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26381U - 电烤箱 - Google Patents

电烤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26381U
CN209826381U CN201920537420.1U CN201920537420U CN209826381U CN 209826381 U CN209826381 U CN 209826381U CN 201920537420 U CN201920537420 U CN 201920537420U CN 209826381 U CN209826381 U CN 2098263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inner container
reflecting plate
plate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3742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富佳
唐修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3742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263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263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263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烤箱,涉及烹饪用具的技术领域,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烤箱中发热管外置所带来的热能利用率较低的技术问题。该电烤箱包括内胆、外壳、发热组件和隔热反射板;外壳围设在内胆的外侧,且与内胆之间形成用于气流流动的空间;发热组件和隔热反射板均位于空间内,且发热组件位于内胆与隔热反射板之间,使得发热组件产生的热气流能够通过隔热反射板向内胆方向反射。该电烤箱能够使内胆内的食物获得足够的热量,从而提高发热组件的热能利用率。

Description

电烤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烤箱。
背景技术
电烤箱是利用电热元件发出的热辐射烤制食物的厨房电器,可以用于加工面包、蛋挞、小饼干等食物。
通常地,电烤箱具有由顶板、底板、左侧板、右侧板、背板等通过无缝焊接或螺纹连接而成的烹饪腔体(即内胆),由此限定具有预定空间的烹饪腔室。现有烤箱的烹饪腔体内或外设有电热元件,如:不锈钢发热管或石英发热管。烤箱工作时,电热元件以通过发出热辐射的方式烤制放置于烤盘或烤架上的食物。
然而,对于上述电热元件的设置方式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将电热元件设置于内胆内(即发热管内置)时,电热元件产生的水汽和烟雾可能会污染发热管,降低发热管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另外,发热管内置对内胆清理带来了干扰,使内胆清理不方便;二是,将电热元件设置于内胆外(即发热管外置)时,该种方式虽然能够解决电热元件产生的水汽和烟雾可能会污染发热管的问题,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新的问题,即发热管产生热量中的相当一部分被辐射到了内胆外部,并被散热孔快速散出去,从而导致热能利用率降低,同时又容易引起外壳温度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烤箱,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烤箱中发热管外置所带来的热能利用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烤箱,包括:内胆、外壳、发热组件和隔热反射板;所述外壳围设在所述内胆的外侧,且与所述内胆之间形成用于气流流动的空间;所述内胆向内凹陷有凹槽;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发热管;所述发热组件和所述隔热反射板均位于所述空间内,且所述发热组件位于所述内胆与所述隔热反射板之间,使得所述发热组件产生的热气流能够通过所述隔热反射板向所述内胆方向反射。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反射板包括第一隔热反射板;所述内胆至少由多个板件围设而成,其中,一个所述板件对应至少一组所述发热组件,且该组所述发热组件对应一个所述第一隔热反射板;每组所述发热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发热件,所述第一发热件安装于所述第一隔热反射板上,所述第一隔热反射板安装于所述内胆或所述外壳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热反射板的板面与所述内胆的外侧壁之间形成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隔热反射板的板面与所述第一发热件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第二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热反射板上设有尖端部,所述尖端部凸出于所述第一隔热反射板的一侧,且朝向一个所述第一发热件,所述尖端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发热件的设置方向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尖端部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相应端相连形成侧开口,所述侧开口沿远离所述内胆的方向逐渐增大设置;所述尖端部背离所述侧开口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发热件的中心。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反射板包括第二隔热反射板;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多个第二发热件,所述第二隔热反射板与所述第二发热件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发热件安装于所述第二隔热反射板上,所述第二隔热反射板安装于所述内胆或所述外壳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隔热反射板具有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凸出于所述第二隔热反射板远离所述内胆的一侧;所述弧形凸起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发热件的设置方向平行,使得所述第二发热件位于所述内胆与所述弧形凸起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反射板朝向所述发热组件的面为镜面,所述隔热反射板背离所述发热组件的面设有隔热涂层。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发热管的设置方向平行,所述发热管的至少一半的周面位于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管与所述凹槽的槽底之间形成第三间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烤箱,发热组件设置于内胆的外侧,在工作时,发热组件产生热量的能够在内胆与外壳所形成的空间内流动,形成热气流;由于发热组件位于内胆与隔热反射板之间,因而热气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与隔热反射板接触时,热气流会受到隔热反射板的阻挡作用,使得热气流向内胆的方向反射,从而使到达内胆方向的热量增加,而到达外壳的热量相对减少。由此可知,该电烤箱能够使内胆内的食物获得足够的热量,从而提高发热组件的热能利用率;同时,由于发热组件向外壳方向散失的热量减少,因而能够降低热量的损失,也有利于降低外壳的温度。
另外,由于发热组件设置于内胆的外部,内胆内的食物产生的水汽和烟雾不会污染发热组件,提高了发热组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延长了发热组件的使用寿命;此外,发热组件上不易粘附食物残渣、油脂等,为发热组件的后续清理、维护等操作提供了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烤箱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门体处于打开状态;
图2为电烤箱中内胆与外壳的爆炸图,其中,图中仅仅绘出了位于右侧的第一发热件和第一隔热反射板;
图3为图2所示内胆右板、第一发热件和第一隔热反射板三者的剖视图;
图4为图2所示内胆右板、第一发热件和第一隔热反射板三者的剖视图;其中,第一隔热反射板上设有尖端部;
图5为电烤箱中内胆与外壳的爆炸图,其中,图中仅仅绘出了位于右侧的第二发热件和第二隔热反射板;
图6为图5所示内胆右板、第二发热件和第二隔热反射板三者的剖视图。
图标:
10-内胆;
11-内胆左板;12-内胆右板;13-内胆顶板;14-内胆底板;
111-左凹槽;121-右凹槽;131-上凹槽;141-下凹槽;
20-外壳;
21-外壳左板;22-外壳右板;23-外壳顶板;24-外壳后板;
211-左散热孔;221-右散热孔;231-上散热孔;241-后散热孔;
30-发热组件;
31-第一发热件;32-第二发热件;
40-门体;50-面板;60-烤腔;
70-第一隔热反射板;71-尖端部;
80-第二隔热反射板;81-弧形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烤箱,如图1和图2所示,该电烤箱包括:内胆10、外壳20、发热组件30和隔热反射板;外壳20围设在内胆10的外侧,且与内胆10之间形成用于气流流动的空间;发热组件30和隔热反射板均位于该空间内,且发热组件30位于内胆10与隔热反射板之间,使得发热组件30产生的热气流能够通过隔热反射板向内胆10方向反射。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烤箱,发热组件30设置于内胆10的外侧,在工作时,发热组件30产生热量的能够在内胆10与外壳20所形成的空间内流动,形成热气流;由于发热组件30位于内胆10与隔热反射板之间,因而热气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与隔热反射板接触时,热气流会受到隔热反射板的阻挡作用,使得热气流向内胆10的方向反射,从而使到达内胆10方向的热量增加,而到达外壳20的热量相对减少。由此可知,该电烤箱能够使内胆10内的食物获得足够的热量,从而提高发热组件30的热能利用率;同时,由于发热组件30向外壳20方向散失的热量减少,因而能够降低热量的损失,也有利于降低外壳20的温度。
另外,由于发热组件30设置于内胆10的外部,内胆10内的食物产生的水汽和烟雾不会污染发热组件30,提高了发热组件30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延长了发热组件30的使用寿命;此外,发热组件30上不易粘附食物残渣、油脂等,为发热组件30的后续清理、维护等操作提供了方便。
该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电烤箱包括门体40和面板50,其中,门体40可打开或闭合内胆10的开口,面板50连接于外壳20上,且位于内胆10设于开口的一侧。
如图2所示,内胆10包括内胆左板11、内胆右板12、内胆顶板13和内胆底板14,其中,内胆左板11、内胆右板12、内胆顶板13和内胆底板14围设焊接或螺纹连接,形成相对端开口、周向封闭的结构。
请继续参照图2,外壳20包括外壳左板21、外壳右板22、外壳顶板23和外壳后板24,其中,外壳左板21连接于内胆左板11的外侧,外壳右板22连接于内胆右板12的外侧,外壳顶板23连接于内胆顶板13的外侧,外壳后板24连接于内胆10的一侧开口处,从而使外壳左板21与内胆左板11之间、外壳右板22与内胆右板12之间、外壳顶板23与内胆顶板13之间形成前述的用于使气流流动的空间。
请再次参照图2,外壳20上设有散热孔,以将空间内多余的热量排出;具体地,外壳左板21上设有左散热孔211,外壳右板22上设有右散热孔221,外壳顶板23上设有上散热孔231,外壳后板24上设有后散热孔241,其中,左散热孔211、右散热孔221、上散热孔231和后散热孔241均与前述的空间连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照图1和图2,内胆10的一端开口处与外壳后板24相连,能够形成用于烘烤食物的烤腔60。
该电烤箱内气流的流动过程为:发热组件30工作产生热量,形成热气流,热气流在空间内流动的过程中,大部分热气流与隔热反射板接触且受到隔热反射板的阻挡作用,使得热气流向内胆10的方向反射,起到加热食物的作用,其中,一小部分留在空间内的热量通过左散热孔211、右散热孔221、上散热孔231和后散热孔241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左散热孔211、右散热孔221、上散热孔231和后散热孔241为开设在相应外壳20的板体上的通孔,其通孔的结构以及通孔的排布方式不做限制,只要满足电烤箱内部分热量排出的结构形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提到的“左、右、顶、底”是指,按照图2所示,内胆10或外壳20的左、右、上、下方向。例如:位于内胆10左侧的板为内胆左板11,位于内胆10右侧的板为内胆右板12,位于内胆10上侧的板为内胆顶板13,位于内胆10底侧的板为内胆底板14。其中,外壳20的“左、右、顶、底”命名可参照内胆10,在此不再赘述。
该实施例中,隔热反射板的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
(1)隔热反射板的第一种结构形式:
如图2所示,隔热反射板包括第一隔热反射板70。由前述可知,内胆10至少由多个板件围设而成,其中,一个板件对应至少一组发热组件30,且该组发热组件30对应一个第一隔热反射板70;每组发热组件3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发热件31,第一发热件31安装于第一隔热反射板70上,第一隔热反射板70安装于内胆10或外壳20上。
其中,第一发热件31与第一隔热反射板70,以及第一隔热反射板70与内胆10或外壳20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卡接等等。
具体地,如图2所示,内胆右板12的一侧对应至少一组发热组件30,其中,该组发热组件30对应有三个第一发热件31,该三个第一发热件31共同对应一个第一隔热反射板70。
需要说明的是,每组发热组件30中,第一发热件31的数量不限于为三个,可以为任意数量,具体可根据需要进行设定。另外,内胆左板11、内胆顶板13和内胆底板14的一侧也均可设置相应的发热组件30(附图未示出),具体地,发热组件30中第一发热件31的布设可参照内胆右板12,在此不再赘述。
该实施例中,第一发热件31不限于为发热管,还可以为其他发热元件。下面以发热管为例进行介绍。
该实施例中,内胆10向内凹陷有凹槽;凹槽的延伸方向与发热管的设置方向平行,发热管的至少一半的周面位于凹槽内,这样可以将更多的热量传递到内胆10的侧壁上,再通过内胆10的侧壁辐射到烤腔60内的食物上,从而提高热传递效率。
其中,凹槽为圆弧形凹槽。
具体地,如图2所示,内胆左板11上设有左凹槽111、内胆右板12上设有右凹槽121、内胆顶板13上设有上凹槽131、内胆底板14上设有下凹槽141。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内胆左板11、内胆右板12、内胆顶板13和内胆底板14的一侧均设有发热管,因而,内胆左板11、内胆右板12、内胆顶板13和内胆底板14上均设有凹槽。
该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隔热反射板70的板面与内胆10的外侧壁之间形成第一间隙a,第一隔热反射板70的板面与第一发热件31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第二间隙b,该设置的好处是,能够使发热管产生的大部分热反射的热量可以在该间隙范围内与内胆10的侧壁全面热传导,实现更加均匀地对烤腔60加热。
其中,第一间隙a和第二间隙b的间隙值均为内胆10的壁厚的2~8倍。
请继续参照图3,该实施例中,第一发热件31(或发热管)与凹槽的槽底之间形成第三间隙c。
其中,第三间隙c的间隙值为内胆10的壁厚的2~5倍。该设置的好处是,能够避免发热管与内胆10的侧壁接触所带来的热量过于集中的问题,从而降低内胆10的侧壁在接触部位带来的局部变色问题,使得烤腔60内的温度均匀性较好。
该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隔热反射板70上设有尖端部71,尖端部71凸出于第一隔热反射板70的一侧,且朝向一个第一发热件31(或发热管),尖端部7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发热件31的设置方向平行。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尖端部71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的相应端相连形成侧开口,侧开口沿远离内胆10的方向逐渐增大设置;尖端部71背离侧开口的一端朝向第一发热件31的中心,这样既可以将第一发热件31向外辐射的热量发射向远离第一发热件31的内胆10的其他部位,能够增加内胆10的侧壁辐射热的均匀性,同时也可以增加第一隔热反射板70的强度。
其中,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可一体成型设置;或者,具有尖端部71的第一隔热反射板70一体成型设置。
具体地,尖端部71沿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呈Y型结构;其中,Y型结构的侧开口背离第一发热件31,Y型结构背离侧开口的一端朝向第一发热件31的中心。
或者,尖端部71沿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呈V型结构,该V型结构具体设置可参照上述的Y型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该实施例中,第一隔热反射板70朝向第一发热件31的面为镜面,第一隔热反射板70背离第一发热件31的面设有隔热涂层,以使得第一发热件31产生的热气流能够通过第一隔热反射板70向内胆10方向反射。
(2)隔热反射板的第二种结构形式:
如图5所示,隔热反射板包括第二隔热反射板80,发热组件30包括多个第二发热件32,第二隔热反射板80与第二发热件32一一对应设置;第二发热件32安装于第二隔热反射板80上,第二隔热反射板80安装于内胆10或外壳20上。
需要说明的是,该隔热反射板的第二种结构形式与上述第一种结构形式的区别在于,第一种结构形式中,多个第一发热件31对应一个第一隔热反射板70;在第二种结构形式中,一个第二发热件32对应一个第二隔热反射板80,其中,第二发热件32也可采用发热管,其他类似的结构,如内胆10上的凹槽、各部件间的固定方式可参照隔热反射板的第一种结构形式,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6所示,第二隔热反射板80具有弧形凸起81,弧形凸起81凸出于第二隔热反射板80远离内胆10的一侧;弧形凸起8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发热件32的设置方向平行,使得第二发热件32位于内胆10与弧形凸起81之间。
其中,弧形凸起81为圆弧形凸起。
具体地,图6所示为,内胆右板12上设有右凹槽121,第二隔热反射板80上设有弧形凸起81,其中,右凹槽121与弧形凸起81的半径相等,该第二隔热反射板80连接于内胆右板12上,第二发热件32位于右凹槽121与弧形凸起81形成的容纳腔体内,其中,该容纳腔体的两端留有开口,其中,其他各面中凹槽、第二发热件32以及第二隔热反射板80三者的布设形式参照图6所示,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烤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胆(10)、外壳(20)、发热组件(30)和隔热反射板;
所述外壳(20)围设在所述内胆(10)的外侧,且与所述内胆(10)之间形成用于气流流动的空间;
所述内胆(10)向内凹陷有凹槽;
所述发热组件(30)包括发热管;
所述发热组件(30)和所述隔热反射板均位于所述空间内,且所述发热组件(30)位于所述内胆(10)与所述隔热反射板之间,使得所述发热组件(30)产生的热气流能够通过所述隔热反射板向所述内胆(10)方向反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反射板包括第一隔热反射板(70);
所述内胆(10)至少由多个板件围设而成,其中,一个所述板件对应至少一组所述发热组件(30),且该组所述发热组件(30)对应一个所述第一隔热反射板(70);
每组所述发热组件(3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发热件(31),所述第一发热件(31)安装于所述第一隔热反射板(70)上,所述第一隔热反射板(70)安装于所述内胆(10)或所述外壳(2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反射板(70)的板面与所述内胆(10)的外侧壁之间形成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隔热反射板(70)的板面与所述第一发热件(31)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第二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反射板(70)上设有尖端部(71),所述尖端部(71)凸出于所述第一隔热反射板(70)的一侧,且朝向一个所述第一发热件(31),所述尖端部(7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发热件(31)的设置方向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尖端部(71)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相应端相连形成侧开口,所述侧开口沿远离所述内胆(10)的方向逐渐增大设置;
所述尖端部(71)背离所述侧开口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发热件(31)的中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反射板包括第二隔热反射板(80);
所述发热组件(30)包括多个第二发热件(32),所述第二隔热反射板(80)与所述第二发热件(32)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第二发热件(32)安装于所述第二隔热反射板(80)上,所述第二隔热反射板(80)安装于所述内胆(10)或所述外壳(20)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热反射板(80)具有弧形凸起(81),所述弧形凸起(81)凸出于所述第二隔热反射板(80)远离所述内胆(10)的一侧;
所述弧形凸起(8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发热件(32)的设置方向平行,使得所述第二发热件(32)位于所述内胆(10)与所述弧形凸起(81)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反射板朝向所述发热组件(30)的面为镜面,所述隔热反射板背离所述发热组件(30)的面设有隔热涂层。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发热管的设置方向平行,所述发热管的至少一半的周面位于所述凹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与所述凹槽的槽底之间形成第三间隙。
CN201920537420.1U 2019-04-19 2019-04-19 电烤箱 Active CN2098263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37420.1U CN209826381U (zh) 2019-04-19 2019-04-19 电烤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37420.1U CN209826381U (zh) 2019-04-19 2019-04-19 电烤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26381U true CN209826381U (zh) 2019-12-24

Family

ID=68912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37420.1U Active CN209826381U (zh) 2019-04-19 2019-04-19 电烤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2638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07663A (zh) * 2019-04-19 2019-06-21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烤箱
CN111035274A (zh) * 2019-12-31 2020-04-21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07663A (zh) * 2019-04-19 2019-06-21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烤箱
CN109907663B (zh) * 2019-04-19 2024-03-22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烤箱
CN111035274A (zh) * 2019-12-31 2020-04-21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装置
CN111035274B (zh) * 2019-12-31 2021-12-10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26381U (zh) 电烤箱
CN109907663B (zh) 电烤箱
JP2020522667A (ja) 蒸気発生器を備えた調理器
WO2013152411A1 (pt) Forno e fogão de cozinha
CN215583904U (zh) 烤箱
CN216876059U (zh) 烹饪器具的加热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08312508U (zh) 一种微波炉顶板反射罩结构及微波炉
JPH09159179A (ja) 加熱調理器
CN216256741U (zh) 一种烤箱
CN221055076U (zh) 一种锅架以及灶具
CN219895438U (zh) 烤箱
CN221222774U (zh) 风道组件和集成灶
CN219020824U (zh) 电热锅具
CN216844771U (zh) 燃气灶体及台面一体灶
CN216797384U (zh) 一种电烤炉
CN215777489U (zh) 反射罩、盖体以及烹饪器具
CN215874333U (zh) 烤箱
CN215001753U (zh) 一种锅架及燃气灶
CN214198797U (zh) 聚能盘及燃气灶具
CN220870941U (zh) 一种集成灶
CN219613636U (zh) 一种盖体及烹饪器具
CN211854111U (zh) 一种灶具用新型防水密封结构及灶具
CN218626968U (zh) 加热炉具
CN217423344U (zh) 用于集成灶的散热机构及集成灶
CN215259974U (zh) 烤箱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