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55120U - 后纵梁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后纵梁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55120U
CN210555120U CN201920503835.7U CN201920503835U CN210555120U CN 210555120 U CN210555120 U CN 210555120U CN 201920503835 U CN201920503835 U CN 201920503835U CN 210555120 U CN210555120 U CN 2105551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longitudinal beam
rear wheel
assembly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0383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杨彦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gna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Zhenji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gna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Zhenji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gna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Zhenji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gna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Zhenji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0383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551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551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551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纵梁总成及车辆,后纵梁总成包括:后纵梁,所述后纵梁沿前后方向延伸;后纵梁上设置有门槛搭接板,门槛搭接板设置在后纵梁上且向下延伸;后轮罩,所述后轮罩设置在所述后纵梁的上侧,所述后纵梁与所述后轮罩构造为一体成型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后纵梁总成的集成度高,布置更加紧凑,且车身的结构强度高、安全性好。

Description

后纵梁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后纵梁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后纵梁与后轮罩为分体式结构,后纵梁、后轮罩需要单独进行安装,使得车身的安装工艺复杂,同时车身中后纵梁与后轮罩之间为分体设计,需要通过连接件或焊接进行固定,后轮罩与后纵梁之间的连接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后纵梁总成的集成度高,布置更加紧凑,且车身的结构强度高、安全性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后纵梁总成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后纵梁总成包括:后纵梁,所述后纵梁沿前后方向延伸;后纵梁上设置有门槛搭接板,门槛搭接板设置在后纵梁上且向下延伸;后轮罩,所述后轮罩设置在所述后纵梁的上侧,所述后纵梁与所述后轮罩构造为一体成型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后纵梁总成,通过将后轮罩和后纵梁构造为一体成型件大大提高了后纵梁总成的集成度,后纵梁总成的成型容易,可以简化后纵梁总成的制造过程,减少了车身的安装工序;同时后轮罩与后纵梁为一体成型件,后轮罩与后纵梁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减少了后纵梁与后轮罩之间的连接件,简化了后纵梁总成的安装工序,提高了后轮罩的工装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门槛梁搭接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加强结构,所述第一加强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门槛梁搭接板上的筒形加强筋和条形加强筋,所述条形加强筋与所述筒形加强筋的外周壁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后纵梁构造为开口朝外的“U”形结构且包括:底板;侧板,所述侧板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内端且向上延伸;顶板,所述顶板设置在所述侧板的上端且向外延伸;其中所述后轮罩设置在所述顶板的外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底板、所述侧板和所述顶板之间还设置有连接所述底板、所述侧板和所述顶板的第二加强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加强结构为多条相互交错的加强板,每个所述加强板连接所述底板、所述侧板和所述顶板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顶板上设置有朝向内侧延伸的横梁搭接板,所述横梁搭接板与所述侧板之间设置有第三加强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后轮罩上设置有后减振器安装螺母,所述后减震器安装螺母与所述后轮罩压铆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后减振器安装螺母的外周设置有环形加强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后轮罩和所述后纵梁均为铝合金件。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后纵梁总成,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后纵梁总成,因此该车辆的后纵梁集成度高,减少了车辆的连接件,同时后纵梁总成的重量更轻,有利于整车的轻量化,提高了车辆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纵梁总成的俯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纵梁总成的后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纵梁总成的右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轮罩的局部截面图。
附图标记:
后纵梁总成100,
后纵梁110,底板111,侧板112,顶板113,第二加强结构114,第三加强结构115,横梁搭接板116,
后轮罩120,后减振器安装螺母121,环形加强筋122,
门槛梁搭接板130,筒形加强筋131,条形加强筋1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后纵梁总成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后纵梁总成100包括后纵梁110和后轮罩120,其中后纵梁110沿前后方向延伸,后轮罩120设置在后纵梁110的上侧,后纵梁110与后轮罩120构造为一体成型件。
相关技术中,后纵梁与后轮罩为分体式结构,后纵梁、后轮罩需要单独进行安装,使得车身的安装工艺复杂,同时车身中后纵梁与后轮罩之间为分体设计,需要通过连接件或焊接进行固定,后轮罩与后纵梁之间的连接复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后纵梁总成100,将后纵梁110和后轮罩120构造为一体成型件,提高了后纵梁总成100的集成度,其中,后纵梁总成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车身后部的左右两侧,两个后纵梁总成100之间设置有后横梁以及后地板等,以将左右两侧的后纵梁总成100连接起来。
可选地,后纵梁110和后轮罩120均构造为铝合金件。由此,在后纵梁110与后轮罩120为一体成型件的基础上,既保证了集成度,使得后纵梁总成100布置更加紧凑,同时又降低了后纵梁总成100整体重量,实现车辆轻量化,降低车辆的能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后纵梁总成100,通过将后轮罩120和后纵梁110构造为一体成型件大大提高了后纵梁总成100的集成度,后纵梁总成100的成型容易,可以简化后纵梁总成100的制造过程,减少了车身的安装工序;同时后轮罩120与后纵梁110为一体成型件,后轮罩120与后纵梁110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减少了后纵梁110与后轮罩120 之间的连接件,简化了后纵梁总成100的安装工序,提高了后轮罩120的工装效率。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后纵梁110上设置有门槛梁搭接板130,门槛梁搭接板130设置在后纵梁110上且向下延伸。后纵梁110构造为在前后方向延伸,后轮罩120设置在后纵梁110的上侧,后轮罩120的下侧与后纵梁110的上侧连接,在后纵梁110的前段的下侧可以设置上述门槛梁搭接板130,门槛梁搭接板130与门槛梁面面搭接,门槛梁搭接板130可以提高后纵梁总成100与门槛梁之间的接触面积,确保门槛梁与后纵梁总成100之间的连接强度及可靠性,其中门槛梁搭接板130可以与后纵梁总成100铆接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门槛梁搭接板130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加强结构,第一加强结构包括设置在门槛梁搭接板130上的筒形加强筋131和条形加强筋132,条形加强筋132与筒形加强筋131的外周壁相连。
门槛梁搭接板130与门槛梁之间可以通过铆接固定,筒形加强筋131的中心位置可以构造为门槛梁搭接板130与门槛梁之间的铆接点,筒形加强筋131一方面可以用于在铆接时进行定位,另一方面筒形加强筋131可以提高门槛梁搭接板130的结构强度,以提高门槛梁与后纵梁总成100之间的连接强度;条形加强筋132设置在筒形加强筋131 的外周壁,以适于对筒形加强筋131的结构进行强化,提高筒形加强筋131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提高门槛梁搭接板130的结构强度,使门槛梁搭接板130可以为门槛梁提供一个可靠地安装位置,使车身结构的可靠性提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后纵梁110构造为开口朝外的“U”形结构且包括:底板111、侧板112和顶板113,其中侧板112设置在顶板113的内端且向上延伸,顶板113设置在侧板112的上端且向外延伸,其中后轮罩120设置在顶板113的外端,其中后纵梁总成100构造为铝合金件,后纵梁总成100的重量轻,结构强度好,将后纵梁 110构造为上述结构可以方便于对后纵梁总成100进行铸造,保证后纵梁110的结构稳定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底板111、侧板112和顶板113之间还设置有连接底板111、侧板112和顶板113的第二加强结构114,第二加强结构114设置在后纵梁 110的“U”形开口内,第二加强结构114适于对后纵梁110内进行支撑,提高后纵梁 110的结构强度,保证底板111、侧板112和顶板113不会朝向后纵梁110的内部凹陷,第二加强结构114适于支撑后纵梁110所形成的开口,保持后纵梁110的结构稳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加强结构114为多条相互交错的加强板,每个加强板连接底板111、侧板112和顶板113中的至少一个,多个加强板可以在水平方向延伸,且多个加强板的内端均可以设置在侧板112的外侧壁上,多个加强板交错设置,加强板的前侧边和后侧边可以与后纵梁110的顶板113或底板111止抵,以用于支撑顶板113和底板111,防止顶板113和底板111发生溃缩,每个加强板可以同时连接底板 111、侧板112和顶板113,且加强板之间交错设置,以保证后纵梁110的结构强度稳定可靠,防止后纵梁110朝向内部溃缩,提高后纵梁110的结构稳定性,提升后纵梁总成 100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后纵梁110上设置有两种加强板,第一加强板仅与侧板112的内侧壁连接,第二加强板分别与侧板112的内侧壁、顶板113 的底壁、底板111的上侧壁连接,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交错设置,第一加强板可以沿纵梁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二加强板交错设置在第一加强板上,第二加强板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二加强板在第一加强板的延伸方向上依次布置且相互交错,以将后纵梁110的内部填充完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顶板113上设置有朝向内侧延伸的横梁搭接板116,横梁搭接板116与侧板112之间设置有第三加强结构1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后纵梁总成100设置在车身的后部,且左右对称,左侧的后纵梁总成100上的横梁搭接板116和右侧的后纵梁总成100上的横梁搭接板116朝向彼此延伸,横梁搭接板116上形成有与横梁固定的搭接平面,以使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左侧的后纵梁总成100和右侧的后纵梁总成100连接,横梁搭接板116的设置可以提高横梁与后纵梁总成100的搭接面积,使横梁与后纵梁总成100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稳定。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后轮罩120上设置有后减振器安装螺母121,后减振器安装螺母121与后轮罩120压铆固定,减振器一般安装在轮罩上,而本申请的后纵梁总成100中集成了后轮罩120,可以直接在后纵梁总成100上将后减振器安装螺母121压铆在后轮罩120上,提高了后纵梁总成100的集成度,在后纵梁总成 100上设置一个稳定的减振器安装位,减振器可以通过紧固件与后减振器安装螺母121 固定,以使减振器安装在后轮罩120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后减振器安装螺母121的外周设置有环形加强筋122,环形加强筋122适于提高后减振器安装螺母121外周的结构强度,保证后减振器安装螺母121的压铆点的结构强度满足要求,提高了后减振器与后轮罩12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后纵梁总成100,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后纵梁总成100,因此该车辆的后纵梁110集成度高,减少了车辆的连接件,同时后纵梁总成100的重量更轻,有利于整车的轻量化,提高了车辆的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后纵梁总成(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纵梁(110),所述后纵梁(110)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后纵梁(110)上设置有门槛梁搭接板(130),所述门槛梁搭接板(130)设置在所述后纵梁(110)上且向下延伸;
后轮罩(120),所述后轮罩(120)设置在所述后纵梁(110)的上侧,所述后纵梁(110)与所述后轮罩(120)构造为一体成型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纵梁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梁搭接板(130)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加强结构,所述第一加强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门槛梁搭接板(130)上的筒形加强筋(131)和条形加强筋(132),所述条形加强筋(132)与所述筒形加强筋(131)的外周壁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纵梁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110)构造为开口朝外的“U”形结构且包括:
底板(111);
侧板(112),所述侧板(112)设置在所述底板(111)的内端且向上延伸;
顶板(113),所述顶板(113)设置在所述侧板(112)的上端且向外延伸;其中所述后轮罩(120)设置在所述顶板(113)的外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纵梁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1)、所述侧板(112)和所述顶板(113)之间还设置有连接所述底板(111)、所述侧板(112)和所述顶板(113)的第二加强结构(1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纵梁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结构(114)为多条相互交错的加强板,每个所述加强板连接所述底板(111)、所述侧板(112)和所述顶板(113)中的至少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纵梁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13)上设置有朝向内侧延伸的横梁搭接板(116),所述横梁搭接板(116)与所述侧板(112)之间设置有第三加强结构(115)。
7.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纵梁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罩(120)上设置有后减振器安装螺母,所述后减振器安装螺母与所述后轮罩(120)压铆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纵梁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减振器安装螺母(121)的外周设置有环形加强筋(122)。
9.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后纵梁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罩(120)和所述后纵梁(110)均为铝合金件。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后纵梁总成(100)。
CN201920503835.7U 2019-04-12 2019-04-12 后纵梁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105551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03835.7U CN210555120U (zh) 2019-04-12 2019-04-12 后纵梁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03835.7U CN210555120U (zh) 2019-04-12 2019-04-12 后纵梁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55120U true CN210555120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74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03835.7U Active CN210555120U (zh) 2019-04-12 2019-04-12 后纵梁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551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61243A (zh) * 2020-09-30 2020-12-11 的卢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后轮罩及后纵梁一体化镁合金压铸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61243A (zh) * 2020-09-30 2020-12-11 的卢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后轮罩及后纵梁一体化镁合金压铸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25773B (zh) 车辆的后部车身构造
CN109229216B (zh) 车辆的后部车体构造
US11541932B2 (en) Vehicle side member
CN112339861B (zh) 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及汽车
CN210555120U (zh) 后纵梁总成及车辆
JP6263790B2 (ja) 車両のサスペンション取付部構造
CN108657288B (zh) 车辆的后部车体构造
CN217435853U (zh) 发动机罩加强结构、发动机罩总成以及车辆
US11648982B2 (en) Rear side structure for vehicle
CN114368430B (zh) 车辆地板总成及车辆
CN115402445A (zh) 一种全景天窗总成安装结构
CN211731585U (zh) 一种前围板加强结构
CN209305394U (zh) 一种用于座椅安装的横梁组件
CN218055360U (zh) 地板总成和车辆
CN215706731U (zh) 备胎舱及汽车
CN212950017U (zh) 后减震器安装结构及汽车
CN107867142B (zh) 减震器的安装座以及车辆
CN218703532U (zh) 地板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6002793U (zh) 轮罩中段加强板构造
CN220996534U (zh) 车辆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
CN219948349U (zh) 车身组件及车辆
CN220430295U (zh) 门槛组件和车辆
CN218577883U (zh) 车辆的车身以及车辆
CN213035912U (zh) 用于车辆的地板骨架总成、车辆的地板总成和车辆
CN220535773U (zh) 用于车辆的前横梁安装结构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