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88225U - 内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用具 - Google Patents

内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88225U
CN210688225U CN201921536853.1U CN201921536853U CN210688225U CN 210688225 U CN210688225 U CN 210688225U CN 201921536853 U CN201921536853 U CN 201921536853U CN 210688225 U CN210688225 U CN 2106882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
tooth
profile
gas
fir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3685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松茂
何贤德
张炳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3685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882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882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882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用具。内火盖包括火孔部,火孔部内设有空腔,空腔的侧壁开设有连通空腔的多个第一齿形火孔和多个第二齿形火孔,第一齿形火孔和第二齿形火孔沿内火盖的周向交错间隔设置,第一齿形火孔的尺寸大于第二齿形火孔的尺寸,火孔部包括与每个第二齿形火孔出气口间隔相对的挡板结构,挡板结构位于相邻两个第一齿形火孔之间,挡板结构与第二齿孔火孔之间形成有燃气通道,燃气通道连通相邻两个第一齿形火孔的根部。上述实施方式的内火盖采用大、小火齿在周向上交错设置,并在小火齿的出气口处设置挡板结构。该结构阻挡了燃气的直喷,燃气需绕过挡板才能与空气接触,降低了燃气与空气接触时的速度,防止离焰和脱火。

Description

内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稳焰结构的内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燃气用具包括有燃烧器,通过燃烧器向外喷射的燃气点燃来形成火焰,这样的燃气用具已被人们广泛地用于煮食和加热用。具体地,内环火盖开设有火孔,燃气会从火孔向外喷射,燃气经点燃后燃烧来形成火焰。然而,燃气从火孔流出会带走火孔根部的热量,容易导致燃气不容易被点燃,从而导致离焰和脱火的发生。因此,为了防止燃气在燃烧的过程中发生离焰和脱火,需对燃烧器增加可靠的稳焰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用具。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内火盖,其包括火孔部,所述火孔部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侧壁开设有连通所述空腔的多个第一齿形火孔和多个第二齿形火孔,所述第一齿形火孔和所述第二齿形火孔沿所述内火盖的周向交错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齿形火孔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齿形火孔的尺寸,所述火孔部包括与每个所述第二齿形火孔出气口间隔相对的挡板结构,所述挡板结构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齿形火孔之间,所述挡板结构与所述第二齿形火孔之间形成有燃气通道,所述燃气通道连通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齿形火孔的根部。
上述实施方式的内火盖采用大、小火齿在周向上交错设置,并在小火齿的出气口处设置挡板结构。该结构阻挡了燃气的直喷,燃气需绕过挡板才能与空气接触,降低了燃气与空气接触时的速度,防止离焰和脱火。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火孔部的外周面设有台阶面,所述挡板结构凸设在所述台阶面。如此,使得内火盖燃烧效率大大提高,减少室内一氧化碳的含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火盖包括部分地位于所述空腔内的柱部,所述柱部连接所述火孔部,所述柱部将所述空腔分隔成环形空腔。如此,环形空腔有利于燃气能够快速地从空腔流向齿形火孔,避免燃气在空腔内长时间积聚而影响燃烧效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腔的顶面形成有凹陷,所述凹陷围绕所述柱部,所述凹陷用于将所述柱部外侧面的气流导向所述第一齿形火孔。如此,进一步使靠近柱部外侧面的燃气快速地导向第一齿形火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凹陷形成有用于改变气流方向的导流弧面。如此,进而使得燃气流动更加顺畅,较好地为第一齿形火孔供应燃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柱部的外侧面形成有台阶结构。如此,方便将内火盖定位至燃烧器的分气盘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柱部是中空的。如此,能够减小内火盖的重量以及节约内火盖的材料。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所述挡板结构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齿形火孔的宽度。如此,一方面,挡板结构不会对第一齿形火孔的出气造成遮挡,另一方面,从第一齿形火孔根部喷出的燃气,能够在相邻两个挡板结构之间所形成的间隙中扩散,降低气流速度,使稳焰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燃烧器,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内火盖。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燃气用具,其包括上述实施方式的燃烧器。
上述燃烧器和燃气用具中,燃烧器和燃气用具的内火盖采用大、小火齿在周向上交错设置,并在小火齿的出气口处设置挡板结构。该结构阻挡了燃气的直喷,燃气需绕过挡板才能与空气接触,降低了燃气与空气接触时的速度,防止离焰和脱火。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内火盖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内火盖的另一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内火盖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内火盖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内火盖的部分尺寸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内火盖的仰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内火盖100;
火孔部10、底面11、顶面12、燃气通道13、第一齿形火孔14、挡板结构15、台阶面151、第二齿形火孔16、空腔17、柱部171、容腔1711、凹陷172、导流弧面173、台阶结构174、空腔的侧壁175、周向侧面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内火盖100,包括火孔部10,火孔部10内设有空腔17,空腔17的侧壁175开设有连通空腔17的多个第一齿形火孔14 和多个第二齿形火孔16,第一齿形火孔14和第二齿形火孔16沿内火盖100的周向B-B 交错间隔设置,第一齿形火孔14的尺寸大于第二齿形火孔16的尺寸,火孔部10包括与第二齿形火孔16出气口间隔相对的挡板结构15,挡板结构15位于相邻两个第一齿形火孔14之间,挡板结构15与第二齿形火孔16之间形成有燃气通道13,燃气通道13 连通相邻两个第一齿形火孔14的根部。
上述实施方式的内火盖100采用大、小火齿在内火盖100的周向上交错设置,并在小火齿的出气口处设置挡板结构15。该结构阻挡了燃气的直喷,燃气需绕过挡板才能与空气接触,降低了燃气与空气接触时的速度,防止离焰和脱火。
可以理解,当燃气的流速过快时,燃气会带走火孔根部的热量,导致燃气不容易被点燃,从而导致离焰和脱火现象的发生,而且燃气会因二次空气的补充不足而造成燃烧不充分,从而提高了一氧化碳的含量,如此,既降低了燃气的利用率,又增加了内火盖 100的不安全性,影响内火盖100的使用效果。因此,为了保证燃气的成分燃烧,有必要设置稳焰挡板结构15对内火盖100进行改善。
请参考图1-图6,内火盖100整体基本呈圆柱体形,第一齿形火孔14和第二齿形火孔16设在空腔17的侧壁175处,沿着内火盖100的周向B-B的方向,第一齿形火孔 14和第二齿形火孔16交错间隔设置,挡板结构15设在相邻两个第一齿形火孔14之间,也就是在每个第二齿形火孔16的出气口间隔相对处,挡板结构15与第二齿形火孔16 的间隔空间共同限定形成燃气通道13,燃气通道13可用于连通相邻的两个第一齿形火孔14的根部,如此,燃气流经挡板结构15时,流速降低,而在燃气通道13所形成的火焰,会从内火盖100火孔的根部稳住火孔所形成的火焰,可避免燃气在火孔发生离焰和脱火,或减少燃气在火孔发生离焰和脱火的机率。
具体地,齿形火孔整体沿内火盖100的高度方向A-A呈长条状,相较于圆形火孔,齿形火孔在内火盖100的高度方向A-A上的长度较长,能够形成火力较大的火焰。而在燃烧过程中,齿形火孔的火孔较长,燃气从火孔流出会带走火孔根部的热量,导致燃气不容易被点燃,从而导致离焰和脱火的发生。因此,在相邻两个第一齿形火孔14之间设置挡板结构15,挡板结构15与第二齿形火孔16之间形成有燃气通道13,燃气流经燃气通道13时,稳定燃烧,燃气通道13所形成的火焰能够稳住第一齿形火孔14所形成的火焰,进而达到稳定燃烧,防止离焰和脱火的现象出现。
请参考图5,在一个例子中,火孔部10的相邻两个第一齿形火孔14之间的距离L1范围为[6,8]mm,较佳为7mm,当然,在其它例子中,相邻两个第一齿形火孔14之间的距离L1也可选择其它数值,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第一齿形火孔14的宽L2为1.3mm,沿内火盖100的高度方向A-A的高L3为4.5mm。在其它例子中,第一齿形火孔14的宽L2可在[1.2,1.4]mm范围选择或其它范围选择,高L3可在[3.5,5.5]mm范围选择或其它范围选择,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多个第一齿形火孔14的尺寸大小一致,例如,第一齿形火孔14的宽L2的尺寸都是相同,高L3的尺寸都是相同的。
请参考图4-图5,第一齿形火孔14的尺寸比第二齿形火孔16的尺寸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齿形火孔16的宽L4为1mm,沿内火盖100的高度方向A-A的高L5为 1.2mm。在其它例子中,第二齿形火孔16的宽L4可在[0.9,1.1]mm范围选择或其它范围选择,高L5可在[1.1,1.3]mm范围选择或其它范围选择,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多个第二齿形火孔16的尺寸大小一致,例如,第二齿形火孔16的宽L4的尺寸都是相同,高L5的尺寸都是相同的。
另外,第一齿形火孔14的尺寸比第二齿形火孔16的尺寸大,可以是,第一齿形火孔14的宽L2比第二齿形火孔16的宽L4大,也可以是,第一齿形火孔14的高L3比第二齿形火孔16的高L5大,还可以是,第一齿形火孔14的宽L2比第二齿形火孔16 的宽L4大和第一齿形火孔14的高L3比第二齿形火孔16的高L5大,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为,齿形火孔的尺寸大小一致,可以是指齿形火孔的尺寸是相同的,或齿形火孔的尺寸误差在期望的范围内,例如,由于加工精度、加工工艺、设备、参数等条件限制,并不能做到齿形火孔的尺寸都相同,而只需控制齿形火孔的尺寸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即可。
进一步地,内火盖100整体可采用铝或铜的材料制作成一体结构,铝有着良好的热加工的性能和成本低。而铜具有耐高温特性,可保证内火盖100的使用寿命。请参图1 和图3,内火盖100整体的外轮廓呈圆形。内火盖100可通过铸造以及热锻压的制造方法进行加工而成,如此,简单的制作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火盖制作的生产成本,提高一定的生产效率。
在相关技术中,具有齿形火孔的内火盖大多只采用较长的齿形火孔与较短的齿形火孔交错搭配。然而,长火齿与短火齿的搭配方式,一方面,短火齿会消耗掉一部分二次空气,另一方面,长条状的短火齿本身也容易出现离焰和脱火的发生,稳焰效果差,而且一氧化碳的含量偏高。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位于第二齿形火孔16(短火齿)出口间隔相对处的挡板结构15,能阻挡住燃气的直喷,使得燃气需绕过挡板才能与空气接触燃烧,降低了燃气与空气接触流动的速度,防止齿形火孔的燃气发生离焰和脱火。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火孔部10的外周面设有台阶面151,挡板结构15凸设在台阶面151。如此,能够减少内火盖100的空间占用体积,使内火盖更紧凑。
具体地,台阶面151的设置可使得挡板结构15整体可不凸出于内火盖100,避免凸出的挡板结构15造成空间占用。
台阶面151开设在火孔部10的外侧壁19上,台阶面151的宽L8可为[1,2.5]mm 范围,例如是1mm,2.5mm,或1mm和2.5mm之间的其它数值。较佳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宽L8可在[1.5,2]mm范围选择,例如是1.5mm,2mm,或1.5mm和2mm之间的其它数值。挡板结构15位于台阶面151中间靠外侧的位置,挡板结构的外侧面呈圆弧形,火孔部的外侧面基本重合,这样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燃气通道13较大,减速效果好。挡板结构15的宽L6可在[2,3.5]mm范围,例如是2mm,3.5mm,或2mm和 3.5mm之间的其它数值。较佳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宽L6可在[2.5,3]mm范围选择,例如是2.5mm,3mm,或2.5mm和3mm之间的其它数值。挡板结构15的高L7可在[1, 2.5]mm,例如是1mm,2.5mm,或1mm和2.5mm之间的其它数值。较佳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高L7可在[1.5,2]mm范围选择,例如是1.5mm,2mm,或1.5mm和2mm之间的其它数值。
此外,火孔部10的顶面12,可为一个向外凸出的弧面,这样有利于内火盖100的上方的二次空气补充到周向侧面19的第一齿形火孔14的开口处,使得第一齿形火孔14 所形成的火焰燃烧稳定。火孔部10的顶面12的外边缘较为光滑,这样的设置可避免用户在安装或更换火盖时被锋利的边缘划伤。
另外,当内火盖100使用时,由于内火盖100形成的火焰与厨具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差,可使得火焰的外焰对厨具进行加热。如此,由于火焰的外焰有着较高的温度,对锅具的加热效果较佳。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挡板结构15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齿形火孔14的宽度L2。如此,一方面,挡板结构15不会对第一齿形火孔14的出气造成遮挡,另一方面,从第一齿形火孔14根部喷出的燃气,能够在相邻两个挡板结构15之间所形成的间隙中扩散,降低气流速度,使稳焰效果更佳。
具体地,当燃气经分气盘分流至齿形火孔处,内火盖的外侧壁10开设的挡板结构对第一齿形火孔的出气没有造成阻塞,而且,对第一齿形火孔14根部喷出的燃气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使得气流能够在相邻两个挡板结构15之间形成的间隙中扩散,从而降低气流的速度,使得火孔根部不易离火或拖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内火盖100包括部分地位于空腔17内的柱部171,柱部171连接火孔部10,柱部171将空腔17分隔成环形空腔17。如此,环形空腔17有利于燃气能够快速地从空腔17流向齿形火孔,避免燃气在空腔17内长时间积聚而影响燃烧效率。
具体地,火孔部10所设置的空腔17用来容纳燃气和空气的可燃混合气。柱部171的形状可为圆柱体,其特定的形状将空腔17分割成圆环形空腔17,圆柱体和圆环形空腔17能够减少燃气流动的阻力,避免燃气损失额外的动能。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空腔17的顶面12形成有凹陷172,凹陷172围绕柱部171,凹陷172用于将柱部171外侧面的气流导向第一齿形火孔14。如此,进一步使靠近柱部171 外侧面的燃气快速地导向第一齿形火孔14。
请参考图4,内火盖100的空腔17开设有凹陷172,且围绕着空腔17内部的柱部171设置,凹陷172可用于将靠近柱部171外侧面的燃气,导流引向至第一齿形火孔14处。
具体地,凹陷172可呈环状并沿柱部171外侧面围绕柱部171。在气流从内火盖100下方的分气盘进入环形空腔17中的情况下,环形空腔17内的凹陷172能引导柱部171外侧面的气流,向第一齿形火孔14方向延伸流动,这能减少气流进入空腔17时由于速度快或碰撞摩擦,而造成能量的消耗,如此,既能增大空腔17内的体积,使足够多的气流进入,同时也可以有利于燃气气流快速地从空腔17流向齿形火孔,使得燃气气流能均匀分布在环形空腔17的各个位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凹陷172形成有用于改变气流方向的导流弧面173。如此,进而使得燃气流动更加顺畅,较好地为第一齿形火孔14供应燃气。
具体地,通气时,大量的燃气气流进入环形空腔17中,凹陷172处的导流弧面173能起到一定的燃气气流的导向作用,将一部分的燃气气流引流到齿形火孔,而且弧面也能够减少燃气气流的动能损失,使得燃气流动更加顺畅,较好地为第一齿形火孔14供应燃气,而且能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耗。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柱部171的外侧面形成有台阶结构174。如此,方便将内火盖100定位至燃烧器的分气盘上。
请参考图4和图6,具体地,分气盘包括内腔体,内腔体中部设有与台阶结构174 相配合的凸边,这样,当内火盖100安装至分气盘时,柱部171的台阶结构174能够与内腔体的凸边进行配合连接,方便了内火盖100的定位安装。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柱部171是中空的。如此,能够减小内火盖100的重量以及节约内火盖100的材料。
请参考图1,具体地,中空的柱部171内形成容腔1711,容腔1711可呈圆柱体形,以较大限度地减小内火盖100的重量以及节约内火盖100的材料。需要说明的是,容腔 1711的大小需要考虑内火盖100的结构强度,并不是一味的增大。
请参考图1和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火孔部10的底面11呈斜向上的平面,其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的角度A范围为[25°,50°],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角度A=35°,当然,在其它例子中,角度A也可为25°,30°,45°,50°,或25°至50°之间的任意数值。火孔部10的底面11连接火孔部10的周向侧面19,第一齿形火孔14和第二齿形火孔16贯穿火孔部10的底面11而不贯穿火孔部10的顶面12。如此,一方面,呈倾斜向上的平面可用于与分气盘的内腔体上的另一斜向上平面进行配合定位,另一方面,倾斜向上的平面使得齿形火孔162内的气流能够形成气流斜向上流动的趋势,符合燃气流动特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一种燃烧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内火盖100。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燃烧器中,燃烧器的内火盖100采用大、小火齿在周向上交错设置,并在小火齿的出气口处设置挡板结构15。该结构阻挡了燃气的直喷,燃气需绕过挡板才能与空气接触,降低了燃气与空气接触时的速度,防止离焰和脱火。
内火盖100在使用时,可设在燃烧器的分气盘的内腔体上,与分气盘配合使用。空腔17内的燃气与空气的可燃混合气体,可由分气盘提供。燃烧器可应用于燃气灶具、烤箱和燃气热水器等燃气用具。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燃气用具,包括上述实施方式的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燃气用具中,燃气用具的内火盖100采用大、小火齿在周向上交错设置,并在小火齿的出气口处设置挡板结构15。该结构阻挡了燃气的直喷,燃气需绕过挡板才能与空气接触,降低了燃气与空气接触时的速度,防止离焰和脱火。
具体地,在一个例子中,燃气用具为燃气灶具,燃气灶具还包括壳体、面板和控制结构,面板盖设在壳体的上方并开设有安装孔,燃烧器部分地位于壳体内并由安装孔露出,控制结构设在面板上并用于供用户控制燃气灶具使用。在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控制结构可为旋钮结构,如此,控制结构可用于分别控制向燃烧器内部的燃气输送,通过控制结构调节燃气的流量从而控制燃烧器的火力大小。如此,燃气灶具可适用于多种工作环境,如燃气灶具可用于烹饪中的蒸、煮、烤、煎。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内火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火孔部,所述火孔部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侧壁开设有连通所述空腔的多个第一齿形火孔和多个第二齿形火孔,所述第一齿形火孔和所述第二齿形火孔沿所述内火盖的周向交错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齿形火孔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齿形火孔的尺寸,所述火孔部包括与所述第二齿形火孔出气口间隔相对的挡板结构,所述挡板结构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齿形火孔之间,所述挡板结构与所述第二齿形火孔之间形成有燃气通道,所述燃气通道连通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齿形火孔的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火孔部的外周面设有台阶面,所述挡板结构凸设在所述台阶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火盖包括部分地位于所述空腔内的柱部,所述柱部连接所述火孔部,所述柱部将所述空腔分隔成环形空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的顶面形成有凹陷,所述凹陷围绕所述柱部,所述凹陷用于将所述柱部外侧面的气流导向所述第一齿形火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形成有用于改变气流方向的导流弧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柱部的外侧面形成有台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柱部是中空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火盖,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挡板结构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齿形火孔的宽度。
9.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内火盖。
10.一种燃气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烧器。
CN201921536853.1U 2019-09-16 2019-09-16 内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用具 Active CN2106882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36853.1U CN210688225U (zh) 2019-09-16 2019-09-16 内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36853.1U CN210688225U (zh) 2019-09-16 2019-09-16 内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88225U true CN210688225U (zh) 2020-06-05

Family

ID=70886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36853.1U Active CN210688225U (zh) 2019-09-16 2019-09-16 内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882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13510U (zh) 燃气灶燃烧器
EP2773905B1 (en) Gas burner, in particular for a cooking appliance
CN107975799B (zh) 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110617474B (zh) 燃烧器的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N210688220U (zh) 燃烧器的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N210688218U (zh) 火盖、燃烧器和家用燃气装置
CN210688225U (zh) 内火盖、燃烧器和燃气用具
CN112128749B (zh) 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CN110617475B (zh) 火盖、燃烧器和家用燃气装置
CN210688223U (zh) 外火盖和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N210688224U (zh) 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N210398901U (zh) 一种加热均匀的燃烧器
CN210688219U (zh) 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N210688222U (zh) 燃烧器和燃气灶具
CN210035496U (zh) 一种切槽式外火盖及燃烧器
CN210688221U (zh) 燃烧器和家用燃气设备
CN210951305U (zh) 分气盘和燃烧器和家用燃气用具
CN210688226U (zh) 分气盘和燃烧器和家用燃气用具
CN215637157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10906330A (zh) 一种燃气燃烧器、灶具及点火方法
CN216953049U (zh) 燃气灶及炉头
CN213272599U (zh) 一种旋转炉的导火件
CN212377969U (zh) 一种灶具燃烧器及灶具
CN217763425U (zh) 一种旋直火集成式燃烧器
CN112013391B (zh) 一种用于燃烧器的导气板以及应用有该导气板的燃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29

Address after: 241000 west side of 3 / F, No.5 office building, new energy and new materials gathering area, Fuzhou Road, Jiangbei District,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u Midea intelligent kitchen electricity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311 20 Beijiao Road, Beijiao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