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37262U - 一种适用于电动车的后纵梁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电动车的后纵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37262U
CN210437262U CN201921144805.8U CN201921144805U CN210437262U CN 210437262 U CN210437262 U CN 210437262U CN 201921144805 U CN201921144805 U CN 201921144805U CN 210437262 U CN210437262 U CN 2104372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ngitudinal beam
reess
side member
mounting
electric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4480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群
洪宇
李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 Aut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 Aut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 Aut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 Aut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4480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372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372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372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电动车的后纵梁。所述后纵梁包括上纵梁和下纵梁,其中,上纵梁包括上插接部、REESS上安装孔以及加强部,下纵梁包括下插接部、REESS下安装孔以及与加强部配合的下安装位。由上可见,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适用于电动车的后纵梁,通过上插接部和下搭接部的设置,可以有效增加后纵梁的溃缩稳定性;通过半轴避让孔的设置,实现对电机半轴进行避让的同时可以有效补强避让区域的强度;同时,通过设置REESS上安装孔和REESS下安装孔,从而解决了REESS系统在后纵梁上安装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电动车的后纵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骨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电动车的后纵梁。
背景技术
电动车的后部车身内部具有电机和REESS(On-board rechargeable energystorage system,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电动车的后纵梁针对电机的半轴进行避让时会进行弯折处理,从而会造成弯折区域强度降低的问题,同时,电动车的后纵梁还要针对REESS系统的安装提供REESS安装横梁的安装位。
基于上述需求,提供一种既能保证REESS系统安装、又能对弯折区域进行强度补强的后纵梁,成为现有技术中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电动车的后纵梁,包括:
上纵梁,所述上纵梁集成有REESS上安装孔、后端具有与所述电动车的后上溃缩梁的前端插接的上插接部,并且所述上纵梁具有与下纵梁固定连接的加强部,所述加强部具有避让电机半轴的避让槽;
下纵梁,所述下纵梁集成有REESS下安装孔、后端具有与所述电动车的后下溃缩梁的前端搭接的下搭接部,并且所述下纵梁具有与所述加强部配合的下安装位,所述下纵梁具有向下凸起的半轴避让弯,所述半轴避让弯与所述避让槽配合形成闭合的半轴避让孔;
所述后纵梁沿车身宽度方向成镜像布置在所述电动车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加强部进一步具有在所述下安装位内向车身前端纵向延展的前补强脚、以及在所述下安装位内向车身后端纵向延展的后补强脚。
可选地,所述后补强脚在所述后纵梁弯折的期望受力位置设置有第一加强筋。
可选地,所述上纵梁沿车身宽度方向朝向车身外部的侧面上集成有减震器安装点和控制臂安装点。
可选地,所述减震器安装点为纵向布置的两个,控制臂安装点为高度低于所述减震器安装点的纵向布置的四个。
可选地,所述上纵梁靠近所述上插接部设置有第二加强筋。
可选地,所述REESS上安装孔包括四驱REESS上安装孔和两驱REESS上安装孔,其中,四驱REESS上安装孔布置在所述上纵梁的上表面、并靠近所述上插接部,两驱REESS 上安装孔布置在所述上纵梁下表面和所述上纵梁朝向车身内部的侧面、并靠近所述上插接部。
可选地,所述REESS下安装孔包括设置于所述下纵梁的下表面的两驱REESS下安装孔。
可选地,所述上纵梁的前端与所述电动车的B柱的上段固定连接,所述下纵梁的前端与所述电动车的B柱的下段固定连接,所述后上溃缩梁的后端与第一后防撞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后下溃缩梁的后端与第二后防撞横梁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上纵梁进一步具有设置于所述上纵梁和所述下纵梁之间的用于与所述B 柱的中段固定连接的加强连接梁。
由上可见,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适用于电动车的后纵梁,通过上插接部和下搭接部的设置,可以有效增加后纵梁的溃缩稳定性;通过半轴避让孔的设置,实现对电机半轴进行避让的同时可以有效补强避让区域的强度;同时,通过设置REESS上安装孔和REESS下安装孔,从而解决了REESS系统在后纵梁上安装的问题。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申请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申请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适用于电动车的后纵梁的轴测图;
图2为如图1所示的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后纵梁的左视图;
图3为如图1所示的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后纵梁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后纵梁
110 上纵梁
111 上插接部
112 REESS上安装孔
1121 四驱REESS上安装孔
1122、1122' 两驱REESS上安装孔
113 加强部
1131 避让槽
1132 前补强脚
1133 后补强脚
1134 第一加强筋
114 半轴避让孔
115 减震器安装点
116 控制臂安装点
117 第二加强筋
118 加强连接梁
120 下纵梁
121 下搭接部
122 REESS下安装孔
1221 两驱REESS下安装孔
123 下安装位
1231 避让弯
130 B柱
140 后上溃缩梁
150 后下溃缩梁
160 第一后防撞横梁
170 第二后防撞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部分,而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适用于电动车的后纵梁的轴测图;图2为如图1所示的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后纵梁的左视图;图3为如图1所示的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后纵梁的仰视图。
请参见图1和图2并结合图3,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电动车的后纵梁100,包括:上纵梁110和下纵梁120。
其中,上纵梁110的后端具有与电动车的后上溃缩梁140的前端插接的上插接部111,并且上纵梁110集成有REESS上安装孔112;下纵梁120的后端具有与电动车的后下溃缩梁150的前端搭接的下搭接部121,并且下纵梁120集成有REESS下安装孔122。
上纵梁110还具有与下纵梁120固定连接的加强部113,加强部113具有避让电动车的电机的半轴的避让槽1131;下纵梁120还具有与加强部113配合的下安装位123,下纵梁120具有向下凸起的半轴避让弯1231,半轴避让弯1231与避让槽1131配合形成闭合的半轴避让孔114。
并且,后纵梁100沿车身宽度方向成镜像布置在电动车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的后纵梁100为铝合金铸件,相较于传统后纵梁的材料,铝合金材料具有重量轻的优势,采用铸造成型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生产和组装的效率,从而,采用铝合金材料铸造成型的后纵梁可以有效降低车身重量,提高后纵梁生产和组装的效率。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电动车的后纵梁100,通过上插接部111和下搭接部121的设置,可以有效增加后纵梁100的溃缩稳定性;通过半轴避让孔114的设置,实现对电机半轴进行避让的同时可以有效补强避让区域的强度;同时,通过设置REESS上安装孔112和REESS下安装孔122,从而解决了REESS系统在后纵梁100上安装的问题。
请参见图2,为了增强加强部113对半轴避让弯1231的补强效果,加强部113进一步具有在下安装位123内向车身前端纵向延展的前补强脚1132、以及在下安装位123内向车身后端纵向延展的后补强脚1133。在本实施例中,前补强脚1132和后补强脚1133在半轴避让弯1231的前后对称布置,补强效果更佳。
请再次参见图1,在车身后部受到碰撞的情况下,来自车身后部的冲撞力会对后纵梁 100造成弯折力,弯折力进一步会集中在后补强脚1133上,因此,为了增强后补强脚的抗弯折能力,后补强脚1133在后纵梁100弯折的期望受力位置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134。
请再次参见图2,后纵梁100上集成有底盘硬点,其中,上纵梁110沿车身宽度方向朝向车身外部的侧面上集成有减震器安装点115和控制臂安装点116。
其中,减震器安装点115为纵向布置的两个,控制臂安装点116为高度低于减震器安装点115的纵向布置的四个。
上述的两个减震器安装点115和四个控制臂安装点116与上纵梁110为一体成型结构,为底盘硬点提供安装位的同时,还可以增强上纵梁110的结构强度。
为了保证后纵梁100的溃缩稳定性,上纵梁110靠近上插接部111设置有第二加强筋 117。第二加强筋117设置在底盘硬点与上插接部111的过渡区域,在车身后部受到碰撞的时候,碰撞冲击力沿后上溃缩梁140传递到上插接部111处,第二加强筋117的设置,既可以保护上插接部111,又可以前部的底盘硬点起到保护作用。
请参见图1和图3,REESS上安装孔112包括四驱REESS上安装孔1121和两驱REESS上安装孔1122,其中,四驱REESS上安装孔1121布置在所述上纵梁110的上表面、并靠近所述上插接部111,两驱REESS上安装孔1122、1122'布置在上纵梁110下表面和上纵梁110朝向车身内部的侧面、并靠近所述上插接部111。其中,两驱REESS上安装孔1122' 布置在上纵梁110的下表面,由于遮挡的原因,未在图中示出,只是在图1中进行示意。 REESS下安装孔122包括设置于下纵梁120的下表面的两驱REESS下安装孔1221。
后纵梁100对四驱REESS系统和两驱REESS系统的安装分别开孔,从而,后纵梁100可以提供一种搭载多种驱动形式的后端平台(驱动形式包括两驱、四驱),可以承载两种不同的REESS系统用于支持不同的驱动形式。同时,REESS系统安装在镜像布置的后纵梁100之间,从而,后纵梁100还对电动车的电池结构形成保护作用。
请再次参见图2,上纵梁110的前端与电动车的B柱130的上段固定连接,下纵梁120的前端与电动车的B柱130的下段固定连接,后上溃缩梁140的后端与第一后防撞横梁160固定连接,后下溃缩梁150的后端与第二后防撞横梁170固定连接。
为了增强后纵梁100与B柱130的连接强度,上纵梁110进一步具有设置于上纵梁110 和下纵梁120之间的用于与B柱130的中段固定连接的加强连接梁118。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案或变更,如特征的组合、分割或重复,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适用于电动车的后纵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纵梁(110),所述上纵梁(110)集成有REESS上安装孔(112)、后端具有与所述电动车的后上溃缩梁(140)的前端插接的上插接部(111),并且所述上纵梁(110)具有与下纵梁(120)固定连接的加强部(113),所述加强部(113)具有避让电机半轴的避让槽(1131);
下纵梁(120),所述下纵梁(120)集成有REESS下安装孔(122)、后端具有与所述电动车的后下溃缩梁(150)的前端搭接的下搭接部(121),并且所述下纵梁(120)具有与所述加强部(113)配合的下安装位(123),所述下纵梁(120)具有向下凸起的半轴避让弯(1231),所述半轴避让弯(1231)与所述避让槽(1131)配合形成闭合的半轴避让孔(114);
所述后纵梁(100)沿车身宽度方向成镜像布置在所述电动车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113)进一步具有在所述下安装位(123)内向车身前端纵向延展的前补强脚(1132)、以及在所述下安装位(123)内向车身后端纵向延展的后补强脚(11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补强脚(1133)在所述后纵梁(100)弯折的期望受力位置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13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纵梁(110)沿车身宽度方向朝向车身外部的侧面上集成有减震器安装点(115)和控制臂安装点(1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安装点(115)为纵向布置的两个,控制臂安装点(116)为高度低于所述减震器安装点(115)的纵向布置的四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纵梁(110)靠近所述上插接部(111)设置有第二加强筋(11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REESS上安装孔(112)包括四驱REESS上安装孔(1121)和两驱REESS上安装孔(1122),其中,四驱REESS上安装孔(1121)布置在所述上纵梁(110)的上表面、并靠近所述上插接部(111),两驱REESS上安装孔(1122、1122')布置在所述上纵梁(110)下表面和所述上纵梁(110)朝向车身内部的侧面、并靠近所述上插接部(1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REESS下安装孔(122)包括设置于所述下纵梁(120)的下表面的两驱REESS下安装孔(122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纵梁(110)的前端与所述电动车的B柱(130)的上段固定连接,所述下纵梁(120)的前端与所述电动车的B柱(130) 的下段固定连接,所述后上溃缩梁(140)的后端与第一后防撞横梁(160)固定连接,所述后下溃缩梁(150)的后端与第二后防撞横梁(170)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纵梁(110)进一步具有设置于所述上纵梁(110)和所述下纵梁(120)之间的用于与B柱(130)的中段固定连接的加强连接梁(118)。
CN201921144805.8U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适用于电动车的后纵梁 Active CN2104372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44805.8U CN210437262U (zh)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适用于电动车的后纵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44805.8U CN210437262U (zh)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适用于电动车的后纵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37262U true CN210437262U (zh) 2020-05-01

Family

ID=70406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44805.8U Active CN210437262U (zh)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适用于电动车的后纵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372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13514A (zh) * 2021-10-26 2022-02-08 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越野车车身前机舱纵梁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13514A (zh) * 2021-10-26 2022-02-08 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越野车车身前机舱纵梁结构
CN114013514B (zh) * 2021-10-26 2022-08-23 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越野车车身前机舱纵梁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87140B (zh) 汽车车架
JP5776885B2 (ja) 車両の車体前部構造
US9242676B2 (en) Front vehicle body reinforcing structure
CN111267956B (zh) 车身结构
CN104709357A (zh) 车身增强结构
CN108016504B (zh) 前车身加强结构
CN210437262U (zh) 一种适用于电动车的后纵梁
CN105966459A (zh) 用于车辆的车架及具有该车架的车辆
CN109383631B (zh) 前部车身增强结构
CN211568107U (zh) 车辆的前端模块框架
CN110758562A (zh) 一种平台车身结构及具有其的平台车辆
CN216232086U (zh) 用于车辆偏置碰撞的碰撞引导结构及车辆
CN106741180B (zh) 汽车副车架及汽车
CN113942577B (zh) 一种前副车架总成及包括其的汽车
CN109292006B (zh) 汽车翼子板安装装置
CN210116554U (zh) 一种纵梁凹陷式副车架
US7484780B2 (en) Bumper beam for automobile
KR101345168B1 (ko) 차량용 범퍼 빔 유닛
CN213008361U (zh) 副车架及车辆
JP2016124320A (ja) 自動車用ロアア−ムの衝撃吸収構造
CN218021831U (zh) 一种纵梁总成及车辆
CN213619655U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
CN210174971U (zh) 前纵梁结构及车辆
CN216128333U (zh) 一种前围板总成及汽车
CN216861598U (zh) 汽车的前纵梁、前纵梁总成和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