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28652U - 陀螺玩具 - Google Patents

陀螺玩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28652U
CN210728652U CN201920991583.7U CN201920991583U CN210728652U CN 210728652 U CN210728652 U CN 210728652U CN 201920991583 U CN201920991583 U CN 201920991583U CN 210728652 U CN210728652 U CN 2107286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rotating member
female screw
rotating
top to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9158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村木诚
前田竹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m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m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m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m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286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286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HTOYS, e.g. TOPS, DOLLS, HOOPS OR BUILDING BLOCKS
    • A63H1/00To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HTOYS, e.g. TOPS, DOLLS, HOOPS OR BUILDING BLOCKS
    • A63H1/00Tops
    • A63H1/02Tops with detachable winding devic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对高度进行微调整、变更旋转方式的陀螺玩具。陀螺玩具的轴部具备:在周向上能够旋转地插嵌于基体部件的近似圆筒状的旋转部件;螺合于旋转部件的内侧并能通过旋转部件的旋转而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轴体部件;以及容纳于轴体部件的内部且前端能够在轴体部件的下端伸缩的轴,在轴体部件的内部利用施力构件对轴向上方或者下方施力,若操作旋转部件而旋转部件向规定的旋转位置旋转,则轴的前端从轴体部件的下端向下方突出而使轴接地,若旋转部件向规定的旋转位置以外的旋转位置旋转,则利用施力构件的作用力而使轴的前端没入到轴体部件的内部且与轴体部件一起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轴体部件的下端接地。

Description

陀螺玩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陀螺玩具。
背景技术
存在使陀螺玩具互相碰撞,利用其冲击力使对方的陀螺玩具停止旋转、或将对方的陀螺玩具弹飞、或使对方的陀螺玩具分解等,进行所谓的对战游戏的情况。
此时,如果陀螺玩具构成为能够改变陀螺玩具的高度(即上下方向的长度),或能改变轴部的前端的形状,则由于陀螺玩具彼此以各种高度、旋转方式互相碰撞,对战游戏因此变得更加有趣。
那种情况下,陀螺玩具的高度较高的一方在与对方的陀螺玩具碰撞时,能够从更上侧攻击对方的陀螺玩具。另外,若陀螺玩具的高度较低,则由于重心变低,因此碰撞时的稳定性变好。
另外,例如如图13(A)所示,若陀螺玩具100的轴部101的前端101A尖锐或者为球形等,与游戏盘、板面、地面等游戏面的接地面积较小,则陀螺玩具100停留在游戏面上的一个位置上旋转,但是若如图13(B)所示,陀螺玩具100的轴部101的前端101A较平坦等,与游戏面的接地面积较大,则陀螺玩具100一边旋转一边在游戏面上移动。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陀螺玩具中,使成为与对方的陀螺玩具碰撞并攻击的部分的上层构件、决定陀螺玩具的高度的中层构件、决定陀螺玩具的旋转方式的下层构件重叠而构成陀螺玩具。
然后,玩家能够通过改变形成于下层构件的轴部的前端的形状,改变陀螺玩具的旋转方式、移动的有无。另外,玩家能够通过改变构成中层构件的第二中层构件相对于第一中层构件的固定位置,改变陀螺玩具的高度。
这样,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陀螺玩具中,玩家能够自由地改变陀螺玩具的高度、旋转的方式,移动的有无等。
而且,玩家能够一边改变这些,一边做出各种改进,以使对战有利地展开,对战游戏变得更加有趣。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登记第3149384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陀螺玩具中,预先准备有多个轴部的前端的形状不同的下层构件,通过更换下层构件改变轴部的前端的形状。
因此,要改变轴部的前端的形状,玩家必须特意从陀螺玩具取下下层构件,更换为别的下层构件,有时会觉得麻烦。另外,也可能丢失下层构件。
另外,当改变陀螺玩具的高度时,玩家必须取下连结上层构件、中层构件和下层构件的螺钉,取出中层构件并改变第二中层构件相对于第一中层构件的固定位置,再次用螺钉连结上层构件、中层构件和下层构件,可能会觉得该操作麻烦。
另外,由于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陀螺玩具中,玩家只能选择陀螺玩具的高度较高的状态及较低的状态这两个状态中的任一个,因此不能对陀螺玩具的高度进行微调整,缺乏趣味。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伴随部件的更换而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对高度进行微调整、改变旋转方式(包含移动的有无。)的陀螺玩具。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案涉及一种陀螺玩具,该陀螺玩具具有与对方的陀螺玩具碰撞的主体以及配置于该主体的下方且与游戏面接地的轴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轴部具备:基体部件;近似圆筒状的旋转部件,其在周向上能够旋转地插嵌于上述基体部件的凹部;轴体部件,其螺合于上述旋转部件的内侧并能通过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而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以及轴,其容纳于上述轴体部件的内部且前端能够在上述轴体部件的下端伸缩,
上述轴体部件构成为,即使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也维持其下端位于比上述旋转部件的下端更靠下侧的的位置的状态,
在上述轴体部件的内部利用施力构件对上述轴向上方或者下方的任一方施力,
若操作上述旋转部件而使上述旋转部件向规定的旋转位置旋转,则通过上述施力构件的作用力,上述轴的前端从上述轴体部件的下端向下方突出而使该轴接地,
若上述旋转部件向上述规定的旋转位置以外的旋转位置旋转,则上述轴的前端没入到上述轴体部件的内部且与上述轴体部件一起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上述轴体部件的下端接地。
第二方案在第一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轴体部件的内部利用施力构件对上述轴向下方施力,
在上述旋转部件的内表面,形成有在规定的位置设置有切口的阴螺纹,
在上述轴体部件的侧面,在外侧形成有阳螺纹,并且在规定的位置形成有开口部,
在上述轴的侧面,以向与该侧面垂直的方向突出的方式设置有凸部,
上述轴的凸部穿过上述轴体部件的开口部而向上述轴体部件的外侧突出,
若操作上述旋转部件而使上述旋转部件旋转,且上述旋转部件的阴螺纹的切口向上述轴的凸部的位置旋转,则上述轴的凸部与上述阴螺纹的卡合被解除,上述轴的前端从上述轴体部件的下端向下方突出,
若上述旋转部件的阴螺纹的切口以外的部分向上述轴的凸部的位置旋转,则上述轴的凸部与上述阴螺纹卡合,上述轴的前端没入到上述轴体部件的内部。
第三方案在第一方案或者第二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上述轴的凸部在下表面具有倾斜面,通过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上述旋转部件的阴螺纹的面向上述切口的上侧的角部与上述倾斜面抵接,并上推上述倾斜面,由此上推上述轴的凸部而使上述轴的凸部与上述阴螺纹卡合。
第四方案在第一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轴体部件的内部利用施力构件对上述轴向上方施力,
在上述旋转部件的内表面,形成有在规定的位置设置有切口的阴螺纹,
在上述轴体部件的侧面,在外侧形成有阳螺纹,并且在规定的位置形成有开口部,
在上述轴的侧面,以向与该侧面垂直的方向突出的方式设置有凸部,
上述轴的凸部穿过上述轴体部件的开口部而向上述轴体部件的外侧突出,
若操作上述旋转部件而使上述旋转部件旋转,且上述旋转部件的阴螺纹的切口向上述轴的凸部的位置旋转,则上述轴的凸部与上述阴螺纹的卡合被解除,上述轴的前端没入到上述轴体部件的内部,
若上述旋转部件的阴螺纹的切口以外的部分向上述轴的凸部的位置旋转,则上述轴的凸部与上述阴螺纹卡合,上述轴的前端从上述轴体部件的下端向下方突出。
第五方案在第一方案或者第四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上述轴的凸部在上表面具有倾斜面,通过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上述旋转部件的阴螺纹的面向上述切口的下侧的角部与上述倾斜面抵接,并按下上述倾斜面,由此按下上述轴的凸部而使上述轴的凸部与上述阴螺纹卡合。
第六方案在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上述轴体部件设为,通过固定于上述基体部件的限制部件,周向的动作被限制,通过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仅能在上下方向移动。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上述方案,能够通过使陀螺玩具的旋转部件旋转这一简单的操作,对陀螺玩具的高度进行微调整、容易地变更旋转的方式(包含移动的有无。)。
附图说明
图1是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陀螺玩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游戏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陀螺玩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陀螺玩具的分解剖视立体图。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陀螺玩具的轴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5(A)是表示设置于限制部件的圆柱部的内表面的凸部的图,图5(B)是表示设置于轴体部件的引导部的侧面的凹部(开口)的图。
图6是表示轴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7(A)是表示轴的凸部的下端比阳螺纹的下表面更靠下方的状态等的图,图7(B)是表示轴的凸部的下端与旋转部件的阴螺纹卡合的状态等的图。
图8是表示旋转部件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9(A)、图9(B)是对旋转部件的阴螺纹的面向切口的角部与轴的凸部的倾斜面抵接并将其上推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
图10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陀螺玩具中的主体、轴部以及飞轮的卡合关系,图10(A)是表示卡合解除时的状态的图,图10(B)是表示卡合状态的图。
图11是表示旋转部件的旋转角度为(A)0度、(B)90度、(C)180度时的轴体部件的突出长度、轴的前端的状态等的图。
图12是表示旋转部件的旋转角度为(A)270度、(B)360度时的轴体部件的突出长度、轴的前端的状态等的图。
图13是表示陀螺玩具的轴部的前端与游戏面的接地面积(A)较小时、(B)较大时的图。
符号说明
1 陀螺玩具
10 轴部
11 基体部件
11a 凹部
12 旋转部件
12c 阴螺纹
12c2 切口
13 轴体部件
13b 下端部(轴体部件的下端)
13c 阳螺纹
13g 开口部
14 轴
14c 凸部
14c1、14c2 倾斜面
15 弹簧(施力构件)
16 限制部件
40 主体
A 轴的前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表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陀螺玩具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图1是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陀螺玩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游戏方法进行说明的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陀螺玩具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陀螺玩具的分解剖视立体图,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陀螺玩具的轴部的分解立体图。
在本说明书中,上下、左右以及前后是指图2以及图3所示的方向。
实施方式的陀螺玩具1是能够在对战游戏中使用的陀螺玩具。
此外,在以下部分中,虽然对能够在通过陀螺玩具1彼此的碰撞所产生的冲击力使对方的陀螺玩具1如图1的右侧那样分解而胜利的对战游戏中使用的陀螺玩具1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陀螺玩具1也可以不是这样的能够分解的陀螺玩具。
如图2以及图3所示,陀螺玩具1构成为包括:构成下部构造并与游戏盘、板面、地面等游戏面接地的成为驱动器的轴部10;成为构成上部构造的层叠体的性能可变环30;以及与对方的陀螺玩具碰撞的主体40。
《细节构成》
[1.轴部10]
如图2至图4所示,轴部10具备基体部件11、旋转部件12、轴体部件13、轴14、限制部件16、按压部件17以及罩19。
基体部件11形成为碗状,在凹部11a的底部形成有圆形的孔11b。在基体部件11的左右的侧面上表面,分别形成有向下凹陷的槽11c,在槽11c中分别形成有螺钉插通孔11d。
在基体部件11的孔11b中,插嵌有近似圆筒状的旋转部件12。接着,旋转部件12的上部的圆筒部12a内嵌于基体部件11的凹部11a中,能够在基体部件11的凹部11a内沿其周向旋转。
在旋转部件12的下部,与圆筒部12a同心且略微小径的近似圆筒状的调整部12b和圆筒部12a一体地形成。调整部12b比基体部件11的下端更靠下侧,在基体部件11的下方向外部露出。
另外,在旋转部件12的调整部12b的内表面形成有阴螺纹12c。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阴螺纹12c中,在规定的位置设置有切口12c2(参照下文所述的图8),之后对这一点进行说明。
在旋转部件12的内侧配置有轴体部件13。在轴体部件13的下部,设置有容纳下文所述的轴14的圆筒状的容纳部13a,在容纳部13a的下端,延伸配置有与容纳部13a同心且略微小径的圆筒状的下端部13b。
在轴体部件13的容纳部13a的侧面的外侧形成有阳螺纹13c,轴体部件13在旋转部件12的内侧与旋转部件12螺合。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轴体部件13的容纳部13a的侧面设置有开口部13g,之后对这一点进行说明。
轴体部件13如下文所述,被限制部件16限制动作,以使得轴体部件13相对于基体部件11不会在周向上旋转。因此,即使如下文所述玩家操作旋转部件12的调整部12b而使旋转部件12相对于基体部件11在周向上旋转,轴体部件13也不会在周向上旋转,而是通过旋转部件12的旋转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因此,通过旋转部件12在周向上旋转,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的从旋转部件12下端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长度L(参照下文所述的图11(A)至图11(C)、图12(A)、图12(B))或变短或变长。
此时,即使使旋转部件12在能够旋转的角度范围内旋转,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也不会没入到旋转部件12内。即,即使使旋转部件12旋转并使轴体部件13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也会维持比旋转部件12的下端更靠下侧的状态。
另外,在轴体部件13的上部,设置有与容纳部13a同心且略微小径的圆筒状的引导部13d。
在轴体部件13的内部,容纳有轴14。在轴14的下部,设置有下端向下方形成为凸状的圆柱形的主体部14a。此外,以下,将轴14的主体部14a的下端称为轴14的前端A。
轴14的主体部14a形成为,其外径与轴体部件13的容纳部13a的内径相同或者比其稍小,能够沿轴体部件13的容纳部13a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另外,在轴14的上部,与主体部14a同心且略微小径的圆柱形的棒状部14b与主体部14a一体地设置。轴14的棒状部14b形成为其外径与轴体部件13的引导部13d的内径相同或者比其稍小。
接着,由于轴14的棒状部14b插入到轴体部件13的引导部13d内,由引导部13d引导而被限制为只能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即,由于棒状部14b在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不运动),当轴14的主体部14a在轴体部件13的容纳部13a内移动时,能够不向前后左右晃动而在上下方向上顺畅地移动。
轴14的棒状部14b的外壁面与轴体部件13的容纳部13a的内壁面之间配设有成为施力构件的弹簧15,利用弹簧15的作用力在轴体部件13的内部对轴14的主体部14a向下方施力。
但是,由于轴14的主体部14a的外径比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的内径大,因此即使被施力的轴14的主体部14a在轴体部件13的容纳部13a内向下方移动,也会和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卡合。因此,轴14不会从轴体部件13向下方脱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轴14的主体部14a的侧面设置有凸部14c,之后会对这一点进行说明。
另一方面,轴体部件13的上部的引导部13d插入到限制部件16的圆柱部16a内。限制部件16的圆柱部16a的内部设为空洞,下方开口。此外,如图4所示,在限制部件16的圆柱部16a的上端的侧面的前后,分别设置有爪B。
接着,如图5(A)所示,在限制部件16的圆柱部16a的内表面的规定位置处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垄状的凸部16b。
另外,如图5(B)所示,在轴体部件13的引导部13d的侧面,设置有向下方延伸的凹部(在该情况下为开口)13e。此外,图5(B)是表示使图4的轴体部件13围绕其中心轴旋转180度时的状态的图。
接着,若轴体部件13的引导部13d插入到限制部件16的圆柱部16a内,则限制部件16的圆柱部16a的凸部16b嵌入于轴体部件13的引导部13d的凹部13e中。因此,轴体部件13不能围绕其中心轴旋转,成为只允许沿限制部件16的圆柱部16a内的凸部16b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状态。
这样,由于利用限制部件16限制轴体部件13在周向上的动作(即围绕中心轴的旋转),因此如上文所述,即使玩家操作旋转部件12的调整部12b而使旋转部件12相对于基体部件11在周向上旋转,轴体部件13也不在周向上旋转,只能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此外,在轴体部件13移动到最上方的状态下,如图3所示,设置在轴体部件13前后的肩部13f嵌入于设置于限制部件16的孔16c中。
另外,在限制部件16的下端部在左右各形成一个突片16d,在各突片16d上分别形成有圆形的孔16e。限制部件16的各突片16d分别嵌入于基体部件11的各槽11c中,在该状态下,限制部件16的各孔16e配置于基体部件11的各螺钉插通孔11d的正上方。
在限制部件16的圆柱部16a上,以包围其外周的方式配置有按压部件17。在按压部件17的上表面形成有圆形的开口17a,限制部件16的圆柱部16a嵌入于按压部件17的开口17a中。接着,限制部件16的圆柱部16a的上表面向外部露出。按压部件17的上表面与限制部件16的圆柱部16a的上表面共面。
另外,在按压部件17的上表面,在左右对称的位置(两个位置)分别形成有沿径向延伸的凸条(突起)18。另外,在按压部件17的外周下端部分别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突出的腿部17b,腿部17b插通至设置于下文所述的罩19的孔19c并与罩19卡合。
在按压部件17的周围配置有罩19。罩19具备圆筒部19a、以及在其下端部形成为环状的凸缘19b,在圆筒部19a以及凸缘19b上,在前后分别形成有孔19c。
另外,在罩19的圆筒部19a上,在左右分别形成有突出部19d,突出部19d的外表面与凸缘19b的外周面共面。
在罩19的突出部19d的下表面,分别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圆柱体19e,各圆柱体19e嵌入于限制部件16的突片16d的孔16e。另外,在各圆柱体19e的中央,分别形成有向下开口的阴螺纹部19f。
如上文所述,限制部件16的孔16e配置于基体部件11的螺钉插通孔11d的正上方。接着,由于如上所述,罩19的圆柱体19e嵌入于该限制部件16的孔16e,因此设置于罩19的圆柱体19e的阴螺纹部19f位于基体部件11的螺钉插通孔11d的正上方。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陀螺玩具1的轴部10中,通过将螺钉20从下方朝上插入于螺钉插通孔11d并与阴螺纹部19f螺合,限制部件16和罩19与基体部件11螺装并固定。
另外,按压部件17也经由限制部件16、罩19固定于基体部件11。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陀螺玩具1的轴部10中,限制部件16、按压部件17和罩19固定于基体部件11且不相对于基体部件11相对运动。
能够使旋转部件12相对于基体部件11在周向上旋转。
轴体部件13能够通过旋转部件12的旋转,相对于基体部件11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另外,利用弹簧15的弹发力在轴体部件13的容纳部13a的内部对轴14向下方施力,但轴14能够在轴体部件13的容纳部13a内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用于使轴14的前端A在轴体部件13的下端伸缩的机构]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陀螺玩具1的轴部10中,若使旋转部件12相对于基体部件11在周向上旋转,则如上所述,能够使轴体部件13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同时使轴14的前端A在轴体部件13的下端(即下端部13b)自动地伸缩(即,或从轴体部件13的下端向下方突出,或没入到轴体部件13的下端内)。
接着,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只使旋转部件12旋转,使轴14的前端A在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伸缩。
以下,对用于使轴14的前端A在轴体部件13的下端伸缩的机构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轴14的主体部14a上,以从其侧面分别向左右方向突出的方式设置有凸部14c。
此外,在以下部分中,以凸部14c设置于轴14的主体部14a的左右为前提进行说明,但是凸部14c也可以设置于轴14的主体部14a的前后等其它位置,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凸部14c设置于轴14的主体部14a的左右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14c分别设置于轴14的主体部14a的上侧及下侧(左右各两个,计四个),分别与轴14的主体部14a一体地形成。
另外,凸部14c在下方形成凸出的楔形,在其下表面的前后具有倾斜面14c1、14c2。此外,以下,将倾斜面14c1、14c2的边界部分(即楔形的下端部分)称为凸部14c的下端α。
另外,如图4、图5(B)所示,在轴体部件13的容纳部13a的左右的侧面的规定位置,分别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细长的开口部13g,容纳于轴体部件13的容纳部13a内的轴14的凸部14c穿过这些开口部13g而向容纳部13a的外侧突出。
此外,轴体部件13的阳螺纹13c在开口部13g的部分断开。另外,轴14的凸部14c的前端面与轴体部件13的阳螺纹13c的外周面共面。
如上文所述,在被弹簧15向下方施力的轴14的主体部14a位于轴体部件13的容纳部13a内的最低位置的情况下,如图7(A)所示,轴14的前端A从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向下方突出。
而且,在该状态下,轴14的凸部14c的下端α比轴体部件13的阳螺纹13c的下表面13c1靠下。此外,如上所述,在轴14的凸部14c的部分,即开口部13g的部分中,阳螺纹13c被断开而不存在阳螺纹13c。因此,在以下的部分中,虽然表述为轴14的凸部14c的下端α比阳螺纹13c的下表面13c1靠下,但是正确地说,应该是与连结轴体部件13的开口部13g的两侧(前后)的阳螺纹13c的下表面13c1的假想面相比,位于下方。
但是,由于轴体部件13与旋转部件12螺合,因此在轴体部件13的阳螺纹13c的下表面13c1与设置于旋转部件12的内表面的阴螺纹12c的上表面12c1(参照图7(B)中的单点划线)抵接。
接着,在该状态下,如图7(B)所示,轴14的凸部14c被上推而成为轴14的凸部14c的下端α与阴螺纹12c的上表面12c1卡合的状态。因此,轴14的主体部14a也成为在轴体部件13的容纳部13a内被上推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轴14的前端A没入到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内。
接着,在该状态下,即使玩家操作旋转部件12的调整部12b而使旋转部件12在周向上旋转,由于保持轴14的凸部14c的下端α与阴螺纹12c的上表面12c1卡合的状态,因此只会变成轴14的前端A没入到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内的状态。
此外,如上文所述,若使旋转部件12旋转,则由于轴体部件13自身在旋转部件12内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因此在该情况下,以轴14的前端A没入到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内的状态,轴体部件13与轴14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上方观察旋转部件12时,如图8所示,在阴螺纹12c上,在规定的位置(该情况是以圆筒状的旋转部件12的中心轴对称的两个位置)设置有切口12c2。
因此,若玩家操作旋转部件12的调整部12b而使旋转部件12在周向上旋转从而使旋转部件12向规定的旋转位置旋转,即若阴螺纹12c的切口12c2向轴14的凸部14c的位置旋转,则轴14的凸部14c与阴螺纹12c的上表面12c1的卡合被解除。因此,轴14的主体部14a利用弹簧15的作用力向轴体部件13的容纳部13a内的最低位置移动,如图7(A)所示,轴14的前端A从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向下方突出。
另外,若玩家操作旋转部件12的调整部12b而使旋转部件12在周向上旋转从而使旋转部件12向规定的旋转位置以外的旋转位置旋转,即若阴螺纹12c的切口12c2以外的部分向轴14的凸部14c的位置旋转,则轴14的凸部14c的下端α与阴螺纹12c的上表面12c1卡合。因此,轴14的主体部14a克服弹簧15的作用力而在轴体部件13的容纳部13a内向上方被上推,如图7(B)所示,轴14的前端A没入到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这样,通过旋转部件12在周向上旋转,轴14的前端A或自动地从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向下方突出,或没入到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内,即,自动地伸缩。
而且,玩家能够通过只使旋转部件12旋转,使轴14的前端A在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伸缩。
此外,如上所述,若使旋转部件12旋转,则轴14的凸部14c从其下端α比阳螺纹13c的下表面13c1靠下的状态,上升到与阴螺纹12c的上表面卡合的位置。
此时,如图9(A)所示,若使旋转部件12旋转,则旋转部件12的阴螺纹12c的面向切口12c2的上侧的角部与轴14的凸部14c的倾斜面14c1抵接。接着,若进一步使旋转部件12旋转,则阴螺纹12c的上侧的角部一边在轴14的凸部14c的倾斜面14c1上滑动,一边上推倾斜面14c1。
因此,通过使旋转部件12旋转,轴14的凸部14c顺畅地被上推,如图7(B)所示,顺畅地被上推至轴14的凸部14c的下端α与阴螺纹12c的上表面12c1卡合的状态。
使旋转部件12向相反方向旋转的情况也同样,如图9(B)所示,由于旋转部件12的阴螺纹12c的上侧的角部与轴14的凸部14c的倾斜面14c2抵接并顺畅地上推,因此轴14的凸部14c被顺畅地上推至图7(B)所示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这样,通过使旋转部件12旋转,能够使轴14的前端A在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处容易并且顺畅地伸缩。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陀螺玩具1中,在轴14的前端A从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向下方突出的状态下,由于向下方突出的轴14的前端A与游戏面接地,因此与游戏面的接地面积变小,陀螺玩具1成为停留在游戏面上的一个位置并旋转的状态。
另外,在轴14的前端A没入到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内的状态下,由于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自身与游戏面接地,因此与游戏面的接地面积变大,陀螺玩具1成为一边旋转一边在游戏面上移动的状态。
[2.性能可变环30]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飞轮作为性能可变环30(参照图2以及图3)。该性能可变环30成为板状。如图3所示,在该性能可变环30的底面形成有能够从下方容纳轴部10的凸缘19b的环形阶梯部31。另外,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该性能可变环30的上表面,在夹持旋转轴(即,轴部10的轴体部件13、轴14等中心轴)的轴线在左右方向上对置的两个位置分别形成有朝向上方伸出的突出部32。在各突出部32的下侧部分,形成有能够从下方容纳轴部10的突出部19d的凹部33。另外,在性能可变环30的上表面,在紧靠各突出部32的外侧形成有向上方延伸的舌片34。舌片34比突出部32更向上方突出。此外,作为该性能可变环30,也可以是代替飞轮或者与飞轮一体地在外周面有突出部而容易攻击对方的陀螺玩具1的性能可变环、或者在外周面有凹部而难以受到来自对方的陀螺玩具1的攻击的性能可变环。
[3.主体40]
主体40成为圆盘状。如图2所示,该主体40具备基体400以及在俯视观察时与基体400大致相同形状且覆盖在基体400上的透明罩体401。
在主体40的外周形成有凹凸40a。另外,在基体400的中央形成有圆孔41。上述透明罩体401覆盖除去圆孔41等的部分。进一步,在主体40的下表面,形成有能够从下方容纳性能可变环30的突出部32的环形凹部42。
在划分形成该环形凹部42的内周壁43a的内周面下端,夹持旋转轴的轴线在前后方向对置的两个位置分别突出设置有朝向半径方向内侧伸出的爪(卡合部)44。
另外,在内周壁43a的内周面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夹持旋转轴的轴线在左右方向对置的两个位置分别突出设置有朝向半径方向内侧伸出的突起47。
进一步,在内周壁43a的下端面,夹持旋转轴的轴线在左右方向对置的两个位置分别形成有连续形成凹凸且与上述凸条18啮合的起伏部45。
另外,在主体40的划分形成环形凹部42的顶壁43b上,形成有能够从下方插入性能可变环30的舌片34的弧形狭缝46。该弧形狭缝46的长度为舌片34能够充分移动的长度。
[4.识别用部件60]
识别用部件60安装于圆孔41。该识别用部件60用于陀螺玩具1的识别、玩家的识别。
为了识别,在实施方式中,虽然未图示,但是可以准备互相具有不同模样以及/或者颜色的部件作为该识别用部件60,利用突起47将玩家从中选择的一个识别用部件60螺纹式安装于圆孔41。
《组装方法》
接下来,对陀螺玩具1的组装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将旋转部件12在周向上可旋转地插嵌于轴部10的基体部件11的凹部11a的孔11b中。此时,旋转部件12的调整部12b配置于比基体部件11的下端更靠下侧,在基体部件11的下方向外部露出。接着,使形成于轴体部件13的侧面的阳螺纹13c与形成于旋转部件12的内表面的阴螺纹12c螺合。在轴体部件13的内部容纳有轴14。接着,在设置于轴体部件13的引导部13d的凹部13e中嵌入限制部件16的圆柱部16a的凸部16b,将轴体部件13的引导部13d插入于限制部件16的圆柱部16a中。接着,将限制部件16的各突片16d嵌入于基体部件11的各槽11c中。接着,使按压部件17的腿部17b插通罩19的孔19c而使按压部件17与罩19卡合,在该状态下,使按压部件17与罩19覆盖限制部件16。接着,将罩19的突出部19d的下表面的圆柱体19e嵌入于限制部件16的孔16e中。接着,将螺钉20从下方朝上插入于螺钉插通孔11d并使其与阴螺纹部19f螺合而将限制部件16与罩19固定于基体部件11。
这样,组装轴部10。
接下来,使轴部10的突出部19d从下方与性能可变环30的凹部33对准,将轴部10和性能可变环30组装成嵌合状态。接着,使该组装体从下方接近主体40。此时,使上述组装体的性能可变环30的舌片34与主体40的弧形狭缝46的规定的端对准(参照图10(A))。该状态是轴部10的爪B和主体40的爪44在上下方向上不重合的状态。该状态是卡合解除状态。然后,对上述组装体的轴部10向主体40侧进行按压。于是,首先,性能可变环30被按压在主体40的下表面,进一步,轴部10的爪B被相对地推高到比主体40的爪44更靠上方的位置。接着,使轴部10与性能可变环30一体地相对于主体40旋转直至舌片34移动到与上述规定的端相反一侧的端(参照图10(B))。该情况下的旋转是主体40以及性能可变环30和轴部10的相对旋转,在图10(B)中,示出了使轴部10侧相对于主体40以及性能可变环30旋转的状态。于是,成为轴部10的爪B和主体40的爪44上下重合的状态。接着,若将手从轴部10放开,则轴部10的爪B的下表面和主体40的爪44的上表面抵接。
轴部10的爪B的下表面和主体40的爪44的上表面抵接的状态是卡合状态。由此,轴部10、性能可变环30以及主体40结合,陀螺玩具1组装完成。
《游戏方法》
接着,对使用该陀螺玩具1的游戏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在该游戏方法的一个例子中,尤其对陀螺玩具1的高度的微调整、旋转的方式(包含移动的有无。)的变更进行说明。
例如,玩家以用一只手持有陀螺玩具1的主体40等,用另一只手握住轴部10的旋转部件12的调整部12b并使其在周向上旋转的方式进行操作,使轴体部件13相对于旋转部件12上升。
接着,若旋转部件12向规定的旋转位置(以下,将该旋转位置称为旋转角度为0度的位置。)旋转而旋转部件12的阴螺纹12c的切口12c2向轴14的凸部14c的位置旋转,则轴14的凸部14c和阴螺纹12c的上表面12c1的卡合被解除。因此,轴14的主体部14a由于弹簧15的作用力向轴体部件13的容纳部13a内的最低位置移动,如图11(A)所示,轴14的前端A从成为轴体部件13的下端的下端部13b向下方突出。
若玩家使该状态的陀螺玩具1在游戏面上旋转,则轴14的前端A成为与游戏面接地的状态,由于与游戏面的接地面积变小,因此陀螺玩具1停留在游戏面上的一个位置并旋转。
另外,若玩家以使旋转部件12的调整部12b从图11(A)的状态向相反方向在周向上旋转的方式进行操作,则由于轴14的凸部14c和阴螺纹12c的上表面12c1卡合,因此轴14的主体部14a克服弹簧15的作用力而在轴体部件13的容纳部13a内上升,轴14的前端A没入到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内。
接着,在使旋转部件12从旋转角度为0度的位置旋转180度的期间,如图11(B)所示,以轴14的前端A没入到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内的状态,轴14与轴体部件13一起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接着,与旋转部件12的旋转角度对应,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从旋转部件12下端到下方的突出长度L发生变化。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陀螺玩具1中,玩家仅使陀螺玩具1的轴部10的旋转部件12旋转,能够使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的突出长度L发生变化,能够使陀螺玩具1自身的高度发生变化。此外,在图11(B)中,表示了使旋转部件12从旋转角度为0的位置旋转90度的状态。
另外,若玩家使该状态的陀螺玩具1在游戏面上旋转,则由于成为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与游戏面接地的状态,因此和轴14的前端A与游戏面接地的情况相比,与游戏面的接地面积变大,陀螺玩具1一边旋转一边在游戏面上移动。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陀螺玩具1中,玩家通过只使陀螺玩具1的轴部10的旋转部件12旋转,能够使陀螺玩具1在游戏面上的旋转方式如上所述,从停留在游戏面上的一个位置并旋转的状态变更为一边旋转一边在游戏面上移动的状态。
若玩家以使旋转部件12的调整部12b从图11(B)的状态进一步向周向旋转的方式进行操作,使旋转部件12从旋转角度为0度的位置旋转180度,则如图11(C)所示,轴14的前端A从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突出。
接着,若玩家使旋转部件12的调整部12b进一步向周向旋转,则在旋转部件12的旋转角度从180度到360度之间,如图12(A)所示,以轴14的前端A没入到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内的状态,轴14与轴体部件13一起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与旋转部件12的旋转角度对应,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的突出长度L发生变化。此外,在图12(A)中,表示了使旋转部件12从旋转角度为0的位置旋转270度的状态。
接着,若玩家使旋转部件12的调整部12b进一步向周向旋转,使旋转部件12旋转360度,则如图12(B)所示,轴14的前端A从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突出。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对使旋转部件12从旋转角度为0度旋转到360度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能使旋转部件12在从0度到360度的旋转角度范围内旋转,可以适当地设定旋转部件12的旋转角度。
《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陀螺玩具1,玩家只需要进行握持陀螺玩具1的轴部10的旋转部件12的调整部12b并使旋转部件12旋转,这一非常简单的操作,就能使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的突出长度L发生变化而使陀螺玩具1自身的高度发生变化。接着,此时,如果将旋转部件12的圆筒状的调整部12b的直径在一定程度上扩大,那么在玩家容易握持并操作旋转部件12的调整部12b的同时,玩家能够巧妙地调整旋转部件12的旋转角度,能够只通过使旋转部件12旋转这一非常简单的操作,对陀螺玩具1自身的高度容易地进行微调整。
另外,玩家通过只进行上述非常简单的操作,能够使轴14的前端A在轴体部件13的下端(下端部13b)伸缩。
因此,能够容易地使陀螺玩具1在游戏面上的旋转方式在使轴14的前端A从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突出并在游戏面上的一个位置停留并旋转的状态、和使轴14的前端A没入到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内而一边旋转一边在游戏面上移动的状态之间变更。另外,通过使轴14的前端A从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突出,能够根据轴14的前端A的突出量,调高陀螺玩具1的高度。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陀螺玩具1中,在改变陀螺玩具1的高度、改变旋转的方式(使轴14伸缩)时,玩家抓握陀螺玩具1的轴部10的旋转部件12的调整部12b而使旋转部件12旋转即可,不需要向前文所述的专利文献1的陀螺玩具一样,将连结陀螺玩具的各构件的螺钉取下等而改变陀螺玩具的高度,或者更换下层构件而改变轴部的前端的形状。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陀螺玩具1,玩家只需要进行抓握陀螺玩具1的轴部10的旋转部件12并使其旋转这一非常简单的操作,无需更换部件,就能对陀螺玩具1的高度进行微调整,或容易地变更旋转的方式(包含移动的有无。)。
此外,不言而喻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玩家在使旋转部件12的调整部12b在周向上旋转而旋转部件12的旋转角度变为0度、180度、360度时,轴14的前端A从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向下方突出(参照图11(A)、图11(C)、图12(B)),若使旋转部件12的旋转角度从这些角度稍微偏移,则轴14的前端A马上没入到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内(参照图11(B)、图12(A))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即,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轴14的前端A从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突出的突出程度进行微调整有可能很难。
因此,例如将图7(A)等所示的轴体部件13的容纳部13a的开口部13g在前后方向上扩大(即前后方向的宽度形成为更大),轴14的凸部14c的宽度也与其一致而形成为较大(旋转部件12的阴螺纹12c的切口12c2的宽度也与其一致而扩大。)。若这样构成,则轴14的凸部14c的各倾斜面14c1、14c2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变得更长(成为更加平缓地倾斜的状态。)。
因此,如图9(A)、图9(B)所示,旋转部件12的阴螺纹12c的面向切口12c2的角部从与轴14的凸部14c的倾斜面14c1、倾斜面14c2抵接的状态到变为如图7(B)所示轴14的凸部14c被上推而使轴14的凸部14c的下端α与阴螺纹12c的上表面12c1卡合的状态,使旋转部件12旋转的旋转角度的范围比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更广。
接着,若使旋转部件12在该较广的旋转角度范围内旋转,则伴随着旋转部件12的旋转,轴14的前端A从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向下方逐渐突出,最突出之后,这次能够形成逐渐没入到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内的状态。
因此,例如通过使陀螺玩具1这样构成,通过使旋转部件12向周向旋转,不仅是上述实施方式那样的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从旋转部件12下端向下方突出的长度L,同时,也能对轴14的前端A从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突出的突出程度进行微调整。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等中,对在轴体部件13的内部,通过施力构件(弹簧15)对轴14向下方施力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但是,也能构成为在轴体部件13的内部通过施力构件对轴14向上方施力。这种情况下,虽然省略图示,但是成为施力构件的弹簧15例如配设于轴体部件13内的轴14的主体部14a的下端和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的上端之间。
接着,在该情况下,与图6等所示的情况上下相反,轴14的凸部14c构成为在上表面具有倾斜面14c1、14c2、凸部14c的上端α(该情况下成为上端。)。
接着,若玩家使旋转部件12向周向旋转而旋转部件12的阴螺纹12c的切口12c2在轴14的凸部14c的位置旋转,则轴14的凸部14c和阴螺纹12c的卡合被解除,轴14的主体部14a利用弹簧15的作用力,与图7(A)所示的情况上下相反地在轴体部件13内向上方移动,轴14的前端A没入于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内。
另外,若玩家使旋转部件12向周向旋转而旋转部件12的阴螺纹12c的切口12c2以外的部分向轴14的凸部14c的位置旋转,则与图9(A)、图9(B)所示的情况上下相反,通过旋转部件12的旋转,旋转部件12的阴螺纹12c的面向切口12c2的下侧的角部与设置于凸部14c的上表面的倾斜面抵接,通过按下倾斜面,克服弹簧15的作用力而按下轴14的凸部14c,轴14的凸部14c与阴螺纹12c卡合。
因此,与图7(B)所示的状态上下相反,由于轴14的主体部14a在轴体部件13内向下方移动,因此轴14的前端A从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向下方突出。
因此,该情况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图11(A)至图11(C)、图12(A)、图12(B)相反,当图11(A)、图11(C)、图12(B)所示的旋转部件12的旋转角度成为0度、180度、360度时,轴14的前端A没入到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内,在图11(B)、图12(A)所示的旋转部件12的旋转角度是这些角度以外的角度的情况下,轴14的前端A成为从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向下方突出的状态。
此外,这种情况也如上所述,伴随着旋转部件12的旋转,能够使轴14的前端A构成为从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逐渐向下方突出,或者逐渐没入到轴体部件13的下端部13b内。

Claims (6)

1.一种陀螺玩具,该陀螺玩具具有与对方的陀螺玩具碰撞的主体以及配置于该主体的下方且与游戏面接地的轴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部具备:基体部件;近似圆筒状的旋转部件,其在周向上能够旋转地插嵌于所述基体部件的凹部;轴体部件,其螺合于所述旋转部件的内侧并能通过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而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以及轴,其容纳于所述轴体部件的内部且前端能够在所述轴体部件的下端伸缩,
所述轴体部件构成为,即使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也维持其下端位于比上述旋转部件的下端更靠下侧的位置的状态,
在所述轴体部件的内部利用施力构件对所述轴向上方或者下方的任一方施力,
若操作所述旋转部件而使所述旋转部件向规定的旋转位置旋转,则通过所述施力构件的作用力,所述轴的前端从所述轴体部件的下端向下方突出而使该轴接地,
若所述旋转部件向所述规定的旋转位置以外的旋转位置旋转,则所述轴的前端没入到所述轴体部件的内部且与所述轴体部件一起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所述轴体部件的下端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陀螺玩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轴体部件的内部利用施力构件对所述轴向下方施力,
在所述旋转部件的内表面,形成有在规定的位置设置有切口的阴螺纹,
在所述轴体部件的侧面,在外侧形成有阳螺纹,并且在规定的位置形成有开口部,
在所述轴的侧面,以向与该侧面垂直的方向突出的方式设置有凸部,
所述轴的凸部穿过所述轴体部件的开口部而向所述轴体部件的外侧突出,
若操作所述旋转部件而使所述旋转部件旋转,且所述旋转部件的阴螺纹的切口向所述轴的凸部的位置旋转,则所述轴的凸部与所述阴螺纹的卡合被解除,所述轴的前端从所述轴体部件的下端向下方突出,
若所述旋转部件的阴螺纹的切口以外的部分向所述轴的凸部的位置旋转,则所述轴的凸部与所述阴螺纹卡合,所述轴的前端没入到所述轴体部件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陀螺玩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的凸部在下表面具有倾斜面,通过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所述旋转部件的阴螺纹的面向所述切口的上侧的角部与所述倾斜面抵接,并上推所述倾斜面,由此上推所述轴的凸部而使所述轴的凸部与所述阴螺纹卡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陀螺玩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轴体部件的内部利用施力构件对所述轴向上方施力,
在所述旋转部件的内表面,形成有在规定的位置设置有切口的阴螺纹,
在所述轴体部件的侧面,在外侧形成有阳螺纹,并且在规定的位置形成有开口部,
在所述轴的侧面,以向与该侧面垂直的方向突出的方式设置有凸部,
所述轴的凸部穿过所述轴体部件的开口部而向所述轴体部件的外侧突出,
若操作所述旋转部件而使所述旋转部件旋转,且所述旋转部件的阴螺纹的切口向所述轴的凸部的位置旋转,则所述轴的凸部与所述阴螺纹的卡合被解除,所述轴的前端没入到所述轴体部件的内部,
若所述旋转部件的阴螺纹的切口以外的部分向所述轴的凸部的位置旋转,则所述轴的凸部与所述阴螺纹卡合,所述轴的前端从所述轴体部件的下端向下方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陀螺玩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的凸部在上表面具有倾斜面,通过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所述旋转部件的阴螺纹的面向所述切口的下侧的角部与所述倾斜面抵接,并按下所述倾斜面,由此按下所述轴的凸部而使所述轴的凸部与所述阴螺纹卡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陀螺玩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体部件设为,通过固定于所述基体部件的限制部件,周向的动作被限制,通过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仅能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CN201920991583.7U 2018-10-15 2019-06-27 陀螺玩具 Active CN21072865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94051 2018-10-15
JP2018194051A JP6570019B1 (ja) 2018-10-15 2018-10-15 コマ玩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28652U true CN210728652U (zh) 2020-06-12

Family

ID=67844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91583.7U Active CN210728652U (zh) 2018-10-15 2019-06-27 陀螺玩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114271A1 (zh)
JP (1) JP6570019B1 (zh)
KR (1) KR20200042371A (zh)
CN (1) CN210728652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32088B1 (ja) * 2018-10-30 2020-01-15 株式会社タカラトミー コマ玩具及びコマ玩具セット
JP6704593B1 (ja) * 2019-11-22 2020-06-03 株式会社タカラトミー コマ玩具
JP6845455B1 (ja) * 2020-07-14 2021-03-17 株式会社タカラトミー コマ玩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49384U (ja) 2009-01-09 2009-03-26 株式会社タカラトミー コマ玩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70019B1 (ja) 2019-09-04
JP2020062071A (ja) 2020-04-23
US20200114271A1 (en) 2020-04-16
KR20200042371A (ko) 2020-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28652U (zh) 陀螺玩具
JP6431629B1 (ja) コマ玩具
US9849393B2 (en) Toy top
CN210057374U (zh) 陀螺玩具
JP5969151B1 (ja) コマ玩具
JP6184576B1 (ja) コマ玩具
JP6258541B1 (ja) コマ玩具
JP6232112B1 (ja) コマ玩具
JP5793631B1 (ja) コマ玩具
US9597604B1 (en) Toy top
US20110256796A1 (en) Toy top
JP6232113B1 (ja) コマ玩具、及びコマ玩具の部品の取付け方法
JP6431630B1 (ja) コマ玩具
CN210963902U (zh) 陀螺玩具以及陀螺玩具组件
JP6236177B1 (ja) コマ玩具
JP6334757B1 (ja) コマ玩具
JP6644338B1 (ja) コマ玩具
JP3881994B2 (ja) コマ玩具
CN210229121U (zh) 陀螺玩具
JP3083515U (ja) コマ玩具
JP2020005960A (ja) コマ玩具
JP3092120U (ja) コマ玩具
JPH0414826Y2 (zh)
JP4751672B2 (ja) 変形装飾構造を備えた玩具
KR20110000558U (ko) 점핑 완구 팽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