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58841U - 举升臂钢件左右件及其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举升臂钢件左右件及其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358841U CN210358841U CN201920268334.5U CN201920268334U CN210358841U CN 210358841 U CN210358841 U CN 210358841U CN 201920268334 U CN201920268334 U CN 201920268334U CN 210358841 U CN210358841 U CN 21035884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unch
- die
- circular
- plate
- match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0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9966 trimm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228 die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08 shea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Punching Or Pierc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举升臂钢件左右件及其模具。它包括举升臂钢件左右件和举升臂钢件左右件模具;其中,举升臂钢件左右件的侧端设置呈朝上的折弯结构,内侧设有朝下的折耳结构,中部设有呈折弯结构的条状冲孔结构和圆形冲孔结构;所述圆形冲孔结构包括设于端部的第一圆形冲孔,设于中部的第二圆形冲孔、设于所述条状冲孔结构两侧的第三圆形冲孔。本实用新型具有生产效率较高、成本较低,产品合格率较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工业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是举升臂钢件左右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举升臂钢件左右件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工业中模具是非常重要的,汽车模具是指应用于汽车领域的模具,被誉为“汽车工业之母”,汽车生产中90%以上的零部件需要依靠模具成形。
我国贵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汽车保有量也有望全球第一,但却始终无法生产出自己的高档车,这与汽车模具工业发展滞后有莫大关系。
目前,现有的举升臂钢件左右件模具工序复杂,生产效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残次品率较高。因此,研发一种生产效率较高、成本较低,产品合格率较高的举升臂钢件左右件模具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举升臂钢件左右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为了提供举升臂钢件左右件模具,生产效率较高、成本较低,产品合格率较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举升臂钢件左右件,其特征在于:侧端设置呈朝上的折弯结构,内侧设有朝下的折耳结构,中部设有呈折弯结构的条状冲孔结构和圆形冲孔结构;所述圆形冲孔结构包括设于端部的第一圆形冲孔,设于中部的第二圆形冲孔、设于所述条状冲孔结构两侧的第三圆形冲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包括第一模具、第二模具、第三模具、第四模具、第五模具,所述第一模具为下料及冲孔模具,所述第二模具为第一翻边模具,所述第三模具为切边及冲孔模具,所述第四模具为折弯模具,所述第五模具为分离模具;
所述第一模具包括第一上模部分和第一下模部分;所述第一上模部分包括第一上码板、第一上垫脚和第一上模座;所述第一上模座两端均设有第一外导套,中部叠置设有第一上垫板、第一上夹板和第一母模板;
所述第一母模板两端均设有第一内导套、中部设有第一上成型结构,所述第一上成型结构外周设有第一斩断刀,所述第一上成型结构上依次设有第一冲孔冲头、第二冲孔冲头、第三冲孔冲头、第四冲孔冲头和第五冲孔冲头;
所述第一下模部分包括第一下码板、第一下垫脚、第一下模座;所述第一下模座两端均设有与所述第一外导套相配合的第一外导柱,中部叠置设有第一下垫板、第一下夹板和第一外脱板;所述第一外脱板两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内导套相配合的第一内导柱、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一上成型结构相配合的第一公模板;所述第一公模板上依次设有与第一冲孔冲头相配合的第一冲孔,与所述第二冲孔冲头相配合的第二冲孔,与所述第三冲孔冲头相配合的第三冲孔,与所述第四冲孔冲头相配合的第四冲孔,与所述第五冲孔冲头相配合的第五冲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模具包括第二上模部分和第二下模部分;所述第二上模部分包括第二上码板、第二上垫脚和第二上模座;所述第二上模座四角上均设有第二外导柱、中部设有第二上夹板,所述第二上夹板中部设有第二上模公,所述第二上模公一端设有二个第一限位块、另一端设有二个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均设于所述第二上模公侧边上;
所述第二下模部分包括第二下码板、第二下垫脚和第二下模座;所述第二下模座四角上均设有第二外导套、中部设有第二靠块,所述第二靠块中部设有第二靠块凹槽,有第二翻边公设于所述第二靠块凹槽内;所述第二翻边公上设有与所述第二上模公相配合的第二下成型结构和设于所述第二下成型结构外周的第二压边圈;所述第二下成型结构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相配合的第一压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相配合的第二压块,以及位于中部的第三压块。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模具包括第三上模部分和第三下模部分;所述第三上模部分包括第三上码板、第三上垫脚和第三上模座;所述第三上模座两端均设有第三外导柱、中部叠置设有第三上垫板、第三上夹板和第三脱料板,所述第三脱料板两侧均设有第三内导柱、中部设有第三脱料板凹槽,有第三上成型结构设于所述第三脱料板凹槽内,所述第三上成型结构一端呈凸起结构、另一端呈L型结构;所述第三上成型结构上依次设有第六冲孔、第三限位块、圆形限位块、条形冲头和第七冲孔,所述第六冲孔位于所述第三上成型结构的 L型结构端、所述第七冲孔位于另一端;
所述第三下模部分包括第三下码板、第三下垫脚和第三下模座;所述第三下模座两端均设有第三外导套、中部设有第三下模板;
所述第三下模板两侧均设有第三内导套、中部设有第三下成型结构;所述第三下成型结构上设有与所述第六冲孔相配合的第六冲头,与所述第三限位块相配合的第三压块,与所述圆形限位块相配合的圆形冲头,与所述条形冲头相配合的条形冲孔,与所述第七冲孔相配合的第七冲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四模具包括第四上模部分和第四下模部分;所述第四上模部分包括第四上码板、第四上垫脚和第四上模座;所述第四上模座四角处均设有第四外导柱、中部设有第四脱料板,有二个第四上模公间隔设于所述第四脱料板上;
所述第四下模部分包括第四下码板、第四下垫脚和第四下模座;所述第四下模座四角处均设有第四外导套、中部设有第四下模板;
所述第四下模板上设有与所述第四上模公相配合的第四下凹槽结构,第一定位结构,第二定位结构,第三定位结构,第四定位结构和第五定位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五模具包括第五上模部分和第五下模部分;所述第五上模部分包括第五上码板、第五上垫脚和第五上模座;所述第五上模座两端均设有第五外导柱,中部叠置设有第五上垫板、第五上夹板、第五脱料板,所述第五脱料板两侧均设有第五内导柱、中部设有第五上成型结构;所述第五上成型结构上依次设有第八冲头、第九冲头、第十冲头、第十一冲头;
第五下模部分包括第五下码板、第五垫脚和第五下模座;所述第五下模座两端均设有第五外导套和第五外限位,中部设有第五下模板,二个第五外限位设于所述第五下模座对角上;所述第五下模板设于间隔设置的二个所述第五外导套之间;
所述第五下模板上设有第五内导套和第五下成型结构;所述第五下成型结构上设有与所述第八冲头相配合的第八冲孔,与所述第九冲头相配合的第九冲孔,与所述第十冲头相配合的第十冲孔,与所述第十一冲头相配合的第十一冲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压块和第三压块均呈梯形结构;所述第二压块呈方形结构,有多个方体凸起均布于所述第二压块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条形冲头位于所述第三上成型结构侧边上,包括位于一侧的间隔设置的第一条形冲头和第二条形冲头以及位于另一侧的间隔设置的第三条形冲头和第四条形冲头;所述第一条形冲头与所述第三条形冲头呈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条形冲头与所述第四条形冲头呈间隔设置;
所述条形冲孔包括与所述第一条形冲头相配合的第一条形冲孔,与所述第二条形冲头相配合的第二条形冲孔,与所述第三条形冲头相配合的第三条形冲孔,和与所述第四条形冲头相配合的第四条形冲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圆形限位块包括第一圆形限位块、第二圆形限位块、第三圆形限位块和第四圆形限位块;有多个第一圆形限位块设于所述第三上成型结构中部,其中二个所述第一圆形限位块间隔设置,二个所述第一圆形限位块分别设于所述第七冲孔两侧;所述第二圆形限位块、第三圆形限位块和第四圆形限位块间隔设于所述第三上成型结构侧边上、且呈间隔设置;
所述圆形冲头包括与所述第一圆形限位块相配合的第一圆形冲头,与所述第二圆形限位块相配合的第二圆形冲头,与所述第三圆形限位块相配合的第三圆形冲头,和与所述第四圆形限位块相配合的第四圆形冲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十冲头为条形冲头,所述第十冲头有二个,二个所述第十冲头呈对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生产效率较高、成本较低、产品合格率较高、操作简便、精度较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模具的第一上模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模具的第一下模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模具的第二上模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模具的第二下模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模具的第三上模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模具的第三下模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模具的第四上模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第四模具的第四下模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第五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第五模具的第五上模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2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第五模具的第五下模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图2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待加工的方形材料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模具,1.1-第一上模部分,1.11-第一上码板,1.12-第一上垫脚,1.13-第一上模座,1.14-第一外导套,1.15-第一上垫板,1.16-第一上夹板,1.17-第一母模板,1.171-第一内导套,1.172-第一上成型结构,1.1721-第一冲孔冲头,1.1722-第二冲孔冲头,1.1723-第三冲孔冲头,1.1724-第四冲孔冲头,1.1725-第五冲孔冲头,1.173-第一斩断刀,1.2-第一下模部分,1.21-第一下码板,1,22-第一下垫脚,1.23-第一下模座,1.24-第一外导柱,1.25-第一下垫板,1.26-第一下夹板,1.27-第一外脱板,1.271-第一内导柱,1.272-第一公模板,1.2721-第一冲孔,1.2722-第二冲孔,1.2723-第三冲孔冲头,1.2724-第四冲孔,1.2725- 第五冲孔,2-第二模具,2.1-第二上模部分,2.11-第二上码板,2.12-第二上垫脚,2.13-第二上模座,2.14-第二外导柱,2.15-第二上夹板,2.16-第二上模公,2.161-第一限位块,2.162- 第二限位块,2.2-第二下模部分,2.21-第二下码板,2.22-第二下垫脚,2.23-第二下模座,2.24-第二外导套,2.25-第二靠块,2.251-第二靠块凹槽,2.26-第二翻边公,2.261-第二下成型结构,2.2611-第一压块,2.2612-第二压块,2.2613-第三压块,2.262-第二压边圈,3- 第三模具,3.1-第三上模部分,3.11-第三上码板,3.12-第三上垫脚,3.13-第三上模座,3.14- 第三外导柱,3.15-第三上垫板,3.16-第三上夹板,3.17-第三脱料板,3.171-第三脱料板凹槽,3.18-第三内导柱,3.19-第三上成型结构,3.191-第六冲孔,3.192-第三限位块,3.193-圆形限位块,3.1931-第一圆形限位块,3.1932-第二圆形限位块,3.1933-第三圆形限位块,3.1934-第四圆形限位块,3.194-条形冲头,3.1941-第一条形冲头,3.1942-第二条形冲头,3.1943-第三条形冲头,3.1944-四条形冲头,3.195-第七冲孔,3.2-第三下模部分,3.21- 第三下码板,3.22-第三下垫脚,3.23-第三下模座,3.24-第三外导套,3.25-第三下模板,3.251-第三内导套,3.252-第三下成型结构,3.2521-第六冲头,3.2522-第三压块,3.2523-圆形冲头,3.25231-第一圆形冲头,3.25232-第二圆形冲头,3.25233-第三圆形冲头,3.2524-条形冲孔,3.25241-第一条形冲孔,3.25242-第二条形冲孔,3.25243-第三条形冲孔,3.25244-第四条形冲孔,3.2525-第七冲头,4-第四模具,4.1-第四上模部分,4.11-第四上码板,4.12-第四上垫脚,4.13-第四上模座,4.14-第四外导柱,4.15-第四脱料板,4.16-第四上模公,4.2-第四下模部分,4.21-第四下码板,4.22-第四下垫脚,4.23-第四下模座,4.24- 第四外导套,4.25-第四下模板,4.251-第四下凹槽结构,4.252-第一定位结构,4.253-第二定位结构,4.254-第三定位结构,4.255-第四定位结构,4.256-第五定位结构,5-第五模具,5.1- 第五上模部分,5.11-第五上码板,5.12-第五上垫脚,5.13-第五上模座,5.14-第五外导柱,5.15-第五上垫板,5.16-第五上夹板,5.17-第五脱料板,5.171-第五内导柱,5.172-第五上成型结构,5.1721-第八冲头,5.1722-第九冲头,5.1723-第十冲头,5.1724-第十一冲头,5.2-五下模部分,5.21-第五下码板,5.22-第五垫脚,5.23-第五下模座,5.24-第五外导套,5.25-第五外限位,5.26-第五下模板,5.261-第五内导套,5.262-第五下成型结构,5.2621-第八冲孔,5.2622-第九冲孔,5.2623-第十冲孔,5.2624-第十一冲孔,5.27-第五定位针,6-举升臂钢件左右件,6.1-折弯结构,6.2-折弯结构,6.3-条状冲孔结构,6.4-圆形冲孔结构,6.41-第一圆形冲孔,6.42-第二圆形冲孔,6.43-第三圆形冲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参阅附图可知:举升臂钢件左右件,侧端设置呈朝上的折弯结构6.1,内侧设有朝下的折耳结构6.2,中部设有呈折弯结构的条状冲孔结构6.3和圆形冲孔结构6.4;所述圆形冲孔结构6.4包括设于端部的第一圆形冲孔6.41,设于中部的第二圆形冲孔6.42、设于所述条状冲孔结构6.3两侧的第三圆形冲孔6.43(如图27所示)。
参阅附图可知:举升臂钢件左右件模型,包括第一模具1、第二模具2、第三模具3、第四模具4、第五模具5,所述第一模具1为下料及冲孔模具,所述第二模具2为第一翻边模具,所述第三模具3为切边及冲孔模具,所述第四模具4为折弯模具,所述第五模具5为分离模具(如图1、图6、图11、图16、图21所示);
所述第一模具1包括第一上模部分1.1和第一下模部分1.2;所述第一上模部分1.1包括第一上码板1.11、第一上垫脚1.12和第一上模座1.13;所述第一上模座1.13两端均设有第一外导套1.14,中部叠置设有第一上垫板1.15、第一上夹板1.16和第一母模板1.17,所述第一上垫板1.15位于间隔设置的二个第一外导套1.14之间;
所述第一母模板1.17两端均设有第一内导套1.171、中部设有第一上成型结构1.172,所述第一上成型结构1.172外周设有第一斩断刀1.173,所述第一上成型结构1.172上依次设有第一冲孔冲头1.1721、第二冲孔冲头1.1722、第三冲孔冲头1.1723、第四冲孔冲头 1.1724和第五冲孔冲头1.1725(如图2、图3所示);
所述第一下模部分1.2包括第一下码板1.21、第一下垫脚1.22、第一下模座1.23;所述第一下模座1.23两端均设有与所述第一外导套1.14相配合的第一外导柱1.24,中部叠置设有第一下垫板1.25、第一下夹板1.26和第一外脱板1.27;所述第一外脱板1.27两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内导套1.171相配合的第一内导柱1.271、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一上成型结构1.172相配合的第一公模板1.272;所述第一公模板1.272上依次设有与第一冲孔冲头1.1721相配合的第一冲孔1.2721,与所述第二冲孔冲头1.1722相配合的第二冲孔1.2722,与所述第三冲孔冲头1.1723相配合的第三冲孔1.2723,与所述第四冲孔冲头1.1724相配合的第四冲孔1.2724,与所述第五冲孔冲头1.1725相配合的第五冲孔1.2725(如图4、图 5所示)。
第二模具2包括第二上模部分2.1和第二下模部分2.2;所述第二上模部分2.1包括第二上码板2.11、第二上垫脚2.12和第二上模座2.13;所述第二上模座2.13四角上均设有第二外导柱2.14、中部设有第二上夹板2.15,所述第二上夹板2.15中部设有第二上模公2.16,所述第二上模公2.16一端设有二个第一限位块2.161、另一端设有二个第二限位块2.162,所述第一限位块2.161和第二限位块2.162均设于所述第二上模公2.16侧边上(如图7、图8所示);
所述第二下模部分2.2包括第二下码板2.21、第二下垫脚2.22和第二下模座2.23;所述第二下模座2.23四角上均设有第二外导套2.24、中部设有第二靠块2.25,所述第二靠块2.25中部设有第二靠块凹槽2.251,有第二翻边公2.26设于所述第二靠块凹槽2.251内;所述第二翻边公2.26上设有与所述第二上模公2.16相配合的第二下成型结构2.261和设于所述第二下成型结构2.261外周的第二压边圈2.262;所述第二下成型结构2.26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块2.161相配合的第一压块2.2611,与所述第二限位块2.162相配合的第二压块2.2612,以及位于中部的第三压块2.2613(如图9、图10所示)。
所述第三模具3包括第三上模部分3.1和第三下模部分3.2;所述第三上模部分3.1包括第三上码板3.11、第三上垫脚3.12和第三上模座3.13;所述第三上模座3.13两端均设有第三外导柱3.14、中部叠置设有第三上垫板3.15、第三上夹板3.16和第三脱料板3.17,所述第三上垫板3.15、第三上夹板3.16和第三脱料板3.17均位于间隔设置的二个所述第三外导柱3.14之间;所述第三脱料板3.17两侧均设有第三内导柱3.18、中部设有第三脱料板凹槽3.171,有第三上成型结构3.19设于所述第三脱料板凹槽3.171内,所述第三上成型结构3.19一端呈凸起结构、另一端呈L型结构;所述第三上成型结构3.19上依次设有第六冲孔3.191、第三限位块3.192、圆形限位块3.193、条形冲头3.194和第七冲孔3.195,所述第六冲孔3.191位于所述第三上成型结构3.19的L型结构端、所述第七冲孔3.195位于另一端(如图12、图13所示);
所述第三下模部分3.2包括第三下码板3.21、第三下垫脚3.22和第三下模座3.23;所述第三下模座3.23两端均设有第三外导套3.24、中部设有第三下模板3.25,所述第三下模板3.25位于间隔设置的二个所述第三外导套3.24之间;
所述第三下模板3.25两侧均设有第三内导套3.251、中部设有第三下成型结构3.252;所述第三下成型结构3.252上设有与所述第六冲孔3.191相配合的第六冲头3.2521,与所述第三限位块3.192相配合的第三压块3.2522,与所述圆形限位块3.193相配合的圆形冲头3.2523,与所述条形冲头3.194相配合的条形冲孔3.2524,与所述第七冲孔3.195相配合的第七冲头3.2525(如图14、图15所示)。
第四模具4包括第四上模部分4.1和第四下模部分4.2;所述第四上模部分4.1包括第四上码板4.11、第四上垫脚4.12和第四上模座4.13;所述第四上模座4.13四角处均设有第四外导柱4.14、中部设有第四脱料板4.15,有二个第四上模公4.16间隔设于所述第四脱料板4.15上(如图17、图18所示);
所述第四下模部分4.2包括第四下码板4.21、第四下垫脚4.22和第四下模座4.23;所述第四下模座4.23四角处均设有第四外导套4.24、中部设有第四下模板4.25;
所述第四下模板4.25上设有与所述第四上模公4.16相配合的第四下凹槽结构4.251,第一定位结构4.252,第二定位结构4.253,第三定位结构4.254,第四定位结构4.255和第五定位结构4.256(如图19、图20所示)。
所述第五模具5包括第五上模部分5.1和第五下模部分5.2;所述第五上模部分5.1包括第五上码板5.11、第五上垫脚5.12和第五上模座5.13;所述第五上模座5.13两端均设有第五外导柱5.14,中部叠置设有第五上垫板5.15、第五上夹板5.16、第五脱料板5.17,所述第五脱料板5.17两侧均设有第五内导柱5.171、中部设有第五上成型结构5.172;所述第五上成型结构5.172上依次设有第八冲头5.1721、第九冲头5.1722、第十冲头5.1723、第十一冲头5.1724(如图22、图23所示);
第五下模部分5.2包括第五下码板5.21、第五垫脚5.22和第五下模座5.23;所述第五下模座5.23两端均设有第五外导套5.24和第五外限位5.25,中部设有第五下模板5.26,二个第五外限位5.25均设于所述第五外导套5.24侧边上、且设于所述第五下模座5.23对角上;所述第五下模板5.26设于间隔设置的二个所述第五外导套5.24之间;
所述第五下模板5.26上设有第五内导套5.261和第五下成型结构5.262;所述第五下成型结构5.262上设有与所述第八冲头5.1721相配合的第八冲孔5.2621,与所述第九冲头 5.1722相配合的第九冲孔5.2622,与所述第十冲头5.1723相配合的第十冲孔5.2623,与所述第十一冲头5.1724相配合的第十一冲孔5.2624;有第五定位针5.27设于所述第五下成型结构5.262上(如图24、图25所示)。
所述第一压块2.2611和第三压块2.2613均呈梯形结构;所述第二压块2.2612呈方形结构,有多个方体凸起均布于所述第二压块2.2612上(如图9、图10所示)。
条形冲头3.194位于所述第三上成型结构3.19侧边上,包括位于一侧的间隔设置的第一条形冲头3.1941和第二条形冲头3.1942以及位于另一侧的间隔设置的第三条形冲头 3.1943和第四条形冲头3.1944;所述第一条形冲头3.1941与所述第三条形冲头3.1943呈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条形冲头3.1942与所述第四条形冲头3.1944呈间隔设置(如图12、图13所示);
所述条形冲孔3.2524包括与所述第一条形冲头3.1941相配合的第一条形冲孔3.25241,与所述第二条形冲头3.1942相配合的第二条形冲孔3.25242,与所述第三条形冲头3.1943相配合的第三条形冲孔3.25243,和与所述第四条形冲头3.1944相配合的第四条形冲孔3.25244(如图14、图15所示)。
所述圆形限位块3.193包括第一圆形限位块3.1931、第二圆形限位块3.1932、第三圆形限位块3.1933和第四圆形限位块3.1934;有多个第一圆形限位块3.1931设于所述第三上成型结构3.19中部,其中二个所述第一圆形限位块3.1931间隔设置,二个所述第一圆形限位块3.1931分别设于所述第七冲孔3.195两侧;所述第二圆形限位块3.1932、第三圆形限位块3.1933和第四圆形限位块3.1934间隔设于所述第三上成型结构3.19侧边上、且呈间隔设置(如图12、图13所示);
所述圆形冲头3.2523包括与所述第一圆形限位块3.1931相配合的第一圆形冲头3.25231,与所述第二圆形限位块3.1932相配合的第二圆形冲头3.25232,与所述第三圆形限位块3.1933相配合的第三圆形冲头3.25233,和与所述第四圆形限位块3.1934相配合的第四圆形冲头3.25234(如图14、图15所示)。
所述第十冲头5.1723为条形冲头,所述第十冲头5.1723有二个,二个所述第十冲头 5.1723呈对向设置(如图22、图23所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举升臂钢件左右件的工作过程如下:
第一模具的下料及冲孔工作过程如下:
1)准备工作:把方形料条放入模具中,材料通过定位销限位(如图1、图4、图5所示);
2)冲床滑块带着第一上模部分1.1从机台上死点开始运动;
3)第一外导柱1.24首先接触第一外导套1.14,给第一上模部分1.1和第一下模部分1.2 一个导向;
4)内脱最开始接触材料,压着第一外脱板第一外脱板向下运动,直至内脱和第一公模板 1.272压紧材料;
5)第一公模板1.272压着内脱向上运动,到第一母模板1.17和第一外脱板1.27压住材料时,第一模具1开始进行冲裁;
6)冲床滑块继续向下运动,第一内导套1.171和第一内导柱1.271接触,模具到达闭模状态,第一冲孔冲头1.1721完全进入第一冲孔1.2721内,第二冲孔冲头1.1722完全进入第二冲孔1.2722内,第三冲孔冲头1.1723完全进入第三冲孔1.2723内,第四冲孔冲头1.1724完全进入第四冲孔1.2724内,第五冲孔冲头1.1725完全进入第五冲孔1.2725内;
7)在机床经过下死点后,冲床滑块带动第一上模部分1.1开始回升,上模压料力慢慢退去,内脱将零件推出;
8)冲床滑块带动第一上模部分1.1继续向上运动,回到开模状态最高点完成一次完整的冲压过程(如图1-图5所示);
第二模具的翻边工作过程如下:
1)准备工作:把材料放入模具中,材料通过定位块限位;
2)冲床滑块带着第二上模部分2.1从机台上死点开始运动;
3)第二外导柱2.14首先接触第二外导套2.24,给第二上模部分2.1和第二下模部分2.2 一个导向;
4)第二上模公2.16开始接触材料,和第二压边圈2.262压紧材料;
5)第二上模公2.16压着压边圈继续向下运动,当第二下成型结构2.261接触材料时,材料开始塑性变形成型开始;
6)冲床滑块继续向下运动,模具上下外限位接触模具到达闭模状态,上下模成型公完全包住产品;
7)在机床经过下死点后,冲床滑块带动第二上模部分2.1开始回升当压边圈完全浮起时,上模防粘销把产品往下踢;
8)冲床滑块带动第二上模部分2.1继续向上运动,回到开模状态最高点完成一次完整的冲压过程(如图6-图10所示);
第三模具的切边及冲孔工作过程如下:
1)准备工作:把材料放入模具中,材料通过定位销限位;
2)冲床滑块带着第三上模部分3.1从机台上死点开始运动;
3)第三外导柱3.14首先接触第三外导套3.24,第三上模部分3.1和第三下模部分3.2开始导向;
4)第三脱料板3.17压住材料,上模弹簧被压缩,条形冲头3.194慢慢伸出第三脱料板3.17;
5)运动到第三内导柱3.18与第三内导套3.251接触,下料冲头剪切材料完成;
6)冲床上滑块向上运动,在第三脱料板3.17的作用下把产品和冲头脱开;
7)模具到达上死点,取出产品,冲压完成;(如图11-图15所示)
第四模具的折弯工作过程如下:
1)准备工作:把材料放入第四下模部分4.2上,材料通过定位销限位;
2)冲床滑块带着第四上模部分4.1从机台上死点开始运动;
3)第四外导柱4.14首先接触第四外导套4.24,第四上模部分4.1和第四下模部分4.2开始导向;
4)第四脱料板4.15压住材料,上模弹簧被压缩,折弯冲头(第四上模公4.16伸出第四脱料板4.15;
5)运动到上下外限位接触,折弯冲头包住材料,折弯完成;
6)冲床上滑块向上运动,在第四脱料板4.15的作用下把产品和冲头脱开;
7)模具到达上死点,取出产品,冲压完成(如图16-图20所示);
第五模具的分离工作过程如下:
1)准备工作:把材料放入模具中,材料通过定位针5.27限位;
2)冲床滑块带着第五上模部分5.1从机台上死点开始运动;
3)第五外导柱5.14首先接触第五外导套5.24,第五上模部分5.1和五下模部分5.2开始导向;
4)第五脱料板5.17压住材料,上模弹簧被压缩,冲头慢慢伸出第五脱料板5.17;
5)运动到第五内导柱5.171和第五内导套5.261接触,下料冲头剪切材料完成;
6)冲床上滑块向上运动,在第五脱料板5.17的作用下把产品和冲头脱开;
7)模具到达上死点,取出产品举升臂钢件左右件6,冲压完成(如图21、图22、图23、图24、图25、图27所示))。
其它未说明的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
Claims (10)
1.举升臂钢件左右件,其特征在于:侧端设置呈朝上的折弯结构(6.1),内侧设有朝下的折耳结构(6.2),中部设有呈折弯结构的条状冲孔结构(6.3)和圆形冲孔结构(6.4);所述圆形冲孔结构(6.4)包括设于端部的第一圆形冲孔(6.41),设于中部的第二圆形冲孔(6.42)、设于所述条状冲孔结构(6.3)两侧的第三圆形冲孔(6.43)。
2.举升臂钢件左右件模具,其特征在于:用于生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举升臂钢件左右件;包括第一模具(1)、第二模具(2)、第三模具(3)、第四模具(4)、第五模具(5),所述第一模具(1)为下料及冲孔模具,所述第二模具(2)为第一翻边模具,所述第三模具(3)为切边及冲孔模具,所述第四模具(4)为折弯模具,所述第五模具(5)为分离模具;
所述第一模具(1)包括第一上模部分(1.1)和第一下模部分(1.2);所述第一上模部分(1.1)包括第一上码板(1.11)、第一上垫脚(1.12)和第一上模座(1.13);所述第一上模座(1.13)两端均设有第一外导套(1.14),中部叠置设有第一上垫板(1.15)、第一上夹板(1.16)和第一母模板(1.17);
所述第一母模板(1.17)两端均设有第一内导套(1.171)、中部设有第一上成型结构(1.172),所述第一上成型结构(1.172)外周设有第一斩断刀(1.173),所述第一上成型结构(1.172)上依次设有第一冲孔冲头(1.1721)、第二冲孔冲头(1.1722)、第三冲孔冲头(1.1723)、第四冲孔冲头(1.1724)和第五冲孔冲头(1.1725);
所述第一下模部分(1.2)包括第一下码板(1.21)、第一下垫脚(1.22)、第一下模座(1.23);所述第一下模座(1.23)两端均设有与所述第一外导套(1.14)相配合的第一外导柱(1.24),中部叠置设有第一下垫板(1.25)、第一下夹板(1.26)和第一外脱板(1.27);所述第一外脱板(1.27)两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内导套(1.171)相配合的第一内导柱(1.271)、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一上成型结构(1.172)相配合的第一公模板(1.272);所述第一公模板(1.272)上依次设有与第一冲孔冲头(1.1721)相配合的第一冲孔(1.2721),与所述第二冲孔冲头(1.1722)相配合的第二冲孔(1.2722),与所述第三冲孔冲头(1.1723)相配合的第三冲孔(1.2723),与所述第四冲孔冲头(1.1724)相配合的第四冲孔(1.2724),与所述第五冲孔冲头(1.1725)相配合的第五冲孔(1.27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举升臂钢件左右件模具,其特征在于:第二模具(2)包括第二上模部分(2.1)和第二下模部分(2.2);所述第二上模部分(2.1)包括第二上码板(2.11)、第二上垫脚(2.12)和第二上模座(2.13);所述第二上模座(2.13)四角上均设有第二外导柱(2.14)、中部设有第二上夹板(2.15),所述第二上夹板(2.15)中部设有第二上模公(2.16),所述第二上模公(2.16)一端设有二个第一限位块(2.161)、另一端设有二个第二限位块(2.162),所述第一限位块(2.161)和第二限位块(2.162)均设于所述第二上模公(2.16)侧边上;
所述第二下模部分(2.2)包括第二下码板(2.21)、第二下垫脚(2.22)和第二下模座(2.23);所述第二下模座(2.23)四角上均设有第二外导套(2.24)、中部设有第二靠块(2.25),所述第二靠块(2.25)中部设有第二靠块凹槽(2.251),有第二翻边公(2.26)设于所述第二靠块凹槽(2.251)内;所述第二翻边公(2.26)上设有与所述第二上模公(2.16)相配合的第二下成型结构(2.261)和设于所述第二下成型结构(2.261)外周的第二压边圈(2.262);所述第二下成型结构(2.26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块(2.161)相配合的第一压块(2.2611),与所述第二限位块(2.162)相配合的第二压块(2.2612),以及位于中部的第三压块(2.26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举升臂钢件左右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模具(3)包括第三上模部分(3.1)和第三下模部分(3.2);所述第三上模部分(3.1)包括第三上码板(3.11)、第三上垫脚(3.12)和第三上模座(3.13);所述第三上模座(3.13)两端均设有第三外导柱(3.14)、中部叠置设有第三上垫板(3.15)、第三上夹板(3.16)和第三脱料板(3.17),所述第三脱料板(3.17)两侧均设有第三内导柱(3.18)、中部设有第三脱料板凹槽(3.171),有第三上成型结构(3.19)设于所述第三脱料板凹槽(3.171)内,所述第三上成型结构(3.19)一端呈凸起结构、另一端呈L型结构;所述第三上成型结构(3.19)上依次设有第六冲孔(3.191)、第三限位块(3.192)、圆形限位块(3.193)、条形冲头(3.194)和第七冲孔(3.195),所述第六冲孔(3.191)位于所述第三上成型结构(3.19)的L型结构端、所述第七冲孔(3.195)位于另一端;
所述第三下模部分(3.2)包括第三下码板(3.21)、第三下垫脚(3.22)和第三下模座(3.23);所述第三下模座(3.23)两端均设有第三外导套(3.24)、中部设有第三下模板(3.25);
所述第三下模板(3.25)两侧均设有第三内导套(3.251)、中部设有第三下成型结构(3.252);所述第三下成型结构(3.252)上设有与所述第六冲孔(3.191)相配合的第六冲头(3.2521),与所述第三限位块(3.192)相配合的第三压块(3.2522),与所述圆形限位块(3.193)相配合的圆形冲头(3.2523),与所述条形冲头(3.194)相配合的条形冲孔(3.2524),与所述第七冲孔(3.195)相配合的第七冲头(3.252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举升臂钢件左右件模具,其特征在于:第四模具(4)包括第四上模部分(4.1)和第四下模部分(4.2);所述第四上模部分(4.1)包括第四上码板(4.11)、第四上垫脚(4.12)和第四上模座(4.13);所述第四上模座(4.13)四角处均设有第四外导柱(4.14)、中部设有第四脱料板(4.15),有二个第四上模公(4.16)间隔设于所述第四脱料板(4.15)上;
所述第四下模部分(4.2)包括第四下码板(4.21)、第四下垫脚(4.22)和第四下模座(4.23);所述第四下模座(4.23)四角处均设有第四外导套(4.24)、中部设有第四下模板(4.25);
所述第四下模板(4.25)上设有与所述第四上模公(4.16)相配合的第四下凹槽结构(4.251),第一定位结构(4.252),第二定位结构(4.253),第三定位结构(4.254),第四定位结构(4.255)和第五定位结构(4.25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举升臂钢件左右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模具(5)包括第五上模部分(5.1)和第五下模部分(5.2);所述第五上模部分(5.1)包括第五上码板(5.11)、第五上垫脚(5.12)和第五上模座(5.13);所述第五上模座(5.13)两端均设有第五外导柱(5.14),中部叠置设有第五上垫板(5.15)、第五上夹板(5.16)、第五脱料板(5.17),所述第五脱料板(5.17)两侧均设有第五内导柱(5.171)、中部设有第五上成型结构(5.172);所述第五上成型结构(5.172)上依次设有第八冲头(5.1721)、第九冲头(5.1722)、第十冲头(5.1723)、第十一冲头(5.1724);
第五下模部分(5.2)包括第五下码板(5.21)、第五垫脚(5.22)和第五下模座(5.23);所述第五下模座(5.23)两端均设有第五外导套(5.24)和第五外限位(5.25),中部设有第五下模板(5.26),二个第五外限位(5.25)设于所述第五下模座(5.23)对角上;所述第五下模板(5.26)设于间隔设置的二个所述第五外导套(5.24)之间;
所述第五下模板(5.26)上设有第五内导套(5.261)和第五下成型结构(5.262);所述第五下成型结构(5.262)上设有与所述第八冲头(5.1721)相配合的第八冲孔(5.2621),与所述第九冲头(5.1722)相配合的第九冲孔(5.2622),与所述第十冲头(5.1723)相配合的第十冲孔(5.2623),与所述第十一冲头(5.1724)相配合的第十一冲孔(5.262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举升臂钢件左右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块(2.2611)和第三压块(2.2613)均呈梯形结构;所述第二压块(2.2612)呈方形结构,有多个方体凸起均布于所述第二压块(2.2612)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举升臂钢件左右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条形冲头(3.194)位于所述第三上成型结构(3.19)侧边上,包括位于一侧的间隔设置的第一条形冲头(3.1941)和第二条形冲头(3.1942)以及位于另一侧的间隔设置的第三条形冲头(3.1943)和第四条形冲头(3.1944);所述第一条形冲头(3.1941)与所述第三条形冲头(3.1943)呈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条形冲头(3.1942)与所述第四条形冲头(3.1944)呈间隔设置;
所述条形冲孔(3.2524)包括与所述第一条形冲头(3.1941)相配合的第一条形冲孔(3.25241),与所述第二条形冲头(3.1942)相配合的第二条形冲孔(3.25242),与所述第三条形冲头(3.1943)相配合的第三条形冲孔(3.25243),和与所述第四条形冲头(3.1944)相配合的第四条形冲孔(3.2524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举升臂钢件左右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限位块(3.193)包括第一圆形限位块(3.1931)、第二圆形限位块(3.1932)、第三圆形限位块(3.1933)和第四圆形限位块(3.1934);有多个第一圆形限位块(3.1931)设于所述第三上成型结构(3.19)中部,其中二个所述第一圆形限位块(3.1931)间隔设置,二个所述第一圆形限位块(3.1931)分别设于所述第七冲孔(3.195)两侧;所述第二圆形限位块(3.1932)、第三圆形限位块(3.1933)和第四圆形限位块(3.1934)间隔设于所述第三上成型结构(3.19)侧边上、且呈间隔设置;
所述圆形冲头(3.2523)包括与所述第一圆形限位块(3.1931)相配合的第一圆形冲头(3.25231),与所述第二圆形限位块(3.1932)相配合的第二圆形冲头(3.25232),与所述第三圆形限位块(3.1933)相配合的第三圆形冲头(3.25233),和与所述第四圆形限位块(3.1934)相配合的第四圆形冲头(3.2523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举升臂钢件左右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冲头(5.1723)为条形冲头,所述第十冲头(5.1723)有二个,二个所述第十冲头(5.1723)呈对向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68334.5U CN210358841U (zh) | 2019-03-04 | 2019-03-04 | 举升臂钢件左右件及其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68334.5U CN210358841U (zh) | 2019-03-04 | 2019-03-04 | 举升臂钢件左右件及其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358841U true CN210358841U (zh) | 2020-04-21 |
Family
ID=70245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268334.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0358841U (zh) | 2019-03-04 | 2019-03-04 | 举升臂钢件左右件及其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35884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77226A (zh) * | 2019-03-04 | 2019-06-14 | 武汉神风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 举升臂钢件左右件及其模具 |
-
2019
- 2019-03-04 CN CN201920268334.5U patent/CN210358841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77226A (zh) * | 2019-03-04 | 2019-06-14 | 武汉神风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 举升臂钢件左右件及其模具 |
CN109877226B (zh) * | 2019-03-04 | 2024-03-22 | 武汉神风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 举升臂钢件左右件及其模具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882527U (zh) | 一种多形状片的冲压模具 | |
CN210358841U (zh) | 举升臂钢件左右件及其模具 | |
CN203778610U (zh) | 汽车座椅锁平面板连续模 | |
CN102847804A (zh) | 连接件的加工模具 | |
CN202779462U (zh) | 连接件的加工模具 | |
CN209956064U (zh) | 货车第三横梁及其模具 | |
CN210253821U (zh) | 一种电源盒的连续冲压模具 | |
CN210023459U (zh) | 框架横梁及框架横梁模具 | |
JP3070285B2 (ja) | プレス加工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
CN214349060U (zh) | 一种汽车排气系统端盖的冲孔切边模具 | |
CN109877226B (zh) | 举升臂钢件左右件及其模具 | |
CN212238845U (zh) | 一种电池盒底板侧冲孔模具 | |
JPH06269869A (ja) | ワークのプレス装置 | |
CN210023461U (zh) | 座椅四分背板及其模具 | |
CN210023460U (zh) | 座椅卷轴器固定板及其模具 | |
CN210358840U (zh) | 加强横梁及其模具 | |
CN208195393U (zh) | 一种汽车座椅固定滑道用冲压连续模 | |
CN215918800U (zh) | 一种汽车隔热罩多个空间角度冲孔模具 | |
CN216226686U (zh) | 变压器剪脚及铜箔折弯成型装置 | |
CN219093351U (zh) | 精密面板托架冲压模具 | |
CN214348960U (zh) | 一种一模两件的切边模 | |
CN211464508U (zh) | 修边侧分离、冲孔侧冲孔翻边、冲孔侧冲孔翻边三工序合模模具 | |
CN219616504U (zh) | 一种用于汽车零部件的模具 | |
CN214078740U (zh) | 不锈钢厚材精密冲压模具 | |
CN210966567U (zh) | 高精密整圈向外环切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2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322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2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322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