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22168U - 一种新型平衡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平衡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22168U
CN210122168U CN201920447402.4U CN201920447402U CN210122168U CN 210122168 U CN210122168 U CN 210122168U CN 201920447402 U CN201920447402 U CN 201920447402U CN 210122168 U CN210122168 U CN 2101221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body
sleeve
mounting seat
automobile body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4740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飞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ngkang Dingchang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 Xianl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69633172&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210122168(U)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 Xianlan filed Critical He Xianlan
Priority to CN20192044740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221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221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221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平衡车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新型平衡车,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左车体和右车体,左车体和右车体的侧边均安装有车轮,左车体和/或右车体内部安装有控制电路和蓄电池;所述左车体由相互固定的左上盖和左下座组成,右车体由相互固定的右上盖和右下座组成,金属管穿设在左车体和右车体之间并使左车体和右车体绕金属管转动,所述左车体内设置有于金属管相连接的左安装座,左安装座和左上盖固定连接,所述右车体内设置有于金属管相连接的右安装座,右安装座和右上盖固定连接,左车体和右车体内均设置有压块,压块将车轮的转轴压紧在左车体的左上盖上和右车体的右上盖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稳定的新型平衡车。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平衡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平衡车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平衡车。
背景技术
平衡车是利用动态平衡原理控制前进及后退的高科技智能产品,随着身体的倾斜,可随心所欲地控制驾驶速度及前进方向。其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的基础原理上,也就是车辆本身的自动平衡能力,通过内置的精密固态陀螺仪来判断车身所处的姿势状态,在精密且高速的中央微处理器计算出适合的指令后,驱动马达来做到平衡的效果。
现在的平衡车对于电路控制都实现了有效控制,但是平衡车的安装结构存在部分问题,如:转动位置的磨损、安装的便捷性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稳定的平衡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平衡车,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左车体和右车体,左车体和右车体的侧边均安装有车轮,左车体和/或右车体内部安装有控制电路和蓄电池;所述左车体由相互固定的左上盖和左下座组成,右车体由相互固定的右上盖和右下座组成,金属管穿设在左车体和右车体之间并使左车体和右车体绕金属管转动,所述左车体内设置有于金属管相连接的左安装座,左安装座和左上盖固定连接,所述右车体内设置有于金属管相连接的右安装座,右安装座和右上盖固定连接,
所述车轮内部安装有轮毂电机,轮毂电机的转轴穿入左车体和右车体内,左车体和右车体内均设置有压块,压块将轮毂电机的转轴压紧在左车体的左上盖上和右车体的右上盖上。
所述轮毂电机的转轴侧壁设置有端面,压块设置有弧形凹陷,转轴设置在弧形凹陷中并且弧形凹陷中设置有与所述端面相配合的平面。
所述压块和左安装座之间还固设有金属连接片,压块和右安装座之间还固设有金属连接片。
所述左安装座和右安装座的下端均设置有套筒,金属管穿设在套筒内,金属管通过左、右安装座进行支撑所述左车体和右车体;
左安装座下端的套筒与金属管固定连接,右安装座下端的套筒转动设置在金属管的外延并且套筒和金属管之间设置有轴套/轴承,并且,右安装座下端的套筒上设置有弧形槽口,销件穿过弧形槽口并固定在金属管上,销件的部分限位在弧形槽口中;或者,右安装座下端的套筒与金属管固定连接,左安装座下端的套筒转动设置在金属管的外延并且套筒和金属管之间设置有轴套/轴承,并且,左安装座下端的套筒上设置有弧形槽口,销件穿过弧形槽口并固定在金属管上,销件的部分限位在弧形槽口中。
所述金属管的侧壁设置有长条形槽口,左安装座下端的套筒设置有通孔/螺纹孔,紧固件穿过所述通孔/螺纹孔并顶紧在长条形槽口上,右安装座下端的套筒转动设置在金属管的外延并且套筒和金属管之间设置有轴套/轴承;或者,右安装座下端的套筒设置有通孔/螺纹孔,紧固件穿过所述通孔/螺纹孔并顶紧在长条形槽口上,左安装座下端的套筒转动设置在金属管的外延并且套筒和金属管之间设置有轴套/轴承。
所述左车体和右车体之间还设置有连接套,连接套中部向外延伸出一圈耐磨壁,所述金属管贯穿所述连接套并活动设置在连接套内。
所述连接套一端与左车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右车体活动连接;或者,所述连接套一端与右车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左车体活动连接。
所述连接套由上连接套和下连接套固定构成,连接套的两端分别拆入左车体和右车体内,耐磨壁设置在左车体和右车体之间。
所述金属管内部中空。
所述左车体和右车体内均设置有陀螺仪,陀螺仪用于检测左车体和右车体的倾斜幅度并给予控制电路电信号。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金属管用于贯穿左车体和右车体并相互支撑左右车体,因此其与左右车体之间安装稳定性尤为重要,金属管的两端连接有左安装座和右安装座进行支撑左车体和右车体,优选为两个左安装座与左上盖固定连接,两个右安装座与右上盖固定连接,使用者站立在平衡车上时,重力直接作用在左上盖和右上盖上,因此对此进行结构加强,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的左车体和右车体内均设置有压块,压块将轮毂电机的转轴压紧在左车体的左上盖上和右车体的右上盖上,通过压块将车轮有效的固定在左车体和右车体上,厂家只需要定制压块即可适用于市场上的各种车轮,使得产品的适用性更强,并且,所述轮毂电机的转轴侧壁设置有端面,压块设置有弧形凹陷,转轴设置在弧形凹陷中并且弧形凹陷中设置有与所述端面相配合的平面,通过转轴的端面与压块凹陷中的平面相配合进行定位,保证在安装状态下,转轴不可相对左车体和右车体转动,保证安装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的左安装座下端的套筒上设置有弧形槽口,销件穿过弧形槽口并固定在金属管上,销件的部分限位在弧形槽口中,销件优选为螺钉,螺钉的螺纹段螺纹连接在金属管上,螺钉的螺帽设置在弧形槽口中,弧形槽口沿金属管的轴线布置,进行左安装座相对金属管的转动角度限位,最大转动角度优选为15度。
4、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金属管的侧壁设置有长条形槽口,左安装座下端的套筒设置有通孔/螺纹孔,紧固件穿过所述通孔/螺纹孔并顶紧在槽口上,左安装座下端需要精准的固定在左上盖上以保证精度和使用的稳定性,因此需要左安装座和金属管位置进行安装补偿。间隙补偿细节解释:紧固件可以将左安装座固定在槽口中的任意位置,当装配误差/加工误差/金属管在长时间使用弯折时,调节紧固件位置/更换紧固件即可将左安装座固定在金属管上,使得安装更加的便捷。
5、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左车体和右车体之间还设置有连接套,连接套中部向外延伸出一圈耐磨壁,通过耐磨壁对转动位置进行安全防护,保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左车体和右车体之间稳定性,并且,耐磨壁也是对左车体和右车体之间之间间隙弥补,避免使用者的手指/衣物卷入缝隙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是图5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的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E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左车体;10-金属连接片;11-左上盖;12-左下座;13-左安装座;
131-左安装座套筒;132-弧形槽口;14-控制器;15-蓄电池;16-脚垫;
17-轴承;18-束线套;19-压块;191-弧形凹陷;192-平面;2-右车体;
21-右上盖;22-右下座;23-右安装座;231-右安装座套筒;232-螺纹孔;
3-连接套;31-上连接套;32-下连接套;33-耐磨壁;4-金属管;
41-长条形槽口;5-车轮;51-轮毂电机;52-转轴;521-端面;6-销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见图1-9所示:
一种新型平衡车,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左车体1和右车体2,左车体1和右车体2的侧边均安装有车轮5,左车体1和/或右车体2内部安装有控制电路和蓄电池15,控制电路安置在控制器14内,控制器14内均设置有陀螺仪,陀螺仪用于检测左车体1和右车体2的倾斜幅度并给予控制电路电信号,平衡车电路控制以及接线方式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要点因此不做描述以及拓展,该处位置为现有设计,采用市场常见结构;所述左车体1由相互固定的左上盖11和左下座12组成,右车体2由相互固定的右上盖21和右下座22组成,金属管4穿设在左车体1和右车体2之间并使左车体1和右车体2绕金属管4转动,所述左车体1内设置有于金属管4相连接的左安装座13,左安装座13和左上盖11固定连接,所述右车体2内设置有于金属管4相连接的右安装座23,右安装座23和右上盖21固定连接,金属管4用于贯穿左车体1和右车体2并相互支撑左、右车体1,2,因此其与左、右车体1,2之间安装稳定性尤为重要,金属管4的两端连接有左安装座13和右安装座23进行支撑左车体1和右车体2,优选为两个左安装座13与左上盖11固定连接,两个右安装座23与右上盖21固定连接,以保证金属管4与左、右车体1,2之间连接结构的稳定性,使用者站立在平衡车上时,重力直接作用在左上盖11和右上盖21上,因此对此进行结构加强,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所述车轮5内部安装有轮毂电机51,轮毂电机51的转轴52穿入左车体1和右车体2内,左车体1和右车体2内均设置有压块19,压块19将轮毂电机51的转轴52压紧在左车体1的左上盖11上和右车体2的右上盖21上,通过压块19将车轮5有效的固定在左车体1和右车体2上,厂家只需要定制压块19即可适用于市场上的各种车轮5,使得产品的适用性更强,并且,所述轮毂电机51的转轴52侧壁设置有端面521,压块19设置有弧形凹陷191,转轴52设置在弧形凹陷191中并且弧形凹陷191中设置有与所述端面521相配合的平面192,通过转轴52的端面521与弧形凹陷191中的平面192相配合进行定位,保证在安装状态下,转轴52不可相对左车体1和右车体2转动,保证安装的稳定性。
所述压块19和左安装座13之间还固设有金属连接片10,压块19和右安装座23之间还固设有金属连接片10,通过金属连接片10进行结构的二次加强,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所述金属管4与左安装座13固定连接,金属管4与右安装座23转动连接,或者,所述金属管4与右安装座23固定连接,金属管4与左安装座13转动连接,金属管4通过左、右安装座13,23进行支撑所述左车体1和右车体2,两种安装方式皆可,实际生产由于加工工艺而优选为后者,通过该结构实现左车体1和右车体2之间可以相对转动。
所述左安装座13和右安装座23的下端均设置有套筒,如附图2-6所示,左安装座13下设置有左安装座套筒131,右安装座23下设置有右安装座套筒231,金属管4穿设在左安装座套筒131和右安装座套筒231内,通过左安装座套筒131和右安装座套筒231进行面接触,保证安装的稳定性,左安装座套筒131与金属管4固定连接,右安装座套筒231转动设置在金属管4的外延并且右安装座套筒231和金属管4之间设置有轴套/轴承17,优选为轴承17,并且,右安装座套筒231上设置有弧形槽口132,销件6穿过弧形槽口132并固定在金属管4上,销件6的部分限位在弧形槽口132中;或者,右安装座套筒231与金属管4固定连接,左安装座套筒131转动设置在金属管4的外延并且左安装座套筒131和金属管4之间设置有轴套/轴承17,优选为轴承17,并且,左安装座套筒131上设置有弧形槽口132,销件6穿过弧形槽口132并固定在金属管4上,销件6的部分限位在弧形槽口132中,两种安装方式皆可,实际生产由于加工工艺而优选为后者,通过轴套/轴承17进行转动位置的配合,保证转动的有效性以及平衡车整体运动的连贯性。实际生产由于加工工艺而优选为后者,因此优点描述也针对后者,前后者的优点实际相同。弧形槽口的优点如下:销件穿过弧形槽口并固定在金属管上,销件的部分限位在弧形槽口中,销件优选为螺钉,螺钉的螺纹段螺纹连接在金属管上,螺钉的螺帽设置在弧形槽口中,弧形槽口沿金属管的轴线布置,进行左安装座相对金属管的转动角度限位,最大转动角度优选为15度。
所述金属管4的侧壁设置有长条形槽口41,左安装座13下端的套筒设置有通孔/螺纹孔,紧固件穿过所述通孔/螺纹孔232并顶紧在长条形槽口41上,紧固件附图中没进行标注,优选为为紧固螺钉,右安装座23下端的套筒转动设置在金属管4的外延并且套筒和金属管4之间设置有轴套/轴承17;或者,右安装座23下端的套筒设置有通孔/螺纹孔232,紧固件穿过所述通孔/螺纹孔232并顶紧在长条形槽口41上,左安装座13下端的套筒转动设置在金属管4的外延并且套筒和金属管4之间设置有轴套/轴承17,实际生产由于加工工艺而优选为后者,因此优点描述也针对后者,前后者的优点实际相同。紧固件穿过右安装座23的所述通孔/螺纹孔232并顶紧在长条形槽口41上,右安装座23下端需要精准的固定在右上盖21上以保证精度和使用的稳定性,因此需要右安装座23和金属管4位置进行安装补偿。间隙补偿细节解释:紧固件可以将右安装座23固定在长条形槽口41中的任意位置,当装配误差/加工误差/金属管4在长时间使用弯折时,调节紧固件位置/更换紧固件即可将右安装座23固定在金属管4上,使得安装更加的便捷。
所述左车体1和右车体2之间还设置有连接套3,连接套3中部向外延伸出一圈耐磨壁33,所述金属管4贯穿所述连接套3并活动设置在连接套3内,通过耐磨壁33对转动位置进行安全防护,保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左车体1和右车体2之间稳定性,并且,耐磨壁33也是对左车体1和右车体2之间之间间隙弥补,避免使用者的手指/衣物卷入缝隙中。
所述连接套3一端与左车体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右车体2活动连接;或者,所述连接套3一端与右车体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左车体2活动连接,两种安装方式皆可,工厂生产可以任选其一方式。
所述连接套3由上连接套31和下连接套32固定构成,连接套3的两端分别拆入左车体1和右车体2内,耐磨壁33设置在左车体1和右车体2之间,为了方便安装连接套3为拼接而成的结构。
所述金属管4内部中空,中空的内部用于穿设电线,有效利用空间。
所述车轮5内部安装有轮毂电机51,轮毂电机51的转轴52穿入左车体1内并固定在左上盖11上,轮毂电机51的转轴52穿入右车体2并固定在右上盖21上,使用者的站立在平衡车上时,重力直接作用在左上盖11和右上盖21上,因此车轮5的固定位置也选择在左上盖11和右上盖21上,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所述左上盖11和右上盖21上设置有脚垫16,脚垫16下端延伸出若干凸起,凸起插入左上盖11和右上盖21的小孔中并保持固定,该结构未进行标注。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新型平衡车,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左车体和右车体,左车体和右车体的侧边均安装有车轮,左车体和/或右车体内部安装有控制电路和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车体由相互固定的左上盖和左下座组成,右车体由相互固定的右上盖和右下座组成,金属管穿设在左车体和右车体之间并使左车体和右车体绕金属管转动,所述左车体内设置有于金属管相连接的左安装座,左安装座和左上盖固定连接,所述右车体内设置有于金属管相连接的右安装座,右安装座和右上盖固定连接,
所述车轮内部安装有轮毂电机,轮毂电机的转轴穿入左车体和右车体内,左车体和右车体内均设置有压块,压块将轮毂电机的转轴压紧在左车体的左上盖上和右车体的右上盖上;
所述轮毂电机的转轴侧壁设置有端面,压块设置有弧形凹陷,转轴设置在弧形凹陷中并且弧形凹陷中设置有与所述端面相配合的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和左安装座之间还固设有金属连接片,压块和右安装座之间还固设有金属连接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安装座和右安装座的下端均设置有套筒,金属管穿设在套筒内,金属管通过左、右安装座进行支撑所述左车体和右车体;
左安装座下端的套筒与金属管固定连接,右安装座下端的套筒转动设置在金属管的外延并且套筒和金属管之间设置有轴套/轴承,并且,右安装座下端的套筒上设置有弧形槽口,销件穿过弧形槽口并固定在金属管上,销件的部分限位在弧形槽口中;或者,右安装座下端的套筒与金属管固定连接,左安装座下端的套筒转动设置在金属管的外延并且套筒和金属管之间设置有轴套/轴承,并且,左安装座下端的套筒上设置有弧形槽口,销件穿过弧形槽口并固定在金属管上,销件的部分限位在弧形槽口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的侧壁设置有长条形槽口,左安装座下端的套筒设置有通孔/螺纹孔,紧固件穿过所述通孔/螺纹孔并顶紧在长条形槽口上,右安装座下端的套筒转动设置在金属管的外延并且套筒和金属管之间设置有轴套/轴承;或者,右安装座下端的套筒设置有通孔/螺纹孔,紧固件穿过所述通孔/螺纹孔并顶紧在长条形槽口上,左安装座下端的套筒转动设置在金属管的外延并且套筒和金属管之间设置有轴套/轴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车体和右车体之间还设置有连接套,连接套中部向外延伸出一圈耐磨壁,所述金属管贯穿所述连接套并活动设置在连接套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一端与左车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右车体活动连接;或者,所述连接套一端与右车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左车体活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新型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由上连接套和下连接套固定构成,连接套的两端分别拆入左车体和右车体内,耐磨壁设置在左车体和右车体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内部中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车体和右车体内均设置有陀螺仪,陀螺仪用于检测左车体和右车体的倾斜幅度并给予控制电路电信号。
CN201920447402.4U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新型平衡车 Active CN2101221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47402.4U CN210122168U (zh)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新型平衡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47402.4U CN210122168U (zh)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新型平衡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22168U true CN210122168U (zh) 2020-03-03

Family

ID=69633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47402.4U Active CN210122168U (zh)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新型平衡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221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88860A (zh) * 2020-07-17 2020-09-22 白士刚 一种平衡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88860A (zh) * 2020-07-17 2020-09-22 白士刚 一种平衡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22168U (zh) 一种新型平衡车
CN211032876U (zh) 一种平衡车
CN208360299U (zh) 转向节结构
CN113386575A (zh) 一种微轨车辆系统及其受流器和滑触线
CN102270010B (zh) 悬挂臂旋转控制装置
CN208373534U (zh) 一种方形摇摆筛尾部限位和支撑装置
CN213575417U (zh) 一种谐波减速器调节装置及组装系统
CN210069334U (zh) 一种具有高精度稳定搭载设备的云台装置
CN112389555A (zh) 引导轮机构、驱动装置和挖掘机
CN210026909U (zh) 一种减少螺丝固定的脚轮安装结构
CN208073215U (zh) 一种电动摆臂结构
CN112461166A (zh) 轴承外圈摆动量测量工装
CN208373535U (zh) 方形摇摆筛尾部的限位装置
CN208962786U (zh) 后轮毂支架以及汽车
CN220928664U (zh) 一种脚手架便捷放置支架
CN206579427U (zh) 一种前悬控制臂
CN212022784U (zh) 一种转向节定位结构
CN216380338U (zh) 一种扶手栏杆安装装置
CN216231475U (zh) 一种电动车划板安装用后桥杆
CN214255440U (zh) 走线机构及弧垂测量小车
CN214985808U (zh) 一种车棚前挡的调节结构
CN216805318U (zh) 一种无人驾驶车辆用车载信息采集装置
CN220199409U (zh) 一种汽车组装式转向节
CN217124431U (zh) 分体式万向轮支撑架
CN220615940U (zh) 一种轻量化转向节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11

Address after: No.99, Huaxi Road, Xicheng street, Yongkang City,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ongkang Dingchang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Address before: West Street Longchuan road Yongka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Jinhua 321302 Lane 4 Building 2 unit 503 room

Patentee before: He Xianl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25

Address after: 321302 No.3 Factory building, 99 Huaxi Road, Xicheng street, Yongkang City,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ongkang Jiaheng industry and Trad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99, Huaxi Road, Xicheng street, Yongkang City,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ongkang Dingchang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14

Address after: No. 99, Huaxi Road, Xicheng street, Yongkang City,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ongkang Dingchang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Address before: 321302 No.3 Factory building, 99 Huaxi Road, Xicheng street, Yongkang City,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ongkang Jiaheng industry and Trad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