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14318U - 衣架 - Google Patents

衣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14318U
CN210114318U CN201790001347.5U CN201790001347U CN210114318U CN 210114318 U CN210114318 U CN 210114318U CN 201790001347 U CN201790001347 U CN 201790001347U CN 210114318 U CN210114318 U CN 2101143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thes
hanger
main body
upper edge
hoo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9000134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杉田发雄
杉田洁
小俣雄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y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y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y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ya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143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143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25/00Household implement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wearing apparel; Dress, hat or umbrella holders
    • A47G25/14Clothing hangers, e.g. suit hangers
    • A47G25/28Hang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25/00Household implement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wearing apparel; Dress, hat or umbrella holders
    • A47G25/14Clothing hangers, e.g. suit hangers
    • A47G25/28Hang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A47G25/36Hang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e.g. paper, board, plastics, glas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7/00Supporting means, other than simple clothes-lines, for linen or garments to be dried or air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Holders For Apparel And Elements Relating To Appare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衣架。该衣架具有:主体部,其具有通过挂住衣物来进行支承的左右一对衣物支承部和位于衣物支承部彼此之间且将衣物支承部彼此连结起来的连结部;以及钩部,其具有与主体部的从左右方向的中心偏离的位置相连接的基端和形成为钩形状的顶端,衣物支承部的上缘具有:第1倾斜部,其以随着向连结部靠近而变高的方式倾斜;以及第2倾斜部,其位于第1倾斜部和连结部之间且以比第1倾斜部大的角度倾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衣架,能够抑制衣物的左右方向上的偏离。

Description

衣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衣架。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一种下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衣架。其提出了如下的方案,即,该衣架具有从主体部的左侧的上缘向右斜下方延伸的切口部。能够按照如下的步骤将圆领衬衫安置于该衣架。首先,将衣架的左侧部分插入圆领衬衫的颈部开口,使圆领衬衫的颈部开口的缘暂时进入切口部,在该状态下,使衣架的右侧部分从颈部开口钻进去。按照该步骤,能够在不对圆领衬衫的颈部开口进行拉伸的情况下将该圆领衬衫安置于衣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0-8681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上述衣架的形状为左右非对称,因此,因衣物的重量、其他外力导致的变形也容易成为左右非对称。其结果是,有时挂在衣架上的衣物左右偏离。本公开对抑制衣物的左右方向上的偏离的衣架进行说明。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的衣架的特征在于,具有:
主体部,其具有通过挂住衣物来进行支承的左右一对衣物支承部和位于所述衣物支承部彼此之间且将所述衣物支承部彼此连结起来的连结部;以及
钩部,其具有与所述主体部的从左右方向的中心偏离的位置相连接的基端和形成为钩形状的顶端,
所述衣物支承部的上缘具有:
第1倾斜部,其以随着向所述连结部靠近而变高的方式倾斜;以及
第2倾斜部,其位于所述第1倾斜部和所述连结部之间且以比所述第1倾斜部大的角度倾斜。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根据前述第一方面所述的衣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部的上缘形成为向下方鼓出的左右对称的弯曲形状。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根据前述第一方面所述的衣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部的上缘形成为向下方变尖的左右对称的V字形状。
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根据前述第一方面所述的衣架,其特征在于,在以与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这两者正交的视线观察该衣架的情况下,所述衣物支承部中的一者和所述连结部的交界部与所述钩部交叉。
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提供根据前述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衣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有在与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这两者正交的方向上重叠为两层的一对线材。
本公开的第六方面提供根据前述第五方面所述的衣架,其特征在于,该衣架具有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线材彼此之间架设的架桥构件,所述钩部的基端位于所述线材彼此之间且与所述架桥构件相接合。
本公开的第七方面提供根据前述第一方面所述的衣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倾斜部和所述第2倾斜部两者都以直线状延伸。
本公开的第八方面的衣架的特征在于,具有:
主体部,其具有通过挂住衣物来进行支承的左右一对衣物支承部和位于所述衣物支承部彼此之间且将所述衣物支承部彼此连结起来的连结部;以及
钩部,其具有与所述主体部的从左右方向的中心偏离的位置相连接的基端和形成为钩形状的顶端,
所述衣物支承部的上缘具有:
弯曲部,其以随着向所述连结部靠近而倾斜的角度变大的方式弯曲;
第1倾斜部,其位于距所述连结部的距离大于所述弯曲部距所述连结部的距离的位置;以及
第2倾斜部,其位于距所述连结部的距离小于所述弯曲部距所述连结部的距离的位置,
所述第2倾斜部的倾斜的角度比所述第1倾斜部的倾斜的角度大。
本公开的第九方面的衣架的特征在于,具有:
主体部,其具有通过挂住衣物来进行支承的左右一对衣物支承部和位于所述衣物支承部彼此之间且将所述衣物支承部彼此连结起来的连结部;以及
钩部,其具有与所述主体部的从左右方向的中心偏离的位置相连接的基端和形成为钩形状的顶端,
所述连结部的上缘形成为向下方鼓出的弯曲形状,
所述主体部的上缘含有所述衣物支承部和所述连结部的各交界部处的、左右一对峰,形成为左右对称的形状,
在以与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这两者正交的视线观察该衣架的情况下,所述钩部在所述交界部的一者的位置处与该交界部的一者交叉,
所述衣物支承部的上缘具有:
第1倾斜部,其以随着向所述连结部靠近而变高的方式倾斜;以及
第2倾斜部,其位于所述第1倾斜部和所述连结部之间且以比所述第1倾斜部大的角度倾斜。
本公开的第十方面提供根据前述第九方面所述的衣架,其特征在于,该衣架是应用于无法使颈部开口自如开闭的类型的衣物的衣架,从一所述交界部到另一所述交界部之间的直线距离为140mm~180mm。
本公开的第十一方面提供根据前述第九方面所述的衣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有在与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这两者正交的方向上重叠为两层的一对线材。
本公开的第十二方面提供根据前述第十一方面所述的衣架,其特征在于,该衣架具有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线材彼此之间架设的架桥构件,所述钩部的基端位于所述线材彼此之间且与所述架桥构件相接合。
本公开的第十三方面的衣架的特征在于,具有:
主体部,其具有通过挂住衣物来进行支承的左右一对衣物支承部和位于所述衣物支承部彼此之间且将所述衣物支承部彼此连结起来的连结部;以及
钩部,其具有与所述主体部的从左右方向的中心偏离的位置相连接的基端和形成为钩形状的顶端,
所述连结部的上缘形成为向下方变尖的V字形状,
所述主体部的上缘含有所述衣物支承部和所述连结部的各交界部处的、左右一对峰,形成为左右对称的形状,
在以与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这两者正交的视线观察该衣架的情况下,所述钩部在所述交界部的一者的位置处与该交界部的一者交叉,
所述衣物支承部的上缘具有:
第1倾斜部,其以随着向所述连结部靠近而变高的方式倾斜;以及
第2倾斜部,其位于所述第1倾斜部和所述连结部之间且以比所述第1倾斜部大的角度倾斜。
本公开的第十四方面提供根据前述第十三方面所述的衣架,其特征在于,该衣架是应用于无法使颈部开口自如开闭的类型的衣物的衣架,从一所述交界部到另一所述交界部之间的直线距离为140mm~180mm。
本公开的第十五方面提供根据前述第十三方面所述的衣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有在与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这两者正交的方向上重叠为两层的一对线材。
本公开的第十六方面提供根据前述第十五方面所述的衣架,其特征在于,该衣架具有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线材彼此之间架设的架桥构件,所述钩部的基端位于所述线材彼此之间且与所述架桥构件相接合。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衣架,能够抑制衣物的左右方向上的偏离。
附图说明
图1的(a)是第1实施方式的衣架的主视图,图1的(b)是其左视图,图1的(c)是其俯视图。
图2是表示衣架的使用状态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3是从箭头III方向观察主体部和钩部的接合部得到的向视图。
图4的(a)是第2实施方式的衣架的主视图,图4的(b)是其左视图,图4的(c)是其俯视图。
图5是从箭头V方向观察主体部和钩部的接合部得到的向视图。
图6是第3实施方式的衣架的主视图。
图7是第4实施方式的衣架的主视图。
图8是第5实施方式的衣架的主视图。
图9的(a)是图8的IXa-IXa剖视图,图9的(b)是图8的IXb-IXb剖视图。
图10是第6实施方式的衣架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公开的衣架的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的衣架具有:
主体部,其具有通过挂住衣物来进行支承的左右一对衣物支承部和位于所述衣物支承部彼此之间且将所述衣物支承部彼此连结起来的连结部;以及
钩部,其具有与所述主体部的从左右方向的中心偏离的位置相连接的基端和形成为钩形状的顶端,
所述衣物支承部的上缘具有:
第1倾斜部,其以随着向所述连结部靠近而变高的方式倾斜;以及
第2倾斜部,其位于所述第1倾斜部和所述连结部之间且以比所述第1倾斜部大的角度倾斜。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连结部的上缘形成为向下方鼓出的左右对称的弯曲形状。此外,也可以是,所述连结部的上缘形成为向下方变尖的左右对称的V字形状。
此外,也可以是,在以与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这两者正交的视线观察衣架的情况下,
所述衣物支承部中的一者和所述连结部的交界部与所述钩部交叉。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主体部具有在与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这两者正交的方向上重叠为两层的一对线材。
此外,也可以是,本公开的衣架具有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线材彼此之间架设的架桥构件,
所述钩部的基端位于所述线材彼此之间且与所述架桥构件相接合。
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的衣架具有:
主体部,其具有通过挂住衣物来进行支承的左右一对衣物支承部和位于所述衣物支承部彼此之间且将所述衣物支承部彼此连结起来的连结部;以及
钩部,其具有与所述主体部的从左右方向的中心偏离的位置相连接的基端和形成为钩形状的顶端,
所述衣物支承部的上缘具有:
弯曲部,其以随着向所述连结部靠近而倾斜的角度变大的方式弯曲;
第1倾斜部,其位于距所述连结部的距离大于所述弯曲部距所述连结部的距离的位置;以及
第2倾斜部,其位于距所述连结部的距离小于所述弯曲部距所述连结部的距离的位置,
所述第2倾斜部的倾斜的角度比所述第1倾斜部的倾斜的角度大。
(第1实施方式)
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衣架1。图1的(a)是衣架1的主视图,图1的(b) 是衣架1的左视图,图1的(c)是衣架1的俯视图。本实施方式的衣架1为衣物用的衣架,主要用于悬挂上半身穿的衣物。作为衣架1的使用状态的一例,如图2所示,在衣架1悬挂圆领的T恤衫91。另外,以下也将圆领的T恤衫91 悬挂于衣架1的状态作为衣架1的使用状态的例子而用于说明。
在本说明书中,当在衣架的说明中使用“上”“下”“铅垂”、“水平”等依赖于重力方向的方向时,视为与衣架的使用状态下的姿态相对应。此外,在使用“左”、“右”等语言的情况下,视为与图1的(a)的左右方向相对应。此外,有时说明以与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这两者正交的视线观察得到的衣架的形状,但有时将以这样的视线观察衣架的情况仅称作“主视”。例如,图1 的(a)表示主视时的衣架1。此外,有时将与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这两者正交的方向称作“衣架厚度方向”或者“前后方向”。
如图1所示,衣架1具有主体部3和钩部5。主体部3和钩部5都由金属构件形成。主体部3具有左右一对衣物支承部7。在对2个衣物支承部7彼此进行区分的情况下,将位于左侧的支承部称作衣物支承部7a,将位于右侧的支承部称作衣物支承部7b。此外,主体部3具有将衣物支承部7彼此连结起来的弯曲形状的连结部9。
主体部3中的、被图1的(a)的虚线L7a围起来的部位为衣物支承部7a。主体部3中的、被图1的(a)的虚线L7b围起来的部位为衣物支承部7b。主体部3中的、被图1的(a)的虚线L9围起来的部位为连结部9。这样的衣物支承部7a、连结部9以及衣物支承部7b这3个部位在左右方向上相连而构成主体部 3。衣物支承部7和连结部9的两个交界部8成为主体部3的峰(最高的位置)。在主体部3未设置有在以往的衣架中看到那样的、以直线状将衣物支承部7a和衣物支承部7b的下端彼此连接起来的部位。
主体部3整体设为左右对称的形状。图1的(a)所示的铅垂轴Z是主体部 3的左右对称形状的对称轴。衣物支承部7a和衣物支承部7b设为彼此左右对称的形状。连结部9位于衣物支承部7彼此之间,并设为左右对称的形状。连结部9和连结部9的上缘9a呈向下方鼓出的左右对称的圆弧形状(弯曲形状)。连结部9的上缘9a的倾斜的角度随着向交界部8靠近而变大。在此,连结部9 的“上缘”意思为,主视时的连结部9的轮廓线的上缘。连结部9呈圆弧形状,由此,如图2所示,连结部9沿T恤衫91的颈部开口93而存在,美观性优异。衣物支承部7a从连结部9的左端向左斜下方延伸。衣物支承部7b从连结部9的右端向右斜下方延伸。在衣架1的使用状态下,也如图2所例示的那样,衣物支承部7插入T恤衫91的肩部。并且,衣物支承部7以挂住T恤衫91的肩部的方式支承该T恤衫91的重量。
钩部5设为从主体部3向上方延伸。如图1的(a)所示,在主视时,衣物支承部7a和连结部9的交界部8与钩部5交叉。钩部5的基端与主体部3的从左右方向的中心偏离的位置相连接。钩部5和主体部3的接合方式将在后述进行说明。钩部5的顶端5a形成为钩形状。即,钩部5的顶端5a以画出圆弧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为弯曲形状。
在衣架1的使用状态下,例如通过钩部5钩挂在衣物收纳架的衣架杆(未图示),衣架1整体在该衣架杆钩住。钩部5的顶端5a配置在大致铅垂轴Z上的位置。因而,在钩部5钩挂于衣架杆等时,主体部3的整体以相对于铅垂轴Z 成为大致左右对称的姿态的状态平衡。
也如图1的(b)、图1的(c)所示,主体部3由在衣架厚度方向上重叠为两层的一对线材3h、3t形成。线材3h和线材3t沿主体部3的主视时的形状平行地延伸,在主体部3的左右方向的两端相连接。即,也可以说,主体部3由包含线材3h和线材3t地形成为1个环状的线状构件形成。线材3h、3t由例如圆形截面的钢材形成。另外,钩部5也同样地由例如圆形截面的钢材形成。这样,由在衣架厚度方向上重叠的两层线材3h、3t形成主体部3,因此,容易确保主体部3的刚性。
钩部5的基端5b(参照图3)与主体部3的从左右方向的中心偏离的位置相接合。具体而言,钩部5的基端5b在交界部8的附近的接合部11与主体部3 相接合。图3是从箭头III(参照图1的(a))的方向观察主体部3和钩部5的接合部11得到的向视图。在接合部11中,在平行地延伸的线材3h和线材3t之间沿衣架厚度方向架设有架桥构件13。架桥构件13是例如以与图3的纸面正交的方向为厚度且与线材3h和线材3t平行地延伸的金属板片。架桥构件13形成为在衣架厚度方向上不会从线材3h和线材3t突出的长度。架桥构件13通过焊接等分别与线材3h和线材3t相接合。在接合部11中,钩部5的基端5b配置于线材3h和线材3t之间,并与线材3h、3t平行地延伸。基端5b通过焊接等与架桥构件13相接合。这样,钩部5经由架桥构件13与主体部3相接合。
如图1的(a)所示,衣物支承部7的上缘15具有以随着向连结部9靠近而变高的方式倾斜的第1倾斜部15k。并且,上缘15具有位于第1倾斜部15k和连结部9之间的第2倾斜部15j。第2倾斜部15j也以随着向连结部9靠近而变高的方式倾斜。第2倾斜部15j以比第1倾斜部15k大的角度倾斜。在此,衣物支承部7的“上缘”意思为,主视时的衣物支承部7的轮廓线的上缘。
在此,第1倾斜部15k的倾斜的角度是指,在主视时,第1倾斜部15k的切线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同样地,第2倾斜部15j的倾斜的角度是指,在主视时,第2倾斜部15j的切线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倾斜部 15k和第2倾斜部15j两者都以直线状延伸。并且,上缘15在第1倾斜部15k和第 2倾斜部15j的交界处,以向斜下方且是向内侧变尖的方式弯曲为V字形。如图2所示,T恤衫91的肩部被挂在衣物支承部7中的上缘15的第1倾斜部15k。
对以上说明的衣架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衣架1的钩部5在从铅垂轴Z偏离的、左右非对称的位置与主体部3相连接。根据该结构,如图2所示,在将T恤衫91安置于衣架1时,能够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首先,将右侧的衣物支承部7b插入T恤衫91的颈部开口93。接着,使颈部开口93的右侧的缘95在连结部9上移动到接合部11的附近。然后,使左侧的衣物支承部7a从颈部开口93的左侧的缘97钻进去。然后,使T恤衫91 向相对于铅垂轴Z左右对称的位置移动。通过该步骤,能够在不对圆领的T恤衫91的颈部开口93进行拉伸的情况下将圆领的T恤衫91安置于衣架1。此外,在衣架1中不存在以例如直线状将衣物支承部7a和衣物支承部7b的下端彼此连接起来的部位。利用本结构也容易将T恤衫91安置于衣架1。
此外,连结部9的上缘9a为向下方鼓出的弯曲形状,因此,上缘9a和钩部5之间的空间较大,容易在该空间中插入T恤衫91的颈部开口93的右侧的缘 95。因而,像上述那样,在使颈部开口93的右侧的缘95在连结部9上移动到接合部11的附近时,容易使缘95移动。利用上述那样的上缘9a的形状,也容易将T恤衫91安置于衣架1。
此外,如图2所示,在衣架1安置有T恤衫91的状态下,T恤衫91的肩部被挂在衣物支承部7的上缘15中的外侧的第1倾斜部15k。并且,上缘15的第2倾斜部15j从颈部开口93向上方暴露。在该状态下,若T恤衫91欲沿左右方向移动,则颈部开口93的左右的缘95、97的移动被第2倾斜部15j阻止。此外,右侧的缘95越过交界部8移动到连结部9的上方的可能性也较低。因而,能够抑制T恤衫91相对于衣架1的左右方向的位置偏离。
(第2实施方式)
参照图4和图5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衣架31。针对衣架31的构成要素中的与衣架1相同或者等同的构成要素,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4所示,衣架31具有连结部39来替代衣架1的连结部9(图1)。连结部39和连结部39的上缘39a形成为向下方变尖的左右对称的V字形状。通过该连结部39的形状,也与连结部9(图1)的情况同样地,上缘39a和钩部5之间的空间较大,容易在该空间中插入T恤衫91的颈部开口93的右侧的缘95。其结果是,容易将T恤衫91安置于衣架31。
此外,衣架31具有接合部41来替代衣架1的接合部11。图5是从箭头V(参照图4)方向观察主体部3和钩部5的接合部11得到的向视图。接合部41中的架桥构件14是例如沿衣架厚度方向延伸的钢制的两根圆棒材。架桥构件14形成为在衣架厚度方向上不会从线材3h和线材3t突出的长度。架桥构件14通过焊接等与线材3h、3t和基端5b相接合。钩部5经由两根架桥构件14、14与主体部3相接合。
(第3实施方式)
参照图6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衣架51。针对衣架51的构成要素中的与衣架 1相同或者等同的构成要素,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6所示的衣架51为树脂制,这一点与金属制的衣架1不同。并且,衣架 51具有以直线状将衣物支承部7a和衣物支承部7b的下端彼此连接起来的水平的底边部54。通过底边部54的存在,主体部3在主视时形成为环状构造。通过该构造,主体部3的刚性提高,能够弥补因是树脂制而产生的刚性不足。
(第4实施方式)
参照图7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衣架71。针对衣架71的构成要素中的与衣架 1相同或者等同的构成要素,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衣架71的衣物支承部7在交界部8的附近具有平缓地弯曲的弯曲部73。在弯曲部73中,衣物支承部7的上缘16以向斜下方且是向内侧变尖地鼓出的方式弯曲。上缘16的倾斜的角度随着向连结部靠近而变大。在这样的弯曲形状的上缘16中也形成有第1倾斜部16k和第2倾斜部16j,该第1倾斜部16k以随着向连结部9靠近而变高的方式倾斜,该第2倾斜部16j位于第1倾斜部16k和连结部9之间且以比第1倾斜部16k大的角度倾斜。即,第2倾斜部16j的切线和水平面形成的角度比第1倾斜部16k的切线和水平面形成的角度大。
另外,也能够像以下这样说明衣架71的结构。在衣架71中,衣物支承部 7的上缘16具有弯曲部73、第1倾斜部16k以及第2倾斜部16j。弯曲部73以随着向连结部9靠近而倾斜的角度变大的方式弯曲。第1倾斜部16k位于距连结部9 的距离大于弯曲部73距连结部9的距离的位置。第2倾斜部16j位于距连结部9 的距离小于弯曲部73距连结部9的距离的位置。第2倾斜部16j的倾斜的角度比第1倾斜部16k的倾斜的角度大。
(第5实施方式)
参照图8和图9说明第5实施方式的衣架81。针对衣架81的构成要素中的与衣架1、71相同或者等同的构成要素,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8所示,衣架81具有主体部83来替代衣架1的主体部3(图1)。与主体部3相比,主体部83的上下宽度较大,衣架厚度方向的厚度也形成得较厚。主体部83为树脂制,利用例如注射成形而制作。如图9的(a)所示,衣物支承部7的截面形状为拱形状。利用该截面形状,能够在T恤衫91的肩部形成立体的圆形地将该T恤衫91安置于衣架81。此外,如图9的(b)所示,连结部9 的截面形状也是拱形状。根据截面为拱形状的主体部83,虽然使主体部83具有上下宽度和厚度,但能够避免衣架81的重量极度地变大。也可以在拱形状的中空的部分适当设置用于确保主体部83的刚性的肋等。
衣架81的钩部5为金属制。金属制的钩部5和树脂制的主体部83在接合部 82相接合。作为钩部5和主体部83的接合方式的一例,可以想到如下的方式。例如,也可以设为,供钩部5的基端插入并对其进行保持的保持孔(未图示) 形成于主体部83,利用该保持孔保持钩部5的基端。
在以上那样的主体部83的衣物支承部7的上缘16也形成有第1倾斜部16k 和第2倾斜部16j,该第1倾斜部16k以随着向连结部9靠近而变高的方式倾斜,该第2倾斜部16j位于第1倾斜部16k和连结部9之间且以比第1倾斜部16k大的角度倾斜。此外,换言之,在衣架81中,衣物支承部7的上缘16具有弯曲部 73、第1倾斜部16k以及第2倾斜部16j。弯曲部73以随着向连结部9靠近而倾斜的角度变大的方式弯曲。第1倾斜部16k位于距连结部9的距离大于弯曲部73 距连结部9的距离的位置。第2倾斜部16j位于距连结部9的距离小于弯曲部73 距连结部9的距离的位置。第2倾斜部16j的倾斜的角度比第1倾斜部16k的倾斜的角度大。
像前述那样,衣物支承部7的“上缘”意思为,主视时的衣物支承部7的轮廓线的上缘。同样地,连结部9的“上缘”意思为,主视时的连结部9的轮廓线的上缘。因而,在衣架81中,也如图9所示,在衣物支承部7的截面内最高的点的集合相当于衣物支承部7的上缘16,在连结部9的截面内最高的点的集合相当于连结部9的上缘9a。
(第6实施方式)
参照图10说明第6实施方式的衣架101。针对衣架101的构成要素中的与其他实施方式的衣架相同或者等同的构成要素,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0所示,与衣架71的交界部8相比,衣架101的交界部8以较小的曲率半径弯曲并折回。连结部9的右端部大致沿第2倾斜部16j延伸。连结部9的左端与衣物支承部7a中的弯曲部73的附近相连结。钩部5的基端与衣物支承部7a的右端相连接。衣架101既可以是利用树脂成形的树脂制,也可以由金属线材形成。在衣架101为金属线材的情况下,连结部9的左端利用公知的方式(例如焊接等)与衣物支承部7a中的弯曲部73的附近相接合即可。
本公开的衣架以上述实施方式为代表,能够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以进行了多种变更、改良的多种方式来实施。此外,也能够利用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技术性事项来构成下述实施例的变形例。也可以适当组合各实施方式的结构来使用。例如,在各实施方式中,将衣架的左右固定进行了说明,但衣架也可以左右反转。
在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中,倾斜的第1倾斜部15k和倾斜的第2倾斜部15j为直线状,但“倾斜”不限于直线倾斜的情形。即,第1倾斜部15k 和第2倾斜部15j也可以是曲线。总之,将随着向连结部靠近而高度变化的情形称作“倾斜”。此外,这时如前述那样,在主视时,将倾斜的线的切线和水平面形成的角度称作倾斜的角度。
此外,作为在本公开的衣架悬挂的衣物,不限于圆领的T恤衫,也可以是夹克衫、男礼服衬衫等其他上半身穿的衣物。此外,也可以是使上半身用和下半身用一体的连衣裙构造的衣物。总之,只要是具有被第1倾斜部15k、 16k支承的肩部的衣物即可。不过,本公开的衣架尤其优选地应用于圆领的T 恤衫等领部没有纽扣等而无法使颈部开口自如开闭的类型的衣物。此外,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由两层线材形成的主体部3的例子,但主体部也可以由一层线材形成。此外,在衣架由树脂制的线材形成的情况下,通过设为比金属制的线材的情况粗等,与所需的强度相应地适当决定线材的规格即可。
此外,主体部3、83中的最高的两点(例如交界部8、8)彼此的左右方向上的直线距离也能够与T恤衫的通常的颈部开口的尺寸相对应地适当设计。若恰当设定上述直线距离,则容易适合于平均的T恤衫的颈部开口的尺寸,相对于许多种类的T恤衫,都能够获得抑制上述那样的左右偏离的作用效果。因而,主体部3中的最高的两点彼此的左右方向上的直线距离优选地设计为 140mm~180mm,其中更优选地设计为150mm~170mm。另外,主体部中的最高的两点彼此的左右方向上的直线距离例如在图1的(a)中以附图标记“W”例示。
附图标记说明
1、31、51、71、81、101、衣架;3、83、主体部;3h、3t、线材;5、钩部;5a、顶端;5b、基端;7、衣物支承部;8、交界部;9、39、连结部; 9a、39a、上缘;13、14、架桥构件;15、16、上缘;15k、16k、第1倾斜部; 15j、16j、第2倾斜部;73、弯曲部。

Claims (16)

1.一种衣架,其特征在于,
该衣架具有:
主体部,其具有通过挂住衣物来进行支承的左右一对衣物支承部和位于所述衣物支承部彼此之间且将所述衣物支承部彼此连结起来的连结部;以及
钩部,其具有与所述主体部的从左右方向的中心偏离的位置相连接的基端和形成为钩形状的顶端,
所述衣物支承部的上缘具有:
第1倾斜部,其以随着向所述连结部靠近而变高的方式倾斜;以及
第2倾斜部,其位于所述第1倾斜部和所述连结部之间且以比所述第1倾斜部大的角度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的上缘形成为向下方鼓出的左右对称的弯曲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的上缘形成为向下方变尖的左右对称的V字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架,其特征在于,
在以与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这两者正交的视线观察该衣架的情况下,
所述衣物支承部中的一者和所述连结部的交界部与所述钩部交叉。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衣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具有在与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这两者正交的方向上重叠为两层的一对线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衣架,其特征在于,
该衣架具有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线材彼此之间架设的架桥构件,
所述钩部的基端位于所述线材彼此之间且与所述架桥构件相接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倾斜部和所述第2倾斜部两者都以直线状延伸。
8.一种衣架,其特征在于,
该衣架具有:
主体部,其具有通过挂住衣物来进行支承的左右一对衣物支承部和位于所述衣物支承部彼此之间且将所述衣物支承部彼此连结起来的连结部;以及
钩部,其具有与所述主体部的从左右方向的中心偏离的位置相连接的基端和形成为钩形状的顶端,
所述衣物支承部的上缘具有:
弯曲部,其以随着向所述连结部靠近而倾斜的角度变大的方式弯曲;
第1倾斜部,其位于距所述连结部的距离大于所述弯曲部距所述连结部的距离的位置;以及
第2倾斜部,其位于距所述连结部的距离小于所述弯曲部距所述连结部的距离的位置,
所述第2倾斜部的倾斜的角度比所述第1倾斜部的倾斜的角度大。
9.一种衣架,其特征在于,
该衣架具有:
主体部,其具有通过挂住衣物来进行支承的左右一对衣物支承部和位于所述衣物支承部彼此之间且将所述衣物支承部彼此连结起来的连结部;以及
钩部,其具有与所述主体部的从左右方向的中心偏离的位置相连接的基端和形成为钩形状的顶端,
所述连结部的上缘形成为向下方鼓出的弯曲形状,
所述主体部的上缘含有所述衣物支承部和所述连结部的各交界部处的、左右一对峰,形成为左右对称的形状,
在以与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这两者正交的视线观察该衣架的情况下,所述钩部在所述交界部的一者的位置处与该交界部的一者交叉,
所述衣物支承部的上缘具有:
第1倾斜部,其以随着向所述连结部靠近而变高的方式倾斜;以及
第2倾斜部,其位于所述第1倾斜部和所述连结部之间且以比所述第1倾斜部大的角度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衣架,其特征在于,
该衣架是应用于无法使颈部开口自如开闭的类型的衣物的衣架,
从一所述交界部到另一所述交界部之间的直线距离为140mm~180mm。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衣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具有在与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这两者正交的方向上重叠为两层的一对线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衣架,其特征在于,
该衣架具有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线材彼此之间架设的架桥构件,
所述钩部的基端位于所述线材彼此之间且与所述架桥构件相接合。
13.一种衣架,其特征在于,
该衣架具有:
主体部,其具有通过挂住衣物来进行支承的左右一对衣物支承部和位于所述衣物支承部彼此之间且将所述衣物支承部彼此连结起来的连结部;以及
钩部,其具有与所述主体部的从左右方向的中心偏离的位置相连接的基端和形成为钩形状的顶端,
所述连结部的上缘形成为向下方变尖的V字形状,
所述主体部的上缘含有所述衣物支承部和所述连结部的各交界部处的、左右一对峰,形成为左右对称的形状,
在以与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这两者正交的视线观察该衣架的情况下,所述钩部在所述交界部的一者的位置处与该交界部的一者交叉,
所述衣物支承部的上缘具有:
第1倾斜部,其以随着向所述连结部靠近而变高的方式倾斜;以及
第2倾斜部,其位于所述第1倾斜部和所述连结部之间且以比所述第1倾斜部大的角度倾斜。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衣架,其特征在于,
该衣架是应用于无法使颈部开口自如开闭的类型的衣物的衣架,
从一所述交界部到另一所述交界部之间的直线距离为140mm~180mm。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衣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具有在与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这两者正交的方向上重叠为两层的一对线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衣架,其特征在于,
该衣架具有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线材彼此之间架设的架桥构件,
所述钩部的基端位于所述线材彼此之间且与所述架桥构件相接合。
CN201790001347.5U 2016-11-14 2017-11-01 衣架 Active CN21011431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21576A JP2018078945A (ja) 2016-11-14 2016-11-14 ハンガー
JP2016-221576 2016-11-14
PCT/JP2017/039583 WO2018088307A1 (ja) 2016-11-14 2017-11-01 ハンガ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14318U true CN210114318U (zh) 2020-02-28

Family

ID=62110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90001347.5U Active CN210114318U (zh) 2016-11-14 2017-11-01 衣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8078945A (zh)
CN (1) CN210114318U (zh)
WO (1) WO20180883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2929B (zh) * 2019-09-18 2020-09-01 陳信安 彈性扣合衣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85423A (en) * 1968-08-28 1969-12-23 Cluett Peabody & Co Inc Garment hanger
JPS5232429U (zh) * 1975-08-29 1977-03-07
JPS57202845U (zh) * 1981-06-19 1982-12-24
JPS608681U (ja) * 1983-03-30 1985-01-21 住田 富孝 衣料用ハンガ−
JP2535114Y2 (ja) * 1993-06-16 1997-05-07 省三 中村 ハンガーおよびハンガー用タッグ装着具
JPH0889692A (ja) * 1994-09-27 1996-04-09 Tokyo Sensen Kikai Seisakusho:Kk 物干しハンガー
CN1193264A (zh) * 1995-07-28 1998-09-16 蒂尔曼·冯·法伯里斯奥夫迈尔霍芬 衣架
JP3065341U (ja) * 1999-06-30 2000-02-02 有限会社アイエスケイ開発 ハンガ―
JP3065446U (ja) * 1999-07-02 2000-02-02 秀和 沖山 衣類用ハンガ―
JP2001314304A (ja) * 2000-05-09 2001-11-13 Mamoru Takada ハンガー
JP2008043620A (ja) * 2006-08-19 2008-02-28 Yasunori Chinju ハンガー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88307A1 (ja) 2018-05-17
JP2018078945A (ja) 2018-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48581B2 (en) Three-dimensional collar shape retaining hanger
US20170127866A1 (en) Hanger
CN210114318U (zh) 衣架
JP4854806B1 (ja) 衣料用ハンガー
JP3836103B2 (ja) 衣料用ハンガー
US7975885B2 (en) Garment hanger
JP2018103051A (ja) ハンガー及びハンガーの使用方法
JP5774167B1 (ja) 衣服ハンガー及び補助ハンガー具
JP3549496B2 (ja) 襟形状保持立体ハンガー
JP2006102484A (ja) 着物用ハンガー
JP3144453U (ja) ハンガー
US20180184829A1 (en) Garment Hanger
KR20120139422A (ko) 보강구조를 갖는 옷걸이
JP2010269022A (ja) 衣料用ハンガー
KR20120079220A (ko) 바지걸이용 옷걸이
US20070062985A1 (en) Hanger having a locking bar
CN210961373U (zh) 一种衣架
KR101234303B1 (ko) 옷걸이용 보조판
JP3168026U (ja) ハンガー
JP2013176476A (ja) ハンガー
JP3223220U (ja) シャツ
KR20120009286A (ko) 바지 걸이용 옷걸이
US1626210A (en) Garment hanger
CN1193264A (zh) 衣架
JP3085502U (ja) 襟ガイドを備えたハンガ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