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98314U - 一种立体循环车库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立体循环车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98314U
CN210598314U CN201920932181.XU CN201920932181U CN210598314U CN 210598314 U CN210598314 U CN 210598314U CN 201920932181 U CN201920932181 U CN 201920932181U CN 210598314 U CN210598314 U CN 2105983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assembly
garage
carrying
carry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3218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磊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Luheyunting Stereo Garag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93218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983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983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983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体循环车库,涉及车库技术领域,解决了停车成本高、存取不便且安全性不佳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车库框架、载车组件、驱动组件;所述立体循环车库设置为地面停车层和地下停车层;所述载车组件与所述驱动组件均与所述车库框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在所述车库框架的两侧成对设置,包括电机和吊架,所述电机能够带动所述吊架沿封闭环形进行循环转动;所述吊架与所述载车组件连接,所述吊架在转动过程中带动所述载车组件转动;每个所述载车组件内至少能够停放一辆车辆且包括多个,所述车辆停放时其长度方向与所述驱动组件相对。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停车效率,降低了停车成本,存取车更为方便,也更为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立体循环车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库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立体循环车库。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小型载客汽车已突破2亿辆。大中城市出现了停车难的情况,由此出现了立体循环车库技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停车量以缓解停车难的问题。
立体循环车库是以垂直方向做循环运动的停车系统,通过减速电机带动传动机构,在牵引链条上,每隔一定距离安装一个存车拖架,存车拖架随链条一起作循环运动,从而达到存取车辆的目的。现有的立体循环车库占地约2个停车位的面积,采用模块化组合机架,每个停车位为一个存车拖架,通过牵引链条循环来实现存车拖架的上下和左右移动。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现有立体循环车库的载车板只能停放一辆汽车,停车成本较高,存取车较为不便,且安全性不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循环车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停车成本高、存取不便且安全性不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立体循环车库,包括包括车库框架、载车组件、驱动组件;所述立体循环车库设置为地面停车层和地下停车层;所述载车组件与所述驱动组件均与所述车库框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在所述车库框架的两侧设置,包括电机和吊架,所述电机能够带动所述吊架沿封闭环形进行循环转动;所述吊架与所述载车组件连接,所述吊架在转动过程中带动所述载车组件转动;每个所述载车组件内至少能够停放一辆车辆且包括多个,若干数量的所述载车组件能够转动至所述地下停车层,所述载车组件转动至地面时,至少一辆所述车辆能够从两个所述驱动组件之间进入或离开所述载车组件,所述车辆停放时其长度方向与所述驱动组件相对。
可选地,所述载车组件包括载车板和支架,所述载车板能够承载所述车辆,所述支架与所述吊架连接。
可选地,部分所述载车板上设置有充电桩。
可选地,所述立体循环车库还包括稳定轨道,所述稳定轨道安装在所述载车组件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稳定轨道包括两条,所述吊架转动时通过所述载车组件的凸起装置在所述稳定轨道内转动。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将所述载车组件分为两侧的前载车组件和后载车组件,所述前载车组件与所述后载车组件之间设置有辅助空间。
可选地,所述电机为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通过齿轮和转轮减速后,通过传动链带动所述吊架转动,所述传动链围成封闭的环形。
可选地,所述电机为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通过传动导轨带动所述吊架转动,所述传动导轨围成封闭的环形。
可选地,所述地下停车层的最下方设置有灭火区域,所述灭火区域能够通过灭火装置进行灭火。
可选地,所述地面停车层的外侧设置有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在设置有车辆入口、车辆出口和人员出入口。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循环车库提高了停车效率,降低了单辆车的停车成本,存取车更为方便,也更为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立体循环车库的外部示意图;
图2是立体循环车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立体循环车库的正视图;
图4是立体循环车库的第一种侧视图;
图5是立体循环车库的第二种侧视图;
图6是立体循环车库的稳定轨道的示意图;
图7是立体循环车库的旋转电机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00、车库框架;200、载车组件;210、载车板;211、充电桩;220、支架;230、凸起装置;240、旋转轴;300、驱动组件; 310、旋转电机;320、传动链;330、齿轮;340、转轮;350、传动导轨;360、吊架;400、稳定轨道;500、辅助空间;600、灭火区域; 700、防护结构;710、车辆入口;720、车辆出口;730、人员出入口; 800、地面;810、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体循环车库,如图1-图4所示,包括车库框架100、载车组件200、驱动组件300,车库框架100对载车组件200和驱动组件200进行支撑,载车组件200一般设置为多个。立体循环车库设置为地面停车层和地下停车层,地面停车层和地下停车层均可以为一层或多层,位于同一高度的一个或多个载车组件200构成一层,具体的层数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图3所示地面停车层和地下停车层均为四层,图4所示地面停车层为六层,地下停车层为四层。载车组件200与驱动组件300均与车库框架100连接,载车组件200 通过支架220与车库框架100连接,连接方式优选为螺栓进行可拆卸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驱动组件300与车库框架100连接实现驱动组件300的固定。如图2所示,驱动组件300在车库框架100的两侧设置,两侧设置能够实现对载车组件200两端的驱动,便于平稳驱动,驱动组件300包括电机和吊架360,电机能够带动吊架360沿封闭环形进行循环转动,封闭环形可以为跑道形,也可以为椭圆形。吊架 360与载车组件200连接,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等固定连接,也可以为螺栓等可拆卸连接,吊架360在转动过程中带动多个载车组件200 沿封闭环形进行转动,实现不同载车组件的位置变换。单个载车组件 200内能够停放一辆车辆,也能够根据载车组件200的尺寸停放两辆、三辆甚至更多,载车组件200设置有多个,具体数量根据需要而定。若干数量的载车组件200能够转动至地下停车层,具体数量根据使用而定,可以为零个、一个或多个,利用了地下空间的进行停车。载车组件200一般用于停放汽车,也可以在部分载车组件200停放电动车、摩托车和自行车。如图1-图2所示,当车辆需要停车时,电机带动载车组件200转动,将空的或未载满的载车组件200转动至地面800,载车组件200转动至地面800时,至少一辆车辆(主要是汽车),能够从两个驱动组件300之间进入或离开载车组件200,车辆从地面800 进入载车组件200后,立体循环车库实现了存车。优选地,电机还可以连接制动装置,通过切断电源等方式断开电机,停止电机带动吊架 360的转动,便于自由选择准备存取车的载车组件200,也便于发生意外情况时临时停止载车组件200的转动,提高立体循环车库使用的安全。当车辆需要取车时,电机带动载车组件200转动,将停有目标车辆的载车组件200转动至地面800,车辆离开载车组件200开入地面800后,立体循环车库实现了取车。至少一辆车辆从两个驱动组件 200之间进入载车组件200且单个载车组件200内能够同时停放至少一辆车,提高了停车效率,降低了单辆车的停车成本,而且两个驱动组件200之间的宽度较宽,车辆停放时其长度方向与驱动组件200相对,现有的立体循环车库车辆停放时宽度方向与驱动组件200相对,当立体循环车库设置在路边时,能够在同一个方向进行存取车,不需要进行额外的掉头操作,存取车更为方便。同时,立体循环车库一部分设置在地面以下,在相同停车位数量的情况下,一部分车辆停在地面以下,能够降低整个立体循环车库的高度,遇到刮大风等更为安全,降低了安全隐患。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载车组件200包括载车板210和支架220,载车板210与支架220可以焊接,也可以通过螺栓连接,载车板210 能够承载车辆,长度为一辆汽车的长度,宽度根据需要设置为能够放下一辆、两辆、三辆等汽车数量的宽度。为了使载车组件200转动更为平稳,还可以通过旋转轴240连接载车组件两边的支架220,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螺栓连接等。支架220与驱动组件300的吊架360 连接,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从而实现吊架360带动载车组件200。部分载车板210上设置有充电桩211,充电桩211优选通过螺栓连接与载车板210进行固定,设置充电桩211的载车板210比例根据需要进行设置,解决了目前电动汽车停车充电的问题。在稳定轨道400内安装电线,凸起装置230内安装滑动接线装置,从而实现为每个载车板210的充电桩211的单独供电。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4-图6所示,立体循环车库还包括稳定轨道400,稳定轨道400安装在载车组件200的外侧,整体也在车库框架100的两侧。稳定轨道400包括两条并与支架220抵接,稳定轨道400为一面设置有开口的型钢,如槽钢、C型钢等,吊架360转动时通过载车组件200的凸起装置230与稳定轨道400抵接,凸起装置230通过稳定轨道400的开口处进入稳定轨道400内,吊架360转动时,凸起装置230在稳定轨道400内转动,凸起装置230在支架 220的末端,与支架220一体成型或通过焊接固定,优选在凸起装置 230安装转动轴承,与稳定轨道400接触时转动更为轻松,稳定轨道 400对载车组件200的转动产生较大阻力。载车组件200转动时,吊起每个载车板210的旋转轴240以及两个凸起装置一起对载车板210 进行了固定,防止载车板210在转动时上下做跷跷板运动,能够让车辆在立体循环车库转动时更平稳,安全性更高。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4-图5所示,驱动组件300将载车组件200分为两侧的前载车组件和后载车组件,左侧的即为前载车组件,右侧的为后载车组件,前载车组件200与后载车组件200之间设置有辅助空间500,辅助空间500既能够便于人员进出立体循环车库,也能够设置公共厕所、自动售卖等,增加立体循环车库的功能,提升使用体验。如图4所示,封闭环形呈跑道形时,辅助空间500较小;如图5所示,吊架360沿封闭环形进行循环转动的封闭环形呈较圆的椭圆时,辅助空间500较大。可根据需要设置封闭环形的形状从而匹配合适的辅助空间500大小。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电机为旋转电机310,旋转电机310通过齿轮330和转轮340减速后,齿轮330和转轮340便于实现减速,通过传动链320带动吊架360转动,在立体循环车库的最下方,与转轮 340的对应位置还设置一个从动轮与传动链320连接,从而传动链320围成封闭的环形进行转动,旋转电机310带动传动链320易于实现,技术也较为成熟可靠。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电机为直线电机(图中未画出),直线电机通过传动导轨350带动吊架360转动,传动导轨350围成封闭的环形。使用直线电机时,将传动导轨350直接设置为环形带动吊架360 转动,可以替代旋转电机310驱动时使用的减速和传动部件,结构更为简单。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地下停车层的最下方设置有灭火区域600,灭火区域600能够通过灭火装置进行灭火,灭火装置安装在地下停车层施工的墙壁上或支撑框架100上,由于地下层空气流动更少,也不会受到风的影响,便于在灭火区域进行灭火。当载车组件200发生火灾时,通过电机将发生火灾的载车组件200转动到最下层,打开灭火装置后就能实现提前灭火,灭火装置可以采用现有的自动灭火技术,如专利号201110085159.4,一种自动灭火装置。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地面800停车层的外侧设置有防护结构700,防护结构700优选为百叶窗或薄钢板等,立体循环车库内停车的空间围成了较为封闭的空间,能够避免遮风挡雨,避免车辆直接暴露在恶劣天气下;防止车辆从载车组件200内滑落;防护结构的外侧还可以安装广告等,美化了环境。如图1所示,防护结构 700在设置有车辆入口710、车辆出口720和人员出入口730,车辆从车辆入口710进入进行存车,从车辆出口720出来进行取车,人员出入口730便于让车辆驾驶人员进入和走出立体循环车库。优选地,还可以在车辆入口710、车辆出口720和人员出入口730的地面800 设置坡道810通往正常的地面,车辆入口710、车辆出口720和人员出入口730的位置更高,水能够通过坡道810排出,能够避免突降暴雨时车库出现淹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立体循环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库框架、载车组件、驱动组件;所述立体循环车库设置为地面停车层和地下停车层;所述载车组件与所述驱动组件均与所述车库框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在所述车库框架的两侧设置,包括电机和吊架,所述电机能够带动所述吊架沿封闭环形进行循环转动;所述吊架与所述载车组件连接,所述吊架在转动过程中带动所述载车组件转动;每个所述载车组件内至少能够停放一辆车辆且包括多个,若干数量的所述载车组件能够转动至所述地下停车层,所述载车组件转动至地面时,至少一辆所述车辆能够从两个所述驱动组件之间进入或离开所述载车组件,所述车辆停放时其长度方向与所述驱动组件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循环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组件包括载车板和支架,所述载车板能够承载所述车辆,所述支架与所述吊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循环车库,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载车板上设置有充电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循环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循环车库还包括稳定轨道,所述稳定轨道安装在所述载车组件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体循环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轨道包括两条,所述吊架转动时通过所述载车组件的凸起装置在所述稳定轨道内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循环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将所述载车组件分为两侧的前载车组件和后载车组件,所述前载车组件与所述后载车组件之间设置有辅助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循环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通过齿轮和转轮减速后,通过传动链带动所述吊架转动,所述传动链围成封闭的环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循环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通过传动导轨带动所述吊架转动,所述传动导轨围成封闭的环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循环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停车层的最下方设置有灭火区域,所述灭火区域能够通过灭火装置进行灭火。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立体循环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停车层的外侧设置有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在设置有车辆入口、车辆出口和人员出入口。
CN201920932181.XU 2019-06-19 2019-06-19 一种立体循环车库 Active CN2105983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32181.XU CN210598314U (zh) 2019-06-19 2019-06-19 一种立体循环车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32181.XU CN210598314U (zh) 2019-06-19 2019-06-19 一种立体循环车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98314U true CN210598314U (zh) 2020-05-22

Family

ID=70692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32181.XU Active CN210598314U (zh) 2019-06-19 2019-06-19 一种立体循环车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9831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30695A (zh) * 2019-06-19 2019-08-16 张磊磊 一种立体循环车库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30695A (zh) * 2019-06-19 2019-08-16 张磊磊 一种立体循环车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45954B (zh) 一种机械蛙式双层停车设备
CN100532765C (zh) 旋转式载车板一车位停二车装置
CN108560977B (zh) 一种多层结构的停车库
CN210598314U (zh) 一种立体循环车库
CN1185120C (zh) 城市城际高架快速交通系统
CN104831965B (zh) 一种智能化可升降式立体停车库及其工作方法
CN110778188A (zh) 双层移出升降立体车库
CN108222600B (zh) 可拓展式旋转升降立体车库
CN108612367A (zh) 立体空间停车设备
CN105804462A (zh) 一种环绕式停车机器人
CN206789052U (zh) 一种高速公路的港湾式停车管理系统
CN201704986U (zh) 自控式二层旋转停车架
CN108756341A (zh) 一种智能立体车库
CN201024696Y (zh) 带旋转器的一车位停二车装置
CN113463955A (zh) 垂直循环立体摩托车库
CN210768021U (zh) 一种旋转式共享充电停车一体机
CN209369437U (zh) 一种载车板智能输送平台装置
CN110130695A (zh) 一种立体循环车库
CN207331528U (zh) 一种车位锁
CN201763024U (zh) 简单的智能自动分流车厢
CN110778181A (zh) 一种由缆绳传动的可旋转停车装置
CN212154316U (zh) 一种立体式小型轿车停车装置
CN215632016U (zh) 一种稳定性高的立体循环车库
CN209760919U (zh) 一种立体车库巷道堆垛机
CN216553246U (zh) 双层停车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5

Address after: No. 5 Qingnian Road, Shigang Town, Tongzhou District,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6000

Patentee after: Nantong Luheyunting Stereo Garage Co.,Ltd.

Address before: 210000 No.22, Meiying, Daquan village, Zhuzhen Town, Liuhe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ang Lei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