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35853U - 发动机罩加强结构、发动机罩总成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罩加强结构、发动机罩总成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35853U
CN217435853U CN202221607279.6U CN202221607279U CN217435853U CN 217435853 U CN217435853 U CN 217435853U CN 202221607279 U CN202221607279 U CN 202221607279U CN 217435853 U CN217435853 U CN 2174358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reinforcing
hood
backup pad
suppor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0727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殿轮
王常清
李德隆
崔伟坤
李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lon Mech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lon Mech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lon Mech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0727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358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358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358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罩加强结构、发动机罩总成以及车辆。该发动机罩加强结构包括:外板前支撑板;外板后支撑板,所述外板后支撑板位于所述外板前支撑板的后方;左支撑板、右支撑板,所述左支撑板位于所述外板前支撑板和所述外板后支撑板的左端之间,所述右支撑板位于所述外板前支撑板和所述外板后支撑板的右端之间,且所述外板前支撑板、所述左支撑板、所述外板后支撑板、所述右支撑板通过辅助加强板连接成环状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罩加强结构,通过将发动机罩加强结构构造为环状结构,使得发动机罩加强结构具有较好的强度加强和刚度加强作用,在将发动机罩加强结构应用于发动机罩时,可以显著加强发动机罩的强度和刚度。

Description

发动机罩加强结构、发动机罩总成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动机罩加强结构、具有上述发动机罩加强结构的发动机罩总成以及具有上述发动机罩加强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发动机罩总成包括内板、外板、内板和外板之间的多块加强板,但是多块加强板相距较远,对发动机罩总成的加强效果有限,使得发动机罩总成的刚度和强度差、模态不稳定、发动机罩外板抗凹性差,影响车辆安全及外观感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发动机罩加强结构,能够对发动机罩进行有效加强。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发动机罩加强结构的发动机罩总成。
本实用新型又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发动机罩总成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罩加强结构包括:外板前支撑板;外板后支撑板,所述外板后支撑板位于所述外板前支撑板的后方;左支撑板、右支撑板,所述左支撑板位于所述外板前支撑板和所述外板后支撑板的左端之间,所述右支撑板位于所述外板前支撑板和所述外板后支撑板的右端之间,且所述外板前支撑板、所述左支撑板、所述外板后支撑板、所述右支撑板通过辅助加强板连接成环状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罩加强结构,通过将发动机罩加强结构构造为环状结构,使得发动机罩加强结构具有较好的强度加强和刚度加强作用,在将发动机罩加强结构应用于发动机罩时,可以显著加强发动机罩的强度和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辅助加强板包括:左第一加强板、右第一加强板,所述左第一加强板连接所述外板前支撑板的左端以及所述左支撑板的前端,所述右第一加强板连接所述外板前支撑板的右端以及所述右支撑板的前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辅助加强板包括:左第二加强板、右第二加强板,所述左第二加强板连接所述左支撑板的后端以及所述外板后支撑板的左端,所述右第二加强板连接所述右支撑板的后端以及所述外板后支撑板的右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发动机罩加强结构还包括:左第三加强板、右第三加强板,所述左第三加强板连接所述外板前支撑板的左后端,所述右第三加强板连接所述外板前支撑板的右后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板前支撑板包括前支撑板本体和前支撑板凸出部,所述前支撑板凸出部连接在所述前支撑板本体的后端,且所述前支撑板凸出部的长度小于所述前支撑板本体的长度,所述左第三加强板位于所述前支撑板凸出部的左端且与所述前支撑板本体的后端连接,所述右第三加强板位于所述前支撑板凸出部的右端且与所述前支撑板本体的后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板后支撑板构造为框架式结构且具有多个减重孔,相邻两个所述减重孔之间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隔断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板前支撑板、所述左支撑板、所述外板后支撑板、所述右支撑板、所述辅助加强板通过焊接或铆接固定成环状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发动机罩总成,包括上述的发动机罩加强结构;发动机罩,所述发动机罩包括机罩内板和机罩外板,所述机罩内板位于所述发动机罩加强结构的内侧,所述机罩外板位于所述发动机罩加强结构的外侧,所述外板前支撑板、所述左支撑板、所述外板后支撑板、所述右支撑板用于支撑所述机罩外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罩总成,通过设置上述实施例的发动机罩加强结构,使得发动机罩总成的横向刚度、垂向刚度、扭转刚度、前角刚度和总成强度得以提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板前支撑板、所述左支撑板、所述外板后支撑板、所述右支撑板具有用于支撑所述机罩外板的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上开设有注胶槽,胶体填充于所述注胶槽与所述机罩外板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发动机罩总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实施例的发动机罩总成,使得车辆具有较好的外观面,并且车辆的横向刚度、垂向刚度、扭转刚度、前角刚度和总成强度得以提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发动机罩加强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外板前支撑板的示意图;
图3是左支撑板的示意图;
图4是机罩内板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发动机罩加强结构10、外板前支撑板1、前支撑板本体11、前支撑板凸出部12、前支撑面13、前注胶槽14、外板后支撑板2、减重孔21、隔断臂22、后注胶槽23、左支撑板3、左支撑板本体31、左支撑面32、左注胶槽33、左连接面34、左加强筋35、右支撑板4、右支撑板本体41、右支撑面42、右注胶槽43、右连接面44、左第一加强板51、右第一加强板52、左第二加强板61、右第二加强板62、左第三加强板71、右第三加强板72、机罩内板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4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罩加强结构10、具有上述发动机罩加强结构10的发动机罩总成以及具有上述发动机罩加强结构10的车辆。
参照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罩加强结构10可以包括:外板前支撑板1、外板后支撑板2、左支撑板3、右支撑板4以及辅助加强板。
其中,外板前支撑板1位于前端,外板后支撑板2位于外板前支撑板1的后方,左支撑板3位于外板前支撑板1和外板后支撑板2的左端之间,右支撑板4位于外板前支撑板1和外板后支撑板2的右端之间,且外板前支撑板1、左支撑板3、外板后支撑板2、右支撑板4通过辅助加强板连接成环状结构。在将发动机罩加强结构10应用于发动机罩时,可以显著加强发动机罩的强度和刚度,例如可以有效提升机罩总成的横向刚度、垂向刚度、扭转刚度、前角刚度和总成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图1所示,辅助加强板可以位于外板前支撑板1与左支撑板3之间、外板前支撑板1与右支撑板4之间、左支撑板3与外板后支撑板2之间、右支撑板4与外板后支撑板2之间。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辅助加强板可以位于外板前支撑板1与左支撑板3之间、外板前支撑板1与右支撑板4之间,而左支撑板3与外板后支撑板2直接相连,右支撑板4与外板后支撑板2直接相连。
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辅助加强板可以位于左支撑板3与外板后支撑板2之间、右支撑板4与外板后支撑板2之间,而外板前支撑板1与左支撑板3直接相连,外板前支撑板1与右支撑板4直接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罩加强结构10,通过将发动机罩加强结构10构造为环状结构,使得发动机罩加强结构10具有较好的强度加强和刚度加强作用,在将发动机罩加强结构10应用于发动机罩时,可以显著加强发动机罩的强度和刚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辅助加强板可以包括:左第一加强板51、右第一加强板52,左第一加强板51连接外板前支撑板1的左端以及左支撑板3的前端,右第一加强板52连接外板前支撑板1的右端以及右支撑板4的前端。换言之,左支撑板3连接左第一加强板51的后端,右支撑板4连接右第一加强板52的后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辅助加强板可以包括:左第二加强板61、右第二加强板62,左第二加强板61连接左支撑板3的后端以及外板后支撑板2的左端,右第二加强板62连接右支撑板4的后端以及外板后支撑板2的右端。在将发动机罩加强结构10应用于加强发动机罩时,左第二加强板61还可以用于对左铰链的强度和刚度进行加强,右第二加强板62还可以用于对右铰链的强度和刚度进行加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发动机罩加强结构10还可以包括:左第三加强板71、右第三加强板72,左第三加强板71连接外板前支撑板1的左后端,右第三加强板72连接外板前支撑板1的右后端。在将发动机罩加强结构10应用于加强发动机罩时,左第三加强板71还可以用于对左锁扣的强度和刚度进行加强,右第三加强板72还可以用于对右锁扣的强度和刚度进行加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板前支撑板1可以包括前支撑板本体11和前支撑板凸出部12,前支撑板凸出部12连接在前支撑板本体11的后端,且前支撑板凸出部12的长度小于前支撑板本体11的长度,可以理解的是,这里所说的“长度”指的是图1-图2中沿左右方向的尺寸。
左第三加强板71位于前支撑板凸出部12的左端,且左第三加强板71与前支撑板本体11的后端连接,左第三加强板71还可以与前支撑板凸出部12的左端连接。右第三加强板72位于前支撑板凸出部12的右端,且右第三加强板72与前支撑板本体11的后端连接,右第三加强板72还可以与前支撑板凸出部12的右端连接。
前支撑板本体11和前支撑板凸出部12可以均为轴对称结构,并且前支撑板本体11和前支撑板凸出部12的对称轴共线,这样,前支撑板凸出部12居中设置,有利于保证发动机罩加强结构10的均匀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板后支撑板2构造为框架式结构且具有多个减重孔21,相邻两个减重孔21之间设有隔断臂22,隔断臂22沿前后方向延伸。需要说明的是,“沿前后方向延伸”可以是严格沿正前、正后的方向延伸,也可以是与正前、正后方向呈一定的角度,例如隔断臂22的延伸方向与正前、正后方向的夹角不大于30°。此外,通过设置减重孔21还可以适当削弱外板后支撑板2的强度,从而在行人与发动机罩碰撞时,外板后支撑板2能够发生溃缩变形以吸收碰撞能量,也就是说,设置减重孔21有利于行人保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板前支撑板1、左支撑板3、外板后支撑板2、右支撑板4、辅助加强板通过焊接或铆接固定成环状结构。具体而言,外板前支撑板1、左支撑板3、外板后支撑板2、右支撑板4、辅助加强板中的相邻两个板之间可以采用焊接固定,也可以采用铆接固定。
参照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发动机罩总成包括发动机罩以及上述实施例的发动机罩加强结构10,发动机罩包括机罩内板20和机罩外板,机罩内板20位于发动机罩加强结构10的内侧,机罩外板位于发动机罩加强结构10的外侧,外板前支撑板1、左支撑板3、外板后支撑板2、右支撑板4用于支撑机罩外板。具体而言,外板前支撑板1对机罩外板的前端进行支撑,左支撑板3对机罩外板的左端进行支撑,外板后支撑板2对机罩外板的后端进行支撑,右支撑板4对机罩外板的右端进行支撑,外板前支撑板1、左支撑板3、外板后支撑板2、右支撑板4均匀分布支撑机罩外板,可以有效提高机罩外板的抗凹性能,改善机罩外板的外观精致度。
发动机罩总成装配时,可以先将发动机罩加强结构10与机罩内板20焊接或铆接作为内板总成,再将机罩外板通过包边工艺实现与内板总成的固定。在将发动机罩加强结构10与机罩内板20固定时,可以是先将外板前支撑板1、左支撑板3、外板后支撑板2、右支撑板4、辅助加强板(左第一加强板51、右第一加强板52、左第二加强板61、右第二加强板62、左第三加强板71、右第三加强板72)固定成环状结构后,再将该环状结构与机罩内板20固定,也可以是将外板前支撑板1、左支撑板3、外板后支撑板2、右支撑板4、辅助加强板单独与机罩内板20固定,并且外板前支撑板1、左支撑板3、外板后支撑板2、右支撑板4、辅助加强板中的任意一个板与机罩内板20之间可以采用焊接固定或铆接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罩总成,通过设置上述实施例的发动机罩加强结构10,使得发动机罩总成的横向刚度、垂向刚度、扭转刚度、前角刚度和总成强度得以提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板前支撑板1、左支撑板3、外板后支撑板2、右支撑板4具有用于支撑机罩外板的支撑面,支撑面上开设有注胶槽,胶体填充于注胶槽与机罩外板之间。这样,支撑面与机罩外板之间不必完全贴合,由此可以避免外板前支撑板1与机罩外板之间、左支撑板3与机罩外板之间、外板后支撑板2与机罩外板之间、右支撑板4与机罩外板之间完全贴合时产生异响。同时,填充胶体这种胶粘固定方式还可以避免损坏机罩外板,使得机罩外板的外观面较为平整、美观,避免出现焊接工艺造成的外观质量差的问题。
具体而言,参照图1、图2所示,外板前支撑板1具有前支撑面13,前支撑面13上开设有前注胶槽14,前注胶槽14与机罩外板之间填充有胶体。外板后支撑板2具有后支撑面,后支撑面上开设有后注胶槽23,后注胶槽23与机罩外板之间填充有胶体。
参照图1、图3所示,左支撑板3包括左支撑板本体31和左支撑面32,左支撑面32与左支撑板本体31通过左连接面34相连,且左支撑面32相对于左支撑板本体31朝向机罩外板延伸,左支撑面32上开设有左注胶槽33,左注胶槽33与机罩外板之间填充有胶体。左连接面34上可以设置左加强筋35,以增加左支撑面32与左支撑板本体31的连接强度,从而提升左支撑面32对机罩外板的支撑能力。左加强筋35的一端朝向左支撑板本体31延伸,另一端朝向左支撑面32延伸,且左加强筋35的数量可以是多个。
参照图1所示,右支撑板4包括右支撑板本体41和右支撑面42,右支撑面42与右支撑板本体41通过右连接面44相连,且右支撑面42相对于右支撑板本体41朝向机罩外板延伸,右支撑面42上开设有右注胶槽43,右注胶槽43与机罩外板之间填充有胶体。右连接面44上可以设置右加强筋,以增加右支撑面42与右支撑板本体41的连接强度,从而提升右支撑面42对机罩外板的支撑能力。右加强筋的一端朝向右支撑板本体41延伸,另一端朝向右支撑面42延伸,且右加强筋的数量可以是多个。
参照图4所示,机罩内板20上开设有左大灯孔201和右大灯孔202,再结合图1,左大灯孔201和右大灯孔202位于环状发动机罩加强结构10所围成的环形空间内。通过设置环状发动机罩加强结构10,可以增加机罩内板20的强度和刚度,防止因开设左大灯孔201和右大灯孔202而导致强度和刚度过度削弱。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发动机罩总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实施例的发动机罩总成,使得车辆具有较好的外观面,并且车辆的横向刚度、垂向刚度、扭转刚度、前角刚度和总成强度得以提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罩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板前支撑板(1);
外板后支撑板(2),所述外板后支撑板(2)位于所述外板前支撑板(1)的后方;
左支撑板(3)、右支撑板(4),所述左支撑板(3)位于所述外板前支撑板(1)和所述外板后支撑板(2)的左端之间,所述右支撑板(4)位于所述外板前支撑板(1)和所述外板后支撑板(2)的右端之间,且所述外板前支撑板(1)、所述左支撑板(3)、所述外板后支撑板(2)、所述右支撑板(4)通过辅助加强板连接成环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罩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加强板包括:左第一加强板(51)、右第一加强板(52),所述左第一加强板(51)连接所述外板前支撑板(1)的左端以及所述左支撑板(3)的前端,所述右第一加强板(52)连接所述外板前支撑板(1)的右端以及所述右支撑板(4)的前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罩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加强板包括:左第二加强板(61)、右第二加强板(62),所述左第二加强板(61)连接所述左支撑板(3)的后端以及所述外板后支撑板(2)的左端,所述右第二加强板(62)连接所述右支撑板(4)的后端以及所述外板后支撑板(2)的右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罩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第三加强板(71)、右第三加强板(72),所述左第三加强板(71)连接所述外板前支撑板(1)的左后端,所述右第三加强板(72)连接所述外板前支撑板(1)的右后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罩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前支撑板(1)包括前支撑板本体(11)和前支撑板凸出部(12),所述前支撑板凸出部(12)连接在所述前支撑板本体(11)的后端,且所述前支撑板凸出部(12)的长度小于所述前支撑板本体(11)的长度,所述左第三加强板(71)位于所述前支撑板凸出部(12)的左端且与所述前支撑板本体(11)的后端连接,所述右第三加强板(72)位于所述前支撑板凸出部(12)的右端且与所述前支撑板本体(11)的后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罩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后支撑板(2)构造为框架式结构且具有多个减重孔(21),相邻两个所述减重孔(21)之间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隔断臂(2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罩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前支撑板(1)、所述左支撑板(3)、所述外板后支撑板(2)、所述右支撑板(4)、所述辅助加强板通过焊接或铆接固定成环状结构。
8.一种发动机罩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罩加强结构;
发动机罩,所述发动机罩包括机罩内板(20)和机罩外板,所述机罩内板(20)位于所述发动机罩加强结构的内侧,所述机罩外板位于所述发动机罩加强结构的外侧,所述外板前支撑板(1)、所述左支撑板(3)、所述外板后支撑板(2)、所述右支撑板(4)用于支撑所述机罩外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前支撑板(1)、所述左支撑板(3)、所述外板后支撑板(2)、所述右支撑板(4)具有用于支撑所述机罩外板的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上开设有注胶槽,胶体填充于所述注胶槽与所述机罩外板之间。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9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罩总成。
CN202221607279.6U 2022-06-24 2022-06-24 发动机罩加强结构、发动机罩总成以及车辆 Active CN2174358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07279.6U CN217435853U (zh) 2022-06-24 2022-06-24 发动机罩加强结构、发动机罩总成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07279.6U CN217435853U (zh) 2022-06-24 2022-06-24 发动机罩加强结构、发动机罩总成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35853U true CN217435853U (zh) 2022-09-16

Family

ID=83225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07279.6U Active CN217435853U (zh) 2022-06-24 2022-06-24 发动机罩加强结构、发动机罩总成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358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76934A (zh) * 2022-09-29 2022-12-16 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前罩总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76934A (zh) * 2022-09-29 2022-12-16 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前罩总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29362B (zh) 车身结构及汽车
US10603999B2 (en) Lowe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7900995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8328272B2 (en) Lower structure of vehicle body rear portion
US20180312197A1 (en) Vehicle lower section structure
JP2004155219A (ja) 自動車の車体後部構造
CN217435853U (zh) 发动机罩加强结构、发动机罩总成以及车辆
US11292525B2 (en) Front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CN110949296B (zh) 车体构造
JP2016196203A (ja) 車体の後部構造
JP6579131B2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US11807306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EP3789274B1 (en) Front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front vehicle-body structure
JP4616015B2 (ja) 三角窓補強構造
JP3791049B2 (ja) 自動車のピラーとサイドシルとの接続部構造
CN111688814A (zh) 车辆后部结构
JP4194142B2 (ja) 車体フロア構造及び車体フロア構造の製造方法
CN212685728U (zh) 一种车辆后侧围结构及车辆
JP6734334B2 (ja) 車両の下部構造
US20210061366A1 (en) Front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KR20220086056A (ko) 전기 자동차의 차체 연결 구조
CN210555120U (zh) 后纵梁总成及车辆
KR20230028853A (ko) 차량의 하부 차체
JP4132289B2 (ja) 車体の床部フレーム構造
JP2000142486A (ja) 車両前部の車体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11

Address after: 071000 No. 2266 Chaoyang South Street, Hebei, Baoding

Patentee after: GREAT WALL MO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76 1902, floor 16, building 3, yard 4, No. 22, Jinghai 4th Road,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Salon mecha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