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49211U - 一种举升罐车活动式后部防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举升罐车活动式后部防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49211U
CN210149211U CN201920876553.1U CN201920876553U CN210149211U CN 210149211 U CN210149211 U CN 210149211U CN 201920876553 U CN201920876553 U CN 201920876553U CN 210149211 U CN210149211 U CN 2101492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seat
lower movable
seat
movabl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7655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非凡
耿齐发
张传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CIMC Ruijia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CIMC Ruijia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CIMC Ruijia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CIMC Ruijia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7655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492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492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492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举升罐车活动式后部防护结构,包括有上活动座、连接杆、下活动杆以及下活动座四个部分,上活动座为两个,其分别与罐体两侧的底端部焊接,下活动座为两个,其与两侧的车架通过螺栓连接,上活动座和下活动座之间分别通过与其对应的连接杆和下活动杆构成四连杆机构,连接杆的一端分别铰接在上活动座上,其另一端与下活动杆连接,下活动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下活动座上,下活动杆与连接杆连接端的端部之间通过下横梁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能有效缩短车辆后悬,增加车辆支撑点的稳定性。以此提高举升罐车的使用价值,通过个性化、人性化设计更方便与用户操作使用,以降低客户使用成本,提高用户使用满意度。

Description

一种举升罐车活动式后部防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举升罐车结构领域,主要涉及一种举升罐车活动式后部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举升罐车一般采用固定式后防护设计,后防护与底架刚性连接,无法移动,在罐体举升卸料时,卸料口会向内移动一段距离,导致卸料管容易与后防护干涉。为解决这个问题,一般的思路是增大车辆的后悬长度,将卸料口后移,保证举升时卸料口与后防护有一定的操作空间。但是这样改变了车辆前后承载分配比例,降低了车辆的使用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举升罐车活动式后部防护结构,实现举升罐车卸料过程中防止卸料管(口)与后防护干涉,进而缩短车辆后悬长度,从而提高车辆稳定性,提高产品品质,提高品牌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举升罐车活动式后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活动座、连接杆、下活动杆以及下活动座四个部分,所述的上活动座为两个,其分别与罐体两侧的底端部焊接,所述下活动座为两个,其与两侧的车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上活动座和下活动座之间分别通过与其对应的连接杆和下活动杆构成四连杆机构,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分别铰接在上活动座上,其另一端与下活动杆连接,所述下活动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下活动座上,所述下活动杆与连接杆连接端的端部之间通过下横梁连接。
所述的上活动座上用于安装连接杆的安装端设有开口朝下的卡槽,所述卡槽两侧分别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杆的端部设有与安装孔配合的连接孔一,所述连接孔一与安装孔之间通过销轴连接。
所述的连接杆分别位于与其对应侧的下活动杆的内侧,其端部分别设有相互对应配合的连接孔二,所述连接孔二之间通过后防护销轴一连接,且连接杆与下活动杆之间的后防护销轴一上套装有尼龙垫块。
所述的下活动座包括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分布有与车架安装的安装孔,所述安装板的中部设有用于连接下活动杆的耳座,所述下活动杆卡装在耳座中,且通过后防护销轴二连接,所述下活动杆的两侧与耳座之间的后防护销轴二上套装有尼龙垫块。
所述的下横梁为中空的管体结构,其通过连接板与下活动杆端部固定连接,且下横梁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下横梁堵盖。
其原理是:通过两个连接杆和两个下活动杆构成四连杆机构,当罐体举升时,上活动座随动,带动连接杆和下活动杆转动,从而实现后防护向下翻转,缩短尾部距离,增大卸料口与后防护的操作空间,从而避免了卸料管(口)与后防护干涉,进而缩短车辆后悬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解决了现有举升罐车在卸料过程中卸料管与后防护干涉的情况,能有效缩短车辆后悬,增加车辆支撑点的稳定性。以此提高举升罐车的使用价值,通过个性化、人性化设计更方便与用户操作使用,以降低客户使用成本,提高用户使用满意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上活动座与连接杆的结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连接杆与下活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下活动杆与下活动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
一种举升罐车活动式后部防护结构,包括有上活动座1、连接杆2、下活动杆3以及下活动座4四个部分,所述的上活动座1为两个,其分别与罐体两侧的底端部焊接,所述下活动座1为两个,其与两侧的车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上活动座1和下活动座4之间分别通过与其对应的连接杆2和下活动杆3构成四连杆机构,所述连接杆2的一端分别铰接在上活动座1上,其另一端与下活动杆3连接,所述下活动杆3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下活动座4上,所述下活动杆3与连接杆2连接端的端部之间通过下横梁6连接。
所述的上活动座1上用于安装连接杆2的安装端设有开口朝下的卡槽,所述卡槽两侧分别设有安装孔7,所述连接杆2的端部设有与安装孔7配合的连接孔一8,所述连接孔一8与安装孔7之间通过销轴9连接。
所述的连接杆2分别位于与其对应侧的下活动杆3的内侧,其端部分别设有相互对应配合的连接孔二,所述连接孔二之间通过后防护销轴一10连接,且连接杆与下活动杆之间的后防护销轴一10上套装有尼龙垫块。
所述的下活动座4包括有安装板4-1,所述安装板4-1上分布有与车架安装的安装孔4-2,所述安装板4-1的中部设有用于连接下活动杆的耳座4-3,所述下活动杆3卡装在耳座4-3中,且通过后防护销轴二4-4连接,所述下活动杆3的两侧与耳座之间的后防护销轴二4-4上套装有尼龙垫块。
所述的下横梁6为中空的管体结构,其通过连接板与下活动杆3端部固定连接,且下横梁6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下横梁堵盖。

Claims (5)

1.一种举升罐车活动式后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活动座、连接杆、下活动杆以及下活动座四个部分,所述的上活动座为两个,其分别与罐体两侧的底端部焊接,所述下活动座为两个,其与两侧的车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上活动座和下活动座之间分别通过与其对应的连接杆和下活动杆构成四连杆机构,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分别铰接在上活动座上,其另一端与下活动杆连接,所述下活动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下活动座上,所述下活动杆与连接杆连接端的端部之间通过下横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举升罐车活动式后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活动座上用于安装连接杆的安装端设有开口朝下的卡槽,所述卡槽两侧分别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杆的端部设有与安装孔配合的连接孔一,所述连接孔一与安装孔之间通过销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举升罐车活动式后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杆分别位于与其对应侧的下活动杆的内侧,其端部分别设有相互对应配合的连接孔二,所述连接孔二之间通过后防护销轴一连接,且连接杆与下活动杆之间的后防护销轴一上套装有尼龙垫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举升罐车活动式后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活动座包括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分布有与车架安装的安装孔,所述安装板的中部设有用于连接下活动杆的耳座,所述下活动杆卡装在耳座中,且通过后防护销轴二连接,所述下活动杆的两侧与耳座之间的后防护销轴二上套装有尼龙垫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举升罐车活动式后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横梁为中空的管体结构,其通过连接板与下活动杆端部固定连接,且下横梁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下横梁堵盖。
CN201920876553.1U 2019-06-12 2019-06-12 一种举升罐车活动式后部防护结构 Active CN2101492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76553.1U CN210149211U (zh) 2019-06-12 2019-06-12 一种举升罐车活动式后部防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76553.1U CN210149211U (zh) 2019-06-12 2019-06-12 一种举升罐车活动式后部防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49211U true CN210149211U (zh) 2020-03-17

Family

ID=69762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76553.1U Active CN210149211U (zh) 2019-06-12 2019-06-12 一种举升罐车活动式后部防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492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94157U (zh) 一种升降式车厢平移滑动装置
CN210149211U (zh) 一种举升罐车活动式后部防护结构
CN104015804A (zh) 推土机三段式半刚性枢轴台车架
CN206679104U (zh) 一种液压备胎支架
CN205737271U (zh) 一种摩托车固定自动提升系统
CN209814002U (zh) 跨座式单轨车辆牵引梁
CN212527543U (zh) 一种用于飞机腹下仪器的罩体拆装装置
CN212921737U (zh) 一种汽车导流罩支架
CN209063975U (zh) 一种车辆运输车的前平台载车装置
CN210149278U (zh) 一种新型翻转式侧防护装置
CN201736876U (zh) 清障车的托胎装置
CN209454905U (zh) 一种多车型共用的后桥托盘
CN209366268U (zh) 一种牵引车尾梁总成
CN211543740U (zh) 一种重卡宽体车车架的装配工装
CN211540137U (zh) 一种摇枕侧架组装机
CN211773645U (zh) 一种高行程打桩机的稳定结构
CN205034212U (zh) 一种用于全悬浮式叉车护顶架装配的合装装置
CN209835097U (zh) 直线形车道货车卸料装置
CN203753250U (zh) 用于叉车的全悬浮式驾驶舱
CN208361308U (zh) 一种e型框架焊接总成
CN204173059U (zh) 电动车坐垫支架装置
CN218371525U (zh) 一种稳定的平板升降车
CN202863134U (zh) 燃气动力车辆的气瓶承载装置
CN214112378U (zh) 一种用于自卸车的底架翻身装置
CN110901312B (zh) 一种汽车轮胎及减震结构检测用撬轮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