下横梁12。两侧的机舱纵梁5、减振塔1、轮罩边梁5、扭力盒和连接支架9,以及由前往后布置的前防撞梁8、机舱下横梁12、机舱上横梁11和前围板总成13所围构的区域便为汽车的前机舱,加强梁1与连接横梁3即位于前机舱中。
本实施例的汽车通过采用实施例一中的汽车减振塔总成,利用两侧减振塔1之间的加强梁1以及连接横梁3增加Y向支撑和传力路径,并形成封闭的环形结构,能够增加减振塔总成的结构稳定性和碰撞吸能效果,而可提高前机舱的刚度,以及提升小重叠碰撞时的安全性。
而且,通过在两侧轮罩边梁5的前端之间设置机舱上横梁11,本实施例也可进一步提升前机舱的刚度与碰撞安全性,能够提高整车的碰撞星级,而有着很好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减振塔总成,其特征在于:
包括分设在左右两侧的两个减振塔(1),以及连接在两侧的所述减振塔(1)之间的加强梁(2)和连接横梁(3),且两侧的所述减振塔(1)以及所述加强梁(2)和所述连接横梁(3)连接形成环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减振塔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梁(2)以及两侧的所述减振塔(1)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减振塔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梁(2)以及两侧的所述减振塔(1)采用铸铝一体压铸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减振塔总成,其特征在于:
沿汽车高度方向,所述加强梁(2)设置在所述连接横梁(3)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减振塔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横梁(3)可拆卸地连接在两侧所述减振塔(1)的顶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减振塔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横梁(3)采用扁平状的管梁,且所述连接横梁(3)的中部沿汽车高度方向向上拱起。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减振塔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梁(2)具有并排布置的至少两根加强支梁(201),且各所述加强支梁(201)均连接在两侧所述减振塔(1)的下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减振塔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梁(2)还具有连接梁(202),所述连接梁(202)连接在所述加强支梁(201)之间,且所述连接梁(202)为沿所述加强梁(2)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多根。
9.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汽车的车身中设置有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减振塔总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汽车的前部设有所述汽车减振塔总成,且在前部的所述汽车减振塔总成中,各所述减振塔(1)均与相应侧的轮罩边梁(6)相连,并在两侧所述轮罩边梁(6)的前端之间连接有机舱上横梁(11)。
CN202220098923.5U 2022-01-14 2022-01-14 汽车减振塔总成及汽车 Active CN2168339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98923.5U CN216833937U (zh) 2022-01-14 2022-01-14 汽车减振塔总成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98923.5U CN216833937U (zh) 2022-01-14 2022-01-14 汽车减振塔总成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33937U true CN216833937U (zh) 2022-06-28

Family

ID=82083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98923.5U Active CN216833937U (zh) 2022-01-14 2022-01-14 汽车减振塔总成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339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02783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WO2023016123A1 (zh) 下车身前部结构及汽车
CN104512466A (zh) 车身及具有该车身的车辆
CN114228833A (zh) 一种汽车小偏置碰撞的吸能结构及汽车
CN215883806U (zh) 车身前端碰撞吸能结构
CN111891224B (zh) 前机舱结构和具有它的车辆
CN211731556U (zh) 前副车架总成
CN211195824U (zh)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的连接支撑结构
CN216833937U (zh) 汽车减振塔总成及汽车
CN216153859U (zh) 机舱纵梁前端连接结构
CN113968285B (zh) 一种越野车车身前机舱结构
CN107416036B (zh) 一种汽车前机舱及汽车
CN212605452U (zh) 电动汽车的机舱横梁总成和具有其的电动汽车
CN111746650B (zh) 一种汽车前副车架及汽车
CN217100187U (zh) 前机舱结构
CN219565251U (zh) 车辆前舱加强梁及车辆
CN217100186U (zh) 前机舱碰撞传力结构及车辆
CN220549110U (zh) 机舱前部结构和车辆
CN214451306U (zh) 副车架及具有该副车架的车辆
CN218806107U (zh) 一种纵梁车架以及电动汽车的行驶底座
CN218228812U (zh) 汽车前大灯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17835776U (zh) 用于车辆的前机舱总成及车辆
CN219406620U (zh) 前机舱结构及车辆
CN215097820U (zh) 车身前部结构及汽车
CN218258378U (zh) 车身前部结构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