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26968U - 加热炉具 - Google Patents

加热炉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26968U
CN218626968U CN202223281127.4U CN202223281127U CN218626968U CN 218626968 U CN218626968 U CN 218626968U CN 202223281127 U CN202223281127 U CN 202223281127U CN 218626968 U CN218626968 U CN 2186269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panel
infrared
area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8112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亚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8112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269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269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269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炉具,包括:底壳;面板,安装在底壳上,与底壳围成安装腔,面板远离底壳的面上设置有向底壳内凹陷的凹槽;红外加热装置,安装在安装腔内,对应凹槽设置,能够加热放置在凹槽处的容器。

Description

加热炉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厨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热炉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磁炉,加热比较快,适合炒菜,但是没有红外小火煲汤的功能。而红外炉虽然能够小火煲汤,但煮水炒菜都比较慢,体验不好。因此,需求一款既能发挥加热快、适合炒菜,又能进行红外炖汤且炖汤效率较高的加热炉具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的第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加热炉具。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加热炉具,包括:底壳;面板,安装在底壳上,与底壳围成安装腔,面板远离底壳的面上设置有向底壳内凹陷的凹槽;红外加热装置,安装在安装腔内,对应凹槽设置,能够加热放置在凹槽处的容器。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加热炉具,包括底壳、面板和红外加热装置。面板安装在底壳上,并与底壳围成安装腔,从而可以在安装腔内设置其他零部件,为其他零部件的安装预留出安装空间,面板远离底壳的面上设置有向底壳内凹陷的凹槽,这样就可以将容器放置在凹槽处。红外加热装置安装在安装腔内,并对应凹槽设置,对凹槽处放置的容器进行加热,这样就使得加热炉具能够实现红外加热。而通过在放置红外加热装置的区域上设置凹槽,能够在容器放置在凹槽处时增加容器与凹槽的接触面积,以此就能够在红外加热时增强锅具的受热面积,这样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红外加热炉具都是平板的方案而言,有利于提高红外加热的功率,进而能够提高炒菜的效果,这样就使得该炉具既能够进行常规的炖汤又能够利用红外共功能进行炒菜等操作,以此就扩大了红外炉具的功能。
另外,本申请提供的加热炉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凹槽由面板向底壳内凹陷形成。通过将面板向底壳内进行凹陷形成凹槽,这样凹槽与面板的制作就可以一体成型,从而提高了凹槽的稳定性,保证了凹槽处容器的稳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凹槽包括圆弧形槽、方形槽、椭圆形槽和阶梯形槽中的至少一种。
在该技术方案中,凹槽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以适配锅具的形状为主要原则。在实际过程中,可以根据容器的形状相应的设置凹槽的形状,以确保锅具等容器和炉具的适配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红外加热装置包括:红外加热底座,位于面板和底壳之间,红外加热底座上设置有加热腔,加热腔靠近面板的一侧开口;红外加热元件,设置在加热腔内,以加热面板。
在该技术方案中,红外加热装置包括红外加热底座和红外加热元件。红外加热底座位于面板和底壳之间,红外加热底座上设置有加热腔,加热腔靠近面板的一侧开口。红外加热元件设置在加热腔内,以加热面板。该种设置,通过将红外加热元件设置在仅有靠近面板的一侧开口的加热腔中,能够保证红外加热元件的加热效果,提高了加热效率。同时还保证了红外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不影响其他的零件,避免了零件受热损坏的问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红外加热底座与面板之间接触或设置有预设间隙。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红外加热底座与面板之间的距离,当红外加热底座与面板之间接触时,可以保证加热的效果,提高加热效率。当红外加热底座与面板之间有预设间隙时,有利于面板的安装,提高组装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红外加热底座在面板上的投影位于凹槽在面板上的投影的外轮廓线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红外加热底座在面板上的投影位于凹槽在面板上的投影的外轮廓线内。该种设置,通过对红外加热底座的限定,可以保证加热底座内的红外加热元件在加热时,不会对凹槽以外的其他位置的面板进行加热,这样既可以防止热量的浪费,也可以保证面板的其他位置处的热量不会过高,防止烫伤到用户。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凹槽的内壁面包括平面区域和倾斜区域,倾斜区域围设在平面区域的周围,与平面区域连接,倾斜区域由面板远离底壳的一端至靠近底壳的一端由面板的边缘向面板的中心方向延伸;加热腔的内侧壁在面板上的投影的外轮廓线位于倾斜区域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凹槽的内壁面包括平面区域和倾斜区域,倾斜区域围设在平面区域的周围,与平面区域连接,倾斜区域由面板远离底壳的一端至靠近底壳的一端由面板的边缘向面板的中心方向延伸,也即倾斜区域由上至下由面板的边缘向面板的中心倾斜设置,而倾斜区域形成了凹槽的槽口,因此凹槽的槽口是外扩设置的。而加热腔的内侧壁在面板上的投影的外轮廓线位于倾斜区域上。该种设置,通过将凹槽设置为平面区域和倾斜区域的组合,可以使得加热炉具既适合炒菜又适合炖汤,在炒菜时将容器与倾斜区域和平面区域贴合,在炖汤时只需将容器与平面区域贴合即可。同时,将加热腔的内侧壁在面板上的投影的外轮廓线位于倾斜区域上,可以保证倾斜区域处的热量,这样在炒菜时也能够快速地对倾斜区域进行加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加热腔的内壁包括加热腔底壁和与加热腔底壁连接的加热腔侧壁,加热腔侧壁包括相互呈阶梯设置的第一阶梯部和第二阶梯部,第一阶梯部和第二阶梯部相互连接并形成阶梯面;加热腔底壁和阶梯面上均设置有红外加热元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加热腔的内壁包括加热腔底壁和与加热腔底壁连接的加热腔侧壁,加热腔侧壁包括相互呈阶梯设置的第一阶梯部和第二阶梯部,第一阶梯部和第二阶梯部相互连接并形成阶梯面。加热腔底壁和阶梯面上均设置有红外加热元件。该种设置,通过将加热腔设置为阶梯式结构,形成高度差,并在加热腔底壁和阶梯面上均设置红外加热元件,可以保证加热腔内的温度均匀,这样就使得凹槽处的温度也能够均匀,有利于提高烹饪的效果。同时,设置在阶梯面上的红外加热元件由于距离凹槽较近,因此,还可以提高加热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加热腔底壁在面板上的投影面积与凹槽在面板上的投影之比大于等于0.5,且小于等于0.85。通过对加热腔底壁在面板上的投影面积和凹槽在面板上的投影面积进行限定,在有效的保证加热效率的基础上,还避免了热量的浪费。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面板包括红外加热区和电磁加热区,红外加热装置对应红外加热区设置,以加热放置在红外加热区上的容器,凹槽设置在红外加热区上;加热炉具还包括电磁加热装置,安装在安装腔内,对应电磁加热区设置,以加热放置在电磁加热区上的容器;电磁加热区远离底壳的面为平面或电磁加热区远离底壳的面为凹面。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面板包括红外加热区和电磁加热区,红外加热装置对应红外加热区设置,以加热放置在红外加热区上的容器,凹槽设置在红外加热区上。加热炉具还包括电磁加热装置,安装在安装腔内,对应电磁加热区设置,以加热放置在电磁加热区上的容器。电磁加热区远离底壳的面为平面或电磁加热区远离底壳的面为凹面。该种设置,将加热炉具设置为电磁加热与红外加热一体的产品,这样不但能够提高烹饪效率,还能够根据不同的烹饪方式选择不同的加热方式实现烹饪,以提高烹饪的效果。其中,电磁加热区也可以是平面或凹面的设置,使得用户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能够选择不同的加热面,提高用户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加热炉具包括红外炉或红外电磁一体炉。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加热炉具包括红外炉或红外电磁一体炉。该种设置,可以将加热炉具设置为红外炉或红外电磁一体炉,这样就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选择不同的炉具使用,以提高炉具的适用性。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炉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炉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加热炉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的第三个实施例的加热炉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红外加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红外加热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红外加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8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8中的红外加热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红外电磁一体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红外电磁一体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红外电磁一体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红外电磁一体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底壳,2面板,22凹槽,24红外加热区,26电磁加热区,222平面区域,224倾斜区域,3红外加热装置,32红外加热底座,322加热腔,3222加热腔底壁,3224加热腔侧壁,32242第一阶梯部,32244第二阶梯部,32246阶梯面,34红外加热元件,4安装腔,5空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4描述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加热炉具。
在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14所示,提供了一种加热炉具,该加热炉具包括底壳1、面板2和红外加热装置3。面板2安装在底壳1上,与底壳1围成安装腔4,面板2远离底壳1的面上设置有向底壳1内凹陷的凹槽22。红外加热装置3安装在安装腔4内,对应凹槽22设置,能够加热放置在凹槽22处的容器。其中,凹槽22为圆弧形槽。当然,也可以是方形槽、椭圆形槽或阶梯形槽中的一种。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加热炉具,包括底壳1、面板2和红外加热装置3。面板2安装在底壳1上,并与底壳1围成安装腔4,从而可以在安装腔4内设置其他零部件,为其他零部件的安装预留出安装空间,面板2远离底壳1的面上设置有向底壳1内凹陷的凹槽22,这样就可以将容器放置在凹槽22处。红外加热装置3安装在安装腔4内,并对应凹槽22设置,对凹槽22处放置的容器进行加热。而通过在放置红外加热装置3的区域上设置凹槽22,能够在容器放置在凹槽22处时增加容器与凹槽的接触面积,以此就能够在红外加热时增强锅具的受热面积,这样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红外加热炉具都是平板的方案而言,有利于提高红外加热的功率,进而能够提高炒菜的效果,这样就使得该炉具既能够进行常规的炖汤又能够利用红外共功能进行炒菜等操作,以此就扩大了红外炉具的功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凹槽22由面板2向底壳1内凹陷形成。通过将面板2向底壳1内进行凹陷形成凹槽22,这样凹槽22与面板2的制作就可以一体成型,从而提高了凹槽22的稳定性,保证了凹槽22处容器的稳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10所示,红外加热装置3包括红外加热底座32和红外加热元件34。红外加热底座32位于面板2和底壳1之间,红外加热底座32上设置有加热腔322,加热腔322靠近面板2的一侧开口。红外加热元件34设置在加热腔322内,以加热面板2。该种设置,通过将红外加热元件34设置在仅有靠近面板2的一侧开口的加热腔322中,能够保证红外加热元件34的加热效果,提高了加热效率。同时还保证了红外加热元件34产生的热量不影响其他的零件,避免了零件受热损坏的问题。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红外加热元件34通过空气5实现热量的传递,从而实现对凹槽上的锅具的加热。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红外加热底座32与面板2之间接触。这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红外加热底座32与面板2之间的距离,当红外加热底座32与面板2之间接触时,可以保证加热的效果,提高加热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以及图12、图13和图14所示,红外加热底座32在面板2上的投影位于凹槽22在面板2上的投影的外轮廓线内。该种设置,通过对红外加热底座32的限定,可以保证加热底座内的红外加热元件34在加热时,不会对凹槽22以外的其他位置的面板2进行加热,这样既可以防止热量的浪费,也可以保证面板2的其他位置处的热量不会过高,防止烫伤到用户。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8和图9所示,加热腔322的内壁包括加热腔底壁3222和与加热腔底壁3222连接的加热腔侧壁3224,加热腔侧壁3224包括相互呈阶梯设置的第一阶梯部32242和第二阶梯部32244,第一阶梯部32242和第二阶梯部32244相互连接并形成阶梯面32246。加热腔底壁3222和阶梯面32246上均设置有红外加热元件34。该种设置,通过将加热腔322设置为阶梯式结构,形成高度差,并在加热腔底壁3222和阶梯面32246上均设置红外加热元件34,可以保证加热腔322内的温度均匀,这样就使得凹槽22处的温度也能够均匀,有利于提高烹饪的效果。同时,设置在阶梯面32246上的红外加热元件34由于距离凹槽22较近,因此,还可以提高加热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加热腔底壁3222在面板2上的投影面积与凹槽22在面板2上的投影之比大于等于0.5,且小于等于0.85。该种设置,通过对加热腔底壁3222在面板2上的投影面积和凹槽22在面板2上的投影面积进行限定,在有效的保证加热效率的基础上,还避免了热量的浪费。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11、图12、图13和图14所示,面板2包括红外加热区24和电磁加热区26,红外加热装置3对应红外加热区24设置,以加热放置在红外加热区24上的容器,凹槽22设置在红外加热区24上。加热炉具还包括电磁加热装置,安装在安装腔4内,对应电磁加热区26设置,以加热放置在电磁加热区26上的容器。电磁加热区26远离底壳1的面为平面或电磁加热区26远离底壳1的面为凹面。该种设置,将加热炉具设置为电磁加热与红外加热一体的产品,这样不但能够提高烹饪效率,还能够根据不同的烹饪方式选择不同的加热方式实现烹饪,以提高烹饪的效果。其中,电磁加热区26也可以是平面或凹面的设置,使得用户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能够选择不同的加热面,提高用户体验。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加热炉具包括红外炉或红外电磁一体炉。该种设置,可以将加热炉具设置为红外炉或红外电磁一体炉,这样就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选择不同的炉具使用,以提高炉具的适用性。
在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14所示,提供了一种加热炉具,该加热炉具包括底壳1、面板2和红外加热装置3。面板2安装在底壳1上,与底壳1围成安装腔4,面板2远离底壳1的面上设置有向底壳1内凹陷的凹槽22。红外加热装置3安装在安装腔4内,对应凹槽22设置,能够加热放置在凹槽22处的容器。其中,如图5、图6和图7所示,红外加热装置3包括红外加热底座32和红外加热元件34。红外加热底座32位于面板2和底壳1之间,红外加热底座32上设置有加热腔322,加热腔322靠近面板2的一侧开口。红外加热元件34设置在加热腔322内,以加热面板2。凹槽22的内壁面包括平面区域222和倾斜区域224,倾斜区域224围设在平面区域222的周围,与平面区域222连接,倾斜区域224由面板2远离底壳1的一端至靠近底壳1的一端由面板2的边缘向面板2的中心方向延伸。加热腔322的内侧壁在面板2上的投影的外轮廓线位于倾斜区域224上。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加热炉具,包括底壳1、面板2和红外加热装置3。面板2安装在底壳1上,并与底壳1围成安装腔4,从而可以在安装腔4内设置其他零部件,为其他零部件的安装预留出安装空间,面板2远离底壳1的面上设置有向底壳1内凹陷的凹槽22,这样就可以将容器放置在凹槽22处。红外加热装置3安装在安装腔4内,并对应凹槽22设置,对凹槽22处放置的容器进行加热。上述设置,通过设置凹槽22,能够在容器放置在凹槽22处时增加容器与凹槽22的接触面积,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加热炉具都是平板的方案而言,有利于对容器的加热,进而能够提高炒菜的效果。同时,通过设置红外加热装置3能够使得加热炉具具备炖汤的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是,电磁加热炉具是不适合炖汤的,因此,本申请将加热方式设置为红外加热装置3,这样即可以保证炒菜的效果,也能够保证炖汤的效果。同时,通过将红外加热元件34设置在仅有靠近面板2的一侧开口的加热腔322中,能够保证红外加热元件34的加热效果,提高了加热效率。同时还保证了红外加热元件34产生的热量不影响其他的零件,避免了零件受热损坏的问题。此外,通过将凹槽22设置为平面区域222和倾斜区域224的组合,可以使得加热炉具既适合炒菜又适合炖汤,在炒菜时将容器与倾斜区域224和平面区域222贴合,在炖汤时只需将容器与平面区域222贴合即可。同时,将加热腔322的内侧壁在面板2上的投影的外轮廓线位于倾斜区域224上,可以保证倾斜区域224处的热量,这样在炒菜时也能够快速地对倾斜区域224进行加热。
在上述实施例中,凹槽22由面板2向底壳1内凹陷形成。该种设置,通过将面板2向底壳1内进行凹陷形成凹槽22,这样凹槽22与面板2的制作就可以一体成型,从而提高了凹槽22的稳定性,保证了凹槽22处容器的稳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红外加热底座32与面板2之间设置有预设间隙。该种设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红外加热底座32与面板2之间的距离,当红外加热底座32与面板2之间有预设间隙时,有利于面板2的安装,提高组装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红外加热底座32在面板2上的投影位于凹槽22在面板2上的投影的外轮廓线内。该种设置,通过对红外加热底座32的限定,可以保证加热底座内的红外加热元件34在加热时,不会对凹槽22以外的其他位置的面板2进行加热,这样既可以防止热量的浪费,也可以保证面板2的其他位置处的热量不会过高,防止烫伤到用户。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加热炉具。其具体结构和之前的实施例一致。其区别在于,本申请的加热腔322为阶梯设置,且凹面为具有平面和弧面的组合结构。具体而言: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红外加热装置3包括红外加热底座32和红外加热元件34。红外加热底座32位于面板2和底壳1之间,红外加热底座32上设置有加热腔322,加热腔322靠近面板2的一侧开口。红外加热元件34设置在加热腔322内,以加热面板2。凹槽22的内壁面包括平面区域222和倾斜区域224,倾斜区域224围设在平面区域222的周围,与平面区域222连接,倾斜区域224由面板2远离底壳1的一端至靠近底壳1的一端由面板2的边缘向面板2的中心方向延伸。加热腔322的内侧壁在面板2上的投影的外轮廓线位于倾斜区域224上。
进一步地,加热腔322的内壁包括加热腔底壁3222和与加热腔底壁3222连接的加热腔侧壁3224,加热腔侧壁3224包括相互呈阶梯设置的第一阶梯部32242和第二阶梯部32244,第一阶梯部32242和第二阶梯部32244相互连接并形成阶梯面32246。加热腔底壁3222和阶梯面32246上均设置有红外加热元件34。该种设置,通过将加热腔322设置为阶梯式结构,形成高度差,并在加热腔底壁3222和阶梯面32246上均设置红外加热元件34,可以保证加热腔322内的温度均匀,这样就使得凹槽22处的温度也能够均匀,有利于提高烹饪的效果。同时,设置在阶梯面32246上的红外加热元件34由于距离凹槽22较近,因此,还可以提高加热效率。
在本申请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加热炉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壳;
面板,安装在所述底壳上,与所述底壳围成安装腔,所述面板远离所述底壳的面上设置有向所述底壳内凹陷的凹槽;
红外加热装置,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对应所述凹槽设置,能够加热放置在所述凹槽处的容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炉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由所述面板向所述底壳内凹陷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炉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包括圆弧形槽、方形槽、椭圆形槽和阶梯形槽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炉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加热装置包括:
红外加热底座,位于所述面板和所述底壳之间,所述红外加热底座上设置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靠近所述面板的一侧开口;
红外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加热腔内,以加热所述面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炉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红外加热底座与所述面板之间接触或设置有预设间隙;和/或
所述红外加热底座在所述面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凹槽在所述面板上的投影的外轮廓线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炉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的内壁面包括平面区域和倾斜区域,所述倾斜区域围设在所述平面区域的周围,与所述平面区域连接,所述倾斜区域由所述面板远离所述底壳的一端至靠近所述底壳的一端由所述面板的边缘向所述面板的中心方向延伸;
所述加热腔的内侧壁在所述面板上的投影的外轮廓线位于所述倾斜区域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炉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腔的内壁包括加热腔底壁和与所述加热腔底壁连接的加热腔侧壁,所述加热腔侧壁包括相互呈阶梯设置的第一阶梯部和第二阶梯部,所述第一阶梯部和所述第二阶梯部相互连接并形成阶梯面;
所述加热腔底壁和所述阶梯面上均设置有所述红外加热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炉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腔底壁在所述面板上的投影面积与所述凹槽在所述面板上的投影之比大于等于0.5,且小于等于0.85。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炉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板包括红外加热区和电磁加热区,所述红外加热装置对应所述红外加热区设置,以加热放置在所述红外加热区上的容器,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红外加热区上;
所述加热炉具还包括电磁加热装置,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对应所述电磁加热区设置,以加热放置在所述电磁加热区上的容器;
所述电磁加热区远离所述底壳的面为平面或所述电磁加热区远离所述底壳的面为凹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炉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炉具包括红外炉或红外电磁一体炉。
CN202223281127.4U 2022-12-06 2022-12-06 加热炉具 Active CN2186269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81127.4U CN218626968U (zh) 2022-12-06 2022-12-06 加热炉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81127.4U CN218626968U (zh) 2022-12-06 2022-12-06 加热炉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26968U true CN218626968U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55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81127.4U Active CN218626968U (zh) 2022-12-06 2022-12-06 加热炉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269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383959A1 (en) Cooking chamber insert with handle zones between an exposed heating body and an edge, and cooking device
JP7272963B2 (ja) 蒸気発生器を備えた調理器
CN218626968U (zh) 加热炉具
CN216797384U (zh) 一种电烤炉
US20200096201A1 (en) Ceramic burner cover for stovetops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15383376U (zh) 一种烤箱
CN212186206U (zh) 烹饪器具的加热盘组件
CN209819602U (zh) 一种商用多功能电磁组合炉
JP3931821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H09171890A (ja) 誘導加熱調理用の調理容器
CN216521824U (zh) 一种多功能电加热灶
CN113974422B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109931634B (zh) 加热炉具
CN212015282U (zh) 一种适用于电磁加热的厨具
CN213309140U (zh) 带有竹制炉的火锅
CN221599693U (zh) 一种均匀加热电热厨具
CN217302897U (zh) 一种环形电陶炉
CN215226732U (zh) 电热锅体及电热锅
CN220045644U (zh) 烹饪容器及烹饪器具
CN210128374U (zh) 一种使用安全的电陶炉
CN210717682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陶炉
CN217423348U (zh) 灶具锅架及应用其的燃气灶
CN218738478U (zh) 烹饪器具及其内胆组件
CA2183498A1 (en) Ceran smooth bottom range
CN221060358U (zh) 一种锅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