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84178U - 化纤丝的退绕上油装置 - Google Patents

化纤丝的退绕上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84178U
CN210684178U CN201921100351.4U CN201921100351U CN210684178U CN 210684178 U CN210684178 U CN 210684178U CN 201921100351 U CN201921100351 U CN 201921100351U CN 210684178 U CN210684178 U CN 2106841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pipe
air
top box
chemical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0035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培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yi Yuanmao Text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yi Yuanmao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yi Yuanmao Text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yi Yuanmao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0035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841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841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8417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化纤丝的退绕上油装置,包括导气管、收集锥形罩、喷油顶箱、U型管、抽风机头,所述喷油顶箱上方设置有所述收集锥形罩。本实用新型通过抽风机头、第一电机和导气管将飞散在空气中的油雾进行抽出,利用导气管的特殊结构将油雾收集到U型管内,再通过第二导油管送至喷油底箱内,防止油雾飞出到空气中造成火灾的隐患,利用抽风机头、第一电机将抽出的空气从风幕管处吹出,将化纤丝上过多的油进行吹落,这些油通过重力落入到喷油底箱底部由第一导油管送至油箱内,提高油的利用率减少油的浪费节省生产的成本,通过喷油管送至油雾喷头处并喷出形成雾状,油雾会均匀地依附在化纤丝的表面,加快了上油的速度。

Description

化纤丝的退绕上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纤丝生产领域,特别是涉及化纤丝的退绕上油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化纤丝上油装置都是通过海绵涂抹的方式进行上油,此种上油的会使化纤丝上的油涂抹的不够均匀,所以这种方式的上油不如喷涂效果好,并且以涂抹的方式上油会非常浪费海绵而且上油速度较慢,但是利用喷涂的方式对化纤丝进行上油,虽然提高了上油效率和质量也增加了油的浪费和生产成本,而且还会造成油雾的飘散,对工作的空气环境污染较大并且还存在火灾隐患十分的不便,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抽风机头、第一电机和导气管将飞散在空气中的油雾进行抽出,利用导气管的特殊结构将油雾收集到U型管内,通过第二再导油管送至喷油底箱内,防止油雾飞出到空气中造成火灾的隐患,利用抽风机头、第一电机将抽出的空气从风幕管处吹出,将化纤丝上过多的油进行吹落,这些油通过重力落入到喷油底箱底部由第一导油管送至油箱内,提高油的利用率减少油的浪费节省生产的成本,通过喷油管送至油雾喷头处并喷出形成雾状,油雾会均匀地依附在化纤丝的表面,加快了上油的速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化纤丝的退绕上油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抽风机头、第一电机和导气管将飞散在空气中的油雾进行抽出,利用导气管的特殊结构将油雾收集到U型管内,通过第二再导油管送至喷油底箱内,防止油雾飞出到空气中造成火灾的隐患,通过喷油管送至油雾喷头处并喷出形成雾状,油雾会均匀地依附在化纤丝的表面,加快了上油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化纤丝的退绕上油装置,包括导气管、收集锥形罩、喷油顶箱、U型管、抽风机头,所述喷油顶箱上方设置有所述收集锥形罩,所述收集锥形罩上方设置有所述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下端设置有所述U型管,所述U型管另一端设置有所述抽风机头,所述抽风机头上方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抽风机头后方设置有送气管,所述送气管的后端位于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风幕管,所述喷油顶箱下方设置有喷油底箱,所述喷油顶箱和所述喷油底箱之间且位于前后两侧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二固定板,在后面的所述第二固定板后方设置有送油管,所述送油管前端位于上下位置分别设置有喷油管,位于所述喷油顶箱和所述喷油底箱内的两个所述喷油管之间设置有油雾喷头,所述送油管的另一端位置设置有供油泵头,所述供油泵头后方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供油泵头前方设置有油箱,所述油箱前方设置有第一导油管,所述U型管下端设置有第二导油管,所述喷油顶箱和所述喷油底箱的两侧位置分别设置有两个橡皮辊,每个所述橡皮辊中心都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前后两侧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板,位于所述喷油顶箱和所述喷油底箱另一侧的所述第一固定板后方设置有两个步进电机,所述喷油顶箱和所述喷油底箱的四个角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支撑柱。
进一步设置:所述导气管与所述收集锥形罩通过焊接连接,所述收集锥形罩与所述喷油顶箱通过螺栓连接。
如此设置,为了提高所述导气管和所述收集锥形罩的密封性,将所述收集锥形罩固定在所述喷油顶箱的上方。
进一步设置:所述喷油顶箱、所述喷油底箱与所述喷油管通过焊接连接。
如此设置,防止油雾从所述喷油顶箱、所述喷油底箱和所述喷油管的连接处溢出。
进一步设置:所述风幕管与所述喷油顶箱、所述喷油底箱通过焊接连接,所述风幕管在所述喷油顶箱和所述喷油底箱内部开设有槽口且这个槽口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0°,这个槽口分别朝向所述喷油顶箱和所述喷油底箱的内部。
如此设置,提高所述风幕管和所述喷油顶箱、所述喷油底箱的密封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喷油管与所述油雾喷头通过螺纹连接。
如此设置,方便所述油雾喷头安装在所述喷油管上。
进一步设置:所述抽风机头与所述U型管通过卡箍连接。
如此设置,方便所述抽风机头和所述U型管的安装。
进一步设置:所述步进电机与所述第一固定板通过螺栓连接。
如此设置,将所述步进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转动轴通过轴承连接。
如此设置,可以实现所述转动轴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的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抽风机头、第一电机和导气管将飞散在空气中的油雾进行抽出,利用导气管的特殊结构将油雾收集到U型管内,再通过第二导油管送至喷油底箱内,防止油雾飞出到空气中造成火灾的隐患;
2、利用抽风机头、第一电机将抽出的空气从风幕管处吹出,将化纤丝上过多的油进行吹落,这些油通过重力落入到喷油底箱底部由第一导油管送至油箱内,提高油的利用率减少油的浪费节省生产的成本;
3、通过喷油管送至油雾喷头处并喷出形成雾状,油雾会均匀地依附在化纤丝的表面,加快了上油的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化纤丝的退绕上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化纤丝的退绕上油装置第一导油管的局部零件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化纤丝的退绕上油装置第二导油管的局部零件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化纤丝的退绕上油装置喷油底箱的局部零件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化纤丝的退绕上油装置油雾喷头的局部零件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化纤丝的退绕上油装置导气管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导气管;2、收集锥形罩;3、喷油顶箱;4、U型管;5、抽风机头;6、喷油底箱;7、风幕管;8、喷油管;9、第一固定板;10、橡皮辊;11、转动轴;12、支撑柱;13、第二固定板;14、油箱;15、供油泵头;16、第一导油管;17、油雾喷头;18、第一电机;19、第二电机;20、步进电机;21、送油管;22、送气管;23、第二导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6所示,化纤丝的退绕上油装置,包括导气管1、收集锥形罩2、喷油顶箱3、U型管4、抽风机头5,喷油顶箱3上方设置有收集锥形罩2,收集锥形罩2上方设置有导气管1,导气管1的作用是将喷油顶箱3和喷油底箱6内的油雾空气抽走,导气管1下端设置有U型管4,U型管4的作用是将经过导气管1后凝结在油进行收集,U型管4另一端设置有抽风机头5,抽风机头5的作用是促进空气流动,抽风机头5上方设置有第一电机18,抽风机头5后方设置有送气管22,送气管22的后端位于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风幕管7,风幕管7的作用是吹出的空气可以防止油雾飞散出去,喷油顶箱3下方设置有喷油底箱6,喷油顶箱3和喷油底箱6之间且位于前后两侧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二固定板13,在后面的第二固定板13后方设置有送油管21,送油管21前端位于上下位置分别设置有喷油管8,位于喷油顶箱3和喷油底箱6内的两个喷油管8之间设置有油雾喷头17,油雾喷头17的作用是将喷油管8内的油从此位置喷出形成雾状,送油管21的另一端位置设置有供油泵头15,供油泵头15的作用是将油送至喷油管8内,供油泵头15后方设置有第二电机19,供油泵头15前方设置有油箱14,油箱14前方设置有第一导油管16,第一导油管16的作用是将喷油底箱6内的油导流到油箱14内,U型管4下端设置有第二导油管23,第二导油管23的作用是将U型管4内收集的油导流到喷油底箱6内,喷油顶箱3和喷油底箱6的两侧位置分别设置有两个橡皮辊10,每个橡皮辊10中心都设置有转动轴11,转动轴11的前后两侧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板9,位于喷油顶箱3和喷油底箱6另一侧的第一固定板9后方设置有两个步进电机20,喷油顶箱3和喷油底箱6的四个角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支撑柱12。
工作原理:由人工将多根化纤丝从两侧的两个橡皮辊10之间穿过并压紧,此时启动步进电机20带动转动轴11转动,通过转动轴11的转动带动橡皮辊10转动,进而化纤丝开始随着橡皮辊10的转动从喷油顶箱3的一侧进入到另一侧,在化纤丝通过喷油顶箱3和喷油底箱6之间时,通过第二电机19带动供油泵头15转动,将油箱14内的油通过送油管21抽送至两个喷油管8内,再由喷油管8上的油雾喷头17喷出,与此同时第一电机18带动抽风机头5转动,将喷油顶箱3和喷油底箱6内混合有油雾的空气,通过导气管1抽送至送气管22,再由送气管22将空气送至两个风幕管7内,并通过两个风幕管7将喷油顶箱3和喷油底箱6两侧的开口处形成风幕,防止油雾飘散出去,此时化纤丝会经过两个喷油管8之间就会被附着上油进而实现化纤丝的上油,在被上完油的化纤丝会经过位于另一侧的两个风幕管7之间将多余的油进行吹掉;在混合有油雾的空气进过导气管1时,油雾会随着空气的流动撞击到导气管1的内壁上,经过撞击后油雾混合成油滴沿导气管1的内壁流入到U型管4内,再通过U型管4下方的第二导油管23流入到喷油底箱6内,此时在喷油顶箱3和喷油底箱6内未附着在化纤丝上的油雾,由于重力落入到喷油底箱6的底部进行聚集,当喷油底箱6内的油雾聚集到一定量时,会通过第一导油管16重新流入到油箱14内再次进行利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导气管1与收集锥形罩2通过焊接连接,收集锥形罩2与喷油顶箱3通过螺栓连接,为了提高导气管1和收集锥形罩2的密封性,将收集锥形罩2固定在喷油顶箱3的上方。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Claims (8)

1.化纤丝的退绕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气管(1)、收集锥形罩(2)、喷油顶箱(3)、U型管(4)、抽风机头(5),所述喷油顶箱(3)上方设置有所述收集锥形罩(2),所述收集锥形罩(2)上方设置有所述导气管(1),所述导气管(1)下端设置有所述U型管(4),所述U型管(4)另一端设置有所述抽风机头(5),所述抽风机头(5)上方设置有第一电机(18),所述抽风机头(5)后方设置有送气管(22),所述送气管(22)的后端位于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风幕管(7),所述喷油顶箱(3)下方设置有喷油底箱(6),所述喷油顶箱(3)和所述喷油底箱(6)之间且位于前后两侧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二固定板(13),在后面的所述第二固定板(13)后方设置有送油管(21),所述送油管(21)前端位于上下位置分别设置有喷油管(8),位于所述喷油顶箱(3)和所述喷油底箱(6)内的两个所述喷油管(8)之间设置有油雾喷头(17),所述送油管(21)的另一端位置设置有供油泵头(15),所述供油泵头(15)后方设置有第二电机(19),所述供油泵头(15)前方设置有油箱(14),所述油箱(14)前方设置有第一导油管(16),所述U型管(4)下端设置有第二导油管(23),所述喷油顶箱(3)和所述喷油底箱(6)的两侧位置分别设置有两个橡皮辊(10),每个所述橡皮辊(10)中心都设置有转动轴(11),所述转动轴(11)的前后两侧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板(9),位于所述喷油顶箱(3)和所述喷油底箱(6)另一侧的所述第一固定板(9)后方设置有两个步进电机(20),所述喷油顶箱(3)和所述喷油底箱(6)的四个角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支撑柱(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纤丝的退绕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1)与所述收集锥形罩(2)通过焊接连接,所述收集锥形罩(2)与所述喷油顶箱(3)通过螺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纤丝的退绕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顶箱(3)、所述喷油底箱(6)与所述喷油管(8)通过焊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化纤丝的退绕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幕管(7)与所述喷油顶箱(3)、所述喷油底箱(6)通过焊接连接,所述风幕管(7)在所述喷油顶箱(3)和所述喷油底箱(6)内部开设有槽口,且这个槽口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0°,这个槽口分别朝向所述喷油顶箱(3)和所述喷油底箱(6)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化纤丝的退绕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管(8)与所述油雾喷头(17)通过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化纤丝的退绕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风机头(5)与所述U型管(4)通过卡箍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化纤丝的退绕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步进电机(20)与所述第一固定板(9)通过螺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化纤丝的退绕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9)与所述转动轴(11)通过轴承连接。
CN201921100351.4U 2019-07-15 2019-07-15 化纤丝的退绕上油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6841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00351.4U CN210684178U (zh) 2019-07-15 2019-07-15 化纤丝的退绕上油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00351.4U CN210684178U (zh) 2019-07-15 2019-07-15 化纤丝的退绕上油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84178U true CN210684178U (zh) 2020-06-05

Family

ID=70885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00351.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684178U (zh) 2019-07-15 2019-07-15 化纤丝的退绕上油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8417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50870A (zh) * 2020-06-18 2020-10-30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能够回收雾气的喷雾机构
CN111850871A (zh) * 2020-06-18 2020-10-30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能够回收雾气的雾化加工装置及方法
CN114054264A (zh) * 2020-08-03 2022-02-18 龚海涛 焊管自动上油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50870A (zh) * 2020-06-18 2020-10-30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能够回收雾气的喷雾机构
CN111850871A (zh) * 2020-06-18 2020-10-30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能够回收雾气的雾化加工装置及方法
CN114054264A (zh) * 2020-08-03 2022-02-18 龚海涛 焊管自动上油装置
CN114054264B (zh) * 2020-08-03 2023-09-26 龚海涛 焊管自动上油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84178U (zh) 化纤丝的退绕上油装置
CN210552477U (zh) 一种防水卷材生产用冷却装置
CN2756831Y (zh) 掘进工作面除尘器
CN208183146U (zh) 一种梳棉机吸尘装置
CN114179347B (zh) 一种智能化复合膜生产线
CN111114153A (zh) 一种uv喷码机用喷码固化装置
CN110714230B (zh) 一种离心纺负压牵引装置
CN219280234U (zh) 一种用于dty纤维生产的自动上油装置
CN210333076U (zh) 一种用于阻燃材料的喷雾装置
CN218458997U (zh) 一种采矿现场降尘装置
CN115671930A (zh) 一种节水型公路施工用除尘装置
CN113355977B (zh) 一种纤维改性沥青混凝土的混合装置和混合方法
CN211570889U (zh) 一种纺织机的纺织集尘装置
CN212640673U (zh) 一种纺丝冷却机构
CN113351924A (zh) 装配式建筑板材除尘切割装置及板材加工设备
CN210305956U (zh) 一种用于不锈钢管的快速切割设备
CN217922451U (zh) 一种制备化纤长丝的纺丝设备
CN211109368U (zh) 一种新型纱线空管输送带结构
CN220812785U (zh) 一种短纤倍捻机自动上油装置
CN217895802U (zh) 纺丝机
CN218470190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测试的检测平台
CN211368027U (zh) 一种气流染色机的挤水装置
CN218115686U (zh) 一种环保的涤纶工业丝生产用纺丝设备
CN216049899U (zh) 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管线探测仪
CN115110166B (zh) 一种用于波斯纶生产的装置及生产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05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