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91331U - 后轮罩加强装置及后侧围内板总成 - Google Patents

后轮罩加强装置及后侧围内板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91331U
CN210391331U CN201921311039.XU CN201921311039U CN210391331U CN 210391331 U CN210391331 U CN 210391331U CN 201921311039 U CN201921311039 U CN 201921311039U CN 210391331 U CN210391331 U CN 2103913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wheel
reinforcing plate
reinforcing
wheel cov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1103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东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Punilangd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Punilangd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Punilangd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Punilangd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1103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913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913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913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后轮罩加强装置及后侧围内板总成,包括置于车辆的后轮罩外板与后柱间的后轮罩加强板及设置于所述后轮罩加强板上的梯形结构;所述后轮罩加强板的前端连接于所述后轮罩外板的后端,所述后轮罩加强板的后端连接于所述后柱的下端;所述梯形结构上短下长并于靠近所述后轮罩外板端设置;通过对外轮罩加强装置的结构设计利于传递与缓冲该位置附近受到的冲击力,尤其利于对受到的X向冲击力的传递与缓解,利于提高车身后侧围侧碰时的抗冲击性及利于侧碰时的结构保持,提高后侧围的使用寿命;同时利于减振及提高乘车舒适性。

Description

后轮罩加强装置及后侧围内板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强装置及后侧围内板总成,尤其涉及一种后轮罩加强装置及后侧围内板总成。
背景技术
后侧围结构是车身结构中的重点结构之一,后侧围结构的重点是后侧围内板总成。就车身本体而言,后侧围结构连接着B柱结构、车身C柱、D柱结构等,对车身抗弯、抗扭矩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车身抗扭矩方面,是关键结构之一。随着人们对乘车安全性及舒适性的越来越重视,对车身后侧围的抗冲击及减振的要求越来越高。
现有MPV车型的后侧围结构,在发生侧碰时,与门槛区域及后部受力区域之间设置有传力通道,但存在受力的传递和分散不足问题,碰撞力直接作用在后侧围零件较弱的部位,且路面的激励通过减震器作用到轮罩区域后存在传递不足,导致后轮罩区域的零件较弱的部位如连接位置承受震动较明显,从而导致零件开裂或接头位置的焊点开裂,降低了零件的使用寿命,无法更好的满足最新的侧碰需求。
基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轮罩加强装置及后侧围内板总成。该加强装置通过对外轮罩加强装置的结构设计利于传递与缓冲该位置附近受到的冲击力,尤其利于对受到的X向冲击力的传递与缓解,利于提高车身后侧围侧碰时的抗冲击性及利于侧碰时的结构保持,提高后侧围的使用寿命;同时利于减振及提高乘车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后轮罩加强装置及后侧围内板总成,通过对外轮罩加强装置的结构设计利于传递与缓冲该位置附近受到的冲击力,尤其利于对受到的X向冲击力的传递与缓解,利于提高车身后侧围侧碰时的抗冲击性及利于侧碰时的结构保持,提高后侧围的使用寿命;同时利于减振及提高乘车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后轮罩加强装置,包括置于车辆的后轮罩外板与后柱间的后轮罩加强板及设置于所述后轮罩加强板上的梯形结构;所述后轮罩加强板的前端连接于所述后轮罩外板的后端,所述后轮罩加强板的后端连接于所述后柱的下端;优选所述后轮罩加强板水平设置于所述后轮罩外板与后柱间,利于提高后轮罩加强板沿X向的抗冲击性能,提高轮罩区域沿X向的抗冲击力;所述后轮罩加强板的前端(内侧)连接于所述后轮罩外板的后端(外侧),所述后轮罩加强板的后端(内侧)连接于所述后柱的下端(外侧);所述梯形结构上短下长并于靠近所述后轮罩外板端设置;优选所述梯形结构设置于所述外轮罩加强板的上侧;利于空间布局及对作用到轮罩区域后的冲击力的传递,降低对后轮罩区域的零件较弱部位如连接位置的震动和冲击,利于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所述后轮罩加强板与后轮罩外板及后柱的连接属于现有技术,如焊接,在此不再赘述;所述梯形结构与后轮罩加强板为一体成型,所述一体成型技术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此处的X指的是车辆的前后方向。
进一步,所述梯形结构外侧的中心位置附近沿Z向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凸出部I,用于所述梯形结构的加强;利于对后轮罩加强板的加强,利于提高后轮罩加强板沿X向的抗冲击力;此处的X指的是车辆的前后方向,此处的Z向指的是车辆的上下方向;
进一步,所述凸出部I的中心位置附近沿Z向设置有向内的凹槽,用于保证结构强度前提下的减重;此处的Z指的是车辆的上下方向;
进一步,所述凸出部I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安装相应部件的安装孔I;利于结构布局及相应部件的安装;
进一步,所述后轮罩加强板的中部位置附近沿X向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凸出部II;所述凸出部II的中部位置附近设置有翻边孔I;利于对后轮罩加强板的加强,提高后轮罩加强板沿X向的抗冲击力,同时利于相应部件的安装;此处的X指的是车辆的前后方向;
进一步,所述翻边孔I为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类椭圆形结构;所述翻边孔I为狭长孔,所述翻边孔I的长边为X向设置,短边为Z向设置,利于对受到的X方向的冲击力的缓冲和吸收,提高后轮罩区域的抗冲击性;所述翻边孔I的翻边设计利于对孔结构的加强;
进一步,所述后轮罩加强板的下部靠近所述后轮罩外板侧设置有用于安装相应部件的安装孔II;所述安装孔II设置于所述凸出部II上并位于所述翻边孔I的侧下方;所述安装孔II位于翻边孔I的靠前侧下方;利于在提高抗冲击性的同时,利于相应部件的对应安装及结构的合理布局;
进一步,所述后轮罩加强板靠近所述后轮罩外板侧设置有向前的凸出部III,用于所述后轮罩加强板于所述后轮罩外板上的便利安装;所述凸出部III的设置使得所述后轮罩加强板的前侧靠上部位向前凸出,使得所述后轮罩加强板的上侧沿X向的长度大于下侧沿X向的长度;利于所述后轮罩加强板与所述后轮罩外板的固定及利于结构布局;此处的X向指的是车辆的前后方向;
进一步,所述后轮罩加强板靠近所述后柱侧设置有向后的凸出部IV,用于所述后轮罩加强板于所述后柱上的便利安装;所述凸出部IV处设置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后轮罩加强板的凸出部IV位置附近的近似半环形的加强结构,所述半环形的加强结构的开口朝向车辆后方,利于与所述后轮罩加强板与所述后柱间的连接处的加强;所述凸出部IV的设置使得所述后轮罩加强板的后侧靠上部位向前凸出,且所述后轮罩加强板的上侧沿X向的长度大于下侧沿X向的长度;利于所述后轮罩加强板与所述后柱的固定及利于结构布局;此处的X向指的是车辆的前后方向。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后侧围内板总成,所述后侧围内板总成的外轮罩加强装置为如上所述的外轮罩加强装置。
本实用新型中的方位描述中,前、后对应于车辆行驶方向的前、后方位,上、下对应于车辆的上、下方位,外是指由车内指向车外的方位,内是指由车外指向车内的方位,不应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轮罩加强装置及后侧围内板总成,通过对外轮罩加强装置的结构设计利于传递与缓冲该位置附近受到的冲击力,尤其利于对受到的X向冲击力的传递与缓解,利于提高车身后侧围侧碰时的抗冲击性及利于侧碰时的结构保持,提高后侧围的使用寿命;同时利于减振及提高乘车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轮罩加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轮罩加强装置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轮罩加强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轮罩加强装置装配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后轮罩加强装置,包括置于车辆的后轮罩外板3与后柱4间的后轮罩加强板1及设置于所述后轮罩加强板1上的梯形结构2;优选所述后轮罩加强板1水平设置于车辆的后轮罩外板3与后柱4间,利于提高后轮罩加强板1沿X向的抗冲击性能,提高轮罩区域沿X向的抗冲击力;所述后轮罩加强板1的前端内侧连接于所述后轮罩外板3的后端外侧,所述后轮罩加强板1的后端内侧连接于所述后柱4的下端外侧;所述梯形结构2上短下长并于靠近所述后轮罩外板3端设置;优选所述梯形结构2设置于所述外轮罩加强板1的上侧;利于对作用到轮罩区域后的冲击力的传递,降低对后轮罩区域的零件较弱部位如连接位置的震动和冲击,利于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所述后轮罩加强板1与后轮罩外板3及后柱4的连接属于现有技术,如焊接,在此不再赘述;所述梯形结构2与后轮罩加强板1为一体成型,所述一体成型技术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此处的X指的是车辆的前后方向。
本实施例中,所述梯形结构2外侧的中心位置附近沿Z向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凸出部I21,用于所述梯形结构2的加强;利于对后轮罩加强板1的加强,利于提高后轮罩加强板1沿X向的抗冲击力;此处的X指的是车辆的前后方向,此处的Z向指的是车辆的上下方向。
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出部I21的中心位置附近沿Z向设置有向内的凹槽,用于保证结构强度前提下的减重;此处的Z指的是车辆的上下方向;所述凹槽未在图中标出。
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出部I21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安装相应部件的安装孔I22;利于结构布局及相应部件的安装。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轮罩加强板1的中部位置附近沿X向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凸出部II11;所述凸出部II11的中部位置附近设置有翻边孔I12;利于对后轮罩加强板1的加强,提高后轮罩加强板1沿X向的抗冲击力,同时利于相应部件的安装;此处的X指的是车辆的前后方向。
本实施例中,所述翻边孔I12为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类椭圆形结构;所述翻边孔I12为狭长孔,所述翻边孔I12的长边为X向设置,短边为Z向设置,利于对受到的X方向的冲击力的缓冲和吸收,提高后轮罩区域的抗冲击性;所述翻边孔I12的翻边设计利于对孔结构的加强。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轮罩加强板1的下部靠近所述后轮罩外板3侧设置有用于安装相应部件的安装孔II13;所述安装孔II13设置于所述凸出部II11上并位于所述翻边孔I12的侧下方;所述安装孔II13位于翻边孔I12的靠前侧下方;利于在提高抗冲击性的同时,利于相应部件的对应安装及结构的合理布局。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轮罩加强板1靠近所述后轮罩外板3侧设置有向前的凸出部III14,用于所述后轮罩加强板1于所述后轮罩外板3上的便利安装;所述凸出部III14的设置使得所述后轮罩加强板1的前侧靠上部位向前凸出,使得所述后轮罩加强板1的上侧沿X向的长度大于下侧沿X向的长度;利于所述后轮罩加强板1与所述后轮罩外板3的固定及利于结构布局;此处的X向指的是车辆的前后方向。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轮罩加强板1靠近所述后柱4侧设置有向后的凸出部IV15,用于所述后轮罩加强板1于所述后柱4上的便利安装;所述凸出部IV15处设置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后轮罩加强板1的凸出部IV15位置附近的近似半环形的加强结构,所述半环形的加强结构的开口朝向车辆后方,利于与所述后轮罩加强板1与所述后柱4间的连接处的加强;所述凸出部IV15的设置使得所述后轮罩加强板1的后侧靠上部位向前凸出,且所述后轮罩加强板1的上侧沿X向的长度大于下侧沿X向的长度;利于所述后轮罩加强板1与所述后柱4的固定及利于结构布局;所述加强结构未在图中标出;此处的X向指的是车辆的前后方向。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后侧围内板总成,所述后侧围内板总成的外轮罩加强装置为如上所述的外轮罩加强装置。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后轮罩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置于车辆的后轮罩外板与后柱间的后轮罩加强板及设置于所述后轮罩加强板上的梯形结构;所述后轮罩加强板的前端连接于所述后轮罩外板的后端,所述后轮罩加强板的后端连接于所述后柱的下端;所述梯形结构上短下长并于靠近所述后轮罩外板端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轮罩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结构外侧的中心位置附近沿Z向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凸出部I,用于所述梯形结构的加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轮罩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I的中心位置附近沿Z向设置有凹槽,用于保证结构强度前提下的减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轮罩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I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安装相应部件的安装孔I。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轮罩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罩加强板的中部位置附近沿X向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凸出部II;所述凸出部II的中部位置附近设置有翻边孔I。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轮罩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孔I为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类椭圆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轮罩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罩加强板的下部靠近所述后轮罩外板侧设置有用于安装相应部件的安装孔II;所述安装孔II设置于所述凸出部II上并位于所述翻边孔I的侧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轮罩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罩加强板靠近所述后轮罩外板侧设置有向前的凸出部III,用于所述后轮罩加强板于所述后轮罩外板上的便利安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轮罩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罩加强板靠近所述后柱侧设置有向后的凸出部IV,用于所述后轮罩加强板于所述后柱上的便利安装;所述凸出部IV处设置有加强结构。
10.一种后侧围内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围内板总成的外轮罩加强装置为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所述的外轮罩加强装置。
CN201921311039.XU 2019-08-13 2019-08-13 后轮罩加强装置及后侧围内板总成 Active CN2103913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11039.XU CN210391331U (zh) 2019-08-13 2019-08-13 后轮罩加强装置及后侧围内板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11039.XU CN210391331U (zh) 2019-08-13 2019-08-13 后轮罩加强装置及后侧围内板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91331U true CN210391331U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59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11039.XU Active CN210391331U (zh) 2019-08-13 2019-08-13 后轮罩加强装置及后侧围内板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9133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14784A (zh) * 2022-04-22 2022-10-21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后侧围总成及汽车
CN115214784B (zh) * 2022-04-22 2024-05-28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后侧围总成及汽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14784A (zh) * 2022-04-22 2022-10-21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后侧围总成及汽车
CN115214784B (zh) * 2022-04-22 2024-05-28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后侧围总成及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81952B2 (en) Vehicle body bottom structure
CN111055926B (zh) 汽车后减震器传力组件
US7472948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210391317U (zh) 加强型后侧围内板总成
CN214450199U (zh) 一种汽车尾门门框
CN210391331U (zh) 后轮罩加强装置及后侧围内板总成
CN203974954U (zh) 汽车副车架与车身连接加强板结构
CN210116557U (zh) 用于车辆的防止汽车前围地板侵入的车身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0027632U (zh) 门槛加强结构
WO2017069015A1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CN214450430U (zh) 一种汽车座椅横梁加强结构
WO2022017062A1 (zh) 车身结构及汽车
CN214565639U (zh) 一种副车架安装支架、副车架及汽车
CN212500670U (zh) 车身结构及汽车
CN212243575U (zh) 一种后围板总成结构及汽车
CN112590941A (zh) 一种c柱下接头结构
CN215043152U (zh) 一种汽车门槛前端结构和汽车
CN212861626U (zh) 一种副车架总成结构
JP4966104B2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CN210027623U (zh) 一种提升前悬安装点刚度的前轮罩安装结构
CN211107687U (zh) 一种汽车前副车架后安装结构
CN107444492A (zh) 一种汽车拖曳臂车身加强板
CN216994536U (zh) 一种车身侧围结构及汽车
CN214057713U (zh) 一种cd柱加强连接结构、后轮罩连接组件及车辆
CN217227706U (zh) 一种汽车支撑柱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