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01810U - 汽车平衡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汽车平衡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01810U
CN210101810U CN201920865885.XU CN201920865885U CN210101810U CN 210101810 U CN210101810 U CN 210101810U CN 201920865885 U CN201920865885 U CN 201920865885U CN 210101810 U CN210101810 U CN 2101018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frame
compression spring
face
vertical baffle
bal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6588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文清
刘怀强
于海庆
杜常胜
谢金良
王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es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nes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es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nes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6588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018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018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018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汽车平衡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架、避震器和车轮,所述避震器焊接在所述支撑架的上端面,所述车轮通过轴杆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还包括竖直挡板、滑轨、压缩弹簧和平衡块,所述竖直挡板为竖直放置的不锈钢板块,所述竖直挡板焊接在所述支撑架上,两个所述竖直挡板位于两个所述避震器之间,所述滑轨位于所述支撑架的上端面,所述平衡块通过滑块连接所述滑轨,所述平衡块的侧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平衡块,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竖直挡板。本申请装置能根据汽车的速度和转弯半径,自动调节汽车车轮之间的质量之差,进而保持汽车的平衡,降低汽车在转弯时发生危险的概率。

Description

汽车平衡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平衡装置领域,具体涉及汽车平衡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即本身具有动力得以驱动,不须依轨道或电力架设,得以机动行驶之车辆。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现如今,汽车已作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汽车的高速行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但是,在车辆进行弯道转弯行驶时,汽车的速度越大,汽车的倾斜度就越大,发生危险的概率就越大,为了降低这种危险性事件的发生,很多的车辆上都安装有平衡块,但是目前市场上的车辆平衡装置,在实际应用时,平衡效果不佳,而且拆装费力,对汽车后续的维修和维护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汽车平衡调节装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汽车平衡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架、避震器和车轮,所述支撑架为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板块,所述避震器焊接在所述支撑架的上端面,所述避震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避震器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架的左端部位和右端部位,所述车轮通过轴杆固定在所述支撑架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上,还包括竖直挡板、滑轨、压缩弹簧和平衡块,所述竖直挡板为竖直放置的不锈钢板块,所述竖直挡板的下端面焊接在所述支撑架的上端面,所述竖直挡板的宽度小于所述支撑架的宽度,所述竖直挡板的高度小于所述避震器的高度,所述竖直挡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竖直挡板位于两个所述避震器之间,
所述滑轨位于所述支撑架的上端面,所述滑轨位于所述支撑架前端面和后端面之间的水平轴线上,所述平衡块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平衡块通过滑块连接所述滑轨,所述平衡块的左端面和右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平衡块,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竖直挡板,所述压缩弹簧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压缩弹簧分别位于所述平衡块的左侧和右侧。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滑轨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支撑架的上端面。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滑轨位于两个所述竖直挡板之间的所述支撑架的上端面。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焊接在所述平衡块侧端面的中心部位,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焊接在所述竖直挡板端面的中心部位。
本实用新型中,位于所述平衡块左侧的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焊接在所述平衡块的左端面上,位于所述平衡块左侧的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焊接在位于所述支撑架左端部位的所述竖直挡板的右端面上,位于所述平衡块右侧的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焊接在所述平衡块的右端面上,位于所述平衡块右侧的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焊接在位于所述支撑架右端部位的所述竖直挡板的左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平衡块为长方体的不锈钢实心板块。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本申请装置能根据汽车的速度和转弯半径,自动调节汽车车轮之间的质量之差,进而保持汽车的平衡,降低汽车在转弯时发生危险的概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装置的正视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装置的正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整体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整体装置添加伸缩杆后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支撑架-1;避震器-2;车轮-3;竖直挡板-4;滑轨-5;压缩弹簧-6;平衡块-7;伸缩杆-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图1和图4所示,汽车平衡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架1、避震器2和车轮3,所述支撑架1为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板块,所述避震器2焊接在所述支撑架1的上端面,所述避震器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避震器2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架1的左端部位和右端部位,所述车轮3通过轴杆固定在所述支撑架1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上。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还包括竖直挡板4、滑轨5、压缩弹簧6和平衡块7,所述竖直挡板4为竖直放置的不锈钢板块,所述竖直挡板4的下端面焊接在所述支撑架1的上端面,所述竖直挡板4的宽度小于所述支撑架1的宽度,所述竖直挡板4的高度小于所述避震器2的高度,所述竖直挡板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竖直挡板4位于两个所述避震器2之间,所述压缩弹簧6的一端焊接在所述平衡块7侧端面的中心部位,所述压缩弹簧6的另一端焊接在所述竖直挡板4端面的中心部位。位于所述平衡块7左侧的所述压缩弹簧6的一端焊接在所述平衡块7的左端面上,位于所述平衡块7左侧的所述压缩弹簧6的另一端焊接在位于所述支撑架1左端部位的所述竖直挡板4的右端面上,位于所述平衡块7右侧的所述压缩弹簧6的一端焊接在所述平衡块7的右端面上,位于所述平衡块7右侧的所述压缩弹簧6的另一端焊接在位于所述支撑架1右端部位的所述竖直挡板4的左端面上。所述平衡块7为长方体的不锈钢实心板块。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滑轨5位于所述支撑架1的上端面,所述滑轨5位于所述支撑架1前端面和后端面之间的水平轴线上,所述平衡块7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平衡块7通过滑块连接所述滑轨5,所述平衡块7的左端面和右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6,所述压缩弹簧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平衡块7,所述压缩弹簧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竖直挡板4,所述压缩弹簧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压缩弹簧6分别位于所述平衡块7的左侧和右侧。所述滑轨5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支撑架1的上端面。所述滑轨5位于两个所述竖直挡板4之间的所述支撑架1的上端面。
实施例1:所述竖直挡板4的下端面焊接在所述支撑架1的上端面,所述滑轨5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支撑架1的上端面,所述平衡块7通过滑块连接所述滑轨5,位于所述平衡块7左侧的所述压缩弹簧6的一端焊接在所述平衡块7的左端面上,位于所述平衡块7左侧的所述压缩弹簧6的另一端焊接在位于所述支撑架1左端部位的所述竖直挡板4的右端面上,位于所述平衡块7右侧的所述压缩弹簧6的一端焊接在所述平衡块7的右端面上,位于所述平衡块7右侧的所述压缩弹簧6的另一端焊接在位于所述支撑架1右端部位的所述竖直挡板4的左端面上。
实施例2:将汽车车身通过所述避震器2固定安装在所述避震器2的上端面,即可实现本申请装置与汽车的安装。当汽车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所述车轮3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而且由于所述平衡块7的两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6,使得所述平衡块7位于所述支撑架1的中间部位,当汽车转弯时,转弯半径大的所述车轮3将会向上抬起,转弯半径小的所述车轮3重量较大,这时由于所述平衡块7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将会向转弯半径大的所述车轮3的方向移动,这时,将会调节转弯半径小的所述车轮3和转弯半径大的所述车轮3之间的质量,使得汽车在转弯的过程中更为稳固,所述平衡块7的移动速度和移动距离,将会根据汽车的行驶速度和转弯半径而自行调节。当汽车在平稳的地面上行驶时,由于所述压缩弹簧6的作用,所述平衡块7将会恢复到所述支撑架1的中间部位。
实施例3:本申请装置还可在所述压缩弹簧6内设置伸缩杆8,所述伸缩杆8的一端焊接在所述平衡块7的侧端面上,所述伸缩杆8的一端焊接在所述竖直挡板4的侧端面上,以防止在汽车剧烈运动的过程中,所述平衡块7脱离所述滑轨5,如图5所示。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等方案的说明。同时,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6)

1.汽车平衡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架(1)、避震器(2)和车轮(3),所述支撑架(1)为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板块,所述避震器(2)焊接在所述支撑架(1)的上端面,所述避震器(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避震器(2)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架(1)的左端部位和右端部位,所述车轮(3)通过轴杆固定在所述支撑架(1)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上,其特征是:还包括竖直挡板(4)、滑轨(5)、压缩弹簧(6)和平衡块(7),所述竖直挡板(4)为竖直放置的不锈钢板块,所述竖直挡板(4)的下端面焊接在所述支撑架(1)的上端面,所述竖直挡板(4)的宽度小于所述支撑架(1)的宽度,所述竖直挡板(4)的高度小于所述避震器(2)的高度,所述竖直挡板(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竖直挡板(4)位于两个所述避震器(2)之间,
所述滑轨(5)位于所述支撑架(1)的上端面,所述滑轨(5)位于所述支撑架(1)前端面和后端面之间的水平轴线上,所述平衡块(7)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平衡块(7)通过滑块连接所述滑轨(5),所述平衡块(7)的左端面和右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6),所述压缩弹簧(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平衡块(7),所述压缩弹簧(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竖直挡板(4),所述压缩弹簧(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压缩弹簧(6)分别位于所述平衡块(7)的左侧和右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平衡调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滑轨(5)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支撑架(1)的上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平衡调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滑轨(5)位于两个所述竖直挡板(4)之间的所述支撑架(1)的上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平衡调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压缩弹簧(6)的一端焊接在所述平衡块(7)侧端面的中心部位,所述压缩弹簧(6)的另一端焊接在所述竖直挡板(4)端面的中心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平衡调节装置,其特征是:位于所述平衡块(7)左侧的所述压缩弹簧(6)的一端焊接在所述平衡块(7)的左端面上,位于所述平衡块(7)左侧的所述压缩弹簧(6)的另一端焊接在位于所述支撑架(1)左端部位的所述竖直挡板(4)的右端面上,位于所述平衡块(7)右侧的所述压缩弹簧(6)的一端焊接在所述平衡块(7)的右端面上,位于所述平衡块(7)右侧的所述压缩弹簧(6)的另一端焊接在位于所述支撑架(1)右端部位的所述竖直挡板(4)的左端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平衡调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平衡块(7)为长方体的不锈钢实心板块。
CN201920865885.XU 2019-06-11 2019-06-11 汽车平衡调节装置 Active CN2101018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65885.XU CN210101810U (zh) 2019-06-11 2019-06-11 汽车平衡调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65885.XU CN210101810U (zh) 2019-06-11 2019-06-11 汽车平衡调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01810U true CN210101810U (zh) 2020-02-21

Family

ID=69564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65885.XU Active CN210101810U (zh) 2019-06-11 2019-06-11 汽车平衡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018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75827A (zh) * 2022-01-06 2022-05-13 广州易探科技有限公司 大管径管道内部非开挖施工用辅助台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75827A (zh) * 2022-01-06 2022-05-13 广州易探科技有限公司 大管径管道内部非开挖施工用辅助台车
CN114475827B (zh) * 2022-01-06 2022-10-14 广州易探科技有限公司 大管径管道内部非开挖施工用辅助台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01810U (zh) 汽车平衡调节装置
CN207697414U (zh) 一种三轮车上的防侧翻装置
CN203111334U (zh) 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CN212839150U (zh) 一种扁簧用拉簧平衡器
CN219568686U (zh)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且便于安装的公路隔离装置
CN210636897U (zh) 一种立体车库用轮胎座
CN209393985U (zh) 一种带减振装置的钢包车
CN205009909U (zh) 新型汽车悬架
CN212400809U (zh) 一种加强汽车减震效果的汽车支架
CN210941962U (zh) 一种轻型客车的模板车架
CN207157400U (zh) 一种带有前部减震装置的电动车底座
CN213117276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的缓冲装置
CN211617358U (zh) 一种载重汽车双后桥空气悬架
CN218777365U (zh) 一种电瓶车轮毂减震组件
CN214396317U (zh) 一种汽车使用的安全型悬架
CN220615955U (zh) 一种具有防震动功能的载货汽车车架
CN220594573U (zh) 一种高强度板簧座
CN107323584A (zh) 带有前部减震装置的电动车底座
CN216443435U (zh) 一种加强汽车减震效果的支架
CN218929123U (zh) 一种防受力变形的减震器支架
CN220347008U (zh) 一种汽车减振器阀片模具
CN217260521U (zh) 一种滑板车及其减震结构
CN219361237U (zh) 电动车后平叉
CN210000329U (zh) 火车减震系统
CN215487436U (zh) 一种汽车平衡块用减震吸能的光圆钢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